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师心得:胜利者必须是唯一的吗

发布时间:2021-04-30

幼儿园教师一年工作心得。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平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通常是指书籍、报刊、图表、图片等。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那么,你知道幼师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心得:胜利者必须是唯一的吗”,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胜利者必须是唯一的吗

“抢椅子”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之一。在我执教的十年中,“抢椅子”被一批批的孩子玩了一遍又一遍,我从未对它的规则有过任何质疑。

一天,我又带着孩子们玩起了“抢椅子”的游戏。游戏开始了,小朋友围着椅子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只剩下两位小朋友和――张小椅子。激烈的竞争开始了,铃鼓声越来越短促,小朋友的呐喊声越来越响亮,当铃鼓声停止时,两个小朋友都以最快的速度去抢椅子,结果一张小椅子一人抢到一半。

按照游戏规则,胜利者必须是唯一的。于是,我想让他们用“石头、剪刀、布”决出胜负或重新开始比赛。谁知,两个小朋友却笑眯眯地坐在一起,其中一个孩子天真地昂起小脸对我说“老师,你看,我们没有抢,我们两个人合着坐小椅子。我们是不是都可以得到小红花呢?”孩子的友善和率真忽然让我有些不安。

平时,我们总是告诉孩子要友好谦让、相互合作。为什么在一场游戏中,却要让孩子将一些难得的品行与习惯统统抛开,去参与一次毫无意义的竞争呢?再者,游戏中的胜利者为什么必须是唯一的呢?当孩子享受着游戏带来的快乐时,为什么一定要把残酷的竞争意识强加给他们呢?孩子们成功而快乐地合坐一张小椅子,不正是他们对传统游戏的新注解,不正是他们创造性、灵活性、参与性与自主性的体现吗?适宜的教育应能尊重并融合幼儿积极的思维,并借助孩子的力量推陈出新。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案例:孩子是活动的推进者


美工区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颜色的彩纸以及剪刀、胶水、示范和足够的布置空间,让孩子们练习各种不同的剪纸方法:对称剪、四方连续剪、八方连续剪等等,再让他们将自己的作品布置在塑料板上,以体验成功的快乐。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只是机械的学着老师的示范剪,虽然也是非常的认真,但是我总是觉得他们没有太大的兴趣,果然没过几天,孩子们就对这个区域失去了兴趣,参加的人寥寥无几了。我对于这个区域也失去了信心,准备在这次活动结束后将材料收起来,但就是在这次的活动中,我突然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活动中我发现陆圣杰小朋友在胡乱的剪,如果换在平时,我肯定马上制止他了,并会引导他按我的要求去剪纸,但是这次我没有这么做。我想反正也要收起来了,就看他能剪成什么样子。只见他并没有将纸对折或几等分折,而是徒手在纸上剪起来,一会儿正方形的纸就变成一幢小房子的模样,这时马上有小朋友大声的喊起来:“老师,陆圣杰在乱剪。”我笑了笑没有批评他,反而鼓励旁边的小朋友也试着随便剪,果然孩子们有了兴趣,都动手剪起来,虽然他们告诉我的和他们所表现的并不太相像,但是我明显的感觉到他们非常的开心,更重要的是:这是他们自己想要表现的。

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突然有了一个很大的启发,为什么不创设一个情景让他们自由的剪呢,即可以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同时也达到了练习他们剪纸的本领,一举两得,而且孩子们还非常的感兴趣呢。于是我结合主题,为他们在墙面上创设了一个小区的背景图,然后再投放一些记号笔等辅助的工具,果然孩子们对于这个区域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很多,所表现的也不再像以前一样的单调了。他们剪出了各种房子,细看都结合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张千禧家住的是私房,因此她剪的是两层楼的私房,而袁心怡住在小区中,因此她表现的就是小区的风貌。还有的孩子剪出了小草、小花,甚至还有小区中的健身器材等等。

分析:

