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走出内向幼儿的个案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22

幼儿个案分析。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有提前准备可能会使用到资料的习惯。资料一般指代可供人们参考的信息知识等。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所以,你是否知晓幼师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案例:走出内向幼儿的个案分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新生报到的第一天,眼看小朋友们都陆续来齐了,可是,小纯还没进教室。我向教室门外张望,发现小纯和爸爸一直在教室外徘徊。只见小纯的爸爸用宽大的臂膀紧紧地抱着女儿,眉头微锁,双眼充满着依依不舍之情。小纯也对爸爸表现出无比的依恋,脸蛋上挂着两行还未被吹干的泪痕,眼睛直直地盯着爸爸的脖子,双手紧紧地抓着爸爸的衣领,头靠在爸爸的右肩,小脸和爸爸的脸贴在一起。但父女俩之间却没有多少言语上的交流。

我走近他们,对小纯张开手臂说:“小纯,爸爸还要上班,教师抱你好吗?小朋友们在教室里等你一起玩呢!”听到我的话,小纯生怕爸爸要逃走似的,把爸爸抱得更紧了,眉头紧锁,不停地摇头,眼泪哗哗地流了出来。小纯的爸爸也紧紧地抱着女儿,丝毫没有放手的意思。

3岁左右的幼儿第一次离开朝夕相处的家长,心理上产生焦虑情绪是很正常的。但很显然,小纯入园对她的爸爸同样是一个“难关”。看得出,他对女儿是否能融入集体充满着担忧,虽然他没有在女儿面前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但他的肢体语言和脸部表情早已把内心的焦虑和担忧告诉了女儿。

为了让小纯和爸爸熟悉幼儿园,我先带着小纯和父亲在幼儿园里四处参观、并陪小纯玩,以消除她对新环境的陌生感。接着我向小纯爸爸详细介绍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和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并告诉他在幼儿面前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告诉幼儿幼儿园是个好玩的地方,可以游泳、溜冰、做游戏,能学到很多本领,使用恰当的语言让幼儿理解上寄宿制幼儿园的原因,周末会接她回家。送走小纯的爸爸后,我用情境表演法通过大带小的活动,让小纯感受与同伴、教师一起游戏的快乐和温暖。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小纯性格较内向,不愿意与同伴交往,喜欢独处,在他人和集体面前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碰到困难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好哭泣。针对小纯的情况,我准备对她进行“个案跟踪”,帮助她喜欢上幼儿园,愿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集体中有自己的好朋友。

调整交往伙伴

三个月后,每逢周一来园,虽然小纯依然有哭闹现象,但教师稍加安慰她就能安静下来,不过基本是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满脸忧郁。没有固定的小朋友和她玩,她和同伴也基本没有主动交流。

镜头一:自由活动的时间到了,只见小纯抱着爸爸买的心爱的玩具,一个人呆呆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脸上没有丝毫表情,一言不发。我叫来了班中最开朗的小君,对他说:“小纯没有朋友,一个人很孤单,你能做她的朋友吗?”小君一口就答应了。我带着小君和新玩具走到小纯面前,蹲下身子介绍道:“小纯,小君很想和你成为好朋友,和你一起玩玩具,你愿意吗?”小纯点点头。于是,她们玩了起来。

小君在同龄幼儿中确实算得上很会交往,她见小纯不会玩,就说:“我来教你!”于是,小君玩给小纯看。接着,轮到小纯玩。毕竟还是小班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是有限的,小纯没玩了一会,小君就把玩具抢了过去说:“不对,不是这样玩的。”随后自顾自己地玩了起来,越玩越开心,把自己的“好朋友”撇在了一边。小纯则在一旁像观众一样静静地看着。过了一会

儿,看小君没有搭理她,就又坐回了自己的座位,抱起自己的玩具,继续保持沉默。

镜头二:今天班中来了一个新小朋友小乐,由于刚到新环境,情绪极不稳定,时常哭闹不止。可过了一会儿,却听不到小乐的尖叫了。我一看,原来小纯和小乐正肩靠肩同看一本书呢!小纯时不时地和小乐轻轻地交流着什么,脸上绽开了进幼儿园以来从未看到过的笑容,而小乐也似乎忘了一分钟前哭闹的情景,安静地看起了书。Yjs21.Com

教师为了帮助内向的幼儿变得合群,惯常鼓励他(她)与表现积极、活泼的幼儿玩耍,认为活泼的幼儿能够影响内向的幼儿并让他们也活泼起来。从小纯和小君和小乐的交往情况看,我发现,内向的幼儿与活泼好动的幼儿一起玩,反而会因差异过大而形成更大的压力,活泼的幼儿往往过于主动、高高在上,让内向、被动的幼儿更加压抑。如果主动的一方流露出不满意时,更会加深了另一方的自卑感。因此,小纯需要的是性格相似、彼此有共同语言的伙伴,而并不需要只会命令她、帮助她的“朋友”。意识到这点后,我采取了新的策略:鼓励小纯和内向、年龄偏小的幼儿一起玩,为她创造一个宽松的没有压力的甚至能让她发挥主动性的环境;给予小纯充分的适应时间和空间,细致地观察、挖掘她的长处,创造条件使她得到表现的机会;经常以商量的语气、信任的目光、平等的心态与小纯沟通,做她的好朋友。

