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体验游戏的乐趣
发布时间:2021-05-14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教育随笔:体验游戏的乐趣
在主题活动“宝宝真棒”的社会领域中进行了《好宝宝有礼貌》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如何去用礼貌用语。知道哪些都是礼貌用语,而且会主动去说,从而学会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宝宝。根据活动目标及内容,我将此活动内容的图片投放到了娃娃家,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直接感受,并运用礼貌用语“请、你好、谢谢、再见”等。在区域中我还投放了玩偶、厨房用品,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认识礼貌语。
我们的亦森宝贝在进行“我是小主人”的时候,他会主动对每一位“小客人”说:“欢迎你、请进”,在“小客人”离开的时候,还会主动去说:“再见”。孩子会将主题活动中的学习内容和好的融入到了区域互动中。而在区域活动中,我还将礼貌用语贯穿在了其中,让幼儿在无时无刻去运用、感受礼貌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心情。对于本次活动、材料的投放,孩子们的兴趣还是很高的,每个孩子都愿意主动去运用礼貌用语,友好的进行活动。但是,因为孩子的较小在运用的方式、方法上还有欠缺,大多时候还是需要教师去提醒和引导。
在主题活动“宝宝真棒”的科学领域中《轱辘辘和铬噔噔》活动中,要让幼儿认识三角形,圆形,方形的认知能力,并根据它们的突出特点进行分类,从而喜欢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根据活动内容及目标,我在益智区投放了泡沫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立体图形,让幼儿通过触觉的碰触直接感受到图形的特点。圆形是圆圆的,能滚动起来的,三角形和方形是有尖尖的棱角,是铬噔噔,不能滚动起来。而且还投放了一些和图形有关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巩固认识轱辘辘和铬噔噔。朱佳琪小朋友在玩泡沫图形时,每拿出一个图形,他便先把图形滚动一圈,能滚动起来的就说“这是轱辘辘”,不能滚动起来的就说“这是铬噔噔”。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图形卡片,提前制作好图形拼搭效果图,让幼儿根据模型把图形镶嵌到作品上,再次感受到图形活动的趣味。
对于本次活动如何进行材料的投放,我班幼儿的兴趣点还是很高的,他们的认知能力得以发展,但在动手操作方面上能力有所欠缺,需要多加练习和发展。在以后的区域材料投放中,我们会根据主题活动在区域中的延伸和幼儿的兴趣来投放,让幼儿体验操作中感到的乐趣,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快乐的建构游戏
区域活动前,先向幼儿介绍了建构区中提供的材料:旺仔牛奶罐子、雪花插片、木质积木、塑料泡沫积木。幼儿当时兴趣很高涨。史济轩和田梓潼进入了建构区,老师:“今天,我们来试试用这些积木拼搭好看的房子,你打算造幢什么样的房子?”史济轩:“造城堡。”卢骏喆:“造幼儿园。”于铭浩:“造自己的家。”一开始,他们各自从积木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积木开始拼搭。史济轩先选择了泡沫积木进行搭建,并将颜色分开横竖分开,大积木横着放在地上,又去拿了相同颜色的积木搭在上面,很快他的城堡就搭建完成了,对旁边的卢骏喆说:“你看,我的房子造好了。”卢骏喆问他:“你搭的是什么房子?”他说:“是城堡。”然而,一旁的于铭浩手里拿着积木,骏喆说:“你这个旺仔牛奶罐子可以借我吗,我幼儿园上面需要一个标志”。荆智涵:“好呀!”最后两个人一起用旺仔牛奶罐和泡沫积木进行了幼儿园改建。
