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教案例分析:如何让自己变暖和

发布时间:2020-10-22

幼儿园游戏案例分析。

众人皆知,作为一名杰出的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学会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锻炼老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水平。如何动笔写一篇教育笔记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幼教案例分析:如何让自己变暖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早上做操的时候,做着做着看见黄宇豪站在那边哭泣,我上前问道:“黄宇豪,怎么啦?”“冻死我了,冻死我了!”黄宇豪大叫道。我哑然失笑,大部分孩子都跟着我们蹦蹦跳跳,这时候手脚已经很暖和了。于是我和黄宇豪说:“我们要一起跳跳动动身体才会变暖和呀!”虽然我再三提醒并且尽量调动他的积极性,但是他仍然站在那边不动,边哭边喊道:“冻死我了,冻死我了,我脚不能动了,我要盖被子,我要睡觉!”早操结束,回到教室后,我把黄宇豪的事情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了一下吗,请他们说说到底应该怎么做,才会使我们的身体变暖和?小朋友们纷纷举手,提供好办法。刘梦迪说:“做操的时候蹦蹦跳跳能使我们的身体变暖和。”“多穿点衣服也能变暖和!”王晨曦说道。“恩,我们的宝宝有各种方法可以使自己变暖和,那老师想问了,如果我们不动的话,能不能使自己变暖和啊?”被我这样一问,孩子们纷纷动起了小脑筋,可是一直没有小朋友说出什么好办法,刘梦迪小声的嘀咕了一句,“不动的话怎么会暖呢?”“对呀,孩子们,多多运动才能让自己变暖和,还有多穿衣服可以保护自己,但是一定要动起来!”分析:如何让自己变暖和,孩子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方法,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但是这些道理只有实施起来才是有效的!黄宇豪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本就是一个不大爱动手的孩子,依赖心理比较重。同时,因为是独身子女的关系,又是祖辈带着,比较宠溺,很多事情都是随心所欲,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保暖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不实施说了也是没用。针对黄宇豪早上做操出现的情况,和孩子们进行了一些沟通,间接地告诉了黄宇豪取暖的方法。但是,我觉得对于这种孩子,除了对他进行相应的教育方法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和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家园共育,共同配合。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幼教随笔:两个特殊孩子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经常有特别的孩子,我谈两个特殊个案的教育情况:一个是早期有过脑缺氧病史的孩子,一个是有着自闭症倾向的孩子。说说我观察到的现象和采取的措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幼儿园经常有特别的孩子,我谈两个特殊个案的教育情况:一个是早期有过脑缺氧病史的孩子,一个是有着自闭症倾向的孩子。说说我观察到的现象和采取的措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第一例:刘xx,男孩,4周岁,出生时因脑缺氧曾住院治疗一段时间。此前,没上过幼儿园,一直由奶奶看护。动作协调性不太好,眼睛略显呆滞,间或有少量口水流到嘴角。初次送到幼儿园,并没有哭闹。与小朋友交往时语言表达极少,别人玩的时候他喜欢凑过去旁观。活动课时不能安静跟小朋友一起活动,不能倾听老师的指导语,交流起来有些困难。据孩子父亲反映,孩子特别钟爱玩球,有时也会看一些图画本、动画片。

这个孩子在幼儿园时,有时受到其他孩子的歧视,我批评教育那些孩子,情况才有所好转。他上课坐不住,始终跟着我,我有充分的时间和他玩。我翻看一本幼儿画书,他主动凑上来看,我觉得这是交流的好机会。我和他谈起他的奶奶,原来他很愿意和我说的。有了这次经历,我就开始工作了。首先我同他玩踢球、踢塑料圈,他高兴的眉开眼笑。从那以后,我们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关系。我开始提醒孩子们玩的时候也把他拉上,作业活动时给他机会表现一下,这样他的交往和言语方面开始突飞猛进。孩子的父亲很是激动,在外面逢人就说老师教会了孩子说话。

