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为什么不提倡孩子穿系带服装

发布时间:2020-01-09

活动方案穿珠子幼儿园。

毋庸置疑,当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时,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交流与讨论,而教育笔记可以锻炼老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水平。有哪些优秀的教育笔记值得借鉴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幼儿园为什么不提倡孩子穿系带服装”,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近天气越来越冷,很多家长为孩子穿上了保暖的卫衣和棉袄,鞋子也开始从套脚的形式,变成系带了。不愿意让孩子穿这些系带服饰,不是因为老师怕麻烦,不愿意多次为幼儿将散开的带子系好,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孩子穿系带服饰的潜在危险

孩子常见的系带服饰包括卫衣的帽子上的系绳和鞋子的鞋绳,据有关科学实验显示,孩子在玩滑梯时,若卫衣帽子处系绳卡在滑梯某缝隙,按照每个幼儿25kg体重计算,同时考虑从滑梯上,冲下过程中的重力因素和瞬间冲击力的影响,幼儿在下滑过程,产生的冲击力,足以致幼儿死亡,更不用说系带的鞋子了,日常活动上下楼梯、户外玩耍、区角活动,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翻滚、踩踏、摔跤事件。

有的家长说,我给孩子穿系带服饰,是为了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展,增强幼儿的生活能力。其实按照一般实际发展来说,家园共育执行较好的家庭,孩子的手部发展确实优于其他幼儿,但孩子的忧患意识较成人薄弱,往往沉浸在游戏中就不会顾及鞋带、衣绳,甚至将衣服系绳当做玩具,相互拉扯。

也许你觉得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太小了,然而一旦发生了这些问题,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幼小的生命,都不复存在,而且无可挽救,这样看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重视?爸妈们教育孩子的心理,老师能理解,我们会尽量选择安全有趣的游戏形式,帮助幼儿发展手部肌肉。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欧盟有关儿童衣服的标准

头部和颈部区域:(0-7岁)不允许有任何束带或绳索;可调节搭襻的长度不超过187.5px(约8cm)是可接受的;以缝纫或其它方式固定在服装上的装饰,如蝴蝶结,不能有长度超过187.5px的自由末端;任何环绳/线圈的周长不能超过187.5px;

前后的腰部区域:束带有自由末端时,每端伸出长度不能超过350px(约15cm);功能性或装饰性绳索和可调节搭襻的伸出长度不能超过350px;前部和背部的打结腰带或装饰腰带从系着点至松开处长度不超过900px(约35cm),且对于0-7岁儿童,腰带散开时不能超出服装底摆。

胯部以下底摆区域:服装底摆在胯部以下时,底摆束带、功能性或装饰性绳索(包括套环)不能垂在服装底摆以下;服装底摆处的束带或绳索应平贴在服装上。

背部区域:不能有任何束带、功能性或装饰性绳索,束带或绳索更不能在背部打结,打结腰带和装饰腰带除外。

袖子:当服装扣牢时,长袖袖摆处的束带、功能性或装饰性绳索要完全在服装里面;

?我国在2016年6月1日也正式实施了首部国家童装标准,甚至部分规定严于美日。

在机械安全方面,标准对儿童服装头颈、肩部、腰部等不同部位绳带作出详细规定,要求婴幼儿及7岁以下儿童服装头颈部不允许存在任何绳带。

在家中,不仅是父母,有时候连带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五个人,一起看管一个孩子,也难免会有疏忽,而幼儿园基本是三个老师照顾二三十个幼儿,所以我们更有必要把“预防”工作做到位,发现和解决幼儿生活中隐藏的危患,减少危险情况的发生。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为什么”先生


每个班级总有一个“十万个为什么?”专家,专门负责为老师“为什么”,而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时常被这些“为什么”纠缠得脱不开身,甚至感到厌烦,一句“回家查查字典”打发了孩子,我们班里也有那么一个刨根究底的孩子。