根据《指南》中艺术领域指出: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对于建构区材料运用搭建自己的房子,卢骏喆能够挑选出自己喜欢的来搭建,选择同一种材料的积木进行搭建,说明幼儿对材料的运用有一定的认识,并且会运用颜色的搭配,在最后看到其他小朋友的积木,征求同意后,两个人最后一起设计了幼儿园的标志的位置,并且一直在沟通交流怎么样搭建更好看,体验游戏的同时感受到了游戏带来的乐趣。
对建构区的墙面进行了重新布置,多放一些建筑物的实物图和一些用积木搭建的建筑物的图片,方便幼儿进行建构时候作为参考。区角游戏结束后,孩子再按照标志将玩具送回家,从而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在下一次区域活动前,教师与孩子一起探讨我们的建构材料还可以怎样玩出新花样如:探索怎样可以用旺仔牛奶罐子搭建城堡......让建构区中所投放的材料做到物尽其用。在活动结束后,我们班的幼儿总是将自己所搭建的给拆掉,没有给自己的作品留下印记,在下次活动后,让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保留,可以请其他幼儿进行点评,并给予鼓励,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共同成长。
教育随笔:享受游戏的快乐
教育随笔:享受游戏的快乐
进入大班后孩子们总是会让我们更为操心些,他们已不再是只有小中班时的乖巧、可爱,这时的孩子们已经长大,已经不再满足于“现状”,不再满足于固有的一些习惯,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更多了自己的主意。尤其是我们的小男子汉们,总会不停劝告地在室内打闹,总会使我们倍加注意他们。
幼儿园午餐后的时间,是幼儿自主活动或散步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们会给予孩子更大的空间,更多的自由,让他们享受更多的快乐。对于这宝贵的自由活动,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可以玩自己带来的各种玩具、书籍,或者与自己的好朋友围在一起做喜欢的游戏,这时,也是我最为关注他们的时候。
今天午餐是卤面,这香喷喷的面食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很多孩子都会吃上两大碗。小轩轩同往常一样又是第一个吃完,他整理桌面、擦嘴、漱口一系列活动有序进行。不过,今天不同的是他并没有直接跑去活动区域玩,而是倚在门框上,看着班内的小伙伴。康康小朋友刚好要出门漱口,被轩轩在门前给堵住了,康康来回走,轩轩也来回堵,康康生气的就往轩轩身上撞,轩轩就是不理睬,也不后退。这时,赵忆彤小朋友也吃完了,准备出去,看见堵在门口的轩轩竟出其不意地在轩轩的额头上轻轻地摁了一下,嘴里还发出“芝麻、芝麻快开门”的声音,马上,轩轩就“嘻嘻”一笑闪开了,彤彤出去了。
看见彤彤出去,康康也准备趁机出去,却被机灵的轩轩发觉,又拦了下来,有些焦急的康康气得脸红红的,警告轩轩要告诉老师,轩轩这才到了一边,让康康过去。不过,轩轩还是不离开,等有小朋友再来时,他还是倚在门边,还真有小朋友模仿彤彤的样子在轩轩的额头上摁铃,只要是摁铃的小朋友,他们都会说出不同的“暗语”,这让更多的小朋友也开始效仿起来,就连刚走开的康康也再次过来,大声地说了声:“报告,我是奥特曼。”轩轩高兴地马上闪开,并做了一个“出发”的手势,然后两人就高高兴兴地跑出去玩了。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被孩子的举动逗笑了,连忙去与吴老师分享我的发现。本是孩子的调皮之举,却也让我看到了孩子对游戏的渴望,这样的简单的游戏规则,也会让孩子玩得很开心。静下来,想一想,很多时候为了防止孩子们出现意外,我们总是过多的去束缚孩子,要求孩子这不可以,那不可以,条条框框反而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就像今天,如果我当时阻止了轩轩的举动,就不会出现孩子们可爱的模样了。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多的关注孩子们,给孩子们宽松的环境,让孩子们自由的进行游戏,希望我们的孩子能保持着探索的兴趣,发现出更多的快乐源泉。
