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师随笔:不许。。。。

发布时间:2020-02-28

中班教育笔记随笔。

毋庸置疑,作为一位刚入职不就的教师来说,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某种程度上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作为一名教师,写教育笔记需要注意哪些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幼师随笔:不许。。。。”,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熟悉我们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工作环境是非常吵闹的。所以,为了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为了让孩子们成为我眼中的乖宝宝,我常常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和威严的目光教育孩子们“不许打人、不许闹、不许到处乱跑。。。。。。这样,多数孩子都成为一个个守纪律,听话的孩子。

工作了这么多年,其实发现这样的高压政策并不是对所有的孩子都管用,它只换来了片刻的安静和孩子们无措的眼神,从根本上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打人、吵架、抓人事件照旧出现。

这不,一连几天,蘅蘅都成了孩子们告状的对象,刚批评了没多久,又有小朋友哭哭啼啼的来告状了。唉!怎么办?刚才他也承认错误了,也说过不再打人了,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和家长沟通后,我觉得单纯的说教根本不够,你越是让他“不许打人”,就越是激起了他“我要打人‘的欲望。后来,我通过讲故事《小霸王》,游戏《找朋友》等教学活动,让他明白当小霸王是不对的,以后就没有伙伴一起玩了;还有我多强化蘅蘅的优点,如表扬他的画很棒!他有进步了。。。这样,慢慢的我发现他不那么霸道了,不再打别人了。

所以从中,我也明白了一味的要求孩子不许闹、不许乱跑、不许……其实是遏制了孩子的成长需要,孩子的天性本身就是活泼好动,当出现了问题的时候,做为老师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摒弃传统的说教方法,改变以威信来镇压孩子,让孩子们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得经验,在自由中获得纪律!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幼师随笔:鼓励孩子挑战自己


写一写我的幼儿园生活,当然不能不提起我眼前这些可爱的小天使,小可爱。不过,现在,他们已经是大班下学期了,马上要入小学了,要开始学校生活了。孩子们,不要害怕困难,要学着挑战自己,争取全面的发展。

第一,要学会活动的方法。第二,活动中,遵守规则。约束自己当然没有随心所欲来得痛快。但是,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是不一样的,吃饭,睡觉,学习,娱乐,锻炼,自己都要有个样子了。不然,长大了,聪明是聪明了,智力是够了,可是饭不好好吃,觉不好好睡,身体条件没有保障,或是不会与人友好相处,不遵守一些社会规则的话,自己是要吃苦头的。换言之,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这就是进步了!

上学期,我们有一个主题活动《惊奇一线》,其中就有跳绳活动。在冬季,锻炼对孩子来说有怎样的积极意义不用我多说,跳绳是如何的有趣不多讲。关键是他不会跳,怎么能有趣。怕,害怕,不去尝试,不愿尝试。班里小小同学,每次一讲我们要跳绳了,他都躲开:“有什么了不起,什么破绳子,讨厌。”还用脚踢一踢。一会儿,他拿着圈,开心的这边跑一跑,那边跑一跑,开小汽车了。老师苦口婆心教导他,小班小朋友才拿个圈玩得这样简单,大班了要怎样怎样,要开始练习跳绳了。他,其时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真的,坏习惯多了,就不好了。他其时能做到,只是不肯尝试,需要大人盯着,一旦他肯尝试,效果还是不错的。看到他拿着绳子跳起来,不是很熟练的跳起来,看到他天真的笑,友善的和小朋友一起玩,搭班和我都很开心,想想,他还是个孩子,有趣的孩子,有特点的孩子。

记得么么刚上大班那会,他报了本园美术兴趣班。此时,其他小朋友画画已经画得很好了,原来他不肯画的,不肯动笔的。从他的言语中,猜测,他觉得别人画得太好了,自己不会,又着急。所以,他常去“捣乱”,在人家的本子上画两笔。搞破坏,他还很得意:“什么烂画。”直到有一次,老师教装饰的方法,用画小短线的方法装饰背景。好容易讲通了,他画了,得到了表扬和鼓励。成功哦,喜悦哦,他显得特别开心,离园的时候还让爸妈看他的画。但是后来问题又来了。每次画画装饰背景,教了新方法。他就是不用的,还是画小短线,因为这个容易,多轻松啊。他重复着自己的喜悦,不肯学习尝试去解决新的问题。其时,只是他稍稍的往前迈一小步,他就会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跳一跳”还是够得到的。

孩子们的人生有很多路要走。在他应当学习和掌握一些生活习惯、技能的时候教育他,引导他。这样少走弯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是很有好处的。在这个无忧无虑的幼年,管束他,让他明白,有些事是绝对不可以做的,做事情,要遵守一定的规则;鼓励他,去去做他应该做的事,去尝试就会有收获!

人说,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特长,都有他的兴趣点。有的长于逻辑思维,有的偏向于艺术表达。反着来说,有的不喜欢运动,有的不喜欢语言表达。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倾向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们,不要害怕,不要退缩。找到前进的方向,迈出去,你能做得更好!