第二例:刘xx,女孩,4周岁,据父母讲孩子诊断为自闭症,我们姑且称之为有自闭倾向。她见到老师、小朋友不打招呼,即使在家长提醒后问好或说再见也并不看老师。该幼儿喜欢玩某样东西,就会反复操作,持续3、4个小时也不厌烦(可能时间允许的话还要长)。喜欢爬到窗台上看风景(我害怕极了)。每逢幼儿园离园时间,乘老师不小心出了教室门就往外跑。喜欢玩蹦蹦床、飞机,跳多长时间都不累,在飞机上成站立姿势任由飞机旋转,一点也不晕,怀疑前庭迟钝。喜欢吃的东西,别的东西被人拿走不在乎,吃的东西不行。脾气有点儿躁,有时会莫名其妙的对着镜子发脾气。但她对音乐歌曲敏感,喜欢唱《想唱就唱》。学歌曲时,常常是班里的孩子还在学唱,她已经先学会了。她记住的东西,即使是20种不同的蔬菜名称,也会按照原来的顺序背给你听。

这个姑娘是比较特殊的,我首次接触,感觉很棘手。我上网查询,没有什么有效方法;咨询专家,专家告诉我要有长久的耐心。没有办法,我就只能观察。我发现有个别幼儿去骚扰她,抱一下推一下的,她居然正眼看着他们跟他们说些简单的话。我就没有制止,跟上个案例一样,也是发动一些孩子跟她玩。后来的情况很好的,时间不长她就能和4、5个小女孩玩了,而且成了经常性的玩伴。我给她表演唱歌的机会,她也能做的大有进步。但是又过了一段时间,出现反复了。几个小伙伴失去了对她的新鲜感,而她的进步相对于别人又太慢。她开始回到原来那种独来独往的状态中去了。但她喜欢户外活动,我延长活动

>时间,多提供给她与伙伴交流的机会,以后的情况有所好转。

这两个案例都提示我们,师幼之间的信任是第一位的,伙伴关系是孩子发展的最佳环境。特殊的孩子应该到同伴或者年龄小一点的群体中去互动交往,师长根据孩子特点给予一定的帮助,孩子就能在各自的水平上有所进步。但往往是孩子初来乍到时,我们关心的多,等到熟识起来之后,因工作量太大,大家在师生交流、深入观察分析方面就慢慢放松了。看来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考虑如何把教师从繁复的无益劳动中解放出来,发挥一个教育者的最佳的效能。

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案例分析:让孩子们认识自己


案例描述

美工区域一直是孩子喜欢的小天地,我们根据主题活动“认识自己”的需求,在环境中设置了“画画自己”这么一个栏目,并根据幼儿的不同需要在这个小天地里投放了镜子、纸、油画棒等工具材料。画自己,孩子们可感兴趣了!你看,王子夫一边画一边还自言自语:“嘴巴、牙齿(照照镜子又画)眼睛(在眼睛两边各画三条横线)。”我觉得奇怪,为什么孩子从画嘴巴入手,为什么在眼睛两边各画三条线呢?我想问她,但一想会打断他的思路,便强忍着好奇心继续看他画下去。只见他照照镜子添画了两个小黑点,还快速在眼睛下面画了两个圈圈。这时,我不断的提醒自己:别急,等待也是教师所必需的,看看这个小家伙接下去还会画出什么新花样。只见王子夫站起来,一会儿照照镜子,一会儿又动动手、动动脚、握紧拳头又打开,然后坐下来在嘴巴下面画一个圆(看样子像是在画身体了),在圆的两边画两个“小馒头”,在“小馒头”的四边画上许多短线,大概是代表手指吧。接着孩子看看自己的作品,再看看我,好像等着我的夸奖。我用赞赏的表情问他:“子夫,你能给我介绍一下吗?”子夫神气的说:“好!”我指指眼睛两边的横线问:“这是什么呀?”“这是我的眼泪。”我惊讶孩子用绘画方式表现了她的“悲伤”,简单的几笔还真表达了他复杂心理,若不是问他,站在一旁的我怎么也不会理解孩子的这种表达方式。于是我用赞赏的口气说:“原来是这样,子夫观察的真仔细。现在请你看看,还有什么吗?”(我的意图是想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出自己的脸型)“哦,还有后背。”孩子边自言自语边在小屁股上画个圆圈表示后背。当看到孩子为画自己的小屁股和后背而快速将纸翻来翻去时,我简直目瞪口呆,有哪位艺术家有如此独特的创意?如果不是在活动区里静心观察,我哪能发现孩子这么美妙的创意。看来孩子把自己的脸型给忘记了,我微笑的看着孩子,再摸摸她的小脸蛋,不急于告诉他,而是说:“子夫的眼睛、鼻子、嘴巴都长在哪里呢?”孩子对着镜子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急忙在五官周围画上一个大圆圈表示脸型,然后满意地跑出去展示自己的画了。童心是多么神奇和美妙啊!孩子的画虽然寥寥数笔,却在简约中形神具备,大有“稚拙中见生动,平淡中见天趣”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连毕加索都感叹:“学习儿童那样的绘画,已经花费了我毕生的精力。”

