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做客有礼貌》
发布时间:2021-05-20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为了让小班的孩子理解待客和做客的礼仪,我和兰兰老师组织了一次“做客有礼貌“活动。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愿意到别人家做客,做客时做到不哭闹,不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细节,同时也让孩子们学习学习怎样热情的接待客人,并会说礼貌用语。
我们的活动得到了大班老师的大力支持,大班的王老师选了班里几个表现突出的学生来参加这次活动,首先让孩子们观看了大哥哥大姐姐的情景表演,然后鼓励幼儿模拟表演:由大班的孩子当客人,小班的孩子负责接待,首先表演的是小女孩新怡,只见小新怡边在娃娃家整理边说:"客人要来了,我快把房间整理干净吧。”扮演客人的大班小朋友家逸开始敲门了,小新怡忙放下手里的东西,跑去把门打开,把手一伸,腰一弯,面带笑容对家逸说:你好,请进。“看着两个孩子有模有样的的表演,我和兰兰老师会心的笑了,当家逸走进活动室,小新怡又搬过小凳子请姐姐坐下,拿了杯子给小姐姐倒水,忙的不亦乐乎。家逸也装模作样的当着客人,享受着小心怡的热情,这时小新怡跑到我面前:”老师,老师,客人来了是不是还要准备水果啊,咱这里没有啊。”嘿。这孩子想得还真够周到的,我连忙跑去拿了几个水果,小新怡才开心地笑了,水喝了,水果过吃了,小新怡又请大姐姐玩玩具,家逸也有礼貌的说了谢谢,玩具有很多,可家逸只玩了小妹妹拿给自己的,其他的没有动,两个孩子玩了一会玩具,家逸才起身告辞,小新怡又有礼貌的和小姐姐说了再见,并欢迎小姐姐下次再来做客,家逸也对小妹妹表示了感谢,表演顺利结束了,我和兰兰老师带头给这两个小朋友鼓掌,活动室里顿时掌声一片!WwW.yJS21.cOM
活动继续在进行,看着一个个孩子出色的表演,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从中学到很多很多,当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的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待人接物,学会了怎样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宝宝们,看到你们的进步,老师真的很开心!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小班幼儿文明礼貌教育
教育随笔:小班幼儿文明礼貌教育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期正处在个性及品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对幼儿实施文明礼貌教育是发展幼儿社会性行为的重要内容、其意义深远。
那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呢?我觉得:首先,我们要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古人曰:赠人一言,重如珠玉,伤人一言,重于剑戟。可见语言文明的重要性。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以“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词为文明礼貌语言的基准,在不同场合扩大孩子的文明礼貌用语的范围,让孩子能做到“三会”:即一会使用尊称,对长辈不直呼其名,不给他人起外号;二会使用谦让语,如“对不起”、“没关系”、“麻烦您”等;三会在一定场合使用问候语,如“早上好”、“晚安”、“再见”等。
其二:就是要让幼儿学会礼貌动作,因为礼貌动作是在举止、行为方面表现出对别人的尊敬,如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朋友或熟人要主动打招呼,递物给人要用双手,进别人的房间或门要轻声敲门,与人交往不大喊大叫等,不打搅别人的学习、休息等。
其三,教育幼儿要有礼让精神,遇事要先想到别人,先人后己的思想,如吃饭时要先请客人、父母、或长辈吃;分东西时能够把好的让给别人,愿意与同伴分享;在车、船上知道要主动让座给老、弱、病、残的人;在公共场所遵守纪律,不插队、不抢先;与别人发生矛盾时要主动认错等。
幼儿园的大门口是每个孩子每天早上必经之地,每天早上我园教师一个个彬彬有礼的在做接待工作:“小朋友早上好!”的礼貌动作,构成了一幅幅传播文明礼貌的美丽图画,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孩子。让每位幼儿入园都能做到主动向老师、家长、小朋友问好,并知道了与人交往要使用礼貌用语,这里每天传播着礼仪的气息,洋溢着温馨,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初步形成了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还要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幼儿年龄小,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榜样的力量比语言的说教更容易使幼儿信服,并能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比如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中要求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每天来园或离园主动向同事、家长、小朋友问好、问早、说再见等,接待家长及来园客人礼貌热情,处处为幼儿做出行为学习的榜样。
