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三个方面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发布时间:2021-05-20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三个方面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三个方面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1.家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现在的孩子成长的条件十分优越,家里父母、祖父母围着他一个转,安排他的生活,安排他的娱乐,休息,辅导他学习功课,东奔西跑为他购置教学参考书,请家庭教师,联系进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使孩子一路顺风。

但这未必是一件好事。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自杀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和荧屏,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极低。因此,家长从小时候就要帮助孩子增强耐受痛苦和挫折的能力,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其实,为了生存任何物种都对自己的后代进行承受能力的训练。母狮子一次次地把小狮子往沟里推,让它自己艰难地爬上来,狐狸也是如此进行生存训练的,更何况我们这些“万物之灵”的人类了。

心理承受能力是心理力量的一种,属于意志力量的一部分,包括吃苦意识、承受失败的力量,等等。心理科学上把健康人格划分为智慧力量、道德力量、意志力量这三种人格力量。意志力量又包括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和竞争性。建国后的几十年来,我们对心理学上的智力因素较为重视,而对心理意志力量一直不够重视,凡是家长能做的,都是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使许多孩子错误地认为:人生之路上布满了鲜花。他们没有让孩子看到生活之路的坎坷曲折,因此,孩子也就缺乏这种心理准备。由于他们现在的生活水平较高,缺少对痛苦的体现,很自然,这些温室中的花朵就经不起哪怕是一小点的痛苦,更谈不上人生中的重大考验了。

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十分重要,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目前这一节奏较快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成功与失败是一对孪生兄弟,是难解难分的,必须让孩子很早就对这一人生现象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快乐也会有痛苦,有顺境也有逆境。为了增强孩子的承受能力,必须对孩子进行耐受挫折教育,进行吃苦(身体上的和精神上的)教育。

2.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为了孩子的成才,除了要对孩子进行快乐安静的性格培养之外,还必须使他们有挫折的情绪体验。统计数字表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中,一半以上的人都有坎坷不幸的童年,难怪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回答作家成功的训练中所说的那样:“一个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是不愉快的童年。”不光作家如此,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其它有成就之士,如科学家、艺术家也都类似。前不久《经济日报》登载了几十位“逆境中成功的美国企业家”的成长过程,他们都有着不断失败的经历,但他们有顽强拚博,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美国人从小就不知不觉地对孩子进行自主性生活教育,孩子从小就被要求独立性强、竞争性强,并要多次承受痛苦挫折。家长要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耐受挫折的教育,要告诉孩子,任何事情都有成功和失败这两种可能,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做好失败的思想准备。若失败了,就要觉得,失败也是常有的事情,关键是找出失败的原因,争取下次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以前没有遇到失败,或者成功的时候多,失败的时候少,是因为以前遇到的问题的难度还不够大,而且有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以后自己独立处事,失败的可能性会更大,要有所准备。

3.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

家长还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孩子的年龄,对孩子进行体验痛苦的教育和训练,使他们了解到更多的痛苦,增强痛苦意识,有痛苦这种情感体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主张对儿童进行痛苦的训练,他是这样说的:“当把快乐、友谊、痛苦和憎恨都植根于儿童心灵的时候,他们对这些性质固然不明白,但一旦获得了,就会发现这些都是相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吃苦教育也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古今中外经验表明,对孩子进行痛苦教育十分必要。

因此,家长要对孩子进行体验痛苦的教育,而当孩子遇到困难和逆境时,不必立即出面去替他解决,而应给他们自己处理的机会。另外,应经常和他们讲述一些名人遭受痛苦而成才的故事,观看艰苦创业的故事影片。孩子通过耳濡目染,达到对痛苦的认识。必须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坚持性、果断性和竞争性。特别是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更应如此。不要太娇惯他们,以至于心理上“弱不禁风”。这样,孩子长大之后,面对人生的难题,才会不被吓倒、压倒,成为有作为的人才。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培养宝宝睡姿的三个方法


妈妈们聚在一起讨论宝宝的吃喝拉撒睡时,纷纷抱怨宝宝的睡相太差。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现在宝宝睡相差是很普遍的现象,睡着以后挥拳蹬腿地大练“少林武当功”不说,自己还常常几个连滚就坠下床去了,有的时候甚至还会把睡在身边的爸妈给挤下床。

