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分豆子

发布时间:2021-05-06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今天的教学活动是:生活中的小工具。活动的开始部分引发了小插曲,生成了新的课程。过程是这样的: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设置了情景表演《买豆子》,故意造成失误,使得红豆和绿豆撒到盆里,混在了一起!孩子们听到我的求助,纷纷表示愿意帮助我把两种豆子分开:“老师,我来帮助你吧”我说:“太感谢你了,你打算怎么做呢?”“我们用手把它们分开!”几个孩子们这么说。我邀请其中的3名孩子来尝试徒手给豆子分类,他们很起劲地做起来,其他小朋友羡慕有加,没几分钟,薛超活动手关节:“哎呀!好慢啊!”王玮杰听到也附和:“是啊,太费劲了!”我耸耸肩不可置否,接下来他俩迟缓的行动影响了刘泽宇,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引来了座位上其他小朋友的哄笑。看着他们的举动,我好奇的问:“怎么啦?发生什么事了?”他们不好意思的说:“老师,不好意思,要不然你请其他人给你帮忙吧!这样太慢了,我捡的手都疼了!”我问全班的孩子们:“你们看看这两种豆子,有什么不同?”“红色的豆子大,绿色的豆子小。”听到这样的回答我连忙追问:“那一大一小的豆子,除了用手分,还能用什么方法呢?”冯燕妮说:“老师,用簸箕簸一簸就能分开”我肯定的说:“嗯!这个方法不错,可是我们需要现在就完成这项任务,但又没有簸箕这种工具,怎么办?孩子们,想想还能怎么办呢?”这时朱俊合说:“要是有个东西能把他们漏一下就好了。”李雨析说:“要不我做一个吧!”说着就拉着朱俊合和她一起来到美工区。过了一会儿,她们拿了一张中间有许多小孔的大卡纸过来了,两个人各拉住纸的两个角,将纸拉的不那么直,呈有弧度的样子,让我抓一把豆子放在上面,晃动卡纸,果然绿豆漏下去了一些,但是很少,于是李雨析又去把孔扎大了一些,再试的时候,果然分拣效率提高了,孩子们都高兴地嚷着:“成功了!成功了!”就在这时有豆子从卡纸的边沿掉了下来,有小朋友提议:“应该做个有边沿的,能防止豆子掉下来”说着,就有一大半孩子走向了美工区,打算动手制作更科学的分拣器。

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没有告诉孩子们任何答案,而是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给了孩子们充足的探索空间,过程中,我对孩子们的行为也没有做任何的评价,让孩子们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氛围中尝试着成功与失败,在活动中就孩子们的兴趣,引发一次又一次的讨论、尝试、验证,更好地培养挖掘了孩子自身的闪光点,利用孩子们身边的伙伴作为榜样,引导和教育孩子懂得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有成功的可能!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中班教育随笔:炒豆豆


中班教育随笔:炒豆豆

民间体育游戏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那朗朗上口的歌谣、浓厚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从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在中班时,我们分别组织过“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边吟唱边运动,情绪盎然,整个沉浸在民间游戏的欢乐中。一到户外游戏时,当老师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询问孩子们今天的游戏主题时,孩子们便异口同声地喊出这些民间游戏的名称。

游戏“炒豆豆”也是民间游戏的一种,它主要要求孩子们掌握立滚翻的技巧,体验和同伴结对玩耍的乐趣。中班孩子的动作灵敏性较强,也已经学会了合作,因此今天下午我带领孩子们开展了这个新游戏。游戏开始前,我先引导孩子们学习朗诵儿歌,当孩子掌握了儿歌内容后,我便鼓励孩子们大胆讨论:炒黄豆应该怎么样炒?孩子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单手炒、双手炒,两个人一起炒等等,接着当我请一个孩子配合我进行动作示范讲解时,孩子们开心至极,拉着身边小伙伴的手尝试着游戏起来。一开始,孩子们对于“同时钻翻”的动作不大了解,发现好多对小伙伴没有“立滚翻”过去,而是直接把手放开、身体转过去再把手拉上。于是,我改变了游戏玩法,将双手炒改成单手炒,发现孩子们很快地掌握了单手立滚翻的动作。接着,我引导孩子尝试增加难度,再次学习运用“双手炒”的方法进行游戏。有了之前的基础练习,孩子们学习这个动作就显得比较得心应手,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好几对小朋友都完成了任务。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孩子还不能较好地掌握这个动作要领,我将在户外体育游戏中继续加强这个动作技能的强化。

