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不要太勤快、太慈爱啦

发布时间:2020-08-07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教育孩子笔记

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不要太勤快、太慈爱啦,女儿正值青春期,耳朵总是分泌油脂,上个月嚷着耳朵疼,我带她到市立医院看了看,医生说耳朵里有耵聍(耳屎),取出来就可以了,但是有些硬,需要香油泡一泡才能取出,于是我和她专心对付耳朵,三天以后去医院,医生用小工具一吸,就轻松地去除了,我给她描述看到屏幕上放大以后的“惊心动魄”的感觉,她笑着说我太夸张。

没过多久,女儿又说耳朵痒,这次爱人带萌萌去医院。回来后,爱人汇报:“没啥,医生说油脂分泌多,容易痒痒,不需要治疗。”他笑着喊萌萌:“你这个小兔子,兔耳朵变成油耳朵啦!来来,炒着吃吧!”萌萌做个鬼脸,两个人就嘻打哈笑起来。

前两天,萌萌还是说耳朵痒,每次痒起来抓不着挠不着的,很不舒服。我征求她的意见:“要不,我再带你到二院去看看?看有什么好办法?”她同意了

,第二天大清早我们就来到门庭若市的二院去了,果真,人很多,没到八点就挂到了36号。好在我们已经预料到会有等待的时间,所以她带着Kindle阅读,我带着一些资料,在候诊室耐心等待着。

大约四十分钟以后,机器喊号,我们按要求来到耳鼻喉的一诊室,轮到萌萌时,她坐在观察椅子上,女医生询问:“你哪里不好?”我正要插嘴讲述她的情况,她却先我一步把自己的情况清晰地告诉了医生:“我之前耳朵疼,里面有耵聍,到医院去,医生取出了耵聍,但是我的耳朵还是痒,大致每天痒三次,一次痒十几分钟……”我惊喜地看着她,表达得如此清楚,传递的信息也很明确,医生最喜欢这样的病人。女医生又问了几个问题,我都想插个嘴,可是都没插上,人家医生根本不理我,萌萌也不需要我帮忙。最后医生检查了一下,告诉萌萌这没有什么,如果实在痒就滴两滴药水。到自助缴费机上刷医保卡的时候,我还没有看明白怎么操作,萌萌就提醒我注意这注意那,让我省了不少事。

从医院出来,我赞扬她很能干,她先是对我的表扬很感谢,而后撒娇说:“萌萌只要和妈妈在一起,就成了低能儿,什么也不会了。”这话是第二次听了,值得反思。前一段时间去长岛,萌萌也说了这样的话,不过她说:“和妈妈在一起,萌萌一直都是小朋友,享受一下!”我哈哈大笑,的确,我带萌萌出去,基本都是我照顾她多一些,我告诉她今天我想插话,结果医生不理我,我只好闭上嘴巴。萌萌说:“是吗,我还以为是你想锻炼我呢?”我翻了个白眼,表示“无语”。萌萌说:“爸爸和你不一样,完全不一样,爸爸和我出来,基本上都是我做,他等着我。”上次去医院,萌萌自己挂号、自己看病,凡是她能做的都是她去完成,爸爸毫不操心,只是耐心地等她。萌萌说上次她爷俩去西安旅游,也大抵如此。听了萌萌的描述,我暗暗佩服爱人,看来我要向他学习“懒”一些,“被动”一些,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不要太勤快、太慈爱啦!

通过这件事,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有些顿悟了,于是迅速调整我的行为,学会了对闺女说这样的话:“行,这事你给我办了!”“这事交给你了哈,我是不问了!”我发现效果很好,事实证明,交给她的任务都完成得不错,哈哈,我更轻松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相信孩子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很多家庭给孩子使用一个打不破的专用碗,孩子进餐就使用这个碗,这样做是基于担心孩子把碗打破。

