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
发布时间:2021-05-21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小班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一、创设良好环境,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激发游戏兴趣。
幼儿的游戏离不开各种丰富的游戏材料,形象逼真的游戏材料会使幼儿产生遐想,从而萌发他们做游戏的愿望。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能力弱的特点,我们以提供成品的游戏材料为主,主要是发动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废旧的瓶瓶罐罐,经过我们老师的改造,再次利用,既逼真又节省,这样使孩子们玩游戏的兴趣大增。
二、结合主题,生成游戏,丰富游戏内容。【HC179.COm 一起合同网】
提倡的是各教育元素整合进行,各领域有机渗透,因此我们平时也很注重把游戏和主题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游戏的作用。本学期,我们根据不同主题的开展,抓住幼儿的兴趣,生成了“小医院”、“超市”、“点心店”等游戏,使游戏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延伸。主题与游戏紧密结合,使角色游戏的内容更广泛、深入,让孩子的情感、知识在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加强角色意识,丰富游戏经验。
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刚开始时角色意识是很淡薄的,表现在有些幼儿常常无所事事,处于一种观望状态,还有些幼儿抢着做同一角色,或者在游戏进行中,有的幼儿一会儿说自己是妈妈,一会儿又说自己是娃娃啦姐姐啦,搞不清自己究竟是谁?游戏很难开展下去,于是,我们就实行了挂牌游戏,问幼儿“你今天要做什么?”“谁愿意和他们一起做?”“告诉大家你今天扮演谁?”等等,让幼儿挂着牌子,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角色。如在一次游戏中,当一个娃娃家的爸爸肖涵抱着娃娃去散步时,看到别人在玩枪,他就把娃娃放在桌上,自己去玩了。这时我就抱起娃娃大声喊:“咦,这是谁的孩子?谁家丢了孩子?”当幼儿走过来抱娃娃时,我就适时提醒他:“娃娃家的爸爸应照顾好孩子,不能让孩子走丢了。”针对一些平时较内向的幼儿,我就带他们参加游戏,如当顾客,当娃娃家的客人等。
四、注重游戏评价,提高游戏水平。
讲评是角色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讲评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讲述游戏情况,交流活动经验,同时还能一起解决困惑,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虽然是小班的孩子,语言表达不是很连贯,也不精炼,但每次游戏后,他们很乐意表现自己,都喜欢讲讲活动中所发生的事,于是,每次活动后我们都给幼儿讲述的机会,让孩子们来说说自己今天扮演的角色,做了哪些事情等等。如:每次游戏后,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总是有很多的想法要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娃娃过生日了!”“今天我们家里有小偷来偷钱。”“娃娃尿床了,我和妈妈一起洗被子了。”等等。在一次一次的讲评中,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参与讲评的孩子也多了,声音也变得自信而响亮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讲评中,还可以通过表扬那些玩得好的幼儿来激励其他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这一环节来让幼儿参与讨论,共同商量、解决。比如游戏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幼儿总是把娃娃乱扔,一会儿丢在煤气灶上,一会儿又扔在篮子里。于是在讲评过程中,我将这一问题提了出来,请幼儿来说一说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该怎么做?孩子们立刻讨论开了,“娃娃要放在床上”“爸爸妈妈可以抱着娃娃”“还可以带着娃娃一起碗”……通过与孩子们的共同讨论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在下一次游戏中能得以改进,在游戏中也能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总之,角色游戏是幼儿期的一种典型的游戏类型,也是幼儿最喜欢,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的一种综合性强的游戏方式。要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且是重要的,它能确保角色游戏教育作用的体现,促进幼儿多方面充分发展。适时的指导,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主题,增加游戏情节,促进角色交往,还能提高幼儿组织活动的能力,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能有力提高幼儿角色游戏水平,使角色游戏开展得更好,更有教育作用。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角色游戏随笔