更新自我定义

为了增强小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我特地和小纯的爸爸约好为全班小朋友上一节化学课。这天下午,小纯的爸爸早早地来到幼儿园,准备为小朋友上课了。小纯看到爸爸来了,脸上露出了微笑,静静地走到爸爸的身边,拉着爸爸的手,把爸爸带到自己的座位上。爸爸时不时亲亲小纯的脸蛋,小纯脸上时不时露出微笑。

上课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非常兴奋。当看到试管里红色的液体一下子变成透明时,小朋友们纷纷冲上讲台想看个究竟。可坐在第二排的小纯却纹丝不动,尽管讲台被围得水泄不通,在座位上根本就看不见爸爸的演示了,可她还是静静地坐着没动。

上完课,小纯爸爸紧紧地抱起自己的女儿,一脸的担心和忧郁。他说:“我真希望刚才小纯能和其他幼儿一样冲上来,不要那么遵守纪律。可她老是一个人坐在凳子上,我都急死了。为什么她那么内向?”听完爸爸的话,小纯满脸的紧张,小眼睛一直盯着爸爸。小纯爸爸又忘记了我们的忠告,我急忙安慰道:“别着急!小纯已经交了不少朋友,慢慢地学会交往了,她正在进步啊!”我的话说完,只见小纯地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接着,我假装开玩笑地捂住小纯的耳朵,轻轻地对小纯爸爸说:“孩子的内向你也有责任,因为你一直在告诉小纯‘你是一个内向的幼儿’。”小纯爸爸一脸冤枉。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开朗活泼,积极向上,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大庭广众一言不发、畏畏缩缩往往会很焦急。有些家长会当面责骂幼儿,有些会简单地鼓动幼儿,这两种方法都会造成幼儿心理上的负担,使他更加畏缩。更有些家长逢人便问:“我这孩子太内向,怎么办?”这种无意识无异于给孩子贴标签,时间长了,就会变成幼儿对对自己的评价:我是一个内向的孩子。最后的结

果是家长越心急,幼儿越内向。

事后,我找机会将上面的道理讲给了小纯的爸爸,告诉她对待小纯这样内向型的孩子,要循循善诱地启发、引导,尤其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谈论她的性格问题。之后,我们又开展了亲子活动——“谈谈我心中的好宝宝”,请小纯父母向小朋友们介绍女儿的优点,帮助小纯对自己进行积极定义。

完善榜样内涵

入园九个月后,纯纯渐渐喜欢上幼儿园了,是班中遵守纪律的乖乖女。我有意识地将小纯作为集体中的榜样,想提高小纯在同伴心中的地位,帮助小纯获得自信,同时也要让她遵守纪律的行为影响同伴。“你们看!小纯的小嘴巴没有一点声音,她已经坐好准备上课了。”每当我说完这句话,教室里马上鸦雀无声,小朋友们都偷偷地看看小纯,然后学着小纯的样坐好。这时,小纯也会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使自己看上去坐得更好。但很快我就发现了新的问题,因为我的表扬,她要刻意在上课时保持良好的坐姿(这样一定很累),结果完全没有了其他幼儿活跃的思维。

由于我误导了“好幼儿”的含义,使内向的小纯以为只要上课坐得好、没有声音才是教师、同伴心中的好幼儿。她极力控制自己的情感,哪怕看到了非常惊奇、非常令人兴奋的事物,也丝毫不能调动她这个年龄该有的惊叫声和呼喊声。这一现象让我重新反思自己对榜样法使用的科学性。我本来是想借助成为别人的榜样给小纯更多的自信,但我没意识到让本来就内向安静的小纯成为遵守纪律的榜样反而成了限制她积极活动的枷锁,强化了她的弱点。

接下来我开始积极纠正“好孩子”在小纯心中的定义——除了遵守纪律,还要勇于探索,积极发言、不怕困难。并针对幼儿爱模仿教师日常行为的特点,让小纯当小老师,体验与同伴一问一答的快乐,激发她开口说话的愿望。为了增强小纯的自信,更多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小纯的长处加以鼓励。

经过十个月左右的跟踪与努力,小纯渐渐地喜欢上了幼儿园,在班中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时也愿意在集体面前表演简单的儿歌,小纯脸上的笑容多了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幼儿园案例分析:内向的孩子


孩子的天性本应是天真活泼,爱说爱笑的。可有的孩子却沉默寡言,不主动与周围人交往,不会与同龄伙伴游戏。这些孩子身体、智力发育正常,就是性格偏内向、胆小、孤僻。本文试图通过个案研究来探讨游戏对这类孩子的影响,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情况分析