案例分析

要相信孩子具有自发学习的自然倾向,相信他们具有绘画潜能和自发学习的能力。活动区活动教育中教师应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和倾听者,应及时捕捉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明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如:当王子夫在画三条横线时,我不急着打断孩子,而是静静的看着孩子直至他停下来再问;当我看到孩子一直没有画脸型时,我不急着指导孩子去画,而是默默的等待孩子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作画。正是由于教师的观察和倾听才发现了来自孩子的作画内容极其丰富的内涵,当作画的内容是他们所喜欢和感兴趣的时候,孩子所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同样,幼儿的潜能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指导策略

找到突破口,对症下药。我发现王子夫很重视老师给予的肯定和表扬。如果被老师表扬,那她会露出很高兴的笑容。所以利用她这一点,我在这段时间我有意去发现她的优点。我对子夫各方面的进步都给予肯定,让她知道:自己是个很棒的孩子。

幼儿案例分析:让小班幼儿学会分享


案例描述:一天,户外自由活动时,有几个小朋友和张明凑在一起玩,我正感到欣慰,觉得平时不太合群的张明也有几个小朋友了,孩子的变化真让人高兴呀!不料,一会儿就有小朋友来我这告状了,“老师,他有糖!”,“老师,他不给我吃,他以前还吃了我的糖”,“老师......”一时之间,几个孩子都跑过来冲我喊着,我心中一愣,“你们说谁呀?”小朋友们小手都指向了张明,我顿时明白了......唉,是我晨检时忽略了,不知道他是否带了零食,于是快步走过去问:“张明,你带糖了吗?”张明低下头不说话,只是紧紧的捂着衣服口袋。我一看,知道他有糖,我正准备让他拿出来,到时候一起和小朋友分享的。可转念一想,家长都知道我们为了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允许把自己喜欢的零食和玩具等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但是,带来了就一定要先告诉老师,由老师组织分享。很多小朋友都是一来幼儿园主动告诉老师,由老师安排的。可他是早晨忘记说了,还是不想跟小朋友分享呢?很显然,他是不想和小朋友分享,我觉得不能勉强让他拿出来分享,于是,我说:“张明,我把糖给你先保管着,下午离园的时候再给你,好吗?”张明犹豫了一下,掏出了几颗糖。我接过糖,对其他的小朋友说:“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讨要。”便收起糖放进了柜子,离园时,把糖还给了张明,并告诉他下次愿意与小朋友分享了,就带来幼儿园。

案例分析及反思:小班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生活,尤其是在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之后,大部分幼儿已经萌发了分享的意识,但其认知和行为是脱节的,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如果没有鼓励、提示等,是还很难做到自发的,真正意义上的自愿分享的。尤其是小班幼儿对于自己喜欢的零食不像玩具之类的分享,玩一下东西还存在,可食品吃了就没有了,他们认为分享了就给了别人,要不回来,再也没有了。案例中的张明以前也跟小朋友分享过零食,这次不愿拿出来可能就是担心分享了,就失去了,自己就没有了。还有其他的小朋友要求回报自己的分享行为,只记得别人分享过自己的东西,别人有东西时也要分享给自己,或者是看到小朋友有零食就认为要分着吃,别人不给就认为不对等等,可见小班幼儿的分享认识尚处在朦胧状态,甚至存在错误的认识误区。