游戏一开始,阳阳就选择了银行的游戏,银行前面就排了长长的队伍,晨晨说:我要领100元。阳阳说:不能领这么多,你还是领10元吧。晨晨点点头,答应了。这时,后面排队等候的几个小男孩开始有点不耐烦了,有的往前挤,有的开始争吵。阳阳就站起来提醒后面的小朋友:你们再吵就不给你们取钱了。似乎很有效,大家都安静了下来。我听了就和阳阳沟通:你试试换种更好听的语气说,请大家保持安静!阳阳回答:这样说没有用的,他们不听的。活似一个小大人的口气,让我很吃惊。
平时的角色游戏确实很多幼儿之间会发生争执,或者吵闹,很多时候是由老师去处理,但是有时老师会顾及不到。所以请孩子来管理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是孩子的管理方式或者说话语气可能不是很合理,这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比如银行里的工作人员应该用规范的礼貌用语,请您保持安静!刚才发生的一幕也不能说孩子的方法不对,可能平时老师在这方面也没有特别的注意到。所以在讲评时我请阳阳小朋友说了今天银行的游戏情况,并一起讨论了工作人员要怎么招待顾客,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提醒幼儿作为工作人员不能大声的斥骂顾客,这是很不礼貌的。幼儿基本上都认识了这一点,希望在以后的游戏中能慢慢的改过来。
教育随笔:如何指导中班幼儿的户外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爱游戏,尤其爱户外游戏,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在户外,他们会自然的玩,自然地成长,熙然地获得各方面的发展。那么,应该如何指导中班幼儿的户外游戏呢?
一、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应以适宜的行为影响幼儿的表现
在组织中班幼儿户外游戏时,我感到不论在什么时候,教师都应作为幼儿游戏中的大伙伴,以和幼儿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在实际中我发现,中班幼儿玩竞赛性游戏往往效果不好。比如在游戏中老师经常要不断地重复规则和维持队形,还要提醒幼儿协调好动作等等,忙的不亦说乎,费劲不小却赛不起来。这主要是幼儿刚从小班升入中班,他们活动目的性较弱,往往对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感兴趣,并不重视活动的结果会怎样。例如:在游戏“小白兔拔萝卜”比赛中,幼儿以当小白兔拔萝卜为满足,每个“小白兔”手里抱着“萝卜”高兴地一跳一跳的,他们并不在意快慢输赢。因此,在游戏中,老师可以扮兔妈妈和小兔们一起拔萝卜,一起享受劳动后的果实,与幼儿一起共享欢乐。
二、注意游戏的质量及指导。
教师通过指导游戏,能促进幼儿游戏质量的提高,并促进幼儿的身心水平不断发展。3岁幼儿正处于机体急剧发育的高峰期,因此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将使幼儿一生受益。比如,我和幼儿一起玩“小兔过狼窝”的游戏时,我扮兔妈妈,带着“小兔子”们一个一个地钻过山洞。“小兔子们注意了,我们要过狼窝了!”并要求幼儿脚步要轻,不能出声音,悄悄地走过狼窝。大多数幼儿都能按照老师指令去做,只有几名幼儿觉得好奇,高兴地叫了起来。第一次狼窝失败了。“小兔子”们回到家,“兔妈妈”又重新讲清游戏规则并告诉小兔子们:“如果在过狼窝时发出声音,就会把窝里的老狼吵醒,老狼就会跑出来,把我们抓住,一个一个地吃掉。”第二次过狼窝时,“小兔子们”都能按要求去做。这次顺利地过了狼窝。“小兔子们”欢快地跳了起来。
实践证明,只有选择内容符合幼儿需要的、能引起他们兴趣和强烈愿望的户外游戏,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教育随笔:对班级角色游戏的思考
中五班从上学期开始,就创设了两个角色,一个是魔法小丑蛋糕、一个是玩转蛋糕。这两个角色游戏创设的很成功,不仅本班孩子爱玩,就连每天傍晚放学,其他班孩子也热情高涨的玩个不停,无论我们中五班老师怎么劝说都不愿离开,从这些方面来看,孩子爱玩,百玩不厌,说明这两个角色的创设是成功的。这学期,我们征求了孩子们的意见,孩子们还是非常愿意玩,所以角色依然是这两个角色,但是中班下学期了,随着孩子们游戏水平的提高,所以玩的内容和方式方法都有所调整。
