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小衔接培养三个好习惯

发布时间:2020-12-07

幼儿好习惯故事。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幼小衔接培养三个好习惯”,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幼小衔接培养三个好习惯

“孩子就快读小学了,他不急,反倒急死我们这些家长了”、“孩子上小学前,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让他们更好的适应呢”……众所周知,在幼小衔接阶段,部分家长会出现急于求成的心态,从而忽视了幼儿的可接受性,如此不但教育效果不好,而且还会使幼儿对小学和未来的学校产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

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该如何做呢?“训子千遍,不如培养孩子一个习惯”家长应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入学情绪:当小学生的愿望

一般来说,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大班幼儿会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听到少数家长类似这样一些话题,如“现在让你多玩一下,以后上学就不能玩了”、“这么不听话,,以后小学老师一定不会喜欢你的”。

孩子进入小学前,家长首先要让他们拥有“我要做小学生”愿望,但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把小学生活妖魔化;而是过度渲染小学生活。家长要让孩子有上学读书的愿望,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生活习惯:时间观念走在前

幼儿园的孩子自理能力薄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性大。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的动作慢、能力差,就容易影响学习。

家长先从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做起,除了教会孩子辨别整点时间、半点时间外、再延伸到几点几分,最后让孩子感知五分钟、十分钟大概有多长,在这样的时间内能做多少事情。这样孩子上小学后,才会明白课间十分钟到底能做什么事。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还应该从生活中的没一件小事做起,如,指导他学会整理房间、扫地等。

学习习惯:任务意识很重要

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进行,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系统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只是性较强。

“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很重要”,刚入小学的孩子心理上的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家长从大班下学期开始要加强孩子的“承担”意识,可从游戏中让孩子懂得角色承担的任务,从做家务中懂得值日生的任务,进入小学的学习后,孩子也才会适应学习的任务。

有意注意的习惯:多倾听会质疑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自然而然地产生注意,有意注意则是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大班幼儿的家长要重视有意注意的培养——让孩子学会更多地倾听他人的话,营造家庭的读书氛围,与孩子彼此交流感受,让孩子学会思考、观察、质疑、以此提高注意的稳定性,以期适应小学生活的学习特点。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幼小衔接-“心理、习惯、能力、物质”一个不能少


随着新学期的临近,又一批孩子即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校门。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有教育家甚至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要比高考、中考都要变化巨大。的确,幼儿园的小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的期望值也变了。然而,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个阶段的家长和孩子在短时间内有着太多的不适应,而面临孩子人生的第一次考核,诸多家长又有着太多的无奈和困惑。

过渡期选择学前班切勿盲目

在假期悄然兴起的“学前班”热,实际上是一些家长为孩子做好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一种选择。“学前班”可以为孩子提前预热,应以实用和安全为标准。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幼儿园的陈红园长认为,购置高档、花哨的学习用具,容易引起孩子不健康的优越感和攀比炫耀心理,同时也会分散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家长不但应注意学习用品的合理选购,还要培养训练孩子使用和保管学习用品,这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步骤。

习惯过渡:要有真正的入学“感觉”

幼儿园时期,游戏贯穿整体教学,孩子们的随意性大,教学课目多依孩子的兴趣和情绪来完成。而在生活上老师和家长同样给予相当的呵护与关爱。进入小学后,教学的目的性加强,孩子们每天要做作业,而且还要考试。而生活上则有了明确的要求,做事按时对孩子而言有了明确的界定,于是孩子也会出现不适应。

美格双语幼儿园的董事长毕晓阳分析,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很宽松,课时安排也很短,而小学有严格的课程时间要求,已经习惯幼儿园生活方式的小孩没有准备突然转换“角色”

幼小衔接培养孩子数学思维


再过一个暑假,幼升小的孩子就要升入一年级了,即将要面对小学的课程,有的孩子还没有准备好,那么,家长们在暑期就来帮助孩子进行幼小衔接的准备吧。先看看怎样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一、从孩子已有经验出发

