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要对孩子说“反话””,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故事1:午睡前,XX班的老师急匆匆跑来向我诉苦:“J老师,这些孩子没法教了……”“怎么回事?”“刚刚进入午睡室前,有两个孩子做坏事,我就说把他们送到小班去好好学习一下。本来我以为他们会害怕,会记住这个教训,没想到我一转身的功夫,两个小毛孩自己走到一楼的小班去了,你说这怎么教啊?”孩子就是这样淘气又可爱,有时候他们往往听不懂大人生气时候说的反话,闹出不少笑话呢。

故事2:XX班有个非常调皮的男孩子,真是让老师伤透脑筋。一天,小家伙又出状况了,老师对着他直摇头说“我真是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啊!”小家伙认真的回答“老师,那你就再想想办法吧!”

刚开始看到这样的故事,会心一笑,可爱的孩子总是让我们觉得那份天真、灿烂与纯真,那种早已离我们远去的优秀品质。

可再一想,我开始觉得苦涩,这个故事就像个冷笑话,就像一个墨西哥人说,“上帝很爱美国人,撒给他们广阔的领土,很爱中东人,撒给他们乌黑的石油,很爱俄罗斯人,撒给他们丰富的矿藏,很爱中国人,撒给他们勤劳的双手,很爱日本人,撒给他们无边的海洋……上帝最爱的还是墨西哥人,每样都撒了一点,但忘记撒给他们脑袋”(《吴稼祥:墨西哥害怕的是整个国家被隔离》)。好笑吗?可乐吗?答案是否定的。

育儿专家认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反话正说,是一种艺术,正话反说,是一种不幸。对小孩子说反话,会使小孩子迷茫,不知道大人们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幼教工作者,对孩子应该是真诚的,纯真的,就像一杯开水一样,不是以甜味去吸引人,而是靠一颗心。

反话,是一种特殊的环境下的语言形式,对于低龄孩子不能理解反话,因此要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不适合用否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学龄前期的学龄初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和积极的正面引导,孩子的行为以模仿学习为主,要让孩子怎样做,就先做给孩子看,孩子对一些语言指令往往不会有直接反应,家长必须辅以身体语言,如手势,动作,让孩子明白家长说的是什么意思。同时孩子理解能力差,注意力的转移需要一个过程,要给孩子一段思考的时间。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给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一些小的技巧,小的策略,可以让孩子自动地随着你的要求转移自己的行为。下面给出一些办法就是帮助家长化解洋洋出现的类似问题。

对孩子说反话,也会造成孩子怀疑一切的阴暗心理,认为大人们说话真真假假,难以捉摸,不能相信。甚至于对周围的人产生敌意,轻则疏远亲人,冷漠朋友;重则心灵扭曲,仇视社会。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不要对宝宝唠叨


不要对宝宝唠叨

养育孩子是个幸福的过程,同时更是个艰辛的过程,除了要做好哺乳、换尿布、洗澡等护理工作,还要面对孩子的哭吵、破坏进行教养工作。

可能对我们这些边缘人士来说,我们也只能奉劝新爸爸、新妈妈耐心点,这是为人父母的必经之路。但实际上,繁琐的护理工作已让妈妈们精疲力竭,如果宝宝再哭闹、任性,那么这时妈妈眼中的宝宝将会由小天使变成小魔鬼,即使忍耐度再好的妈妈都会对宝宝发一通牢骚。

或许,发泄完之后,妈妈自己会好受些,并感觉这样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妈妈是否想过,挨批后,宝宝的心里感受?专家告诫:妈妈生气可以体谅,但在牢骚出口前必须得三思。

专家表示:日常生活中,妈妈们应避免6类最常见的牢骚,如下:

一、否定宝宝人格

妈妈正忙家务活时,一旦宝宝还粘乎乎,许多妈妈都会不耐烦地说:“烦死了,自己去玩。”可能妈妈自己没在意,可宝宝就会受到莫大的委屈而嚎啕大哭起来。

“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也不会。”妈妈往往以大孩子的标准来衡量宝宝的行为,自己觉得很简单的东西宝宝应该也要会,否则就“笨”。