文明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但这一过程是渐进的,同时也是漫长的,因此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能单纯地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否则,所谓的文明礼仪将成为童心的枷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对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抱着滴水穿石的态度,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地方抓起,运用多种办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和行为训练,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定会在成功的喜悦中享受甘甜。
小班幼儿文明礼貌教育随笔
小班幼儿文明礼貌教育随笔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期正处在个性及品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对幼儿实施文明礼貌教育是发展幼儿社会性行为的重要内容、其意义深远。
那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呢?我觉得:首先,我们要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古人曰:赠人一言,重如珠玉,伤人一言,重于剑戟。可见语言文明的重要性。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以“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词为文明礼貌语言的基准,在不同场合扩大孩子的文明礼貌用语的范围,让孩子能做到“三会”:即一会使用尊称,对长辈不直呼其名,不给他人起外号;二会使用谦让语,如“对不起”、“没关系”、“麻烦您”等;三会在一定场合使用问候语,如“早上好”、“晚安”、“再见”等。
其二:就是要让幼儿学会礼貌动作,因为礼貌动作是在举止、行为方面表现出对别人的尊敬,如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朋友或熟人要主动打招呼,递物给人要用双手,进别人的房间或门要轻声敲门,与人交往不大喊大叫等,不打搅别人的学习、休息等。
其三,教育幼儿要有礼让精神,遇事要先想到别人,先人后己的思想,如吃饭时要先请客人、父母、或长辈吃;分东西时能够把好的让给别人,愿意与同伴分享;在车、船上知道要主动让座给老、弱、病、残的人;在公共场所遵守纪律,不插队、不抢先;与别人发生矛盾时要主动认错等。
幼儿园的大门口是每个孩子每天早上必经之地,每天早上我园教师一个个彬彬有礼的在做接待工作:“小朋友早上好!”的礼貌动作,构成了一幅幅传播文明礼貌的美丽图画,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孩子。让每位幼儿入园都能做到主动向老师、家长、小朋友问好,并知道了与人交往要使用礼貌用语,这里每天传播着礼仪的气息,洋溢着温馨,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初步形成了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还要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幼儿年龄小,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榜样的力量比语言的说教更容易使幼儿信服,并能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比如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中要求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每天来园或离园主动向同事、家长、小朋友问好、问早、说再见等,接待家长及来园客人礼貌热情,处处为幼儿做出行为学习的榜样。
文明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但这一过程是渐进的,同时也是漫长的,因此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能单纯地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否则,所谓的文明礼仪将成为童心的枷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对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抱着滴水穿石的态度,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地方抓起,运用多种办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和行为训练,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定会在成功的喜悦中享受甘甜。
