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笔记:《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发布时间:2021-05-17

家庭教育笔记。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我们更需要观察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教育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有什么值得推荐的优秀的教育笔记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教育笔记:《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笔记:《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早晨点名时,发现璐璐没有来上学,家长也没有跟老师请假。于是,我给她的妈妈打了一个电话。结果妈妈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是因为孩子自己偷懒说不想来幼儿园,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妥协了!

这件事,让我很困惑。仅仅是因为孩子不想来幼儿园,家长就可以不送她来吗?这样下去的话,孩子如何才能适应集体生活?和璐璐相比,其他孩子早就已经适应好幼儿园的生活,每天都能开开心心的来幼儿园。可是璐璐却总是三天两头的请假,在学习方面,她和别的孩子有了明显的差距,在班级也不常和小朋友们相处玩耍,孩子的性格很内向胆怯。这对璐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孩子以后的生活是要和社会生活相互联系的,需要学会与他人交往相处。

其实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所有的班级组成了一个个“群体”,教师和孩子就是里面交往生活的人群。因此,孩子来幼儿园不仅能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还能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家长如果真为孩子的未来考虑,那么从现在起,就不能一味地迁就和溺爱孩子,要正确引导孩子:幼儿园是学本领的地方,那里有爱你的老师和小朋友,在那里可以和他们一起开心地做游戏。幼儿园是必须要去的,不是你说不去,就能不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希望所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能够做到不迁就,不溺爱,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为孩子的未来负责。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笔记:《教育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


教育笔记:《教育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

满满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小朋友。爸爸妈妈都说在家里很不听话,满满一点都没有害怕的意识。在家里犯错了,妈妈教育他,他开始打妈妈。这个现象是他打老师后我们才发现的。

刚开学的时候满满特别乖,感觉放了个暑假在家里待了这么长时间像变了个人似的。在班级里特别听话,很少和其他调皮的孩子一起闹了。可是短短两个月过去了,满满开始有点不听话了:和小朋友一起推打,用脚踩别的小朋友,还总撕自己的指甲盖,有一次大拇指的指甲盖全被他掀开流血了等等。老师在教育他的时候,他不知道认识自己的错误,反而反过来推打老师。把这个情况和他父母说后,他的父母才跟我们说在家里天天不听话被我们打。后来和满满的父母沟通了很久。

打孩子不能解决任何事情,要和孩子说道理,拿那些表现好的幼儿举例子给他做榜样,鼓励他去不断学习和提高。总是以打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容易让孩子麻木,对打无所谓了。打不仅没有起到让孩子改掉坏毛病,反而把孩子打坏了。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和满满讲道理,让他能听懂,鼓励他与班里的幼儿和睦相处,向表现好的幼儿学习。慢慢的,满满开始改变了。真为满满高兴。

教育随笔:家庭教育不可忽视


最近,我园将举行全园徒手操比赛活动,各班都在积极准备。我班也在紧张的编排着,小朋友个个精神抖擞,只有欣欣小朋友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上前问她:“你为什么不做?”“很累”“腿很疼”欣欣一脸的不情愿,任凭我怎样劝说,她一直不肯做,竟然蹲在地上头也不抬了。无奈,我真的拿她没办法了。

当今社会,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视为掌上明珠,家长过多的溺爱养成不少幼儿任性、懒惰、自私、娇气、怕脏、怕累、不爱劳动的不良行为,欣欣就是其中的一个。欣欣的爸爸是个船员,收入颇多,她家居室宽敞、富丽堂皇、家具簇新、一尘不染。欣欣的妈妈特别爱清洁,几乎成了洁癖。在家里欣欣什么事也不做,一切都有妈妈包揽了,妈妈还常关照她:“在幼儿园你不要乱摸乱碰,你这身童装很时尚,可不能弄脏、弄坏。”在她妈妈的感染下,使她在幼儿园很少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使她养成了不合群、不活泼、不爱劳动的不良习惯。事后我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同步教育,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在幼儿教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不良的行为习惯会阻碍幼儿将来的发展,家长们要向关心孩子的身体和智力一样关心孩子良好品质的养成,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爱劳动爱集体尤为重要,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支持老师的工作。

