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花被》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1-17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感知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

2、指导生活中的叠放物品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3、愿意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合作时尊重他人的意见。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五种颜色的积木、餐具若干,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积木,引发孩子的兴趣。

教师:老师带来了很多积木,我们今天来玩堆积木游戏,你们想玩吗?

2、通过游戏,初步感知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

——这是老师堆的积木塔,大家要接受我的过关大考验才能玩游戏哦!教师出示不同颜色或形状搭成的4层积木塔。

第一关:引导幼儿分别从上至下,从下至上数分别是什么颜色什么形体?如第一层是红色立方体形状的。

第二关:这一层积木的上面一块和下面一块积木分别是什么颜色和形状的?(指着中间的一块问)

第三关:请仔细观察这个积木高塔,记住每一块积木的叠放顺序。然后教师用布把积木塔盖住,让幼儿四人一组回忆积木塔叠放顺序搭出一座一模一样的积木塔。

3、幼儿展示操作的结果,看一看与老师有什么不同?并请幼儿描述某一块积木的上面和下面分别是什么颜色和什么形状的积木。

4、通过实际操作引发幼儿发现叠放物品的好处。

——四组变两组,两组的积木合在一起,想办法把这些积木搭起来,思考怎样搭最高。

——活动快结束了,咱们把积木都放回篮子里吧,(教师随意放,结果积木放不下)积木放不下,有什么办法让积木放得下呢?启发孩子叠放整齐。

5、发散孩子思维,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叠放的。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发现把物品一个一个地叠放在一起就会比较节省空间,同时也很整齐。但叠放时小朋友也要注意哦,有的物品是不能叠放太高的,如家里的陶瓷碗,如果太高容易歪倒,就会把碗打破。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通过闯关游戏的形式进行,孩子都很感兴趣。从活动中孩子的表现看,孩子对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都很明确,能清楚地分辨从上往下数与从下往上数的位置关系。在这个活动中我还注重一点就是根据我班孩子合作能力比较差这一点,所以我设计的这个活动大多数都是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如在第二个环节的闯关游戏,从4人到8人一组,在第一次游戏时有个别喜欢表现的孩子(钟镇阳、陈朗)不理同组的同伴,自己拿了积木就搭,结果他们组是最后一个完成的,于是我与孩子一起分析了原因,为什么?引导孩子商量着怎样合作完成任务。在后面的两个闯关游戏中孩子基本上都能做到商量合作完成任务,而且每一次完成任务后孩子都很有成就感。在最后一个环节与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中叠放的物品时,孩子们的发言也非常积极,也发现了叠放的好处,如占用的空间少,又美观等。

从这个活动的效果看,孩子对空间位置都比较熟悉,叠放的物品会比较节省空间,同时也很整齐的道理孩子也懂,如果能把重点放在实践学习如何利用空间位置上,如让孩子摆放积木,让孩子思考怎样摆放可以装得最多,把各种不同大小的玩具放进柜子的那一层最合适等,对我班的孩子挑战性会更大一些。

幼儿百科:被,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花被》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感知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

2、指导生活中的叠放物品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3、愿意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合作时尊重他人的意见。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五种颜色的积木、餐具若干,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积木,引发孩子的兴趣。

教师:老师带来了很多积木,我们今天来玩堆积木游戏,你们想玩吗?

2、通过游戏,初步感知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

——这是老师堆的积木塔,大家要接受我的过关大考验才能玩游戏哦!教师出示不同颜色或形状搭成的4层积木塔。

第一关:引导幼儿分别从上至下,从下至上数分别是什么颜色什么形体?如第一层是红色立方体形状的。

第二关:这一层积木的上面一块和下面一块积木分别是什么颜色和形状的?(指着中间的一块问)

