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开始吃青菜了
发布时间:2021-04-28 幼儿园观察记录 区域观察记录 幼儿观察记录观察对象:XXX
观察地点:小一班
观察时间:***(wWw.36gH.Com 合同范本网)
观察记录:午饭时间到了,老师介绍完今天吃的饭菜名称以及营养价值,很快小朋友们端着午饭吃的津津有味,过一会大部分小朋友都已经吃完自己饭菜开始喝汤了,我看到XXX小朋友端着自己的碗拿着小勺子在那拨来拨去,我走进一看就知道情况了,他把碗里的米饭和荤菜吃的干干净净,剩了小青菜在那不想吃。
分析与措施:在开学初对XXX进行家访的时候通过他的父母就了解到XXX小朋友基本上是不吃绿色的菜,我们班也有很多在家挑食的小朋友,但是他们在幼儿园通过老师鼓励以及与其他幼儿一起吃饭的集体氛围,挑食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对于XXX来说这种集体教育没有用,于是我走到他跟前蹲下来跟他说:“小朋友要想身体好,每样菜都要吃一点,老师知道你不爱吃蔬菜,因为你不愿意尝试,这样,你今天尝一点点,好吃就吃好吗?”就这样慢慢地、一点点地引导,XXX吃了一点蔬菜。虽然吃的不多,但至少愿意尝试去接受新的事物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观察记录:倒菜
观察时间:**年**月**日
观察实录:
在分发饭菜的时候,因为张**一直都是吃的很少,所以在盛饭是给了她少点的碗,可是她自己却抢先拿了较多饭的碗。不一会儿有几个孩子吃好了,小椅子搬着坐半圆准备上课,只听到有小朋友说:老师,张**不吃的往我的碗里放。(其实今天我一直在观察张**,我已经看到她用勺子舀起一些饭菜往别的小朋友的碗里放,我走过去将张**饭菜拨出来,到另一张桌子上吃,桌子上只剩张**一个人,孩子们基本上吃完了,剩下个别吃得慢的,继续吃,我到盥洗室拿抹布,张**看我走开了,立刻走到倒厨余的锅前,想倒饭菜,看我过来了就不敢倒了,用勺子一小口一小口的吃着。最后终于将碗里的饭都吃完了,还拿着空碗给我看。
分析:
张**个性相对较为倔强,有错也不肯认错,要凭着自己的想法做,今天吃饭就是她的一个小小的片段。为了她能够有所改变,习惯逐渐变好一点,针对她的错误,不能因为她小就迁就与她,及时给她指出,督促改正。
措施:
在活动前先告知相关的活动要求,问清楚,她的想法,与其协商督促其完成,在其完成任务时及时表扬,不能完成任务时要求她自己先找原因,帮助她修正错误,及时改正。
幼儿观察记录:我要开火车了啦
背景:
蔡宇凡爸爸妈妈比较重视宝宝快乐成长,一直都是亲自带孩子。再加上家里有两个年纪相差不多姐姐每天陪他玩耍,所以每天游戏的时间长,宝贝性格比较开朗活跃,游戏活动中总是积极主动参与,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录:
“我要开火车了!”晨间活动时,蔡蔡选择了一个呼啦圈,双手把着呼啦圈,形似握着方向盘,嘴里不停的嘟囔着。旁边孩子有的看着蔡蔡,有的自动也找来一个呼啦圈排在蔡蔡后面。受个体的感染,这个队伍不断壮大,一列长龙的小火车“建造”成了,“我们要去野生动物园啦!”李骏熙大声叫到。“不是不是,我们去植物园!”吴芃辰反驳到。“不是的,我的火车到海洋公园去!”蔡蔡涨红了脸喊到。“老师,我们去海洋公园了!”“哦,开慢点,小心撞车哦!”我在一边叮嘱。小火车在蔡蔡的掌控下行驶起来。“唔,到了到了,下车。”蔡蔡起来一个个的赶其他宝宝“下车”。有的宝宝还不愿起来,“蔡蔡,为什么赶小朋友啊?”“我到了呀,我要去加油了。”蔡蔡说完,把呼啦圈又送回到玩具框里。
分析与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内容,是无外在目的的活动,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有极大的选择自由度。幼儿游戏行为是已有经验的表现活动,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开展游戏活动体验积极情感。成人只需提供游戏的时间、空间和相关的某些材料,在周围相关环境中,幼儿产生相关的自发性游戏行为。一个球、一张纸、一个桶就会使幼儿玩的不亦乐乎。蔡蔡运用一个呼啦圈自发的产生一连串的小集体游戏行为,他的这种游戏行为与平时家长的陪玩分不开的,体现了游戏的快乐性与主体性。所以在平时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中我们应该强调家长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家长要建立家庭至上的理念,重视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钱将来可以再挣,但孩子不能等。作为爸爸,再忙也要每天回家吃晚饭,每天和孩子玩一次游戏;作为妈妈,再累也要每天给孩子拥抱,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
