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好不好,看这4点就知道
发布时间:2021-05-14 幼儿故事4岁 教育孩子笔记 怎样教育孩子孩子性格好不好,看这4点就知道
孩子性格好不好,看这4点就知道!再忙也要花2分钟看看
作者|语不惜
来源|凯叔讲故事
「老实人吃暗亏,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表妹昨天大发雷霆地吼道。
她在公司是出了名的老好人,性格温驯、随和,一副菩萨心肠,谁找她帮忙都不会拒绝。
然而,最苦最累的活她干着,但升职加薪这种事,却永远和她绝缘。
她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不如人?
我一直笃信:性格决定命运。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项调查中,分析了职场人员的「随和度」特征后发现:性格随和的员工薪酬比「带刺儿」的员工低18%。
表妹的遭遇,归根结底就是她的「讨好」性格所致。
面对别人的所有要求都不敢拒绝,把自己变成了万金油,更不懂得为自己争取机会。
《性格的力量》一书中说:
成功既不取决于天分,甚至也不取决于努力本身,而是与性格息息相关。
一个孩子获得成功的七个关键性性格是:坚毅、自控力、好奇心、责任感、乐观、热情和社交能力。
很多家长以为,性格是天生的,后天很难改变,但其实不是。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说:
个性有先天的,而性格不是。
性格是在后天教育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
她还强调: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
真正的好性格,能够和平地处理与自己的关系,智慧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孩子,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妈妈希望这四种特质能够内化成你的性格,外化成你的行为。
01
行事果敢,不瞻前顾后
不久前,一个七岁小男孩的报警视频刷了屏。
父母突然离家,没有告诉小男孩,他独自在家很惊慌害怕,感觉到自己可能处在「危险」之中,于是果断打电话报警。
逻辑分明,口齿清晰,堪称教科书级别:
这个小男孩之所以在慌乱之中还如此理智,就是骨子里的那份果敢,让他战胜了恐惧。
这份沉着应答民警各种提问的老练劲,真心服!
TED演讲者ReshmaSaujani说,人不一定要完美,但一定要勇敢。
而我认为,光有勇敢是不够的,我更希望孩子做一个机智果敢的人。
在英国的曼彻斯特,一名2岁女孩在蹦床上玩。突然,一辆白色卡车经过,司机拿出甜甜圈,试图诱骗女孩上车,女孩没有察觉到危险,依旧在蹦床上玩耍。
这时,8岁的姐姐看见了,她毫不犹豫地飞奔过来,抱起妹妹往家跑去。
真的为这个机智girl点赞,小小年纪,面对突发状况,能迅速做出判断,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妹妹。
我的孩子,妈妈希望你,以后能遇事临危不乱,做事不瞻前顾后,看准时机,果断出手。
一个行事果敢的孩子,长大后,内心一定是有着强大气场,具备领导力,能冷静应对各种糟糕场面,也一定是个可以值得托付的人。
02
做事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
在《你好爸爸》节目中,拳王邹市明的一番话,曾让我落泪。
「我不是条件最好的,但我一定是最努力的。」
邹市明说自己是个从来不轻易做决定的人,一旦做了就会坚持到底。练拳击,是他14岁时候的一个决定,为此他努力到现在。
他的眼睛早在15年前就已出现问题,眼骨开裂,还有一根神经卡在缝里,让他的左眼看东西都是重影的。
虽然已经「伤痕累累」,但他却不轻言放弃。
一种不服输、不怕痛、跌倒了爬起来的坚毅之光,一直在支撑着他。YjS21.coM
他冒着邹市明变「邹失明」的危险,斩获了金腰带。
谈到孩子,他说,作为父亲,最重要的是给孩子传输一种价值观,让孩子知道,吃亏要趁早。
摔了磕了碰了,身体上的伤痛都可以很快痊愈,但玻璃心,碎了是拼不起来的。
我的孩子,妈妈也希望你不要轻言放弃,摔倒了,自己爬起来,选择了,自己坚持下去。
坚毅、不屈不挠的性格会如虎添翼,让你在追梦的路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03
积极乐观,把阻力变成动力
巴尔扎克说:
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邻居阿婆是个苦命的人。
饥荒年代丈夫饿死,留下了4个饥肠咕咕的孩子,和几间残破不堪的土房子。
但,就是这样的境遇,他们家却整天洋溢着欢快的笑声。
「日子已经这么苦了,再不笑一笑,那生活真就没盼头了。」
后来,她的四个孩子靠着自己的一双手,都有了不错的未来。
阿婆80大寿的时候,已做了大学教授的小女儿,感慨地说:
母亲的乐观,让我们在艰难岁月中,看到了一线曙光,那道光照亮了我们的童年,指引我们在艰难的岁月中,带着希翼往前走。
这份乐观的传承,让人动容。
霍金在21岁时患上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全身仅有三根指头能活动。
当记者问他:「病魔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他从容淡定地用三根手指打出五句话: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我有爱我和我爱的亲人和朋友。
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当他敲完最后一个字,全场掌声雷动!
