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长注意避免不经意对孩子的“心灵虐待”

发布时间:2021-02-26

使幼儿注意的活动方案。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家长注意避免不经意对孩子的“心灵虐待”》,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一次因数学测试成绩差被老师当众训斥,并罚抄试卷三遍。平时性格内向的他,从此便更加精神压抑,离群寡欢,一上数学课就有一种莫名的畏惧感。后来竟发展到只要朝学校方向走便浑身发抖,上课常常觉得头晕眼花,耳边总回响着教师那尖刻的斥责声,度日如年。最后,家长不得不叫他休学。这是一个受“心灵虐待”产生严重后果的例子,当然也是极个别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子女、教师对学生,一怒之下,开口便训,且言语刻薄,什么“笨蛋”、“蠢货”、“没出息”,顺嘴劈向孩子,这种不经意的“心理虐待”却并非少见。对于家长而言,为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尽量避免以下几种对小学生不经意间的“心灵虐待”:

心灵虐待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

一、强迫型。根本不考虑孩子需要,强迫他们按家长的意志行事,甚至连孩子的申辩、愤怒、反抗权力都被剥夺。这些孩子往往胆小怕事、遇事退缩,缺少独立性,这必将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

二、冷漠型。对孩子需要漠不关心,缺少亲近感和同情心。对他们的过失,不是帮助教育,耐心引导,而是采取冷落态度。这些孩子多苦闷、孤独。

三、贬低型。对孩子的细微进步毫不重视,经常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贬低他们的学习成绩,然又不放过任何一点过失。致使孩子自悲,缺乏自信心,无主见。

四、抹煞型。在孩子出现失误时,不是从整体上评价他们,帮助其找出原因,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而是抹煞过去的一切,批评责骂,在孩子受伤的心灵上撒盐,这类孩子常常一蹶不振,看不到希望。

“心灵虐待”实不可取。作为家长,首先要认识对孩子“心灵虐待”的危害性,认识到少儿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个性修养,慢慢改掉“心灵虐待”这个坏毛病,以耐心和情感打动孩子,尽量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家长给孩子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及生活环境,这样才能真正使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家长不经意砍向孩子的八把刀,刀刀致命!


家长的身上藏着八把刀,家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这八把刀,使孩子天生纯真的品性一步步消失殆尽。

1、第一刀:砍去民主-种下强权的种子

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有些家长就是家里的皇帝,他们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样。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从来不去征求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不采用民主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2、第二刀:砍去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

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

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

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就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不要多管闲事?

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

3、第三刀:砍去诚实-种下说谎的种子

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尽可能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

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

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

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是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

4、第四刀:砍去冒险-种下平庸的种子

孩子要下河游泳不是教会他怎样保证自己在水里的安全,而是简单地拒绝——理由当然是危险。孩子十多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到门口小卖部去买瓶酱油,因为大街上是危险的。不会自己削苹果,因为刀子是危险的。二十岁的孩子还不会开火做饭,因为煤气是危险的。

我们就这样一直保护着,他们又如何能长大呢?一点点危险都不能经历的孩子肯定是平庸的。危险处处存在,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教会孩子识别危险,处理危机!

5、第五刀:砍去守纪-种下违法的种子

孩子自己过马路很少会去闯红灯,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口诀。可是当他们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时候总是被大人拉扯着不走人行横道线,不走地下通道,不走人行天桥,而是翻栏杆、横穿马路。

大人的借口是我忙,赶时间。殊不知这一刀让孩子体会到的是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规则的严肃性。这就教会了孩子人治大于法制,哪个人天生就是罪大恶极的呢?不都是从一些占小便宜开始一步步地走向违法的道路的吗?