教育随笔:文明礼貌教育从幼儿抓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班的那些淘气鬼经常互相讲起一些不文明的话语,小朋友们接二连三到我身边来状告某某小朋友说不礼貌的话了。为了平息孩子们之间的纠纷,也为了纠正孩子的不良文明礼貌习惯,我们对幼儿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
只要有小朋友或者是老师听到有不文明的语言时,老师会向孩子指出这句话不好听、不文明。让孩子知道这是不良的行为,应予以制止和改正。同时,教师示范给孩子如何用文明的语言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在孩子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为孩子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打下基础。并且引导他们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督促孩子能够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早,会用“请”、“谢谢”“不客气”等一些礼貌用语的孩子。另外,还和孩子们一起商量了如果孩子会文明的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就能成为“文明之星”,在每周五的时候,我们会请成为“文明之星”的孩子选择最喜欢的动画片和大家一起观看,以作表扬,从而激发其他的小朋友,努力争取下个礼拜当“文明之星”。在幼儿园我和配班老师以及保育员阿姨也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小朋友见面时亲切的打招呼,请他们做事时不忘说声“请”和“谢谢”。当我们不小心撞到孩子,及时并且真诚的向孩子说声“对不起”,我们在打扰孩子的时候,就应悄悄的说声“对不起,打扰一下”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们也会在这种彬彬有礼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使用各种文明礼貌用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进步很大。来老师身边告状的小朋友少了。每天早晨,孩子们都会主动和小朋友、老师问好,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都会礼貌地说“请你帮我一下好吗?”“谢谢”……。渐渐地提高了孩子们的文明礼貌习惯,个别家长们都说自己的孩子变得懂事了。为了巩固孩子们这一良好的习惯,我们还要求在家与在园一样,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孩子,都要学会常用的礼貌用语,最有礼貌的就是“文明之星”。
文明礼貌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在幼教工作中我们也始终将文明礼貌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它不只是教幼儿口头上的一些礼貌用语而是发自幼儿内心的。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必须长期坚持,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一点一滴的渗透,给幼儿创造一个文明礼貌的优雅环境。从而实现对幼儿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教师应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相信我们会继续努力帮助每一位孩子,让他们个个成为“文明之星”。
礼貌教育从我做起
随着我们班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认为应该让孩子养成懂礼貌的习惯。因此在平时的日常教育中,我们三位老师都会注意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比如,早上来园后,我们都会要求孩子在看到老师后,说“×老师,早上好!”;当不小心碰到别人或者惹哭了某个小朋友时,我们都会要求孩子看着对方的眼睛,说“×××,对不起。”;如果别人送好吃的东西给他,我们都会要求孩子向对方,说“×××,谢谢!”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对孩子提出了很多礼貌方面的要求,有时也会提出其它的要求,比如,走路时不要跑;搬椅子时一定要贴紧身体不要碰到别人;吃饭时不要讲话,专心吃饭,等等。
最近,我通过观察孩子们的日常交流活动以及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我发现孩子之间在交流时,如果有孩子走路时跑了,有的孩子就会像老师那样,说:“走路不能跑。”如果让某个小朋友来做小班长,他就会像模像样的当起小老师,要求小朋友如何坐好,提出的要求和老师提出的要求完全一样。看着孩子的样子,有时我就会想他们怎么会模仿的这么的像呢?看着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样子,突然就会很害怕,害怕自己是否会有什么不适的行为会被孩子无意识的模仿,从而影响到他们。