周周没有固定的碗,我们一直是给周周使用和我们一样的瓷碗。周周打破过一次碗,那是在大约两岁多的时候,周周端着瓷碗吃饭,一不小心,碗掉到了地上!这是周周第一次打破碗,她非常惊恐地看着满地的碎片,哭了。当孩子看见一个完好无缺的碗由于自己的不小心变得支离破碎时,心中一定是非常懊悔和自责的,他们喜欢完整,不喜欢破碎。我宽慰周周,“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打扫碎片就行。”

我的宽慰让周周放松了许多,我们一起清理完碎片后,我又给周周拿了一个瓷碗,并鼓励周周自己想办法,要怎样才不会打破碗。周周见我如此信任她,又给她一个瓷碗,非常开心,笑容回到了小脸上。这一次,她是非常小心地把碗放到桌子上,左手小心翼翼地扶着碗,唯恐再一次把碗打破。在那以后,周周很少打破碗。相反,那些平时用不锈钢碗或者是塑料碗的孩子很容易打碎碗,因为他们的家长不信任他们,没有给他们用过瓷碗,令他们没有“陶瓷易碎”的经验。

在孩子第一次打破碗的时候,没有一个孩子是故意的。碗被打破了,可能是由于他们小手的笨拙,没拿稳才会打破。他们打破一次碗后,就会小心翼翼地使用他们的碗,想办法不再把碗打破。倘若因为孩子打破了一只碗就不给他们使用瓷碗,或者根本不给他们机会使用瓷碗,那么孩子感受到的就是家长的不信任,他们会觉得,“我可能只会给爸爸妈妈添乱,损坏爸爸妈妈的东西,我真是太不能干了。”久而久之,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会让他们怀疑自己,变得不自信。

我们成人在单位有了失误,如果主管再给我们一次机会,修正失误,会不会感受到主管对我们的信任?我们的心里会不会心存感激,从而更加努力工作,弥补失误?倘若主管不再给机会,而是把事情交给别人,我们是不是会觉得非常挫败,觉得主管不再信任自己?孩子的内心和我们一样,他们能觉察到我们的细小行为流露出的信息,只是他们不会表达,但是其影响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里。

我们不仅让周周用瓷碗吃饭,而且让周周帮我们收碗。这项工作在周周2岁的时候就开始了,第一次让周周收碗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些打鼓,担心她没走稳摔倒了,摔破几个碗是小事,倘若让碎瓷片割破脸就糟糕了。我偷偷地跟在周周身后,准备在周周要摔倒的时候随时保护。谁知周周发现了我,把我赶开,“不要妈妈保护!”是啊,既然让她收碗,为何又不相信她,还要亦步亦趋地跟着呢?我意识到自己太紧张了,揪着心退到了一边。第一次收碗,周周其实也是紧张而又激动的。她小心翼翼地两手端着碗,慢慢地一步一挪往前走,从餐厅到厨房,只有几步路,周周却走了差不多1分钟!当她踮起脚把碗放到了厨房的案板上时,周周激动地大喊起来:“我成功了!”“成功”这个词是周周最早学会使用的词之一,她也早早体验了“成功”的感觉。如果决定让孩子做某件事,就不要怀疑孩子是否能做好,一定要相信孩子,真正地放手。不要把紧张和担忧挂在脸上,而要埋藏在心里。

不过,在做某些可以预见可能产生危险后果的事情之前,家长一定要事先检查,排除隐患,尽可能避免危险的发生。比如2岁孩子收碗,一定要确保地面不潮湿,孩子的鞋是防滑的,挪开周围的障碍物,以防孩子万一摔倒磕伤。

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实践证明,很多事情孩子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家长没有相信他们,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机会。

爱孩子就要学会锻炼孩子


爱孩子就要学会锻炼孩子,过分娇惯,有百害而无一利。作为家长或老师,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人生,那怕他时常摔跤,我们只需远远地看着,在心里为他加油喝彩。

当看到这段文章时,觉得每个做家长或老师的都能做到。想到每年新生幼儿入园时,一个个孩子拉着家长的手,哭着不肯让家长离去,有的家长只好留下来再陪陪孩子,老师亲切的对家长讲,你们放心上班吧,我们会照顾好他们的,可是有的家长还是不忍心离去。这其中的滋味只有轮到自己才真正体会到。