第三关:请仔细观察这个积木高塔,记住每一块积木的叠放顺序。然后教师用布把积木塔盖住,让幼儿四人一组回忆积木塔叠放顺序搭出一座一模一样的积木塔。

3、幼儿展示操作的结果,看一看与老师有什么不同?并请幼儿描述某一块积木的上面和下面分别是什么颜色和什么形状的积木。

4、通过实际操作引发幼儿发现叠放物品的好处。

——四组变两组,两组的积木合在一起,想办法把这些积木搭起来,思考怎样搭最高。

——活动快结束了,咱们把积木都放回篮子里吧,(教师随意放,结果积木放不下)积木放不下,有什么办法让积木放得下呢?启发孩子叠放整齐。

5、发散孩子思维,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叠放的。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发现把物品一个一个地叠放在一起就会比较节省空间,同时也很整齐。但叠放时小朋友也要注意哦,有的物品是不能叠放太高的,如家里的陶瓷碗,如果太高容易歪倒,就会把碗打破。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通过闯关游戏的形式进行,孩子都很感兴趣。从活动中孩子的表现看,孩子对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都很明确,能清楚地分辨从上往下数与从下往上数的位置关系。在这个活动中我还注重一点就是根据我班孩子合作能力比较差这一点,所以我设计的这个活动大多数都是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如在第二个环节的闯关游戏,从4人到8人一组,在第一次游戏时有个别喜欢表现的孩子(钟镇阳、陈朗)不理同组的同伴,自己拿了积木就搭,结果他们组是最后一个完成的,于是我与孩子一起分析了原因,为什么?引导孩子商量着怎样合作完成任务。在后面的两个闯关游戏中孩子基本上都能做到商量合作完成任务,而且每一次完成任务后孩子都很有成就感。在最后一个环节与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中叠放的物品时,孩子们的发言也非常积极,也发现了叠放的好处,如占用的空间少,又美观等。

从这个活动的效果看,孩子对空间位置都比较熟悉,叠放的物品会比较节省空间,同时也很整齐的道理孩子也懂,如果能把重点放在实践学习如何利用空间位置上,如让孩子摆放积木,让孩子思考怎样摆放可以装得最多,把各种不同大小的玩具放进柜子的那一层最合适等,对我班的孩子挑战性会更大一些。

幼儿百科:积木通常是立方的木头或塑料固体玩具,一般在每一表面装饰着字母或图画,容许进行不同的排列或进行建筑活动积木有各种样式,可开发儿童智力,可拼成房子,各种动物等。

幼儿园大班教案《数花朵》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竞赛的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法,并学习10以内的减法。

2、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竞赛的快乐与成功感。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花朵图片、数字卡片、记录纸、记号笔、算术题卡片。

活动过程:

一、花儿找朋友

1、在为花儿找朋友的游戏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法。

(1)春天里百花盛开,看看你们都认识它们吗?

(2)每朵花儿宝宝身上都有一个数字,它们想和你们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2、出示任一数字花朵,要求为其找到与它相加后能得7结果的好朋友。

(1)如:3号花儿宝宝想找个和它相加后能得7的好朋友,应该找几号花儿宝宝呢?

二、花儿的故事

1、能根据故事情节写出相应的算术题,复习10以内的加法并学习10以内的减法。

(1)花园里盛开了4朵茶花,过了一段时间又开了3朵牡丹花,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多花?

(2)花园里开了7朵花,多了不久,又开了3簇桂花。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朵鲜花?

(3)小熊觉得花儿开得很漂亮,于是摘了2朵茶花回家。现在花园里剩下几朵花?

(4)小兔也觉得鲜花开得真漂亮,于是它摘了一朵牡丹、2簇桂花回家。花园里剩下几朵花?