这天,广播操时间,我发现我们班级的“为什么”先生,总是耸着肩做操,感到十分纳闷,几经提醒未有任何效果。于是,用强硬方式:如果你的肩膀出现了问题,可以带你去肖医生那儿检查检查。结果,他居然不亦乐乎的跟着阿姨真去了保健室。我上前一个箭步,拉住他,压住心中的怒火,问:你的肩膀真的不舒服吗?他的答案:我的妈妈说爸爸是缩头乌龟,那我是爸爸生的,一定也是小缩头乌龟喽!缩头乌龟不都要缩着头吗?原来是这样!我又好气又好笑,耐心地解释到:缩头乌龟是形容一个人胆子小

,而不是真的缩着头。他语重心长的“哦!”了一声,才放心的放下了一直耸着的肩。

看样子对这种“专注”先生,必须采用以理服人的方式,让其彻悟。突然感觉自己的压力又重了几分。

孩子为什么挑战强者和权威


孩子大约从4岁开始,他们慢慢地发现有些人身体比自己强壮,有些孩子在群体的某些活动中会表现出一些优势,使他们非常欣赏和羡慕。有些孩子非常智慧,总是能想出一些点子带着别人玩,因而成为领袖,这也会造成孩子间的欣赏和羡慕。

当孩子感觉到自己也有一些力量时,就会去试验这个力量。一般情况下,在男孩子身上出现试验力量的情况比较多一些,他们会从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试起,慢慢地去惹那些比小孩子大一点的,然后去挑战年龄跟自己相仿的,接着再去挑战那些身体和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孩子突然变得麻烦起来,每天与别的孩子发生许多冲突,这会给他带来不良情绪,但孩子自己好像却觉得这段时间有这么多的人对自己不好,跟自己产生冲突。他回家后会向家长诉苦,比如老师罚他坐反思角,没有罚别人;某某人老爱告状,老爱哭,讨厌死了;某某人老是欺负他……

根据孩子的哭诉,家长可以看出来他试验力量的过程。

如果他在说老师罚他坐反思角,一定是他在拿年龄比他小的孩子试验力量的时候,一天无数次地去碰那个比他小的孩子孩子几下,如:去动人家正在工作的材料,惹得那个小孩子总是哇哇大叫,老师就会警告他,警告无效就会让他去坐反思角。

如果他去惹同龄的孩子,一般他们都从挑战女孩开始,女孩大都会向老师告状;一般他就注意了这个女孩的的告状,印象深刻,回家见了亲人就会诉说别人告状给他带来的不愉快,会抱怨某人老爱哭,却没有注意自己是怎样把别人给惹哭的。这个年龄段男孩子还没有反思能力,所以还不能进行这种关系联接的思考。

女孩子在这种时候则可能出现用语言挑战别人,拉帮结伙利用阴谋孤立某人。这都是孩子在练习作为一个人的正常过程,当然也是苍天给我们了教机,让我们有机会面对我们孩子出现的人类不美好的一面,以便改造它。

如果你的孩子回家告状说某某老欺负他,说明他在挑战权威了。挑战如果是成功的,他从此就会变得非常自信,非常有力量,也会替代原来的权威成为引领者;如果挑战失败,他会暂时等待,积蓄力量,继续挑战。这个时期的女孩跟男孩情况基本相似,但女孩更多的是在搞“儿童政治”,是语言和关系的斗争,而不是直接的力量竞争。这是试验力量中最艰苦的时期,甚至家长也会受不了,不断地去找老师,要求老师干预。作为一个好幼儿园,在这种时候老师一定会细心地判断孩子是在试验力量还是在被群体欺负,所以不会让孩子因遭到群体欺负而受到伤害。但孩子如果是在挑战权威,老师要给他机会和时间,让他获得最终结果,并静观事态的变化,给予适当的帮助。

TAG:孩子挑战强者权威

家长了解了4岁孩子的这种特征,知道孩子这时的不良情绪都来自成长的烦恼,家长静观事态变化就可以了。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信心和对自己力量的肯定,也需要家长给孩子的行为一些指导,将孩子的设想和挑战的方式引向文明和智慧,缩小暴力和攻击的倾向。平时家长可以跟孩子平等地聊聊天,聊一聊往后孩子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某个问题,甚至跟孩子一起讨论针对那个问题的几个方案,这样会给孩子往下发展带来信心。还可以给孩子提供更能够吸引孩子的工作,使孩子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工作会非常深入,而且会持续更长的时间,还可以给孩子阅读一些亲社会性行为的故事对孩子也是有利的。