上学期,在玩转区角里,孩子们制作“蛋糕”非常漂亮,但是制作“蛋糕”的材料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我们教师就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操作材料,供他们制作。我们还提供了蛋糕图样,让他们也能从中找到一些灵感。上学期的时候,这个区角里的小朋友,非常渴望有人能欣赏到他们的创作,做完之后,总是到教室里里让其他小朋友看。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我们请幼儿在区角里,先进行角色分配,有“老板”,有“员工”,“老板”负责把“员工”制作的蛋糕售卖到魔法小丑蛋糕店里”。几次游戏下来,孩子们的游戏情绪更高了,制作的“蛋糕”更用心了。我们这学期还有三个自由人,这三个自由人可以去玩转蛋糕里体验制作“蛋糕”,也可以去魔法小丑蛋糕店里去购买“蛋糕”等。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游戏,孩子们虽然知道了游戏应该怎么玩,但还是有很多孩子玩着玩着就没有遵守游戏的规则了,这就需要老师不停电把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和孩子们讲。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拍照片,放到一体机上,让孩子们回顾游戏的情境。但是效果还是不太理想。后天,我们就采用老师和几个能力较强的孩子,一起玩,让他们看的方法,孩子游戏的能力还是有所提高的。
在角色游戏中,很能培养一个孩子的收拾整理能力,这一点,孩子们做的非常好,都能收拾的很整洁,很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在今后玩游戏中,我还要认真思索,培养孩子们游戏中的各种能力。
教育随笔:手指游戏对小班幼儿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对于幼儿来说,手指的活动是大脑的体操。在做手指游戏活动时,大脑、眼、手同时协调运动与发展,对视觉、听觉、触觉、语言等功能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手指游戏,就是利用手来进行表现、想象、创造,通过手部动作和对应言语去构造情境而开展的游戏活动。小班从入园之初就把手指游戏融入了幼儿的一日生活。
首先,将手指游戏作为活动开展前的“热身运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既锻炼到手指的小肌肉群,既整理了活动秩序,又为活动的导入做了铺垫;其次,将手指游戏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让手指游戏渗透到常规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建立常规。如:“谁的小手藏得好——我的小手藏得好。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来。”在组织幼儿课前活动时,可以运用这样的手指活动集中幼儿注意力,培养幼儿课前活动中的常规习惯。通过手指游戏让幼儿有序地学习班级常规,对于幼儿是非常适用的。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时间短,当孩子们对活动失去兴趣时,可以巧妙的利用幼儿熟悉的手指游戏,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将活动继续开展下去。此外,还将手指游戏作为幼儿餐前、离园等过渡环节时的小游戏,让教师组织幼儿集中、排队变得简单、轻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数学学习扎根于儿童的生活和经验,由于幼儿年龄小,对于数的认识和理解记忆都很模糊,运用手指游戏帮助孩子学习数学,如:一座房、两块糖、三把伞、四把枪、五副眼镜、六碗汤、七只白兔、八头象,再加九朵小红花,十个小朋友笑哈哈!孩子在游戏中既锻炼了协调能力,还能理解数的概念。
俗话说:“手巧心灵,心灵手更巧。”手指游戏让孩子的智慧在指尖萌发,不仅能够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和控制能力,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
角色游戏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琪琪、玥玥和周周决定玩小医院的游戏,琪琪率先找到了医院的材料,并且选定门诊位置坐下,游戏开始……
三人并未商量角色,各自拿着药箱里的东西开始摆弄材料。
琪琪拿着针筒对玥玥说:你做小客人我来给你打针。
过了一会,琪琪又换了一个听诊器给小悦听心跳;接着又换了一个工具给玥玥看;玥玥也拿了药箱里的东西给琪琪和周周看病……
持续了一分多钟的时间,在此过程中,琪琪一直在给玥玥看这看那。
首先,从琪琪的一系列行为看,他在游戏中是处在一个主导的地位,决定游戏内容,选择场地以及选择材料,他都是主导者。而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也始终用动作和语言来向玥玥发出指示,在此,玥玥显然是被动的游戏参与者。
但是从两位的表情和游戏时间看,他们对此游戏是感兴趣的,持续时间比较长。此外,他们的游戏是缺乏进展的,处在最初的摆弄材料,缺乏角色的意识。
中班幼儿在对角色的意识上还不是很明确,因此,教师可以继续跟踪观察这两个孩子,看他们在下一次游戏时是否能够有角色出现。
孩子们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可以针对出现的问题,跟进下一次游戏的实施。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主题个性化的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主题个性化的指”!