教育随笔:家庭教育“小妙招”


教育随笔:家庭教育“小妙招”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在幼儿园,老师发现有些幼儿霸道任性,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愿意做、不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争抢玩具,当自己的想法不能如愿时,又哭又闹等等。种种问题的出现,通过调查了解,这些孩子之所以在幼儿园有这样的表现,大致与家长忽视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疼孩子、爱孩子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但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讲究度,爱过了头就会出现问题。这些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事,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就会改正过来,就是所谓的“树大自直”,事实真是如此吗?往小了说,不恰当地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伤害,往大了说对社会、对国家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言谈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因此,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我总结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言传身教的影响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切勿小视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有涵养的家庭教出来的孩子也是彬彬有礼、乐于助人的。文文是我们班一个小朋友,他既懂事又听话,有一次班里有个小朋友尿裤子了,老师正打电话让家长送裤子来,文文小朋友不声不响,把妈妈给他准备的裤子拿出来,准备给尿裤子的小朋友换上,老师真的好感动。后来经过家访了解到,文文家风很好,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四邻八舍都夸他们家人好。孩子在好的环境下,想不学好都难。相反,孩子生活在乌烟瘴气的环境下,父母老吵架、说脏话、抽烟酗酒,孩子的性格一定会存在问题。曾经听一传统文化老师讲过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他有幸参加过一次中日夏令营活动,乘车时发生的一幕,让他终生难忘。中国的小朋友上车抢坐前边的座位,而日本的小朋友上车后,总是有秩序的从后边往前挨着坐,这位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就问后边的日本小朋友:“前边有座,你为什么要坐到最后边?”日本小朋友非常自然的说:“妈妈告诉我,方便别人就是方便自己!”老师又问中国坐在最前边的小朋友:“你为什么要坐在最前边?”中国小朋友告诉老师:“妈妈说,坐在前边视线好,离司机近,发生意外危险性小。”都是同龄人,得到的都是妈妈的教育,言行差别如此之大,说明了什么?有人说十个好老师,不如有个好父母,强调的就是家长言传身教的重要。

(二)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名言历久弥新。“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振耳发聩。几代人心目中的英雄雷锋,其精神影响了几代人,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新时代更需要乐于助人、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时代英雄。伟大的科学家,不图名不图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无私奉献;我们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为祖国为人民,不顾自己的安危,守卫着祖国。他们都是孩子们的榜样,永远值得大家尊敬、爱戴、学习。家长应该为孩子确定榜样,经常用榜样的事迹感染孩子、教育孩子。家长还可以用身边大家熟识的先进人物做孩子的榜样,比如前边提到的小文文就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小事不小,坚持把小事做下来,就一定会成就大事。

(三)正确的引导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应该从孩子懂事起,教育孩子有担当,有责任感。也许有人会问,小孩子有什么责任、担当啊?有一次,我到邻居家玩儿,她家小孩儿不小心被茶几碰倒了,孩子的奶奶急忙跑到孩子身边,又是拍打茶几、又是责备茶几,本来孩子一点儿事都没有,看到奶奶这样,孩子哇哇大哭起来。孩子的妈妈走到孩子身边,告诉孩子说:“你是会跑的,茶几不会动,你被茶几碰倒了,是因为你离茶几太近了,你离它远一点儿不就没事了吗?”的确,对于已经懂事的孩子,发生状况时,应该用事实教育他,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为孩子推卸责任。如果像孩子奶奶这样宠孩子,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孩子,只会推卸责任,不会有担当。而这位妈妈就做的很好,她用事实教育孩子,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做错了,这就是担当。以后再做类似的事情他就会注意,这就是责任感。家长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不能忽视。(四)重视与老师的沟通配合