观察记录:吃饭是个问题
时间:**年**月
地点:教室
对象:部分幼儿
观察者:李老师
老师的注意:
午餐时间常常是让老师最头痛的一段时间,在孩子们吃饭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出现。
我们班的孩子们吃饭的时候常常要讲话,虽然老师经常在旁边提醒说吃饭的时候不能讲话,但是孩子们似乎记不住似的,老师刚说过过会就会开始讲,有时候还会越讲越来劲,老师就又不得不去提醒,但是似乎这样一遍遍的提醒,成效并不大,还是会有孩子们时不时冒出一两句话,要老师再次提醒才会不讲,另外我们班有些宝宝还很挑食,像我们班天天和滕滕,每次吃饭的时候就看见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有一大堆的饭菜,问他们为什么要把饭菜挑出来啊,就哭着对我说,这个菜不好吃,我不要吃的,不仅是他们俩有好多孩子都是这样,不喜欢的菜就把它挑出来扔在桌上,或者盛在碗里,碰也不碰,还有很多宝宝吃饭可邋遢了,像高子铭等吃饭的时候只见满桌子,满地都是残菜渣和米粒,虽然经常提醒,但是成效也不大,还是会吃到桌子上满地都是。
识别
家长只注意孩子的智力发展,完全忽略了孩子四肢协调发展,我觉得孩子的餐桌礼仪养成是要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无论是就餐还是其他方面。
回应
针对这些幼儿的情况,我们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以儿歌如我会自己吃饭,不挑食等,让幼儿学习餐桌礼仪知识,另外一个故事,录像等形式,让幼儿明白用餐时有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幼儿观察记录:被踩坏的菠菜
幼儿观察记录:被踩坏的菠菜
行为表现
这天去上种植课,没过几分钟,有小朋友来告状:李老师,王雨禾又在破坏植物了,我们种的菠菜都被她踩坏了。
教育过程
经过了上次的教育,王雨禾有一段时间已经能够自觉的爱护植物了,教室里的自然角也能主动的去浇浇水,去种植园的时候也会注意不去摘菜叶子,可是今天又有小朋友来告状了。
我走到她身边,看到我们种的小菠菜的确有几颗被王雨禾踩坏了,王雨禾看着我,一声不吭。于是我问她:为什么要踩菠菜?她摇了摇头。我又问了一遍,她才说:小朋友都挤在一起,我想走进去看看。原来是这样,我对她说:你可以等小朋友散开点再走上去看,如果走进田内要走在田埂上,不然要踩到植物的。王雨禾听了我的话,点了点头。接着,她开始站在外面等待,等到其他的小朋友慢慢散开后,她才走近观察植物。
效果
每次去种植园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涨,总是争先恐后的往前挤,想更近的接触到植物。王雨禾今天也是这样,只是想离植物近一点,但是却没注意到脚下的其他植物。相信通过我的教育和其他小朋友的提醒,下次她会注意的。
午餐观察记录:爱吃肉的孟辰
午餐时,教师在午餐前像往常一样介绍今天的菜,今天吃的是肉丸和藕片。孟辰听到后,就说不喜欢吃蔬菜,我说:“和以前一样吗,不喜欢吃的,吃三口。”他摇着头说:“不要。”接下来,孟辰就着肉和饭马上吃完了,请老师盛汤前,请他吃几口蔬菜,他便使劲摇头拒绝,犟在那边,怎么也不肯吃。最后,王老师喂了一口藕片。喝完汤、漱完口后,我问他:“孟辰,你在家也不吃蔬菜吗?在家吃过胡萝卜吗?”他说:“没有。不,吃过的。”“为什么吃家里的,不吃幼儿园里的呢?”他说:“家里烧的好吃。”“但是家里不会把这么多好吃的蔬菜放在一起烧啊。”他笑着和我说:“老师,我只要吃肉、汤和饭。”
分析、思考:
孟辰在之前的下午点心时,就表现出来,不喜欢吃的他就不愿意吃吗,而且态度很坚决。这和他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他不喜欢的事情,他会犟着不愿意,此时教师就要及时观察,找到突破口与幼儿沟通。
与家长交流后发现,孟辰在家也不喜欢吃蔬菜,家里人是将蔬菜打成汁混在肉里给他吃的。因此他觉得在家可以不吃,在幼儿园也一样。特别是与开学时相比,他的体重增长了很多,因此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在家中也要引导幼儿尝试不喜欢吃的蔬菜,不挑食。