很多时候我们在设计和投放材料时,总是将我们的目标很明确的结合在里面,而没有过多的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因而很多活动也因此而开展不下去了,老师可能还会一味的责怪我们的孩子没有耐心、没有某方面的能力等等,却没有从另一个方面去考虑我们自己的教育行为和观念。随着二期课改的逐渐深入人心,我们老师如果还停留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的话,我们的课改终究还只是一个形式,要使之发挥真正的功效,最主要的还是要靠我们老师自己逐渐的去学习和不断的反思,从而改变我们旧的、不良的教育行为。

这次的美工区活动,使我认识到:其实我们的孩子能力都是很强的,并不比任何地方的差,他们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也都是我们活动的推进者,最主要的就是看我们老师如何去引导和发现他们的种种能力,并且允许他们的这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我们的孩子在各个层面得到更大的发展。

反抗是宝宝必须要经过的阶段


导读:怎样看待孩子的反抗行为呢?家长看到孩子这种表现,特别生气,觉得自己怎么摊上这么一个孩子,真是倒霉。其实,孩子有反抗行为并不稀奇。心理学家认为,3岁幼儿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3岁孩子几乎是与“反抗”连结在一起的。这期间的幼儿正意味着人生第一次“危机来临”。

一、孩子反抗行为的分析

怎样看待孩子的反抗行为呢?家长看到孩子这种表现,特别生气,觉得自己怎么摊上这么一个孩子,真是倒霉。其实,孩子有反抗行为并不稀奇。心理学家认为,3岁幼儿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3岁孩子几乎是与“反抗”连结在一起的。这期间的幼儿正意味着人生第一次“危机来临”。此期间孩子不管什么事都要反对,无论叫他做什么,他都说“不”;即使自己喜欢的事物,只要别人先说或先做了,他就不高兴。当家长的对这类“反抗”要有正确认识;孩子并非故意反抗,他们是有理由而反抗的。1~2岁时,体力逐渐增强,到3岁时许多事情都可自己做了,他希望能把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但却被压制着,因而反抗;2~3岁幼儿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想法”,想把他们的“意欲”表现出来,但常被父母阻止和责骂,孩子的想法被成人社会的“规范”压制了,所以他不得不反抗。欲求不满足,常会发之于哭、嚷、生气,大人认为孩子太任性了。这时候的孩子就这样困扰在自己的意欲与社会规范的矛盾中,仿佛像个“小大人”了。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反抗行为是孩子必须经过的阶段,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心理学家曾在2~5岁儿童中挑选100名反抗性较强者,以及100名几乎看不出反抗性的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前者有84人意志较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和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能力,后者仅有少数人意志较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作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反抗行为要有一个正确认识,不要生气,不要急躁。

二、怎样教育反抗行为强的孩子

那么,怎样才能引导、教育反抗行为强烈的孩子呢?教育孩子安然度过这个反抗期,就要让“自我服务”不偏离“唯我独尊”的意识,孩子的反抗便会自然地逐渐消失。如果强迫压制他的反抗,将会“内攻”,反抗心理一旦“内攻”,便长久蕴酿在孩子心里,甚至终使孩子一辈子成为“反抗儿”或懦弱儿。因此,对孩子的反抗行为,要多加以正确引导。

1.让孩子完成一件事情

“自我”心理使孩子什么都要自己做,只要情况许可,应尽量使他“如愿以偿”;鼓励孩子把一事从头到尾做完,即使成效不好,也要夸他几句。3岁孩子能把一事做完全是了不起的。例如穿鞋着衣,穿外套等均可训练。

2.让孩子帮忙做事

家长可让孩子帮助做简单的事,如“抹桌面”,虽然孩子不能把桌面抹得非常干净,但也要允许孩子去做。家长要注意他们尚不太关心做事是否完美的特点,例如,孩子戴歪了帽子,根本不愿意大人把它矫正过来,他做的事,很不愿意大人重新再做一次。孩子因为尝到自己可以同大人一样做事的满足,就可以保持很长时间的良好情绪。

3.凡事都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

不管做什么,家长要尽可能尊重孩子意见,不要过分干涉他,让孩子自己来。有些事情明知孩子不可能做得好,也让他去体验一次。例如:此期幼儿尚无“大小观念”,但有时却会吵着要把大洋娃娃装进一个比娃娃小的盒子里。成人不要一下就说“这样不行”,还是让他自己去试装一下,等他试过后就会“知难而退”。这些方法并非讨好孩子、迁就孩子,而是细心地启发。不要用压制他们来度过“反抗期”,只要坚持下去,不要多久,孩子便会有很大进步的。