教育随笔:有趣的“夹豆子”


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是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最喜欢的两项活动,上午的户外活动,可以加强孩子们强健的体魄,递进互相的友情,让孩子们自由自在的在户外快乐玩耍;下午的区域活动是让孩子们开动脑筋,在每个不同的区域里学到不同的知识和技巧。

最近益智区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以前喜欢益智区的小朋友都选择了别的区域,我就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再选择这么好玩的益智区,看着他们无精打采的样子,我问了益智区的小组长马梓宸,只听她说:“袁袁老师,我们不想再玩七巧板、拼图、扑克牌。”

我一听也对,孩子们最近一直在玩这些东西,确实也有些腻了,我安抚下剩下的这几个准备想走的宝贝,在益智区转了一圈想到以前记得有些家长带过一些小豆子,我把豆子分为三种颜色呈到三个盒子里,找出几双筷子,几块七巧板的空盒子,放到他们的桌子上,还没有说游戏规则,这几个孩子脸上的微笑,和那期盼的小眼神,让我知道他们肯定很喜欢。

这个游戏是夹豆子比赛,比一比看谁用筷子夹的豆子多,但是三种豆子的颜色必须区分开;比赛开始了,本来可以坐着玩的游戏,因为孩子们太兴奋,都站起来开始往自己的盒子里夹豆子,只听罗瑞莹说:“马梓宸,你慢点夹,你不能这么快。”朱乾恺又说;“你们都慢点行不行,我这还没拿好筷子呢!”马梓宸骄傲的说:“你们都太慢了,一看就知道你们不会用筷子。”这是于新颖笑着说:“别说话了,赶紧夹吧,再不夹就到点了。”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开心的边夹豆子边聊着天;其他的区域的孩子们也不时往这边好奇的观察。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了,马梓宸开心的走过来给我说:“袁袁老师,你看我已经把盒子夹满了。”我一看真的是满了,问了一句:“宝贝,你是不是在家一直用筷子吃饭?”只听她骄傲的说:“我在小时候,就已经会用筷子吃饭了。”我笑着跟她说:“你很棒,那你可以去帮帮他们吗?”她骄傲的点点头,投入到他们热烈的讨论中。游戏结束了,谁也没有说谁是第一名、最后一名,在整理区域的时候,只听于新颖和罗瑞莹开心的跟我说:“袁袁老师,明天还可以玩夹豆子吗?这个好好玩啊!”我笑着说:“好啊,明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比赛!”我想明天益智区肯定又恢复到以前的热闹了。

在本次的区域活动中,只是新加了一项新的游戏,孩子们就已经玩的很开心了,我也并没有重点纠正如何让他们如何拿筷子,而是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互相帮助,在游戏中改正过来不正确的习惯,我也会给孩子们创新更多好玩又能动脑的益智游戏,让孩子们也可以利用游戏的环节改正一些自身的不足。

教育随笔:如此分享


静静是班里非常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而且是班里的“小红人”几乎班里所有的孩子都是她的好朋友。不管是文静的几乎不怎么说话的小女孩,还是班里的“捣蛋大王”都跟静静非常的要好。一直以来我以为是静静活泼的性格所至。直到和静静妈妈的一次沟通我才开始慢慢的观察发现事情并不完全如我所想的那样。

