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教案例分析:旁敲侧击胜于直接批评

发布时间:2021-03-10

幼儿园游戏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我们需要把自己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而教育笔记可以帮老师总结教育经验与不足。有哪些优秀的教育笔记值得借鉴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幼教案例分析:旁敲侧击胜于直接批评”,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制能力差难免会犯些自以为不是错误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谁都是要犯的,有的孩子犯大错,有的孩子犯小错;有的孩子常犯错,有的孩子偶尔犯错,但不可能不犯错。英国谚语也告诉我们:“不犯错误就是最大的错误。”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让孩子知错能改,吸取教训,以免下次再犯错。然而如何面对孩子的错误,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措施却值得我们思考。

案例一:美术活动时,阳阳总把铅笔含在嘴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走到他跟前命令道:“阳阳,把铅笔拿出来,你傻呀你不知道铅笔脏吗?下次再让我看到你含铅笔我就打你屁股。”YJs21.Com

案例二:美术活动时,阳阳总把铅笔含在嘴里,老师看到了没有说话,只是看了看阳阳就走开了。课间休息时,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听,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小女孩叫红红,她特别不讲卫生,看到什么都喜欢往嘴里放,写作业时也总是爱咬铅笔玩。有一次她生病了肚子疼得厉害,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她中毒了,肚子里有很多的铅。说要给她打针输液,这下红红害怕了。妈妈问医生是怎么回事?医生说可能是孩子经常玩铅笔、咬铅笔的缘故。红红听了说:“我以后再也不咬铅笔了。”

以上两个案例是教师对待孩子的一种错误所表现出来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而两种做法带来的教育效果却截然不同。案例一中的孩子只看到了当时教师威严的面容,严厉的话语,却没有记住教师想让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没过多久孩子还会把铅笔放进嘴里,而忘记今天的批评。案例二中教师用了一种委婉的做法,适时的旁敲侧击利用故事给孩子们敲了个警钟,让犯了错误的孩子自己意识到了错误之后的严重后果。达到了自我警觉、自我改正的教育目的。

由此看来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有时冲动的直接批评未免起到教育的作用,而婉转的旁敲侧击却令孩子受益菲浅,达到自省、改正错误的目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幼教随笔:两个特殊孩子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经常有特别的孩子,我谈两个特殊个案的教育情况:一个是早期有过脑缺氧病史的孩子,一个是有着自闭症倾向的孩子。说说我观察到的现象和采取的措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幼儿园经常有特别的孩子,我谈两个特殊个案的教育情况:一个是早期有过脑缺氧病史的孩子,一个是有着自闭症倾向的孩子。说说我观察到的现象和采取的措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第一例:刘xx,男孩,4周岁,出生时因脑缺氧曾住院治疗一段时间。此前,没上过幼儿园,一直由奶奶看护。动作协调性不太好,眼睛略显呆滞,间或有少量口水流到嘴角。初次送到幼儿园,并没有哭闹。与小朋友交往时语言表达极少,别人玩的时候他喜欢凑过去旁观。活动课时不能安静跟小朋友一起活动,不能倾听老师的指导语,交流起来有些困难。据孩子父亲反映,孩子特别钟爱玩球,有时也会看一些图画本、动画片。

这个孩子在幼儿园时,有时受到其他孩子的歧视,我批评教育那些孩子,情况才有所好转。他上课坐不住,始终跟着我,我有充分的时间和他玩。我翻看一本幼儿画书,他主动凑上来看,我觉得这是交流的好机会。我和他谈起他的奶奶,原来他很愿意和我说的。有了这次经历,我就开始工作了。首先我同他玩踢球、踢塑料圈,他高兴的眉开眼笑。从那以后,我们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关系。我开始提醒孩子们玩的时候也把他拉上,作业活动时给他机会表现一下,这样他的交往和言语方面开始突飞猛进。孩子的父亲很是激动,在外面逢人就说老师教会了孩子说话。