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家庭教育就能做好的,还需要与学校教育配合。事实证明,幼儿园工作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同样,家庭教育要想达到理想的目的,必然离不开老师的配合与支持。我班有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大家都很喜欢他。不过这孩子不喜欢动手,遇事总想让别人替他干,吃饭之前对老师说他不会吃,午睡前对老师说他不会脱鞋,起床时说他不会穿鞋等等,总之就是不想动手。经过了解,原来孩子在家,爷爷奶奶照顾的无微不至,包办的事情太多了。老师与家长沟通交流,根据问题实际达成共识。在家里,爷爷奶奶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幼儿园老师总是鼓励引导他,“你先试试吧!”“你一定可以的!”一段时间过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增强了,饭好好吃了、鞋自己脱自己穿了、各种活动也积极参加了,家长更是高兴,多次对我们表示感谢。正所谓家园共育,才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意的问题

1.教育好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要有坚持不懈的耐心,不能因为工作忙而放松对孩子的教育。

2.家庭教育还需要全家人的配合,切忌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有管教孩子的,有袒护孩子的。

3.在引导孩子的时候,方式方法很重要,要用事实说话,避免空洞的说教,要语重心长,百教不厌,不能大声呵斥训教,不断给孩子树立信心。

四、取得的成效

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再有幼儿园教育的配合,之前存在不良习惯的孩子,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孩子努力尝试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也不再那么任性自私。

习近平总书记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好的品德就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累积,家长就应该从小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如果家庭教育做好了,再配合幼儿园的良好教育,相信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

我看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孩子将来素质的高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乃至他本人的幸福,取决于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质量。

而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任何老师和任何学校所不能代替的。

有些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

在孩子面前说脏话的家长大有人在,给孩子灌输“胜者为王、不吃亏”的家长也不算少数,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长把孩子将别人的东西拿回家认为是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家长的这些行为都一一说明家长们没有认识到家教的重要性,存在着家教误区。

我们班有个叫琳琳的小朋友很活泼,而且聪明过人,唯一的缺点是看到别人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

周五早上,我晨检完毕带孩子们小便,把钢笔随手放到了桌子上。

可当我带着孩子从厕所回来,桌子上的钢笔不翼而飞了。

我问孩子们:“你们看到老师把钢笔放哪儿了吗?”孩子们都说:“没有。

”当我怀疑自己放错地方时,忽然听到东西落地的声音,循着声响,孩子们一起把目光集中到了琳琳身上。

原来,琳琳出去小便时,经过我的桌子边,顺手将钢笔拿走并藏到袖管里,一不小心钢笔掉地,事情露馅了。

当时我没有批评她,只是告诉她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我认为孩子就此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下午发生的事情更令我吃惊,让我不可思议。

放学时,孩子们纷纷被家长接走,琳琳小朋友也满心欢喜等着妈妈的到来。

终于妈妈出现在了校门口,琳琳飞快地跑过去,投进妈妈怀里。

接着孩子从裤兜里掏出什么东西递给妈妈,妈妈脸上立刻洋溢出灿烂的笑容。

我由于害怕孩子飞跑,摔倒了伤着也跟了过去,正好看到了这一幕。

看到我的出现,琳琳妈妈脸上的笑容顿时变得僵硬。

同时我看到她的手迅速插向口袋,但那一刹那我还是看清楚了:她手里握着几支彩色粉笔。

此情此景,我还能说些什么?

晚上,我经过一番思索。

第二天,当琳琳的妈妈送琳琳到园时,我把一本《现代家教》递给了她,并对她说:“您若有时间,多看看这本杂志。

一周后,琳琳的妈妈领着琳琳把一盒彩笔交到我的手上,并向我致谢:“谢谢你让我认识到了家教的重要性,让我知道了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每位家长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我们教师,我们有责任引领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积极地与家长一起研究教育的策略。

让每一位家长明白,不能过分地迁就孩子,否则将会使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责任的人,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对家庭、社会都是不利的。

年幼的孩子并没有“我的”、“你的”这样的所有权概念,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往往便伸手拿来放进口袋或带回家里。

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态度不一:

1.称赞孩子能干、聪明;(这样做无疑是鼓励孩子拿别人的东西!)