6、第六刀:砍去善良-种下恶行的种子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不愿意带着孩子去为灾区捐献衣物,因为我们交过税了,那是政府的事情;我们不给街角的乞丐一点施舍,因为他们肮脏。

当孩子想给交不起学费又体弱多病的同学捐款的时候,你却问他学校规定最少捐多少?家里做饭少几棵大葱,你不去找邻居借,而是叫孩子到走廊去“拿”几根。其实你正在一点一点砍去孩子身上善良的本性,并播种上恶行的种子。

7、第七刀:砍去创新-种下机械的种子

我们可怜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摧残下,已经不懂得什么是创新了。

当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工作的劳累而懒得回答,或许就是他问的问题超出了我们的知识范围而敷衍塞责,又或者你正在为麻将的不胡牌而烦恼。

而我们惯用的伎俩就是这个等你长大就懂了!这个不要求掌握,你记住就行了!这个是不会考的!等等等等自以为聪明的说辞。殊不知已经让孩子慢慢变成了考试机器,脑子机械化了,不会思考了。

8、第八刀:砍去欣赏-种下嫉妒的种子

孩子小的时候总会毫不掩饰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东西的欣赏,会毫无顾及地表达出自己的喜爱。

孩子告诉家长某某同学多么优秀的时候,家长总是拿孩子的短处去跟他崇拜的人进行比较,要么说看人家多聪明,多努力啊!哪儿像你这么懒啊!这种批评式的比较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孩子那良好的欣赏的心态就会变成糟糕的嫉妒心了,嫉妒这个人生的一大公害就被我们天真的孩子学会了!

家长在不经意间成为了破坏孩子注意力的一大“帮手”


家长在不经意间成为了破坏孩子注意力的一大“帮手”

很多家长说孩子写作业时一会玩玩橡皮玩玩铅笔,一会到客厅喝水一会去厕所,就是在椅子上坐不到10分钟。这一类孩子,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表现在学习上,上课思想开小差、不能坚持听讲;学习粗心大意,经常出错;做作业拖拉磨蹭。

不得不承认,注意力不集中,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通病,不仅仅是孩子。成年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比如看书的时候眼睛在看,大脑却还在思考其他的事,一个字也没读进去;拿起手机本来要回一个消息,却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应用,忘记了自己原本要做的事。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就是注意力。注意力就是知识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

注意力是所有学习的第一步。如果总是难以集中注意力,对一个孩子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儿童成长规律的统计表明,在3-6岁这个阶段,是孩子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家长正确的保护和引导。然而现实却是,家长常常在不经意间,成为了破坏孩子注意力的一大“帮手”。

一、打扰孩子

蒙特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一次坐地铁的经历让我印象很深,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坐在我旁边,一上车孩子拿着平板玩一些益智游戏。

这位妈妈在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一刻也不停地去打扰孩子,一会问热不热,渴不渴,一会拿水果饮料给孩子吃,一会又“逼着”孩子和爸爸视频通话,花样百出,孩子到头来也没几分钟时间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

说实话,我都被那位妈妈吵得焦头烂额,更何况是那个孩子。很多孩子的注意力,就是这样被父母破坏的。

在孩子认真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就是注意力训练的关键时刻,家长不要自作聪明地去打扰他。

在这个时间段里,孩子在建构自己的认识体系,控制自己的动作、语言,充分思考,这样的时间段十分珍贵,对成长极具价值。

家长要尽力去维护好孩子这样的状态,不要去破坏,也尽力防止其他人事物的干扰,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注意力训练。

二、过度控制

一个孩子正准备自己倒水喝,这时家长突然尖叫一声:“别动!”立马冲过去给孩子倒好水。留下孩子茫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这样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特别常见。父母总是放不下担心孩子的那颗心,不管什么事都想帮孩子做好,让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掌控下才肯放心。

殊不知,过度控制,也会破坏孩子注意力。一个家庭里出现这种带着控制欲的爱,会让孩子产生不自由、受束缚的围困感,做任何事心里都无法快乐起来,容易对很多事情丧失兴趣。而没有了兴趣,更别谈集中注意力了。

