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问题与对策:幼小衔接中幼儿心理调整

发布时间:2021-05-06

教育笔记幼小衔接。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问题与对策:幼小衔接中幼儿心理调整”,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幼儿园和小学从教育体制上虽同属基础教育,但教育内容和形式、教学要求和方法、作息制度和生活管理等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标志着一个学习新阶段的开始,是人生一大转折,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试从衔接过程的变化、特点入手,探讨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对策,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一、幼小衔接过程的变化特点

学前儿童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处于受成人保护、养育的情况,对社会不负任何责任;而学龄阶段的儿童则以学习为主要活动,学习成为儿童对社会承担的义务,因此,幼儿教育后一阶段,要充分提倡两阶段教育特点,使幼儿在过渡期逐渐适应以下变化,顺利进入小学教育。

(一)活动形式的变化

幼儿园的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幼儿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同伴,每天户外体育活动一小时,学习也往往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进入一年级后,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每天上课时间增多,平均每天4~6节课,每节课40分钟。

(二)教学方法的变化

幼儿园粗浅的自然和社会知识的传授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训练。

(三)师生关系的变化

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与到幼儿一日生活的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融洽的心理气氛。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重视完成各科教学大纲,注意教学进度、作业批改及课堂纪律,对学生生活关心的机会少。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大多局限在课堂上。

(四)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幼儿情趣,设有自然角、玩具柜、图书架,各类区角活动及体育设施,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为幼儿创造了积极、宽松的学习和活动气氛。小学教育只有桌椅,座位固定,没有自由角、玩具柜等,对幼儿缺乏吸引力。

(五)社会要求的提高

幼儿园教育是保教并重,注重全面发展,对幼儿进行粗浅知识的传授。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因此,幼儿不会感到厌倦和紧张。小学则实施义务教育,各种知识技能的传授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划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教育,要达到一定质量要求。

二、幼小衔接不当所形成厌学原因浅析

由于以上诸方面的变化,幼小过渡阶段的儿童往往会茫然不知所措,容易在开学初期感到疲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

(1)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学前儿童虽然在感知、思维、注意、记忆、想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他们由于对外界的新异刺激缺乏准备,反应极不稳定,对环境的变化缺乏适应性,从而导致精神紧张,无所适从。

(2)自制力差。学前儿童由于知识经验贫乏、活动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控制、掌握自己的行为,做事往往有始无终,缺乏恒心。

(3)自理能力差。幼儿园的教育强调老师像妈妈一样地关心、爱护幼儿,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被教师取而代之,而家庭对孩子的娇惯甚至溺爱更是司空见惯,因此,一旦孩子需要独立面对新的环境时,使他感到束手无策。

三、幼小衔接过程中的教育对策

把握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一环,我认为要顺利实现这一过渡,应让幼儿园、学校、家庭三方共同努力,主动适应儿童生活、系统发展的渐变规律,注重其发展的连续性。

(一)幼儿园应做好幼小衔接的教育工作

1.帮助幼儿完成入学前心理过渡。小学教育处在不断改革、前进的动态之中,幼儿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一般性的、固定的基本印象,要加强与小学联系,了解小学教育的特点,向幼儿进行学做小学生的教育,有计划地向幼儿介绍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环境,参观一年级小学生上课,参加小学生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以帮助幼儿认识入学后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较高的要求,了解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各种行动规则,使之克服紧张、压抑和焦虑的情绪,帮助幼儿完成入学前的心理过渡,从而树立正确的入学动机和良好的学习心态。

2.适当调整大班下学期的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适当缩短午睡时间,每节课可延长到35分钟,培养幼儿对学习的持久性。适当增加智力活动的比重,以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如计算课,在让幼儿了解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多进行口算、心算能力的培养,进行空间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训练;语言课应增加看图说话及说话绘图等方面的训练内容,以此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入学后的看图写话及看图作文等打下基础。

3.大班后期,应逐渐把握笔姿式、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一项活动,如绘画的握笔方式与坐姿、幼儿自己名字的书写、看书的方法等;在认识文具之后,可让幼儿准备常用的文具,养成独立整理文具盒与书包的习惯,也可模仿一年级的排座方法,两人用一张课桌,以激发幼儿当一名小学生的强烈愿望,增强其积极乐学的情绪,但切忌把小学的教学搬进幼儿园,把衔接变成幼儿提前上学,那就明显违反过渡期幼儿教育特点。