一年级数学教材的主要知识点有: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等。

教学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对孩子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孩子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关键是能力的衔接

刚入小学的学生,比较容易受外界影响,注意力易分散,而数学学科本身又不似其他学科生动好玩,所以,孩子对学习数学容易产生枯燥感,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习惯,为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做准备。

幼小衔接的关键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能力的衔接,因此,家长应从培养孩子的视觉专注能力、听觉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入手,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摄取上。

入学前的孩子只需认识1~10以内的数字,掌握简单的10以内的加减法即可,家长大可不必要求孩子反复练写数字,更不必让孩子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等复杂知识,这既容易伤害他们的手部肌肉,又会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一些看似简单的游戏,就能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如通过下棋、计时完成任务等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个学习角,培养孩子的自觉学习意识和自豪感;让孩子做家务、整理自己的物品,培养自理能力;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的交往能力。

三、创设学习数学的环境

幼小衔接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具体包括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假期中,家长可以尝试着做以下几点:

1.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一同阅读与数学有关的书籍,仔细倾听孩子对故事的描述,问一些和数学有关的问题。

2.与孩子一起创设学习数学的环境。如一起为玩具、家里的物品贴上数字标签,在孩子的房间中布置一些数学趣味题、趣味故事,使孩子随时随地感知数学的存在。

3.联系生活,引导孩子对数数、形状、数量关系等有初步的感知和认识,可以利用超市的排队长龙、屋顶的模样、餐前餐具摆放等生活现象来引导孩子学习,以此调动和保持孩子对数学世界的好奇及探究的冲动。

培养宝宝睡姿的三个方法


妈妈们聚在一起讨论宝宝的吃喝拉撒睡时,纷纷抱怨宝宝的睡相太差。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现在宝宝睡相差是很普遍的现象,睡着以后挥拳蹬腿地大练“少林武当功”不说,自己还常常几个连滚就坠下床去了,有的时候甚至还会把睡在身边的爸妈给挤下床。

以前的宝宝睡相都很好,因为睡觉的空间很小。大多数宝宝都是和爸妈一起睡,靠墙睡在角落,爸妈一般也不会刻意给宝宝留出很大的空间,还有许多宝宝被打了蜡烛包,当然睡相很好。

打蜡烛包现在是不提倡的,四肢得到自由以后的宝宝睡在小床里就不老实了。

半夜里爸妈听到宝宝的头撞床栏,觉得心疼就把他移到大床上来睡。爸妈爱子心切,担心宝宝睡在中间会缺氧,自己就会贴紧床沿睡,把大片“中原地带”都留给宝宝,结果坠床者变成了爸妈自己。有的爸爸觉得三人挤一张床睡不好,干脆和妈妈分床,这样宝宝的空间就更大了。有的家庭怕宝宝坠床,甚至把席梦思放在地上,这样宝宝就可能入睡时在床上,天亮时却在屋角呼呼大睡。

怎样培养宝宝好睡相?

宝宝睡觉的空间太大是睡相差的一个原因。当宝宝会翻身、会爬行以后,爸妈提供的空间越大,宝宝睡着后的活动范围也越大。给宝宝相对狭小的空间,他反而会睡得踏实。

1.坚持让宝宝独睡

让宝宝独自睡在小床上,空间比较小就不可能乱翻乱滚,四周有护栏也不会坠床。如果担心宝宝头撞到护栏会痛,可以挂上床围。

2.睡得不熟别担心

睡眠有深睡眠和浅睡眠之分,新生宝宝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缺乏安全感,浅睡眠比较多。睡着后翻白眼、挥拳头、使力、蹬腿都是正常的现象,爸妈完全不用担心。当宝宝会认人以后,就进入第二个睡眠不安的高发时期,主要表现是浅睡眠的时候会哭着坐起来找人,这时只需让平时带他的人出言安抚或拍几下就会重新安睡。宝宝会翻身以后,特别是会爬以后,睡着睡着就坐起来,迷迷糊糊地从床头换到床尾去睡也是正常的,不属于梦游。