在这个阶段,孩子出现的不良情绪,有忧愁,有受害感,经历了这段时间,大多数孩子会把幼儿园当家一样感到舒适和亲切,同伙伴也会像兄弟姊妹一样有完全超越友谊的手足情感。这时闹矛盾的机会虽然也还有,却是很平常冲突,如果家长不进行破坏性的帮助,孩子就会成长的有力量,皮实抗噪。人类其实需要这样的经验和成长。

成人的破坏性帮助一般有几种表现:

在孩子诉苦时,大人变得非常激动,自己有强烈的受害感,还连忙指责自己的孩子不能保护自己,没有反击,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发泄对其他孩子的批评和不满。造成自己的孩子对群体和其他孩子扭曲的看法,加重孩子对其他孩子的不满,结果是加重了自己的孩子对其他孩子的攻击行为,从试验力量演变成反社会行为。造成孩子内心的受害感的人,使孩子每天在寻找受害的机会,并在心里产生愤愤不平和委屈情绪,这种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他为什么撒谎


下了第一节课后,一会儿要做课间操,我正在组织孩子们穿衣服,因为今天外面有点冷,孟老师在组织孩子们上厕所。

孟老师凑近我说:“刘老师刚才孟祥林用腿在椅子上摇晃,现在椅子腿已经断了,看他怎么办?”听了孟老师的话,我的视线转向孟祥林,只见他把自己坏了的椅子和后面任佳俊的椅子换了。

因为任佳俊小朋友去拿自己衣服了,孟祥林没有穿外套,一会儿任佳俊拿着衣服回去,孟祥林对着任佳俊说:“任佳俊,你的椅子烂了。

”任佳俊很疑惑的看着自己的小椅子,椅子腿坏了,不能坐,任佳俊在那站着。

看到这,我走过去问:“佳俊,椅子怎么了?”“老师,任佳俊的椅子坏了。

”孟祥林抢着说。

“谁弄坏的?”我又问。

“任佳俊。

”孟祥林依旧抢着说道。

“老师,我……我不知道。

”佳俊一脸无辜的说道。

“就是任佳俊弄坏的。

”孟祥林大声说,“我看见了,刚才他跪在椅子上晃烂的。

”“老师真的不是我。

”佳俊有点急了。

当时我气的够呛,这么小的孩子就会撒谎,还诬陷别人,我真是恨不得扇孟祥林两把掌。

可是教师的职责告诉我,必须要冷静,不能意气用事,我强压住怒火,“到底是谁把椅子弄坏的,刚才老师已经看见了,只要你承认错误,老师不会怪你的,承认了错误,你还是好孩子。

“就是任佳俊。

”孟祥林仍旧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没办法,我把他们俩人叫到跟前决定用思想教育来解决此事。

“你们俩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吗?”我问道。

他俩点点头,“好,孟祥林你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好吗?”孟祥林讲完故事,我说他:“你认为撒谎好不好?撒谎的孩子结果怎么样?”这时我看到孟祥林低下了头,“老师,我错了,椅子是我晃烂了,老师我改了。

”孟祥林带着哭腔说。

当时我就原谅了他,并让他向任佳俊道了谦。

此事似乎应该结束了,下午放学时,我把此事向孟祥林的爸爸说了,爸爸的回答更让我吃惊,“孟祥林在家也是这样,做了什么错事都是姐姐冤枉姐姐,都是姐姐的不是,孩子这样是我宠的,把他惯坏了,老师,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

”现在,我终于知道孟祥林撒谎的真正原因了。

听到家长的解释,我把事情的严重性跟孟祥林的爸爸讲了,家长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以后不会再这样宠孩子了。

爱孩子,但不能宠孩子,疼孩子,但不能惯孩子。

家长有义务让孩子从小知道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应该做的,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为什么缺乏自信心


