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花儿好看我不摘
发布时间:2021-04-30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每当春暖花开之际,幼儿园小班的老师总会对小朋友说:“花儿好看我不摘”。可有的孩子还是会一边摘花一边说:“花儿好看我不摘”。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手口不一”的现象呢?
小班的孩子没有把这种认识从感性过渡到理性,认识正处于由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行动,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使他们想象有了夸张性的表现。正是利用幼儿这一特点,我因势利导,引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一次我无意在花池旁捡到一朵花,也找到了花被摘具体的位置。
第二天,我利用花的哭声(录音),设疑:花怎么哭了?花为什么哭呢?当幼儿知道花找不到妈妈后,我就带领他们帮花找妈妈。我有意让孩子千辛万苦地找,当孩子们终于找到花妈妈后,那种成功后的喜悦挂满了每个孩子的脸上。我也激动地说:“快把花娃娃送给花妈妈吧!”孩子们高兴极了。当一次又一次不能把花娃娃送回妈妈怀抱时,他们着急了,急忙求助我。我也认真地送,可孩子们看到老师也无法将花娃娃送到花妈妈怀抱时感到很奇怪。“老师,为什么花妈妈不要花娃娃?”“老师,花妈妈不喜欢花娃娃了吗?”“老师,是不是花妈妈生气了?”我语气较沉重的说:“花妈妈没生气,只是花娃娃一旦离开妈妈,就再也回不到妈妈身边了,就是妈妈再想要它,花娃娃也再也回不到妈妈怀里了。花娃娃真可怜!它不能回到妈妈身边怎么办呀?”。当时孩子们伤心极了,有的孩子甚至哭了。我安慰说:“花娃娃既然不能回到妈妈身边了,那我们一起把它带回我们教室,和我们一起玩好不好?”孩子们情绪又高涨起来。
后来几天,我有意每天让孩子们陪花娃娃玩(观察花)。当看到花娃娃一天天在变蔫,最后枯萎,孩子们的心都快碎了,捧着枯萎的花娃娃,眼泪扑扑往下掉。我随机教育,“以后你们还会让花娃娃离开妈妈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不会”!“不会”!“老师我们不会了”!
从那以后,孩子们对花有了一份亲情,多了一份呵护。花儿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孩子们也成了无名的护花者,再好看的花也不摘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它们好看吗?
教育随笔:它们好看吗?
和往常一样,我们又开始进行区域活动的游戏了,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些游戏。今天在数学活动区里,投放了一种新的游戏:美丽的小花。请孩子按不同的规律去装饰花瓣。活动中,孩子们都知道去装饰花瓣,对于发现排列规律的美感,还不是很好。在讲评中,我拿了一朵按规律排好的小花,问孩子们:“这朵花漂亮吗?”孩子们都说很好看。我又拿了了一朵孩子们排的无规律的小花,问大家,孩子们都能分辨出哪朵美丽。“为什么老师排的这朵小花很漂亮呢?你们发现其中的秘密了吗?”孩子们这个时候很仔细的观察我的这多小花,有部分孩子发现了,我是按不同颜色颜色和大小的花瓣分别交错排列的,另外一朵是无规律排列的,显得比较的杂乱。在之后的游戏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又排出了其他的规律来,也非常的漂亮。
在本次游戏的讲评过程中,我采用了一种比较的方法,给孩子们一个视觉上的比较,让孩子们在比较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找到规律,从而更好的去游戏。这种方法让孩子们能很清楚的明白老师的意图,比老师一味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教育随笔:这样玩好不好
那天午餐后,孩子们和往常一样在小操场上玩,我在教室里写东西,有时候不经意地往外瞧了瞧,看见蹦蹦床那儿思宇和耀文两个人正搬着小椅子往蹦蹦床的出口处的阶梯上放。因为阶梯是一层一层的,椅子放不牢,而他们俩人一次一次的往上放,而小椅子一次一次的放下去,不时的发出掉下来的声音。瞧见他俩那个样子,我真是又气又急:要是被掉下来的椅子碰伤了怎么办?我当时真想把他俩狠狠训一顿。