一个心态乐观,积极阳光的人,能应对生活的苦难,无论顺境逆境,都能笃定从容。
这种不卑不亢,笑迎生活的精神,也会感染身边的人。
我的孩子,妈妈希望你,能成为一个积极阳光的人,能享受最好的,也能经受得住最差的。
阳光下奔跑,风雨中无惧。
04
善人不欺,恶人不怕
有人说,性格是比智商更重要的资本。
好的性格,从另外一层意思上来理解,就是一种智慧。
最近大火的《延禧攻略》中,魏璎珞在自己被欺负时,能果断还手,警告对方:「我,魏璎珞,天生脾气暴,不好惹。」
朋友被欺负时,她能施以援手,多次救场,并亲授生存秘诀:「人应存良善,亦能懂自保。」
善良自带锋芒,温柔且有力量。
说的就是魏璎珞这种性格的人。这样的作风和底气,让亲者快意敬佩,仇者心存忌惮。
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门口来了个行乞的叔叔,可怜兮兮地向我讨要2块钱,那时候,我一周的生活费也就10块钱。
但我最终于心不忍,把身上仅有的2块钱给了他。
门卫大爷告诉我,这个人是「职业行乞」,不值得同情。
后来有几次,他又缠着我要钱,我果断拒绝了,没想到他居然破口大骂:
「狠心抠门,不得好死!」
我气不过,直接怼了回去:
「你身强力壮,好吃懒做不去工作,还向学生要钱,不觉得丢脸吗?」
被我这么一说,他先是一怔,然后悻悻地走开了,从此再没找过我。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人可以善良,但也需要带些锋芒。
孩子,这个世界不只有真善美,还有丑与恶,我希望你的性格中自带锋芒,遇到弱者,施以援手,遇到欺人者,也不怕事。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难时能自保,困时可脱险。
不要冷到冻伤别人,也不要暖到烫伤自己。
05
性格决定命运,父母决定性格。
《特别狠心特别爱》一书中,犹太妈妈沙拉说,她的教育精髓就是「性格塑造」。
她一直在努力让孩子养成了独立、坚强、乐观的性格。
正是这样的性格,让她的孩子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始终保持着强者的姿态。两个儿子在30岁之前,都成了商界精英。
亲爱的宝贝,爸妈对你没有千般要求,万千期许,我们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
愿你能宽己达人,温暖向阳,坚毅果敢,不被人欺也不欺人,对世界永怀一颗赤子之心,仗剑走天涯。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性格好的孩子,父母都先这样做丨爸妈必看
1
安安是个聪明的小男孩,平时挺乖巧,可一旦家里来了客人,就变成了一个“人来疯”。
一天,妈妈的同事来家里作客,客厅就成了安安表演的“大舞台”:他一会打开电视机,把音量调大;一会跟着电视里的人物鹦鹉学舌;一会蹦到沙发上跳上跳下;一会又把自己的玩具搬出来撒得满客厅都是;客人当中有人跟他说话,他越发得势了起来,一会儿扮鬼脸;一会儿拿着自己的玩具枪对着客人“扫射”起来……
妈妈多次提醒安安安静一些,让大人们说说话,安安就像没听见一样,一直像个猴子一样上蹿下跳。
2
另一个小女孩斯斯人如其名,她无论在家里或者幼儿园都很听话、乖巧,安安静静,很少调皮捣蛋。比如,老师让小朋友完成一项手工作业,要求按照6个步骤完成,那么她就一定一步不差的按步骤完成。再比如,斯斯手里拿着两颗糖,奶奶叫她吃一颗就好了,她肯定听话地留下一颗。你别以为斯斯是一个听话盲从的孩子,相反,她是一个很有主见,喜欢思考的小朋友。
斯斯喜欢做事有逻辑,有条理性。虽然只是上幼儿园大班,但她会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有时候奶奶打扫卫生挪动了斯斯的东西,忘记将它们放归原位,她都会不高兴,一再叮嘱奶奶下次要把东西放回原位才行。
