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好动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1-05-20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游戏的案例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初次见瀚兴是在开学初的家访工作中,那时的他被阿姨带着到小区门口来接我们,看起来是个很腼腆、不爱说话的孩子。当时我还在想这么大个儿的孩子还挺害羞,但经过开学几周的观察与了解,我才发现我对瀚兴最初的判断只是一个肤浅的认识。因为瀚兴在班上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爱动的孩子,与我最初见他的印象简直判若两人。上课时,别的小朋友都认真地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而他则会在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突然发出“呵”或“呀”地一声,同时做出电影“蜘蛛侠”的经典动作,让老师和孩子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他身上,而且几乎每节课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以为瀚兴什么时候都是这样,但一节纸工课改变了我对瀚兴的看法。
那天,我教小朋友们折“东西南北”的纸偶,从头至尾瀚兴都没有离开自己的座位,而是很认真地跟着我折“东西南北”,看着他那认真又带有憨态的表情,真的很可爱。
瀚兴前后动静的表现让我内心有些许的震撼,在他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好动的时候,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那么我们的活动就算是失败的。仔细回想,瀚兴以往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说是在给老师提醒:“你上的课不好玩,我没有兴趣”,而我却认为他是在捣乱。是啊,根据孩子现在的年龄阶段来说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好动”可以说是孩子的通病,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好动就一味地否定孩子,而是要根据孩子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零思考方案网 ZHE135.coM]
从表面来看孩子可以说是我们老师理解孩子的一个误区,我们应该从孩子的行为来推测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以此作为我们教学活动内容的起点,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真正做到“以幼儿为中心”、“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案例: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孩子出生起就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在吸收着养料。他们的周围处处都是新鲜的事物。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虫子也能抓住他们的眼睛,认真的看个老半天。并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说出自己的想法。
(一)案例
一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带孩子们到草地上去玩滑梯。刚玩了一会儿,就听见洋洋在那里大喊:“老师,有影子!”“有影子!?”我很纳闷,其他孩子听见洋洋的叫声,赶紧从滑梯上下来,围着洋洋观察起来。孩子们尖叫着,“这里有影子!”“咦?我这里也有影子!”孩子们都兴奋起来。有的伸手去抓影子,有的用脚去踩影子``````
孩子们回到教室里,仍在叽叽喳喳地谈论着影子。于是,我取消了原定看动画片的计划,而把话题引到了“影子”上。“刚才你们这么高兴,发现了什么?”“影子!!影子!!”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影子?你们的影子你们抓住了吗?”“抓不住!”就连平时腼腆的姗姗都兴奋地说:“我也抓不住!”“还有谁的发现跟别人不一样吗?”说着,我们一起来到了室外。我把孩子们分成了两组:一组在有太阳光的地方玩耍,另一组则在没有太阳光的地方玩耍。通过活动,孩子们都得到了共同的结论:有太阳光的地方能照出影子。他们的兴致高极了。
(二)分析与反思
1.充分认识和理解由孩子自主生成活动的教育价值
通过这次的“影子”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由孩子自主生成的活动是最受孩子欢迎、最能激发孩子积极性、求知欲的活动,由于它是一种幼儿自主的与环境相互作用,并积极探索学习的过程,因此这种学习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儿童心智的发展。本次活动中孩子倾听的专注程度、持久性表现十分突出,胜过平时教师用各种方法促进孩子倾听他人说话的效果;还有,孩子们在“影子”活动时所运用的语言也格外生动形象,这是与他们的自主探索、自我感受体验密不可分的;另外本次活动中一些小年龄和原来胆子叫小的孩子表现不俗,不仅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有一些独到的见解。所有这些都表明由孩子自主生成的活动具有教师预设活动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认识。
2.提高观察的敏锐性,捕捉身边的教育素材
教师要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尊重并接纳幼儿特有的兴趣、感受需要及表现方式等,及时地捕捉其中的教育素材,并给予指导。本次活动中,当幼儿以好奇的目光注视着影子时,我立刻意识到大多数孩子的兴趣已从玩滑梯转移到了探究影子上。教育应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应时时刻刻把幼儿的主体性“装”在心里,根据幼儿的心理需求和知识经验,将预设的教育内容和幼儿自发生成的内容融合在一起,真正把幼儿的主体性教育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和其他学习活动当中,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幼儿积极投入、大胆尝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3.灵活调整教育计划,发挥活动最优效益