幼师教学随笔:表扬请慎重


作为老师,我们使用最多的一种教育手段就是表扬。特别是在提倡正面教育的理论大环境下,我们更是把表扬用到了极致,上下嘴皮轻轻一盅,一句表扬的话便毫不费劲地出来了。

表扬——有时以一种极其休闲的方式出现,好比吃瓜子吐壳。如看到孩子的图画,可以不假思索地说一句“不错,画得很好”,或者摸摸孩子的头,说一声“你真乖”。这样的表扬在上班八小时内可以频频出现,不费力、不用心、不讲究技巧,只要嘴唇运动。说者无心,听者高兴。

表扬——有时也会被说者以隆重推出的方式出现 ! 这就好比穿正装,经过洗、烫、配、整等步骤,这才亮相。这样的表扬,不滥:一般都是预备好的,经过思考和计划,表扬的语句也是颇费一番斟酌。有时在集体面前进行,有时以单独谈话的方式。这样的表扬都是老师为了达到一种目的。说者有意,听者激动。

应该说,一个善于表扬的老师是一个好老师,是一个懂得给予孩子温暖和鼓励的好老师,是一个愿意给孩子阳光,让他们灿烂的好师长。我一直在做这样的老师。

但是,当我看了毕淑敏作家的一篇文章《请为你的夸奖道歉》后,我开始反省自己,甚至开始为自己曾经那么无所用心的表扬感到不安。

文中提到的为夸奖道歉是因为:她一个朋友出国到一个教授家做客,夸奖了教授家 5 岁的女儿长得漂亮,非常可爱。但是,那位教授很严肃地对她朋友说:“你应该为你的夸奖道歉。你伤害了我的女儿,因为天生的美丽是不值得夸奖的,那样她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成了误区。如果你想夸奖的话,微笑和有礼貌是可以夸奖的。”

这样一篇文章不能不令我震惊 !

因为在我们周围,有太多这样的表扬了:关于漂亮、打扮的表扬声不绝于耳。有夸奖眼睛大而有神,皮肤白嫩光洁的;有夸奖穿着搭配和谐,一身时尚名牌的……当我们成人陶醉于外在美和富贵时,我们的孩子呢 ? 也被引人了沾沾自喜、妄自尊大的虚荣中。这样的表扬是误导啊 !

在幼儿园里,我们还能见到这样一种孩子:特别乖巧、听话,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小朋友之间也从不打闹,偶尔发生争吵,即使自己是正确的,也总是牺牲自己的利益,谦让对方。

这样的孩子,我们也常常表扬。表扬他遵守纪律。

团结友爱;表扬他听老师的话,懂得安静。但是,从心底里想一想,你的孩子如果总是这样地生活在集体中,你会表扬吗?

或许,你会着急:着急他没有主见,胆小懦弱;着急他过于循规蹈矩,呆板拘谨。

事实上,我们的表扬也同样把他们引入了误区:老师的表扬不断强化着他们的“乖孩子”行为 ! 他们有时甚至连基本的要求都不跟老师提,就怕坏了自己乖孩子的形象。他们的自我,在表扬声中被一点点抹去。

“孩子不是一件可供欣赏的瓷器或是可以不负责任随你乱夸的动物,他们的心灵像很软的透明皂,每一次夸奖都会留下划痕。”

幼师朋友们,请对我们的表扬负责。

幼师随笔:《打雷我不怕》有感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给多少四川灾民带来了生离死别,以及精神与肉体上的痛苦。当然,地震中也有幸免灾难的人们,比如;安县桑枣中学的叶志平校长,他4年坚持组织学生紧急疏散演练,所以,在这一次的大地震,该校师生无一伤亡,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校长。

是的,汶川大地震已经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人们,学生安全高于一切,学校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在这几周的教育活动安排中,我们也分别渗透了许多安全教育。而且最近,常听说有些地方遭遇雷击事故,如5月23日下午,重庆一村小学46名学生被雷击中,造成7名学生死亡,39名学生受伤,其中19人为重伤。因而,进行相关教育迫在眉梢。

为了把安全教育活动上好,在进行《打雷我不怕》活动之前,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对雷的产生有了了解,搜索了雷电、避雷针的一些图片。避雷的一些安全儿歌等,并通过以下各环节开展活动。

一、谈话,回忆生活经验

“你们见过打雷吗?”“打雷时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害怕打雷吗?”“为什么?”随着问题的提出,孩子们回忆着已有的经验,黄钰哲说:“有一天晚上,打了一个好响好响的雷,我本来睡着了,给雷声吵醒了。”潘徐瑶说:“打雷时我还看到闪电,我就吓得躲在妈妈背后。”

陈亭宇说:“浪费米饭,雷公公是要打的。”王培鑫说:“有时雷声很响,我有点害怕。”孩子们积极参与。

二、观察闪电图片,知道闪电的厉害

从上面的环节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小朋友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于是,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孩子们观察图片,图片上乌云笼罩大地,天空中一道闪电显示了它的威力无比,朱桐溪说:“闪电像一把刀”是的,孩子们从图片上,从老师的口中了解到了闪电的强电流像一把锋利的刀一样,足可以把一棵很粗很粗的大树一劈二,进一步让幼儿了解到了它的危险性,大家应该注意避雷。

三、了解安全知识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通过提问:“打雷时如何保护自己?”接着通过儿歌让幼儿掌握相关知识,最后进行了防雷安全演练。由于第二环节的了解,孩子们在学习安全知识是特别认真、投入。演练时不慌不忙,非常有序。