妈妈带着宝宝到亲戚或邻居家玩,宝宝不愿叫“阿姨”,妈妈就会责怪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用,叫一声阿姨都不会。”也有的妈妈会笑着对别人说:“你看,我的孩子真是没用,不会叫人。”虽然是对别人说的,可是宝宝都听在耳中,记在心里。

Tips:如果宝宝有能力而没有做好,妈妈也须耐心指导,而不是责骂。

二、让宝宝怀疑妈妈对自己的爱

有时妈妈故意要宝宝手上的东西,可宝宝不愿意给,过一会儿宝宝要妈妈抱,妈妈就会故作生气样说:“我才不要你呢。”如果经常这样,宝宝会很伤心的。

“再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给别人做儿子。”这类话会让宝宝怀疑妈妈为什么不爱我。

宝宝被妈妈骂了几句,一气之下跑出家门,妈妈追到家门口,生气地对着宝宝喊:“你给我回来,不回来是吧,那以后都不要回来了。”这类话听多了,宝宝心理会产生阴影,以后可能真的要离家出走。

Tips:小小的惩罚有时能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或错误,但妈妈的惩罚不能让宝宝对自己的爱产生怀疑,要知道惩罚的目的不是要让孩子伤心,而是要让宝宝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不对就可以了。

三、吓唬宝宝

“宝宝再不听话就叫医生来打针。”“快躲到妈妈这里来,医生打针来了。”无论是责怪宝宝还是和宝宝玩,妈妈让宝宝听话的厉害办法就是医生打针,因为所有的宝宝都怕打针时的疼痛。妈妈经常用这种方法教育宝宝,反而使他见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

宝宝对老师很敬重,更不敢像对妈妈一样对老师撒娇。妈妈喜欢利用宝宝这一害怕心理对宝宝施压,出口就是:“不好好看书,明天告诉你老师去,看他(她)到时候怎样惩罚你。”

警察叔叔抓坏人,这是妈妈从小教给宝宝的概念。宝宝怕警察叔叔带走也就是怕自己是个坏孩子。孩子一做错事就说“叫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孩子会怀疑自己是个坏孩子,在别人面前不敢抬头。

Tips:宝宝难免做错事情,及时帮他纠正错误是妈妈的责任和使命,如果孩子纠正了,妈妈还应称赞他是个好孩子。

四、对孩子的要求超出了他的能力

“动作快一点,妈妈还要上班呢。”其实宝宝动作慢不是它的错,它不知道为什么要快,也不知道怎样快,最关键的是平时妈妈的教导,怎样让宝宝有一个时间观念。

在宝宝眼里,他的作品可能已经做得最完美,可是在妈妈眼里,还是没有达到要求,所以宝宝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再做好一点,而没有顾及宝宝的心情。

宝宝不是天才,不是一生下来什么都会,成人会的东西宝宝不一定要会。不要妈妈觉得很简单的事情,宝宝不会就说:“这么大了,连这个都不会。”说多了,宝宝会的事情它也不敢做了。

Tips:妈妈用时间去了解宝宝的能力,让宝宝做之前,把事情与宝宝的能力进行对照,如果宝宝能做而不做,妈妈应进行劝导;如果超出宝宝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勉强,小心适得其反。

五、拿孩子进行比较

妈妈总希望自己的宝宝比别人孩子强,所以遇到宝宝比别人差,经常对宝宝出气,“你和别人一样大,为什么别人会,你怎么就不会,好好跟别人学学,不要老想着玩。”好像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强那是应该的,而比别人的孩子差那就绝对不行,其实,妈妈的这种心态才真正要不得。

Tips:掌握孩子的个性与特点,并非别人会的东西,宝宝就一定要会。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宝宝的特别培养它的能力。

六、按自己的意愿命令宝宝

“不准吃饭时说话。”“不准抱着玩具睡觉”……太多的“不准”容易限制宝宝个性的发展。或许,许多妈妈会说,她们这样做是为了宝宝好。的确,哪有那么狠心的妈妈呢?可妈妈们想过没有,对于同样的问题,如果换种解决方式,是不是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哭,还哭,不许哭。”“叫你不要玩电脑,还要玩,马上停止,睡觉去。”妈妈烦了后,就希望宝宝立即能够达到自己的意愿,这时往往出言比较凶,有的妈妈甚至拼命用手拉开宝宝的手。对宝宝来说,他从妈妈这里认识到什么是野蛮,并学会野蛮待人的方式。