小气自私是宝宝成长必须的过程


导读:通常在家排行老二的孩子,由于一生下来往往就被”强迫”要与人分享玩具、食物和父母的爱,因此在特别渴望能拥有”完全属于”自己可以支配享用的心情促使下,往往就会表现出比较自私与小气的言行,尤其是排行男孩或女孩第二的,更常因在受到”不被父母稀奇宝贝”不公平对待下,就更显得自私与小气。

郜妈爱说笑

叔叔出题考上了小学的侄儿算数:

“我拿六块糖给你和小妹妹一起均分,你要分几块给她?”

“分给她两块。”

“怎么会是两块呢?你不是已经学会除法了?”

“我是学会了除法啦,但是小妹妹她并没有学啊!”

郜妈侃一侃

琪是我幼年时最好的玩伴,活泼大方的她经常跟小玩伴们分享她的零食与玩具,后来嫁给一位也有同样性格的丈夫,婚后生了三个孩子,大女儿和小儿子都遗传了夫妻俩对人大方的性格,唯独二女儿个性却十分的自私小气,不仅属于她的玩具不肯跟人分享;分给她的糖果饼干,她即使不爱吃不想吃,也紧紧缵在手中不肯送给别人;并且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客人只要提进她家的东西,就绝对不准再提出她家门,更别提想拿取她家任何物品离开了。

有一次过年,我提了两盒饼干去琪家,一盒是给她家送的礼,另一盒则是要提去给另一位朋友拜年,那小家伙打从我一进门,眼睛就没离开”监控”那两盒饼干,当我提起一盒饼干准备告辞时,她立刻飞奔过来扯着我手上的饼干盒不放,任由父母们怎么劝说,都大哭大闹的不肯松手,琪满脸尴尬的说:

“真是,我怎么会生出这样一个小气鬼的孩子!”

替儿女在家办Party时,特别观察了一下那些受邀的小客人,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孩子是否自私小气,跟在家里的排行、是否受重视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通常在家排行老二的孩子,由于一生下来往往就被”强迫”要与人分享玩具、食物和父母的爱,因此在特别渴望能拥有”完全属于”自己可以支配享用的心情促使下,往往就会表现出比较自私与小气的言行,尤其是排行男孩或女孩第二的,更常因在受到”不被父母稀奇宝贝”不公平对待下,就更显得自私与小气。

而在家是独生子女的孩子,或在家特别受宠的孩子,因为独自享用和”凡事他最大”惯了,则也会有特自私小气的表现。

像我有一位朋友的女儿文文,由于是家族中最年幼的孩子,因此在家里,玩具、食物都是由她先挑选,只要她看上眼的任谁都不许动。

有一次文文应邀来我家参加女儿的生日Party,规定每个小朋友都得带一样礼物来抽奖交换,她带来了一个洋娃娃做礼物,结果被别的孩子抽走了,文文见状就大哭起来,死活不肯接受她抽中的礼物。为了安抚她的情绪,我又另外送她一份玩具,但文文仍是不乐意,我只好任由她独自一人缩在角落生闷气。

她的父母来接她时,看到满脸泪痕的文文心疼不已,问清楚了是因为没抽中自己带来的礼物,文文爸爸脸色有点不太好看的说:

“为什么不让抽中娃娃的那孩子让出这份礼物呢?”

我听了既惊讶也有些不高兴的反驳到:

“当初说好了是抽奖交换礼物,怎么可以破坏规矩,强迫抽中礼物的孩子让出礼物呢?”

文文妈妈听出我话中的不悦,连忙出来打圆场说:

“我们家文文在家一向被宝贝惯了,只要她想要的东西别人都一定得让她。”

“别的孩子在家也同样是各家的宝贝,但再娇再宠那是在自家里,到了团体中,就得接受平等的规则。”

大概我的话说得太过直接,文文父母的脸色变得有些僵,拉着哭哭啼啼的文文匆匆离去。后来我家孩子的Party再也没邀请过文文,我想就算是我不记前嫌的邀请她,这个小丫头大概也不会愿意参加了吧?