3
周末,妈妈带着言言参加姐妹们的聚会。妈妈们都带了孩子,孩子们的年纪都是6-7岁左右。
于是,大人们在餐厅里喝茶聊天,孩子们则聚在客厅里玩耍。突然,传来言言撕心裂肺的哭声。妈妈连忙冲过去,言言正坐在地上号啕大哭。“他们不跟我玩,还打我!”言言一边哭一边指着一个小男孩说。“是她先打人!”小男孩显得很委屈。
原来,他们在玩一个白雪公主的游戏。按照剧情约定,第一次言言扮白雪公主吃毒苹果,昏迷,等王子来救。可在表演过程中,言言却又反悔了,她要王子吃下毒苹果,她来作“英雄”救王子。
结果,这幕戏吵闹收了场。
第二次扮演时,轮到言言扮演毒王后时,她怎么也不乐意了。小朋友们都很生气,有人说不跟她玩了。言言一下上去拉住那位说不跟她玩的小朋友嚷起来:“谁不听我的,谁就不要玩!”
小男孩上去拉言言的手,被她在背上打了一巴掌,小男孩狠狠地还击了两下,言言就坐在地上大哭了。
4
睿睿是个可爱、乖巧的小女孩。可她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胆子小,动不动就哭鼻子。她害怕的东西很多:苍蝇蚊子、小虫子、黑黑的屋子、影子,甚至幼儿园的滑滑梯她都不敢滑。
幼儿园的操场上有一个沙池,小朋友们都喜欢在那里玩沙子。可睿睿每次都是坐在台阶上看着小朋友们玩,自己不敢踏进沙池一步。有调皮的小朋友故意把沙子弄到她身上,她就哼哼唧唧地哭起来。
睿睿9月份就要上小学了,妈妈想要她自己一个人睡,可她说什么也不肯。妈妈想着法子哄睿睿睡着了,然后离开。
半夜,妈妈被睿睿声嘶力竭的哭声惊醒了,连忙跑进睿睿的房间哄她睡。第二天睿睿竟发起了高烧,妈妈连忙带她去看医生。
医生说:睿睿一半是因为夜里受了凉,一半是因为受了惊吓。妈妈面对睿睿的胆小,既担心又无奈。
5
心理学家将人的性格分为表现型、思考型、领导型和亲切型,以上4个例子依次是表现型、思考型、领导型和亲切型孩子的典型。
有句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说明性格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但也有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性格是天生的,很难改变。
事实如何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从出生起就固然不同,但性格的形成会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在孩子幼年时期,性格尚未定型,如果父母在这个时期有意识地去塑造、培养,孩子的性格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3-6岁更是人格形成的最关键期,父母在这个时候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去教养孩子,更容易培养起孩子的良好性格。
6
要想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首先要了解表现型、思考型、领导型和亲切型四种类型孩子的性格心理。儿童心理学上说——
表现型孩子的性格心理:
热情充满活力,对各种事情都保持热情,很难老老实实去做一件事,也难精力集中在一个指定的任务上。
思考型孩子的性格心理:
理性,遇事沉着冷静,做事严谨细腻,有很强的自律精神,同时又有些敏感、情绪化。
领导型孩子的性格心理:
坚定具有领导能力,凡事喜欢做主,喜欢赢的感觉,目标明确,不肯轻易妥协,勤奋、坚持,是天生的领导者。
亲切型孩子的性格心理:
随和、善良乖巧很少和人争吵,愿意听从他人的意见行事。常常被喜欢惹事生非的小伙伴“欺负”。
7
父母们了解了孩子的性格特征,该如何去教养呢?