教育随笔:快乐的航空社区体验
今天的建构游戏是航空社区,很多孩子都一窝蜂的来到了地面的建构区域,这时只听见高卓安小朋友叫道:“老师,你看这里这么多人,实在太挤了。”看着孩子们依旧挤在地面上进行建构游戏,显然场面比较混乱。于是,我建议了一下,分流了一部分孩子去桌面为航空社区搭建一些小型的东西,比如:饮水机、桌子、椅子...这时,只见张寒纤和陈艺萱小朋友赶紧拿着其它搭建材料麻将去桌面上进行合作搭建了。其他几位男生则在地面上开始了航空社区的搭建,有的搭建外墙、有的搭建休息室、还有的给递搭建材料,伙伴们相互合作,进行了快乐的搭建。
通过这一现象,我感觉我们大班的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地面搭建游戏,好几次都争着、抢着去,比较拥挤。但在活动中还发现孩子们在搭建过程中还是缺乏商量,导致有时搭建会出现分歧或者重复搭建某一物。即使人很多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还有个别孩子再进入搭建起始时不知道自己要搭什么,心里没有一个搭建目标,自己搭什么像什么?只是随意的搭建。
因为在搭建航空社区时孩子们出现了分歧与争执,有的能力强的还在专注的搭建,有的则带着情绪,比如:搞破坏的、捣乱的等等。所以这个时候,我就过去和他们一起商量怎样让我们的航空社区搭的又快又好。让他们轮流搭建,每人都参与主体搭建,这样既可以化解矛盾,还可以使孩子们的自信心增强,明确自己搭建的目标,潜意识的也让他们知道合作、商量搭建带给大家的快乐。
教育随笔:进餐的乐趣
教育随笔:进餐的乐趣
幼儿期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关键时期。我认为,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最重要是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育,做到因人而异,从而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普遍存在挑食的现象,尤其不喜欢吃蔬菜。老师虽然在幼儿进餐的时候不断提醒,但是效果不佳。
一次,餐前准备时,我带孩子们玩了个游戏,说到哪个小朋友的名字,这个小朋友就说出自己爱吃的蔬菜的名称。一开始,孩子们说来说去也就那几样蔬菜。之后,我搜集了大量的蔬菜,带幼儿认识,并告诉他们这些吃这些蔬菜的好处。孩子们慢慢地认识了好多蔬菜。再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有了经验的支持,孩子们玩得可开心了。孩子们玩熟练之后,我又提了一个游戏要求:点到你的名字,请你说出最喜欢吃的蔬菜名称并说出吃这些蔬菜的好处。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再次了解了蔬菜的营养。中午进餐的时候,孩子们发现午餐会有胡萝卜呀、花椰菜啊等等,都很开心,也都很愿意吃。通过这些有趣的小游戏,孩子们慢慢喜欢吃蔬菜了。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很多家长也反应,在家中进餐时,孩子也是很爱挑食。家庭教育中其实也可以在进餐中营造欢乐的氛围,让孩子慢慢养成进餐的良好习惯,例如《亨利叔叔的晚餐》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绘本,在进餐前,父母可以和孩子们分享这个故事。在欢声笑语中开始进餐,愉快的情绪可以带动孩子的兴趣。
无论是园内进餐,还是家庭进餐都可以用生动的形式介绍菜名或讨论有关菜的作用或者是一些简单得吃饭礼仪,用自己的热情来带动幼儿吃饭的兴趣,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也在无形中逐渐养成了,这就是进餐中的乐趣吧!
教育随笔:玩泥的乐趣
早上醒来,感觉屋里光线暗淡,哦,是阴天,到了幼儿园淅淅沥沥的雨声引起了我的注意,一瞬间的思想停顿,忽然回忆起自己的幼儿时代!
小时候们最盼望的就是春夏两季节的下雨天,不是大人那种盼雨,是为了地里的五谷能喝上水的想法,而是为了雨后那满街、满院、满胡同的泥巴,跟我们肆无忌惮的玩个痛快!