四、拓展思路,认识避雷针

雷电固然厉害,但人们非常聪明,发明了避雷针安装在高楼楼顶,避雷针能拦截闪电,引入自身,导入大地,保护房内一些电器设备。

虽然,江南地区风调雨顺,自然灾害少,但警钟长鸣,我们要向叶志平校长学习,坚持安全教育放首位,幼儿生命放首位。

幼师教学随笔:决不放弃


周一早晨,刚推开活动室门,一股药味就迎面扑来,我一下想起了上周五园里通知周末要打驱蚊药的事。我迅速打开窗子通风,又习惯性地到班上的各个角落巡视,发现鱼虹里的小蝌蚪大部分都躺在缸底一动不动,只剩下四五只艰难地在水面浮着。我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

上周这些新成员刚来到班里,孩子们对它们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观察、探索中不断地获得有关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经验。后来,小蝌蚪吃什么成了孩子们议论的焦点。我将他们的猜想呈现在墙上并告诉孩子们,等我们验证后把结果记录在旁边……

“老师,我给小蝌蚪带好吃的来了。”豆豆兴冲冲地喊着跑进门,打断了我的回忆。我不想让孩子看到小蝌蚪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于是,赶快说:“好孩子,你先把外衣放好!”待她放外农时,我迅速将小蝌蚪藏进了盥洗室。看到地上有两只死土鳖,也顺手将它放到自然角。这时,豆豆脱了衣服,拿着一个小袋子跑过来,“老师,这是我给小蝌蚪带的鱼虫,妈妈说它会吃的。”听了孩子的话,我更不忍心告诉她真相。心想,实在不行,一会儿到别的班找两只冒充一下。

豆豆绕了一圈,问道:“老师,小蝌蚪呢?”“一会儿就回来了。”我敷衍了一句,然后跟班上别的老师交代了一下,就赶紧去借蝌蚪。没想到,其他班也都发生了同样的情况,甚至有的小蝌蚪已经死了。我头脑里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不告诉孩子们吧,现在又找不到小蝌蚪;告诉孩子们吧,孩子们一定很难过,会影响他们探索的积极性。但我又一想,生活不就是这样吗?什么事会发生难以预料,重要的是学会面对。小蝌蚪还没有死,就不能放弃,我要和孩子们一起救救小蝌蚪。虽然我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但我要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要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退缩和放弃。

于是,待孩子们吃完饭,我把他们叫到身边说:“孩子们,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今天早晨我来到咱们班时,发现小蝌蚪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我很难过。我想这件事应该让你们知道。”豆豆问:“它死了吗?”“没有,但情况很不好。”我一边说一边把鱼缸抱到小朋友面前。孩子们看着蜷曲着身子的小蝌蚪说:“它真可怜,真的快要死了。”“死了怎么办呀?我还给它带好吃的了呢。”乐乐说:“没关系,我让我爸爸再捞一些来。”听了孩子们的话,我问:“那它们怎么办呀?”孩子们没了主意。我又故意说:“那只好把它们扔掉了。”我想用这种方式激发起孩子的同情心。果然,话一出口,就遭到了几个孩子的反对:“那可不行,它还没有死呢。”我说:“还是你们说得对,可是那怎么办呀?”“救救它们吧。”虽然菲菲的声音很小,但孩子们听到了,一起响应。这正是我所希望的。我马上说:“好,让我们一起想办法,来救救小蝌蚪吧。”

为了找到原因,孩子们看着趴在缸底的小蝌蚪议论起来。

“可能是饿得起不来了。”

“是生病了。”

“水太脏了吧。”

“那我们怎么救它们呢?”我问。

“对它大声叫,把它叫醒。”

“晃一晃鱼缸。”

“给它点有营养的维生素。”

“放到外面,让它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给它换换水,放点盐。”

孩子们都想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我,我说:“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很好,我们都可以试一试。可是蝌蚪在一个鱼缸里,只能用一种方法,怎么办?”我又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孩子们沉默片刻,还是豆豆第一个想出办法:“把它们分开就行了。”

这个办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我们根据豆豆的建议开始分头准备。萧萧到娃娃家拿来了小碗儿,刘佳拿来了小杯子,豆豆到商店拿来了装糖的盒子,芳芳干脆拿来了自己的水杯,经劝阻换了一个饮料瓶,剪掉上半部分变成大口瓶。一会儿的工夫,七八个器皿准备好了。我们小心翼翼地将小蝌蚪分开,按照事先想好的办法展开了抢救小蝌蚪的行动。豆豆给小蝌蚪喂吃的,刘佳轻轻地敲着小碗,芳芳把装有小蝌蚪的瓶子放到窗外,李乐拿来了自己的维生素片……我提醒大家把救助方法记录下来贴在墙上,如果哪一种方法有效就做一个标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孩子们经常跑过去看一看,直到中午吃饭前小蝌蚪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孩子们有些失望了:“小蝌蚪是不是真的死了?”“它还活得了吗?”听了孩子们的话,我心里也很着急,如果没有一只小蝌蚪活过来,多让孩子们失望啊。但是我也在想,就是救不活小蝌蚪,也要让孩子们经历这个尽力挽救小蝌蚪生命的过程,这样,再喂养小蝌蚪时,孩子们就会倍加爱护。我安慰孩子们说:“不要泄气,它们会好起来。如果真的好不起来了,小蝌蚪知道我们尽力了,它们也会很高兴的。”孩子们点点头。下午,我发现放在窗外的小蝌蚪有了细微的变化,尾巴开始展开了,但孩子们并没有发现。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告诉孩子们,心想,还是观察观察再说吧。就这样,我和孩子们在漫长的担心、期盼、等待中度过了一天。