静静妈妈很无奈的跟我说,静静是个很大方的孩子。每次小朋友来家里玩静静都会把妈妈刚给她买的玩具、零食拿出来分享,小朋友临走时还会送给小朋友一些吃的、玩的。起初家人对孩子的表现很自豪,以为是自己对孩子的分享教育起了作用。可是慢慢的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乐观。刚给静静买的新彩笔带到幼儿园没几天回来就剩下几只了。妈妈问静静怎么回事,她却很不在意的回答,分给小朋友了。还没等大人再说什么,静静又说道,妈妈不是说过,有好东西要和小朋友分享吗?一句话堵得妈妈什么也说不上来。有一次妈妈带着静静去逛超市,见到了静静最爱吃的蛋糕,妈妈同意买一块给静静,没想到静静的要去竟是把这一大盘全买下来送给全班的小朋友。静静的“如此分享”让妈妈很头疼。

经过跟静静妈妈的沟通,我也开始慢慢的观察静静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的情况。静静却是很喜欢和小朋友“分享”。静静会把妈妈给她买的小魔仙的粘贴高兴地分给小朋友,边分边说,“明天再让妈妈买来另一种送给你”……

静静怎么会“如此分享”呢?这件事也引起了我的深思。现在的家庭中一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从小受到过多的关注,养成了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的行为。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不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缺乏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因此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又成为全社会培养幼儿的重点方向。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家庭中我们每天都会给孩子做分享教育,都会在孩子面前说,好东西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分享又有几个孩子能够真正明白。孩子们并不理解分享,觉得分享就是分给别人东西,我们应该让孩子懂得分享不单单是物质上的,分享还包括美好的情感体验以及劳动成果。

教育随笔:过分依赖


教育随笔:过分依赖

我们班有一位叫林的小朋友,已经上过了一年的托班,可是到现在上小班了,每天妈妈送他来幼儿园的时候,他还是要哭一哭,从一开学到现在,从来没间断过。每天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都要哭一场。

每天哭完了以后,到了幼儿园正常进行教学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好了,不再有人哭了,他还是会有一些情绪,这让我感到奇怪,再怎么说,他都已经上了一年的幼儿园,应该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怎么孩子天天这样哭呢?

后来我向他的妈妈询问了一下,了解了一些情况,原来他上幼儿园的时候,都不怎么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早上在家吃完饭再来幼儿园送的很迟,中午很早过来把孩子接回家吃饭,下午也就不来了,根本就没有像现在这样把他放在幼儿园一整天。

而且,现在上小班了,妈妈还是丢不开手,早上来了以后,看孩子一哭,就舍不得走,站在窗户外面看着孩子,可是如果这样的话,孩子一看到妈妈,就会哭的更厉害。

后来我就找到了他的妈妈,把他的这些情况都和他妈妈说了,他妈妈也表示,确实是因为有些放心不下,怕他吃不好,睡不好。想在那里偷偷的看看,看他是不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了,可是没想到,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帮到孩子,还让孩子不愿意自己独立,和妈妈谈过以后,妈妈表示,以后要在这些方面改进改进,后来,妈妈每次把他送到幼儿园以后,转身就走,一点也不留恋,哭就让他哭一会,一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不习惯,每次妈妈一走,孩子就开始哭,但是真的看不到妈妈了,过了两分钟,孩子也就不哭了,开始自己吃饭了,

并且每次在幼儿园孩子只要有一点点进步,马上就对他们提出表扬,这样,慢慢的孩子喜欢幼儿园的生活了,早上,妈妈送他来幼儿园的时候他也不哭了,还会对妈妈说:妈妈你回家吧,再见,妈妈也很高兴孩子能有这样的表现。

其实,很多事情孩子自己可以做好,家长并不需要去帮忙,去什么都替孩子包办,孩子自己能吃饭就让他自己吃,能自己完成的事为什么不让他自己去完成呢,这样,在孩子的心中还有一定的成就感,什么事都是你们帮孩子做的话,到最后,只是养成了孩子的一种依赖性。