以前的宝宝睡相都很好,因为睡觉的空间很小。大多数宝宝都是和爸妈一起睡,靠墙睡在角落,爸妈一般也不会刻意给宝宝留出很大的空间,还有许多宝宝被打了蜡烛包,当然睡相很好。

打蜡烛包现在是不提倡的,四肢得到自由以后的宝宝睡在小床里就不老实了。

半夜里爸妈听到宝宝的头撞床栏,觉得心疼就把他移到大床上来睡。爸妈爱子心切,担心宝宝睡在中间会缺氧,自己就会贴紧床沿睡,把大片“中原地带”都留给宝宝,结果坠床者变成了爸妈自己。有的爸爸觉得三人挤一张床睡不好,干脆和妈妈分床,这样宝宝的空间就更大了。有的家庭怕宝宝坠床,甚至把席梦思放在地上,这样宝宝就可能入睡时在床上,天亮时却在屋角呼呼大睡。

怎样培养宝宝好睡相?

宝宝睡觉的空间太大是睡相差的一个原因。当宝宝会翻身、会爬行以后,爸妈提供的空间越大,宝宝睡着后的活动范围也越大。给宝宝相对狭小的空间,他反而会睡得踏实。

1.坚持让宝宝独睡

让宝宝独自睡在小床上,空间比较小就不可能乱翻乱滚,四周有护栏也不会坠床。如果担心宝宝头撞到护栏会痛,可以挂上床围。

2.睡得不熟别担心

睡眠有深睡眠和浅睡眠之分,新生宝宝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缺乏安全感,浅睡眠比较多。睡着后翻白眼、挥拳头、使力、蹬腿都是正常的现象,爸妈完全不用担心。当宝宝会认人以后,就进入第二个睡眠不安的高发时期,主要表现是浅睡眠的时候会哭着坐起来找人,这时只需让平时带他的人出言安抚或拍几下就会重新安睡。宝宝会翻身以后,特别是会爬以后,睡着睡着就坐起来,迷迷糊糊地从床头换到床尾去睡也是正常的,不属于梦游。

3.奇怪睡姿别紧张

很多宝宝会翻身以后,半夜里会突然趴着、蜷起腿、撅着屁股,像小青蛙一样。爸妈看到这种睡姿会觉得宝宝一定很难受,试图帮他改换舒服点的姿式,常常是不成功的。其实,宝宝自己知道怎样睡舒服,爸妈不用刻意去纠正他的睡姿,把他弄醒了反而不好办,双臂高举的“投降式”睡姿更是宝宝们的最爱请爸妈放宽心,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奇怪的睡姿会越来越少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非智力方面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非智力方面能力

培养孩子,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智力,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有很多,包括不受智力影响的行为、性格、习惯、品德等。那么,爸爸妈妈们怎么样培养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能力呢?

1、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往往是在孩提时代就形成的。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纪律观念。这些适当的约束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更懂得身边人的感受。

2、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帮助孩子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并且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去。父母之间互相的爱护、关心;对长辈的体贴、照顾,都能够使孩子形成自信、亲切等积极情感。如果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中们就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对周围人不信任,甚至是有暴力倾向。

3、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要学会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要用引导的语气去和孩子交流,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对于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

4、培养孩子养成生活的独立性

现阶段的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会导致孩子根本没有生活的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过分依赖的个性,从而导致长大后形成人格障碍。

5、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爱心

交往能力对孩子的一生是很重要的,活泼开朗的个性能够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即使有挫折,也能够乐观的面对和解决。这时,父母应该多用鼓励的口吻,让他们始终都保持活泼和开朗。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够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家长除了要为生活忙碌外,回家后更要打起精神做孩子的表率。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培养他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三个方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有人问一个科学家“你的小学同学成绩跟你差不多,为什么你能成为科学家,而他们却不能?”这个科学家回答说"这归功于我的母亲。

其他同学回到家时,母亲就会问:你今天回答了老师的几个问题?而我的母亲却问:“你今天向老师提了几个问题?这就是我之所以能成为科学家的原因。”