对策及建议:首先,每周确定星期五下午的半天是零食分享日。在这个时间里,鼓励幼儿都要把自己喜欢的零食带来大家一起分享。其他时间一般不允许幼儿带零食来幼儿园,这是为了幼儿安全管理的考虑也是幼儿园不提倡的做法。而在组织幼儿进行零食分享的时候,老师注意引导幼儿将零食放在一起共同分享,尽可能的避免一对一的互换食品,鼓励幼儿通过介绍自己的零食特点,邀请小朋友品尝自己的,使幼儿在津津有味的品尝中体验到分享的快乐,明白“我的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快乐”。同时,在分享中,幼儿会自然地发现,每种食物都是不尽相同的,例如:幼儿喜欢的糖,它们的形状各异,有长的、方的、圆的等,颜色也不同,有红的、白的、黄的等,糖纸的包装也不同,五颜六色的,于是幼儿边剥边与周围的同伴进行比较、交流。这种交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有了与同伴的交流、分享,才会有与同伴的交往,在这交往的过程中,孩子开始逐步掌握相处的原则,为最终形成融洽友好的同伴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通过各种集体教学活动或者区域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分享,学会分享零食。如语言方面的《孔融让梨》、《分果果》等,可以讲故事,可以让幼儿表演分享的行为,学会分享食品。最后,家园沟通、共育。与家长沟通联系,要求大人们的言行一致。其实有很多人都是鼓励孩子与别人分享的,尤其是好吃的东西分给大家一起吃,可当孩子真的给时,大人们又笑着说:“逗你玩的,谢谢,我不爱吃,你自己吃吧!”等等,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把这样的分享当作一种令大家高兴的游戏来玩,反而无法面对真正的分享,因此孩子与你分享时,我们必须要接受!同时,现在家里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分享,就要鼓励幼儿跟家人一起分享零食。每次哪怕是尝一点点,都有必要做。平时有小朋友来家里玩或者在别处遇到了,也要鼓励幼儿主动拿出自己的零食与小朋友一起分享,一起玩乐。家长可以随时随处,随机鼓励幼儿主动与别人分享零食,让幼儿感受到分享过程中的快乐,学会与人分享。

当然,尽管零食是幼儿的最爱,我们也要教育幼儿尽量少吃零食,吃健康的零食。毕竟,要求禁止小班幼儿吃零食是不现实的,何况分享零食也是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一种方式方法,那么我们就要很好的利用。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暂时不能接受与别人分享零食,不要勉为其难,因为这也并不代表他以后也会自私,这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暂时现象和阶段而已。因此,在尊重孩子自我意识的前提下,经常性地启发孩子分享意识并最终达到孩子自愿分享才是我们最值得做的事情。

幼儿案例分析


案例:我们同行之间经常在一起研讨,小班的孩子在刚入园的这段时间,除了“对付”孩子们的哭,缓解焦虑心理以外,还得时常关注有尿裤子、拉裤子现象,而且比较严重,虽然我们老师们每时每刻都嘱咐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提出上厕所的要求,但有的宝宝还是尿湿裤子,拉到裤子里,对此现象我展开分析。

分析:即使每次我们都是强调,随时都在提醒,看到这些孩子们的这种现象,我自己心想:可以安排自理能力强的幼儿在身边随时提醒经常尿湿裤子的孩子。避免经常尿湿裤子老师不知道。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首先,我们班李文梦是个孩子自理能力很强,适应能力也很强,又是一个细心的小女孩,我鼓励李文梦干什么事情都“携带”尿裤子、拉裤子的孩子,随时提醒该干什么该干什么,有什么事情不好意思跟老师说随时跟李文梦说都可以。但我们对经常尿裤子的幼儿也要亲密接触,使他们知道老师是爱他们的。

其次,为了让每个孩子的自理能力有所提高的意识,我们每天都是特殊对待这类幼儿,以强带弱,促使全班孩子一起进步,让家长放心。

最后,我们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经常沟通交流,家园合作慢慢改掉孩子的这种尿裤子、拉裤子现象。

大班建构游戏案例分析:如何让幼儿处理争吵问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案例描述:建构区开放啦,孩子们听到进区音乐后,带上进区手环,进入自己计划好的区域进行游戏。今天建构区新投放的材料是“一次性纸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乐乐等6个孩子分别拿着几个纸杯开始搭建,浩泽小朋友突然去抢乐乐的杯子,乐乐眼看着自己的杯子被拿走了,想了一会说:“杯子太少了,没意思,不如我们一起合作吧”,这个建议得到了其他五个小朋友的认同,于是孩子们把各自的纸杯集合到一起,准备拼搭,他们商量着什么,不一会乐乐说有了,我们不如叠罗汉吧,他开始给伙伴们讲解拼搭方法。大概过了3按分钟,叠罗汉成功了,就在孩子们很开心的时候,琪琪由于兴奋的跳了起来,结果把成品撞到了,这是乐乐冲上前去使劲推了琪琪一下,琪琪倒地了,眼泪在眼眶打转,她迅速的站起来愤怒地对乐乐大喊:“我又不是故意的,你推我干什么,我告诉老师去”,浩泽看此情况赶紧劝说:“没事,没事我们重新再拼吧。”可是乐乐和琪琪谁也不理谁,乐乐更是发脾气不玩了,琪琪也走了。

