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从趣、能、德、情着手幼儿音乐教育

发布时间:2019-12-19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方案。

目前游戏为幼儿园最主要的授课方式和幼儿学习形式。幼儿园游戏保证幼儿天性不受到压制,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幼儿才是游戏的真正主人,主动权应转向幼儿。你是不是不太清楚幼儿园游戏是什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从趣、能、德、情着手幼儿音乐教育”,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导读: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音乐是一门艺术,有它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段,是构成人类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整体功能,我认为可以从“趣、能、德、情”四个方面着手,挖掘音乐的特殊潜在教育价值,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地发展。

一、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例如:日本的铃木镇先生,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幼儿小提琴手,他的诀窍就是:当孩子拜他为师时,他碰都不让他们碰小提琴,只是自己起劲地拉给小朋友听;等孩子对小提琴产生兴趣时,就让他摸一摸琴,然后就很快将琴锁进琴盒;等孩子有了强烈的拉琴愿望时,只让他拉一两分钟,直到孩子的兴趣强得再也不能忘掉小提琴时,才开始循序渐进地教。可见他的成功就在于他充分掌握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激起幼儿学习的动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方法力求生动、新颖。例如:教“春天”一歌时,事先在黑板上画好一棵大树,然后随着口唱“春天天气真正好”,画出“太阳”,地上长出小青草,画出一些“小草”,树上小鸟吱吱叫,画出在树上唱歌的“小鸟”,“花儿开得多么好”,在地上画出正在开放的花朵。这些简单生动的画面不仅揭示了歌词的内容,也能引起幼儿对自己所感受的春天景象的联想。对一些童话故事般的歌曲,如:“小兔乖乖”、“数鸭子”等歌词形象、口语化强,可让幼儿边唱边表演,边唱边游戏,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二、能,是提高幼儿素质的基础

音乐离不开想象与创造,作曲者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有充分的想象,演唱、演奏者也要运用自己的想象进行再创造,欣赏者要领会作品与创作者共鸣也不能没有想象。所以说音乐是发展幼儿综合能力,提高幼儿素质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幼儿来说,音乐在促进其想象、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上有其特殊的作用。例如为歌曲编动作,在“秋天”一歌中“树叶到处飘呀飘,树叶轻轻睡地上”,幼儿能联系在幼儿园里所观察到风吹叶落的情况,联想到外出秋游时看到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睡在地上的情景,边唱边做动作,有的幼儿用单臂轻轻、慢慢地摆动,表示树叶往下飘,有的用双手自上往下移动,有的转了一个圈,有的做出半躺在椅子上的姿态表示树叶睡在地上。通过歌曲编动作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动作协调能力。最后采用领唱、对唱、齐唱、乐器演奏等形式,巩固所学音乐技能,培养幼儿的群体意识和一定的组织纪律责任感等。所以说音乐活动发展幼儿综合能力是提高幼儿素质的基础。

三、德,在音乐活动中渗透

音乐是最易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从点点滴滴做起,就会取得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幼儿歌曲中的歌词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思想教育。如歌曲“一分钱”以轻快的节奏、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幼儿在边唱边表演中理解了歌词的内涵,教育幼儿做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从“李小多分果果”的歌声中学会了“大的苹果分给你,小的苹果留给自己”体验到谦让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从“好妈妈”的歌声中懂得了妈妈工作的艰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麻烦好妈妈的道理;在舞蹈“拾稻穗”中懂得了珍惜粮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品质。可见美的音乐能自然而然地发挥教育功能,尤其在品德教育方面,与刻板的说教相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情,在音乐活动中的感受