如果孩子平常的活动总是被控制,就会逐渐丧失主动的能力。一旦这个控制消失或薄弱时,身体就会失去指挥,不知该如何是好,没有自己的主见,做事的时候注意力常常涣散。

保护孩子的注意力,需要给孩子一定的自我成长空间,让他自己去探索、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家长不要事事插手。独立、有主见的孩子,更容易专心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上。

三、忽视环境影响

很多家长在家里咋咋呼呼,家庭氛围总是纷乱嘈杂,还在抱怨孩子学习静不下心,坐不住,其实正是忽视了环境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当环境的扰动因素过多时,也容易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书桌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太多,孩子房间物品凌乱没条理,家长常常在家里打牌、电视声音开得很大等。

我们不难发现,当孩子处在平和、安静的状态下,不仅能主动完成很多活动,而且非常专注。

孩子生理、心理各方面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所以家长环境的影响和家长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

家长尽量不在家里打牌、聚会,尽量减少电视、音响等带来的干扰,尤其是减少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除此之外,规矩的约束至关重要。坚持原则,和孩子商量着制定好规矩,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防止孩子养成做事懒惰、无目的、散漫的性格。

你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从学习物归原处、整理个人物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秩序感。在这样有秩序,有规矩,简约安静的环境中,孩子的注意力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锻炼。

孩子天生很专注,请别在不经意间破坏它


当孩子在上学后被发现上课不注意听讲、写作业心不在焉的时候,常常会被贴上不专注的标签。然后家长到处寻求“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法宝。殊不知,专注力原本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具有的本能。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成长的环境里总是充满了干扰因素。

【破坏就在不经意间】

[1]

四岁的乐乐正在地板上专心地拼积木,他把积木堆起来,然后哗地推掉,然后再堆再推。堆的时候一脸专注,推的时候满脸兴奋...

奶奶一会儿过来:“宝贝该喝水了。”一会儿:“宝贝,你饿不饿?”然后爸爸凑过来了:“别总是推倒啊,来咱们盖个结实的大高楼!”爸爸边说边拿起积木动手。

“我不嘛,我不嘛!”本来玩的好好的孩子发起飙来……

很多家长会抱怨,孩子写作业一点都坐不住,一会吃东西,一会摆弄小汽车,一会又去偷看电视,怎么就不能安生地把作业写完呢?看了乐乐的故事就该知道原因啦。

当孩子专注地玩的时候,如果看护人不去一再干扰,而是让他专注完整地做完他想做完的事情,孩子就会有持久的专注能力。孩子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保护出来的。请保护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从容地做完他想投入去做的一项“工作”。

[2]

动物园猴山周围,围着很多的游客,一个5岁的小男孩兴致勃勃地在看里面爬高跃低的小猴子。一旁的爸爸说:“走了走了,还要看老虎、狮子呢!要不然就看不完了。”

小家伙不为所动:“看猴子,看猴子,爸爸你看猴子还会用矿泉水瓶喝水呢!爸爸,猴子也有手,对不对?”爸爸一边敷衍一边又开始催:“快走了,这有什么好看,看了半个小时还不过瘾!”

不要小瞧孩子,孩子具备科学家的品质。一个5岁多的孩子可以看猴子看半个小时,一个2岁多的孩子可以看河马看半个小时,这不但正常,而且可喜。

当孩子专注于看,专注于观察的时候,家长不要为了赶时间而打断孩子蓬勃的发现力。与其走马观花快速看完所有,不如一次看不完再来一次,让孩子尽情享受专注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保护需要无限耐心】

[1]

火车上,一个2岁多的小孩子不停地将手中的饮料瓶砸向地面,妈妈捡起来给她,他又砸,持续了很久。周围的成人都感觉心烦和焦躁,妈妈也准备斥责她了。

这时,中铺上一个10岁的男孩,伸出头对孩子的妈妈说:“阿姨,他想学猴子,像砸坚果一样把瓶盖砸开。“妈妈捡起瓶子问小孩子:“你是想把瓶盖打开吗?”小孩子认真地点点头。所有的大人顿感释然,释然中带着惊奇。