面对孩子善于模仿的特点,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做好的模仿范例,不要做一些不好的行为,影响到天真可爱的孩子,从而使孩子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让孩子学到了一些不正确的言行。
教育随笔:教师要做有心人
区域活动中,小朋友都很积极在各个活动区玩,只有**在哪儿趴着,我问她:“**,为什么不去参加活动?”她说:“不愿意玩。”我对她说:“你为什么不愿意玩呢?”她却说:“老师我趴着行吗?”我想她是不是病了,用手摸摸她的头不发烧,如果硬把她推到活动区,似乎违反了尊重幼儿意愿的规则,我该怎么办呢?我决定在不违反《活动区规则》的情况下,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她们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使珂薇以大家能接受的理由进入到别人活动的区域,这样既能有效的保护幼儿的游戏热情,又可以发挥集体的作用,让大家来想办法帮助她,于是我问其他小朋友:“你们谁愿意和**一块呀?”“**来我们这儿玩吧”“来我们这儿玩吧......”别的小朋友争先恐后的邀请她。最后她加入到“草莓医院”去玩了。
**是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女孩,经常性坐不住,爱在教师乱跑,在区域活动中经常会破坏别人的成果,不懂得相互合作,偶尔会影响区域的规则,所以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越是这样别人和他一起,时间久而久之孩子总觉得没有人愿意跟她一起,就不愿意参与到活动中了,但当小朋友们都邀请她的时候,我能够看出来珂薇的高兴,相信她这一次就不会破坏别人的游戏成果了,而是学会合作。
我觉得老师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引导幼儿,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心中眼中都有孩子,多为孩子着想,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育随笔:争做安全文明小乘客
在晨检时,我发现琳琳的脸被抓伤了。我把琳琳叫到面前,问:“琳琳,你的脸怎么了?”琳琳告诉我在来园的车上被航航抓破的。我一听,又是航航,我大声对航航说:“航航,你怎么总是抓人家呢!前天抓伤明辉,今天又把琳琳抓伤了。”航航大声哭起来,委屈地说:“是琳琳在车上抢我的棒棒糖,我才把他抓伤的。”我转身问琳琳:“是这样吗?”琳琳点点头。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问全班的孩子们:“你们说能在车上拿带小棒的东西吗?”孩子们一起回答:不能。我又问孩子们:“为什么不能带?”孩子们开始议论起来,“老师,拿带小棒的东西会戳伤自己,还会戳伤别人。”“老师,把棒棒糖放到嘴里,车一停,会伤到自己的喉咙。”••••••我对孩子们说:“乘车时除了不带棒棒糖之类的东西,还应该怎么做?”美惠说:“不能在车上打架,还不能把手和头伸到外面。”莹莹说:“还不能从窗子里往外扔东西。”••••••等孩子们说完,我对孩子们讲:“你们说的真好,从今天起,我们来争做安全小乘客,你们能做到上面几点,就被评为安全文明小乘客,就能得到漂亮的小星星,好吗?”孩子们都愿意做文明之星。
经过这件事以后,我觉得有些东西孩子们不是不知道,只是他们克制不住自己,作为老师要时刻提醒他们,帮助他们,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形成一种习惯。
把幼儿的安全教育作为工作中的重之重,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环节,让幼儿树立起安全意识,努力做到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开心。
教育随笔: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其年龄特点,自控能力差。有时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常常搞出一些令你啼笑皆非的事情。
我们班**小朋友是我们幼儿园里出了名的“调皮鬼”,记得刚入园时,他的妈妈曾经叮嘱我们:孩子有多动症,让我们费心看护,免得惹出事非。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我们觉得他妈妈说的话不无道理。课堂上他是最“活跃分子”,小手一会摸摸别人的辫子,一会又把别人的凳子抽掉,害的别人一屁股坐在地上,他却坐在旁边偷着乐。对于老师的批评,他当作耳旁风,全然听不进去,还是若无其事的该干啥干啥。户外活动就更不用说了,他像一匹脱了缰的马,一会把这个小朋友推倒,一会又把那个小朋友的手抓破,搞恶作剧似乎成为他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偶然一次他竟将恶作剧搞到了自己头上。