第二例:刘xx,女孩,4周岁,据父母讲孩子诊断为自闭症,我们姑且称之为有自闭倾向。她见到老师、小朋友不打招呼,即使在家长提醒后问好或说再见也并不看老师。该幼儿喜欢玩某样东西,就会反复操作,持续3、4个小时也不厌烦(可能时间允许的话还要长)。喜欢爬到窗台上看风景(我害怕极了)。每逢幼儿园离园时间,乘老师不小心出了教室门就往外跑。喜欢玩蹦蹦床、飞机,跳多长时间都不累,在飞机上成站立姿势任由飞机旋转,一点也不晕,怀疑前庭迟钝。喜欢吃的东西,别的东西被人拿走不在乎,吃的东西不行。脾气有点儿躁,有时会莫名其妙的对着镜子发脾气。但她对音乐歌曲敏感,喜欢唱《想唱就唱》。学歌曲时,常常是班里的孩子还在学唱,她已经先学会了。她记住的东西,即使是20种不同的蔬菜名称,也会按照原来的顺序背给你听。

这个姑娘是比较特殊的,我首次接触,感觉很棘手。我上网查询,没有什么有效方法;咨询专家,专家告诉我要有长久的耐心。没有办法,我就只能观察。我发现有个别幼儿去骚扰她,抱一下推一下的,她居然正眼看着他们跟他们说些简单的话。我就没有制止,跟上个案例一样,也是发动一些孩子跟她玩。后来的情况很好的,时间不长她就能和4、5个小女孩玩了,而且成了经常性的玩伴。我给她表演唱歌的机会,她也能做的大有进步。但是又过了一段时间,出现反复了。几个小伙伴失去了对她的新鲜感,而她的进步相对于别人又太慢。她开始回到原来那种独来独往的状态中去了。但她喜欢户外活动,我延长活动

>时间,多提供给她与伙伴交流的机会,以后的情况有所好转。

这两个案例都提示我们,师幼之间的信任是第一位的,伙伴关系是孩子发展的最佳环境。特殊的孩子应该到同伴或者年龄小一点的群体中去互动交往,师长根据孩子特点给予一定的帮助,孩子就能在各自的水平上有所进步。但往往是孩子初来乍到时,我们关心的多,等到熟识起来之后,因工作量太大,大家在师生交流、深入观察分析方面就慢慢放松了。看来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考虑如何把教师从繁复的无益劳动中解放出来,发挥一个教育者的最佳的效能。

幼儿案例分析


案例:我们同行之间经常在一起研讨,小班的孩子在刚入园的这段时间,除了“对付”孩子们的哭,缓解焦虑心理以外,还得时常关注有尿裤子、拉裤子现象,而且比较严重,虽然我们老师们每时每刻都嘱咐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提出上厕所的要求,但有的宝宝还是尿湿裤子,拉到裤子里,对此现象我展开分析。

分析:即使每次我们都是强调,随时都在提醒,看到这些孩子们的这种现象,我自己心想:可以安排自理能力强的幼儿在身边随时提醒经常尿湿裤子的孩子。避免经常尿湿裤子老师不知道。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首先,我们班李文梦是个孩子自理能力很强,适应能力也很强,又是一个细心的小女孩,我鼓励李文梦干什么事情都“携带”尿裤子、拉裤子的孩子,随时提醒该干什么该干什么,有什么事情不好意思跟老师说随时跟李文梦说都可以。但我们对经常尿裤子的幼儿也要亲密接触,使他们知道老师是爱他们的。

其次,为了让每个孩子的自理能力有所提高的意识,我们每天都是特殊对待这类幼儿,以强带弱,促使全班孩子一起进步,让家长放心。

最后,我们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经常沟通交流,家园合作慢慢改掉孩子的这种尿裤子、拉裤子现象。

幼教案例—释放孩子的能量


案例聚焦:

班集体中,总有那么几个特别淘气的孩子,小毕就是其中的一个,直到有一天,滔滔的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老师,你怎么那么喜欢小毕”。我喜欢小毕,我偏袒小毕?不是吗?当他说那句话的时候,我不是照例站在小毕的床边,回想以往,我几乎天天会站住小毕的床边,不时地提醒小毕,或给予他帮助,让他及早入睡,因为你不这样做的话,说不准又有什么状况出现,因为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皮孩子。我的思绪又在一日生活中搜索我平时的所作所为。来园活动时,我常常为预防小毕的“破坏”而坐在他的旁边陪伴他游戏;晨间活动时,为了防止小毕干扰别的小朋友,我就常常牵着他的手跳舞。集体活动时,为了保证活动顺利开展,他的座位总是靠我最近……