对于宝宝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妈妈须控制自己的情绪,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宝宝;转移宝宝的视线或爱好;给宝宝一个调整时间。

亲子交流 父母不要说反话


1、事前先给孩子一些“心理准备”

在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之前,可以先将时间安排告诉孩子,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如,妈妈提前告诉洋洋,“现在是四点,我们可以先搭会儿积木,四点半妈妈就要做饭了,你要自己看会儿书或自己玩一会儿,等吃了饭,妈妈还可以陪你玩一个小时。”孩子虽然还没有时间观念,但大概会知道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就会比较有心理准备,到需要改变活动时,也能比较容易接受了。

2、模仿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在三岁以后已经开始能判断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即有了一些简单的判断能力,孩子玩得高兴时,不肯结束游戏,也不愿意让妈妈离开,情绪会有一些表现,家长可以模仿这些表现,孩子看到大人做出这样的行为,很快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也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如看着孩子要哭,妈妈就假装哭,“我不干,我还想玩!”边假装哭边说。孩子一般都会破涕为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紧张情绪也会有所缓解。

3、结束游戏要“事先声明”

在游戏之前告诉孩子时间安排,也会由于孩子的记忆力保持时间比较短而忘记,还要在玩的过程中,不断提醒孩子,“事先声明”,以防孩子因为忘记而“变卦”。如,“宝宝,再玩十分钟妈妈就要去做饭了,只能再陪你搭完这个楼房了,刚才我们说好了,是不是?”让孩子想起自己的承诺,也提醒孩子兑现自己的承诺。

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孩子理解不了反问语气的话,因此在给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运用以上的小技巧和小策略,可以让孩子自动地随着你的要求转移自己的行为。父母需谨记,在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亲子沟通时,不要说“反话”。

育儿观念: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


育儿观念: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

现在每个家庭里,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出类拔萃的人,再加上“艺多不压身”的古训,于是现在的年轻父母就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给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学舞蹈、学英语、学绘画、学钢琴……生怕孩子比不过人家,输在起跑线上。

我班琳琳小朋友,三岁时,就认识几百个汉字,会说许多英语单词,现在刚满六岁,背唐诗、讲故事,那是小菜一碟,双休日,爸爸妈妈又给她报名参加了绘画班、钢琴班,谁见了都说“这孩子真聪明啊!”可老师却发现了一个问题:琳琳小朋友与人交往的能力特别差,见了长辈不知道问好;看见陌生人,就害怕的藏到家长后面;也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做游戏时,又胆小又慢腾腾的。

孩子从小就和妈妈在家,不出去玩,只在家看图识字、学英语,学习几乎占去了孩子所有时间。大人剥夺了孩子与同伴游戏的权利,久而久之,孩子就产生了与人交往上的心理障碍。

家长只注重了孩子的学习,并且在大家的赞扬声中愈演愈烈,大人博得了面子,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却忽视了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我们呼吁各位家长,一定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对孩子进行“体、德、美、劳、智”全面发展的教育,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让孩子恢复孩子的天性。

不要轻易说孩子自私


我们不难发现,小孩子很容易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事事先要考虑自己的利益,看起来是那么的自私。

自我中心化自私

自我中心化思维是宝宝特有的思维模式,是无意识间发生的一系列以宝宝自我为行为目的的本能冲动。比如宝宝间经常发生的争抢行为,其思想基础不是自私的观念,而是自我中心化的思维模式。宝宝还不具备分享的思想能力,因此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分享的行为。宝宝的分享行为需要父母逐渐培养起来,从而形成有关分享的价值理念。不管“自私”有怎样的内容,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自私是成人的专利,至少离两三岁的宝宝还有十万八千里。因自己的宝宝搂着自己的玩具不让其他小朋友碰,妈妈就脸红地责骂自己的宝宝“自私”,这是典型的载有色眼镜看问题,孩子的自我中心化与成人的自私欲念风马牛不相及如何引导宝宝从完全生物学意义上的“自我中心化”走出来,逐步实现人的社会化,这是每一个父母面临的养育问题。从分享行为开始,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父母给宝宝树立榜样,在生活中多做分享行为。讲很多,不如做一件,宝宝还不能通过教导,理解分享的含义。