晨晨是一名四岁的小男孩,每天来上幼儿园都要爷爷一直抱到教室里。平时性格内向、胆小、孤僻,从不主动与老师、小朋友说话,也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遇到困难,不会寻求老师或同伴的帮助,而是默默地站在一旁哭泣。经了解,晨晨从小是由爷爷带大的,由于爷爷觉得他个头小,身体弱,怕被别的孩子欺负,所以总是把他留在家里,极少让他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这种封闭式的教养方式是造成晨晨胆小、孤僻、退缩的主要原因。

观察记录一

开学一个月了,晨晨虽然不再要爷爷抱进教室,但他来到幼儿园以后就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不跟任何人说话、也不玩玩具。我拿来一小篮子雪花片放在他面前,可是他瞟了瞟那些玩具,碰也不碰,依旧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我说:“雪花片可好玩了,可以搭飞机、大炮呢。”晨晨摇摇头,依旧一声不吭,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椅子上。

分析:很显然,晨晨还没能适应新的环境,对老师、同伴、周围的一切还很排斥。这时候,如果老师过分关注或强邀他参加活动,他就会不自觉地去抵制。要使他能接受老师、小朋友,适应新的环境,还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观察记录二

晨间活动开始了,我和几个孩子玩抛接球。晨晨站得远远的看着我们。我对他说:“你想玩吗?来啊!”晨晨一听,边摇头边往后退。我没有强求他,由他先在一边看着。忽然一不留神,浩浩的球打到了我的鼻子,孩子们哈哈大笑,晨晨也露出难得的笑容。我乘机又一次邀请他:“晨晨,来一起玩吧!你看多好玩啊!老师轻轻地扔给你,你一定也能接住的。”这次,他没有再拒绝,慢吞吞地走了过来。我轻轻地将球抛给他,他连忙伸出小手一接,接住了。我冲他伸伸大拇指,示意他再将球抛给我。他用力一抛,我也接住了。我问他:“好玩吗?还想玩吗?”晨晨没说话,用力点点头。后来我们又玩了一会儿,直到进教室的音乐响了,孩子们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游戏,晨晨也一蹦一跳地进了教室。

分析:爱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可是晨晨却例外。他好静不喜动,很少参加各种游戏活动,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站在一边看着。今天,当他看到我和别的孩子玩得那么开心,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我抓住时机,适时邀请,他终于愿意参与到游戏中来,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游戏结束后,从他“一蹦一跳地进了教室”可以看出,他在与老师、小朋友的共同游戏中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有了这种情感体验,他以后能更多地参与游戏了。

观察记录三

攀登墙前,孩子们有的兴奋,有的则面露胆怯。童童首先爬了上去,站得高高的,露出得意的笑容。岚岚也不甘示弱,“蹭蹭蹭”几下爬上了最高点,晨晨仰起头看看他俩,又看看攀登墙,若有所思。我问他:“你是不是也想爬啊?”他低下头轻轻地说:“不,我怕。”我说:“没关系,老师保护你,你也能像他们一样站得高高的。来,试试吧!”晨晨迟疑了一下,缓缓走到攀登墙下,先伸出两只手抓牢,再小心翼翼地踩上左脚,接着,右脚也抖抖索索地踩了上去。才爬了两步,他就不动了。我说:“晨晨真勇敢,就这样往上爬,老师保护着你呢。”晨晨缓了缓又开始往上爬了。我边保护边叮嘱:“慢一点,手先抓牢再跨脚。”晨晨努力向上爬着,动作很慢,但爬得很稳。爬到一半高的时候,他停了下来。我说:“你今天真棒哦!瞧,比老师还高呢!”晨晨笑了。

分析:今天由于童童和岚岚的缘故,晨晨对充满了挑战性的攀登墙也有了兴趣。老师抓住这个时机,鼓励他大胆攀登,但由于他胆子小,再加上平时运动少,动作发展不是很灵敏,所以中途他想退缩。在老师的一再鼓励下,他终于克服了困难,爬到了攀登墙的中部。虽然攀爬时有些紧张,但在这次活动中,他战胜了自己的胆怯心理,体验到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喜悦。相信经过这次挑战,他的胆子会变得越来越大。

观察记录四

区域活动的时候,小朋友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角进行玩耍,可晨晨还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我看他,他就低下头一动不动。我又等了一会儿,他还是没有动。我就说:“晨晨,去你喜欢的区角玩啊。”话音刚落,他站起来笑眯眯地去了娃娃家。娃娃家中已经有了四个小朋友,东东帮他们分了工:一个人当爷爷,一个人当奶奶,一个人当爸爸,一个人当妈妈,晨晨当宝宝。他很乐意地接受了。只见晨晨一边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忙活,一边听他们的吩咐,一会儿帮着拿拿碗,一会儿帮着拿拿筷子。活动中,虽然听不到他说话,但是他一直跑来跑去,小脸上也时不时地浮出浅浅的笑意。

分析:当别的孩子都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活动时,晨晨却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也许是因为胆小、害羞,也许是因为他习惯了被动而缺乏主动性了。但当老师建议他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时,他没有犹豫,笑眯眯地去了,这说明他内心还是很想参与游戏的。虽然整个游戏中他和同伴没有言语交流,但是他积极地帮着拿这拿那,这说明他现在喜欢参与游戏,也愿意和别的孩子交往。但是,他还缺乏与同伴交往的信心和经验,以后,要帮助他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方法,提高他的交往能力。