第二天一早来园,我先看了窗外的小蝌蚪,啊,我惊喜得像孩子一样差点叫出声来,小蝌蚪活过来了!我又跑到班里,小碗、小杯里的小蝌蚪都活了。我兴奋极了,但我还是按捺住内心的喜悦,决定把这个发现的喜悦留给苦等了一天的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发现这个奇迹,看到坚持的结果。一起床,孩子们还没有刷牙,就跑去看小蝌蚪,不久,欢呼声就响遍了整个活动室:“小蝌蚪活啦!小蝌蚪活啦!”孩子们把小蝌蚪放在了一起,彼此炫耀着自己的抢救方法。

用不同的方法抢救小蝌蚪都成功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把问题提给了孩子们,一时也没有找到答案,直到活动区游戏时,余可欣的发现提醒了我:“老师,这有一个死土鳖。”我忽然想起,昨天我不也发现了两个死土鳖吗?联想到其他班的小蝌蚪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我恍然大悟,上周末园里打药后,没开窗子,给这些小生命造成了危害,土鳖在屋子里无处躲藏,死掉了,而小蝌蚪在水里,所以受到的伤害要小些。我们的及时抢救,不管是哪种方法,都给小蝌蚪换了新水,使小蝌蚪有一个健康的环境,所以小蝌蚪都被救活了。我向小朋友讲出了我的猜测,得到了他们的认同。

一场挽救生命的战役就这样结束了,在我们班墙上挽救小蝌蚪的方法旁边出现了一个个大红对号。小蝌蚪吃什么的观察活动又得以继续。我暗暗庆奉自己的选择,救蝌蚪的活动让孩子们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孩子们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经验。饲养小蝌蚪过程中的这个插曲,也让他们体会到了爱惜生命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坚持不放弃就有成功的机会。

幼师随笔:小案例寓大教育


从教近三十年,接触过很多孩子,也和很多孩子家长有过或多或少的交流,从这些孩子身上,我能轻易地发现他们与其家长的相近相似之处,小到举手投足的一个细节动作,大到影响他们一生的个性品行,有的孩子几乎就是父母的拓版,“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清贫的,但我们的内心并不清贫。在物质时代里,好多单位福利多多,让多数职工在福利面前笑若菊花,却不知酒肉穿肠过,裘衣也会破。而一句良言,一本好书却往往能深入经脉,让人受益终身,远非会腐会烂的物质所能企及。我有幸遇到一位把育人放在第一位的领导,发放给她的职工每人一册教育随笔《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站在更高的角度引领着我们,做好妈妈,做好老师。

每有空余,我都会拿出这本书,一遍遍翻阅,一字字品读,也一次次受益。尹建莉就像我们身边的姐妹同事,不是光环笼罩的专家,不讲夸夸其谈的理论,而是以一个母亲的身份,一件件就发生在你我身边身上的小事,和我们交流她的育儿经验,分享她大把大把成功的心得。这样的书如重庆的麻辣火锅,平实却丰满,让人愈读愈觉酣畅,愈读愈不忍放手。以前在教育中经常会遇到棘手的案例,有些至今仍没找到解决的好办法,尹建莉帮我解开了教学一线中遇到的很多困惑,“不管是最好的管”,“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替孩子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是电脑游戏的错”,“不看有用的书”,“暴力作业就是教育事故”,这些清新的教育理念,这些不胜枚举的鲜活案例,让我懂了很多,也知道自己以前错了很多。至此,我再一次庆幸能拥有这样一本好书,这是一本挖掘不尽的宝库。

正如一位网友在给作者的留言中写的那样“你的每篇文章都像一个小宝库,外表看起来也许很平常,只要走进去了,就会有惊人的发现。这些文章读一次根本不够,只得反复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心的收获,都让我感动和欣喜”。

我们每个做母亲的,都有责任“把孩子精心地教育大”,而不是粗心地养大。在全民素质不断提升的时代,在国学经典不断散发芬芳魅力的时代,在教育愈来愈受重视的时代,手捧一本纸质的文本,墨香会让你静下心来,之后踏踏实实地走进去,就会有欣喜源源不断地涌出来。

幼师随笔:你快乐,所以我开心


嘉乐是我班上一个文静又很秀气的小女孩。平时,她不太愿意主动地与人交往,话也不多。学习活动中从来都不愿意举手发言,请到她时,也不愿意开口说话。有时情绪很不稳定,不乐意时抿着小嘴,一声也不吭。似乎是一个很难接近的孩子。可是,她却又是个聪明又懂事的孩子。她所缺少的是自信和大胆的品质,需要的是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首先,我在与她家长的交流中得知,嘉乐从小有奶奶带大,奶奶为了孩子的安全,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去做,孩子整天在奶奶的呵护下成长。加上父母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在家照顾幼儿,使她从小性格就比较内向。面对什么困难都要让别人去帮忙。