回顾反思:

真没想到,所有我的一切“用心良苦”会在孩子们稚嫩的心中留下我偏爱小毕的烙印。

而小毕依然顽皮,我没有意识到在孩子的心目中他会认为这是老师喜欢他和特别关注他的一种表现。而促使他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优越感。

大胆质疑:

1、孩子顽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俗话说:事出有因,孩子顽皮不听话,除了内因,外因肯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小毕爸爸开了一家餐馆,平时很忙。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管他,他的妈妈每天从单位回来,也总是直奔餐馆,而他经常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由于隔代人比较宠爱,平时他的行为很少受到约束,所以就养成了他自由散漫的习性。其实,小毕很聪明,他除了喜欢画画,还在学习二胡,音乐方面他有一定的悟性。

2、采取什么对策方显有效?

对于这么一个聪明而又淘气的孩子,应该怎样来激发他内在的潜质,使他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我们思索了许久,终于决定放手,让他尽情释放自己的能量。

放手回归:

一、情绪释放

有张有弛,方显益彰。这句话对于年有的孩子来说尤其的重要,所以,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尽量给他提供宣泄情绪的时间和空间,同样,我们与他的父母取得联系,请他们每天给小毕安排一个适宜的时间,让他尽情玩耍,这样,不管是积极的还是不积极的情绪在一段时间内发泄完毕以后,在余下的时间里他会安静许多。

二、能力释放

这是一个“吃不饱”的孩子,如何释放他的能力,让他“吃饱喝足”没有时间去惹事生非呢?在主题活动《好玩的瓶子》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共同探索发现了瓶子的多种玩法。如:瓶子上贴了小圆点里,面装了豆豆可以做《喂动物吃饭》的数学游戏,还可以做打击乐器;瓶子里装了水可以练习挑水;还可以将瓶子随意摆放练习蹦跳和跨跳;在我们制作这些瓶子玩具的时候,我们请小毕做我们助手,帮助我们贴圆点、装豆子、灌自来水……他干得不亦乐乎,他从劳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以后,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总是请他代劳,他慢慢变得有事可做了。不再以招惹别人为乐了。

三、精神释放

因为小毕会拉二胡,我们就给他创造机会,提供适宜的环境,例如:区域游戏时,我们请他从家里带来二胡,在小朋友们面前表演,一段时间以后,他不再需要老师的提醒,每到区域游戏时,总是很自觉地在一旁拉练习曲,他喜欢画画,我们就提供适合他的内容和材料,让他尽情发挥,小毕的精神食粮丰富了,捣蛋的机会也随之减少了。后来小毕会从老师的眼神里读懂老师的要求了。

小毕变了,他不再是从前的那个淘气包了,而我总算也彻底理解了:“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幼教案例:小司机的表演


幼教案例:小司机的表演

角色游戏正当时,当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来营造环境时,特别有想法的孩子依旧是亮点。

在小六班时,遇到一个超级投入的小戏精,觉得这个孩子想法特别多,而且想法特别有生活气息,你会惊讶他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全市观摩正在进行,每个班级都有老师驻足观看,我呢,很新奇也想玩玩,在银行取了钱之后,一会在超市逛逛,有售货员帮我介绍东西,一会儿到娃娃家做客,有小主人给做菜,一会去美食城吃吃饭,想着到车站坐坐椅子,于是投币上车,其实这个公交车就是一张桌子当车头,一个圆形方向盘,八个小椅子组成的,还有一个投币箱。很简单的布置,因为觉得这个区的孩子少,也想让其他小朋友可以来试一试,所以很大声的跟小司机说,投币上车了,要到建业超市下车。

开车了,于是这个小司机拿着方向盘,转起来。

以下是小司机的戏精表演时间

我:建业小区到了没?

小司机:还没呢?再等等。

小司机:呀!我的车没油了!我去看看。(于是他跑到桌子前面,半趴在地上,检查有油没?)

我和其他小朋友:修好了没?没油了,我们换个车吧!