●创造分享机会,可以让宝宝分发东西,给宝宝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营造分享后的愉快感,让宝宝体会到分享的快乐,这是鼓励宝宝学会分享的重要环节。

●树立分享行为的规则,让宝宝知道分享需要顺序、等待、轮流、平等、合作等规则挑战自我是宝宝最大的能力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最大的能力就是不断地挑战自我,对未知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总是试图去做他不会做的事,了解他不认识的事物。父母要了解宝宝的这一特点,创造利于宝宝探索的养育环境。能走得很好的宝宝,不再满足走,而是要跑了;会跑的宝宝,不会只满足跑,而是要跳了,双脚跳,单脚跳,原地跳,往远处跳,立定跳远,跑步跳远,往高处跳,往低处跳,往前跳,往后跳,向左跳,向右跳。就一个跳的能力,宝宝能不断跳出花样,即使父母不给宝宝做示范,宝宝也会自己不断创新,发明出各种跳的动作。

这十句话,千万不要对孩子讲


家长们在孩子的身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不要无意间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育。以下是孩子最讨厌父母说的10句话,父母们要注意了!

1.我们是不行了,孩子,就看你的了!

把孩子的发展当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种丧失自我的表现。这种家长往往得过且过,患得患失。自我丧失感虽然是为人父母的共性,但它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里,这种心里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2.“你看看人家谁谁谁!”

或许这是家长们最长说的一句话了,而恰恰是孩子们最讨厌的一句话。这种比较对孩子价值观确立是一种极大的干扰,对于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也是一种破坏。

3.“没时间管你,不挣钱怎么过日子啊?”

名人言:“没有时间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抽时间和孩子相处是教育最大的前提。

4.“宝宝,爸爸不听话,打他!”

经常见到一些父母把孩子当玩具或者宠物,为了好玩,开这样或那样的玩笑。要知道孩子小时候是不辨是非的,什么行为得到鼓励和刺激,什么行为就得到强化。父母不应该随便利用孩子开玩笑,在这些无聊的玩笑中,孩子会养成不良的习惯,滋生不良的价值取向。

5.“进了前三名,妈妈给你买……!”

物质奖励看似是一种增强孩子动力的保障,其实弊大于利。孩子学习不是为家长学的,考砸了惩罚,考好了奖励,破坏了孩子对知识的正常理解,也助长了孩子的功利心。

6.“没有原因,我说不行就不行!”

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长头脑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这不仅会导致亲子关系对立,更会破坏和妨碍孩子的公正心和民主意识成长,缺乏协商能力,甚至还会滋生暴力倾向。

7.“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谁管得了你啊?”

一般父母这样说的时候,并非孩子完全不服管,可能只是不小心旧错从犯,这会让孩子觉得委屈。此类方法前两次用或许会让孩子感到愧疚,但是用多了就会引起逆反,索性将错就错。

8.“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样就怎样!”

因为孩子是自己养的,所以就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愿望强加于孩子,任由情绪随意发泄,无视孩子的个人意愿。会让孩子心生怨意,久而久之形成孩子与家长关系紧张或滋生叛逆。

9.“你怎么这么笨?”

反复的言词否定,无异于毁灭孩子的自信,让孩子自我否定并且在面对同一件事时越来越恐惧。

10.“如果爸爸妈妈离婚,你要爸爸还是要妈妈?”

如果是真离婚另当别论,如果仅仅是个玩笑,那就太愚蠢了,孩子会因此产生恐惧心理,他一定会想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离婚?他们是不是不要我了?他也一定会考虑自己会跟谁,但结果更遭,因为他发现跟谁都很痛苦。如此周而复始地焦虑不安,很可能形成抑郁情绪。

还在跟孩子说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许多父母都会告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但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和陌生人有所接触对儿童发展是有益的。所以对父母来说,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在什么情况下该如何与陌生人互动。

为此,今天为父母们找到了以下平衡的建议:

1、让孩子知道,谁是可以相信的成年人。

告诉孩子,如果一个陌生人走过来,说要给他/她一些小零食,或者要求帮助(比如寻找走失的狗之类的),必须大声地拒绝,并且马上跑开。另外,绝对不可以上陌生人的车。

2、教会孩子,要根据人们的行动来判断他人,而不是外貌。

3、有一点可能很重要:教会孩子相信他们的本能。告诉他们如果感到不对劲,就算说不上来为什么,也要马上跑开。

教会孩子,当他们觉得自己身处危险之中,可以摔东西、尖叫等等。如果有陌生人试图强迫他们,要大叫“救命!我不认识你!”或者“救命!这不是我爸爸!”。

4、尽量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无论是出去玩还是去上学都最好能找到一个同伴。

5、找到“安全地带”。

带孩子出去的时候,把那些紧急情况下他可以寻求帮助的地方告诉他,比如警察岗亭或者消防站,让孩子明白如果发生意外,哪里可以求助。教会孩子不要去“危险地带”,比如黑暗小巷子、茂密的丛林等。

6、如果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该怎么办?

告诉他去找穿制服的人,比如警察、保安。如果附近没有穿制服的人,或者带着孩子的人。

最后,仍然要提醒他们相信本能:如果他们感到不太喜欢眼前这个人,那就跑开去找别人。

另外:

父母们不太可能每时每刻都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陌生人伤害。因此,我们需要教会孩子,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做。并且告诉孩子们,在别人越界的时候,他们该做什么。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科技教育


21世纪已经到来,“科技兴国”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作为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适当渗透科技教育内容,已显得十分必要。

在活动中,应注意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加上家长适当的点拨指导,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使幼儿知道知识是通过探索得到的,这样才能使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而且,要让孩子都有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鼓励每个幼儿都能大胆探索、发挥并参与讨论。同时,要准备各种具启发性、趣味性、可操作性的活动材料,使幼儿动手操作机会增多,涉及面广。随着兴趣的提高,孩子就能获得亲身的体验和发现的乐趣。为了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家长还可提一些具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幼儿作多样性、独创性的回答,并鼓励幼儿自发地讨论、交流,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与创造力潜能。

国人有句古话:“心灵手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特斯也说过:“儿童的智力发育在指尖上。”所以,有意识地从小训练儿童动作,能刺激和促进儿童大脑的思维活动,增进眼与手的协调,卓有成效地开发和发展幼儿的智力。此外,让孩子从小多接触周围事物,多接触大千世界,多接触大自然,在保障其安全的前提下,让其自由活动和自然探索,从陌生到熟悉,从挫折到成功,以促进脑的聪慧。大人应循循善诱,培养孩子尽早学会执筷吃饭、穿衣穿鞋、洗手帕、扫地、擦桌、上床睡觉和自己玩插塑、垒积木等技能,这对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开发幼儿的智力十分有益。正如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蒂莉所说:“大人不要包办代替,凡是孩子可以做的事,都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尽力让幼儿多用眼看、耳听、手写、口说,特别是学会用左右手进行活动,以促进大脑和智力发育。”

解决孩子问题要对症下药


孩子年龄:四岁四个月

跳跳近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突然间不高兴,自己哭着去另一间屋,也不是大哭。如果大人过去哄她,她也不会听,如果抱她,她会挣扎不让抱,但如果你走,她会哭的更凶。

其实这种情况,我印象中小时候也有过。我哭,妈妈来哄我,但当时我虽然很需要妈妈来哄,但是当妈妈过来的时候,我不知道是碍于自己的面子,还是想多让妈妈哄一会,所以无论妈妈怎么哄,我都不会停止。但那时候我心里是温暖的,是不哭的,这是想让妈妈多哄一会,但无论哄多久,都感觉不够。直到把妈妈惹急了不管我,我就开始大哭,大哭一会,妈妈或者其他人会再来哄我,这时候的我就会找个台阶下来,不再哭了。

所以对于跳跳这种情况,我非常能理解她的心理,我也试图去哄过她,可是一点效果没有。

其实她是什么问题都没有的,并不是无理取闹,只是自己心情不好而已。

所以现在我要做的不是哄她,而是想办法让她心情变好。

她自己跑屋里,过了一会,我惊讶的问跳爸

“我好像听到有人再哭?”

“是不是小鸡(跳跳经常把自己扮演成小动物)在哭呢?”

“哎,跳跳呢,我怎么找不到跳跳了?”