幼儿期是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时期,幼儿情感的发展和想象力的发展往往紧密联系。想象力的活动加强着幼儿的感情,而幼儿感情的发生又能促进想象活动的进行。幼儿的情感表达方式比较简单,常常唱歌有声无情或高兴时用力叫喊,不能很好地表现歌曲所蕴含情感,为了激发幼儿的感情与歌曲共鸣,在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幼儿丰富细腻的情感,把握好幼儿对歌曲情感的感受、体验、表达等环节。例如:教歌曲,《好朋友》时创设两个好朋友互相帮助的情景,《摇篮曲》创设夜晚妈妈哄宝宝睡觉的情景;对于动物题材的歌曲,可让幼儿带上动物头饰表演,用富有感染力的动作、表情去感受、去体会歌曲的情感。WWw.YjS21.cOM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编辑推荐

弗洛伊德游戏理论


Fuluoyide youxi lilun 弗洛伊德游戏理论(Freud’s play theory) 弗洛伊德(S.Freud)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游戏理论奠定了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游戏学说的基调。

理论依据 弗洛伊德对于儿童游戏的看法,是以他的人格构成理论为依据的。他认为人格是由三个部分即“伊底(记)”、“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的。其中,“伊底”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原始本能冲动构成的,不讲究逻辑和道德,只服从“惟乐原则”,盲目地追求愿望的满足。“超我”作为人格中最文明的部分,与“伊底”相对立,代表着“我们意识的要求”,反映着儿童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而“自我”是处于“伊底”和“超我”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极端之间的一个平衡机制,是现实化了的本能,即在现实的反复训练下从“伊底”中逐渐分化出来。由于受到现实的熏陶,“自我”变得渐识时务,不再只是在惟乐原则的支配下去盲目地寻求满足,而是以“现实原则”为指导,不仅要获得需要的满足,而且要避免痛苦。但是,“自我”是有着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而并非一开始就出现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弗洛伊德指出,婴儿是完全受“伊底”所支配的,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自我”和“超我”才逐渐得到发展。由于“自我”起着调节“伊底”与“超我”之间的矛盾的作用,所以,对于个人而言,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建立和形成“自我”。而“自我”用以调节和平衡“伊底”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的机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游戏中获得的。由于游戏部分地说来是与现实相分离的,因此它允许“自我”自由地调节“伊底”和“超我”的要求,以消除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

关于游戏 以人格构成理论为依据,弗洛伊德提出了自己关于儿童游戏的看法。

①阐明了儿童游戏的动机。他认为儿童游戏的动机就是“惟乐原则”,即通过游戏而获得愉快的体验,这是游戏的“经济的”动机。惟乐原则在儿童的游戏中主要表现为:能够满足儿童的愿望,掌握创伤事件,并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弗洛伊德认为,在儿童期占支配地位的愿望就是快快长成大人,做大人能做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的这种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游戏却允许他们躲避现实的束缚,为他们实现这一愿望创造了机会。儿童通过在游戏中模仿成人的活动,以成人的角色自居,满足自己的愿望。例如小孩子玩骑马的游戏,是因为他曾经有过对成人骑马活动的观察,或听过有关骑马故事。他玩这种游戏,正是出自他想像成人一样成为一个骑手的愿望,出自他对这种快乐的向往。

②分析了儿童的“强迫重复”这一心理现象。他发现,儿童的游戏并非总是伴随着愉快的体验,不愉快的体验也往往成为游戏的主题。例如家长带孩子去医院看病这件事情就会给孩子带来不愉快的甚至是痛苦的体验。按照“惟乐原则”,儿童应该为追求愉快的体验而避苦趋乐,立即忘掉这种痛苦的经验。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儿童会把这种痛苦的体验变成游戏。弗洛伊德将这种现象称为“强迫重复”现象,也就是说,事件的发生可能是由某种不愉快的紧张状态引起的,但是这种事件的发展是要达到使紧张状态消除的结果,也就是要达到避免不愉快的结果或产生愉快的结果。弗洛伊德又进一步分析了儿童的游戏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他指出,由于儿童“自我”的结构还不完善,心理的防御机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还不能有效地抵御外界环境的伤害,所以当儿童遇到无法忍受的事情即创伤事件时,“自我”往往被挫败。“自我”为了使无法忍受的事情变为可以忍受的事情,就需要奋力去掌握环境,以逐渐应对创伤事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强迫重复”重现事件,重新体验,才能实现“自我”结构的完善。所以,它实际是“惟乐原则”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仍是为满足愿望服务的。