孩子缺乏自信心,必有其形成的原因,只有找到了病根,才能药到病除。病根从哪里找呢?还得请家长反思自己。

一般说来,孩子缺乏自信心,是源于家长对孩子过度关爱和保护,或是对孩子斥责和批评过多。家长的这两种教育方法虽然不同,其教育结果都是一样,那就是使孩子失去了自信心。

过度保护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由于“独苗苗”现象的普遍存在,孩子变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因而也自然成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聚焦中心,六双眼睛时刻关注着小宝贝的动静,惟恐有点闪失。加上小孩子的能力本来不足,做任何事情,笨手笨脚,动作又慢,很容易产生自信心不足的心理。大人在一旁看着,情不自禁地发急,往往自己动起手来,越俎代庖。

久而久之,孩子什么也不会干,于是家里的六双手更“有理由”抢着包办代替,剥夺孩子自己做事的一切权利。孩子无从学习动手做事,他的自信心也越来越没有了。家长过度保护的另一种表现,是恐吓手段。比如,不让孩子出家门“闯祸”,偏说什么“外面有大灰狼”,“有坏人要把你带走”的谎言,使孩子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这样孩子是变得听话了,可是,他的自信心也吓得没有了。

过多批评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攀比,恨不得将所有孩子的优点都集中在自己孩子一人身上。这种脱离实际的幻想,当然实现不了,于是,孩子常常挨骂:“你真笨”,“你怎么样样不如别人”,甚至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都能从家长的嘴里喷出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怎能培养出有自信心的孩子来呢?

*对每个孩子都要一分为二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为,孩子特点的形成因素十分复杂,比如,每个孩子的先天遗传基因不同,后天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环境、生活给养、生存空间、社会关系等各方面千差万别,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反映到孩子的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

可是,许许多多家长忽视了这个事实,总以为别的孩子能行的,我的孩子也能行。千万不可以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孩子,去为难孩子,给他施加压力。这样做,必然是自讨苦吃,也毁了孩子的自信心。

尤其是许多家长往往只盯住自己孩子的短处和缺点,所谓“恨铁不成钢”,而对于他的长处和优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说什么“成绩不说跑不了”。人们常常可以听到孩子的强烈抗议声:“我什么优点都没有吗?”“为什么老批评我?”应该承认,孩子也有优点,只是家长没有说,或是不去注意发现而已。对孩子的批评,也有冤枉或不恰当的地方,只是很少有家长认账,更少敢于放下架子认错的。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妙招

多点鼓励孩子做事之前,家长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孩子成功以后,说:“你果然做到了,真了不起。”从孩子学步时起,就注意肯定和鼓励,但要避免不符合实际的夸奖。

换个说法孩子拣起了一块石头,高兴地拿给爸爸看,说:“爸爸,你看我拣的石头多么美丽。”爸爸如果说:“看你弄得满身是泥。”孩子会不高兴地扔掉石头,垂头丧气地走开了。爸爸要是说:“这石头是漂亮,你去把它好好洗洗,那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孩子探索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发展。

改变思路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追求成功上,而不是先考虑失败了怎么办。发现孩子的优点,帮助他扬己之长,勇敢地去尝试,逐渐习惯于考虑各种达到成功的途径与可能性。

倾听梦想即使你认为孩子说的是梦想,也耐心倾听,并尽可能帮助他去变为现实。

看到进步不和别人比,多和孩子过去比,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

阅读时总遭遇孩子的“为什么”


-->

阅读时总遭遇孩子的“为什么”

一天离园时分,琪琪妈妈向老师求助:“老师,我带着琪琪阅读时,他总不停地向我提问,每次读完一本书,我们花在讨论上的时间远远超过阅读本身,我都有些不知所措了……”