小司机:油好了!(他赶快跑回驾驶位置,拿住方向盘)

过了一会

小司机:我的车轮没气了!让我去看看!都别动!(又是跑到桌子前面,半趴在地上,检查轮子,小手在空气里转转,当做摸轮子的样子。这时有一个小朋友已经下车了。还有其他小朋友问,修好了没)

小司机完成修理,又回到驾驶位置,拿起方向盘。

我:建业小区到了没?

小司机:到了!下车吧!

我到超市转了一圈后,又投币上车,还到建业小区。

开着开着,小司机:前面有块大石头!

其他小朋友都看着他跑下驾驶位置,自言自语“等下,我把它搬开”,弯着腰,垂着手臂,贴着肚皮,弯弯的腿,真的像是在搬一个特别重的石头,搬开后,回到驾驶位置。

小司机:好了,开车!

又开了一会,突然,小司机:下班了!明天再坐吧!

于是小司机放下方向盘,摆好驾驶椅子,就跑去银行取钱了去了。

我和其他小朋友被留在没有司机的车上,有一个小乘客,去驾驶位置当上了小司机。

这个小戏精真的是令人惊喜!因为成人的固化思维,会觉得开车有什么好玩的,红灯停,绿灯行。可是看到这个小司机的卖力演绎后,觉得路上遇到的状况太多了,我想这个孩子可能在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比如车没油了,轮子没气了。简单的椅子,简单的方向盘,他可以玩的这么有创意,自己给自己加这么多的戏,让人惊艳!这才是角色游戏,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过程,小司机把自己放在角色上,创造性想象各种状况并顺利解决,幸福下班,开车的小戏精,令人惊叹!

小班家园沟通案例分析


家长:老师,我可以和您谈谈吗?

教师:可以呀,有什么事情请您说。

(家长直接奔入主题,教师能热情接待,为谈话奠定好的开端。)

家长:我家孩子入园一个月了,每天早上都不肯上幼儿园。

教师:是的,孩子上幼儿园都有个过度期,时间长了,孩子渐渐会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每次接孩子时多在幼儿园里停留一会,如玩玩大型玩具、照照相看看孩子对幼儿园里的什么东西感兴趣。也可以给孩子带一件最心爱的玩具,这样孩子在离开亲人期间,会把依恋的情感暂时迁移到心爱的玩具身上,有助于减轻焦虑感。

(家长针对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教师能正确解答让家长知道孩子入园的焦虑期是有个过程的,应正确对待。在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孩子不适应,出现哭闹,排斥幼儿园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对父母有一种很深的依恋感。在父母身边孩子就有一种安全感,一旦离开父母,便会焦虑不安、哭闹不停。又由于幼儿园的生活对孩子具有一定的约束,孩子会感到处处受限制,所以很容易产生不愿上幼儿园的心理障碍。老师给予家长一些建议,并承诺在园会悉心呵护,耐心指导,带领孩子参与活动,让孩子在幼儿园有安全感,渐渐适应集体生活。)

家长:孩子说老师不喜欢我,小朋友都有书看,老师不给我。

教师:应该不会吧,是不是孩子自己找理由不肯上幼儿园呀。找机会,老师多拉拉孩子的手,多抱抱孩子,多亲近孩子,让孩子喜欢老师。

(家长听信孩子的话语,造成误解。孩子为不想上幼儿园说的话语,是不能相信的。安全感是人的第一心理需求,孩子离开父母、爷爷、奶奶等熟悉的人,前往幼儿园,是对孩子心理的一次巨大挑战,他会用他所能利用的一切手段来对抗成人这种“不理解幼儿心理的安排”,从而达到满足他安全心理需求的目的。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应消除误会,相互理解,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

家长:这把老师费心了,可昨天孩子的手上有抓伤的印痕,孩子这么小,我们也蛮心疼。

教师:是的,昨天操作材料的时候有点小争执而造成的抓伤,伤口很小,我们及时处理了,不要紧。昨天放学的时候大致情况和孩子奶奶也谈过了。

家长:不会的,我家孩子手特别善,他是不会打人的,是不是有别的原因呀?