在那个经济落后的年代,农村孩子几乎没有一件商品玩具,但感谢大自然的丰厚馈赠,农村的黄土和泥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无尽。
雨后的胡同口,我和伙伴们上演了”玩泥大比拼”。捏泥碗捏泥盘,把捏好的泥碗托在手心,然后用方言大声的喊“南来的北往的听听咱这不响的”,把手上的泥碗朝地上和墙上扔去,刮的一声泥碗在地上摔裂,那时那刻那种自豪感那种愉悦感,无与伦比!离得近的伙伴,有时会泥碗的碎裂崩一身一脸的泥,更是快乐的不知所措。我最初的玩泥作品是搓泥蛋,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泥球搓出来,给他们排排队,两个你修垒起来,扒拉跟小柴禾棍儿在球上扎上几个孔,变了简易的泥人,把好几个泥球用小棍串起,便当街卖起了糖葫芦.......没有发觉自己浑身上下已经变成了泥猴,脚踩在泥巴里,体验着那种陷进去又很费劲的拔出来的有趣的感觉,快乐浸遍乐全身,全然忘了回家以后母亲的呵斥和责骂......。
收起思绪,赶快迎接孩子的到来了,雨停后,我要带孩子们在园里玩一次泥巴!
教育随笔《吃饭的乐趣》
每次吃饭,总有一些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对他们,我是伤透了脑筋却又无可奈何。不断的提醒对他们来说只是耳边风,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怎么办呢?后来,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换一种教育方式呢?于是,在一次午餐前,我从阿姨手里接过饭菜时就故意大声的说:“今天的饭菜好香哦!你们闻到了吗?”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都翘起小鼻子夸张得闻着。一边闻一边说:“真的,好香!”“今天的蔬菜闻起来也很香,一定也很好吃。”说着神秘的偷瞄了一眼今天的蔬菜盆子,大家也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我又说“那谁来猜猜我们今天吃什么菜?蔬菜吃了有什么好处呢?”我刚说完,好多小朋友都争着要回答,飞飞说:“老师,我妈妈说多吃蔬菜就会不生病,还会更聪明。”小茹说:“吃蔬菜会变得更漂亮。”“哦,是吗?那还有谁也喜欢吃蔬菜呢?”“我!”“我!”……在我的鼓动下,大家的热情高涨,就连几个不爱吃蔬菜的小家伙也乐在其中。果然,那天的蔬菜是供不应求,而且小朋友吃饭的速度也快了很多,菜好吃,饭也多吃了。
从此,在每次吃饭前,我总是用生动的形式介绍菜名或讨论有关菜的作用或者是一些简单得吃饭礼仪,用自己的热情来带动幼儿吃饭的兴趣,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也在无形中逐渐养成了,这就是吃饭中的乐趣吧!
教育随笔:游乐场
刘雨泽、林茜茜等几个幼儿在建构区里游戏,他们俩先用纸板在地上铺了一条路,然后在马路的两边种了两排树,随后雨泽找来两个圆柱体,垫在底板的下面,马路上就架起了一座高桥。茜茜说:“我们幼儿园旁边也有一座桥,桥下有一条河,我们也来搭一条河吧。”于是他们俩个就找来蓝色的垃圾袋,铺了一条河,在河的一边错落有致地摆上了石块,在另一边放上了一些草地。雨泽说:“这个也有点像天镜湖公园,我们把它变成公园吧!”这个时候又有两个孩子一起加入了游戏,他们俩个本来是在角落里各自搭房子的,现在他们一起加入了雨泽和茜茜的建构游戏中,他们都搭一幢房子,雨泽和茜茜选用罐子和纸板搭房子,蓉蓉和悠悠用木块积木搭,一边搭他们还一边比赛,谁搭的高。
房子搭好了,雨泽说:“游乐园里有哪些玩的呢?”茜茜说:“有滑滑梯,我会搭。”于是茜茜就用木头积木搭滑滑梯,一边搭的时候一边调换积木,直到小猪能从滑滑梯上滑下来。雨泽问:“这个滑滑梯怎么爬上去?”茜茜说:“我给他搭个楼梯吧!”于是他们搭了个楼梯。
蓉蓉和悠悠在公园的外面搭了两个大门口,一个高一些,一个矮一些,雨泽说:“公园门口有售票的地方,你们来搭吧!”于是,他们又放用小木块围了一个圈,把猪爸爸放了进去说:“这是买票的地方,买票才可以去公园玩。”然后他们就拿起了小猪佩奇,乔治等开始在游乐场里玩。
从孩子们今天的游戏情况来看,他们有一定的合作经验,如雨泽和茜茜在建造房子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搭一个人递积木。另外他们能从一个小的点,如刚开始的桥,慢慢的到河,再到公园,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逐步地丰富建构的内容。在游戏中也发现了幼儿建构经验的差异,在这个活动中,雨泽起到的是核心领队的作用,茜茜能够出谋划策,而蓉蓉和悠悠则是“小跟班”的角色,都是别人说什么他们搭什么,缺少自己的想法。