表现型孩子多外向,若孩子表现出来的性格是优势就给予鼓励,鼓励他坚持自我。鼓励要做到言之有物,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才受到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明白今后怎样做得更好。
表现型的孩子也争强好胜,输赢、胜负对于他们来说很重要。思维跳跃性较大,常常有说话不算话的情况。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个缺点,父母要做到奖罚分明,他们才能自觉遵守规则。他们也精力充沛,调皮好动,闯祸机率比其他类型的孩子大。孩子一旦闯了祸,父母要坚持一个原则:自己闯的祸,自己犯的错,必须自己承担,自己负责。
思考型孩子比较内向,多心思细腻,他们容易注意到细节问题,比较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他们因为爱思考的缘故,容易钻牛角尖。父母要有足够的细心,及时感受他们情绪上的变化,及时沟通,及时解决问题,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思考型孩子进行思考的过程中,父母尽量不要打扰,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时间,当孩子解决了问题时,给予足够的鼓励。
性格比较内向的思考型孩子,比较喜欢被动合作,父母应在这方面多多引导,鼓励他们主动和人交往,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主动性。他们也追求完美,自己做得一丝不苟,还要求他人和他们保持一样的秩序。父母努力培养孩子豁达开朗的性格,用粗线条对待孩子的过于执拗。
领导型孩子活泼好动,甚至有点叛逆,他们喜欢和父母对着干,不服输,吃软不怕硬,崇尚自由,父母需要多一点耐心和体谅,听一听孩子的心声,不能强硬要他们按大人的意志来行事。
领导型的孩子也常常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鬼点子,父母少点责骂孩子的恶作剧,把孩子的奇思妙想引导到学习上来。鼓励孩子多思考、多研究,将旺盛的精力用到探索上。
他们也争强好胜,喜欢当领导,要想收服他们,最好的办法是给他们“一官半职”,比如在家里可以给他一个“纪律委员”当当,这样他们会很自律也会尽力地担负起管理者的角色。
他们性格倔强,想要达成的目的千方百计去达成。父母面对孩子为达目的采取野蛮或哭闹手段时,记住一个原则:让孩子明白你的底线,温柔地坚持。这样几个回合下来,孩子的野蛮脾气就会改善很多。
亲切型孩子多内向胆小,父母对这类型孩子要特别耐心,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孩子胆小,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有孩子自身性格的内在因素,或许也有家庭教育过度保护或严苛造成的自卑心理。教育他们,温和的鼓励和耐心的陪伴很重要。养育他们时过于急躁严厉,让他们产生畏惧心理,遇事不敢与父母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变得软弱、怯懦。
父母想让孩子向自己敞开心扉,就给孩子不可或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获得孩子的信任,孩子就愿意把心事向父母说出来。对于内向胆小的孩子,父母最重要的是多陪伴,多鼓励,无条件地信任,多一些积极的赞美和暗示。
8
儿童心理学说:表现型、思考型、领导型和亲切型四种性格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它们没有好坏之分,而且这四种性格的划分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大多数人的性格中可能同时兼具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性格特点。
父母想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就走进孩子多彩的心灵世界,充分了解他们的性格,在养育他们的过程中不较劲不迁就,智慧教养。
最重要的是:父母做到以身作则,自己对人对事温和友善、乐观进取、不畏困难……父母拥有良好的性格,孩子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更能形成良好的性格。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父母是孩子性格的塑造师,贴心、温暖的教育方式,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关键。
父母做好自己的同时,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因材施教,及时修正孩子的不好行为和情绪,自然就教出一个有品位、有道德、快乐的孩子。
孩子学英语越早知道这些越好
现在一般小学在3年级开始上英语课,很多家长都觉得“分数至上”的教育体制让孩子青少儿阶段的成长很辛苦,所以更愿意对学龄前孩子采用“放养”的方式,让他们过一个快乐的童年。那么,“彻底玩乐”的童年是最合理的安排吗?