教师在平时起示范作用,介绍各种菜名及营养,选择利于幼儿接受的方式(如:绘本故事等)从他喜欢的蔬菜入手,慢慢引导幼儿接受其他蔬菜。同时也要根据孟辰的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出汗时提醒及时休息。
实习幼师观察笔记 教育从爱开始
作为刚入园的幼儿老师,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分享,而教育笔记可以帮老师总结教育经验,有关于幼儿园教育笔记记你知道哪些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实习幼师观察笔记 教育从爱开始”,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实习幼师观察笔记 教育从爱开始【篇一】
常金涛小朋友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小男孩,但是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毛病”:爱插嘴。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接过去就叽里呱啦地讲个不休,惹得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叫,在课堂上,又是根本听不清我的话。
这天,我刚说:“小朋友喝水”。他便叫:“一组去,二组别去。”但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话,一齐涌向了杯子厨,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们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此刻请金涛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炒成了一团,金涛大声喊:“一组去喝水。”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此机会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样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总是讲话,别人还能听得见吗?他红着脸摇了摇头。透过这件事后,他的“毛病”好了许多。
针对各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实习幼师观察笔记 教育从爱开始【篇二】
这天活动课后,孩子们陆续的上厕所小便,忽听一阵吆喝声:“老师,梦鑫的牙快要掉了”,“老师她的牙只剩下一小块”。我快速跑进厕所,见一群孩子围着梦鑫,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看到梦鑫的眼泪快要流出来,很害怕的样貌,我安慰她说:“梦鑫别害怕,不要紧,过几天就会长出个新牙的”。应对这状况,我脑海中有一种想法:此刻大班的孩子已到了换牙的年龄,尽管中班时接触过肤浅的牙知识,但有些孩子对换牙现象还是有些恐惧,很有必要大家再一齐学习。
我就和孩子开始互动起来:“平时老师经常见有些孩子的牙变黑,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老师是平时不刷牙造成的。”“老师是吃糖太多了。”“老师还有,奶喝的太多,也会造成牙齿不好,变黑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那掉牙的时候怎样办?”我继续问。“掉牙是要换牙了,我们不要害怕”,“掉的牙叫乳牙,长出的牙叫新牙,也叫恒牙,恒牙才结实。”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对换牙也有些了解。我夸奖说:“小朋友明白的还真多。”这时,我再看梦鑫时,她脸上露出了笑容。
抓住孩子的年龄阶段,适时教育孩子,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这节互动课,增强了孩子们对换牙知识的了解,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不会紧张害怕了。
实习幼师观察笔记 教育从爱开始【篇三】