3.奇怪睡姿别紧张

很多宝宝会翻身以后,半夜里会突然趴着、蜷起腿、撅着屁股,像小青蛙一样。爸妈看到这种睡姿会觉得宝宝一定很难受,试图帮他改换舒服点的姿式,常常是不成功的。其实,宝宝自己知道怎样睡舒服,爸妈不用刻意去纠正他的睡姿,把他弄醒了反而不好办,双臂高举的“投降式”睡姿更是宝宝们的最爱请爸妈放宽心,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奇怪的睡姿会越来越少的。

三个原因让儿童养成坏习惯


三个原因让儿童养成坏习惯

一、纵容

还记得临刑前咬掉妈妈乳头的那个盗窃犯的故事吗?他之所以成为江洋大盗并最终被判处极刑,与小时侯母亲对他的纵容是有直接关系的。试想,当他第一次偷人家东西的时候,母亲及时予以制止而不是采取赞许和鼓励的态度,他也许会有另一种人生。

很多孩子的不良习惯,都是在父母的纵容下形成的。当孩子第一次做了错事,父母一定要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予以制止,否则一旦形成恶习,改起来就难了。

有时侯,父母对孩子偶发的不良行为,采取不闻不问的沉默态度,这也是不对的。须知沉默也是一种纵容,是一种心理的暗示。它会使孩子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可以,于是放手去做,终成恶习,贻害终生。

后天环境和后天教育是可以人为控制的。父母了解了不良习惯的家庭成因,从改正自身不良习惯做起,给孩子做好的榜样,并努力在家庭教育中加以预防,就能极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儿童不良习惯的形成。

远离坏习惯,养成终生受用的好习惯,家庭教育就会事半功倍,孩子也就比较容易走向成功。这不正是我们做家长的都希望看到的事实吗?

二、模仿

习惯源自模仿。调查发现,一般孩子容易出现的坏习惯,绝大部分是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影响,如大人睡眠时间晚、吃饭时间不固定或边吃边看电视、用完东西随手放置、在家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等等。

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力极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为孩子所吸引、模仿,进而造成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

一位父亲在谈到女儿的不良习惯时,检讨说:“女儿总是习惯随手乱丢东西;做作业时,一会儿找削笔刀,一会儿喝饮料,一会又看动画片……。再三催促下写完的作业,字迹潦草错误很多,实在令我们头痛,也不得不令我们反省。我想,坏习惯养成是有原因的,弄清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纠正。女儿的情况不能说与我们无关,杂乱的屋子、无规律的生活方式,影响了她的的注意力,是导致她形成上述坏习惯的主要原因。”

三、重复

习惯是行为不断重复制造出来,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一个动作,一种行为重复N次就会成为习惯。

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因为这个孩子总在玩一个很愚蠢的游戏。

小男孩不服气:“您就为这一点小事而谴责我?!”

“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一个终生受害的坏习惯。”

重复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孩子一辈子。所以,为人父母者应密切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可能地避免重复造成的不良习惯,抓好“第一次”,哪怕是挖鼻孔这样的小毛病,在初起的时候也要及时发现并设法制止。

学习习惯,幼小衔接阶段的重要话题


关于学习习惯,应该是幼小衔接和新一阶段最重要的话题,我来总结下我的看法。

首先,要强调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为什么而学习,这是影响孩子自主性、自觉性的根源。

从一开始就和孩子强调:学习的终点不是考试成绩,不是顺利升学,不是名牌大学,都不是,学习的终点,是让你自己成为一个能自立更生生存之外、还能照顾妻儿、回馈家庭、有用于社会的人,从更高层面上来说,是为了有资格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活方式,达致经济、时间、心灵自由。这些内容对7岁孩子来说有点玄,但经常通过各种手段逐渐让他们了解,还是有可能的。