家庭对于孩子质疑提问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父母认为自己有支持孩子成长的任务,那么就应该营造能够培养和促进孩子质疑提问习惯的支持性的家庭环境。

1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是人们渴望理解世界的愿望的体现,是一种强烈的认知需求,也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好奇心帮助人们在理解世界的基础上适应自然和社会。

父母应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孩子质疑提问的本源。父母应提供积极的支持和保护,也就是说,除了保护孩子已具有和表现出的兴趣和好奇,还要主动激发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和好奇。这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途径。

父母可以有意识的拓展孩子的生活空间,经常带孩子到户外走走、玩玩,多接触自然和社会,多参加各种不同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观察和探索,激发儿童对新事物的好奇,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思考。

2 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提出的问题

孩子只有保持内在的心理自由,自由地体验,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表达自己,才能够主动提问,大胆质疑,表现出独特的创造性。

因此,父母首先要尊重儿童,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意愿和志向,尊重儿童对事物的不同观点和看法,尊重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以肯定的态度接纳和赞赏孩子提出的各种奇特的问题,并鼓励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3 爱学习、爱思考的家庭文化

没有知识的储备和各种信息的剌激,孩子便不会有问题产生。因此,父母要注重家庭中文化氛围的建设。父母要加强自身知识的学习,以切实行动来树立榜样并影响儿童,同时努力形成以读书、阅报、参观博览会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业余生活。

同时,要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各种图书和资料,并耐心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提问。这样,孩子处于爱学习、鼓励思考的家庭气氛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爱质疑、善提问的好习惯。

培养宝宝感恩之心的三个妙招


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爸爸妈妈应该营造一个感恩的环境,以身作则,让宝宝在一个感恩的环境下健康成长。那么,到底该如何培养宝宝的感恩之心呢?下面将介绍三招培养宝宝感恩之心的方法。

1、理解宝宝间接表达感恩的方式

在家庭中经常可以看到,宝宝非常高兴地接受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的礼物时,马上就开始乐此不疲地玩起来,也不说一声“谢谢”,这样的举动令亲人感到震惊和失望。“应该说什么?”父母会再三问道,可是宝宝已经沉浸在新玩具的喜悦之中,往往不予理睬。当宝宝兴奋地打开礼物的一瞬间,他对你蕴涵着一种同样温暖的感觉,就像你在挑选礼物时对他的感觉一样。他或许会跑过来抱一下你或说“这太棒了!”或让你跟他一块儿玩。你只要细心一点,就能感受到这些感谢形式。感谢不一定要用“谢谢”来表示,也可以用表情或者动作来表示,如给你一个天真无邪的微笑,拥抱一下你等。

2、给予宝宝难忘的感恩体验

不管“谢谢”听起来多么舒服,不管你多么爱听这句话,宝宝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懂得,爸爸妈妈可以给予宝宝帮助,为他们提供条件。大多数宝宝喜欢送爸爸妈妈一些小礼物,如一片美丽的树叶,一块可爱的小石头,一幅自己画的画,刚刚学会写的数字等等。宝宝是善于模仿的,他们直接站在爸爸妈妈的面前仔细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如果他们看到爸爸妈妈为礼物而高兴时,他们会特别开心。如果爸爸妈妈再加上一句:“我很喜欢,谢谢你!”宝宝更是会洋洋得意、心满意足。这样也会让宝宝懂得,爸爸妈妈也重视那些舒服的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宝宝喜欢帮着做家务,如浇花、帮妈妈拿扫帚、帮爸爸递双鞋等,如果不会搞得天翻地覆的话,父母应让宝宝干干也无妨,即使有可能出点小差错也没事。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切勿冷漠或忽视宝宝的行为,可以真诚地对宝宝说一声“谢谢”。宝宝得到一声衷心的“谢谢”,肯定比你很多次催促或强迫去使用那种成人式的好交往的方式,就是对别人的帮助或者关爱表示由衷的感谢。