教育随笔:分享水果


教育随笔:分享水果

由于教学活动的需要,我让孩子们每人带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让孩子们介绍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好朋友们一起分享。早上在门口迎接孩子,很多孩子还没坐下就迫不及待的告诉老师自己带了水果来。教学活动结束后,我想让孩子们把水果放好带回家,突然一个孩子说:“老师,我想吃柚子。”原来柚子是另外一个小朋友带来的水果。紧接着,很多孩子都说想要吃水果,有的想吃自己带的,有的想吃别人带的水果。于是,我决定让孩子们在午餐后来分享各自的水果。

午餐后孩子们照例去户外散步,散步回来我让小朋友们把手洗干净,然后把自己带的水果拿到桌子上。老师和保育员把每个小朋友带的水果单独清洗,像橘子这类比较容易剥的水果,我们让孩子自己动手。苹果、柚子之类的水果,我们切好后放在餐盘里,还到小朋友手上。处理好所有的水果后,我们开始组织分享水果的活动,要求幼儿主动把自己的水果和小朋友们分享。活动开始后,有的孩子只顾着吃自己的水果,有的孩子拿着自己的餐盘一组一组分给其他小朋友吃,也有的孩子会主动问其他小朋友要水果吃。

这是我们小班第一次尝试自由分享类的活动,孩子们都很开心。在家里,孩子们吃水果都有父母的帮助,不用自己动手剥,也没有和同伴分享的机会。今天的活动让很多孩子都有了动手剥水果的机会,其实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家长想象中更强,通过这样的小活动,孩子们既能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又能体会到与同伴分享的乐趣,非常有意义。虽然孩子们的小手吃的粘粘的,吃的到处都是果皮果肉,但孩子们享受到了无尽的快乐。虽然活动准备时很繁琐,清理教室很麻烦,但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教育随笔:学会分享


分享,是我们的中华美德,学会分享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品德。如今的家庭,都是一家一个孩子。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溺爱孩子,有什么好吃的都舍不得自己吃,全留给孩子了。家长对孩子的爱无可厚非,但这种溺爱如果不予以正确的引导,久处这种环境会导致孩子认为好的东西理所当然的都属于自己,进而滋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心理。因此,要让孩子学会分享,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从孩子入园上小班起,我就引导我们班的孩子要学会分享,学会谦让。而如今,她们已经成为了中班的小哥哥小姐姐,这份美德在游戏,在学习,在生活中体现的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视点一:今天下午的点心吃得是小蛋卷

,两个小朋友分一盒,以往在小班的时候都是阿姨或者老师帮小朋友们分好。今天,我决定让他们自己动手,尝试合作、分享,学会谦让。我对孩子们提出了三个要求:1、找到一个好朋友2、和好朋友商量谁去拿点心3、平均分配,一起分享。我把要求讲清楚,让每个小朋友明白后,小朋友们开始分组拿点心和倒水。看着她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没有争抢,没有吵闹,井然有序。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班平时的分组活动表现就是这样的,想到此,内心深处真的无比的欣慰。教育不需要轰轰烈烈,品德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的是滴水穿石的持久,是平时细致功夫累积的成果。

视点二:区角游戏开始了,孩子们选好自己的标志牌进入游戏区。这时,我看见几位小朋友进入了图书角,其中有两位孩子同时看中了故事书《恐龙世界》,双方各持一角,互不退让,我刚想走上前去调节,转念一想,还是在一旁观看一下吧。起初,两个小家伙互不相让,僵持了好一会儿。眼看着时间一点一点在流逝,我也在犹豫着是否要上前去和解。就在这时,其中一位孩子先松开了小手,故作轻松地说:“算了,你要喜欢那你就先看吧。”听完这话,另一位拿着书的孩子也开口说话了:“是我不好,书是你先拿的,还是你先看吧。”“那你们可以一起看呀。”听完俩人的和解词,我适时地上前一步,提供我的意见。两位小朋友采纳了我的建议,俩人高高兴兴的搬着小椅子有说有笑地一起去分享属于他俩的快乐去了。也许我不是最优秀的老师,但是我坚持做她们最好的朋友,在她们困惑迷茫的时候,在她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抓住时机,选好教育的切入点,伸出我的双手去扶持她们一把。