教师:是的,昨天两个孩子争抢玩具发生了抓伤。孩子们在园现在慢慢的开始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在平时游戏和交往当中还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建立起规则来,在这个过程中,宝贝们年龄小,发生一些抓伤的现象,我们老师也会心疼和自责,同时也会着重注意这一方面。最近我们老师也在QQ群里温馨提示家长,在家里也要多给宝贝们一些相关的教育和引导,然后入园前给宝贝们剪好指甲,让我们家园共同努力来引导我们的孩子做到更好。

(家长和教师就孩子在园发生抓伤时间进行交流,并提出了教师对案例的处理过程。交往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培养与发展的,在活动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教师应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主动与家长联系并积极化解矛盾。)

家长:那老师发生这种事情,你们平常怎样教导孩子们呢?

教师:在活动前,老师都强调活动玩法与规则,教育小朋友之间不能打架,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玩架,都容易引发矛盾,造成危险。老师在活动中也经常巡视指导孩子,强调规则,让孩子们学会友好相处。孩子在活动中遇到有攻击性的孩子欺负自己时,如果自己解决不了问题,一定要告诉老师求得帮助。当然面对这种事情,老师也会及时处理伤口的,正确引导并让孩子之间握握手,孩子的矛盾是很容易化解的,过一会儿他们还会向朋友一样又能玩起来。

(教师和家长探讨孩子的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培养与发展的,在活动中难免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孩子们子之间交往的技巧,知道面对意外冲突要理智解决。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在各在一次次的冲突、矛盾、协商中会发现人与人交往的规则,学习和体验别人的情感,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

案例分析:

这是小班开学一个月的家长与老师的一段对话,案例中反映的问题是小班教师和家长经常谈到的话题,案例中的孩子正处在刚入园的不适应期,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由于对身边的人和环境不适应,而产生不愿意上幼儿园,导致家长心中有疑虑和担忧。家长刚开始武断听信孩子的话,没有加以分析而直接找老师询问。

教育措施

案例中家长针对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而教师能耐心听家长的倾诉没有打断家长的话语,充分尊重家长,营造了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教师对家长的问题有针对性回答,把家长当贴心伙伴,给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及时化解家长心中的疑虑。教师提醒家长千万不要着急,应给予孩子一个过渡期,家长也本着相信老师、尊重老师的心态,双方就孩子在园发生的事情进行对话,真诚而愉快。

教育效果

家园沟通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的桥梁,做好家园沟通对促进幼儿园教育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教师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倾听,然后再一一向家长解释。教师详细向家长反映事故情况,让家长清晰事实真相,并结合平常活动中观察到孩子的发展情况有的放矢地提出自己对孩子的看法。沟通时不同角度的切入,耐心倾听,仔细交流使得这次与家长的交流非常畅通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双方都是有效的沟通语言。教师和家长双方都注意沟通和表达技巧,使交流轻松愉快达到共识。由此看来,此次交流是有效的,是成功的。

反思与建议:

学前阶段的幼儿,其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还不完善,有时表达不清楚会引发家长对幼儿园工作误解。家园是一座桥梁连着幼儿园和每一个家庭,教师在园要关注到每个孩子,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当有状况发生时,能及时与家长沟通,告知缘由,及时化解家长的困惑。这个案例让我充分认识到: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只要对家长把握了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对孩子坚持了“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家园沟通与合作一定会取得很好的实效。

幼教随笔:让你的批评温和一点


“裹着糖衣,苦药才吞得下去”,这句话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让你的批评温和一点,孩子或许就会听得进去,这对你也好。

没有人喜欢被批评。批评很伤人!遭受批评的孩子会感到愤怒,表现出自我防卫的态度。结果,他们更不愿意合作。但是,父母面对孩子不适当行为时,对其批评又是必要的。那么,父母要怎样批评孩子又不会引发冲突呢?当然,父母进行表达时必须婉转温和。“裹着糖衣,苦药才吞得下去”,这句话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让你的批评温和一点,孩子或许就会听得进去,这对你也好。