3、支持、帮助宝宝表达感恩

成人期待宝宝感谢自己,如果宝宝不感谢的话,成人也许会表示出不满,这些场面对宝宝来说很可怕,他们会惊慌、会紧张。如果宝宝因为快乐、兴奋得难以言表,害怕陌生人,有点害羞,或自己不知道怎样表达谢意,爸爸妈妈就要保护宝宝,帮助他们表达,给他们一种充足的安全感、信任感。这时可以替宝宝说话,以宝宝的名义说声“谢谢”。宝宝可以从中懂得,如何用言语表示感谢,他们越觉得爸爸妈妈支持自己、理解自己的处境,他们自己也就越愿意使用这种形式。

宝宝的感恩之心需要从小培养,需要从生活当中的点滴小事培养,也需要爸爸妈妈们的榜样作用,希望父母们重新看待宝宝的感恩之心,帮助宝宝成为一个会感恩的人。

婴儿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研究证明胎儿就具有有限的心理活动,但是只有在胎儿出生成为婴儿,心理活动才得到大大的发展,因为实践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第1阶段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是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基础。

新生婴儿(3~4个月以前)由于能力限制,只能通过眼睛、耳朵、鼻子、皮肤来看、听、嗅等方法感觉环境的变化,因此丰富的环境和给婴儿创造接触环境的机会就是这一阶段婴儿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

充分发展婴儿的感、知觉,其中视觉在婴儿各种感觉中占据第一位。仰卧时婴儿只能看见天花板而坐时看见的东西丰富多彩,视觉效果相差很大。因此成人应该经常抱宝宝到处看看,并想法让宝宝早一些坐起来。坐是人体经常保持的几种姿势之一。婴儿由卧位到能够自主地坐,视野大大扩展,本来看不见的东西,都能看到了。见多识广,必然使婴儿智力发展产生一个飞跃。

第2阶段高级心理活动

在感觉和知觉发展的基础上,婴儿的思维、意志、兴趣、各种情感体验等高级心理活动得到了发展。

而爬行则是婴儿高级心理活动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在婴儿不能移动身体以前,思维、意志等高级心理活动基本没有,这时想了也是白想,婴儿就不想了。需要是人体器官发展的动力,当婴儿能够主动移动身体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爬行是人生第一个远距离移动全身的动作,当婴儿看见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他就会想去拿,这就是思维。在爬行的过程中需要意志力,拿到后他有成就感这就是情感体验,有了第一次他就会有兴趣第二、第三次地去拿,这些高级心理活动在婴儿会爬以前是很少出现的。婴儿爬行的出现要比直立行走早5~6个月,这5~6个月是人脑发育的关键期,这就是为什么不会爬的宝宝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原因。

第3阶段初级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心理活动的高级阶段。

语言和移动身体是婴儿进行初级人际交往的基础,如果进行系统和科学的早期教育,那么在宝宝满一岁时应该具备直立行走和简单语言交流的能力,而这两方面的能力都必须通过运动来获得。

新生婴儿的语言发展必须同动作相结合。离开了动作和实物,再简单的语言新生婴儿也听不懂,反之,再复杂的语言也能听懂,直立行走本身就是一个重要动作。

因此婴儿的心理发展是同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学会直立行走对婴儿智力和心理发育有重要意义:

首先,直立行走是人类独有的姿势,世界上发现的兽孩没有一个是直立行走的,这个事实说明直立行走是人类在智慧上领先其他动物的第一步。

第二,直立扩大了视野,使婴儿见多识广。

第三,直立行走扩大了主动活动范围,解放了双手,同时使人的眼、手配合的动作大大增加,这对婴儿脑发育有着良好的作用。

但是如何解决婴儿早走引起的骨骼畸形呢?