作为老师首先需要进一步地丰富幼儿的经验,根据不同的建构主题给幼儿提供不同的图片,或者利用谈话的时间让幼儿说说该怎么建构。其次鼓励幼儿在游戏前先协商建构的内容,并制定计划书,且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再开始建构。最后可以给幼儿提供不同的辅助材料,定期更换,保持幼儿游戏的兴趣。
教育随笔: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说起童年,就不能不提到游戏,它们是杨万里笔下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高鼎诗中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也是叶绍翁眼中的“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若把童年比作人生画册中纯真温馨的扉页,那么游戏则是那盏照亮书页的耀眼灯火。
“游”则“有”
爱因斯坦曾不无感慨地说:“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关涉到一个人的学习状态:是“伏案苦读眉头皱”,还是“书海遨游乐无穷”。童年时期的孩子初次与知识接触,若抓住这个时机培养起孩子对学习兴趣则有事半功倍之效。而游戏恰是最为适合这一时期孩子特点的有效方法,它能让孩子拥有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应对问题的基本能力。
比如在学习儿歌《大鱼来,小鱼来》时,草莓班老师采取了边读儿歌边做游戏的方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而且很快记住了这首儿歌。通过这个寓教于乐的游戏,孩子们不仅分清了“大鱼”“小鱼”和“虾蟹”的大小关系,而且锻炼了当喊到“虾蟹来”时迅速逃过“网口”的应变能力。因“游”而“有”,是游戏引领孩子们拥有了探知世界的最初力量,是游戏让每个童年时期的孩子都拥有了一双瘦小却结实的翅膀!
“游”获“友”
泰戈尔说:“儿童喜欢尘土,他们的整个身心像花朵一样渴求阳光。”在童年的土壤里,友谊无疑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而在游戏中,孩子将收获一生中最纯洁的友谊,这份友谊将引导他们形成对他人、对社会的最初认知,而且会影响他们长大后的价值观。
比如孩子在拼插积木时,同桌小伙们的积木都是不同颜色的,因孩子都有着对色彩的天生热情,所以都会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绚丽多彩。于是他们就面临一个问题:怎样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涉,换取自己想要的积木?在交流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小矛盾、小争吵,但就是在这不断的磨合中,小朋友们“亦敌亦友”,慢慢学会了博爱、合作与互助,收获了最真挚的友谊,逐渐扩大了自己的朋友圈。童年时期的孩子在收获了友谊的路上,游戏的作用不可小觑!
“游”通“优”
“游戏”一词对儿童而言不是一个简单静止的名词,而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动词。正如儿童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所说:“游戏总是一种体验,创造性的体验。”
在丰富多彩游戏中,孩子爆发了自己的“小宇宙”,找到了天宇中最心仪的“星星”,形成了勇攀“豌豆梯”的决心,在小小的脑海里初步勾勒出自己想变成的那个人的样子。
在**幼儿园刚刚举办的六一主题活动中,小班同学参加了舀豆子比赛,赛后老师给优胜者颁发了奖品。晚上睡觉的时候,女儿伤心地说:“都好小朋友得了一个糖葫芦一样的笔,我没有……”我说:“那是因为她数的又快又好啊,你如果能跟她一样,下次一定也可以得到糖葫芦一样的笔!”于是女儿自己端来樱桃,让我教她一起数。通过舀豆子的游戏,孩子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并有意识地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在这里,游戏不正是让孩子通往优秀的黄金之路吗?
有游戏相伴相行的童年才是快乐的童年,游戏的价值也不仅在于它带给“此时”孩童以快乐童年,还在于它留给“彼时”的成人以美好回忆。“黄金般的孩提时代,它就像冬夜里的星星,五月的晨露。”让我们一起用游戏点亮每个孩子的快乐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