星期一上午,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礼仪教育》,整个活动**小朋友出奇的安静,我以为学习的礼仪教育对他起了一定的教育作用,心里还暗自有些高兴。但很快我有了新的发现,下课后,别的孩子都排队去厕所小便,可**小朋友仍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我以为他又要搞什么恶作剧,便悄悄走过去一探究竟。这一看不要紧,把我整个人笑的前俯后仰。原来,他把自己的一只手用裤子上的带子拴在了凳子腿上,带子越用力越紧最后打成了死结,把自己牢牢地和凳子拴在了一起。我赶紧拿来剪刀,把带子剪断,他那只被捆的手才得以解脱。看看被肋得通红的手腕,他失去了往日那桀骜不驯的样子。
从那天开始,他似乎感受到了恶作剧给别人带来的恶果,一向调皮的他变得乖巧、听话了。
教育随笔:做个有心的园长
教育随笔:做个有心的园长
作为一所民办幼儿园,现有9个班20名教师。教师年龄在20-40岁之间。目前,有8名教师的孩子在本园就读;3名教师的孩子在附近小学就读,中午来幼儿园用餐休息;还有两位教师的孩子明年也将入园。最近发生在她们身上的一些现象引发了我这个园长的思考。
现象一
某个周一下午5∶00点,教师们正准备集中开例会。李老师的女儿小雪放学回来,径直来到园长办公室,放下书包就在一旁写作业。我正在门口送最后一批离园幼儿,突然办公室传来“哇”的一声哭。我跑过去一看,原来她妈妈来办公室看到她写的作业就“啪”的一下把作业本给撕了,说她字写得不好。
思考:人们总认为,做教师的懂得儿童教育学、心理学,自然会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殊不知,幼儿园的教师心理压力很大,整天除了惦记着班上孩子的安全外,还要接受这种检查,那种验收等很多工作。对小朋友要耐心教育,对家长要笑脸相迎,一天的工作已经很累,所以难免对自己的孩子失去耐心而急躁相对。
措施:我找了一个适当的时机,与李老师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地谈话。她说:“上上周我们班艇艇小朋友做操时不小心摔伤了手,家长有意见。我心里堵得慌,整天小心翼翼,提心吊胆的。看到女儿连作业都做不好,我忍不住就拿女儿撒气了。”
当我知道了问题的症结之后,组织了一次全园性的关于确保幼儿户外活动安全的园本教研活动。我向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如果是你,如何处理和对待这起意外伤害事故?我们怎样做才能尽量避免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师们都踊跃发言。通过这次研讨,帮助教师们找寻出避免事故发生的更多办法。在让孩子得到锻炼的同时,又能让孩子不受伤害;还端正了教师们的心态。让教师们感到既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又不能成为安全的奴隶;让教师明白,幼儿园会正确对待幼儿在园发生的伤害事故。只要教师尽心尽责了,园长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责备和处罚。
在日常工作中,我会经常关注李老师的情绪状态,关心她孩子在校的表现,经常问一问孩子最近的情况……因此李老师身心轻松了,工作更加积极肯干了。
现象二
早上,孩子们陆续入园,我到班上巡视。看到四名教师的孩子都和妈妈在一起。有的要妈妈喂早餐;有的在妈妈班上玩桌面玩具;还有的在妈妈陪伴下上厕所……
思考:爱自己的孩子无可厚非,但凡事都要有个度。在家应扮好妈妈的角色,一旦到了幼儿园,就应该进入工作状态,扮演好自己的教师角色,用《教师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让家长们看到一个成熟的、将爱心洒向每个孩子的幼儿教师形象。
措施:在例会上,我问这些妈妈教师:“你们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困惑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家畅所欲言,最后达成共识:到了幼儿园,我们既是一位母亲,更是一名教师。每天来园后,首先应送自己的孩子去他所在的班级,然后迅速投入工作;中午孩子应在所在班级吃饭午睡,晚上让孩子独自回到妈妈所在的班级;妈妈开会时,由大孩子带小孩子在室内活动。这是教师们自己领悟到的,而不是领导强加于她们的,因此大家都能自觉做好。
现象三
一天傍晚,各班都在进行环境布置。王老师接到家里有急事的电话。她没有立即离开还说:别的班上都是两个人,我要走了,工作就要拖延,我不可以这样做。最后,在我的“命令”下她才迟迟离开。
思考:教师有了孩子以后,就自然成了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坚力量了。除了在园里有诸多工作外,她们还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作为领导,应该更多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进行思考,帮助她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有时哪怕是一句理解的话语,也能让她们倍感温暖,从而产生巨大的工作动力。
措施:利用节假日,慰问教师家属。在教师或家属生病时,我会第一时间批假,中间还会打电话询问病情,让老师们安心陪伴或养病,同时感谢他们的家人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园长的诚意令家属们感动不已。只要是下午教师集中学习或开会,大部分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都会和其他家长一样,一放学就将孩子接回去,让老师们安心地在园里继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