4.专家提醒:幼小衔接工作最基本的原则是将之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不仅仅为了幼儿上小学,这只是一个近期目标而已。帮助幼儿为入小学做准备的最终目的,乃是为其适应终身学习做准备,不应急功近利。这一工作应当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不可能只靠大班后期来突击完成。

另外,还可建立跟踪调查档案,进一步完善今后衔接中各方面的工作。

(二)小学应为幼小衔接提供良好的环境Yjs21.COM

1.应组织小学低年级老师到幼儿园观摩一日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及衔接过程中幼儿园的思路与做法,以便一年级新生到校后有的放矢。

2.一年级应进行室内墙壁美化,使新生一入学就有一种置身于快乐的环境,轻松学知识的氛围。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仍应以游戏为常用的教学形式,上课时要尽量使用直观的教具、学具,为新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单纯性的文化课教学上,如语文、数学等可以与音乐、体育活动联系起来,提高新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应经常教导新生遵守上课常规、作息时间、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引导他们比较一年级与幼儿园大班生活的不同,激发他们“我已长大了”、“我要学知识”的责任感。教师还可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儿歌,如“常规歌”、“作息制度歌”、“读写要求歌”等。经常吟诵,提醒其自觉执行。

5.课外,教师宜多和学生在一起活动、聊天,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创造一种和谐、平等的气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家庭应为幼小衔接创造条件

1.家庭应为孩子创设一个单独的生活与学习的空间。使孩子既保持童真的快乐又便于看书写作业。家庭还可设计积分形式专栏,如“大树开花”、“满天星星”等。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增强其成功的自信心。

2.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升入小学,家长都应从幼儿的特点出发,用相约的形式,要求孩子完成某些任务。这种意识的强化过程,也是其责任心、意志力、创造力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家长不要忘记检查孩子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并根据实际水平与情况给予适时的表扬,帮助与引导。

3.家长应经常询问孩子学校生活情况。放下家长架子,以朋友般的平等方式,分享孩子的快乐情绪,对孩子一时出现的消极情绪,家长应积极引导,有意淡化。

4.家长应有意识地放开手脚,让孩子独立、主动地做自己的事情。有条件的家庭可在幼儿园后期逐渐减少接送次数,让孩子自己上幼儿园,这样上小学后更可独自来往。

5.提醒家长注意学习,提高对学龄期儿童思想与行为认识,加强自身修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家长形象。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将心情教育融入幼小衔接中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所谓“心情教育”,就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孩子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

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大量年轻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现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立学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许多学校设置了有导向性的、以“心情教育”为核心的人格、素质教育课程。专家说,“心情教育”就是训练人的本质中最深层的动机,使人的知识、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标发展,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爱的训练与体察,是心情成长的营养素。在这方面,父母、老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可缺少。在不少国家,“心情教育”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孩子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学习以爱回报父母,从小培养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品格。孩子的心情素质在爱的熏陶下逐步发展成熟。当孩子成人后,以这种人格素质与其他人相处,就会建立起充满和谐与友爱的社会。人格培养与道德训练,共同构成了“心情教育”的完整内容。

“‘怎样能让我的孩子更聪明?’几乎每位中国妈妈都爱问这样的问题。”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母子综合医疗中心主任仁志田博司说,在他看来,和10年前相比,中国妈妈似乎越来越过分关心孩子的身体与智力的发育,很少有妈妈关心孩子如何形成自己的品格,以及家长行为会对孩子人格产生什幺影响,这个倾向令人担忧。他认为,“智力过人”是父母强加于子女的愿望。其实,培养孩子品格比开发智力更为重要,更让孩子受益终生。特别处于幼小衔接的孩子,入小学后能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以及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心情教育显然非常关键。