2、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写出相应算术题,交流验证。

三、算术题竞赛

出示算术题卡片,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抢答的方式比赛10以内的加减法。看谁算得快。

活动反思:

幼儿很喜欢这种游戏形式,在课间、晨间或自由活动时,幼儿都会进行游戏。如梅花梅花哪季开?春季不开,夏季开,夏季不开,秋季开……冬季梅花朵朵开。多一点的说法,让幼儿多了解一些自然常识。继续用游戏的形式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以及有想学数学的愿望。

幼儿百科:花朵指的是已经开放的花。主要指花瓣部分,鲜艳美丽;多用于儿童,象征美丽纯洁,充满希望。

幼儿园大班教案《数花灯》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数花灯》”。让幼儿借助拍节奏、轮流解说儿歌等形式,进一步感知儿歌重复对称的句式结构,并尝试仿编儿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正确使用量词,并学会用“—×—×”正确表达实物的数量,能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并积极参与组词和仿编活动。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正确使用量词,并学会用“—×—×”正确表达实物的数量。

2、借助拍节奏、轮流解说儿歌等形式,进一步感知儿歌重复对称的句式结构,并尝试仿编儿歌。

3、能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并积极参与组词和仿编活动。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儿歌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花灯图片。

2、游戏音乐磁带《火车开了》、《大家来看灯》。

3、火车头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儿歌导入:《数花灯》冬冬锵,锵锵冬,正月十五闹花灯。鸡娃灯,鸭娃灯,一蹦一跳青蛙灯;荷花灯,莲蓬灯,一盏一盏牡丹灯;谷穗灯,麦穗灯,一盏一盏丰收灯;狮子灯,绣球灯,一条一条长龙灯。一二三四五六七,宝宝数灯数不清。爷爷奶奶帮他数,一数数到大天明。

教师:小朋友,正月十五闹花灯,宝宝数灯数不清,小朋友,你们能数出一共有多少花灯吗?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坐上花车去看灯。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坐上花车看花灯,激发幼儿学习序数的兴趣。

方法:

(1)教师将小椅子分成7组,纵向椅子排列,每组7把椅子组成一列火车,贴有火车头的标志。

(2)幼儿听音乐自由做动作,音乐停,幼儿各自坐下。

教师请3—5名幼儿说出自己是在第几车厢的第几个座位上。之后请幼儿相互说出自己是在第几车厢的第几个座位上。游戏做两遍。

2、看花灯。引导幼儿学习从不同方向辨别7以内的序数。

(1)分别出示7盏花灯图片,请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盏灯?

(2)然后启发幼儿说出“第一盏灯是XX灯,第二盏灯是XX灯,直到第七盏灯是XX灯”。

(3)教师随机提问“金鱼等排第几”“荷花灯排第几”等。

(4)幼儿掌握后,教师把灯的图片交换一下,在启发幼儿从左到右、从右到左说出每盏灯的位置。

3、小动物看灯,进一步提高幼儿准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排列次序的能力。教师:小朋友,小动物们也赶来看灯了。

(教师出示排队走来的七种动物玩具)提问:一共有几个小动物?从左边数第几个小动物有翅膀?从右边数,第三个小动物和谁拉着手?从不同方向数,从第一到第七分别是什么小动物?

三、结束部分。

幼儿随音乐《大家来看灯》做“坐上花车去看灯”的游戏,根据幼儿的情绪决定游戏的次数。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续编儿歌《数花灯》。

刚开始我出示了一些花灯的图片,请他们来说说这些花灯是什么样的。

在中间的环节中我请幼儿找出相似的句型,并根据这些句型进行创编。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我最喜欢组织的是故事类的,儿歌我觉得要让幼儿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幼儿对于里面的文学语言比较不能理解,对于儿歌的意境也比较难体会。所以每次在组织儿歌活动的时候我都尽量找一些图片或用一些动作等来帮幼儿理解,让幼儿更好的体会儿歌、理解儿歌。

今天所学的儿歌“数花灯”,所表现的情景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不熟悉的,因此,我借助于视频,让孩子来观看元宵闹灯会的情景,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比较多的经验,再帮助他们分类花灯来巩固记忆,所以,课堂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孩子们在学习儿歌的同时也巩固了数量的知识。