方法一:下午,到了讲故事的时间, “嘉乐,你来给大家讲个好听的故事,行吗?”她扭扭捏捏地站起来,低着头,牙齿紧咬着嘴唇。小朋友鼓励她,并放低要求,只要说几句就行了,她还是不愿意。无奈,只有等到明天了。一连几天都是这样。最后,她终于答应明天来讲故事。第二天,我先和她随意地谈了一会儿,让她知道:一个人说话要算数,说过的事情就要做到,要讲诚信。再来由她讲故事时,我微笑地向她点点头“你能行的。”终于,她的态度有所好转了,虽然声音很轻,可是却是不小的进步。

方法二: 今天,嘉乐穿了条漂亮的新裙子。“今天可真漂亮!”早上,我注意到她衣着的变化。“这是我妈妈给我新买的。”她高兴地告诉我。“是不是有点大呀?”“对呀,妈妈说这样明年还能穿的。”她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活动中,我一直观察着她,发现今天她的情绪很高涨。我尝试请她回答问题,她一点儿也没有不开心的表情,大大方方地回答了。

方法三:下午午点后,我一边给嘉乐梳头,一边总是要和她说说话,问问她家里的一些小事。今天,刚坐下,她就乐呵呵地告诉我:“昨天爷爷和我玩球了,他的技术还不如我呢,我都会转身拍球了?”

现在,家人见了我都告诉嘉乐变了。的确,嘉乐是变了,变得活泼可爱了,变得落落大方了,变得聪颖懂事了。看着她的改变,我也发自内心的欣慰,对孩子播撒的爱,终于有了收获。爱如春风,爱似阳光,使万物滋润,使万物茁壮。有了浓浓的爱,我们的孩子才能扬起自信的风帆,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师随笔:幼师工作幸福感的必要性


1.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

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她们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访谈中有一位老师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春季的中午,孩子们正沉睡在梦乡里,我在办公桌前写活动计划。因为吃了感冒药,头沉得抬不起来,不知不觉趴着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听见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议论:“小林老师休息了。”“小林老师咳嗽好厉害。”“你们别吵了,把老师吵醒了。”“我妈妈说,感冒要多穿衣服,小林老师趴着睡觉,不冷吗?”“我去给她披件衣服。”这时,几个幼儿来给我盖衣服了,我没打算“醒”来,我不想让这种被关爱的感觉这么快跑掉。我静静地趴着,默默地享受着这份由孩子向我诠释的幸福。孩子们带着体温的衣服包围着我,我在这份呵护中被深深感动了,我的内心得到了爱的满足。世上其他的一切在那一刻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

孩子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孩子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爱能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不过,得到孩子爱的前提是教师对孩子的爱和喜欢,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些本来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幸福的人”。还是看看下面两位老师的感受吧:

“慢慢地给孩子的爱多一些,孩子的回报也多一些。”“自从踏入幼儿教育这一行,整日与孩子为伴,心中时常为孩子而感动,为他们的纯真、为他们的热情。和孩子相处,不需要伪装,只需要用自己最自然的一面。你付出了,自然会有回报;你爱孩子,他们自然也会爱你;你尊重他们,他们也会尊重你。”

2.源于幼儿的天真无邪

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访谈中许多老师谈到了源于幼儿天真无邪的幸福感。

一位老师说:“工作中还有幸福,因为我们工作时面对小朋友,不存在勾心斗角,对象比较单纯,心情比较放松。而且小朋友也很有趣,特别是他们身上经常发生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我觉得特别有趣。比如说,我班上有个小朋友不怎么来上幼儿园,家里人非常宠爱他,有一天他来到幼儿园,玩积木时不小心把积木弄掉到地上了,他穿的衣服很多,弯不下腰,这时他喊我们班性格较犟的一个幼儿帮他捡,那位幼儿就帮他捡了,他对帮他的那名幼儿说‘谢谢’,对方说‘不用谢’。当时我看了觉得特别有趣,因为我以为那个幼儿不会帮他捡的,谁知他帮他捡了,并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很有趣。”

另一位老师说:“工作中也有快乐,小孩蛮可爱的、蛮天真的;自己也挺喜欢小孩的,觉得小孩好玩。跟我妈一起上街时,看到小孩,我就不自觉地走过去摸摸她的头,我妈还说:‘你在幼儿园还没烦够呀!’上课时,小孩也蛮好玩的,他们的有些行为让我觉得好意外。”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幼儿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幼儿、如何与幼儿交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那么,如何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教师们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方法一: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幼儿或者把幼儿仅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以欣赏的、审美的眼光看幼儿就是要看出幼儿身上的优点,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地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完全地接纳幼儿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儿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在访谈中,许多老师谈到了随着自己对待孩子方式的变化而体验到的幸福感,如一位老师说:“做了母亲之后,对孩子不像以前那么严厉,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对幼儿更加宽容了,不易发火,所以孩子给自己的爱多了,工作也感到更幸福了;在做母亲之前,只是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对孩子较严厉,但也得不到孩子的爱,感觉并不幸福。”