如果一根钢筋混凝土柱子,在混凝土还没有凝固时,重压钢筋混凝土柱子是很容易歪的,但混凝土凝固后就牢固无比。同理,经过运动锻炼的肌肉会明显增大,韧带更牢固,供应肌肉营养的血管壁弹性增大、增厚,指挥肌肉运动的神经功能也会大大增强,运动训练同时也使骨骼同肌肉联结处的骨头突起增大、骨密质增厚、骨小梁的排列方向和受到的拉力、重力方向一致,力量增强后的肌肉(混凝土)同骨骼这个人体的“钢筋”构成人体的优质“钢筋混凝土”,直立时就不会发生骨骼畸形。

当然婴儿不可能像成人练健美那样来增加肌肉力量,但主要可以通过爬行、攀登和游泳这三个动作练习来获得直立所需要的力量。当宝宝能扶着物体轻松起立时,这时开始学习直立行走,那么即使10月时能直立行走也不会产生骨骼的畸形。

从五个方面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从五个方面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培养:

学习分类法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如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父母应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从而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其观察能力。

认识大群体与小群体首先,应教给孩子一些有关群体的名称,如家具、运动、食品等,使孩子明白,每一个群体都有一定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应让孩子了解,大群体包含了许多小群体,小群体组合成了大群体。如动物-鸟-麻雀。

了解顺序的概念这种学习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这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可以是从最大到最小、从最硬到最软、从甜到淡等,也可以反过来排列。

建立时间概念幼儿的时间观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必要的。当孩子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马上”等词语的含义后,孩子也许会更规矩些。

理解基本的数字概念有些两三岁的孩子就能从1数到10,甚至更多。但与其说是在数数,不如说在背数。应该把数字具体化,如“1个苹果”、“3个人”等。父母在孩子数数时,应多点儿耐心。让孩子一边口里有声,一边用手摸摸物品,逐渐过渡到眼睛“默数”。日常生活中,能够用数字准确表达的概念,父母们尽量讲得准确。同时,还应注意使用“首先”、“其次”、“第三”等序数词。

培养幼儿绘画兴趣的三个妙计


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但是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呢?

一、利用童话语言,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用童话的语言指导幼儿不断提高绘画水平,是幼儿容易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有一次,一个孩子在画葫芦时,下笔时画得太小了,想画另一张,我有意地“误解”道:“葫芦妈妈身边长了一棵葫芦宝宝,你先画了小宝宝,妈妈长得什么样,快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孩子一听,高兴了,马上回到座位,在小葫芦旁边画了另一些小葫芦,画完还跑到我身边告诉我:“你看,葫芦妈妈生了这么多小宝宝。”童话式的评语还能对孩子的每一点发现、创造和进步给与温馨的表扬、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结合手工活动开展绘画活动,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这里所说的手工活动包括泥工、纸工活动,爱玩泥、撕纸是孩子的天性,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美工活动,不像单纯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自然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在捏泥、撕或折纸、粘贴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例如:为了让幼儿感知、理解对称,我们先让幼儿玩染纸。通过折叠、印染等一系列活动,幼儿感知了对称,在绘画时,他们对画对称物丝毫不觉得困难。再如:用棉签画“串儿红”前,先进行撕纸,有序粘贴活动。幼儿通过粘贴,对花形有了感知再进行绘画也就很容易了。

三、注重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

有些孩子爱画相同的形象,始终没有变化,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这样会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应该去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里成长的重要方式。举例来说,带孩子爬山、游泳、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可以说是丰富孩子作画感的源泉,孩子要透过亲身的经验,才能描写出生动、针织、充满情感的作品,这样孩子也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在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时,要适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不断找出不足,总结经验,改进那些不利于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辅导方法,尽力按照科学的方法激发和引导,让他们在绘画道路上一帆风顺,学业有成。

幼小衔接培养三个好习惯


幼小衔接培养三个好习惯

“孩子就快读小学了,他不急,反倒急死我们这些家长了”、“孩子上小学前,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让他们更好的适应呢”……众所周知,在幼小衔接阶段,部分家长会出现急于求成的心态,从而忽视了幼儿的可接受性,如此不但教育效果不好,而且还会使幼儿对小学和未来的学校产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

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该如何做呢?“训子千遍,不如培养孩子一个习惯”家长应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入学情绪:当小学生的愿望

一般来说,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大班幼儿会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听到少数家长类似这样一些话题,如“现在让你多玩一下,以后上学就不能玩了”、“这么不听话,,以后小学老师一定不会喜欢你的”。

孩子进入小学前,家长首先要让他们拥有“我要做小学生”愿望,但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把小学生活妖魔化;而是过度渲染小学生活。家长要让孩子有上学读书的愿望,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生活习惯:时间观念走在前