注重培养孩子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1.物——我关系:心情教育提倡让孩子体会到,世界上的万物都有它们存在的道理。作为一个人应该从中去寻找它们存在的意义,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参与的活动,才能获得真知,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给予证实或否定。”教师应帮助孩子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去发现、感受和体验万物的存在和变化,使他们逐步认识万事万物的变化都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鼓励孩子与自然接触,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具有环保意识;并懂得善待身边的事物,如玩具、用品等等。

2.人——我关系:心理卫生学家卢格说过:“人类的心理,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幼儿进入小学就像进入一个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际交往的能力。交际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际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如下课后许多刚入学的孩子不会主动与同学交往,有些孩子为此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甚至出现不愿上学、怕没人跟自己玩、怕受人欺负等问题。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我们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包括学会谦虚、有礼貌,能与小朋友分享玩具,不与小伙伴追逐斗殴等等;学会关心和参与集体的活动,包括学会与人商量,会向同伴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决定大家要做的事,在别人需要帮助是,愿意给人于帮助,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学会主动接近老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遇到困难时敢于想老师请教,身体不适时能主动找老师帮忙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际能力。教师应该让孩子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学会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教孩子懂得珍惜他人的爱,并学会给予他人爱。懂得珍惜爱,就是让孩子体验爱的美好,知道别人在给予爱时付出的辛劳,从而使孩子产生尊敬、感激之情;学会给予爱,是要教会孩子关心他人,照顾他人。鼓励孩子与更多的孩子经常往来、友将心情教育融入幼小衔接中

好相处。同伴群体交往,会丰富孩子的经验,培养其交往能力,引导孩子注意他人的情感变化,学会关心与理解他人的感情,激发孩子与他人分享快乐和解除别人痛苦的愿望。重视培养孩子与其他人相处的能力。例如,可以带孩子参与公益活动、福利活动等,增进孩子与老年人、残疾人等的交往,关心他人的生活,使孩子从小就具有平等协作的思想与人道主义的精神。

3.我——自我关系:现代社会要求人才具备更高的自主性,而人自身也要求教育能不断发展更高的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能力。帮助孩子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只有较为正确地认识了自我,才有可能更好地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给他们适度的自由和自主抉择、自负其责的机会。帮助孩子发展自我设计的能力。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说:“我将来要当……”,鼓励孩子把远大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问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和引导,把孩子的一些远大理想内化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自我设计蓝图,一步步培养孩子自我设计的能力。帮助孩子发展自我实现的能力。注重促进孩子自我实现欲望的产生和发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从事各种有挑战性的活动,充分挖掘以前不曾被意识到的聪明才智。注重加强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如让孩子知道小学生上课时应遵守的规则和注意的事项。他们的认知还依赖于生动的形象,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具体的活动。按照幼儿的身心特点,采用孩子感兴趣方法组织活动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来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地安排课间活动内容、知道下课后要先去上厕所再玩,上课时不可以随便小便等问题。加强对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幼儿心理学讲到:“4到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让幼儿完成适当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通过值日生、小组长等工作让幼儿尝试来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并通过游戏、设置情景等活动让孩子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逐渐培养了孩子的任务意识。同时根据幼儿园活动的内容,让孩子养成每日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由此增强了孩子的任务意识。增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注重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我们创设环境,利用各种活动的情节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如:为了让幼儿养成上下楼梯靠右行的习惯,我们在楼梯的左右两边分别贴上了下楼和上楼的小脚印,孩子看到了小脚印指示后就会自觉地沿着它(靠着右边)上下走。把一些规则运用游戏的情节中,孩子通过游戏对规则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如养成在回答问题前要先举手;别人发言时不随意打断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作好了准备。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孩子来说,心情教育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为了今天的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明天的社会,就要让孩子从小懂得爱父母,爱家人,爱教师、爱同学、遵守规则,让孩子的心情素质在爱的熏陶下成长,到他们长大成人,他们会懂得怎样去建立友爱和谐的社会。[!--empirenews.page--]