“我听听哭声在哪里?我去看看是不是小鸡在哭。”

然后我就装作顺着声音去找是谁在哭,这时候不能一下子找到,要有个游戏时间,来缓冲她不好的情绪。

我走一步就会说一句“哎,哭声在哪里?我怎么听不到了?”跳就会配合着再哭一声。

等感觉她已经忘记为啥要哭的时候,我适时的出现在她面前,

并惊讶地说“俺跳跳怎么在这里啊,你刚才听见有人在哭吗?”跳跳摇头,

我再问“是不是小鸡在哭啊?”跳点头。

然后跳就装作小鸡一蹦一跳的跟着我出来了,就这样,啥事没有了。

孩子的问题很多,无论面对那种问题,只要我们摸透孩子的心理,从她心理出发,对症下药,其实是很好处理的。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孩子无理取闹,其实是我们的对他们的关注不够,不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所以总不能选择合适的方式去处理。

幼教“偏方”:学会说“反话”


很多家长会有这种经历,有时候孩子无理取闹,此时如果家长说“反话”吓唬孩子,孩子会乖乖听话。其实,这些“反话”是父母“对付”孩子的小小的计谋罢了。

家长说反话孩子很听话

欢欢今年5岁,她性格开朗,天性好强,在同伴中,总是扮演着“大姐大”的角色。“欢欢很听话,也很懂事,有一次,欢欢小伙伴的玩具坏了,她主动把自己的玩具给小伙伴玩。”欢欢妈说,可是最近她发现欢欢变得很调皮、贪玩,叫她去写作业,她却拖拖拉拉不肯去,手脏了让她去洗也不去洗,真拿她没办法。

有一次,欢欢又不愿意写作业,可把欢欢妈惹急了,欢欢妈瞎吓唬说:“你再不去写作业,晚上就不让你上床睡觉”。没想到欢欢乖乖地写作业去了。看发脾气这招挺管用的,欢欢妈也越用越多,欢欢不吃饭时,她说,“欢欢不用吃饭了哦,这样妈妈就省粮食了”,欢欢贪玩不去学习时,她说,“欢欢下次语文考试肯定只拿50分,绝对不会上60分”。欢欢妈发现,每次这样刺激欢欢时,她总会乖乖地去吃饭或写作业。

专家分析

正话反说可成教育“偏方”

4~7岁的孩子已经进入了“竞争期”,此时,孩子在心理上表现为好胜、好强,同时还特别叛逆。这时,和孩子交流,如果正话反说,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如孩子写作业慢时,家长可说,“我看你是你班上写作业最慢的吧,明天交作业肯定比某某还要晚”,在“竞争期”的孩子肯定会说,“我才不是呢,我肯定比他快”,于是就加快速度写作业了。而当孩子不愿意去上学时,家长说,“不去就不去吧,妈妈还省了一笔学费呢”,此时孩子会说,“我就要去上学,我才不让你省学费呢”。

正话反说,主要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竞争的氛围,故意挑起孩子的好胜心,正话反说也属于一种沟通的技巧、教育的方法。

说反话要注意年龄、性格

但是这种教育方法是偏方,并不适合每个孩子,也不能随时使用,要根据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和孩子的性格来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的次数。由于5岁的欢欢正处于4~7岁这个“竞争期”,她常表现出较强的叛逆性,事事都喜欢和家长对着干,此时正话反说可能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另外,还有些孩子天性好强,这时家长如果还是发挥一贯的唠叨本色,跟孩子摆事实、讲道理的话,是根本行不通的。请将不如激将,如果家长适时改变方法,正话反说,孩子反而会‘顺着’家长的意思。

常说“反话”容易影响是非观念

欢欢妈抓住欢欢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有根据地进行教育,发挥了正话反说较好的教育效果,就像每天都吃米饭,偶尔给他吃点酸辣粉一样,孩子可能更爱吃。不过如果经常给他吃酸辣粉,那也不行。反话说多了,会影响孩子是非观念、行为规范的形成。

3~5岁是孩子发展自我意识和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他们希望证明自己的能力,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这个时期,孩子本身就喜欢恶作剧,唱反调。如果再从成人身上接触到特殊的语言形式,比如欢欢妈就习惯性地正话反说,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跟着学,到处用,并从中感到很大的快乐。