学习的方法是追求高效率。首先区分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其次合理划分精力和时间,高效完成必须完成的功课,有多的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上。努力的目标是学科学习只占一部分时间,不追求精益求精,追求的是提纲挈领、抓住重点,掌握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梳理思路掌握规律摸索独有的方法才是目标;最后就是具体实施了,涉及一些细节,比如预习到什么程度,比如上课除了追随老师的思路,是否能自己掌握节奏,调整思维的密度,随时找到重点,达到不用时刻绷紧神经,轻松高效地掌握课堂内容的目的,比如遇到难点是自己深入思考好,还是询问解疑好,学会把握分寸,不轻易放弃独立的思考,也不穷钻牛角尖。

对待学校和老师的态度问题。对学校的评价和认知暂且不提。而老师有几个角色:

首先是学习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必须给以足够的信任和尊重,除非老师自己破坏自己的权威性和可尊重性;

其次是秩序的维护者和管理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就和面对社会是类似的,主要靠自觉和自我要求,觉得对的事情就去做,觉得错的事情就不做,如果对老师的言行有所怀疑,可以自己思考、提出来和老师讨论、回家征求家长的意见,不要一味服从,也不要逆反对抗,在遵守纪律、集体主义、与人为善、塑造形象的同时,也逐渐完善自己的价值观、是非观,达成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

最后是上级领导的角色,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不可能是平等的,哪怕再强调民主、再和蔼可亲的老师,也是高高在上的。孩子有必要了解清楚老师的指令、意图、喜好、思路、习惯,尽量做到投其所好,表现需要表现的和可以表现的优点,提升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争取更多的好感,获取更多的资源。

其次,要厘清学习的两大任务。

去学校要做两件事,第一,学习知识,包括学习学习;第二,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这两点其实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不论是学习学科知识,还是学习为人处世,道理都是相通的:抓住重点,有所取舍,坚持自我,保持特色。

有人提到小学低年级要不要看重分数,或者说纠正孩子的粗心马虎。我的观点是,课内问题课外解决,首先不要只看一个问题,其次不要等问题出现了再解决。从新一开始,就着力培养孩子的大局观,这首先要求我们家长不要只看眼前。刚开始知识少、好理解,同学之间能造成差距的,不是理解力、记忆力而是细致性或者说思维习惯,不重不漏的思维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强化和训练,我非常反对刷题,靠熟练来保证正确。我的想法是端正孩子的态度就可以了,只要不是心不在焉毫不重视成绩,那成绩就说明不了什么。

与同学的交往,不是小事,关系到”第三人“的建立、行为习惯的培养、社会观友情观的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有自我认知的逐步形成、自信心的加强、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的养成,等等,都是影响深远的。尤其上实的环境相对更单纯,同学的年限更长久,如果能从小学开始交往到几个性情相投、志趣相仿的好朋友,那对孩子的好处是无法估量的。家长从一开始就要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鼓励孩子友善、热情、随和、大方。

QQ之前在幼儿园有一些问题存在,过于执着于他自己的思路和要求,同学和他想法做法不一致时,他有些过于强势,影响了同学对他的认可程度。在读《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时,他体现出一种对"人人喜爱"的渴望。现在小学换了一批同学,我鼓励他吸取以前的教训,以交到更多好朋友为目的,不要过于自我。在保持自己个性的前提下,尽量随和一些,不求人见人爱,至少不要因一些细枝末节的技术问题影响到人际关系。

孩子好习惯如何培养?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长对孩子的基本要求,那么怎样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

对于早期教育来说,我们要求从小就要注意小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问题。当然,对3岁以前的小儿我们认为可按体、智、德、美的排列来给予教育和发展。这里我们将体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小儿发展的基础,是主干,是支柱,没有体质的发展做保证,其他都谈不到。而智育和德育就像是两翼,要同时发展,如仅偏重某一方面,就会造成偏颇,难免今后会走歪路。