一起来看看琪琪和妈妈的阅读过程吧。

一天,妈妈带着琪琪读了一本《春天的脚步》,打开第一页,书里描绘的是“一声春雷,万物苏醒”。妈妈刚说了一声“轰隆隆”,琪琪就问:“妈妈.这是打雷的声音吗?”妈妈点点头说:“是的。”妈妈正想向琪琪详细讲述打雷的知识,他又翻到第二页.一脸好奇地盯着迎春花的图片说:“妈妈,不是说春天到了迎春花就会开吗,为什么我们幼儿园的迎春花还不开呢?”妈妈只好继续解释:“可能还需要再等一等……琪琪,我们从第一页开始,一页一页地听妈妈讲好吗?”琪琪好像没听见似的,又往后一连翻了好几页,惊喜地喊:“这儿有一条好长的小河!妈妈,里面会有鱼吗?”妈妈觉得他不是在看书,而是在不停地问问题,还没完没了!原计划的阅读时间是20分钟,可已经过去了10多分钟,连第一页还没开始讲呢……”

孩子为何会这样

相信一些家长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想带孩子读完一本书,总要花不少心思和时间在回答问题上。孩子的问题如果个个都回答,怕影响了阅读的完整性;如果个个都不回答,又担心孩子会理解不了。

孩子的提问与思维发展有密切联系,孩子提问,说明他在自主思考。3—6岁的孩子正处于“好问期“,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会有很多问题。如果父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发展。

教师支招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呢?建议家长要耐心倾听,及时回应。如果为了保护阅读的完整性而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那就本末倒置了。所以,无论阅读到哪里,只要孩子提问,家长都应耐心倾听。因为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情境性,并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时常转眼就会忘记自己刚才问过什么。家长如果过了很久才回答孩子的问题,效果就不会很理想。例如,琪琪是在看到书上的迎春花开时,联想到幼儿园里的迎春花还没有开,因此提出了问题。如果妈妈在阅读结束后再回答.琪琪要么忘记了这件事,要么早就已经不感兴趣了。

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不要觉得太简单、很奇怪或厌烦而敷衍孩子,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并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来回答。如果您也不知道答案,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然后带着他一起去翻翻书或查资料,这并不是一件丢面子的事情。相反,您的这种认真劲、求知欲会让孩子受到感染,孩子还从中获得了查阅资料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寻找适宜的亲子阅读方式

不同家长和孩子所采用的亲子阅读方式大不相同。有的倾向于“平行式”的阅读方式。阅读时家长往往很专注,一丝不苟地给孩子念书,但很少与孩子谈论图书的内容,孩子只是一味地倾听,有时会心不在焉。因此,家长与孩子之间很少产生共鸣。

有的倾向于“偏离式”的亲子阅读方式,即家长和孩子忽略了书中文字的作用,过度注意细节,过多地展开联想。表面看是围绕图书在交流,实际已经游离于故事情境之外了。例如,如果琪琪和妈妈由“打雷”联想到”什么时候会打雷、打雷的声音、打雷的影响、如何躲避雷电”等内容,表面上他们讨论得很深入、与图书内容相关,实则花了大量时间谈论由图书的一处细节引发的其他问题,脱离了故事的主体线索。

有的倾向于”合作式”的亲子阅读方式。比如,阅读前家长或孩子把书拿出来,指着图书的封面,就书名、作者及画面稍作谈论。接着翻到下一页,家长与孩子一起看书。在阅读过程中,家长鼓励孩子做出积极的反应,根据孩子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判断他对故事的理解,并及时调整讲故事的语气和语调,或改变讲故事的方式。当相同的语言表述结构出现不止一次时,家长会提前让孩子预测即将发生的事情。阅读过程中,家长偶尔会提问,以了解孩子对故事的理解程度。阅读完后会适当提出一些问题,以帮助孩子回忆故事内容,鼓励他表达对故事的感受及想法,并协助孩子将故事发生的事件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在这种阅读方式中,家长适宜的指导对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兴趣的激发能起到促进作用。建议家长采用这种合作式的亲子阅读方式,与孩子围绕图画书展开有效的交流。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孩子思考.提高专注力。幼儿的注意力水平有限,东张西望或只注意局部等,都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家长能帮助孩子明确观察目的,观察的持续性就能不断增强。例如,阅读前,如果琪琪妈妈先就书中的某处内容提出问题,也许琪琪会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而不会将精力放在图书以外的话题上。如果是新书,家长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思考;若是已读过的书,可以再从书里寻找新的线索,吸引孩子带着问题寻找答案,这样孩子阅读的专注力就会慢慢提高。