在孩子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的时候,孩子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感、新的动力。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把心情教育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从而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发展,专家表示:这个时期的教育非常重要,如果教师能把握好教育的时机,注意因势利导,以“心情教育”为核心的人格的素质教育课程,落实幼小衔接中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幼儿园里,孩子的天性得到张扬,他们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调皮,有的憨厚,作为老师,我们喜欢每一个孩子,班级的老师总是觉得自己班上的孩子比其他班级的孩子更可爱,孩子们也习惯老师对他们的轻声慢语,嘘寒问暖了,有许多的孩子每天到园后都会围着老师,向老师诉说在家中有趣的事情,但是孩子进入小学后,老师更注重的是授课的过程,而不是平时的嘘寒问暖,孩子们在心理上会觉得老师不喜欢他,不爱他。我自己的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有过这样的感觉,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孩子讲清道理,比如,老师刚上课,还不怎么认识你,以后会好的,或者在孩子回家后,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孩子的心灵有依靠,同时也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不能轻易骄傲,也不能轻易自卑,如果还不行的话,可以多和孩子的老师交流,让老师了解自己的孩子。

在上学的时间上,我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孩子的觉不够睡,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替孩子安排好时间,孩子早上起得早了,中午的时候应该让孩子睡一觉,以保证孩子下午有更多的饱满的精力投入学习,在饮食上,也应该改善改善,因为孩子的身体好了,才可以在各个方面都好!

第四个问题: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小学生家长。

有关这个问题,只要你往新华书店走一走,就可以得到很多的经典的标准的答案,我曾经看过两本书,一本叫《哈佛女孩刘亦婷》,一本叫《教子走进清华园》,这真是两本值得各位家长看的书。《哈》书是一个成功教育的范例,书中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都有详细的介绍,学习上细到怎样叫孩子学语文、数学、英语,还有叫孩子怎样写好作文;《教》中是一个男孩子成功教育的范例,书中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阶段向各位家长介绍了他的教子经验,写书的人叫李德生,孩子叫李啸峰,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到书店去买来读一读,将对自己的教育有大的帮助。

家长应重视“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新学期伊始,很多孩子走出幼儿园,走进了小学的校门。对此,部分业内人士提醒,离开幼儿园,步入全新的学习环境,对很多孩子来说是个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一些孩子会出现心理障碍,须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

幼儿园是一个五颜六色的童话世界,孩子在玩具的天地里生活,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与同伴做游戏。而当他们来到小学,看到墙壁是统一的白色、整齐的桌椅朝向黑板时,心里会会产生莫名的焦虑。在幼儿园阶段,不会有人要求孩子成绩的好与差,可是一旦进入小学,老师和家长对孩子们就有了新的期望。同时,幼儿园不会对孩子作过多约束,可是进入小学后,严格的制度要求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他们个体的需求也不再被重视,孩子必须摆脱任性的习惯,在新的集体中重新认识自己,否则将会被同伴排斥。对此,老师和家长必须注意,如果处理不好,孩子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一些新生有喜欢游戏、不懂学习的现象。专家认为,孩子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的,多数只是“不想比别人差”,或者为了得到物质奖励,其对学习的过程和外部活动更感兴趣。老师用新颖的形式可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孩子们不太会考虑学习的目的、内容和结果,这样,学习就无法长时间吸引他们,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他们就会失去兴趣与动力。

此外,一些新生还存在交往障碍。据介绍,初入学儿童的思维大部分还停留在“自我中心思维阶段”。他们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认为顺从自己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如果他们把这种情绪带到学校,就会影响与同伴交往。

专家认为,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是小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学校和家长应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开展“准备期”教育,以帮助孩子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逐渐适应新生活。

幼小衔接中的注意力大练兵


方法1: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拼图,拼图的难度要逐渐增加。拼图能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孩子在拼图时,很容易投入,不知不觉中,能坐定的时间就长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长了。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拼图时,要积极鼓励孩子将图拼完整,家长还可以把孩子拼好的图表框挂在家中,让孩子体验一下成就感。

方法2:爸爸妈妈可以在给孩子讲故事前,先向小朋友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听完故事后让孩子回答问题。带着问题听故事,孩子会比较集中注意力,听故事会格外仔细。

方法3: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经常请孩子帮忙拿各类小东西,从一件到几件不等,请孩子一次性完成。比如:“请你帮我拿一个梨、水果刀,还要纸巾和一些牙签。”还可以经常让孩子向其他长辈传话,“告诉你妈妈,记得上楼的时候去拿报纸。”语句可以从简短的过渡到长一些的。