幼儿园的孩子自理能力薄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性大。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的动作慢、能力差,就容易影响学习。

家长先从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做起,除了教会孩子辨别整点时间、半点时间外、再延伸到几点几分,最后让孩子感知五分钟、十分钟大概有多长,在这样的时间内能做多少事情。这样孩子上小学后,才会明白课间十分钟到底能做什么事。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还应该从生活中的没一件小事做起,如,指导他学会整理房间、扫地等。

学习习惯:任务意识很重要

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进行,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系统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只是性较强。

“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很重要”,刚入小学的孩子心理上的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家长从大班下学期开始要加强孩子的“承担”意识,可从游戏中让孩子懂得角色承担的任务,从做家务中懂得值日生的任务,进入小学的学习后,孩子也才会适应学习的任务。

有意注意的习惯:多倾听会质疑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自然而然地产生注意,有意注意则是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大班幼儿的家长要重视有意注意的培养——让孩子学会更多地倾听他人的话,营造家庭的读书氛围,与孩子彼此交流感受,让孩子学会思考、观察、质疑、以此提高注意的稳定性,以期适应小学生活的学习特点。

相信《三个方面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培养宝宝睡姿的三个方法 妈妈们聚在一起讨论宝宝的吃喝拉撒睡时,纷纷抱怨宝宝的睡相太差。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现在宝宝睡相差是很普遍的现象,睡着以后挥拳蹬腿地大练“少林武当功”不说,自己还常常几个连滚就坠下床去了,有的时候甚至还...
    2021-04-08 阅读全文
  • 如何培养孩子的非智力方面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非智力方面能力 培养孩子,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智力,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有很多,包括不受智力影响的行为、性格、习惯、品德等。那么,爸爸妈妈们怎么样培养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能...
    2020-09-29 阅读全文
  • 三个方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有人问一个科学家“你的小学同学成绩跟你差不多,为什么你能成为科学家,而他们却不能?”这个科学家回答说"这归功于我的母亲。 其他同学回到家时,母亲就会问:你今天回答了老师的几个问题?而我的母亲却问:“你...
    2021-05-02 阅读全文
  • 培养宝宝感恩之心的三个妙招 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爸爸妈妈应该营造一个感恩的环境,以身作则,让宝宝在一个感恩的环境下健康成长。那么,到底该如何培养宝宝的感恩之心呢?下面将介绍三招培养宝宝感恩之心的方法。 1、理解宝宝间接表达...
    2021-12-30 阅读全文
  • 婴儿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研究证明胎儿就具有有限的心理活动,但是只有在胎儿出生成为婴儿,心理活动才得到大大的发展,因为实践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第1阶段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是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基础。 新生婴儿(...
    2022-03-11 阅读全文

妈妈们聚在一起讨论宝宝的吃喝拉撒睡时,纷纷抱怨宝宝的睡相太差。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现在宝宝睡相差是很普遍的现象,睡着以后挥拳蹬腿地大练“少林武当功”不说,自己还常常几个连滚就坠下床去了,有的时候甚至还...

2021-04-08 阅读全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非智力方面能力 培养孩子,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智力,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有很多,包括不受智力影响的行为、性格、习惯、品德等。那么,爸爸妈妈们怎么样培养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能...

2020-09-29 阅读全文

有人问一个科学家“你的小学同学成绩跟你差不多,为什么你能成为科学家,而他们却不能?”这个科学家回答说"这归功于我的母亲。 其他同学回到家时,母亲就会问:你今天回答了老师的几个问题?而我的母亲却问:“你...

2021-05-02 阅读全文

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爸爸妈妈应该营造一个感恩的环境,以身作则,让宝宝在一个感恩的环境下健康成长。那么,到底该如何培养宝宝的感恩之心呢?下面将介绍三招培养宝宝感恩之心的方法。 1、理解宝宝间接表达...

2021-12-30 阅读全文

研究证明胎儿就具有有限的心理活动,但是只有在胎儿出生成为婴儿,心理活动才得到大大的发展,因为实践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第1阶段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是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基础。 新生婴儿(...

2022-03-1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