有的家长喜欢逗孩子,比如说“你吃饭吃的好快啊,一碗饭1个小时就吃完了”“我不喜欢你,不要你了”等。这样长期下去,会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行为规范,也不利于孩子形成正常的是与非、正和反的概念。孩子会认为话就得反着说。

建议:从孩子行为规范的建立,是非观念的形成或是个性的培养上考虑,家长都要尽量正常话正常说,多与孩子进行正向引导、直面交流做到坦诚相待。

“反话”说不好,孩子可能不信任父母

家长适当正话反说,是用心思考教育方式的表现,但要把握好尺度。正话反说是一种压力,但是这种压力不应该把孩子压垮,应该把这种压力变成学习前进的动力。

另外,家长经常正话反说,可能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印象:父母经常欺骗自己,从而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影响孩子的自信心的树立和其正常的社交。

建议:教育孩子就像骑单车一样,要随时查看路况。在用反话激励、“威胁”孩子的同时,要随时观察孩子,同时,一个孩子通过正话反说达到了较好的教育目的时,并不意味着另一个孩子也适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和孩子交流中说反话时,如果孩子没有反应或者反应过于激烈时,家长就应该停止。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不要对孩子说“反话”》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请不要对孩子说这样的话 孩子们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真笨”这个词经常就会出现在父母的口中,什么叫笨?学东西慢就叫笨。一学就会那叫聪明,不聪明的就是笨。在动作上,不灵巧的叫做笨,迟缓的叫做笨? 如此说来,新生儿是...
    2021-10-02 阅读全文
  • 别跟孩子说反话 案例: 四岁半的净净,个性特别像妈妈,开朗活泼,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老师都夸整个班里就属净净的嘴最甜,最会说话。 但最近,老师向妈妈告了一状,说净净经常说反话,比如,欢欢的衣服特别漂亮,净净就说...
    2021-09-09 阅读全文
  • 不要对宝宝唠叨 不要对宝宝唠叨 养育孩子是个幸福的过程,同时更是个艰辛的过程,除了要做好哺乳、换尿布、洗澡等护理工作,还要面对孩子的哭吵、破坏进行教养工作。 可能对我们这些边缘人士来说,我们也只能奉劝新爸爸、新妈妈耐...
    2020-11-10 阅读全文
  • 请不要对孩子无条件顺从 在生活中,家长常常要面对孩子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如何拒绝,需要技巧。 首先家长要分清孩子的什么要求是真正的无理要求。在孩子面前,家长不能变成一个强势者,而要成为一个说理者,要不孩子会说家长不讲理了...
    2020-09-10 阅读全文
  • 家长一定不要对孩子说的四句话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的时候就会口无遮拦,想说什么说什么,那是因为家长不了解一些话说出口以后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甚至是一举一动,都...
    2021-07-25 阅读全文

孩子们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真笨”这个词经常就会出现在父母的口中,什么叫笨?学东西慢就叫笨。一学就会那叫聪明,不聪明的就是笨。在动作上,不灵巧的叫做笨,迟缓的叫做笨? 如此说来,新生儿是...

2021-10-02 阅读全文

案例: 四岁半的净净,个性特别像妈妈,开朗活泼,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老师都夸整个班里就属净净的嘴最甜,最会说话。 但最近,老师向妈妈告了一状,说净净经常说反话,比如,欢欢的衣服特别漂亮,净净就说...

2021-09-09 阅读全文

不要对宝宝唠叨 养育孩子是个幸福的过程,同时更是个艰辛的过程,除了要做好哺乳、换尿布、洗澡等护理工作,还要面对孩子的哭吵、破坏进行教养工作。 可能对我们这些边缘人士来说,我们也只能奉劝新爸爸、新妈妈耐...

2020-11-10 阅读全文

在生活中,家长常常要面对孩子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如何拒绝,需要技巧。 首先家长要分清孩子的什么要求是真正的无理要求。在孩子面前,家长不能变成一个强势者,而要成为一个说理者,要不孩子会说家长不讲理了...

2020-09-10 阅读全文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的时候就会口无遮拦,想说什么说什么,那是因为家长不了解一些话说出口以后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甚至是一举一动,都...

2021-07-2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