分析:孩子们对新投放的材料还是很感兴趣的,在背景墙上,老师也张贴了三种拼搭方法和步骤。孩子出现争吵情况,有以下几点:

1.首先这样的争吵是正常的,但是大班孩子应该有调节情绪,处理争吵,纠纷的能力了,所以老师没有直接介入。

2.由于纸杯投放的数量比较少,不能够满足幼儿游戏,也是引起争吵的原因之一。

3.在游戏时,教师应该是一个观察者和引导者,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地介入指导,本案例中,我在孩子们发生争吵时没有介入是正确的的,因为想看看后面孩子人际关系怎么去处理。当乐乐和琪琪都不参与活动时,我没能以某种身份及时介入,导致游戏终止。

4.乐乐和琪琪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待提高。

指导策略:建构游戏是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一种,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通过游戏,不仅能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思维性,同时在活动中能提高动手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能促进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帮助幼儿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在针对案例中的事件,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游戏中出现“争吵”情况,是因为材料的紧缺,今后可以在建构区里多投放一些相同的物品,这样就能避免小小建筑师们因为材料而出现争抢。

2.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多给孩子建立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3.在游戏进行不下去时,教师要合理的、及时的介入,引导幼儿继续游戏。

4.活动结束后及时评价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肯定好的建构方法和作品,树立孩子的自信,并提醒幼儿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幼教案例—释放孩子的能量


案例聚焦:

班集体中,总有那么几个特别淘气的孩子,小毕就是其中的一个,直到有一天,滔滔的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老师,你怎么那么喜欢小毕”。我喜欢小毕,我偏袒小毕?不是吗?当他说那句话的时候,我不是照例站在小毕的床边,回想以往,我几乎天天会站住小毕的床边,不时地提醒小毕,或给予他帮助,让他及早入睡,因为你不这样做的话,说不准又有什么状况出现,因为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皮孩子。我的思绪又在一日生活中搜索我平时的所作所为。来园活动时,我常常为预防小毕的“破坏”而坐在他的旁边陪伴他游戏;晨间活动时,为了防止小毕干扰别的小朋友,我就常常牵着他的手跳舞。集体活动时,为了保证活动顺利开展,他的座位总是靠我最近……

回顾反思:

真没想到,所有我的一切“用心良苦”会在孩子们稚嫩的心中留下我偏爱小毕的烙印。

而小毕依然顽皮,我没有意识到在孩子的心目中他会认为这是老师喜欢他和特别关注他的一种表现。而促使他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优越感。

大胆质疑:

1、孩子顽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俗话说:事出有因,孩子顽皮不听话,除了内因,外因肯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小毕爸爸开了一家餐馆,平时很忙。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管他,他的妈妈每天从单位回来,也总是直奔餐馆,而他经常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由于隔代人比较宠爱,平时他的行为很少受到约束,所以就养成了他自由散漫的习性。其实,小毕很聪明,他除了喜欢画画,还在学习二胡,音乐方面他有一定的悟性。

2、采取什么对策方显有效?

对于这么一个聪明而又淘气的孩子,应该怎样来激发他内在的潜质,使他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我们思索了许久,终于决定放手,让他尽情释放自己的能量。

放手回归:

一、情绪释放

有张有弛,方显益彰。这句话对于年有的孩子来说尤其的重要,所以,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尽量给他提供宣泄情绪的时间和空间,同样,我们与他的父母取得联系,请他们每天给小毕安排一个适宜的时间,让他尽情玩耍,这样,不管是积极的还是不积极的情绪在一段时间内发泄完毕以后,在余下的时间里他会安静许多。