观察记录五

户外游戏的时间又到了,我刚交代完注意事项,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冲向了操场。晨晨走向一个小木马,小心翼翼地坐了上去,轻轻地晃动起来。这时,凡凡向他走了过去。晨晨看看他,一声不吭地从木马上下来了,凡凡赶紧坐了上去,悠闲自得地晃了起来。我走过去轻轻问晨晨:“你刚才玩得好好的,为什么不玩了?不想玩了?”晨晨指指凡凡说:“他来了。”我说:“那你想玩吗?”他摇摇头忽然又使劲点点头。我说:“你主动把玩具让给小朋友玩说明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但是如果你也想玩.可以跟他说大家一起玩啊。”晨晨点点头,慢慢走近凡凡,弯下腰跟,他说着什么。只见凡凡点了点头,接着晨晨就坐到了凡凡后面,两只小手抱着凡凡的腰,然后两个人一起晃动起来。晨晨一边晃还一边回头看看我,我冲他点点头伸出大拇指,晨晨晃得更起劲儿了。

分析:现在户外活动时,晨晨已经不再是观众了,他也能够积极参与游戏了。今天,当凡凡也想玩小木马时,他主动站起来把玩具让给了凡凡,其实他内心并不是很情愿。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大胆地向凡凡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从而获得了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机会,感受到了和小朋友一起玩的乐趣。在不断的反复鼓励中,在和小朋友的共同游戏中,晨晨将会产生被认可、被接受的感觉,就会渐渐增强自己的信心,愿意跟小朋友相处、交往,慢慢学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个案反思

性格内向、孤僻的孩子,表面看上去老实,听话,不惹是生非,也经常得到成人的肯定甚至赞赏。但是,他们内心却是多疑、敏感、懦弱的,不善于与同龄伙伴交往。如果不及时对他们施加影响,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孩子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而且会使孩子进入一个自我封闭的世界,产生语言、交往、社会适应上的困难与障碍。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这些“乖孩子”,应及早察觉,并通过有效的教育影响,帮助幼儿克服退缩行为和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形成健康、积极的个性品质。一学期来,晨晨从早上要爷爷抱着进教室,到一个人走进幼儿园并主动跟老师打招呼;从一开始对什么活动都排斥到愿意参加游戏活动;从课上不愿意发言到大方地在集体面前朗诵儿歌……这些变化是可喜的。在游戏中,他感受到和同伴一起玩耍的乐趣,体验到战胜困难的成功感,自信心大大增强,逐渐愿意和小朋友交往,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游戏对幼儿情感的影响,结合多种教育途径,逐步使他成为一个性格开朗,遇事积极主动的人。

案例:中班心理语言个案分析


一、情况摘述

敏敏是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时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她进行了如下观察:

观察一自选图书时,敏敏总是总在小椅上,不肯去选图书,另一位小朋友坐在她旁边,有些伤心了,喊“找姥爷”,她也坐在那儿跟着说了起来,然后一个人跑到一边,坐在离小朋友很远的地方,默不作声,看上去很可怜。

观察二吃饭时,敏敏把最爱吃的炸肉吃没了,可能还想要点,她瞪着眼睛注视着老师,老师问他,她只简单的重复了一句“要炸肉”。

二、成因分析

敏敏的父母因都忙着自己的事业,无暇照顾孩子,敏敏从小跟着保姆长大,保姆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少了一份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对话也许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孩子与别人交谈的能力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在同伴的眼里已是个被冷落的人,无法交谈的人,而她偶尔说一句话,还会招来一阵耻笑,时间一长,她更加难以启齿了。

三、教育策略

1、利用多种资源,缩短与教师的距离首先向她介绍了班上的三位老师,我们多给她创造与老师接近的机会,并让老师多于她交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时还能看见她高兴的笑脸。

2、创造条件,让清清多开口说话。

一段时间以来,敏敏偶尔冒出的一两句话,仿佛成来孩子的笑料,有的小朋友还特意模仿她的话语,经过一番情感渗透,孩子们的笑声减少了,为了能让她多说话,老师抓住与她接触的任何机会,多和她说话,“敏敏,你喝水喝得真好”,敏敏说:“多喝水不生病啊。”“敏敏,你站在这儿做操就行了。”敏敏说:“站好了,别跌倒啊。”只要老师说一句,她一定会有一句话再等着你,而且都会顺着你的语气说,话语明显比以前多了许多。

四、启示

一个月来,敏敏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还有点调皮了,你交给她的英语单词不会忘记,有时还会闹一闹呢,语言交流的次数与数量明显增强,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她引导,让她快快长大。

案例:调皮的涵涵个案分析


涵涵很聪明,记忆力非常好。老师讲过的故事,他只要听一遍就能复述;上课回答问题都能答到要点;他情感丰富,会时不时地过来亲一亲老师,表示对老师的喜欢……

◆镜头一:小朋友一起坐好等爸爸妈妈来接,可涵涵一会儿摸摸玩具架子,一会儿看看衣柜里的东西,一会摸摸小朋友的头发,一刻都闲不着。

◆镜头二:老师请他帮助扔一张废纸,涵涵嘴里说着“好吧”,然后像小鸟一样飞着在教室里绕个大圈跑到垃圾桶前,慢慢地把那张废纸撕扯一番,直到集体活动的音乐响了很久,才把废纸放进垃圾桶。