一、生成背景:
反思角色游戏的主题往往相差无几,都是娃娃家、医院、点心店、表演游戏等等,这些游戏主题一般都是老师预设而成,如创设一个医院环境,材料的准备等,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就玩起来了。
但总觉得千篇一律,没有新意。
试想:如果把游戏主题的开设交给孩子自己,老师做个细心的观察者、童心的支持者、精心的引导者、耐心的帮助者的话,能否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呢?我就此作了尝试:“大班幼儿游戏主题个性化的研究”,力求使游戏主题具有新意、创意和独特性。
二、理论依据:
《幼儿园工作规程》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别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
《规程》又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强调“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利用游戏,“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
以上是从幼儿个性发展与幼儿的教育作用的角度老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注重个体差异,反映出社会对未来人才特征应具备的健康、丰富、和谐的个性需要,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为游戏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那么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呢?
笔者认为:角色游戏以其自主性、愉悦性、注重过程等活动特点,是幼儿依一定兴趣而自然结成的活动,有利于实施个性教育,激发孩子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
因此自选游戏主题作为游戏的开始是个性化的首要体现,幼儿可以在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影响。
尤其是大班的幼儿,情感、能力、态度和知识等方面个性明显凸现,因此教师更应该顺应其需要,做好指导工作。
以几个案例阐述。
三、实例分析:
案例一:今天我是农民
灵感来源:一顶斗笠
(我无意中得到的斗笠放在活动室里已有两周了,总想着:可以用来做什么?孩子们看见了常常会戴在头上玩。
今天……)
生成情况:幼儿自发
观察与指导:
游戏开始了,周寒拿来斗笠戴在头上,在老师周围转悠。
(这时我没有意识到要产生一个新的游戏,也许她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要做什么,但她的举动明显地想引起老师的注意,一直以来都是如此的爱表现自己。
我因为照顾其他游戏,还没有来得及顾上她,但是我看到她了。
)
看见她的手在做“向下插”的动作。
稍后我问她:“你在干嘛?玩什么游戏?”
她直起腰,大声说:“我是农民,我在种地!”
(她的回答让我惊讶:从来没有过的游戏主题,不知她从哪里得来的经验。
直觉让我感兴趣。
)
我问:“你种的什么庄稼呀?在哪儿?”
她着旁边的空地:“这儿,这儿都是,好多庄稼呢!”(“农民”游戏进入正题。
)
我说:“好棒啊!是什么颜色的呀?”
她有点兴奋:“是绿色的!”边说边从附近的材料框里拿出了一段绿色的皱纹纸铺在地上,说:“这是小麦!”
“好啊!那你多种点庄稼啊!等会儿我来看它们长得怎样!”
(得到老师的肯定使她充满信心。
)她去寻来各种材料种庄稼了,有各种颜色的塑料积木,还有画上荷叶的绿纸。
我走过来的时候,她忙不迭地向我介绍:“这是小麦、这是西红柿(红色的积木)、这是青菜、这是油菜花(黄色的积木),蓝色的是我给庄稼浇的水!”她的脸上闪烁着自豪的神采。
引来了好多同伴的参观。
因为人多,“庄稼”被“踩到”了,这是又开来一两“小汽车”,直冲进“庄稼地”,庄稼地里本来排列整齐的庄稼变得东倒西歪,她顿时急了:“老师,他们破坏我的地!”
我说:“是不是你的庄稼地太容易进去啦!赶紧想个办法吧!”旁边的孩子也帮着出主意意,有的说要做个标记,有的说请人看守,有的说用椅子围起来,最后他们商量决定要请建筑工人(建构区)来修一堵围墙。
很快,建筑工周杰推来一车(一篮)砖(积木),在几个人的协助下围墙顷刻完成。
周寒高兴的笑了,不停谢周杰他们,几个孩子羡慕的说:“周寒,我也要和你一起玩!”她更开心了,:“好啊!”说着,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啦!