德育教育对于小婴儿来说应该怎样进行呢?由于此时小儿的语言及思维尚未很好发展,不可能采用一般说教的教育方法,但并不等于此时就不需要德育教育,而是要从培养小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着手。

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卫生习惯、与人交往的习惯、劳动的习惯、助人的习惯、思考的习惯等等。这些,家长要在养育儿童的过程中贯穿。比如,小儿6个月以后就会与人打招呼,学说话后也是首先学会称呼,这时家长就要注意培养小儿这种见人打招呼的习惯。开始是教他(她)这种行为,反复强化,使之形成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再如,小儿在具备了一定的行走、抓物等能力后,他(她)就很喜欢自己做些事情,这时家长可有意识地让他(她)做些事情,在他(她)做成后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日积月累,小儿就会养成为己、为他(她)人做事的习惯。还有看书的习惯,集中注意的习惯等等也都是从小可以培养的。

当然,家长一定要注意,有时只是随意的行动,可能会使小儿养成不好的习惯。比如,有时家长经常与小儿打着玩儿,妈妈抱着打爸爸玩,或被什么东西碰了就去打这个东西,多次如此表现,孩子就可能养成打人的习惯,到幼儿园后就会表现出来。所以,家长在平时的育儿活动中,要有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意识,要注意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一些好的影响,好的行为塑造。

在培养小儿良好行为习惯时,还要注意调动小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尊重小儿,多给予情绪、情感上的支持,对一些问题态度要明确,对稍大一点的孩子要简单地讲一些道理。不要一切都包办,什么都替小儿做,也不要过度加以限制,使小儿无所适从。

总之,小儿从小养成的习惯,对今后的生活是有很大影响的。良好的习惯,长大明白道理后会更巩固、更完善,而不良的习惯在今后再校正,则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甚至造成一定的痛苦。所以希望家长要有意识地使小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她)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宝宝感恩之心的三个妙招


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爸爸妈妈应该营造一个感恩的环境,以身作则,让宝宝在一个感恩的环境下健康成长。那么,到底该如何培养宝宝的感恩之心呢?下面将介绍三招培养宝宝感恩之心的方法。

1、理解宝宝间接表达感恩的方式

在家庭中经常可以看到,宝宝非常高兴地接受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的礼物时,马上就开始乐此不疲地玩起来,也不说一声“谢谢”,这样的举动令亲人感到震惊和失望。“应该说什么?”父母会再三问道,可是宝宝已经沉浸在新玩具的喜悦之中,往往不予理睬。当宝宝兴奋地打开礼物的一瞬间,他对你蕴涵着一种同样温暖的感觉,就像你在挑选礼物时对他的感觉一样。他或许会跑过来抱一下你或说“这太棒了!”或让你跟他一块儿玩。你只要细心一点,就能感受到这些感谢形式。感谢不一定要用“谢谢”来表示,也可以用表情或者动作来表示,如给你一个天真无邪的微笑,拥抱一下你等。

2、给予宝宝难忘的感恩体验

不管“谢谢”听起来多么舒服,不管你多么爱听这句话,宝宝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懂得,爸爸妈妈可以给予宝宝帮助,为他们提供条件。大多数宝宝喜欢送爸爸妈妈一些小礼物,如一片美丽的树叶,一块可爱的小石头,一幅自己画的画,刚刚学会写的数字等等。宝宝是善于模仿的,他们直接站在爸爸妈妈的面前仔细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如果他们看到爸爸妈妈为礼物而高兴时,他们会特别开心。如果爸爸妈妈再加上一句:“我很喜欢,谢谢你!”宝宝更是会洋洋得意、心满意足。这样也会让宝宝懂得,爸爸妈妈也重视那些舒服的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宝宝喜欢帮着做家务,如浇花、帮妈妈拿扫帚、帮爸爸递双鞋等,如果不会搞得天翻地覆的话,父母应让宝宝干干也无妨,即使有可能出点小差错也没事。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切勿冷漠或忽视宝宝的行为,可以真诚地对宝宝说一声“谢谢”。宝宝得到一声衷心的“谢谢”,肯定比你很多次催促或强迫去使用那种成人式的好交往的方式,就是对别人的帮助或者关爱表示由衷的感谢。