二、能力释放

这是一个“吃不饱”的孩子,如何释放他的能力,让他“吃饱喝足”没有时间去惹事生非呢?在主题活动《好玩的瓶子》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共同探索发现了瓶子的多种玩法。如:瓶子上贴了小圆点里,面装了豆豆可以做《喂动物吃饭》的数学游戏,还可以做打击乐器;瓶子里装了水可以练习挑水;还可以将瓶子随意摆放练习蹦跳和跨跳;在我们制作这些瓶子玩具的时候,我们请小毕做我们助手,帮助我们贴圆点、装豆子、灌自来水……他干得不亦乐乎,他从劳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以后,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总是请他代劳,他慢慢变得有事可做了。不再以招惹别人为乐了。

三、精神释放

因为小毕会拉二胡,我们就给他创造机会,提供适宜的环境,例如:区域游戏时,我们请他从家里带来二胡,在小朋友们面前表演,一段时间以后,他不再需要老师的提醒,每到区域游戏时,总是很自觉地在一旁拉练习曲,他喜欢画画,我们就提供适合他的内容和材料,让他尽情发挥,小毕的精神食粮丰富了,捣蛋的机会也随之减少了。后来小毕会从老师的眼神里读懂老师的要求了。

小毕变了,他不再是从前的那个淘气包了,而我总算也彻底理解了:“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如何让大班孩子自己整理书包


作为大班小朋友,再过一年将进入小学,为了加强他们在自理方面的能力,我们让孩子们自己带书包学习整理自己的东西,让他们独立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在孩子们带来书包以后,我首先对他们提出了要求,那就是用什么学习用品就拿出什么来,用不着的不要拿;在摆放书本上也有相应的要求,要按书本的大小进行排放,然后放彩笔、铅笔盒等。

但是,最近我发现,每次画完画,桌子上、地上都有孩子们掉的彩笔、铅笔,并且询问谁丢的铅笔时都没有孩子来认领,几天功夫,我的笔筒里就插满了大小不同、长短不齐、形形色色的铅笔;还有每次在幼儿来园时有家长询问:我孩子的铅笔或是橡皮或是本子丢了,搞得我每天都要为了寻找学习用品的主人而花费大量的时间。

记得以前在小学任课,有时让学生拿出单元测试卷,一些不会整理书包的孩子经常会把书桌里所有的物品都拿出来才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无形中耽误了很多的时间。

为了孩子们上学后有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幼儿整理书包的能力成了当务之急。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每天都会让幼儿按照提出的要求整理一遍书包:从大到小从里到外整理。

现在的书包有很多小包,每一个小包要装什么一定要清楚,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的铅笔盒:我要求幼儿每一个铅笔盒里只带两只铅笔、一支记号笔、一块橡皮,这样我每天检查铅笔盒时就知道是否齐全,有无遗失。

在开始的三个周里,我每天至少一次地检查幼儿的书包,看看里面的物品是否摆放整齐,是否丢失。

如果发现有幼儿没有按照要求摆放,我会立刻让他重新整理,直到合格为止。

就这样,慢慢地、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现在大部分孩子已养成了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幼教案例:小司机的表演


幼教案例:小司机的表演

角色游戏正当时,当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来营造环境时,特别有想法的孩子依旧是亮点。

在小六班时,遇到一个超级投入的小戏精,觉得这个孩子想法特别多,而且想法特别有生活气息,你会惊讶他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全市观摩正在进行,每个班级都有老师驻足观看,我呢,很新奇也想玩玩,在银行取了钱之后,一会在超市逛逛,有售货员帮我介绍东西,一会儿到娃娃家做客,有小主人给做菜,一会去美食城吃吃饭,想着到车站坐坐椅子,于是投币上车,其实这个公交车就是一张桌子当车头,一个圆形方向盘,八个小椅子组成的,还有一个投币箱。很简单的布置,因为觉得这个区的孩子少,也想让其他小朋友可以来试一试,所以很大声的跟小司机说,投币上车了,要到建业超市下车。

开车了,于是这个小司机拿着方向盘,转起来。

以下是小司机的戏精表演时间

我:建业小区到了没?

小司机:还没呢?再等等。

小司机:呀!我的车没油了!我去看看。(于是他跑到桌子前面,半趴在地上,检查有油没?)

我和其他小朋友:修好了没?没油了,我们换个车吧!

小司机:油好了!(他赶快跑回驾驶位置,拿住方向盘)

过了一会

小司机:我的车轮没气了!让我去看看!都别动!(又是跑到桌子前面,半趴在地上,检查轮子,小手在空气里转转,当做摸轮子的样子。这时有一个小朋友已经下车了。还有其他小朋友问,修好了没)

小司机完成修理,又回到驾驶位置,拿起方向盘。

我:建业小区到了没?

