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不妨也给男孩梳梳头

发布时间:2021-05-14 给幼儿讲故事 幼儿园案例 小班教育笔记案例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孩子们陆陆续续的都起床了,按照以往的规律,我手拿好梳子,召集女孩子排好队,开始为女孩子梳起了头,女孩子们也很自觉地排好了队,一边等着我为她们梳头,一边与我聊着天,这时候几个男孩子也走了过来,帆帆对我说:“金老师,我也想你给我梳梳头。”

彦斌也对我说:“老师我也要。”

茜茜说:“你是男孩子,怎么可以梳头呢?”[趣祝福 ZfW152.Com]

越越也说:“你头发也没有,不用梳头的。”说完后还“嘻嘻”笑出了声,其他几个女孩子都跟着哈哈哈笑了起来。

帆帆和彦斌不好意思的低着头走了下去。这件事情之后,我想了很多,我们班级的女孩子大都活泼开朗,与我也特别亲近,每天我为他们梳头的时候,与我总有说不完的话,而男孩子呢,愿意与我说说心理话,聊聊天的孩子不多。结合今天的例子,我反思了一下,我每天都为女孩子梳头,与她们有比男孩子更多的时间交流,而男孩子呢,由于缺少了这个机会,日久天长与我交流的机会相较之就少了很多。

孩子年龄还小,据研究表示,每天和孩子做一些亲密的接触,如:抚摩孩子的头、抱抱孩子、亲亲孩子……有利于增进孩子与我们的感情,产生依恋感,使孩子更信任、更喜欢你,而每天梳头的这一环节不正是最好的机会吗?借此机会,在短短的十几秒钟内,我们可以和孩子有亲密的接触,以及和孩子们聊聊天,不仅可以增进孩子们与我的感情,使孩子们更喜欢更信任我,还可以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另外梳头还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一定的帮助。

事实证明,梳头的好处多多,于是在我们班级梳头不再是女孩子的专利,男孩子也梳头。经过一段时间,现在我们的孩子与我更亲近了,与我总有说不完的话,以前不愿意与人交往的孩子也愿意和我说上一两句话了。他们非常信任我,不管什么事情都对我说,心中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都会与我分享,使我对他们的了解更深了,而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了。

陶行之就说过:“生活即教育。”不错,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琐碎的,但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无处不在的,就像梳头那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只要你多想一下,多做一点你的收获就会有很多,不要因为忙、为赶时间而让这么好的机会溜走,不妨也给男孩子梳梳头吧。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案例:预设集体活动,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实录:

这阶段我班正在开展《有用的植物》主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孩子们已经认识和掌握了许多树的名称和它们的一些显著特征。根据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我决定预设一个集体活动:树朋友的身份证。

活动前我让孩子们对所谓的“身份证”已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对孩子们说:“最近,我们小朋友认识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树,跟他们交上了朋友。可是,幼儿园里还有许多小朋友不认识这些树,那该怎么办呢?”我的话音刚落,锐锐马上说:“我去告诉他们。”君君接着说:“我有个好办法,给树也做张身份证。”很多孩子纷纷附和着说:“对,对,我们来给树也做张身份证。”看到孩子们情绪渐渐高涨起来,我就顺势提出了今天活动的主题。

于是,接下来孩子们便开始忙开了。有的在纸上粘上一根根的大头针,这代表了松树;有的把手按在纸上画下自己的手印,涂上了红色,这是枫树的象征;有的用绿色的纸剪成椭圆形,说“这是广玉兰的树叶”;还有的索性拿来了西瓜子的壳贴在了纸上,还真象是一棵黄杨树------

思考:

这一次预设的集体活动是建立在孩子们对树已有一定经验积累基础上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把已有的零星的、散乱的经验进行梳理、概括、提升。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自始至终都是非常积极与投入的。

正如黄群老师的《对主题式综合课程的思考》中所说的:对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应慎之又慎,更偏结果性,能够更适合交流、讨论、分享,需要老师梳理、提升的,才更适合集体教学活动。