3、支持、帮助宝宝表达感恩

成人期待宝宝感谢自己,如果宝宝不感谢的话,成人也许会表示出不满,这些场面对宝宝来说很可怕,他们会惊慌、会紧张。如果宝宝因为快乐、兴奋得难以言表,害怕陌生人,有点害羞,或自己不知道怎样表达谢意,爸爸妈妈就要保护宝宝,帮助他们表达,给他们一种充足的安全感、信任感。这时可以替宝宝说话,以宝宝的名义说声“谢谢”。宝宝可以从中懂得,如何用言语表示感谢,他们越觉得爸爸妈妈支持自己、理解自己的处境,他们自己也就越愿意使用这种形式。

宝宝的感恩之心需要从小培养,需要从生活当中的点滴小事培养,也需要爸爸妈妈们的榜样作用,希望父母们重新看待宝宝的感恩之心,帮助宝宝成为一个会感恩的人。

育儿心得:给孩子培养一个好习惯


育儿心得:给孩子培养一个好习惯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对于培养和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都希望自己能培养出成绩优异,才华出众的孩子,都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可是什么样才是优秀的孩子呢,什么才是赢在起跑线上呢,对于初为人母的我来说真的是很头痛的一件事。看了很多关于孩子教育的书,从中也学会了很多,最终我明白了我能给他的就是在生活、学习中培养一个好的习惯。

好习惯是坚持出来的,现在孩子5岁半了,虽然还有很多需要成长和学习的地方。但就目前来说,自己我感觉有几上点上做的还是挺好的,也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好的结果,虽然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但在此还是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记得小宝8个月开始就自己能坐在餐桌上跟我们一起吃饭了,每到吃饭时间给他穿好衣服,把碗放在小餐桌椅上他就自己开始吃了,虽然每次都会吃的满脸都是,搞的很脏,刚开始的时候他自己吃不饱,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妈妈会不忍心,觉得搞的太脏了,怕孩子吃不饱,其实这样是没关的,慢慢坚持几次就会好的,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因为让自己吃除了能满足他对食物的好奇心之外,还能很好的锻练他动作的协调性,这对他以后的动手能力也是有所帮助的。看着他搞的满脸都是,有时他自己也会很着急,可是当他能成功的把食物送进嘴里,他的满足感也是很强烈的。

在自己吃饭这一点上他做的非常好,所以后来上幼儿园在吃饭这点上一点麻烦都没有。很多朋友家的孩子都是妈妈、奶奶追着喂,都在说吃饭太难了,上幼儿园刚开始都不会自己吃,还得老师喂,每每听到他们这样说我都很开心,证明了我的做法是正确的,让他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多小事都是可以从小培养的。

2.阅读对孩子的影响

每天的睡前故事是从小宝一岁就开始做的,最初的时候是每天听着故事机讲故事睡着的,到他会说话的时候就是大人读他在一旁边玩边听,当时我觉得他可能听不懂,想就当是睡前的亲子娱乐吧,这样比较好睡觉。其实并非这样,他对故事中很多的内容还记得很清楚的,有的故事反复多次后,如果我在读的过程中读错了他会说出正确的内容,有时候看他听的不认真故意问他几问题,他也都能回答的很正确。后来发现他讲话的时候和同龄孩子相比词汇量大很多,讲话也很清楚,比较有条理。