相对于30岁的成年人,10岁的大孩子更容易接近这个两岁小孩子的世界。如果没有大孩子的提醒,这个2岁多的小孩子,可能会继续砸下去,直到她认为这个方法不能帮她打开瓶盖时,才会换另外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她的眼睛不会去观察瓶子之外的世界,不会想到她是否打扰了别人,他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在高度地专注于如何才能打开瓶盖。但是如果没有大男孩诠释他的这个行为,专注的小孩自己可能受到干涉,因为大家感觉到她在胡闹。

这样的情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容易看到。在不受打扰的前提下,专注力是孩子自然具备的一种品质。家长越有耐心,越乐于理解孩子的行为,孩子的专注力就可以越完善地得到保全。

[2]

3岁的琪琪,在玩积木的时候,不停地把一堆圆柱体放进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又把他们取出来。这些圆柱体大小不同,正好可以放进那些容器相应的孔里,就像用软木塞盖住瓶子一样。一切过程看上去缓慢而有节奏。

出于好奇,一直在教室外观察他的老师便数了数他这种重复的动作,结果是42遍。所幸的是,没有人去打扰她,她每完成一个动作的时候,脸上总是不自觉地微笑。到最后琪琪好像累了,环顾了四周后感觉像刚从梦中醒来似的。

琪琪如此专注地反复做一件事,完全忽略外物。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孩子身上也出现过,专家称之为“重复练习”。每次完成那种体验之后,他们就像完成某种重大的任务一样,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琪琪其实正处于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龄,通常会不停地从一件事转换到另一件事。然而,一旦碰到吸引他的事物,就会忘我地投身其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十分惊人。这时候老师不去干扰,让孩子一直处于忘我的境地,长期这样,他每做一件事情都会非常专注的。

如今家庭中的孩子都很少,所以家长的宠爱就更多地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处处都帮她打理好一切,学习的机会减少,专注力的培养就更加困难。

对 同一对象所能坚持的注意时间,时间持续越长,注意力的稳定性越强。给孩子讲一个故事,看他的注意力能集中几分钟,作为初始状况记录下来,下一次讲故事延长 一两秒(分钟),如果他能坚持听下来,就给她一个小奖励(如一张小贴画),这种情况稳定以后,父母接着适当延长时间。做游戏、画画等也可以这样训练孩子。

家长说话注意措辞有益孩子心灵成长


1.你为什么就不能够像谁谁谁。孩子被对比,很可能增加他们本能的敌对情绪,甚至耿耿于怀。因此,应该向孩子讲清楚你的具体要求,重点放在你希望他改变的不良行为上。

2.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被话刺伤的孩子只会心生叛逆,把事情弄得更糟。

3.你简直笨到家了。这话只能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极大伤害。有的因此产生自卑感,不求上进。

4.走开,能不能让我安静一会儿。这样说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产生无以名状的孤独感。倘若你的确想独自呆一会儿,可以耐心向孩子解释:我很乐意与你在一起,只不过现在太忙,请原谅。

5.少啰嗦,闭嘴。孩子会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意见一点也不重视。长此下去,孩子会变得毫无主见,依赖性极强,把自己看成一个无足轻重的人。

6.老老实实去做,不然看我怎么收拾你。空洞的威胁最终将损害家长的威信,孩子反而会继续自己的不良行为,看你怎么办。

7.妈妈求你了。教育最怕出现奖励不管用,惩罚不能使。

8.我没本事。和孩子谈话时把自己的自卑感表露无遗。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长诱发的。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乐观向上,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

9.揍死你。当你说这话时,表明你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这是一句根本无法兑现的大话,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动。

10.你滚吧,想去哪里去哪里。最后通牒式的话让孩子没法应对,他虽然不想离家出走,但更不想就此低头。任性的孩子可能会逞一回英雄,真的离家出走了。

要避免对孩子说“NO”


