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青蛙》

发布时间:2019-12-23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案。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教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关于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青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的孩子都是村上的,而且还是个混合班,但还是对青蛙也都有一定的认知,特别是在模仿青蛙声音的时候,可以做到惟妙惟肖,在数学这一领域,却是个很大的弱点。因此,为了激发她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孩子们感兴趣的实物结合数学知识一起学习,能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的加法。

2、能惟妙惟肖的把青蛙的声音给表现出来。

3、学习用顿音和停顿表现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诙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6以内的加法

2、学习用顿音和停顿表现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诙谐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青蛙笑》,幼儿用书《美好的乡村》

2、教师自制大图(池塘中有几片荷叶和荷花)

3、折纸青蛙6个(其中有一只大一些,做青蛙妈妈)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看一下,老师手中的朋友是谁呀?

生:青蛙

师:对了,是青蛙,那你们知道青蛙生活在哪里吗?它平时吃什么?谁可以模仿一下青蛙的叫声?

生:青蛙是害虫,生活在河里和池塘里,还有在稻田里。它的声音是呱呱呱。

师:小朋友们真棒,把青蛙的声音模仿的真像,老师现在带着大家一起去池塘边看看,看一下池塘里有多少是青蛙?看谁的眼睛最仔细观察了。

二、看看说说

1、教师出示大图,通过摆放青蛙表现出一个算式情境。先将这个情镜描述一下,然后口述算式,得出一个数。如:五只青蛙在荷叶上,“扑通”又有一只青蛙跳上荷叶,现在有几只在荷叶上?为5+1=6

2、教师在大图上摆放青蛙,幼儿根据教师摆放的情境进行口算。

3、请个别幼儿尝试在大图上摆放青蛙,并请其他同学来进行口算

4、幼儿完成幼儿用书《青蛙有多少》的练习,并进一步学习6以内的加法练习

三、学唱歌曲《青蛙笑》

1、教师播放录音磁带《青蛙笑》的第一段,幼儿一边翻看幼儿用书 《青蛙笑》,一边欣赏

2、学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中的顿音和停顿的地方(要求唱出欢快、诙谐的感觉)

3、教师和幼儿进行情境式的表演(教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

4、结束课堂

教学反思

在教学《青蛙》这一活动时,先引导幼儿回想起青蛙的特征,并了解青蛙的生活常态和模仿青蛙的声音,让幼儿学会青蛙的基本知识,并在模仿中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打下一个基础,通过看大图,贴一贴,创设情景,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并学会描述这个情景,再刚开始的时候,只有几个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会,经过几次的练习和幼儿自己在大图上摆放和编题,带动了很多幼儿也学会编题和列示,特别是在幼儿用书上的练习,除了几个年龄相差太大的跟不上,基本上都完成的比较好,根据课堂反馈信息来看,幼儿知识掌握的都比较好,由此可见,数学课堂上引导幼儿多运用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幼儿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另外,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果将生活实际加进去,合理地运用动手、动口、动脑操作,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把幼儿难于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进而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数学素质和能力。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分类》


设计背景

通过分类这节课,力图体现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让儿童体会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注重培养儿童的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让学生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2,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按标准进行分类,并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2对不同物品分类,培养儿童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衣服,鞋子,书及作业本,瓶子,篮子,玩具狗。

活动过程

评价等级:

小朋友每6人一组,围成半圆形坐好,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衣服,鞋子、瓶子、小狗、书等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这间教室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瞧都有哪些东西?

生;有小狗、书、衣服、还有鞋子、瓶子,篮子。

师;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鞋子、衣服、瓶子喝的放在一起不卫生。

师;你能给老师好的建议吗?

生; 应该把东西整理好。把同类放在一起。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教师引导幼儿每组选择收拾一种物品,每组把东西一样一样地分类放好。

师 :老师想看那位小朋友最能干,生兴趣很高,乐于参与。有序的上来捡本组物品。

让幼儿感受到分类的好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师觉得每组分得都好,很整齐、很漂亮。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开始教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收拾。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体现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文具》


活动设计背景

“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学生认识数的符号将经历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

活动目标

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6~10各数的书写

6~10各数的书写

活动准备

“小小文具店”图,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出示图)

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2.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3.教师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4.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习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回答时教师连线。

二、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师: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活动一:数自己的文具

1.数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给大家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洁明了。

活动二: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有几支铅笔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数出来的。

方法二:把两个人的铅笔加起来的。

对第二种方法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如果学生的文具数超过了10个,学生能数清楚或算出来,也要加以表扬。