时间匆匆过去十年,有一天,我在一家强调增进人际关系能力的补习班门口,遇见了文文妈妈,她正在等文文下课,我好奇的问她为何会想到将文文送到这家,以收费昂贵着称的补习班来上课,文文妈妈叹了口气说:

“没办法啊,文文老师说她有交友障碍,班上没有一个同学愿意跟她做朋友,只好把她送来这里,看看能不能学习到一些改善她人际关系的方法。”

我想起十年前发生在我家的事,忍不住问她说:

“还记得那次你女儿抽奖没抽到娃娃的事吧?后来你们是不是在离开我家后立刻就去帮她买了那娃娃?”

文文妈妈惊讶的张大了眼睛反问道:

“你怎么知道?”

我没直接回答她的问题,只是笑笑的又抛出一个问题:

“文文在家还是被大家宠让,要什么就要得到什么的小公主吗?”

“是啊,越大越娇越大越覇,而且特小气自私,像前两天她爸看见她在吃冰淇淋,凑过去吃了一口,结果她大小姐大发脾气!”

“她爸爸如何处理这事的呢?”

“只有赶紧跟她道歉和再去买一盒冰淇淋给她啊!”

我听了忍不住又”狗嘴吐不出象牙”起来:

“文文妈妈,如果你和文文爸爸不改变事事宠惯文文的习惯,花再多钱让文文去上课,都没法改善她交不到朋友的现况!”

教师心得:语言是教师和幼儿沟通的桥梁


语言是教师和幼儿沟通的桥梁

语言是教师和幼儿沟通的桥梁,也是传递知识海洋的钥匙,教师的语言不仅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所以,教师的语言艺术也应该从细节开始,绽放出语言的魅力。

“把你送到小班去”是《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中的一个,看到这句话,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啊,面对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这句话我也说过,而且不止一次的说过,这句话可以使吵闹的教室安静下来,使不肯午睡的孩子安静入睡,不肯吃饭的孩子在极不情愿的状态下吃完饭,但这句简单的话语背后藏着些什么呢,看了书中的案例分析,我才知道了这句话对幼儿有着多方面消极影响,会对幼儿的心灵带来很深的伤害。

影响一:“把你送到小班去”这句话,它否定了幼儿原有的社会自我概念,意味着他不再属于自己原来的群体,当幼儿知道自己不再属于这一群体时,就会感到孤独、恐惧,还会幼儿他们强烈的反感、抵触情绪甚至怨恨等消极心理。

影响二:“把你送到小班去”这句话,它会损害保教人员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幼儿也会因为这句话而对保教人员失去信心,对于保教人员来说,她只能将受到惩罚的幼儿送到小班去一时,而不可能将幼儿一直送到小班,幼儿终究还是要回到原来的班级中,因此只要有过几回把幼儿送到小班去,再接回来的经历之后,受到惩罚的幼儿和其他幼儿会目标,送到小班去后还是会回来的,说明老师在撒谎,这极大地损害了教师在幼儿中的形象,以后幼儿会对老师的话产生怀疑。

影响三:“把你送到小班去”这句话,对幼儿不良行为的一种惩罚和威胁,只会起到一时的作用,却很难让幼儿明白自身问题的所在,以及自己的行为到底对他人造成了什么作用后果,根本无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及道德水平的提升。

细节决定成败,让我们以《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中》的细节为警示,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将点滴的细节凝聚成教育的硕果。

案例:他是“小偷”吗


案件之一:

集体晨会时,幼儿都静静的站着,表情严肃的注视那冉冉升起的国旗。礼毕后是惯常的国旗下讲话和宣布好孩子名单,宣布名单的一刻是最令幼儿激动的,他们个个都是那样的神气,期待听到自己的名字。在这一刻,我的眼睛却无意间扫到了低着头的烨烨小朋友,他的怪异举动驱使我上前仔细查看一翻。走至他身旁,轻拍了一下他的头,他竟莫名的下了一跳,再看他手里,居然拿着两支蜡笔,带着纳闷我收走了他的蜡笔。