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我的教育理念是:每个学会分享的孩子都能体验到分享所带来的乐趣,并在分享中快乐成长。这让我想起某位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在记者采访时问她:你在幼儿园都学到了什么的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我学到的就是这些。他的回答十分耐人寻味,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一个极易被人忽视的道理:这就是从小要重视培养一个人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人格。而如何实施好平时的教育培养工作呢?其实我觉得很简单,就是坚持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念细化到幼儿教育实践的点点滴滴中去,贵在持之以恒,不畏琐碎。

教育随笔:分享快乐


和孩子们在一起相处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在朝夕相处的这段时间里,我经常会发现一些幼儿会流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他们“霸道”地认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好的,也不会受集体欢迎的,更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今天下午,小朋友们都在玩创造性游戏时,我发现然然小朋友又和大家闹得不愉快了,开始哭起来了,不管我怎么调节他都不满意,我问了和他一起玩游戏的小朋友,他们对我说:“然然强玩具,他不愿意给我们玩,玩具都抱在自己身上,我们都不玩不到了。”还有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我都说谢谢他了,他都不愿意给我玩。听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原来是他把玩具都揽到自己的手里,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小朋友都不敢接近他。

我看了看坐在旁边继续嚎啕大哭的然然,我轻轻地走到他的面前,蹲下来问:“然然你看一看,别的小朋友玩得开不开心?”(开心)那你开心吗?(我不开心,他们都愿意和我一起玩,还要我手里的玩具),然然那你看一看,你的几个小伙帮伴在干什么呢?他告诉我说:“在那里说话呀!”他们有东西玩吗?没有(这时他地下头),看着自己手里的玩具很不高兴,我想请你把你手上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好吗?他说得时候自己还是低着头。这时我对着其他的小朋友说:“瞧,然然现在要和大家一起玩了,你们高兴吗?”高兴!其他几个小朋友一起回答我,这时的然然愿意把自己手里拿的玩具,分给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

事后,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利用然然的这件事,把然然说到我的故事中去,这样让然然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最后,小朋友知道然然愿意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玩具,我问其他小朋友,你们愿意和然然一起做游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然然的小脸上也有了微笑,这时,我们一起唱了才会学会不久的《找朋友》这首歌,有很多孩子都愿意主动地去找然然做好朋友。第二天,然然还从家里带来好吃的糖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利用故事把这件事说给大家听,让孩子们知道,只有懂得和别人分享的孩子才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如果不愿意和伙伴们分享,小朋友们是不会欢迎的。还运用了《找朋友》这首歌,让然然知道周围的小伙伴都有同情心和爱心。当你孤独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在玩玩具的时候去鼓励孩子,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主动地交换玩具,这样对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时,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随笔《影子》