2.在他人面前大声斥责孩子,甚至指责孩子为“小偷”;(这样做夸大了孩子行为的严重性,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

)

3.不表示意见,任其自由发展。

(这样做可能会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所有权”观念。

)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限制孩子的自我中心主义。

4岁左右的幼儿正是自我中心的时期,言行中处处表现出占有欲。

尤其是给父母宠坏了的独生子女,常认为身边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谁的东西都可以随便拿。

家长必须限制孩子这种自我中心思想,让他明白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拿。

可以将家庭成员的东西分门别类,告诉孩子哪些是爸爸的,如剃须刀等;哪些是妈妈的,如唇膏等。

这些专属于爸爸妈妈的东西要得到允许才能拿。

而在孩子自己所用的东西上贴上特别的标记,使孩子一看就知道这件东西是属于他的。

教孩子区分“借用”与“拿走”小明老是借表哥的铅笔用,却总不记得物归原主,表哥就不肯再把东西借给他。

小明认为表哥太小气,一支铅笔用用又有何妨?索性来个不问自取。

有时侥幸没有被表哥发现,还洋洋得意,自以为聪明。

殊不知,孩子在家随意取用别人的东西,上学后也会拿同学的东西,从而逐渐养成不良的习惯。

因此,父母应寻找时机尽早告诉孩子“借用”和“拿走”的区别:借用的东西一定要归还原主,只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才可以拿走或随意处理。

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孩子也有所有权,有些家长时常提醒孩子尊重别人的所有权,自己却很少注意尊重孩子的所有权。

例如幼儿很喜欢收集火柴盒、图片、贝壳等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又不懂得保管整理。

有些家长觉得这些东西既无用又不卫生,就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把它们扔掉。

其实,很多大人以为毫无价值的东西在孩子眼里是非常宝贵的。

不经孩子的同意就扔掉孩子的东西,就是不尊重孩子的所有权。

也有些家长不征求孩子的同意就用孩子的东西,这也是一种不尊重孩子所有权的行为。

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要教导他先得到别人的允许再取用别人的东西,自然会加倍困难。

调节孩子的心理需求。

幼儿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见别人有好玩的东西,自己也想要。

得不到的时候,就索性把别人的东西拿走。

对此,父母应适时调节孩子的心理需求。

小英的朋友有一个很漂亮的洋娃娃,小英也很想买一个。

妈妈的做法就是告诉小英:有的东西别人家里有,我们家里没有;有的东西我们家里有,别人家里不一定有。

我们不应该处处跟别人攀比。

冷静、明确地阻止孩子的错误行为。

发现孩子有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千万不能叫嚷打骂或冷言讥讽。

最好对孩子冷静、严肃、明确地说:这个娃娃是别人的,快拿去还给人家。

这件玩具是学校的,送回去给老师。

妈妈已经告诉你,要先问过大人才能吃糖。

你这次没有问,妈妈很不高兴。

家长这样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并给孩子作出明确指示,可以强化正确信息,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次,我在帮4岁孩子清理玩具箱时,意外地发现多了24色蜡笔和超人奥克曼玩具,于是找来儿子问明原因,孩子天真、坦率地说:“这都是我从幼儿园拿的。

”我追问:“你经过老师允许了吗?”孩子摇摇脑袋,说:“没有,老师都不知道。

”看来,孩子所谓的“拿”,其实是一种偷的行为。

我急了,呵斥道:“你这孩子,小小年纪怎么就开始偷东西了!”孩子委屈地看着我:“妈妈为什么生气?什么叫偷东西?”听到孩子幼稚的回答,我哭笑不得,原来在孩子的意识里,根本还没有偷的概念。

当时,我心想,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存在恶意,叫他归还就行了。

可没多久,孩子又从幼儿园“拿”回了新“赃物”。

看来,孩子的这种“拿来主义”问题并非如我想像的简单,其中蕴藏的深远后果将是我始料不及的。

于是,针对纠正孩子的“拿来主义”行为,我施出了一系列教育措施。

满足孩子基本的物质需要。

孩子“拿”的思想从何而来?因为没有,所以才“拿”,这就是孩子最简单的逻辑。

对于孩子的基本物质需要,我们全都给予满足了吗?儿子曾一度吵着要买蜡笔,我由于工作忙,没及时买给他,后来在儿子的“赃物”里就有蜡笔。

经了解才知道幼儿园老师教小朋友画蜡笔画,儿子没有蜡笔,所以才拿别人的。

从这件事之后,我开始非常关注孩子的需要,每次儿子闹着要买东西时,我都会耐心询问他购买的理由,如果出于正当的需要,我一定会“慷慨解囊”,对于不必要的购买要求,我在拒绝时,也会耐心地与他说理,让他懂得不买的原因,而不再以沉默或呵斥对待。