再大一点的时候就开始指读,为了能让他能静下来,后来就给他买了一些新的成套的绘本如《巴巴爸爸故事》、《巴巴爸爸故事新故事》、《神奇校车》《恐龙》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棒的幼儿读物,他非常非常喜欢,每天睡前都坚持读一本,在读之前他会自己先看遍,然后坐在旁边认真的看着我一字一句的读给他听,很多都是读了一遍又一遍,有时候晚上回家晚了,过了读书时间,如果跟他商量说咱们今天不读了,明天补上可以吗?他会坚决反对,不同意的,所以从来不会因我们的原因而停止过阅读。就算是出去旅行他也会主动选好他喜欢的绘本放进行理箱里,嘱咐我不要忘记给他带好。每天的阅读除了增进我们之间的感情,还在这个过程中识了很多字,学会了很多的成语,就这样5年来不断的坚持,每天40分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爸爸、妈妈扮演着言传身教的角色,我们除了要给孩子全身心的爱之外,还要给孩子培养一身好习惯,而这个好习惯不是要求孩子自己去做,而是需要父母用心去引导,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父母的坚持和努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比一个人的专业技能更加重要。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小衔接培养三个好习惯》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好习惯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小衔接-“心理、习惯、能力、物质”一个不能少 随着新学期的临近,又一批孩子即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校门。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有教育家甚至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要比高考、中考都要变化巨大。的确,幼儿园的小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小...
    2020-11-03 阅读全文
  • 幼小衔接培养孩子数学思维 再过一个暑假,幼升小的孩子就要升入一年级了,即将要面对小学的课程,有的孩子还没有准备好,那么,家长们在暑期就来帮助孩子进行幼小衔接的准备吧。先看看怎样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一、从孩子已有经验出发 一年...
    2021-05-01 阅读全文
  • 培养宝宝睡姿的三个方法 妈妈们聚在一起讨论宝宝的吃喝拉撒睡时,纷纷抱怨宝宝的睡相太差。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现在宝宝睡相差是很普遍的现象,睡着以后挥拳蹬腿地大练“少林武当功”不说,自己还常常几个连滚就坠下床去了,有的时候甚至还...
    2021-04-08 阅读全文
  • 三个原因让儿童养成坏习惯 三个原因让儿童养成坏习惯 一、纵容 还记得临刑前咬掉妈妈乳头的那个盗窃犯的故事吗?他之所以成为江洋大盗并最终被判处极刑,与小时侯母亲对他的纵容是有直接关系的。试想,当他第一次偷人家东西的时候,母亲及时...
    2021-05-27 阅读全文
  • 培养好习惯,矫正坏习惯 导读:首先必须明确孩子应该具有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会对孩子生活与学习的哪些方面有重要影响;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要遵循八字原则。 经常听到许多家长或教师对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矫正不良行为习...
    2021-09-28 阅读全文

随着新学期的临近,又一批孩子即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校门。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有教育家甚至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要比高考、中考都要变化巨大。的确,幼儿园的小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小...

2020-11-03 阅读全文

再过一个暑假,幼升小的孩子就要升入一年级了,即将要面对小学的课程,有的孩子还没有准备好,那么,家长们在暑期就来帮助孩子进行幼小衔接的准备吧。先看看怎样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一、从孩子已有经验出发 一年...

2021-05-01 阅读全文

妈妈们聚在一起讨论宝宝的吃喝拉撒睡时,纷纷抱怨宝宝的睡相太差。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现在宝宝睡相差是很普遍的现象,睡着以后挥拳蹬腿地大练“少林武当功”不说,自己还常常几个连滚就坠下床去了,有的时候甚至还...

2021-04-08 阅读全文

三个原因让儿童养成坏习惯 一、纵容 还记得临刑前咬掉妈妈乳头的那个盗窃犯的故事吗?他之所以成为江洋大盗并最终被判处极刑,与小时侯母亲对他的纵容是有直接关系的。试想,当他第一次偷人家东西的时候,母亲及时...

2021-05-27 阅读全文

导读:首先必须明确孩子应该具有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会对孩子生活与学习的哪些方面有重要影响;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要遵循八字原则。 经常听到许多家长或教师对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矫正不良行为习...

2021-09-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