3.延伸: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三、写一写,说一说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习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

2.指导学生写。

(1)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2) 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给大家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练一练

摆一摆,说一说

(1)分小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分一分,说一说。

教学反思

"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通过创设小小文具店这一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进一步认识到物体的个数是几就用几表示,体会数的产生,加强数与形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这一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实践活动,其目的首先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事物,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其二在活动中加强交流的意识,善于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

"写一写,说一说” 在学生已掌握了书写格式的基础上,着重指导各数书写要点。通过想像、儿歌帮助学生记忆1~10各数的特征,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掌握数字的笔顺方向和布局,并通过小比赛、小评价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力图把数字写得整齐美观。

孩子的兴趣比较容易变化和转移,也就是稳定性不高。与孩子的年龄特征有关。大班孩子的注意力持续20至25分钟。今后我要在“兴趣培养中的误区”得以加强。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排序》


设计背景

幼儿对于一些事物,不懂得是有规律的。特设此课,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事物的规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按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点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学会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活动准备

教学图,不同形状,颜色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幼儿观察一幅图片,并说一说大家都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地方。(塔、树、花朵),总结规律。

二、内容呈现:

教师分组排列卡片,请幼儿观察本组卡片的规律,并上前面来把剩下的卡片排列完。(大小、形状、颜色、种类)。

三、巩固游戏:

1.给幼儿每人准备一组卡片或玩具,鼓励幼儿自己进行排序。

2.互动:分组请幼儿做游戏,按照老师所画的规律排列。(站蹲、举放、男女。)

结束:

1.请小朋友认真看一看在我们周围还有那些东西也是有规律的、排序的。

2.请幼儿在成排(2男2女)的顺序离开活动场地。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课较为成功,幼儿动手及互动的环节比较多。带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活动结束进行自身排序时,幼儿有些不懂自己该站在怎样的位置。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钱币》


活动设计背景

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学难点: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

活动准备

学具……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

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

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若干,

大数卡,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小结: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师提示: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

游戏形式:教师出数卡,表示要取多少钱,幼儿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摆放。 你用哪几张钱币组合成顾客想要取的钱数?

(1) 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 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教师提示: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游戏形式:幼儿分组,自主游戏。

教师指导:

(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总结讲评。

( (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

(2)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活动反思:

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本次活动设计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框架;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为原则;以提升幼儿自身能力为大目标。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活动的第一环节,保留了原活动中较好的提问,提示幼儿关注1、2、5这几个数字在钱币中的重要用途。活动的第二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学具的提供保证了幼儿个体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独立摆弄操作及尝试。同组不同色的材料要求,方便幼儿的观察和相互启发。幼儿操作材料数量的设定,包揽了10 以内所有面值钱币的不同组合。三个层次的安排,提示了教师教学难点的突破步骤,以及阶段目标的把握。活动的第三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和运用,目的不在于用的多用的好,而在于大胆得用,合作的好。教师的指导应结合幼儿个体的差异,游戏中突出的问题。指导提示是不出基本问题情况下的提升要求,实施者应灵活把握。

喜欢《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青蛙》》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分类》 设计背景 通过分类这节课,力图体现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让儿童体会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注重培养儿童的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
    2019-12-23 阅读全文
  •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文具》 活动设计背景 “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
    2019-12-23 阅读全文
  •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排序》 设计背景 幼儿对于一些事物,不懂得是有规律的。特设此课,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事物的规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按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点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
    2019-12-23 阅读全文
  •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超市》 设计意图: 超市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场所,而藏在超市中的数学比比皆是,货品统计、货品分类、货品排列、货品重量、货品价格、货品买卖等等。通过一种简单明了的方法把需要的物品数量清楚地记录下来,这对于大班的幼...
    2019-12-23 阅读全文
  •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钱币》 活动设计背景 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
    2019-12-23 阅读全文

设计背景 通过分类这节课,力图体现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让儿童体会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注重培养儿童的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

2019-12-23 阅读全文

活动设计背景 “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

2019-12-23 阅读全文

设计背景 幼儿对于一些事物,不懂得是有规律的。特设此课,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事物的规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按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点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

2019-12-23 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 超市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场所,而藏在超市中的数学比比皆是,货品统计、货品分类、货品排列、货品重量、货品价格、货品买卖等等。通过一种简单明了的方法把需要的物品数量清楚地记录下来,这对于大班的幼...

2019-12-23 阅读全文

活动设计背景 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

2019-12-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