我建议父母要以赞美的方式来缓和批评的字句

◎父母:我觉得你的歌声很好听,只是在餐桌上不适合唱歌。

◎父母:你足球踢得很棒,只不过足球是要在足球场上踢的,而非教室里。

◎父母:谢谢你告诉我实话,但下次再到你朋友家之前,我希望你先跟我说一声。

我曾经辅导过一个名叫“萍萍”的少女。有一天萍萍逃课去安慰她的一位朋友,那位朋友家里出现危机,正打算离家出走。萍萍的母亲为了这件事大为光火。我认同她母亲的看法,逃课是不好的行为,但也指出萍萍是为了照顾和支持她的朋友才这么做,其出发点是善意的。要从孩子不适当的行为中找到负向特质很简单,不过下次,当孩子做了某件你不乐见的行为时,请试着从中找出他的正向特质,并以赞美的方式来教导孩子。

小班建构区案例分析


一、案例实录: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区域中的游戏,君意和羽翔小朋友来到了建构区,这是他们俩第一次在建构区活动,所以两人显得十分开心,他们在建构区里开心地玩了起来。等我在教室中转了一圈回到建构区,发现里面的积木散落在垫子上,一间房子、一个城堡的影子都没有。于是我问他们:“咦,你们搭了这么久积木,都搭了些什么呀?”君意小朋友摆摆手,羽翔小朋友说:“我刚刚搭了三个大房子。”我追问:“那你的房子呢?”他笑着说:“房子倒了。”接着他们俩都有些兴奋地说:“轰隆隆!房子都倒了!”孩子明年并没有因为房子倒塌感到沮丧,反而表现出了兴奋,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案例分析:

建构游戏一直都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类型,它的操作性强,并且建构区气氛自由,幼儿可以在建构区里自由拼搭。对小班幼儿来说建构游戏特别能吸引他们,孩子们表现出了强烈的操作兴趣。由于年龄的限制,在操作初期,游戏缺少新意,游戏中搭建物的倒塌,反而刺激了幼儿,他们感到格外的兴奋,由于自控力较差,出现了破坏性的行为。为什么会倒塌?怎样解决?小班幼儿对游戏中出现的困难,还缺乏有意识寻求自我解决的调控能力。对小班幼儿来说,在自由探索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状况,甚至是破坏性行为。就比如在搭建房子的过程中,房子倒塌了,孩子们反而异常的兴奋,用手去推倒原本矗立的房子,出现了重复搭建再次推到在破坏中寻找乐趣的现象。孩子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破坏,而是感觉到了游戏给大家带来的意外惊喜。老师应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三、指导策略:

走进幼儿的游戏,给幼儿提供更大的生成空间,在游戏初,幼儿会将搭好的房子破坏掉,再搭,再破坏,游戏反复重复。老师适当介入游戏,并提出问题:“房子没造好就倒塌了,太可惜了。”引发幼儿思考是否应该把房子破坏掉。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在建构区中投放了一些毛绒小动物,让幼儿给小动物造房子,孩子们会根据动物的大小给动物造房子,并且慢慢意识到给小动物造好的房子不能轻易推倒,不然小动物就没有地方住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建构区里再也听不到“轰隆隆”房子被推倒的声音了。

幼儿案例分析:故事图片排序


案例背景

《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的故事教师已给幼儿讲过,并看过相关的视频。幼儿对故事比较感兴趣且愿意自己的反复阅读。涵涵小朋友每次到绘本室都会找这本书来看,本月语言区材料教师就提供了这边绘本书,并打印故事图片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给图片排序。

案例描述

涵涵拿出教师准备好的故事图片,直接开始给图片排序。但是她并没有找出第一页,而是拿到哪一页就看到一页并放在桌上。把所有图片都摆放好后,她便拉着老师说:“老师看,排好了。”我发现图片排列的顺序并不符合故事的内容,但是相关两页的内容前后顺序是对的,如有铁耙的和铁耙砸到狐狸的顺序对的。于是,我问道:“故事的封面是哪一个?故事开始发生了什么事?哪一张应该在封面后面,接着有发生了什么……”就这样在我引导下,她重新看看故事图片,找出了第一张封面,然后对于故事先发生什么后发生什么有些不清楚,于是我建议她再去看看故事书,她便放下图片重新拿起书看起来。看完书后,第二次再次排序时她排列的顺序就与故事内容相符了。