小司机:到了!下车吧!

我到超市转了一圈后,又投币上车,还到建业小区。

开着开着,小司机:前面有块大石头!

其他小朋友都看着他跑下驾驶位置,自言自语“等下,我把它搬开”,弯着腰,垂着手臂,贴着肚皮,弯弯的腿,真的像是在搬一个特别重的石头,搬开后,回到驾驶位置。

小司机:好了,开车!

又开了一会,突然,小司机:下班了!明天再坐吧!

于是小司机放下方向盘,摆好驾驶椅子,就跑去银行取钱了去了。

我和其他小朋友被留在没有司机的车上,有一个小乘客,去驾驶位置当上了小司机。

这个小戏精真的是令人惊喜!因为成人的固化思维,会觉得开车有什么好玩的,红灯停,绿灯行。可是看到这个小司机的卖力演绎后,觉得路上遇到的状况太多了,我想这个孩子可能在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比如车没油了,轮子没气了。简单的椅子,简单的方向盘,他可以玩的这么有创意,自己给自己加这么多的戏,让人惊艳!这才是角色游戏,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过程,小司机把自己放在角色上,创造性想象各种状况并顺利解决,幸福下班,开车的小戏精,令人惊叹!

喜欢《幼教案例分析:如何让自己变暖和》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案例分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托班社会:《动一动变暖和》 活动目标 1.尝试感受冷、暖。 2.了解一些取暖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在户外活动后进行。 2.各种取暖物品数件,如手套、围巾、大衣、热水袋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评析:对室内和室外进行对比,让...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幼教案例分析:旁敲侧击胜于直接批评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制能力差难免会犯些自以为不是错误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谁都是要犯的,有的孩子犯大错,有的孩子犯小错;有的孩子常犯错,有的孩子偶尔犯错,但不可能不犯错。英国谚语也告诉...
    2021-03-10 阅读全文
  • 幼教案例分析——小小蛋儿把门开 蛋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他们经常吃蛋,也对蛋有着浓郁的兴趣。圆溜溜的蛋惹人喜爱,会滚、会转;薄薄的蛋壳一不小心,就会破碎;圆圆的蛋里还会孵出小鸡、小鸭……熟悉、有趣、充满奥秘,这一切都吸引着好奇的幼儿,为...
    2020-03-30 阅读全文
  • 托班社会教案推荐,动一动变暖和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托班社会教案推荐,动一动变暖和》,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教案目的】 1、尝试感受冷、暖。 2、了解一些取暖的方法。 【教案准备】 1、在户外活动后进行。 2、各种取暖物品数...
    2021-07-1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案例分析:自己事自己做 自己事自己做 观察目的: 凡是幼儿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幼儿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教师要"鼓励幼儿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观察实录一 有一天在区角活动时,孩子们像往常一样自由的选择...
    2021-05-20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尝试感受冷、暖。 2.了解一些取暖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在户外活动后进行。 2.各种取暖物品数件,如手套、围巾、大衣、热水袋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评析:对室内和室外进行对比,让...

2019-12-12 阅读全文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制能力差难免会犯些自以为不是错误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谁都是要犯的,有的孩子犯大错,有的孩子犯小错;有的孩子常犯错,有的孩子偶尔犯错,但不可能不犯错。英国谚语也告诉...

2021-03-10 阅读全文

蛋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他们经常吃蛋,也对蛋有着浓郁的兴趣。圆溜溜的蛋惹人喜爱,会滚、会转;薄薄的蛋壳一不小心,就会破碎;圆圆的蛋里还会孵出小鸡、小鸭……熟悉、有趣、充满奥秘,这一切都吸引着好奇的幼儿,为...

2020-03-30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托班社会教案推荐,动一动变暖和》,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教案目的】 1、尝试感受冷、暖。 2、了解一些取暖的方法。 【教案准备】 1、在户外活动后进行。 2、各种取暖物品数...

2021-07-12 阅读全文

自己事自己做 观察目的: 凡是幼儿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幼儿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教师要"鼓励幼儿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观察实录一 有一天在区角活动时,孩子们像往常一样自由的选择...

2021-05-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