据调查,孩子在3-6岁时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声音敏感度较高,右脑控制发音器官的能力较强,声带、舌唇等运动神经的调节具有很大可塑性。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在学英语时常常能很快模仿到纯正的语音语调,而成人则由于母语听音辨音习惯的影响,很难达到同样的效果。
儿童学英语的原则: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
寓教于乐
孩子在幼儿时期学习英语的好处:
1、受母语的干扰程度小
美国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认为, 认知的发展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有滞后的影响。儿童和成人的第二语言的学习涉及不同的过程。
成年人开始学习外语,他们容易无意识地以自己的母语为标准来衡量,接受所学语言。这种受母语干扰的心理情绪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母语语言习惯还没养成,母语发音尚未定形,口腔肌肉弹性好。
人的发音器官,与身体其他器官的发展一样,在青春期前皆处于发展状态,具有相当大的弹性。所以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受到的母语干扰就要比成年人小得多。
2、早期英语学习有利于幼儿各方面智能的发展
孩子从出生后,就能够从各种情境中不断吸收、记忆所有听到的声音,看到的影像,以及触摸到的东西,渐渐地组成有意义的概念,到了一二岁时,孩子就能模仿大人的发音、姿态、手势、自然的动作语言。
孩子在这个阶段,往往记忆力、模仿力强,学习起来更轻松。学习双语的儿童,往往在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创造性和新颖性方面优于学习单语的儿童。同时,还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视野。
3、词汇累积量越大
语言的学习,需要靠时间来累积词汇量,而语法的掌握,也必须在时间和经验中修正改进,这样一来,词汇量越丰富,孩子就越能将意思表达清楚,而掌握语法的能力越好,孩子越能流畅地说英语。
词汇维系着语音和语法,是构筑语言的基本单位,它是提高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基石,如果离开了丰富的词汇量的掌握和高效率的词汇学习,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一切必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可见,英语学习和英语水平的提高,词汇是根本。
孩子的好性格离不开良好的亲子关系
不止一次地听家长说,孩子的房门上会挂“闲人免进”的牌子,而且好像是特意挂给父母看的。女儿的中学六年,房门上也挂着一个她亲手制作的牌子。那是用一张白色的相纸做的,上半截是她小时候一张可爱的照片,下面则用英文写着“welcome”。这个牌子一直挂到女儿高考结束,照片都泛白了,我们才摘了下来。
中学几年,女儿也要求我们进她的房间之前需要敲门,征得她的允许方可进去。但我觉得单这一个“welcome”就足以说明我们之间的距离还是挺近的。
有一次下班,跟一个同事乘车同行。在车上,已经放学回家的女儿打来电话,说她已经到家。我便在电话里安排女儿帮我做这做那,女儿都一一答应。同事觉得女儿很听话,便问我是如何做到的。也有跟我很熟识的朋友总说我的女儿好像青春期没有太多叛逆似的。
其实不然,女儿刚上初中的时候,我也突然发现再像小时候那样教育她已经行不通了。她不再把我作为靠山,言听计从,而是时不时地跟我对着干,还对我的所作所为有很多负面的点评,为此我也有过小小的痛苦。
小的时候,女儿爱黏着我和她爸爸,一到周末就缠着我们带她出去玩。上了初中以后,她则愿意把我们打发出去,她一个人在家待着;有时候刚想给她点建议,她却用一句话“凭什么啊”就把我噎得哑口无言……
为了能够和青春期的女儿很好地相处,并继续行使家长“教育”的权力,我开始加大力度学习。
就在女儿初一的第二学期,我专门抽了一天时间,揣了个笔记本,跑到中关村图书大厦,搬了几十本家庭教育的书籍,坐在一个角落里,在每一本书里找关于青春期的内容阅读,一边读一边还记了笔记。一天的恶补下来,我意犹未尽,回家的时候还买了几本书回来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对于家长来说,学习便是一剂良药,通过学习,很多困惑变得豁然开朗,面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也没有那么迷茫,而是越来越理智了。
后来,我又觉得看书不解渴,便去听有关家庭教育的专业课程。
慢慢地,我和女儿的关系越来越好,当我们的关系好的时候,我发现,再给她提建议或者为她定规矩的时候她便容易接受了。
在听家庭教育课程的时候,有位老师讲的两个公式我深有体会,那就是:
规矩+关系=响应
规矩-关系=抵触