方法二: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老师们常习惯于带领幼儿做这做那,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使用命令的口吻较多。也就是说这种师幼交往更多的时候是建立在工作关系上的,这种交往的特征是不平等、没有感情,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完成预定的教育任务。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老师产生几分畏惧,对老师敬而远之,并封闭自己的心灵,不敢言说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就等于是教师亲手剥夺了让自己感受另一个心灵的机会。因为缺少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最终也会变得干涸,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因此,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在访谈中也发现,凡是能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往的老师,都能体验这种交往带给她的幸福。

和孩子平等、真诚的交往,还会令老师体验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幸福。听听这位老师的诉说吧:“七年前那个丹桂飘香的九月里,带着满腔的热情和甜美的梦想,我走进了幼教领域。从懵懵懂懂的托班幼儿到能说会道、能唱会跳的大班幼儿,我和孩子们一起慢慢成长:春天里,我们去放风筝,寻找春天;夏天里,我们倘佯在垂柳如烟的长堤上,描绘着生命的旺盛;秋天里,我们一起来到金色的田野里,感受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冬天里,我们又捧着雪花、堆着雪人……孩子们纯真的心深深感动着我。记得在大班即将升入小学的一次音乐活动上,我教他们唱歌曲《再见吧,老师》。我们一起回忆四年来的点点滴滴,讲述着即将离别的伤感之情,最后孩子们都哭了,说着:‘老师,我不想离开你!’望着这群可爱的孩子,我哭了,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世上最宝贵的真情,这是人间最美的画。也许,我无法用语言来诠释‘幸福’的真谛,但我觉得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日日夜夜,拥有孩子们真诚的爱,便拥有着幸福!”

3.源于教学中的成就感

对幼儿教师来说,教学中的成就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二是幼儿的成长与进步,尤其是后者更能给教师带来满足和幸福。看着幼儿的成长和进步,教师就会觉得自己有用,自己的工作有价值,伴随着价值感的实现,教师会体验到自身力量的增长,而且这种体验本身伴随着幸福。弗洛姆曾说:“幸福本身不是结果,而是伴随着力量增长的体验。”在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中,教师体验到了“给予”所带来的幸福。“给予”不是奉献,“给予是潜能的最高表达。……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给予本身便是极大的快乐”。在访谈中一位老师谈道:“我班有一个叫佳宇的孩子,已经3岁了,但不会说话。家长非常着急,误认为他是哑巴。我主动与家长进行交谈,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随后,我针对孩子不会说话的原因,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工作,记录了大量的教育笔记,更多地给孩子以爱抚,经常抱他,和他说话。有一天,他突然抱住我的脖子,指着一个玩具对我说:‘妈妈拿。’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启发他再喊一声‘妈妈’。佳宇乖乖地又喊了一声。顿时,我泪流满面,抱着他亲了又亲,并对其他老师喊道‘佳宇会说话了!佳宇会说话了!’一声‘妈妈’说明孩子把我当成自己的妈妈,也说明我的探索取得了成功;一声‘妈妈’激励着我教育孩子的信心;一声‘妈妈’,使我感到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幸福。”

4.源于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

在工作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教师的心,因为在对幼儿教师工作的评价和认识上,家长一方面是社会的代言人,另一方面还是教师工作质量的直接评价者。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意味着相信教师的教育能力、人格力量,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承认和报偿。这种被承认、认可的体验是一种幸福的体验。看看一位教师的感受吧:“工作这么辛苦,有幸福感,因为家长对我特别的尊重。尤其是我们搞半日开放活动,家长看到我们的工作后,提出了赞扬和各种建议。老师做出什么事,家长都记在心里,过了许多年,家长见到老师后还很客气,还提到。家长愿意跟我交流,把我看做可以信赖的人,看做真正的老师。我认为付出有回报,努力了就得奖,成绩有了,家长也很尊重、肯定,不是拉关系的那种,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我觉得自己蛮有价值的。家长也很理解我,有一次,我班有个小女孩不小心跌倒了,到医院缝了3针,家长也没说什么,其他家长也说,这是正常的。这种被理解的感觉是非常好的。”

那么,如何获得家长的信任、肯定和尊重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家长,要用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其次,教师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理解家长的所思所想,理解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再次,真诚地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交流和沟通的目的是消除家长和教师之间在思想、价值观以及双方的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分歧,建立起积极的关系。

5.源于领导的支持和肯定

为什么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对教师具有那么大的价值呢?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传统官本位文化的影响;二是教师具有得到领导赏识的心理需要。忠君观念是中国人的一种普遍的观念,是一种群体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忠君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中国人的这种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在一定的时候还会在社会生活中显露出来。一位幼儿园老师曾说过:“我非常在乎园长,哪怕是他看我的眼神我都很敏感。”还有一位老师说:“现在年龄大了,也想得多了,领导的一句话都要想半天:为什么讲?是不是针对自己的?”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领导的赏识”是重要的激励因素和手段。因为,对教师来说,它意味着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自己获得发展机会的多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获得成功、工作成绩是否得到认可等等,而所有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幸福体验。一位幼儿教师说:“其实领导认可还是很重要的,对以后的工作重要,如奖金、效益、进修机会都与之有关。”