其次,用具体动作帮孩子养成按顺序观察的习惯。较小的孩子观察时,常会边看边用手指点;慢慢会用点头或自言自语等来代替手的动作;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可以逐渐借助内部言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知觉。幼儿的观察就是这样从跳跃、无序的状态,逐渐向有顺序观察的方向发展的。家长不妨采用手指点图的方式引导孩子看图阅读。经过长期引导,孩子就会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等顺序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第三,阅读前可以先让孩子翻翻书。一方面可以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探索空间,满足好奇心.形成对图书内容的初步感知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保证阅读时孩子能集中注意力,与家长协调一致进行阅读。

提问反映了孩子思维的过程。对于孩子的提问,家长应有正确的认识并积极引导,借着“一问一答”的契机,逐渐培养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丰富阅读经验,提升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拿他人东西


“老师,程把我尺拿走了。”“老师,我的橡皮泥被程拿去玩了”“老师,程把XX的卡片拿走了。”……每天我的耳边总听到很多孩子说程的不是,不是拿这个同学的尺就是动那个同学的本子。天天教育不要拿他人的东西,可是天天去拿他人东西。我真搞不懂孩子是怎么想的。

今天罗的妈妈给每个孩子送了新年卡片。中午吃好饭又有孩子来说程把一个孩子的卡片给拿走了。当我去教室了解这件事时,程的手里拿着一盒卡片,被拿的那个同学很生气“那是我的,我刚上个厕所就不见了,就你拿的。”程还在小声嘀咕着:“这是我的。”这话被其他同学听见,纷纷叫道:“这不是你的

,我明明看见你拿的。”“程,你自己的卡片呢?”“是这一盒。”“我不理他,再问道:“你自己的呢?”“在我书包里。”“拿出来给我看。”他从书包最底下拿出了自己的那一盒卡片。我把他手中的那盒还给了那个同学,拿着他的卡片让他和我一起去办公室。

“程,请你告诉老师,你为什么不玩自己的卡片反而要去动他人的卡片呀?再说罗妈妈不是每个人都给了一盒吗?你的和他的有什么不一样吗?”他喃喃道:“是不一样的。”“哪里不一样了,不是都一样吗?”“里面图案不一样了。”“里同图案不一样你就要去拿他的了。要知道店里这样的卡片成千上万张,你是不是打算全去拿了算了。”我听着火气就上来了。“不懂得感恩不说,还给自己找理由。同学妈妈送礼物我们应该感谢知足,你倒好。要一盒不算,还要两盒、三盒,是不是所有不一样的,都想要。”“不是的。”“既然不是,为什么要去拿东西呢?”你先坐旁边想一想,你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这个孩子几乎天天要去拿他人东西,我真不知道为什么他要这样做。按理说他家条件挺好的,该有的都有了。可是他对于自己的从不好好爱护,乱拿瞎掰。坏了旧了就不喜欢,就想动他人的。我一直要找如果让他改掉这处坏毛病的好方法,可现在看来我的方法不见效,还得努力。

孩子为什么会“没大没小”


孩子从小就在爸爸妈妈的宠爱中成长,可是随着孩子慢慢懂事了,父母却发现他们越来越没大没小了,常常对长辈大吼大叫,怎么说也不听,有时候还会顶嘴。孩子出现这样的坏习惯,很多人觉得没什么,等孩子长大了,懂事理了自然而然就会变得有礼貌。其实不然,如果爸妈没有及时纠正孩子没大没小的坏习惯,他们就会觉得这样做是没有错的,反而会越来越没礼貌,甚至不止是对爸爸妈妈,对家里的客人、幼儿园的老师都会这样没大没小。这样时间久了,可是会养成孩子霸道、不讲理的个性哦。这可怎么办呀?

通常孩子会出现没大没小的行为的原因有很多种:

孩子出现“没大没小”的坏习惯,爸爸妈妈可先不要太着急地打骂、教育他,因为小孩出现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有很多种,家长要先冷静分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好好地教导孩子呀!