小班的孩子刚入园,什么事情都随自己的心愿,一不随心,伸手去抓。以往他们在家中已经习惯各种图书、玩具都是自己的,没有人与他们争抢。而今到了幼儿园则不同,所有的玩具、图书都要一起玩,一起看。因此产生了争执,容易发生抓脸行为。为了避免或减少同样的事情发生。我采取了一些教育方法,首先让孩子懂得玩具是大家的,可以轮着玩或换着玩,让孩子懂得谦让的含义。其次,我教孩子唱了一首歌“小小手”让孩子们说说手的用处,根据幼儿的回答,我从正面去引导他们:“我们的小手真能干,它是一个小小魔术师,可以变各种小动物,我们的小手还会做许多事比如帮老师摆椅子,收玩具。”老师虽然这么说,但是远远还是由于晓彤和他抢玩具,把晓彤的脸给抓伤了,留下一道血痕。事后,我对远远说:“你看,晓彤的脸好看吗?”“不好看”“让别人给你把脸抓破,你愿意吗?”“不愿意。”“以后还抓别人的脸吗?”“不抓了。” 通过这次对远远,乃至全班的教育,这几天抓脸现象明显减少。同时希望我们的家长朋友经常检查孩子的指甲及时修剪。
观察记录《什么东西不见了》
观察教师:**
观察时间:**.**.**
观察背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认识着周围的世界和现象,并在这一过程中建构着自己的属于自己的经验。《什么东西不见了》从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入手,探究物品溶解速度与物品颗粒大小及水的温度的关系,让幼儿在观察、发现、探索等活动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水、透明的杯子、小勺;绵白糖、白砂糖、方糖若干。
观察实录一:
(1)先让孩子们观察了绵白糖、白砂糖、方糖的不同,请他们猜想哪种糖在水里溶解的速度会快一些。
(2)孩子们分组做实验:用小勺取一平勺白糖和砂糖,再取一块方糖,同时把糖放入相对应的杯中开始搅拌,看看谁杯子中的糖先化完。
(3)通过操作和对比观察得出结论:绵白糖溶解的最快,其次是白砂糖,方糖溶解的最慢。物品的溶解速度与它颗粒大小有关系,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溶解的越快。
观察实录二:
(1)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拿冷水杯,一组拿热水杯(热水杯的温度不能超过40度),同时放进方糖,并一起轻轻的搅拌,请他们猜想哪一杯水中的方糖溶解的速度快。
(2)通过操作和对比观察得出结论:水温度越高,可溶于水的物品的溶解速度越快。
活动延伸:找一找其它可溶于水的物品,通过实验比较一下物品的溶解速度。
实施效果:小小的科学实验活动,不仅能调动幼儿学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幼儿观察记录:“老师太凶了”
幼儿观察记录:“老师太凶了”
午睡的时候,孩子们睡得香香的。我在看书,偶而抬起头,看着孩子们睡得香香的脸蛋,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愉悦。
这时方老师来找我,她说:“我在校门口碰到一个熟人。他们家亲戚的一个孩子在你班里,孩子的名字叫童非,有这个孩子吗?”我说:“有,怎么了?他原来是在南京上的幼儿园,这学期才转到我们班!”“孩子说你很凶,生气的时候还皱着眉头。”“有这样的事?”我吃惊地问。
方老师走后我的心情一下子低落得很,我不停地在反思,回忆自己什么时候给孩子留下了这个印象。我拿出手机给童非的爸爸发了条短信,除了说声对不起,最重要的是想让家长不要把我当外人,有什么尽管说。如果方老师不告诉我,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哪儿,根本不了解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是什么样的。
说句真心话。平时我比较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心情最不好时都叮嘱自己:要耐心一点,小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可在什么时候孩子对我有了这样的看法呢?
午睡起床,我来到帝非身边对他轻轻地说:“我们可以谈谈吗?”孩子说:“好啊!”
我说:“老师真的很凶吗?”
“对,昨天在操场上你说再不排好队就要生气了,而且你还皱着眉头。”
我轻轻地摸摸他的头说:“邵你还喜欢老师吗?”
他露出一个甜甜的笑脸说:“喜欢。”
“我那么凶了,你还喜欢我啊!”
“我就是喜欢!”
看到他真挚的表情,听着他急切的回答,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惭愧。孩子多么天真,自己随意的话语,一个不经意的神态却在孩子心中一个阴影。
“老师,你太凶了,!”我将把这句话牢牢地记住心里,它会时刻提醒我,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