另一位老师说:“最大的幸福来自园长的赏识。记得刚到幼儿园的第一年,园长分配我担任大班的班主任。接到这个任务,我心里既高兴又担心。老园长看出了我的心事,找我去谈心,并告诉我:‘我让你带这个班,我知道你是有能力的,一定会干得很出色的……’听了这席话,我不再担心什么了,反而对前途充满了信心,有一种特别的兴奋和感动。”

那么,如何获得领导的赏识和肯定呢?关键还在于以自己实际的工作成绩赢得领导的认可。一位老师说:“刚开始工作时,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一些设想。特别是在毕业几年后,就想把工作做好一点,按好的标准要求自己,有公开课我就要求上,有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我也争取。反正当时的想法是课要上好一点,能出去学习就争取出去,以自己实际成绩赢得领导赏识,不刻意拍马。”

6.源于工作中获得的发展和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

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幼儿获得成长,教师自身也获得一定的发展。雷伯曼1995年指出,教师日常生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应该是自身的发展。幼儿教师的发展是在与幼儿互动中、在与家长和同事的交流中、在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在对自己的教育行为的反思中获得的。这种发展不仅意味着教育能力的增强,还意味着个人整体的成长。发展本身能带给人幸福,因为发展是生命的本质。

对教育事业的不断追求,其实就是人的“实现趋向”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求完满的趋势,是个体充分发挥机能的表现。这种追求能带给人巨大的满足和充实感,而体验充实感本身就是幸福。

一位老师说道:“在追求的过程中,觉得很快乐,没有特别累的感觉,其实一开始也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一个目标达到了,自然又有另一个目标。从1998年到现在,工作中感觉最辉煌和幸福的时候是幼儿园创省一类园的时候,当时幼儿园整体氛围很好,人很充实,整天很忙碌,干事总是一身劲,也有竞争的意识。其实幸福体现在追求的过程中。这份工作给我的内在回报是觉得自己在不断完善。我个人的发展是逐步从混沌走向清晰的,是一个不断思考、反思自己的过程。”

7.源于对工作的正确认识和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

对工作的正确认识,包括对工作性质和价值的认识。教师只有对工作性质有了正确认识后,才能从内心上接受它,才能体验到幸福感。有位老师说:“刚参加工作第一年,我对自己的工作感到甚为失望。那年,我刚18岁,等于是个大孩子。我梦想中的工作就是和孩子们整天一起唱呀、跳呀!可等待我的现实是带班时一人应付三四十个小班孩子,每天只是忙着喂饭、穿衣、穿鞋、擦屁股,哄他们不哭,做这些在我看来连保姆都不如的琐碎工作。一点也不夸张地说,我回家总是‘以泪洗面’,向父母抱怨,怀疑我的青春就要被这些什么都不懂、也不会的小家伙淹没,那时的我真的很痛苦。渐渐地,随着教龄的增加,我对这些事情早已习以为常,幼儿园的工作首先就应该是将孩子照顾好,这也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其次才能谈到教育。所以说幼儿园保育与教育同样重要。产生这种认识后,我经常能看到孩子们闪光的表现和优点,工作带给我的乐趣也越来越多。”

每一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价值,人们拥有不同的关注视角,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体验。就像杨启亮老师所说的:“行为必然创造价值,满足社会需要创造的价值是外在价值,满足主体需要创造的价值是内在价值。仅限于外在价值,或以外在价值为根据来评价主体,就有了高尚、伟大、奉献等说法,而如果换个视阈,研究内在价值,或以内在价值为根据来审视主体,就有了主体体验中的充实、收获和幸福等。”一位幼儿教师的真实感受说明了这一道理:“有段时间非常灰心和痛苦,觉得不实惠,觉得自己只是工具,拼命工作都是为他人服务。那时我们几个能干的老师经常在一起谈心,觉得只要对得起家长就行了,没有必要那么卖命。所以当时主任叫我们搞活动,我们都不干,都觉得是为他们干的。最近想一想,其实工作也不是为了谁,对自己也很有价值。现在主任叫我干事,我还是认真干,也觉得没有那么痛苦了。”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就是将工作本身视为目的,而不是达成其他目的的手段,认为工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工作与生活不可分,是生命的重要内容。这样,工作才是享受,而不是枷锁。如果把工作看做负担,将之视为谋生的手段,体验到的一定是痛苦。

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就需要消除工作的异化状态。目前工作的异化主要体现为工作的虚假性。人们努力工作不是因为工作本身的意义,而是为了晋升到更高的级别。换句话说,工作已经成为达到某一高位的媒介或工具。这就决定了,多数人不能发展出对工作本身的情感,不能从工作本身中得到满足,更何谈对工作的‘爱’和‘专一’。”如何避免工作异化?首先,在工作过程中不被组织机构强加给其成员的种种目标诱惑,为自己赢得巨大的自由;其次,在工作中加进个人的创造性,把工作改造成一种个性的表现。实际上,即使一种普通而单调的工作,也能被改造成一种艺术的东西,关键在于工作者是否把这项工作看成是开拓自身经验的尝试,而不仅仅把它看成一种任务。“总之,只要人看到工作本身的价值,发掘出工作本身的审美趣味,对工作永远采取一种主动态度,不被工作主宰和控制,就有可能使工作成为个人自由的表现,就有可能在工作中把人的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就是将工作看成是一项生命的计划,工作就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在访谈中,老师们也谈到:当他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时,能体验到幸福感。