我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了,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开学第一天,我和孩子早早来到幼儿园,孩子表现很好,和我挥挥手,就和其他小朋友玩去了。我有点不放心,站在那里没动。孩子见我没走又跑过来,对我说:“妈妈你回去吧,我没事。”当我再次和儿子挥挥手,转身离去时,才觉得心里怪怪的,那份难舍的亲情,瞬间体会得淋漓尽致,想到别的家长不肯离去时的情景,我还错怪他们对老师的不信任。直到今天,当我送自己的孩子上学时,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滋味。

“爱孩子就要学会锻炼孩子”我把这句话牢记在心。相信所有的家长都能做到: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相信他们,他们会做得更好,哪怕他们会时常摔跤,我们只会远远望着,为他们加油喝彩。

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


新学期开始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托班的孩子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来园、开开心心的学习了,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在不断的增强之中。午餐的菜肴中有鹌鹑蛋,在分菜的时候,老师很焦急,想着要快快帮孩子们将蛋剥好,大家都不会自己剥蛋呢。

老师刚想给奕奕剥蛋时,奕奕竟然说:"项老师,我自己会剥的。"

"你真棒!"老师对奕奕竖起了大拇指。老师转身刚想给怡怡剥,只见怡怡正努力试着自己剥着呢,虽然剥得有点儿困难,但她最后仍是自己剥完了。于是,老师不再试着给孩子们剥蛋,而是观察着孩子们,当个别幼儿真得碰到困难时才进行指导帮忙。

由此可见,习惯于服侍孩子,不仅不是一个为他们服务的举动,而是一个危险的举动,因为它容易窒息孩子们有意的自发的活动。不动手做的孩子永远是不知道如何做的。老师在工作中,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去锻炼。一个好的老师不在于为孩子做了多少事而在于教会孩子做多少事的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事事为孩子包办,其结果是,孩子们应当具有的自我探索性活动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精心照料下的被支配性活动。如果孩子缺乏独立的尝试机会,他们就会变得事事处处都依赖爸爸妈妈。久而久之,孩子会丧失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与能力。

其实,孩子是很具有创造力的,如果家长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也就让孩子失去了创造的机会。很多时候,孩子内心还是渴望能够自己去尝试,比如案例中的奕奕宝宝。家长老师不应该过分地保护孩子,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在锻炼的过程中,孩子的独立能力和创造力都会得到提高,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相信孩子,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在我们这次的家访中有一个年龄特小的孩子,他叫辰辰是8月30日出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偏弱,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小便,在园会经常小便在身上,所以每天上幼儿园都会带好几套衣服。在与家长的交谈中了解到家长虽然认识到了自己的孩子在这些方面是偏弱的,但是总以孩子还小为由,件件事情都由成人包办,甚至小便,大人会抱着去小便;吃饭自然也是成人喂。使得每天上幼儿园都要带好好几套的换洗衣服,在园的吃饭也是需要老师喂才行。对此,我想从两方面谈谈我对这位孩子家长教育方法的一些体会。

一、不要因为孩子小,而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

在与该家长的交谈中了解道:家长认为孩子在班中年龄小达不到这样的标准是正常的。其实这位孩子家长的想法不难理解,因为小的缘故,而没有达到能力上的要求,等他大一点的时候就会学会的。可是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位家长一味地剥夺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那么他不是始终都不会了吗?其实不光是这位家长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的家长都抱有这样的思想。他们把孩子本该会做的、能学会的事情都一手包办了,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渐渐地该学会的事情,孩子还是没有学会。那么就会养成依赖成人的习惯,也就有了现在很多大学生去外地上大学,不会自理,而哭着嚷着要回来的现象了。