我把全班幼儿叫进来了活动室,若在往常我会当众来一番训话。这时有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里一闪:何不换个方法试试?于是我说:“刚才思宇和耀文两位小朋友自己动脑筋想出了一个新的游戏的玩法,老师请小朋友讨论一下,这样玩好不好呢?”小朋友分头讨论一下,家怡举手了:“这样玩不好,要是小椅子摔下来,砸在身上会很危险的!”张政说:“这样玩会把小椅子弄坏的。”其他小朋友也说这样玩不好。我把目光转向思宇和耀文问:“你们这样玩好吗?”他俩异口同声地说:“这样玩不好,我们以后再也不这样玩了。”我趁热打铁:“老师喜欢动脑筋的小朋友,可是在玩之前,小朋友应先想一想,这样玩好不好。”通过这件事,我认为幼儿好动,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简单的训斥对制止幼儿的出格行为未必能奏效,而如果采用讨论的方式,让更多的孩子发表意见,更能接近幼儿的思维水平,帮助他们明辨是非,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随笔:我不要吃
在给孩子分点心、水果时,总会听到孩子们会为了一块面包、水果而发生争执。一天,这样的事情又一次上演,我看到两个孩子紧紧的拉着半块苹果,说个不停。我轻轻地走到两个孩子的中间,摸摸他们的头说,“不是还有一块多吗,为什么你们两个都喜欢拿这块苹果。”两个人异口同声的说,因为这块苹果看上去光滑,可是哪一块苹果皮上一点一点,我不喜欢。听了孩子们的说法,我也开始仔细打量了这两块苹果。确实是和孩子们说的那样。
还有一次,老师的话音刚落,其他小朋友都拿着自己的点心津津有味地吃着——豆沙包,唯独轩轩一个人认真地看着这个豆沙包,不敢张嘴。我走了过去,“轩轩,今天下午的豆沙包很好吃,你怎么不吃啊?”“因为那只包子不好看。”我看着这个包子,有点纳闷。“那它哪里不好看,你能告诉我吗?”“它的上面有痕迹。”有了轩轩的提醒,确实豆沙包的表面上留下了深深的点心夹的痕迹。
从这两个孩子的事例中,我们完全可以明白孩子对任何物体都有审美的标准,他们会用特殊的方式去看待。每个孩子都有追求自主选择的权利。于是,我们也把这几个事例在班级交流日中和其他的老师共同协商这件事情。班级的老师通过共同沟通后决定让每个孩子自由挑选水果和点心。在一次次的实施中也发现他们并不会应为可以自由选择而将有苹果皮、包子等外观而影响食欲。其实在孩子的眼中的世界跟成人截然不同,他们看待事情的眼光和角度不一样。就像有的孩子觉得有痕迹的包子不好看,有些觉得这是包子衣服上的花纹。小小的事例,让我们可以感受到只有随孩子的意愿选择时,他们会更投入更用心。
教育随笔:我教幼儿这样看书
看图书,是开发幼儿智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去年,我们幼儿园为了达标晋级,在园内经费特紧张的情况下,园领导还是咬紧牙为孩子们购买了各种图书。开始我想:有了图书,幼儿的智力就会很好地得到发展。于是,我手捧一大摞图书,逐个给孩子发完便了事,谁知再回过头来看看孩子,有的三两下翻完了、有的从后往前翻、有的竟将书倒着看。看到孩子们这样看书,我一气之下将图书收放了起来,好久都没有发给他们看。
现在,孩子们已经升入了大班。各方面的认知能力都大有提高,很多孩子还识得了不少汉字,我想,那些丰富的图书再不给孩子们看,真是枉费园领导的一片苦心,太可惜了。于是、我经过仔细分析,想了几种不同的发书方法诼一实践,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我发书时,将书的正面朝上,按幼儿的视看方向递过去,递时并告诉幼儿书的名称。
2、我发书时,诼一向幼儿报书名,想看该书的幼儿举手上来领取,如果有几个幼儿想看同一本书,可帮他们排好看书的顺序,让他们轮流看。
3、我将所有的图书摆在桌子上,老师和几名幼儿做图书员,让幼儿自己上来借书看。
经过以上三种不同的发书方法,我发现很多幼儿对自己手中的图书都很感兴趣,下课时都不想交出图书、有的能将自己所看图书的内容讲给对方听,真正的起到了以图书开发幼儿智力的作用。
教育随笔:我不是最慢
午饭时间快到了,大家正忙着搬自己的小椅子回座位再去洗手,而焦传志已经搬好了小椅子,却没有马上去洗手,而是到边上的玩具筐里拿玩具玩,我看见了喊他:“焦传志,快去洗手,要吃饭了。”他回过头来看着我,向我点点头就把玩具放下去洗手了。过了一会等小朋友都洗完了,他也还没洗好,我很着急,催促他快点,可是他一点也不着急,不慌不乱的关上水龙头出来了,接着自己又是最后一个去端饭,吃饭也慢吞吞的,等小朋友都吃完了,他才吃完。
经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焦传志是个内向慢性子的孩子,在上课时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容易分心,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做另一件事了。面对这样不着急的孩子有什么好办法呢?