分析与评价

涵涵是个乖巧的女孩,平时很爱看书,做事也很积极主动。自从教师讲过这个故事后她便喜欢上这个故事,所以每次去绘本室都会再看一遍书,当教师根据故事制作图片排序时她也第一个来尝试。第一次排序时她对于玩法还不太清楚,只是对图片及故事感兴趣,所以排序时出现了随意性与错误。当教师引导之后,该幼儿的目的性更强了,通过有目的的自主阅读寻找答案,最后完成排序。

通过这次观察我发现大班幼儿的阅读很多处于盲目与随意阶段,即使对于自己喜欢的故事内容,幼儿在阅读时往往处于随手翻翻看看而已,很少有目的与细致地观察画面的内容。这造成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往往还是很主观与随意的,对于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相信《幼教案例分析:旁敲侧击胜于直接批评》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案例分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园案例分析: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 案例背景: 每个新教师有着不同的个性品质,因而显露出来的是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的活泼张扬,有的内敛谨慎。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学习特点和处事风格也各不相同。我的徒弟范老师是个比较内敛谨慎的新教师...
    2021-05-15 阅读全文
  • 幼教案例分析:如何让自己变暖和 早上做操的时候,做着做着看见黄宇豪站在那边哭泣,我上前问道:“黄宇豪,怎么啦?”“冻死我了,冻死我了!”黄宇豪大叫道。我哑然失笑,大部分孩子都跟着我们蹦蹦跳跳,这时候手脚已经很暖和了。于是我和黄宇豪说...
    2020-10-22 阅读全文
  • 幼教案例分析——小小蛋儿把门开 蛋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他们经常吃蛋,也对蛋有着浓郁的兴趣。圆溜溜的蛋惹人喜爱,会滚、会转;薄薄的蛋壳一不小心,就会破碎;圆圆的蛋里还会孵出小鸡、小鸭……熟悉、有趣、充满奥秘,这一切都吸引着好奇的幼儿,为...
    2020-03-30 阅读全文
  • 幼儿园案例分析:批评也要讲艺术 批评也要讲艺术 一、案例背景 批评是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有人说:“批评往往起不到好的教育作用,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表扬是孩子发展的动力,要多给孩子一些表扬”。但我认为:对孩子的批评和表扬都...
    2021-05-14 阅读全文
  • 幼教随笔:两个特殊孩子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经常有特别的孩子,我谈两个特殊个案的教育情况:一个是早期有过脑缺氧病史的孩子,一个是有着自闭症倾向的孩子。说说我观察到的现象和采取的措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幼儿园经常有特别的孩子,我谈两个...
    2021-08-08 阅读全文

表扬与批评 案例背景: 每个新教师有着不同的个性品质,因而显露出来的是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的活泼张扬,有的内敛谨慎。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学习特点和处事风格也各不相同。我的徒弟范老师是个比较内敛谨慎的新教师...

2021-05-15 阅读全文

早上做操的时候,做着做着看见黄宇豪站在那边哭泣,我上前问道:“黄宇豪,怎么啦?”“冻死我了,冻死我了!”黄宇豪大叫道。我哑然失笑,大部分孩子都跟着我们蹦蹦跳跳,这时候手脚已经很暖和了。于是我和黄宇豪说...

2020-10-22 阅读全文

蛋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他们经常吃蛋,也对蛋有着浓郁的兴趣。圆溜溜的蛋惹人喜爱,会滚、会转;薄薄的蛋壳一不小心,就会破碎;圆圆的蛋里还会孵出小鸡、小鸭……熟悉、有趣、充满奥秘,这一切都吸引着好奇的幼儿,为...

2020-03-30 阅读全文

批评也要讲艺术 一、案例背景 批评是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有人说:“批评往往起不到好的教育作用,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表扬是孩子发展的动力,要多给孩子一些表扬”。但我认为:对孩子的批评和表扬都...

2021-05-14 阅读全文

幼儿园经常有特别的孩子,我谈两个特殊个案的教育情况:一个是早期有过脑缺氧病史的孩子,一个是有着自闭症倾向的孩子。说说我观察到的现象和采取的措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幼儿园经常有特别的孩子,我谈两个...

2021-08-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