◆镜头三:户外活动时,涵涵跑到我身边,说有悄悄话要和我说。当我低下身子听他说悄悄话时,他却亲了我一下说:“我喜欢你。”然后就跑走了。

涵涵调皮的原因

1.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特征。学龄前儿童身心发育很快,生长需要多运动,涵涵的很多调皮现象都是运动的外部表现。从这个意义讲,调皮是涵涵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特征。

2.想得到老师的关注。调皮的孩子有时更想得到老师的爱和关注。为此,他就用调皮捣蛋或者恶作剧式的淘气行为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

3.好奇心驱使的淘气行为。涵涵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爱到处乱跑,看见什么都想摸一摸;爱问为什么;看到同伴有些新奇的举动,也爱模仿。如、何对待调皮的涵涵

对策一:平等地对待

普林格尔探讨了个体在儿童期的需要,第一种就是爱及安全感的需要——需要感觉到自己是在被他人关心、爱护着,感到自己处在一种安全有保障的物质环境与人际关系中。因此,在平等地把表扬和关注送给涵涵的基础上,每天集体晨谈后我都和他个别交谈几分钟,告诉他自己长大了,应该如何自己管好自己,让他感受到老师给予他的特殊的爱。

对策二:发现闪光点

涵涵是个很有爱心的孩子。我们班的一灿因为身患白血病.不得不暂时离开我们去治疗。当我们向小朋友讲述了一灿的事情后,第二天涵涵就带着自己的压岁钱要我们转交给一灿.并告诉一灿希望他能坚强勇敢。

马卡连柯说过:每一个儿童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及时发现涵涵的优点,放大他的优点,希望能打开他的心灵之门,与他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让他成为和谐集体中的一员。

对策三:呵护好奇心

从涵涵的故事中我们看出,涵涵的调皮行为在很多时候是因为他有探索新事物的欲望。涵涵妈妈经常说一架漂亮的玩具车到了他的手中,不到半小时,就变成一堆支离破碎的小零件。其实,这只是他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他希望知道玩具的“真相”罢了。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在平时的活动中,我有意让他多参与探索性比较强的活动,如自主游戏中的“探索屋”。在那里,他总是能发挥他的奇思妙想,成为大家追捧的“领袖”人物。

对策四:家园共携手

对于涵涵的教育,我注重从家庭人手,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不和谐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与家长坚持每天进行交流,相互交流涵涵在园和在家的行为表现,家园共育形成最佳合力。

孩子的调皮行为中蕴涵着一定的智慧。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和谐的教育手段,使孩子的调皮行为变为智慧发展的动力。

案例:自闭儿个案分析:敞开你的心扉


我们班有一个特别的小男孩,名字叫高宸。他在家与在外面的表现简直就是判若两人,在家能说会道,与家人相处得很好;而面对陌生的环境,特别是陌生人,会心理紧张,并表现出沉默、异常、拒绝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在幼儿园与老师和小朋友相处也有很大障碍。

一、分析原因

宸宸的妈妈在他1岁的时候,就到国外工作了。虽然每年都会回来住一个多月,但母爱还是有一定的缺失。宸宸的爸爸又由于工作繁忙。把他交给爷爷奶奶来照顾,宸宸从小就很少有与爸爸妈妈亲密接触的机会。然而早期亲子依恋的状况恰恰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的性格和情感发育.亲子依恋不足的孩子往往表现得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内向、自我封闭等等,宸宸就属于这个类型。

宸宸的爷爷奶奶对宸宸百般呵护,对宸宸自己能做的事情也大都包办代替,而且也很少带宸宸参加户外活动,很少见陌生人,这样过度的保护必然使宸宸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和能力,同时也遏制了他独立自理能力与社会性的发展。

二、采取措施

1.教师的教育共识。

三位教师的教育目标要保持一致。三位教师角色不同,但都共同承担了对孩子的保教责任,大家可以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走近宸宸,进而改变宸宸。

进行相关个案分析.在已有经验中成长。我们每个老师都努力搜集一些有关交往障碍或改变自闭倾向的成功个案来研究,希望可以从已有的经验中获得理论与策略方法的提升,从而推进自己的工作。

正确引导其他幼儿与宸宸友好相处。教师特意引导班里性格较为开朗的小朋友主动接触宸宸,和宸宸一起游戏,丛而减少宸宸的孤独感,让他感受到小朋友之间的友情与快乐。营造一个和谐、轻松、快乐、互助互爱的班级环境对于宸宸的改变很重要。

2.给家长的建议。

尊重孩子,建立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新型家庭关系。宸宸的爸爸妈妈每天要有一定的时间跟孩子交流。在国外的妈妈需要常常打电话或通过网络视频与孩子进行互动,引导孩子说说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