理查进幼儿园不久,很快就学会了一样“崭新”的说话方式。他妈妈喜忧参半地对我说:“无论什么事,他都说‘NO’,有时真拿他没办法……”这位年轻的母亲在听到孩子的第一声“NO”时,一定觉得很逗,开心极了,因为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一个简短的“NO”字,是小人仔开始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觉醒——那率直的“NO”,是他诉求“自治”的呐喊,要求解放的宣言。

不过,理查的母亲不久便被孩子那声声的“NO”弄烦了!因为孩子对她的命令,她的要求,一律说“NO”,哪怕有些是理查自己本来也想要的,也以“NO”作答,精灵的孩童在考验着大人的权威,向他们挑战。不过,幼儿专家认为,幼童这种反应是正常的,这是孩子成长中自然和健康发展的表现。关键在于,大人如何改变和防治孩童这种说“NO”的逆反心理。

其实,孩子爱说“NO”,正是从大人那学来的。大人常脱口而出的“不要”“不行”“不可以……”让孩子听惯了———天性爱模仿的孩子能不跟着学吗?所以,不愿孩子老是说“NO”,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平时说话、对孩子,尽量减少用“不要”、“不行”等否定性的字眼,孩子也会跟着少重复它们,那么我们也少听到这句“NO”的反叛性词语了。

但这不等于说,孩子总是要用“YES”(是的)作答,而是避免用“不”来对孩子直说,除避免直接冲突外,更可减少他们模仿的机会。那么,如何运用“肯定语”来表达否定意呢?以下,是避免用“NO”的几点技巧:

技巧1:直接说出理由

一个初进幼儿园的孩子,吃完午餐,想出去运动场玩乐。他指着外面说:“我想玩。”我如果说:“不可以!现在你要去睡觉,不能出去玩。”孩子除了知道老师不同意外,也学了一次“不”的用法。所以,回答应是:“吃完饭后,就要准备睡觉。我们下午才能出去玩。”从这个没有“不行”字眼的回答,孩子懂得了“我现在不可以出去玩”的意思。

技巧2:理解感受的表达

午饭时间到了,吉吉正玩在兴头上,她央求道:“再玩五分钟……”老师如果说:“不,现在就去!”这不仅让孩子失望,更让她感到否定词的“力量”,说不定回家后,很快会用这个“不”来对付父母。所以我顺着她的感觉说:“我也不想打断你,因为你玩得正高兴呢。但我们的午饭时间到了。”我牵起吉吉的手,把她带离现场。有人理解自己的感受时,抵抗情绪会因此降低。

技巧3:直接陈述问题

布朗喜欢出去散步。一天,他要求:“我要行街街。”当时,乌云密布,看样子快要下雨了。我如果说:“不能出去!待在幼儿园里玩吧。“孩子听到的首先是“NO”,他以后自然会模仿的。所以我只会说:“我也想带你出去玩,但你看天黑黑的,要下雨了。等明天天气好了再出去玩好了。”我摆出困难所在,让孩子意识到这时不能出去。

技巧4:同意口吻押后实行

莎拉个性好动,也特别喜欢吃甜食,两杯果汁喝完后,她要求道:“再要一杯。”老师知道,孩子吃甜食太多不好。如果老师说:“不,你喝太多了!”老师的话,让孩子经历一次直接被拒绝的体验。这时,老师应摇摇头,告诉她:“好的,但要等到下午吃点心时再喝吧。”孩子听到的是同意式的回应,只是要耐心地等到下午点心时间。

技巧5:给自己时间考虑

珀尔原在捏泥土一组玩,但他很快不喜欢这活动了,向我请求道:“我要玩水球。”我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婉转地对孩子说:“你给我时间想想好吗?”这样既可避免直接冲突,又让孩子知道,老师正严肃地考虑他提出的问题呢。

当孩子对你提出要求时,要先停一停,思考清楚再回答;一旦作了决定,就清楚地说出你的决定,不要再改变主意。如果孩子还是缠着你,你采用“疏忽”态度,以沉默作答,让他知道你说过的话是不能再改变的。久而久之,孩子便会“见难而退”了。

孩子接受你的“NO”意,应该如何稳固其合作表现?