要限制孩子的物质欲望。

人的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家长从小要控制孩子的物质欲望。

若在物质方面对孩子百依百顺,长此以往,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向极端,造成不良后果。

孩子的“拿来主义”行为,也有这个原因。

于是,我对儿子实行“承包责任制”,让他懂得爱惜自己的物品,物尽其用。

经过这样的教育,孩子认识到,在要任何东西之前,都要考虑自己是否需要,自己能不能将它们处理好。

培养孩子通过劳动获得物质满足的习惯。

孩子对于“拿”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物质渴望,然而当他在这种“拿”的习惯中慢慢成长后,懒惰的习气便已根深蒂固。

生活中我有意识教儿子学做简单的家务,培养他的劳动观念。

无论他最终做得好不好,我都会及时送上表扬,给予他精神鼓励或物质奖赏。

儿子尝到了劳动后的快乐与满足后,经常向我“讨”事情做。

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儿子渐渐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劳动与努力来获得“报酬”是快乐且光荣的。

应告诉孩子偷窃是可耻的。

孩子之所以“拿”,因为他尚未意识到这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

作为家长,应教育孩子懂得明辨是非。

一次,我和儿子逛书店,儿子经过千挑万选,决定买《安徒生童话选》,在回家的路上,儿子则紧紧抱住书,生怕丢了。

我趁机问他:“不经过允许就拿别人的东西,这样做对不对?”儿子拼命摇头。

我摸摸儿子的脑袋说:“这样会给别人带来很多麻烦,我们从小就要做好孩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儿子点点头。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引导与教育,孩子再没“拿”过任何“赃物”回家,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拿’的习惯。

望着孩子依旧天真可爱的模样,我不禁想到: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用爱关怀,用心教育,就一定能还孩子一片纯真的天空。

家庭教育孩子三“不得”


孩子成绩不好,父母着急,千方百计请家教;棋琴书画有广告,父母着急,囫囵吞枣忙投资……凡此种种,反映了望子成龙的父母心态。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不能不分清红皂白,操之过急。

实际上,望子成龙急不得,父母必须要冷静分析,靠船下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方能使孩子到达成材彼岸。

要做到原因分析要透,对孩子优点、缺点、心理、生理等要经常不断地观察细考。只有从孩子的特点、兴趣出发,扬长避短确定目标,才能使孩子学有所成。决不能超前投资,超能投入,否则只会“欲速而不达”。

打不得

“教育理为先”,是教育之道,也是家教的准则。发现孩子缺点、失误,骂为先,打向前,甚至“妇唱夫随”,这样作万万不可取。

“棍棒教育”不等于“挫折教育”。一以贯之的棍棒教育,易造成孩子紧张、恐惧、忍受、自卑的不良心理习惯。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当孩子有了错误时要心平气和耐心教育,循循善诱、润物无声。

捧不得

“捧杀”的实质是“护短”,而护短的结果,则是越护越短。如果父母在“疼爱”孩子的同时,忽略了他们的缺点,甚至对老师的批评也横加指责,久而久之,容易养成孩子唯我独尊,自以为是的不良心理品质。

正确的途径应该是有成绩表扬鼓励,有缺点批评教育,宽严有度,刚柔兼济,恩威并重。这一点,国外许多家庭教育的理论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了孩子明天更美好,家庭教育捧不得。

教育案例:离异家庭教育指导案例


一、案例背景

社会一直都在不断地进步,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还改变了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人们越来越追求个体生命的自由,相应的生存方式也走向多元、复杂的选择,而离异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随着婚姻的解体,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儿童数目在不断的增加。但是父母的离异对于孩子来说却是非常不幸的,特别是学龄前儿童,让他们的心灵会受到深重的打击。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