家庭成员间教育理念与方法要一致。宸宸爸爸要与孩子的爷爷奶奶多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发展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不要过分庇护孩子,应该放手让孩子去接触身边可以接触的人,开阔视野,丰富经验。当孩子出现拒绝和不配合的时候,要尽量鼓励孩子。在讲话方式上.尽量引导孩子与自己对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的交流可以打开内心的世界.逐渐培养孩子正确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节假日要多带孩子去公园玩耍或者多参加亲朋好友的聚会,为孩子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游戏。这样,不仅有益于孩子和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有助于帮他把心中的不快与压抑释放出来。逐渐变得豁达、开朗。

有针对性地增加亲子游戏或亲子阅读。我们专I]向宸宸的家长介绍了一些可以调动孩子情绪情感、释放自我的游戏,特别推荐了一些激发孩子的交往愿望、培养良好交往技能的优秀读本,如《害羞的贝贝》、《到处都是好朋友》、《小乌龟上幼儿园》等等,希望通过轻松又温馨的亲子互动.唤醒宸宸对交

往的渴望。

多与老师及时沟通。老师会把宸宸在幼儿园的表现及时告诉家长。家长也要配合老师一起讨论引导的方法或策略。教师与家长的和谐关系。可以感染孩子,使孩子尽快排除对老师的陌生感。

三、改变过程

1.突破——适当引入话题,他终于肯说话了。

表现:经过一个月的关注和引导,宸宸能对老师的一些指令性语言进行正确地反馈,比如喝水、回座位、入厕、到老师身边来等等。这些表明。他已经从封闭的世界里渐渐开始接纳老师.产生了最初的信任。

我们每天坚持抽出时间与他单独交谈。朱老师尝试问他:“宸宸,晚上谁来接你啊?”“我爸爸!”“你爸爸怎么接你啊?”“那个,有时候开车,有时候走路。”这是我们第一次听见他说话,发现其实他有很强的表达能力,连“有时候……有时候……”这样的短语都可以运用得很准确。

家园共育:当天我们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宸宸家长,要求宸宸的家长在家和孩子交流时也增加一些幼儿园的话题。我们希望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引导,比如幼儿园是个幸福的家园,老师像妈妈一样喜爱每一个小朋友。大家在这里都很快乐。同时,我们在网络上还开通了班级论坛,里边有许多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活动照片,还有家长写的教育心得。家长可以通过这个论坛了解班里的最新动向和活动.也可以与其他家长相互沟通,吸取经验教训,宸宸的家长通过这个论坛与班级走得更近了。

2.困惑——话题仅限于和“家”有关。

表现:有了第一次的突破,我们便开始尝试与宸宸有更多的交流。但我们发现,宸宸与老师简单的对话,都只局限在“家”的话题上,而对于“家”以外的话题,宸宸仍然只字不提,拒绝交谈。比如,我们问他:“幼儿园的饭好吃吗?”他不回答。然后又接着问他:“家里的饭好吃吗?”他会很快回答:“家里的饭好吃。”老师继续问:“那幼儿园的饭好吃呢还是家里的饭好吃呢?”宸宸立刻回避,不再回答。

家园共育: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和宸宸的家长一起想出了一个帮助宸宸熟悉并喜欢幼儿园的办法。老师用相机把宸宸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拍摄下来.家长在家播放这些照片时,引导宸宸根据这些直观的照片,谈论一些有关幼儿园的话题。果然,宸宸对这些照片非常感兴趣,每天都会要求爸爸放给他看,虽然他不和爸爸交流幼儿园的事情,但能感觉到他在关注幼儿园的点点滴滴。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宸宸逐渐开始主动给爸爸讲照片上的人和事,他已经开始喜欢这个集体,开始喜欢他的老师和小朋友们。

3.僵持——仍然拒绝参与集体活动。

表现:宸宸渐渐地开始主动选择区域进行活动了,但还仅限于单独活动。比如,他进图书区自己静悄悄地看书:进益智区自己默默地操作材料;小朋友主动与他玩耍,他也置之不理;集体活动时,他只是坐在那,什么也不参与.特别是小朋友都高兴地做操的时候.他仍然像木头人一样伫立在那儿,越发显得与集体格格不入。有一次,我着他的肩往下用力,他借着我的力量开始有了蹲的动作,在蹲了一半的时候,我松开了手,以为他可以借着惯性地完成这个动作,可是我错了,只见他停止在我松开的那一刻,撅着屁股,半蹲着,一付很难受的样子。

家园共育

:通过半日开放活动,宸宸的爸爸很认真地把每一个细节都录了下来。回家后,他与宸宸一起观看,一起讨论。为什么在学英语的时候,宸宸不张嘴?为什么在做操的时候,宸宸一动不动?宸宸是不是不喜欢学本领,不喜欢做操,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宸宸摇头,他告诉爸爸自己其实会一些.只是不愿意做,不好意思。于是,爸爸就和宸宸一起玩老师和小朋友的角色游戏,希望帮助他熟悉老师的角色。同时,我们把幼儿园学习的儿歌和歌曲为他录下磁带,在家里循环播放,开始他只是听,后来便能伴随一些语言上的附和,最后甚至开始出现肢体动作。在幼儿园集体活动的时候,我们尽量让宸宸坐在离我们最近的地方,可以比较容易与他进行眼神交流;在区域活动时,我们也注意引导他来娃娃家玩,尝试多种角色扮演,从而增加与其他小朋友的互动。