案件调查及处理:

回到教室,我就对烨烨的两支蜡笔的来历进行了盘问,得知蜡笔是从美工区拿的,经过核对确实没错。问其拿蜡笔的原因,竟出奇的简单:家里没有。了解这一情况后,为了保护其自尊心,便在其他幼儿不知情的情况下,对烨烨小朋友进行了“幕后”教育。

放学时,带着疑虑与烨烨的妈妈谈了话,他妈妈听后很是气愤,表示回家要好好教训他,而且还分析出了新的原因:烨烨家中的蜡笔盒里缺了黄和绿两支蜡笔,而烨烨拿的也正是这两种颜色。调查到此事件已经很明朗了,既然已对他进行了教育,想必烨烨小朋友定会吸取教训再不犯了。

案件之二:

午睡时,幼儿都安静快速的脱衣睡下了,我便挨个床的去帮他们盖好被子。盖至烨烨床上时,见他快速的将手放入被窝,敏感的我觉得他手中肯定有什么东西,掀开被子严肃的示意他摊开手掌,果不其然,他的手中竟握着一小块橡皮泥。我预猜这橡皮泥定是上午幼儿手工活动时,烨烨偷藏的。想到此,我又猛的联想到前一天两支蜡笔的事,顿时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安抚他快速入睡。

案件调查:

事后我和配班老师商讨了一下,此事有必要与他家长郑重的谈一次,共同商讨教育良方。事不宜迟,当天放晚学时,我俩便与他妈妈深谈了一次,谈话中得知,他妈妈由于面子上过不去,在上次谈话中隐瞒了很多情况。原来烨烨小朋友近一个月以来有一坏毛病,不管在谁家玩,总喜欢将别人家的小东西偷藏在口袋中带回家,如硬币、小玩具、糖果等等,见什么拿什么。为此事,烨烨的父母也对他教育了多次,他爸爸甚至还用皮带抽打过他,可也无济于事。听到这些我和配班老师都感到很吃惊,在理解烨烨的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之余,我们也婉转的指出了其父母教育过程中的不当之处,而他妈妈也欣然接受了,并再三希望我们能为他们想一个教育良策。

制定并实施教育方案:

首先,我们对烨烨的所有行为进行了分析,断定他的行为不是常人所指的“小偷”行为。因为从幼儿心理特征来分析的话,这一阶段的幼儿还没有很好的判变是非的能力,对于自己行为上错与对的界限还很模糊,对于他物与我物的区别还不到位,在他们看来只要是东西我都可以拿来玩甚至带回家,而不去管这样物品属谁所有。所以烨烨小朋友会将自己的行为视为“理所当然”,也不会有改正的想法。

接着,我们又对烨烨父母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分析,不容置疑的是,烨烨父母是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的,但他们过于迫切的希望导致他们使用了错误的教育方法:一、第一次发现孩子有随便拿人东西这一行为时,没有很好的重视及教育,而是草草处理了事,导致了第二次、第三次不好行为的发生。二、

烨烨父母奉行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这一错误思想及顾及自己颜面的行为,不但没使烨烨小朋友“痛改前非”,反而将“明战”改为“暗战”——将所有从别人那拿来的东西藏在隐蔽的地方,在无形中更促使了烨烨坏毛病的滋长。

对此,我们仔细商讨出了一方案:第一步,烨烨的父母必须彻底改变教育观念,抛弃“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极错误思想,变“打骂”为“慈言善语”,变“说教”为“谈心”,让烨烨在一次次宽松的朋友似的谈话中,逐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及长此以往可能会产生的不良而严重的后果,从而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第二步,父母、老师身份的转变,要变“长辈、老师”为“朋友”,与之平等相处,并时时提醒、督促他注意自己的行为,一旦发现有拿人东西的行为,在以理教育的同时应鼓励其主动承认错误,将东西还与他人,再不能因面子而错过教育良机。第三步,耐心的实施教育方案而不急于一时,家园共同协作、时时沟通,争取在第一时间了解烨烨在家在园的表现。