教师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及其隐含的教育价值外,还应灵活调整教育计划,把握教育时机,使活动发挥最优效益。本次活动中,若教师按原计划让幼儿玩滑梯,然后回教室按计划看动画片,则很有可能因幼儿的兴趣与思维还集中在“影子”上而影响视听效果。本次活动,教师两次调整教育计划,及时让幼儿自主探索影子及开展相关的谈话活动,从而促成了幼儿的有效学习,使活动达到了最佳效果。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好奇好问,大胆质疑的探索精神,对我的感触很大。好奇好问是幼儿最大的特点,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让孩子真切的感到你对他们的提问永远保持重视、赞赏和鼓励。同时要给予孩子适宜的引导、支持和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得体验。这也是《纲要》中所强调和倡导的:教师要精心呵护与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让儿童亲历和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体现发现的乐趣。
案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实录:
最近我要求孩子带一些动脑筋的玩具如;书,画板,智力玩具等。这几天班上的小朋友的枪,汽车少了,而书、笔、纸、棋多了。乱跑的现象也少了孩子玩得很开心,但在整理方面就有了一些困难,如听到老师的信号时,有的小朋友为了动作快不顾一切地把笔书扔进玩具筐里。有的为了画画还抢别人的蜡笔等。
反思:
为了开发幼儿的智力,让幼儿有动脑的机会是好事,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时也要进行引道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教幼儿一些整理图书玩具的方法。我想,我不做旁观者,而要做一位参与者当幼儿在活动中,我应该和孩子们一玩,在玩的时候不时的提醒,教会孩子一些整理的方法如打开水彩笔时,用一种颜色的笔就拿一支笔,用完放回原处,这样笔就不丢掉,收起来也很方便。识字卡片带几张就可以了,每天换几张,这样也不会和别人搞错整理也方便,棋子方在盒子等一些方法。孩子在老师的提醒下,帮助下很快学到本领,改正了不良习惯。
案例:敏感的孩子
中班了,佳佳来园已经一年了,可每当妈妈送她来园时就会哭闹!但在幼儿园总是心情愉快,爸爸妈妈来接他时还常闹着不回家,总说:“再玩一会儿嘛。”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他不喜欢幼儿园?可是据我的观察,天天是一个很重感情,感情很细腻的孩子,平时,每当有小朋友不开心的时候,他都会去安慰。有一次然然摔倒了,别的小朋友都继续往前走,天天却特意从前边走回来,眼睛中流露出关心和同情的表情说:“然然,你没事吧?”
因此,我断定天天并不是不愿意来幼儿园,而只是依恋父母。考虑到她是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所以我在一天早上佳佳入园时对她的妈妈说:“昨天佳佳睡觉可好了,老师还奖励了一个漂亮的小笑脸给她。”她妈妈笑着说:“是吗?”我对佳佳说:“是不是啊,佳佳!因为我们佳佳长大了,可懂事了。来,让妈妈看看,我们是不是像小笑脸一样的漂亮!”佳佳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有点不好意思了。我拉着她的手说:“来,用漂亮的笑脸给妈妈说再见,让妈妈看我们是不是长大了!”佳佳听了,松开了妈妈的手。从那一天开始,佳佳入园的问题就解决了。
对敏感的孩子,我们尤其要注意他们内心的心灵感受,不要因为某件事、某句话而伤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我们应当让他充分的体会到自我的价值和力量,让他们自己帮助自己克服困难。也许老师和家长的一句话,就能给予孩子很大的自信和勇气,让他坦然、勇敢地解决眼前面临的问题。
案例:孩子们的F1
背景:在我们嘉定的街头巷尾,一块块“F1,上海嘉定欢迎您”的倒计时牌、一幅幅“当好东道主,迎接F1”的宣传标语、横幅,一张张“喜迎F1,做文明市民”的宣传海报随处可见。而迎接F1盛事在我们这群孩子中,也掀起了层层高潮……
过程:
通过一段时间的亲子共同收集资料,孩子们对于F1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活动刚开始,我便想先考考他们:“你们知道什么是F1吗?”
好几个孩子很快举起了小手。TOM最先回答:“F1就是世界上开得最快的赛车!”说着,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
赛车迷WILLIAN说:“F1也叫一级方程式赛车,它是马力最大的赛车,也是世界上最好的赛车……”这小子一说起赛车就如数家珍。
“那赛车场又是怎样的呢?”我又问。
“有弯弯曲曲的赛道。”“赛道很大的,赛场里面还种着绿绿的草。”……
“那赛道两边的草又有什么用呢?”CLARK冷不丁冒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孩子们很快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是美化环境,有的说是净化空气,更有的说是让赛车手摔下去不疼。
“到底有什么用呢?我也不知道啊。”我故意装糊涂,“那让我们带着赛车,一起到草地上寻找秘密吧!”
我和孩子们带着他们心爱的电动赛车,一起来到幼儿园的小花园。孩子们把花园里的石板路作为赛道,两个一组,三个一队,一会儿把赛车开进草坪,一会又开回“跑道”,不一会,便有人发现了秘密。
MAKE说:“我发现赛车在路上开得很快的,而在草坪上,赛车开也开不快。”
“哦,这样子赛车就不容易撞墙,很快就能开回赛道上了。”孩子们这才恍然大悟,真正了解了“草地缓冲区”的作用了。
分析:
对于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孩子们随时都可能会产生许多问题,但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还不会归纳事物的特点,这时就需要教师留心观察、倾听,及时的介入和引导,趁热打铁,使探索深入下去。当
活动的内容是他们所喜欢和感兴趣的时候,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幼儿的潜能得到了真正的发挥,更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