作为父母,我们总想让孩子守规矩,而且也从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角度定了不少规矩。然而,在有的家庭里,孩子就非常听话守规矩,也就是“响应”家长的教导,而在有的家庭里孩子则凡事跟家长对着干,“抵触”多于响应。不少朋友把原因归结于“孩子跟孩子不一样”,诚然,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不同,接受事物的程度也一定不同。但这更加要求家长要具体分析自己的孩子,清楚孩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不光看表面,也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看看他们内心渴望我们怎么帮助他们。当我通过学习对孩子有更多了解的时候,我便改变了过去的做法。我发现我的一个小小的改变,不仅使我可以做个轻松的妈妈了,女儿也变得听话了。
上初三时的一天晚上,女儿在房间里写作业,我在客厅看电视,突然间听到摔东西的声音。我赶紧跑过去,看到女儿那本厚厚的数学练习册和一支签字笔被摔在了地上,女儿则坐在椅子上掉眼泪。女儿的数学一向学得不是很好,我想她一定是又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难题,又着急又烦躁,才把练习册和签字笔摔了。我上中学的时候,曾经也有数学和物理无论如何都学不懂的时候。我知道这个时候孩子的心情会是多么难过,我也知道这时候别人说啥对她来说都是多余的,我便过去坐在她旁边的床沿上,两只手拉着她的手,静静地陪着她,等她开口说话。
女儿“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一下子扑到我的怀里,一边哭一边说:“老妈,咋办呢?我的数学就是不会。”我说:“好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一定非常着急想把数学学好。”“就是嘛,你说咋办呢?”听得出来,女儿恨不得我就是她的救星。于是,我擦干了女儿的眼泪,和她一起想办法,看看怎么才能让她的数学成绩提上去。最后,我们一家三口商量的结果是找一个家教老师,专门为她补一补数理化课程。过去女儿没有怎么上过课外辅导班,但这一次,她欣然接受,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孩子遇到困扰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习惯性地讲道理,但其实如果孩子情绪很激动的话,他是听不进去道理的,而且很多时候,孩子很明白道理,只是不知道如何做而已。这时候,孩子需要心理上的支持,给一个肩膀让孩子靠靠,给一双耳朵让孩子说说,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最起码孩子的情绪会先平复下来。如果我们还能跟孩子一起想出一个好办法的话,那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了。
有一位智慧的妈妈是这样做的:
儿子在学校跟同学闹别扭了,回家了还在生气,她没有问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是说:“儿子,看你心情不好,妈妈带你去看电影吧!”
儿子说:“不想看。”
她说:“那咱俩去打羽毛球?”
儿子说:“不去,没心思!”
她又说:“吃冰激凌去吧,我回来看到门口商场新开了家哈根达斯。”
儿子说:“好吧!”
娘儿俩吃了一通冰激凌,回来的路上儿子跟妈妈说:“你是我亲妈吗?别人家的老妈知道儿子跟别人打架都会大骂一通,你不骂我还带我又是玩又是吃的!”
妈妈一看儿子的心情缓了过来,便笑着说:“你是我的亲儿子啊,我心疼,看不得你心情不好呀。现在怎么样,还那么难过吗?”
儿子说:“好多了。”
直到这时候,这位妈妈才切入正题,跟儿子讨论打架的事情,不过她并没有指责孩子,而是就事论事,跟儿子约法三章。这位妈妈说,她那一软招非常好使,因为她的儿子不吃硬招,而且她发现,家长软下来的话孩子压根就逆反不起来。
先调整情绪,再解决问题。我和这位妈妈都是这样。一个孩子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讲道理是没有用的,粗暴的指责更是会火上浇油,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导致亲子关系恶劣。十几岁的孩子常会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脾气,但你仔细分析,每一次的行为和情绪后面都有一定的正面动机。我女儿是特别想学好数学才着急烦躁,那个儿子则是因为打抱不平受了委屈才情绪低落。当我们家长能够接受孩子的情绪,并想办法去疏导,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家长理解和接纳,亲子关系便会进一步融洽。关系好了,我们再来解决问题或者纠正孩子的行为,就会容易得多,这时候所谓的“听话”也就不是问题了。
孙云晓老师有句名言“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我们家长不妨先想想怎样靠近孩子的心,跟孩子成为亲密朋友,当亲子之间的心门不是“免进”而是“welcome”的时候,孩子自然就会“听话”了。
孩子的“好性格”需要好家庭
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父母都一定希望孩子具有一个人人喜欢的好性格,那么,孩子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作为父母,在塑造孩子性格上必须注意什么呢?