我觉得还是要从平时的生活入手,从一点一滴开始,帮助他变快,从早上入园吃饭、如厕到教学活动等,我都提醒他,让他有时间意识。在玩游戏时给他规定时间,说好玩多长时间,等到时间到了,就要收拾玩具不玩了。
在跟家长的沟通中,让家长配合教师在家里也要让孩子遵守作息时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养成什么都依赖大人的毛病,鼓励幼儿在完成后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孩子就会有更好的积极性,越来越好。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锻炼,焦传志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同时也不拖拉了,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有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棒了!相信孩子也会更加自信,越做越好!
2020教育随笔:老师,是不是你的书更好看?
今天的活动区时间,我来到大二班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区域活动。环视活动室一周,见图书区只有一名男孩和一名女孩在看书,于是我走进了图书区。
坐稳以后,我观察到小男孩正在看“好奇的乔治”系列故事书,他看书速度很快,一本书翻几下就放回去,然后又拿一本,这样重复了六本书,一直没有坐下来安静的看书中的内容。
看到这里,我觉得他可能是没有发现书中的情节和乐趣。
于是对他说:“小帅哥,能帮我拿一本书吗?”
他看看我:“老师您想看什么书?”
“和你的一样就行,我觉得你看的书很有意思!”
然后他帮我拿了一本《好奇的乔治去玩具店》,说过“谢谢”后,我开始坐在他对面看起书来。我一页一页轻轻地翻着,还刻意把翻书的动作做得很慢,看到第四页时,故意笑了一下,然后又轻轻捂住了嘴巴。他被我的笑声吸引,凑到我面前问:
“老师,您笑什么呢?”
“我在笑书里面的乔治,你看他多有趣!哈哈!”
他看到我又笑了,就来到我的椅子旁,和我一起看书。我请他坐下来,把书放到我俩中间,和他一起看起来,边看图,边为他读书中的文字,讲到有趣的地方,他高兴地笑出声来。
就这样,我们一直看到活动区结束,小帅哥问我:“老师,是不是你的书更好看?”我蹲下来对他说:“我觉得幼儿园里的书都好看,只是你没有好好去想书里讲的故事,书里的好多本领也就学不到了!”然后我们相视一笑。
其实孩子们的好奇心都特别大,如果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就会愿意主动对此付出努力,所以我们老师更大的任务是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争取让他们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
教育随笔:老师“我不热”
今天的天气真是不错,又到了户外锻炼的时间了,孩子们抱着球来到塑胶跑道上,高兴地拍起了球。随着气温的升高,孩子们开始冒汗了,纷纷脱下了外套,依然穿着厚外套的奇奇格外扎眼,我大声地对他喊道:“奇奇,快把羽绒服脱下来,太热了。”奇奇好像没听见似的,没有理会我。我连忙走到奇奇身边笑着说:“奇奇,太热了,把羽绒服脱下来好吗?”奇奇看了看我,摇了摇头。“来,老师帮你好吗?”我边说边顺手想帮他把外套脱下来。没想到奇奇双手使劲儿捂着自己的衣服,头摇的跟波浪鼓似的大声地说:“老师,我不热。”看着满头大汗的他,我一头雾水,这是怎么回事啊?我一定要弄个明白。
我拉着奇奇的手走到一边小声地问:“奇奇,你为什么不脱衣服呢?”奇奇低着头小声嘟囔着说:“我不热。”我蹲了下来摸着他的头说:“你都出汗了,怎么说不热呀?”奇奇的头埋得更深了,我接着说:“没关系,老师来帮你。”这时的奇奇猛地抬起了头大声地说:“不行,不行。”说着便跑开了,看着他跑开的背影我站在原地许久。