时已深秋,习惯了清冷,没想到今天又是一个晴朗的天气,太阳暖暖的照在身上,心情也格外的舒畅,我在去学校的路上一路哼唱着,工作的繁忙与劳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今天我值班,在大厅里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几个平时喜欢粘着我的小家伙不愿回教室,陪我一起值班,孩子们叽叽喳喳和我闲聊着:“老师老师,昨晚我妈妈包的水饺,可好吃了。”“老师老师,俺穿新鞋子了。”“老师,妈妈去学开车了,等学会了也拉着你”孩子们都喜欢和我说说他们家里的事,我也愿意做他们忠实的听众,分享专属孩子的欢乐!我们开心的聊着天,谁也没注意一旁的小瑞在干什么,要不是他喊我的声音有点急切,我还以为她也在听我们说话呢。小瑞兴奋的指着墙:“老师快看快看……”“什么、什么呀?”我好奇的问?“墙上有影子,影---子!”这孩子一着急就有点结巴。影子?我这才发现,今天阳光高照,小瑞的影子倒映在了墙上,孩子是对自己的影子产生了兴趣,两条小辫。宽松的棉裙,墙上的影子随着小瑞身体的活动而变化着,只见她一会手舞足蹈,一会安静的站着不动,沉浸在自我欣赏影子的状态中,其他孩子们见样学样,也都来了兴趣,学着小瑞对着墙壁摆着PS,墙上千姿百态的身影吸引着孩子和我,我也即兴用手势给孩子们只做了几个动物造型:小鸟、小狗……跃然墙上,小家伙们见状可兴奋了,也学我的样子进行自由创作,顿时,墙上画面更加多姿多彩!我不由惊叹孩子们的创造力,同时也有些羡慕孩子们的世界:最美是童心——那纯洁的美丽,那荡涤心灵的纯真,那原生态的流露,都能让他么能从简单中体验到创造欢愉!因为我能够静静的听到孩子们成长的声音,因为唤醒,所以期待花开!让我体验到了,更享受到了教育教学生活的幸福!

相关推荐

  • 中班教育随笔:炒豆豆 中班教育随笔:炒豆豆 民间体育游戏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那朗朗上口的歌谣、浓厚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从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在中班时,我们分别组织过“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
    2021-06-0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有趣的“夹豆子” 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是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最喜欢的两项活动,上午的户外活动,可以加强孩子们强健的体魄,递进互相的友情,让孩子们自由自在的在户外快乐玩耍;下午的区域活动是让孩子们开动脑筋,在每个不同的区域里学...
    2021-05-1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如此分享 静静是班里非常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而且是班里的“小红人”几乎班里所有的孩子都是她的好朋友。不管是文静的几乎不怎么说话的小女孩,还是班里的“捣蛋大王”都跟静静非常的要好。一直以来我以为是静静活泼的性格所至...
    2021-05-02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过分依赖 教育随笔:过分依赖 我们班有一位叫林的小朋友,已经上过了一年的托班,可是到现在上小班了,每天妈妈送他来幼儿园的时候,他还是要哭一哭,从一开学到现在,从来没间断过。每天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都要哭一场。 每...
    2021-06-0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分享水果 教育随笔:分享水果 由于教学活动的需要,我让孩子们每人带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让孩子们介绍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好朋友们一起分享。早上在门口迎接孩子,很多孩子还没坐下就迫不及待的告诉老师自己带了水果来。教...
    2021-04-28 阅读全文

中班教育随笔:炒豆豆 民间体育游戏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那朗朗上口的歌谣、浓厚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从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在中班时,我们分别组织过“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

2021-06-08 阅读全文

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是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最喜欢的两项活动,上午的户外活动,可以加强孩子们强健的体魄,递进互相的友情,让孩子们自由自在的在户外快乐玩耍;下午的区域活动是让孩子们开动脑筋,在每个不同的区域里学...

2021-05-17 阅读全文

静静是班里非常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而且是班里的“小红人”几乎班里所有的孩子都是她的好朋友。不管是文静的几乎不怎么说话的小女孩,还是班里的“捣蛋大王”都跟静静非常的要好。一直以来我以为是静静活泼的性格所至...

2021-05-02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过分依赖 我们班有一位叫林的小朋友,已经上过了一年的托班,可是到现在上小班了,每天妈妈送他来幼儿园的时候,他还是要哭一哭,从一开学到现在,从来没间断过。每天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都要哭一场。 每...

2021-06-08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分享水果 由于教学活动的需要,我让孩子们每人带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让孩子们介绍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好朋友们一起分享。早上在门口迎接孩子,很多孩子还没坐下就迫不及待的告诉老师自己带了水果来。教...

2021-04-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