案例:兼顾难不妨忽略个别


在我园多功能教室里正进行着一周一次的常规性教研活动,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在组织中班幼儿学习歌曲《小茶壶》。教室的屏幕上展现出她精心制作的电脑课件的画面:各式“小茶壶”,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幼儿在电脑课件画面的感染下,专注地欣赏着歌曲。接下来,青年教师安排的环节是让幼儿用动作来表现姿态各异的“小茶壶”。开始,她让幼儿个别表演,想好动作的幼儿分别上台表演,小朋友们积极踊跃。当老师说“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来扮一个小茶壶的造型,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学唱歌”时,小朋友们很快在场地中间找好位置,用动作模仿起“小茶壶”的造型,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歌曲的活动之中。这时,一位小朋友发现了教师使用的电教设备——液晶投影仪和电脑没有关闭,电脑屏幕上的画面和投影仪射出的光束吸引了他。于是,他悄悄地走过去,一会儿看看电脑屏幕上的“小茶壶”,一会儿把手伸到投影仪的光束上,玩起了手影游戏。老师发现了,用眼神示意他,试图阻止他“开小差”。然而,他视而不见,继续着他的“探索”活动。这位青年教师只好将电教仪器关闭。这时,这个小朋友干脆绕着展示桌转来转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预定的教学计划还没完成,这时是放弃对全体幼儿的指导,抓住机会教育这一个小朋友呢?还是继续按计划完成面向全体幼儿的教学任务?青年教师犹豫了。

课后,参加研讨的老师们根据教学现场出现的问题及青年教师的疑惑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教师甲:在今天的教学中,这个幼儿从头至尾都在做与教学活动无关的活动,教师今天安排的学习任务,对于他来说根本没有一点收获。我认为,老师应该对他的行为及时给予教育,一定要使之转移到学习任务上来,不能只顾完成教学计划,而忽视个别幼儿的教育。

教师乙:教师这时停止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来解决个别幼儿的问题,会影响教师今天教学任务的完成,最终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对这位幼儿的行为,老师注意了,并且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都没有效果,况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这一位幼儿的行为尚未对其他幼儿产生较大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因为个别幼儿的问题放弃全体幼儿的教育,可暂时忽略他,不去管他。

教师丙:暂时不管,这不就等于放弃了对个别幼儿的教育吗?面向大多数是教育价值的体现,兼顾个别幼儿也是教育价值的体现,二者都不能忽视。

教师丁: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当然应该是面对全体幼儿。如果教师暂时没有能力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别,那就应该首先关注大多数幼儿。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争论中我们逐步形成了共识:

;对教育价值应用开放性的观念来认识,一节课中的教育价值有很多,有预定的,有生成的;有面向个别的,有面向全体的;有面向现在的,也有面向未来的……教师对这些教育价值的选择应是有所取舍的,教师要注意培养

自己选择的能力,根据自己的能力、教学时间的长短等来考虑这些价值是否今天一定要实现,选择哪些价值来实现最合适,能使大多数幼儿受益最多。这些价值的取舍对每位教师是开放的,是没有规定性的,是不限制的。每位教师的组织教学的经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业务技能的高低是不同的,每个教师应根据自己的能力、经验来决定自己对教育价值的取舍及其比例的安排。今天,对这位青年教师来说,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一节研究课,她需要用较多的精力去考虑如何实施自己预设的教学计划,对幼儿学习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难以预料,同时对青年教师来说,也缺乏驾驭课堂秩序的经验。当课堂上出现个别幼儿的行为问题,教师难以同时兼顾个别教育和面向全体幼儿的教育时,可暂时放弃对少数幼儿的个别教育,而保证大多数幼儿的利益不受影响。

案例:“不想跟你那样做!”——孩子也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一、案例描述:

教师:“请你跟我这样做……”幼儿:“我就跟你这样做……”这个简单的模仿游戏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可就在一天吃饭前,我正带着孩子在玩这个游戏,臻臻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想象你那样做!”我一听愣住了,马上停下来问她为什么?她摇摇头说:“就是不想!我想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

听完后,我想,如果强行拒绝臻臻,她一定会对游戏产生反感。于是,我灵机一动说:“那好,臻臻就和老师做不一样的动作吧。”游戏又开始了,臻臻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和我不一样,我拍手,她就做舞姿动作;我做小花猫,她就学老虎……慢慢地好多小朋友低声说着:“老师,我也不想跟你做一样的。”看到孩子们对游戏规则变化比较感兴趣,我说:“好,我们把儿歌改成:请你跟我这样做,我不跟你这样做。每个小朋友的动作都要跟老师的不一样。”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特别的认真,他们创编了许多平时没有的动作。我看到了这样的变化比单纯的模仿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带动每一个孩子都参与游戏,而且使孩子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发展。游戏结束后,孩子们仍然十分兴奋,都说:“老师,这样真好玩!”