过完年,孩子们又回到了幼儿园,第一天的早饭快要结束时,毛毛突然说了一句话:“牛老师,我妈妈和我爸爸离婚了”。我赶紧问他:“谁告诉你的?”他面无表情地回答:“我妈妈说我长大了,可以让我知道了”。看着毛毛的眼神,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眼里写满了从未有过的忧郁。

片段二

很快到了三八妇女节,一大早我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关于妈妈的歌曲在孩子们晨间活动时播放着,给三八节活动做好准备。就在我整理完活动材料转身时,猛然间看到毛毛在揉眼睛,我赶忙过去询问他,是不是眼睛不舒服,他低下头说没事儿。到了中午三八节活动时,我又给小朋友放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并请孩子们讲讲妈妈为自己做的事情,体会妈妈的不容易,并协助孩子们给妈妈做一个小礼物。就在班里孩子都高兴的给妈妈准备礼物时,毛毛又开始揉眼睛,我立刻走到他面前,问他怎么了,却发现毛毛哭了,我问他为什么哭,他赶紧擦干眼泪,说有沙子进眼睛了才会流眼泪。但是孩子的掩饰终究是稚嫩的,我发觉到毛毛肯定有心事,而且一定和妈妈有关。

午饭后其他孩子去散步,我把他叫到我面前,我问他:“你是不是想妈妈了?所以一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才会哭?”毛毛说:“老师,我妈妈都好几天没给我打电话了,我在爷爷奶奶家也不敢给她打,我想让她回家看看我。”说着眼泪又流了下来,看到孩子可怜的样子,我心里也难受极了,把他抱进怀里,说了句:“想哭就大声的哭出来吧,别憋着了”。说完毛毛大声的哭了起来,在我的怀里颤抖着,那一瞬间我的眼泪也决了堤……并告诉他,我中午一定会给妈妈打电的,让他安心去睡觉。

三、案例分析

四岁的孩子,正是应该在妈妈怀里撒着娇,和爸爸一起玩着汽车的无忧无虑的小宝贝,然而父母的这个选择却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压在孩子的心头,那么沉重,那么无奈。毛毛在班里的这半年一直都是班里的开心果,而当他知道妈妈爸爸离婚时的那一刻,看着妈妈从家里搬出去的那一幕,就变得没有从前单纯和快乐了,总有时候会突然的发呆,也很少愿意跳着他可爱的“扭扭舞”逗大家开心了。想起他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就会觉得心酸,孩子的心很小,事情却很大,不会像大人一样用各种方式去解压,只有懵懵懂懂的承受,他根本不能理解什么是离婚?大人为什么要离婚?太多的他弄不懂的事情,却要他来面对这个结果。妈妈是与孩子联系最密切的人,从离开妈妈的肚子,到在妈妈的呵护下长大,毛毛却忽然就要接受妈妈的离开,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就连想见到妈妈都变得那么困难,那么小心翼翼。如果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知道毛毛现在的变化和释放自己情绪的那种嚎啕大哭,那么,他们会有怎么样的感受呢?妈妈的忽略,爸爸的沉默,爷爷奶奶的很少沟通及对妈妈的偏见,都让孩子承受了他不该承受之重。

四、家庭教育指导

(一)幼儿方面:

对于毛毛,我当天就给他妈妈打了电话,向他解释了妈妈这几天没有看他的原因,并告诉他妈妈下午就会到爷爷家去看他。然后还跟他谈了心,告诉他爸爸妈妈离婚是因为大人的原因。告诉他爸爸妈妈即使离了婚也一样会爱他的,爸爸妈妈的爱是永远不会变的。我把自己的手机号写在孩子的家庭联系本上,告诉他如果心情不好或者想妈妈的时候就给老师打电话,老师也是毛毛的妈妈和好朋友,会和他聊天,会帮助毛毛在第一时间告诉妈妈毛毛想她了。在日常的活动中,我也会鼓励毛毛大胆参加,特别是他最喜欢的绘画活动,既然不会写,就把自己心里想的画出来,也可以和老师分享画里的故事。并适时给予肯定表扬,增加毛毛的自信心。

(二)家长方面:

之后我安排了家访,到毛毛的爷爷奶奶家去,了解他在爷爷家的生活,希望爷爷奶奶多和孩子沟通,多让毛毛爸爸回家陪陪他,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找我。对于毛毛妈妈,之前我们就聊过一次,那个时候毛毛还不知道爸爸妈妈在他两岁的时候已经离婚,但妈妈放心不下,他一直都没有从家里搬出来。两年后因为大人的原因她离开了家自己租房子住,也就告诉了毛毛离婚的事情。这一次,我跟她描述了毛毛那天的细节,希望他从妈妈的角度再和毛毛谈一次心,多陪陪他,多带他出去玩儿,去参加一些幼儿美术活动。跟毛毛爸爸也说说孩子的情况,让他多关心毛毛。正面的告诉毛毛大人的事,把离婚的影响减到最低。要给毛毛灌输积极地生活态度,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积极面对人生,坚定、乐观、自信,因为这是每个父母所能够给予孩子的最为宝贵的礼物。

五、指导成果

经过我和家长半年的努力,毛毛又向着从前那个开心果回归,脸上有了越来越多的笑容,周末的时候会给我打电话聊天,也会把自己的美术作品拿给我看。妈妈告诉我他和毛毛爷爷奶奶,爸爸坐下来深入的聊了一次,现在爸爸每个周末都会带毛毛去她那里,一起陪孩子过周末,还一起带着毛毛去成都游玩儿。爷爷奶奶也没有再把自己的那种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

几年后的一天,我收到毛毛妈妈的QQ留言和一张照片,她告诉我孩子现在NJ小学,他已经上一年级了,很听话,很懂事,他和毛毛爸爸复婚了,一家三口很幸福。我的心里顿时升起一股暖流。

六、结论与反思

面对离异家庭幼儿消极的情绪、情感,作为幼教老师的我们应该持接受和理解的态度,并在接受后引导幼儿把内心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寻找最有效的方法、途径,帮助孩子们克服愤怒、悲伤、内疚、失落、自卑等不健康的情绪、情感。让孩子发泄自己的情感、释放内心的压力。教师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关注,用心呵护他们的幼小心灵,培育他们良好的情感,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家庭教育中不应忽略情感教育


“我们教育往往只注意发展孩子的读、写、算能力,而丢掉了另一半教育,即人的情感教育。

这种以牺牲人的生命情感为代价的偏向教育,越来越影响着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专家指出,孩子的情感教育不容忽视。

当前家庭教育中,不少做父母的,为孩子付出了许多,可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却有所忽略。

记者在采访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所长、教授朱小蔓时,她说:“我们教育往往只注意发展孩子的读、写、算能力,而丢掉了另一半教育,即人的情感教育。

这种以牺牲人的生命情感为代价的偏向教育,越来越影响着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关于情感,她举子一个例子。

当一个婴儿张开手,望着大人笑的时候,这时他(她)正在表达一种寻求快乐的期待。

倘若家长在此时此刻对婴儿的笑没有任何反应,或者反应出相反情绪,这很可能会贻误他在这一敏感期内对于“快乐情绪”的开发。

朱小蔓分析指出,情感是人与人之间最亲近的体验,它必然贯穿在全部的教育活动过程中。

而现实的教育状况却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家那宝贝儿子心思不在学习上;我们的孩子经常躲着大人抽烟、喝酒,今天的学生不知他们想干什么;现在的孩子对理想及人生价值不感兴趣;对长辈们不礼貌,与他人交往不讲责任感,自私自利等等。

出现这一系列观念、情感的对立现象,如果从家庭和学校教育本身的内在原因看,毛病就出在我们往往以成人世界的眼光来要求孩子,父母自以为给了孩子许多爱,却没有得到回报。

他们与孩子并没有建立真正的爱的联系。

总而言之,在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当他们需要愉快、自慰、自足、憧憬、希冀的时候,我们没有相应的情感应答方式,而在他们产生厌恶、痛苦、惧怕、伤感的时候,又没能及时给予疏通和引导,以致于错过了让他们形成美好健康、丰富统一、旷达幸福的内在情感机制的某些机会。