4.发展——各方面开始进步。

表现:“家”是宸宸与我们交谈的第一步,此后,我们从开放式的问题,回归到比较容易回答的选择性的问题,希望能从难到易,帮助他梳理更多的交流经验。比如,我曾经问他,我是什么老师?但他总是低着头不回答。后来调整策略,问他:“我是孟老师、赵老师.还是朱老师?”宸宸略微抬起头,竖起一根手指头,告诉我,是第一个!这是他第一次对其他的话题做出反应,虽然他最后还是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但不得不承认孩子聪慧,他能变换着形式来回答我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很简单,但对于他来说,真的是一个跨越。确实在这之后,宸宸可以很自如地回答我们这些比较简单的选择性问题.而且语言也越来越丰富了。不仅如此。对一些他比较感兴趣的活动,他也不再是完全排斥,而是有了不同程度的参与。、

圣诞节的时候,我们进行音乐游戏.音乐响起的时候全班小朋友都要轮流拥抱,开始我拉着他的双手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拥抱,后来就放开手,想看看他的表现。结果,当一个女孩子微笑着拥抱他的时候,他主动跟了上去。渐渐地,宸宸可以和我们一起做操,一起参加亲子运动会,并很成功地完成了“六一”演出。

家园共育:家园双方的积极努力,终于使宸宸有了实质性的变化。教师鼓励家长为孩子创造更多的与同伴接触的机会,如宸宸爸爸主动约彬彬一家周末去科技馆,宸宸和彬彬一路有说有笑,玩得很开心。渐渐地,宸宸在班里也有了好朋友,在老师、家长(包括其他家长)、小朋友的一起关注下,宸宸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路走来,这个曾经有交往障碍的孩子渐渐敞开了心扉,而在宸宸一点点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感觉到,教师与家长一定也在与宸宸一起成长。三位教师对这个孩子实施的教育策略与方法.家长对这个孩子的正确引导与鼓励,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与有效合作,均起到了不同的推动作用。教师和家长就好比孩子起飞的一对翅膀,只有同时用力,才能帮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案例:一个吸吮手指幼儿的个案分析


幼儿情况概述:

郑义威是我班一位5岁的小男孩,聪明好学。老师、小朋友都很喜欢他,但就有一个坏习惯——爱吸吮手指。在午睡、上课、游戏时都会发现义威将食指放入嘴里吸吮。当小朋友午睡起来时,就会听到小朋友的告状声:“老师,义威睡觉又吃手了!”这时,他有会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在说:“我不是故意的。它自己要跑到我的嘴里。”有时候,看见他在吃手,我提醒他,他就把手指拿出来,一会儿又偷偷地吸吮手指了。

原因分析:

通过家访、电访及平时来离园的接待时间,与义威父母的交流中,了解到义威在断奶后就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当时未能引起义威父母的重视,到义威大点时,就不会吸吮手指了,结果义威却一直没能将这个不良习惯改掉。当他们认识到其吸吮手指的危害时,又以儿子年纪小,不忍心用强制的手段制止他,结果就错过了纠正不良习惯的黄金时期。义威的父母的文化水平较高,十分重视对义威的教育,但如何才能改掉义威吸吮手指的习惯一直是他们头疼的问题,曾试过多种方法,但效果不大。

教育策略:

一、从心理上下手,了解吸吮手指的坏处,建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

吸吮是经常反复吸吮口唇、手指、脚趾、被子等行为,长时间吸吮手指或脚趾,会因局部刺激而使手指或脚趾变大、变粗,影响美观和精细动作的发展。另外,吸吮手指很容易造成寄生虫感染,还会使上下牙槽咬合不良。而这个吸吮行为经过长时间积累而成的,如果用强制的方法,会使义威产生逆反心理。所以不能用强制的方法,只能用引导、鼓励的方法,使他自己认识到吸吮手指的坏处,让他建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于是我将吸吮手指会产生的后果用故事《贝贝的手指》讲给他听,让他自己去故事里寻找为什么贝贝的手指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当义威从故事找到答案后,很紧张的问我:“老师,我会不会变成跟贝贝一样呢?”我笑着问他:“只要你从现在开始下定决心改掉吸吮手指的习惯,我相信你绝对不会变得和贝贝一样的。”义威听了很高兴地说:“老师我要改掉坏毛病。”那天早上他都没有吸吮手指。

二、用各种方法转移注意力,加强监督帮助他培养良好的习惯。

义威吸吮手指的习惯不是一两天能改掉,所以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而且他已成习惯,要改不太容易。在初期,我努力让他将吸吮手指的次数减少,从每天三四次到一两次。有时他吸吮手指是无意识的,这就要我们老师的监督,在他睡着后,要监督他,不让他将手指放入嘴中吸吮,有时他会控制不住,于是我马上分散他的注意力,提供串珠、拼图、剪贴等精细的手工活动,鼓励他控制吸吮吸吮手指,集中精神完成任务,逐步让他忘记要吸吮手指。实在控制不住时,我就会和他一起讲笑话,让他忘记吸吮手指的念头。