孩子性格发展的5个时期
从出生到性格的基本成形,以下5个时期影响了孩子不同的性格特征:
1、婴儿期:信赖-不信赖此阶段,婴儿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赖成人及时给予满足。
如果婴儿与亲人之间没有建立依赖关系,就会产生不安全的心理状态,出现情绪问题。
2、幼儿期:自主感-羞愧及怀疑自我意识萌芽,但饮食和大小便等还要依赖成人,所以,在此时宝宝身上,“违拗性”与“依赖性”会交替出现。
3、学龄前期:主动-内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主动性加强,但当主动行动遭到失败时可产生失望与内疚的心情。
4、学龄期:勤奋-自卑当孩子发现自己有某些方面突出、成熟的能力,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孩子不能发现自己勤奋的潜力,则将产生自卑。
5、青春期:身份感-身份混淆青春期孩子的体格、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都在变化,如果在感情问题、伙伴关系、职业选择、道德价值等问题上处理不当,即可产生身份紊乱。
好性格需要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要想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性格,父母应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
◎家庭气氛:和睦、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父母间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的家庭,青少年犯罪率高。
◎家庭结构:有研究表明,来自两代人家庭的孩子在好奇心、坚持性、伙伴威望、与人关系及对劳动态度上均优于来自三代人家庭的孩子。这主要与三代人家庭中祖(外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等因素有关。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独生子女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容易使他们形成任性、不关心别人、自私等不良行为。但如果有意识地进行正确引导,也可使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心同伴、不挑食、爱劳动等良好性格。
此外,父母文化、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孩子性格亦有一定影响。
如何培养孩子好性格
如何培养孩子好性格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性格,孩子好性格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培养孩子好性格呢?专家认为:孩子性格的形成主要受其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言传重要,而身教更重要。因此,父母在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非常重要。
中国自古有这么一句谚语:三岁看大。所以说孩子从出生就意味着开始培养孩子的性格了。有许多家长误认为孩子大一点再进行教育,这是有认识误区的。
为什么说三岁看大呢?
婴儿从出生到三岁这个阶段,和外界接触的比较少,也是家长陪伴孩子一生最密集时间多的一段时期,小宝贝在家长的呵护,陪伴和保护之中快乐成长。他们能接触到的信息,知识,技能教育等,几乎都是跟父母学的。这也就是说孩子的很多性格,都是这段时间形成的。
这个时期的孩子教育,不仅言传很重要。而且孩子也不大懂道理,那么身教才是更重要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模仿力极强,而且特别容易养成习惯。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a习比较多,喜欢说脏话粗话,各种不良嗜好,孩子基本上一模仿一个准。特别是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生活环境里面,大人喜欢教唆孩子说脏话,粗话,骂人。这种事真是糟透了。所以说一个好的环境,对孩子性格初期的培养相当的重要。
孩子的性格12岁之前就定型了
孩子性格的培养要在12岁之前,过了12岁,性格基本上就不会改变,能改变的只是人的认识。人的认识,一生中都可以改变,但性格不是,12岁之前就定型了。
而12岁之前,又基本划分0~3岁,3~6岁,6~12岁三个阶段,实际上尤以前两个阶段最为重要。
3岁之前:父母应该让孩子感到足够的信任和安全。最好是父母能够亲自带孩子,至少在一岁半之前这样,否则你会发现,小时候不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和父母有很大的疏离感,如果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带大的孩子,他们说的话很听,你说的话很难听进去。
3到6岁:这个阶段不能让孩子约束太多,也不能让孩子无法无天,要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这个阶段的孩子,孩子通常会有一些奇特的想法和一些古怪的问题,父母应该耐心对待,不应扼杀。
6到12岁:是孩子性格和情感的弥补期,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还经常爱发脾气,性格暴躁,通过教育引导,还是可以改变孩子,但是到了12岁之后,孩子进入了青春期,真想改变孩子的性格,基本上就不可能了。
家庭因素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1、教养方式:
(1)爸妈教养比较民主,则孩子独立、大胆、机灵、善于与别人交往协作,有分析思考能力;
(2)爸妈过于严厉,经常打骂,孩子则顽固、冷酷无情、倔犟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
(3)爸妈过于溺爱,孩子就任性、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定、骄傲;
(4)爸妈过于保护孩子,则孩子被动、依赖、沉默、缺乏社交能力;
(5)爸妈教养意见有分歧,孩子就警惕性高,两面讨好,易说谎,投机取巧;
(6)爸妈支配型教养孩子,孩子就顺从、依赖、缺乏独立性。
2、家庭气氛: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青少年犯罪率高。
3、家庭结构:有研究表明,来自两代人家庭的儿童在好奇心、坚持性、伙伴威望、与人关系及对劳动态度上均优于来自三代人家庭的儿童。这主要与三代人家庭中祖(外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等因素有关。
4、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普遍的社会,如果不注重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教育,很容易使他们形成任性、不关心别人、自私等不良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