方案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家园两方的“监督”教育,烨烨的改变令我们很欣慰,他不但改掉了拿人东西的坏毛病,而且,在幼儿园我们还几次发现烨烨在教育其他幼儿不要随便拿人东西,俨然一名“小老师”。另外据家长反映,烨烨还将从别人那拿来的东西全部找出,在父母的陪同下一一还掉了,可见,烨烨和他父母付出了极大的勇气。

自身所得教育:

从烨烨这一事件中,我深刻领会到家长、老师在孩子一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领会到了教师的职业敏感度是何等的重要;更领会到了带领家长共同使用正确教育方法的重要性。我不敢想象,如若我们当初对烨烨的行为不闻不问或者是“一棍子打死”,会有怎样的严重后果,所有的责任我们能承担得起吗?由此,我又悟出一点:在教育工作中,对待任何幼儿、任何问题都应有冷静的头脑,要多细心、多观察、多思索,在平等、友善但又不失严肃的氛围中教育好我们的幼儿。

相信《教师心得:胜利者必须是唯一的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师一年工作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师心得:不要成为孩子的“包办者” 不要成为孩子的“包办者” 中午吃饭时,我们忙了一阵,刚把汤菜给孩子们分好,许多小朋友齐声喊:“老师,她的汤洒了!”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等着我的“发落”,而把汤洒了的李广杰却一动不动的坐在那儿,任...
    2021-04-26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你是失败的父母吗? 育儿心得:你是失败的父母吗? 学习内容:从《父母最大的失败:你愤怒,他“淡定”》一文中,对照自己是不是失败的父母?(参考《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1卷P95) 每次看到《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之后,感悟...
    2020-09-22 阅读全文
  • 在人生的路上孩子是父母唯一无法丢弃的行李 谨以此文送给天下的母亲~ 有一天,当你有了自己的孩子,做了爸爸或妈妈,从此你的人生将有所不同。你的心因这弱小的生命而柔软了,他那么小,那么弱,需要你的呵护和怜爱。在外面奔波,你戴着面具,学着冷酷,试着...
    2021-07-27 阅读全文
  • 孩子面前,父母必须保持意见一致吗? 孩子面前,父母必须保持意见一致吗?我历来怀疑这个论点,那就是:在孩子面前,父母必须意见一致,不管其中一个人对与否,在孩子面前,另外一个人必须先支持这一方,等私下里再进行沟通,从而有助于保持这一方的威严...
    2020-11-09 阅读全文
  • 你是孩子的帮助者还是控制者? 扪心自问,你是孩子的帮助者还是控制者? 亲密育儿是如何使管教 孩子变得容易起来的 你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那些亲密育儿的方法可以用来作为对孩子的管教手段,但它们确实就是管教孩子的有效途径。亲密育儿往往会使...
    2021-05-31 阅读全文

不要成为孩子的“包办者” 中午吃饭时,我们忙了一阵,刚把汤菜给孩子们分好,许多小朋友齐声喊:“老师,她的汤洒了!”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等着我的“发落”,而把汤洒了的李广杰却一动不动的坐在那儿,任...

2021-04-26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你是失败的父母吗? 学习内容:从《父母最大的失败:你愤怒,他“淡定”》一文中,对照自己是不是失败的父母?(参考《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1卷P95) 每次看到《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之后,感悟...

2020-09-22 阅读全文

谨以此文送给天下的母亲~ 有一天,当你有了自己的孩子,做了爸爸或妈妈,从此你的人生将有所不同。你的心因这弱小的生命而柔软了,他那么小,那么弱,需要你的呵护和怜爱。在外面奔波,你戴着面具,学着冷酷,试着...

2021-07-27 阅读全文

孩子面前,父母必须保持意见一致吗?我历来怀疑这个论点,那就是:在孩子面前,父母必须意见一致,不管其中一个人对与否,在孩子面前,另外一个人必须先支持这一方,等私下里再进行沟通,从而有助于保持这一方的威严...

2020-11-09 阅读全文

扪心自问,你是孩子的帮助者还是控制者? 亲密育儿是如何使管教 孩子变得容易起来的 你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那些亲密育儿的方法可以用来作为对孩子的管教手段,但它们确实就是管教孩子的有效途径。亲密育儿往往会使...

2021-05-3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