三、支持、鼓励他改掉不良习惯

因为全班幼儿都很喜欢义威,也知道他有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有时难免会遭到小朋友的讥笑。有一次,当义威想和陈瑾一起游戏时,陈瑾拒绝了他,还说:“我才不跟你玩,你会吸吮手指。”义威听了很难过。这时,我就安慰他:“其实每个人都有不良的习惯,只要我们改了,别人还会喜欢你的。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义威,但是他们不喜欢吃手的小朋友,只要你改了坏毛病,小朋友还会和你一起玩的。”后来,我还特意给班上的幼儿讲了吸吮手指的危害,发动全班幼儿一起支持、帮助义威改了坏习惯。

四、家园一致,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我们在家访中知道,义威的父母文化水平较高,十分重视对义威的教育。所以,我们就积极地与义威的父母探讨教育的方法,努力尝试各种教育方法,并让他们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方法,主动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逐步建立科学的育儿观。在与家长的联系中,我改变了以往那种“告状”式的做法,首先向家长汇报孩子的进步,同时向家长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这样家长很乐意支持我们的工作。

成效与启示:

通过半年的家园配合,义威吸吮手指的现象减少了,小朋友不在讥笑他,能自信、大胆的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了,虽然吸吮手指的现象还存在,不过,吸吮手指的次数明显减少了。我相信只要家园继续努力配合,针对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策略,义威会改掉吸吮手指的习惯。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案例:走出内向幼儿的个案分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个案分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园案例分析:内向的孩子 孩子的天性本应是天真活泼,爱说爱笑的。可有的孩子却沉默寡言,不主动与周围人交往,不会与同龄伙伴游戏。这些孩子身体、智力发育正常,就是性格偏内向、胆小、孤僻。本文试图通过个案研究来探讨游戏对这类孩子的影...
    2021-05-11 阅读全文
  • 案例:中班心理语言个案分析 一、情况摘述 敏敏是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时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她进行了如下观察: 观察一自选图书时,敏敏总是总在小椅上,不肯去选图书,另一位小朋友坐在...
    2021-06-01 阅读全文
  • 案例:调皮的涵涵个案分析 涵涵很聪明,记忆力非常好。老师讲过的故事,他只要听一遍就能复述;上课回答问题都能答到要点;他情感丰富,会时不时地过来亲一亲老师,表示对老师的喜欢…… ◆镜头一:小朋友一起坐好等爸爸妈妈来接,可涵涵一会...
    2021-05-11 阅读全文
  • 案例:自闭儿个案分析:敞开你的心扉 我们班有一个特别的小男孩,名字叫高宸。他在家与在外面的表现简直就是判若两人,在家能说会道,与家人相处得很好;而面对陌生的环境,特别是陌生人,会心理紧张,并表现出沉默、异常、拒绝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在幼儿...
    2021-05-10 阅读全文
  • 案例:一个吸吮手指幼儿的个案分析 幼儿情况概述: 郑义威是我班一位5岁的小男孩,聪明好学。老师、小朋友都很喜欢他,但就有一个坏习惯——爱吸吮手指。在午睡、上课、游戏时都会发现义威将食指放入嘴里吸吮。当小朋友午睡起来时,就会听到小朋友的...
    2021-05-18 阅读全文

孩子的天性本应是天真活泼,爱说爱笑的。可有的孩子却沉默寡言,不主动与周围人交往,不会与同龄伙伴游戏。这些孩子身体、智力发育正常,就是性格偏内向、胆小、孤僻。本文试图通过个案研究来探讨游戏对这类孩子的影...

2021-05-11 阅读全文

一、情况摘述 敏敏是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时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她进行了如下观察: 观察一自选图书时,敏敏总是总在小椅上,不肯去选图书,另一位小朋友坐在...

2021-06-01 阅读全文

涵涵很聪明,记忆力非常好。老师讲过的故事,他只要听一遍就能复述;上课回答问题都能答到要点;他情感丰富,会时不时地过来亲一亲老师,表示对老师的喜欢…… ◆镜头一:小朋友一起坐好等爸爸妈妈来接,可涵涵一会...

2021-05-11 阅读全文

我们班有一个特别的小男孩,名字叫高宸。他在家与在外面的表现简直就是判若两人,在家能说会道,与家人相处得很好;而面对陌生的环境,特别是陌生人,会心理紧张,并表现出沉默、异常、拒绝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在幼儿...

2021-05-10 阅读全文

幼儿情况概述: 郑义威是我班一位5岁的小男孩,聪明好学。老师、小朋友都很喜欢他,但就有一个坏习惯——爱吸吮手指。在午睡、上课、游戏时都会发现义威将食指放入嘴里吸吮。当小朋友午睡起来时,就会听到小朋友的...

2021-05-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