二、不要因为想当然,而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想法

从这位家长的交谈中还了解到:让孩子学习了自己小便,可是他学不会,所以就不学了。可以看出家长有这份培养幼儿学习新本领的心,但是尝试了几次以后,就觉得是因为孩子小,还没达到会的标准,所以就不学了,干脆家长一手包办,等他长大一点以后就会自己学会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长有着想当然的心里,他从自己的角度,思考孩子的想法;他以孩子学不会的想法,想着自己应该包办做的事情。所以我想对家长说:多从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的想法吧。其实虽然小,很多孩子学习新本领、认识新事物的欲望还是很强的,可是往往由于家长的一手包办而没有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也许一次孩子没有成功,二次还是失败,说不定三次、四次以后孩子就学会了呢!所以我想如果家长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的想法,多给予一些锻炼的机会,那么成功也许就会在眼前的。

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每个孩子也是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为什么有的孩子懂得知识多、能力强,而有的孩子懂得知识少,能力弱呢?我想很大的因素还是家长。只要我们家长相信孩子,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那么孩子的收获一定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想对家长说:相信自己的孩子,他是可以的!

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选择题


您还未加入“家长记者团”,点我查看详情,享受个性化服务。

[教育观点]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选择题--投稿

小朋友洗手经常是在水里沾一沾就拿出来了。

妈妈:“你洗干净了吗”

小朋友:“洗干净了”

妈妈:“你涂洗手液了吗”

小朋友:“涂了”

妈妈:“真的涂了吗(明明就在孩子身边看着她洗手)”

小朋友:“真的涂了,妈妈你相信我”

遇到这样的情景,心理一直很费解,急躁的时候就会和孩子起争执,展开关于小孩子不应该撒谎的教育工作。

最近慢慢的有些心得,其实孩子都很单纯。她们不知道什么叫撒谎。她们遇到选择题就会做选择题。

既然妈妈的问题是个选择题,洗了还是没洗,既然有两个答案就有两个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

当家长看到孩子选了自己不希望看到的答案心理又会不痛快。

对于孩子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可以和她们商量,

但对于那些要求必须要孩子做的事情,就不要用选择疑问句,而是用简单命令句。例如

时间到了,我们吃药好不好?不好!(最后搞不好要“武力解决”)

先刷牙再讲故事好不好?不好,我要先讲故事再刷牙。。

诸如此类。。有些孩子的抗争,是因为我们不希望她们选择又给了她们选择。。

育儿观念:爱孩子要学会锻炼孩子


育儿观念:爱孩子要学会锻炼孩子

俊俊是我班出了名的小帅哥。记得刚入园时,懵懂的他对我是连打带踹,还拽坏爱红主任的项链。两个月来,经过我们的爱心教育,他变成了既听话懂事又有礼貌的好孩子。

每次入园时,我都要和家长交流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和在家中的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并改掉孩子的不良习惯,更好的达到家园共育。记得有一次,骐骏的妈妈对我说:“老师,幼儿园门口那个卖糖葫芦的老大爷说我家骐骏面黄肌瘦,有这样那样的病。本来骐骏就特别爱生病,几乎每个月都得输一次液,听老大爷这么一说,我心里还很难受。我笑着说:“他是不是不好好吃饭?”“那可不,每次吃饭都是我们追着喂,到现在连筷子还不会用呢!实在不吃的时候我就把零食都给拿出来,让他挑着吃。孩子不听我们的话就听老师的,老师,您帮我说说他吧!”我很幽默的说:“必须的!

我暗想:这个年龄的孩子都能独立进餐了,俊俊也不能例外,一定要让他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于是,我和骐骏妈妈协商首先掐掉孩子的各种零食,其次,我开使了育人计划。区域活动时,我每次都把《泥球喂奇奇》的材料让他来操作。一开始,我让他用勺子来喂,等他用勺子的能力越来越熟练了渐渐地用筷子来喂,并鼓励他:骐骏真棒,能把奇奇的小肚子喂饱,奇奇需要丰富的营养长高个子,还会变得越来越聪明。那骐骏呢?是不是也要用自己的小手喂饱小肚子,这样丰富的营养才会跑到你的身上去呀!骐骏也会长高个子更帅更聪明的。骐骏眨着小眼睛看着我说:“老师,我以后一定自己吃饭,我要长高个子,要聪明。”事后,我还和奇骏有个约定,每次入园时,都要摸摸他的小肚子是不是吃饱了,只要吃饱了,就奖励一朵小红花。