这不能不说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缺陷。

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对接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重要发育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最重要的可塑时期。3~7岁的幼儿大部分要送到幼儿园,幼儿在家里和幼儿园的学习、活动配合的如何,是决定幼儿教育成功还是失败的重要环节。家庭与幼儿园尤其在幼儿思想品德方面的配合教育必须对接用一个标准,统一口径共同协调。如果配合不好,或不配合,标准不一,那么,幼儿将无法分辨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是”与“非”,对幼儿的道德形成,行为习惯,性格情感,以及体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形成“差别障碍”。这一障碍将使幼儿教育误入歧途。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对接要注意以下各点:一、家长要充分了解幼儿园的生活条件,教育内容,在入园前就向幼儿解释明白,减少幼儿入园后的陌生感。二、入园后要详细向老师介绍幼儿在家里的教育内容、方法、计划,以求得老师的配合支持。三、详细介绍幼儿的身体健康情况,在家里的生活状况,幼儿的行为习惯。四、幼儿回到家以后,家长要详细询问在幼儿园的生活感受,学习情况。要协助儿童消化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五、经常与幼儿教师交换家庭、幼儿园教育的配合情况,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六、对幼儿进行集体主义、合群性、分享性教育。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幼儿园,如何使幼儿养成合群、集体主义观念,非常重要。七、尊重、信任老师,对幼儿回家“状告”老师“偏心”、“打骂”和幼儿欺负之类的情况,家长要耐心听,然后仔细开导,使幼儿养成尊敬老师,团结儿童的好习惯,为将来进入学校打好基础。切忌在幼儿面前贬低老师、袒护孩子。是非标准对自己和其他孩子都只有一个,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孩子打了别人就不受批评,而别人的孩子打自己孩子就暴跳如雷。家长在儿童面前行为举止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的效果。八、幼儿后期,家长和幼儿园共同携手,做好入学前教育。儿童身体、心理、学习态度方面的入学准备十分重要。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教育笔记:《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育儿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育儿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我们家现有5个人,爷爷与我们同住,现暂还有照看妹妹的姑奶奶。爸爸上班很忙,晚上基本上都是我们睡着了他才回来。我一般早上8-9点出门上班,晚上差不多8点左右回到家,有时更晚。...
    2020-09-28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如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所以许多幼儿园都开设了家长学校,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才能使幼儿园的工作做得更好。特别是在当前独生子女已经占儿童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加强对...
    2020-08-10 阅读全文
  • 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虽说近几年来,国人的家庭教育意识增强了,可是依然有许多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就拿我周围的人来说吧,和他们谈到孩子时,可以了解到他们要么不重视家庭教育或重视不够;要么没有现代家教观或是错误的、陈旧的家教观...
    2022-01-01 阅读全文
  •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观 颜之推何许人也?他就是被后世称为“家教规范”的传世著作《颜氏家训》的作者。他在这部著作中,共写有20篇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颜之推的教育观念概括地说有以...
    2020-07-13 阅读全文
  • 犹太人的家庭教育观 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 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里常常放有书本。说是在夜深人静时,死人...
    2021-04-28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我们家现有5个人,爷爷与我们同住,现暂还有照看妹妹的姑奶奶。爸爸上班很忙,晚上基本上都是我们睡着了他才回来。我一般早上8-9点出门上班,晚上差不多8点左右回到家,有时更晚。...

2020-09-28 阅读全文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所以许多幼儿园都开设了家长学校,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才能使幼儿园的工作做得更好。特别是在当前独生子女已经占儿童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加强对...

2020-08-10 阅读全文

虽说近几年来,国人的家庭教育意识增强了,可是依然有许多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就拿我周围的人来说吧,和他们谈到孩子时,可以了解到他们要么不重视家庭教育或重视不够;要么没有现代家教观或是错误的、陈旧的家教观...

2022-01-01 阅读全文

颜之推何许人也?他就是被后世称为“家教规范”的传世著作《颜氏家训》的作者。他在这部著作中,共写有20篇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颜之推的教育观念概括地说有以...

2020-07-13 阅读全文

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 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里常常放有书本。说是在夜深人静时,死人...

2021-04-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