首先,马上称赞他的良好表现。列一个表,记录下来,一天下来,让孩子看看自己当天“可观”的成绩。然后,贴上“红星”贴纸,孩子看了会很高兴的,有时他表现得更好更顺从的话,给他一个惊喜,贴上两颗红星。另外,如果孩子在家里有如此良好记录,家长可以奖给他一个小礼品。

别忘了,这是避免直说“NO”,但同样达到“不”的效果———一个短短的“NO”字,与以上提的几种避免办法相比较,是显得简单得多了,家长都爱脱口而出,他们习惯这样做了。但是,那随之带来的负面效果,却能消耗大人多少的精力与体力啊。想想看,用哪一个办法,更划算呢?

家园共育《家长注意避免不经意对孩子的“心灵虐待”》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使幼儿注意的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注意我们不经意的行为 午睡后,孩子们吃完点心,水果是每人2个小桔子,孩子们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品尝着自己的那一份,正当孩子们快吃完的时候,我发现盆子里还剩下一个桔子,就随手给了身旁小臣。可没想到这引起了一场风波:小臣脸上洋溢着...
    2020-09-10 阅读全文
  • 不经意的举动 人的生活中总有许多不经意举动,有时这些举动可以带给人感动,有时却会给人带来伤害。而我从事的幼师专业,是那么一个敏感的专业。所以我每时每刻都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今天早晨,琪琪蹦蹦跳跳地来上幼儿园了,...
    2020-12-28 阅读全文
  • 不经意间的感动 曾记得有位作家说过关于感动的话题,他说:“感动一个人的事往往不是你计划好的,而是在你计划之外的。感动往往在不经意间,只要用心就可以感受得到。”在孩子间我真切体味着那份感动。不经意间,我的孩子已经入园近...
    2020-10-19 阅读全文
  • 感慨孩子不经意间长大的文艺小众语录 父母无私地默默地爱着我们不求回报。他们不辞辛苦地照顾我们教会我们生活。看似唠叨的话语都是父母希望你越来越好。你收集过陪伴孩子成长的优美句子吗?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慨孩子不经意间长大的文艺小众语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03-18 阅读全文
  • 家长不经意砍向孩子的八把刀,刀刀致命! 家长的身上藏着八把刀,家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这八把刀,使孩子天生纯真的品性一步步消失殆尽。 1、第一刀:砍去民主-种下强权的种子 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有些家长就是家里的皇帝,他们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
    2020-12-23 阅读全文

午睡后,孩子们吃完点心,水果是每人2个小桔子,孩子们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品尝着自己的那一份,正当孩子们快吃完的时候,我发现盆子里还剩下一个桔子,就随手给了身旁小臣。可没想到这引起了一场风波:小臣脸上洋溢着...

2020-09-10 阅读全文

人的生活中总有许多不经意举动,有时这些举动可以带给人感动,有时却会给人带来伤害。而我从事的幼师专业,是那么一个敏感的专业。所以我每时每刻都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今天早晨,琪琪蹦蹦跳跳地来上幼儿园了,...

2020-12-28 阅读全文

曾记得有位作家说过关于感动的话题,他说:“感动一个人的事往往不是你计划好的,而是在你计划之外的。感动往往在不经意间,只要用心就可以感受得到。”在孩子间我真切体味着那份感动。不经意间,我的孩子已经入园近...

2020-10-19 阅读全文

父母无私地默默地爱着我们不求回报。他们不辞辛苦地照顾我们教会我们生活。看似唠叨的话语都是父母希望你越来越好。你收集过陪伴孩子成长的优美句子吗?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慨孩子不经意间长大的文艺小众语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03-18 阅读全文

家长的身上藏着八把刀,家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这八把刀,使孩子天生纯真的品性一步步消失殆尽。 1、第一刀:砍去民主-种下强权的种子 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有些家长就是家里的皇帝,他们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

2020-12-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