二:案例分析与反思:

以上的案例让我觉得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不要忽视和反对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应该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习的主体——幼儿。

新教育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每一个幼儿发展个性、舒展自我,达到人的“自我实现”,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通过对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确立教育民主的思想,充分尊重、信任、激励幼儿;进一步确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幼儿自主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个别性和独特性应该受到尊重与珍视。因此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兴趣、需要、水平,因人施教,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习的主体——幼儿,让他们更自由、更主动地学习。

主体性发展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新课程改革以关注幼儿个性特点、充分挖掘其个性潜能为教育的主旨。

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教师在组织、安排课程、游戏等活动时必须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制定其目标、规则及方法。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应充分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个主导者,充当的是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即教师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幼儿自己动脑,善于思索。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幼儿自觉的能动性,启发幼儿积极动脑,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育者,教师更多的是作为知识的启发者,而非灌输者。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主体——客体的交往关系,教师始终处于控制与主导的地位,学生处于服从与被控制的地位。新课改要求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关系,提倡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根据幼儿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提供更多的选择,发挥幼儿在学习与发展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加强教师对个别幼儿的了解,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互动和教育。因此,作为教育主导者——教师的传统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要发生转变。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进行必要的角色调试以适应改革的大潮。有时,孩子也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相关推荐

  • 也给男孩子留了一段梳头时间 每天午睡起床后的一段时间是我专门留给女孩子们的。我会拿起小梳子,然后一个一个的把头发乱糟糟的女孩子交上来,然后精心为她们梳理头发。每当看到她们拉着小辫满意地坐回位置时,我也总是很满足,可是我却没有发现...
    2021-04-19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男孩也需要梳头 我们班女孩子比较多,长头发的女孩子尤其多,有时午睡起床以后女孩子的辫子都散了,我便会为班里的这些女孩子梳梳头,但每当我给女孩子梳头的时候,总会有男孩子跑过来摸摸自己的头,笑一笑,有的男孩子还说:“老师...
    2021-05-0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给孩子梳头也很幸福 教育随笔:给孩子梳头也很幸福 我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可能天生缺少女孩子的细致,做事情有点稀里糊涂,可自从做了幼儿老师,我就尽量让自己变得细致一点,就拿梳头来说吧,以前给女孩子梳头总是一大把一抓,要么就...
    2021-06-01 阅读全文
  • 给妈妈梳头作文 本文是栏目小编精心收集的有关“给妈妈梳头作文”的信息,作文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思维能力,写作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那些平凡而不平凡的特别时刻。拥有写作文的能力可以提升个人自信,怎样写好一篇作文呢?...
    2024-03-13 阅读全文
  • 不妨也抱抱男孩子 开学的第一天,我班一直很听话、懂事的小男孩丛丛也闹起了情绪,一脸的不高兴,还嚷着说“肚子疼”,我要带他去看医生,他也不依,只是小声地对我说:“徐老师,你抱抱我就好了!”于是我就放下手中的活儿,抱起丛丛...
    2020-04-27 阅读全文

每天午睡起床后的一段时间是我专门留给女孩子们的。我会拿起小梳子,然后一个一个的把头发乱糟糟的女孩子交上来,然后精心为她们梳理头发。每当看到她们拉着小辫满意地坐回位置时,我也总是很满足,可是我却没有发现...

2021-04-19 阅读全文

我们班女孩子比较多,长头发的女孩子尤其多,有时午睡起床以后女孩子的辫子都散了,我便会为班里的这些女孩子梳梳头,但每当我给女孩子梳头的时候,总会有男孩子跑过来摸摸自己的头,笑一笑,有的男孩子还说:“老师...

2021-05-08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给孩子梳头也很幸福 我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可能天生缺少女孩子的细致,做事情有点稀里糊涂,可自从做了幼儿老师,我就尽量让自己变得细致一点,就拿梳头来说吧,以前给女孩子梳头总是一大把一抓,要么就...

2021-06-01 阅读全文

本文是栏目小编精心收集的有关“给妈妈梳头作文”的信息,作文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思维能力,写作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那些平凡而不平凡的特别时刻。拥有写作文的能力可以提升个人自信,怎样写好一篇作文呢?...

2024-03-13 阅读全文

开学的第一天,我班一直很听话、懂事的小男孩丛丛也闹起了情绪,一脸的不高兴,还嚷着说“肚子疼”,我要带他去看医生,他也不依,只是小声地对我说:“徐老师,你抱抱我就好了!”于是我就放下手中的活儿,抱起丛丛...

2020-04-2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