在与家长取得联系后,才得知奇奇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所有的事情都有长辈包办,导致到中班还不会穿脱衣服。虽然他从小娇生惯养,但他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我想:满头大汗的奇奇总是说“我不热”的原因就是怕小朋友们、老师嘲笑他不会穿脱衣服。
户外锻炼的时间又到了,今天的小男孩很是调皮,总是在追逐打闹,提醒过多次都没有效果。我思索了片刻大声地说:“现在男孩一队,女孩一队比赛拍球,看哪一队是冠军。孩子们一听很自然的分成了两队,个个精神抖擞的等待着我的口令,在我的一声令下,孩子们投入了比赛中,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的奇奇表现尤为突出,看到这壮观的景象,我心中油然一种成就感。
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孩子们回到了活动室,依然很兴奋,我装作很神秘的模样说:“孩子们,你们还想不想接着比赛?”孩子们一听都瞪着眼睛看着我,立刻安静了下来。“刚才我们进行了拍球比赛,现在我们要进行脱穿衣服比赛,看谁又快又好。”我认真地说。孩子们一听就炸了锅,奇奇也加入在其中,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我大声的喊了声“预----备,开始。看到奇奇瞪着大眼睛,小脸涨得红红的正使劲儿在脱着衣服,虽然动作又慢又笨拙,衣服穿得歪歪扭扭,但我的心中却无比快乐,相信奇奇此刻的心情和我是一样的。
作为一个教育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时刻观察幼儿的兴趣特点,只有不断地观察,才能走进孩子们的生活里面,从而来组织活动,虽然随机教育是老师临时组织的,但它抓住了教育的有利时机,为幼儿的各种行为的良好习惯打下了基础。
教育随笔:老师你看着我
老师你看着我
今天是幼儿园上交论文的最后期限。我坐在电脑前,十指如飞。
“嘭”的一声,门被推开了。率率手里扬着一张纸跑了进来:“张老师!送你一张画!”
“哦.真好看,谢谢。”我快速地用余光扫了一眼递到眼前的画.十指依旧不停,键盘发出清脆的“哒哒”声。
率率兴奋地仰起小脸,说:“我给你讲讲我的画!”他踮起脚尖.凑到我跟前,认真地说:“这个是我,这个是张老师……”他边看着我边说着。见我还盯着电脑屏幕,就使劲地拽我的胳膊:“张老师.你看着我嘛!”
“你说,你说,老师听着呢!”我心不在焉地应付着,眼睛依旧没从电脑上移开。
“不行!”这下率率可真急了。他伸出小手,将我的脑袋使劲扳向他自己这边,“老师,你看着我嘛!”
“这孩子,怎么这么较真呢!”我无奈地停下手,看着率率。这时我才发现他的嘴巴已撅得老高,眼里还噙着泪水。
“对不起。对不起!”我意识到自己错了,急忙将率率揽了过来,“老师刚才太忙了。老师错了,现在你讲吧,老师看着你听你讲。”
这时率率的脸上方才有了一点笑意。他每讲一句,就要看看我是否在认真听。而我一直认真地听着.不敢有丝毫的分心。
“谢谢你,这幅画能送给老师吗?”“好吧!”率率大方地把画递给了我,满意地走了。
此时,我却再也无法静下心来打稿子了。“老师,你看着我”这句话撞击着我的心灵。平时我们总在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可当幼儿向我们认真表达时,我们往往未能成为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多少次在我们的忙碌和漫不经心中,孩子们失去了表达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做个认真的倾听者,让孩子在你的专心倾听中感受到被关注和被理解,享受到表达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是很多教师要做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