(以后的游戏中还发展出买卖、推销、开店等情节。
)
评析:大班幼儿开展游戏时往往存在许多未知性,这需要老师能善于捕捉、发现有价值的教育点,做好孩子的引导者,使新游戏主题逐渐完善。
其次,我们不妨给孩子一个创造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去发挥自我,在感兴趣的游戏中促进个性发展。
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具有成人无法比拟的另类思维和想象、创造力,我们应善加保护,尤其要珍惜。
第三,游戏中材料的投放务必呈开放性,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即拿随取,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发生。
例二:精灵王国
灵感来源:海洋球
生成情况:幼儿自发生成
观察与指导:
费仪和陈逸超、郑嘉宇、林小美、郑娟等几个孩子拿着一篮海洋球来到走廊的拐角,旁边有十级阶梯通往幼儿园的储藏室。
几个人一起闹哄哄的玩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
郑嘉宇转身进活动室的材料框里找出了几个瓶子,选了红色的海洋球放在瓶口上,摆在一级阶梯的一边,其他一些人也跟着忙碌起来,玻璃瓶不够用就选择塑料瓶,忙碌了好一会儿,楼梯的两侧都摆满了。
我很好奇,同时又为如此整齐的摆设而赞赏到:“哇!好美哦!这是什么呀?”
郑嘉宇过来拉起我的手,神气地说:“老师,这是灯!你看楼梯上都有的,会发光的,我们放的!”
“这是什么地方呀?”我真的觉得好奇。
费仪神秘地说:“这是精灵王国!我们都是精灵!”
“在这美丽的森林里,精灵在干什么呀?”
“我们会唱歌,会跳舞,会边魔法,还会飞呢!”说着费仪挥动着手中的魔棒飞走了
“啊!真的!我也想玩!我做谁呀?”
郑嘉宇说:“好啊!我是精灵王国的国王,你就做王后吧!林小美你不要当王后,让高老师当吧!”(这不太好吧!老师抢小朋友的角色?)我赶紧说:“我还是当小精灵吧!”国王王后有时会坐在宫殿里观看小精灵的本领表演,有时会去找一些“行头”来装扮自己,如:给自己做顶皇冠戴,手里拿根长筷子做神杖,显得特别神气,看上去还真有点国王王后的样子呢!我呢则跟着精灵们寻找了一样“法物”(孩子们有的拿棒,有的篮子,有的球,还有的是玩具,我找了只筷子)一会儿变法术,一会儿去拯救人类,反正遇到了好多事,什么都难不倒精灵,都能解决,还挺过瘾呢!
时间到的时候,我听到他们说:“太好玩啦,下次我们再玩啊!”
评析:
看到孩子脸上灿烂的笑容,我都被他们感染了,多有趣的游戏啊!游戏中幼儿自发生成游戏主题,自己选择了一片空地,既不影响他人(当然别人也不会影响他们),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尽情的玩耍嬉戏,自己选择(或同伴分配)游戏角色扮演,同时还为自己的身份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装扮,自己想象各种发生的事情。
整个游戏孩子门都在不停的动手动脑,不停的相互交流,身体在不停的运动,充分调动了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
案例三:套圈
生成情况:幼儿自发生成
观察与指导:
娃娃家里,季中铧、阮逸琪、钱颐森等孩子拿着一篮小圈套在手臂上玩,桌上好多的用品,有碗、有杯、有瓶等,这是季中铧顺手将手上的圈套在一个依拉罐上,几次以后,钱颐森也跟着学,阮逸琪看见了就把桌上的东西整理了一下说:“你们两个比谁能套住就赢!”,开始玩起了套圈,全忘了娃娃家游戏了,扮起了裁判和套圈人的角色了!游戏评价时特别请他们做了介绍。
第二次:李婧从材料框找来了许多玩具,有布绒的,也有塑料的等,一一摆在活动室的空地上自己开始玩起了套圈。
后来玩的人陆续多了起来,李婧便给每人发几个圈,排队套圈。
但是套圈的距离远近不一,引来好多争执声。
评价时请孩子帮忙想一个解决的办法,陈逸超建议、钱轶泠建议划一条线,在线后套圈,否则就是违反规则。
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第三次: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即时贴贴出了距离大概两米远的标线,而且这次拿到圈的人成了老板,也有了新的规则:前来套圈的人要付一块钱,套到的玩具可以拿去玩了。
评析:
从娃娃家游戏中的一个动作开始,经过前后三次的游戏逐渐蜕变成为一个有规则、有社会现实性、又有娱乐性的一个完整的新的游戏主题,是符合了孩子身心需要的,也是孩子生活经验的写照,充满了个性主义。