幼儿百科:花灯,又名灯笼。灯笼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或者灯泡,成为照明工具。受中华文化影响,在亚洲华人地区,许多国家的庙宇中,灯笼也是相当常见的物品。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玫瑰花》及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大班幼儿比较好动且动手能力强。为了让幼儿能体验到动手的快乐,并能理解劳动的辛苦、伟大。特别是对父母的付出的体会。由于我园幼儿绝大部分都是农村孩子,且父母又大多不在身边。让她们能体会活动意境。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主要是让幼儿养成知恩、感恩得的优秀品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剪刀制作玫瑰花,体验动手活动的快乐。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动手做的过程。体验意义和品质的培养。

活动准备

1、剪刀、色卡纸若干。

2、教师用剪刀制作的玫瑰纸花一朵。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已经剪好的玫瑰花花,提问引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玫瑰花)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教师用剪刀现场制作玫瑰花,一边做一边讲解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3、请幼儿动手制作玫瑰花。教师分别给予指导。幼儿学会制作以后,鼓励幼儿用其他颜色的卡纸制作。

4、制作完毕,幼儿用制作的玫瑰花开展“为我最亲的人”献花的活动。请幼儿回家后把花送给天天为自己成长默默付出的亲人。(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教学反思

在这个尝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如我们一再强调的一定要折好后再剪,有些小朋友还是乱剪,又如个别孩子社会交往能力不是很好,显得拘束,出现了不肯动手等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打算通过个别谈话、老师在旁给予其安全感等手段解决其问题,也相信一回生,两回熟,多次以后这样的情况会随之减少;另外,在颜色的选择上,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些建议。因此在对我班孩子进行‘教学’时还是应该考虑的再周详些。虽然是刚开始尝试但是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学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同时也激起孩子剪纸花的兴趣。

当然,在活动中还会存在其他的问题。但我们相信一边实践,想办法会把问题解决好的,也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在剪纸花中找到快乐的!

幼儿百科:玫瑰(学名:RosarugosaThunb.):原产地中国。属蔷薇目,蔷薇科落叶灌木,枝杆多针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椭圆形,有边刺。

相关推荐

  •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花被》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感知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 2、指导生活中的叠放物品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3、愿意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合作时尊重他人的意见。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
    2020-11-20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教案《数花朵》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竞赛的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法,并学习10以内的减法。 2、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竞赛的快乐与成功感。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
    2020-11-20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教案《数花灯》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数花灯》”。让幼儿借助拍节奏、轮流解说儿歌等形式,进一步感知儿歌重复对称的句式结构,并尝试仿编儿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学...
    2020-06-09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玫瑰花》及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大班幼儿比较好动且动手能力强。为了让幼儿能体验到动手的快乐,并能理解劳动的辛苦、伟大。特别是对父母的付出的体会。由于我园幼儿绝大部分都是农村孩子,且父母又大多不在身边。让她们能体会活...
    2020-11-17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七朵花》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不同组成方法,发展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2、学习7的加法,尝试编加法题。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看...
    2020-11-18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感知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 2、指导生活中的叠放物品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3、愿意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合作时尊重他人的意见。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

2020-11-20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在游戏竞赛的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法,并学习10以内的减法。 2、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竞赛的快乐与成功感。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

2020-11-20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数花灯》”。让幼儿借助拍节奏、轮流解说儿歌等形式,进一步感知儿歌重复对称的句式结构,并尝试仿编儿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学...

2020-06-09 阅读全文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大班幼儿比较好动且动手能力强。为了让幼儿能体验到动手的快乐,并能理解劳动的辛苦、伟大。特别是对父母的付出的体会。由于我园幼儿绝大部分都是农村孩子,且父母又大多不在身边。让她们能体会活...

2020-11-17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不同组成方法,发展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2、学习7的加法,尝试编加法题。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看...

2020-11-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