其实,我觉得 爱孩子就要学会锻炼孩子,作为家长或老师,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的人生,哪怕时常摔跤,我们也只需要远远看着,在心里为他喝彩加油。

不要让孩子太听你的话


常常听到妈妈对孩子嚷:“您怎么这么不听话!”可是,太听话的孩子您会满意吗?虽然您一直想把孩子培养成创造型的孩子,可是当孩子真的有创造性时,您又开始担心,因为创造型孩子往往不太听话。

据美国旺尼苏达大学教育心理学主任托伦斯研究,创造力高的儿童多数具有三个让人讨厌的特点:

1、顽皮、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

2、所作所为时逾常规;

3、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态度。

我们中国的老传统是喜欢老实的孩子。家长总希望孩子规规矩矩,百依百顺,孩子稍一调皮就不能容忍,往往是管得过死,限制过多,把孩子的创造性给扼杀了。其实调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什么都看着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诺诺,将来注定是个没出息的孩子。

第一,我们要求孩子行为上要基本听话,整天打架、骂人、不听话不行,但思维上可以不太听话,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孩子小时,以听话为主,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大了应给一点“不听话度”,甚至行为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做法。

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了一本书《领袖们》,他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每个人要样样都好,样样搞统一,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称的“离经叛道”,这样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我认为我们家长要真心热爱创造型孩子,就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不要用传统的观点把孩子训成“小老头”。

美国科学家福克曼说:“固执与执著两者之间的区别非常微妙,如果您的想法成功了,每个人都说您非常执著、坚持不懈;如果您没有成功,人们就说您固执、顽固不化。”西方人认为应该允许孩子“固执”,因为那里面可能有执著,应该允许孩子“不听话”,因为那里面可能有创造。

国外有一个孩子,家长让他画太阳,他画了一个蓝太阳。家长问他:“您怎么把太阳画成蓝色的?”孩子说:“我画的是海里的太阳。”家长说:“好极了,您太有想象力了。”

有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到国外看到一个幼儿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苹果”,老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而且爱抚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高兴极了。这时中国专家问教师:“他用蓝色画苹果,您怎么不纠正?”那个教师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养出蓝色的苹果呢。”

外国家长这样容忍孩子“不听话”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允许孩子“不听话”指的主要是思维上的“不听话”,孩子们看到的世界是独特的,他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如果我们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粗暴地干涉,就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就是对他们创造思维、创造欲望的保护。

创造人格中“敢”字很重要,敢想、敢说,敢做才有创造,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就是不同意见,敢于实践,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家长应该接受“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的观点,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经验证明,“淘气”的男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女孩子更有创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气的孩子接触面广,大脑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因此,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对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是有好处的。

创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把孩子捆得死死的,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都没有,他们怎么去进行创造?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淘气”,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遐想、去活動、去创造。

爱笑的孩子,运气总不会太差


喜欢笑的孩子比较乐观开朗,做什么事情都容易成功。另外,在经过研究后发现,爱笑的宝宝智商会更高一些。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够让孩子经常笑呢?

1.为什么爱笑利于智力开发?

宝宝出生后的两三个月,是一个和人类接触的懵懂时期。这个阶段的宝宝总是会被别人逗笑,孩子的笑容是天真快乐的反应,这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着激发作用,能够开发孩子的早期智力。

2.笑容少的孩子会怎样呢?

许多爸爸妈妈觉得孩子平时严肃些比较好,代表着以后是干大事的人。其实爸爸妈妈的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孩子经常神情严肃,没有精神代表着他体内缺铁,爸爸妈妈要给孩子做好补铁工作。要持续一星期补铁,这样孩子就会重新露出愉快的神情。??

3.多笑的孩子有哪些好处呢?

(1)有利于心脏健康。宝宝经常笑能使器官放松,促进血液循环,使心脏血液供应充足。??