在我们的游戏中,我们发现了男孩子因为性别差异而生成的一些打斗、输赢游戏,如喜欢玩奥特曼游戏,造飞船,开火枪,打怪兽、埋地雷,神气宝贝卡片决斗等,我们都持关注态度,再不影响同伴游戏的情况下不轻易反对,在尊重他们的同时进行适宜的引导。
四、结论
综上所述,引导幼儿游戏主题个性化发展的前提是给予孩子一个宽松的游戏氛围,尊重幼儿的选择,产生的游戏主题才会富有童趣,具有闪亮的个性特点。
其次是有一颗童心,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做他们的支持者、帮助者,成为他们有力的后盾,游戏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最后要做个睿智的观察者,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加以引导,使孩子真正动起来。
不知道本文“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主题个性化的指”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教育随笔:游戏时每个幼儿都是主角
下午户外游戏,带着孩子们平台上玩了集体游戏“踢球”的游戏,这是一个新游戏,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注意力,把球会踢到一个小朋友的脚下,这个小朋友再踢给另外的小朋友,因此,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游戏结束了,当我组织孩子们回到班里时,大部分幼儿还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之中,回到班里请小朋友们讲讲这次游戏中的感受,忽然发现邦晨、宇涵两个小朋友趴在桌子不说话,表情沮丧,与其他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将他们叫到身边,询问原因。宇涵说:“刚才玩游戏时,我都没踢到球。”邦晨接着说道:“有的小朋友都踢了好多次,我都踢到”此时,我才发现这次游戏中竟然有幼儿被忽略了,他们虽然也参加了游戏,当没有成为其中的主角,情绪自然低落。于是,我承诺他们明天再玩这个游戏时,一定让他们每个人都被轮上,他们的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
第二天,我将幼儿分成了两组,围城两个圈。这样,每组幼儿的数量减少了,每个幼儿被轮到的次数也就相应增多了。同时我也参与到游戏中去,会去每个圈里和他们一起玩,球踢到我身边是,我会把球尽量踢给那些不太主动的幼儿。游戏结束时,我将全体幼儿集中起来,特意问了问他们今天的游戏感觉,听着他们讲述自己怎么接到球,都踢给了谁,还有谁踢得好等等,看到他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得很甜,我也十分开心。
通过这次集体游戏,让我反思到自己的教育行为,在今后的每一个活动中,我都要更加细心,做到面向全体幼儿,关注每名幼儿,让他们每个幼儿在游戏中都能做游戏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他们每一天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托班教育随笔:多种角色
托班的孩子最喜欢争抢玩具。往往别人拿了什么玩具,他也要了,仿佛别人的玩具都是好的,自己的玩具就是不好的,哪怕这件玩具是刚刚从别人的手上拿来的。所以我们每天会遇到很多这类事情。而且,一般叫他们谦让一下是很难的。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如果争抢一件玩具是,我干脆让他俩一起玩这件玩具。比如,争抢鄂鱼跷跷板时,我让他们两人一人一头玩跷跷板,如争抢一个皮球时,我让他们玩滚球,如争抢玩具枪时,我让他们一人当警察,一人当坏人,一个打枪,一个装作被打死,还有一次一位小朋友把鄂鱼跷跷板当马骑,另一个小朋友也想骑,争执不下时,我让原先的一个小朋友骑马把后来的一个小朋友带上“去上幼儿园”,他俩高高兴兴地出发了,玩得很开心!
自从发现这个办法后,我觉得很灵,既能让他们减少等待,又能让他们玩得开心,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所以,我们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要灵活地运用策略,多变换方法,才能使活动进行顺畅,幼儿也都能有事可干,也能提高他们之间和谐相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