一位老师说:“我认为工作本身就是生活,若没有工作,就觉得自己不适应。人要有一个工作,生活才能充实。我不认为工作是任务,所以工作时觉得非常开心。”

另一位老师说:“当幼儿教师,不能认为是负担。如果认为(工作)是负担就很辛苦,如果将它当成自己喜欢的事,就不辛苦,就会体验到幸福。”

总之,关注幼儿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原因,其价值是巨大的,一方面能帮助幼儿教师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另一方面为有关部门制定教师管理政策以及开展教师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幸福意味着幼儿的幸福,我们期盼着有更多的教师在工作中能获得幸福感。

幼师教育随笔:老师,你犯规了


今天上课时,我发现智贤小朋友翘着二郎腿,而且还晃着上边的一条腿。这让我很惊讶也很生气,难道我上课时经常是这样子吗?难道这是我的缩影吗?于是,我就此行为在班里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讨论。

“小朋友,你们说怎样才能让人喜欢你?”孩子们一下子叽叽喳喳的说起来了,有的说长得漂亮的,有的说有笑容的,有的说听老师话的,还有的说爱学习的……于是我趁机说:“如果老师上课时对你们没有笑容,而且抱着胳膊翘着二郎腿,你们觉得怎么样?”孩子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不漂亮、不好看、那样会害怕老师的……”“其实,如果小朋友上课时也翘二郎腿,那么我会觉得小朋友不喜欢老师,不喜欢老师上的课,这样,我们就不会再一起说说笑笑了,所以啊,以后不论小朋友还是老师我们都不要翘着二郎腿,我们来个比赛好吗?”就这样我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这样一个“约定”。

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在孩子们的眼中,教师是“权威”,我们的话就是“圣旨”。在幼儿园教师礼仪中有一条规则那就是:老师无论何时都不要在孩子面前翘着二郎腿,因为这样很容易失去教师的亲和力,让老师和孩子之间有了距离。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事情真的有所好转,我心里很高兴,可这时一鸣跑来告诉我,:“老师,你刚才上课的时候犯规了,你翘二郎腿了。”我的脸刷的红了,是啊,我是一个老师,我自己都做不到以身示范,怎么来教育孩子呢?于是,我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承认了我的错误:“孩子们,对不起,刚才老师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是老师错了,你们愿意原谅老师吗?”“愿意”。

在征得孩子们的原谅之后,我对自己的自身行为做了反思:孩子是我的缩影,原来是我的行为让孩子养成了这样一个不好的习惯,是我给他们做了一个错误的引导,我是一个老师,我的身后有无数个孩子的目光,我的一举一动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一言一举会成为孩子们的榜样,作为一个老师,我没有严格的要求自己而是苛求孩子们的行为,他们的原谅让我懂得老师和孩子是一样的,没有等级差别,我们在要求孩子之前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和孩子们做朋友首先要做到和孩子之间没有距离。

教育笔记《幼师随笔:不许。。。。》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班教育笔记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师教育随笔精选 在班里总有几个调皮的孩子,他们上课不遵守纪律,和小朋友之间的相处也不是很友爱,一天总有几个孩子来告状。这时老师总会给与他们批评与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在游戏活动中,而遵守纪律认真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
    2022-04-18 阅读全文
  • 【参考】 幼师教育随笔 新学年开学,我又迎来了小班的孩子们。考虑到小班孩子刚入园会出现分离焦虑,我特地在开学前的家长会上向家长们就此现象作了充分的讲解,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应对方法。开学初虽然有的孩子也会哭泣,也会焦虑,但是他...
    2022-03-31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教案《不许摸》 大班教案《不许摸》适用于大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掌握保护隐私部位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知道要保护自己并尊重别人的隐私,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快来看看幼儿...
    2021-02-15 阅读全文
  • 幼师教育随笔之三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关于幼师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幼师教育随笔之三,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教育孩子,并不一定要在...
    2022-04-12 阅读全文
  • 幼师教育随笔410字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一次工作学习即将开始时,我们通常会提前查阅一些资料。资料通常是指书籍、报刊、图表、图片等。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师教育随笔410字”,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教育孩子,并不一定...
    2022-04-12 阅读全文

在班里总有几个调皮的孩子,他们上课不遵守纪律,和小朋友之间的相处也不是很友爱,一天总有几个孩子来告状。这时老师总会给与他们批评与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在游戏活动中,而遵守纪律认真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

2022-04-18 阅读全文

新学年开学,我又迎来了小班的孩子们。考虑到小班孩子刚入园会出现分离焦虑,我特地在开学前的家长会上向家长们就此现象作了充分的讲解,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应对方法。开学初虽然有的孩子也会哭泣,也会焦虑,但是他...

2022-03-31 阅读全文

大班教案《不许摸》适用于大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掌握保护隐私部位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知道要保护自己并尊重别人的隐私,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快来看看幼儿...

2021-02-15 阅读全文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关于幼师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幼师教育随笔之三,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教育孩子,并不一定要在...

2022-04-12 阅读全文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一次工作学习即将开始时,我们通常会提前查阅一些资料。资料通常是指书籍、报刊、图表、图片等。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师教育随笔410字”,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教育孩子,并不一定...

2022-04-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