(2)有利于肝脏健康。大家都知道,肝脏能够去除毒素,所以,肝脏里面会有着非常多的脏东西。经常笑就会促进肝脏蠕动,能够帮助消化。??

(3)有利于肺的健康。笑能够增加肺活量,让孩子的呼吸更顺畅,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4)更加强健。多笑可以锻炼面部肌肉以及胸肌、腹肌。所以经常会有人说:“我笑的肚子都疼了!”这其实是你的腹肌在锻炼。这样看来,多笑还有利于锻炼身呢。?

4.怎样逗笑才是科学的呢?

逗孩子笑的时候要注意:第一、在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要逗孩子笑,这样很容易使饭粒呛到器官里,造成危险。第二、逗孩子大笑要适度,不然会造成孩子窒息或者下颚脱臼,要知道的是,宝宝处于发育状态,是比较脆弱的。第三、在孩子睡觉前不要逗孩子笑,孩子笑多了会让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影响睡眠。??

看了这么多,是不是长知识了呢?科学地让孩子多笑笑对孩子是有很多好处的?那妈妈们,你们还在犹豫什么,赶紧让孩子多笑笑吧。

相关推荐

  • 相信孩子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很多家庭给孩子使用一个打不破的专用碗,孩子进餐就使用这个碗,这样做是基于担心孩子把碗打破。 周周没有固定的碗,我们一直是给周周使用和我们一样的瓷碗。周周打破过一次碗,那是在大约两岁多的时候,周周端着瓷...
    2021-03-05 阅读全文
  • 2020给每个孩子锻炼的机会 每天午餐过后的散步时间,是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当我发出“开火车”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飞快的向“火车头”冲去。有的孩子连小椅子都顾不上放好,就迅速跑过去,你推我,我挤你。“老师,他插队”、“我站在这儿的”...
    2020-06-18 阅读全文
  • 爱孩子就要学会锻炼孩子 爱孩子就要学会锻炼孩子,过分娇惯,有百害而无一利。作为家长或老师,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人生,那怕他时常摔跤,我们只需远远地看着,在心里为他加油喝彩。 当看到这段文章时,觉得每个做家长或老师的都...
    2020-10-27 阅读全文
  • 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 新学期开始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托班的孩子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来园、开开心心的学习了,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在不断的增强之中。午餐的菜肴中有鹌鹑蛋,在分菜的时候,老师很焦急,想着要快快帮孩子们将蛋剥好,大家...
    2021-04-13 阅读全文
  • 相信孩子,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在我们这次的家访中有一个年龄特小的孩子,他叫辰辰是8月30日出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偏弱,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小便,在园会经常小便在身上,所以每天上幼儿园都会带好几套衣服。在与家长的...
    2020-10-31 阅读全文

很多家庭给孩子使用一个打不破的专用碗,孩子进餐就使用这个碗,这样做是基于担心孩子把碗打破。 周周没有固定的碗,我们一直是给周周使用和我们一样的瓷碗。周周打破过一次碗,那是在大约两岁多的时候,周周端着瓷...

2021-03-05 阅读全文

每天午餐过后的散步时间,是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当我发出“开火车”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飞快的向“火车头”冲去。有的孩子连小椅子都顾不上放好,就迅速跑过去,你推我,我挤你。“老师,他插队”、“我站在这儿的”...

2020-06-18 阅读全文

爱孩子就要学会锻炼孩子,过分娇惯,有百害而无一利。作为家长或老师,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人生,那怕他时常摔跤,我们只需远远地看着,在心里为他加油喝彩。 当看到这段文章时,觉得每个做家长或老师的都...

2020-10-27 阅读全文

新学期开始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托班的孩子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来园、开开心心的学习了,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在不断的增强之中。午餐的菜肴中有鹌鹑蛋,在分菜的时候,老师很焦急,想着要快快帮孩子们将蛋剥好,大家...

2021-04-13 阅读全文

在我们这次的家访中有一个年龄特小的孩子,他叫辰辰是8月30日出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偏弱,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小便,在园会经常小便在身上,所以每天上幼儿园都会带好几套衣服。在与家长的...

2020-10-3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