方法4:给孩子准备一些CD和图书画面内容相配套的图书,这种图书是以听磁带为主,用图片来加深理解,这种以听、看为主的学习方法,对孩子将来的小学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要让孩子做事专心致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爸爸妈妈需要长期努力的一项工作。爸爸妈妈要耐心地对待孩子,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鼓励他们。同时,爸爸妈妈在提高孩子注意力的时候,也有几点需要注意:

★鼓励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

★孩子在完成“作业”的时候,要有时间概念,不要给孩子太充裕的时间。

★给孩子一个固定且安静学习的地点,一个固定的学习时间,尽量不要在孩子的学习时间打扰他们。

★帮助孩子获得自控能力,避免各种干扰。比如,尽量避免在孩子的书桌上放零食和玩具。

★避免跟孩子说话一再重复。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他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

幼小衔接中 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有一项功课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注意力大“练兵”。

案例:课才上了5分钟,一年级的小朋友就开始坐不住了,有的小朋友开始说悄悄话,有的小朋友低着头,开始做起了小动作……开学已经一个半月了,我们采访了在小学工作的邹老师。邹老师是一位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教师了,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工作。在采访中,邹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上述无奈的事例。邹老师谈到,小朋友对小学学习不适应。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从幼儿园的游戏化学习转化到小学分科的课堂学习,确实跨度很大,对孩子注意力的要求很高。如果小朋友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就会成为他们今后学习生活中最大的威胁。因此,爸爸妈妈不妨从大班下学期开始给小朋友的注意力来个大练兵。

下面就介绍几种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方法1: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拼图,拼图的难度要逐渐增加。拼图能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孩子在拼图时,很容易投入,不知不觉中,能坐定的时间就长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长了。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拼图时,要积极鼓励孩子将图拼完整,家长还可以把孩子拼好的图表框挂在家中,让孩子体验一下成就感。

方法2:爸爸妈妈可以在给孩子讲故事前,先向小朋友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听完故事后让孩子回答问题。带着问题听故事,孩子会比较集中注意力,听故事会格外仔细。

方法3: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经常请孩子帮忙拿各类小东西,从一件到几件不等,请孩子一次性完成。比如 :“请你帮我拿一个梨、水果刀,还要纸巾和一些牙签。”还可以经常让孩子向其他长辈传话,“告诉你妈妈,记得上楼的时候去拿报纸。” 语句可以从简短的过渡到长一些的。

方法4:给孩子准备一些CD和图书画面内容相配套的图书,这种图书是以听磁带为主,用图片来加深理解,这种以听、看为主的学习方法,对孩子将来的小学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要让孩子做事专心致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爸爸妈妈需要长期努力的一项工作。爸爸妈妈要耐心地对待孩子,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鼓励他们。同时,爸爸妈妈在提高孩子注意力的时候,也有几点需要注意:

★ 鼓励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

★ 孩子在完成“作业”的时候,要有时间概念,不要给孩子太充裕的时间。

★ 给孩子一个固定且安静学习的地点,一个固定的学习时间,尽量不要在孩子的学习时间打扰他们。

★ 帮助孩子获得自控能力,避免各种干扰。比如,尽量避免在孩子的书桌上放零食和玩具。

★ 避免跟孩子说话一再重复。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他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

幼小衔接-“心理、习惯、能力、物质”一个不能少


随着新学期的临近,又一批孩子即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校门。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有教育家甚至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要比高考、中考都要变化巨大。的确,幼儿园的小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的期望值也变了。然而,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个阶段的家长和孩子在短时间内有着太多的不适应,而面临孩子人生的第一次考核,诸多家长又有着太多的无奈和困惑。

过渡期选择学前班切勿盲目

在假期悄然兴起的“学前班”热,实际上是一些家长为孩子做好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一种选择。“学前班”可以为孩子提前预热,应以实用和安全为标准。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幼儿园的陈红园长认为,购置高档、花哨的学习用具,容易引起孩子不健康的优越感和攀比炫耀心理,同时也会分散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家长不但应注意学习用品的合理选购,还要培养训练孩子使用和保管学习用品,这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步骤。