孩子没大没小原因一:孩子跟爸爸妈妈意见不同

三岁以上的孩子刚开始形成自我意识,有了他自己的立场就特别喜欢表现给别人看,所以当他跟爸爸妈妈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他就会跟爸爸妈妈争论起来,而且还会以命令的口气让爸爸妈妈要接受自己的想法。比如孩子边吃饭边玩小汽车,爸爸把他的玩具收走了,让他要认真吃饭,可是孩子可能会觉得“我又没有不吃饭,怎么可以没收我的玩具呢?”他觉得爸爸做的不对,就会大吵大闹说“我就是要边吃饭边玩,把小汽车还给我啦!”

孩子没大没小原因二:挑战大人的权威

当爸爸妈妈要求孩子做事时,如果语气太严肃,开始懂事的孩子反而会觉得反感,不喜欢被爸妈命令,就会用不礼貌的口气顶撞爸妈。其实这时候孩子可能是想引起你的注意,表达他的不高兴,用不礼貌的行为来挑战您的权威。就想4岁的明明正高高兴兴地看动画片,妈妈突然把电视关了,命令他“现在你要做作业了,还看电视!”这时候明明会觉得妈妈太霸道了,会大声地顶撞妈妈:“我动画片还没看完呢,为什么一定要我写作业!”

孩子没大没小原因三:属于心直口快

有时候,孩子没大没小也是出于无意,可能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没有礼貌,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呢。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是出于他自己的个性外,也有可能是他常常看到爸爸妈妈也是这样相互大喊大叫,长期耳濡目染而形成的坏习惯。如果爸爸妈妈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斗嘴,一开始他可能会觉得疑惑,但是爸爸妈妈几乎每天都这么做,那么慢慢的他就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说话方式,自己也会学着爸爸妈妈的口气说话了。

孩子出现没大没小的行为,爸妈应该如何教导他变得有礼貌呢?

让孩子变得有礼貌的方法一:告诉孩子要用正确表达方式

当孩子不礼貌地顶撞,对爸爸妈妈大喊大叫的时候,爸妈应该先保持冷静,耐心地告诉他应该如何礼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坐在身边,然后用缓和一点的语气告诉他“宝宝如果有跟爸爸妈妈不一样的想法可以说出来,不用能这样大喊大叫,这样可是不讲礼貌的行为呀!”这样冷静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亲子间情绪冲突哦。

让孩子变得有礼貌的方法二:先隔离冷静一下

如果孩子是用想用他的没大没小来引爸妈的注意,表达自己的不满,爸爸妈妈可先不要跟他“吵架”,可以先让他一个人独处一下,等他情绪冷静下来,再用讲故事的方式让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比如妈妈可以跟孩子说:“宝宝想一想,如果其他小朋友像宝宝一样,对着宝宝大吼大叫,宝宝会不会觉得很难受,就不跟他玩了呢?”从小就教导孩子换位思考,不仅可以让他改正没大没小的坏习惯,还能让他在小朋友中更加受欢迎呢。

让孩子变得有礼貌的方法三:做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很容易有样学样,如果看到爸妈经常相互大喊大叫,慢慢的他也会模仿这种行为,所以在孩子面前,爸妈要做好榜样,比如遇到长辈或朋友都要问好、经常对人说“谢谢、对不起”、不在孩子面前大喊大叫等等,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模范,害怕他学坏吗?

爸爸妈妈除了自己要做到礼貌待人之外,也要常常跟孩子教导孩子,跟他说“小孩子要有礼貌、守规矩,要尊重别人,不能对长辈大喊大叫,这样大家才会喜欢你呀!”慢慢地用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耳濡目染,相信孩子不仅能改正没大没小的坏习惯,还会变成人见人爱的小天使呢!