习惯过渡:要有真正的入学“感觉”

幼儿园时期,游戏贯穿整体教学,孩子们的随意性大,教学课目多依孩子的兴趣和情绪来完成。而在生活上老师和家长同样给予相当的呵护与关爱。进入小学后,教学的目的性加强,孩子们每天要做作业,而且还要考试。而生活上则有了明确的要求,做事按时对孩子而言有了明确的界定,于是孩子也会出现不适应。

美格双语幼儿园的董事长毕晓阳分析,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很宽松,课时安排也很短,而小学有严格的课程时间要求,已经习惯幼儿园生活方式的小孩没有准备突然转换“角色”

早期家庭教育的心理误区与对策


早期家庭教育的心理误区与对策

当前,家庭教育特别是早期家庭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早期家庭教育在儿童的可持续性发展中的独特价值终于得到社会的认可。尽管我们已经从很多教训中开始了理智上的清醒,但是还没有在感情上完全接受并且转化为教育行为。导致这种局面,也许有许多客观因素在起作用,但是家庭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且隐蔽存在的心理误区却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一、极端期待心理,引发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

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心理一旦极端化,必然在认识上诱发非理性思维,忽视孩子发展的实际,产生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为了满足心理期待(甚至是虚荣心),混淆孩子心理上的“可学”(潜能)与教育学上的“应学”(能力)之间的本质差异,盲目的“选择”一些打着科学旗号的“快速学习方案”、“神童培养计划”。

二、庸俗功利心理,引发“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

任何教育都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即教育价值的追求。教育过程中的庸俗功利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短期效果,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代价。这是一种典型的“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提前学习;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所以过度学习。一切为了“高人一等”。

三、盲目攀比心理,引发“无个性化”的教育

家长用熟悉的同学或同龄儿童的优良表现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作为一种教育策略,如果使用得当,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相当多的家长攀比心理膨胀,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随意选择评价标准,盲目攀比,错位比较。其结果是孩子的个性消失,成长为顺从的“乖兔子”,抑或是孩子的个性扭曲,成长为叛逆的“坏豺狼”。

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误区主要源于教育文化的缺陷与教育理念的偏失。当前,消除早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心理误区必须从家庭教育文化建设与开展亲子教育入手。

就家庭教育文化建设而言,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必须以家庭为单位,优化家庭精神生活环境,净化家庭教育氛围,减轻家庭教育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净化教育市场,端正教育舆论导向,传播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将家长的教育热情视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并且转化为理智的教育行为,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而不是阻力。

就亲子教育而言,一方面加强亲情教育,利用血缘与亲情为纽带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另一方面加强亲职教育,树立家长的职业教育意识与职业教育能力。“教育孩子是家长的天职”,良好的教育意识与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家长的自觉追求。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问题与对策:幼小衔接中幼儿心理调整》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笔记幼小衔接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关注幼小衔接中几个问题 教育随笔:关注幼小衔接中几个问题 长期以来,“幼小衔接”一直是幼教和小教普遍关注,但又一直没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以往的幼教和小教“两层皮”,“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使幼小过渡出现了“断层”。 不少...
    2021-06-0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重新审视幼小衔接问题 教育随笔:重新审视幼小衔接问题 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
    2021-05-17 阅读全文
  • 幼儿园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导读:除幼儿园管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外,一些与幼儿园管理有关的不利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一、目前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幼...
    2021-04-23 阅读全文
  • 孩子心理问题的家庭对策 1.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教正...
    2022-01-07 阅读全文
  • 将心情教育融入幼小衔接中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所谓“心情教育”,就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孩子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 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
    2021-04-12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关注幼小衔接中几个问题 长期以来,“幼小衔接”一直是幼教和小教普遍关注,但又一直没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以往的幼教和小教“两层皮”,“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使幼小过渡出现了“断层”。 不少...

2021-06-08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重新审视幼小衔接问题 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

2021-05-17 阅读全文

导读:除幼儿园管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外,一些与幼儿园管理有关的不利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一、目前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幼...

2021-04-23 阅读全文

1.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教正...

2022-01-07 阅读全文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所谓“心情教育”,就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孩子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 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

2021-04-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