物品为什么少了


这学期刚开学没几天,我便发现了一些现象:画完画后总有小朋友拿着彩笔跑到我面前问:“老师,这是谁丢的彩笔?”然后,我拿着彩笔问半天,没有人认领;看完图书走后,地上会散乱的扔着一些图书,我问:“谁看的图书扔到地上没有收起来,问半天没有人承认;开学后新发的玩具还没玩几天,也变得支离破碎的。尽管我反复一再强调孩子们要如何爱惜图书、玩具,可是收获并不大。

后来我想:应该让孩子自己认识到自己所范的错误。于是,捡到彩笔没人认领,我把它收起来;乱丢的图书,我把它收起来;玩具损坏了,我也把它收起来;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发现要看的图书越来越少了;要玩的玩具也变少了;画画时需要用的彩笔颜色也不够用了。他们开始着急了,便跑来问老师该怎么办?我想:这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于是,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谈话活动《我们班的物品为什么少了》。让孩子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们都争先恐后地你一言我一语的讲了起来,道理孩子们都懂,很快就明白了。知道没有彩笔用,没有图书看,没有玩具玩是他们自己不爱惜的结果,并表示以后要爱惜物品。看到孩子们认识到了错误,于是,我把捡到的彩笔还给了小朋友;图书、玩具也都补齐了,孩子们知道爱惜物品了,班上乱丢物品的情况也减少了许多。

对于大班的孩子,仅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老师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喜欢《幼儿园为什么不提倡孩子穿系带服装》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活动方案穿珠子幼儿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男孩子为什么不能穿裙子? 军军的爸爸妈妈工作非常忙,经常出差,很少有时间和军军在一起。军军从小就住在外婆家,和表姐表妹们一起生活。外婆说女孩好养活,就让军军穿起表姐的衣服,还留起了长发,梳成辫子,活脱脱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军军...
    2021-05-08 阅读全文
  • 宝宝为什么总老穿反鞋? 导读:其实,小孩就像张白纸,当他接触穿鞋子,一开始并不知道是不是穿反了。其实这正是孩子与社会逐步接触的一个表现。如果家长能及时发现这点并能很好的引导,孩子就会增加其“探索”的兴趣。 我家孩子老是穿反鞋...
    2021-11-23 阅读全文
  • 孩子为什么怕去幼儿园? 近半数人有“幼儿园阴影” 一项媒体调查显示,在17—28岁的受访者中,超过2/3的人认为幼儿园经历对成年后的心理有影响;40%的人认为“幼儿园简直是童年阴影”,60%的人称,自己或身边的孩子受到过体罚...
    2022-03-28 阅读全文
  • 孩子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幼儿园也是发展孩子的智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孩子身体正常的发育以及机能的协调发展,培养孩子有益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而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奠定良...
    2020-01-15 阅读全文
  • 冬天孩子上幼儿园穿什么衣服? 下面是幼儿教师给出的建议,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孩子冬天在幼儿园穿什么、怎么穿,不外乎“方便”、“好活动”、“好穿脱”三个原则。 1、冬季保暖经典搭配——温暖的棉袄外套和一件毛衣 寒潮来袭,家长担心...
    2021-05-03 阅读全文

军军的爸爸妈妈工作非常忙,经常出差,很少有时间和军军在一起。军军从小就住在外婆家,和表姐表妹们一起生活。外婆说女孩好养活,就让军军穿起表姐的衣服,还留起了长发,梳成辫子,活脱脱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军军...

2021-05-08 阅读全文

导读:其实,小孩就像张白纸,当他接触穿鞋子,一开始并不知道是不是穿反了。其实这正是孩子与社会逐步接触的一个表现。如果家长能及时发现这点并能很好的引导,孩子就会增加其“探索”的兴趣。 我家孩子老是穿反鞋...

2021-11-23 阅读全文

近半数人有“幼儿园阴影” 一项媒体调查显示,在17—28岁的受访者中,超过2/3的人认为幼儿园经历对成年后的心理有影响;40%的人认为“幼儿园简直是童年阴影”,60%的人称,自己或身边的孩子受到过体罚...

2022-03-28 阅读全文

幼儿园也是发展孩子的智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孩子身体正常的发育以及机能的协调发展,培养孩子有益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而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奠定良...

2020-01-15 阅读全文

下面是幼儿教师给出的建议,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孩子冬天在幼儿园穿什么、怎么穿,不外乎“方便”、“好活动”、“好穿脱”三个原则。 1、冬季保暖经典搭配——温暖的棉袄外套和一件毛衣 寒潮来袭,家长担心...

2021-05-0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