③探讨了儿童期游戏的发展趋势。他指出,通过游戏中的强迫重复,儿童可以再现难以忍受的体验,通过情感的宣泄来缓和内心的紧张,减少忧虑,不断增强“自我”的抵抗能力和调节能力,以应付现实。所以,弗洛伊德认为,“游戏的对立面不是严肃的工作,而是现实”。游戏可以满足儿童在现实中所无法满足的愿望,同时也可以使儿童像成人那样来行使他们支配事物的权利,从而为儿童战胜现实,从现实的被动牺牲品变为环境、事件积极主动的适应者提供了机会。但是,儿童通过游戏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的时期是短暂的。随着“自我”的发展,“自我”的象征性表达系统出现,进而出现逻辑思维过程。这时,它的愉快的但无法被人接受的愿望便不再可能得以满足,于是,“自我”开始从事幽默、滑稽或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以寻求表达与早期的游戏中所表达的相同的愿望并获得同样的愉悦。这样,游戏就逐渐被更加现实的、且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的活动所取代。但弗洛伊德进一步解释道,儿童的游戏期虽然结束了,但它的动力特征仍存在于滑稽、幽默等活动的潜意识动机当中。

从幼儿的游戏精神说起


幼儿园课题研究结题之际,我们班承担了展示音乐游戏的任务。为了保证幼儿游戏的质量和展示的效果,我们把原本由幼儿听音乐自由敲击小竹竿的节奏游戏编成了一个有队形、节奏与动作变化的表演性节奏游戏活动。虽然敲击小竹竿的动作和节奏都来源于以往孩子的自由游戏,可孩子们在表演时始终很拘谨,全无日常游戏中那种机灵活泼的游戏情趣。_遍遍地练习,一遍遍地提醒幼儿注意动作和表情,但孩子们的表现却总让我们觉得没有了游戏的味儿。

又一次练习开始了。杨卜丞和沈一宁面对面玩对敲竹竿的动作,沈一宁突然把双手同时击打竹竿的动作改成了两手交替击打的动作。或许是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新的动作,沈一宁很开心,流露出一副怡然自得的表情。而杨卜丞,先是转头看了看老师,似乎想把沈一宁的这个自由动作告诉老师,但很快又改变了主意。他双手握紧竹竿,就在沈一宁的竹竿敲击下来的时候,突然双手往后一缩,沈一宁的竹竿敲了个空,杨卜丞开心地笑了,同时还不忘偷眼看一下老师有没有注意他俩的动作。你来我往,相互交替,两个孩子就这样听着音乐玩得不亦乐乎。很快,周老师发现了他们的小动作并制止了。孩子们又重新回到那种面无表情的游戏表演之中。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我不禁想:现在孩子们表演的是游戏吗?我们一直在说,要让孩子在游戏中享受快乐,但我们究竟是在为了孩子的快乐引导幼儿游戏还是在为了取悦成人而游戏幼儿?

“游戏”,英语为“play”,指的是一种自由的活动。幼儿园教学以游戏为基本途径,倡导的就是教学中要体现自由与愉悦、体验与创新、平等与包容以及动态与开放的幼儿游戏精神。这种游戏精神,是幼儿游戏的本真追求与价值体现,也是幼儿游戏的灵魂与精髓。目前有一种新的游戏存在观,即游戏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其主要的观点就是:游戏作为一种精神特质而表现为一种精神状态或趋向;游戏作为一种精神,渗透或弥漫于幼年生活的全过程;游戏与儿童从来就是不可分的;游戏就意味着童年,而童年期就是游戏期,游戏是童年的生活,是儿童的存在方式;游戏精神就是童年精神。上述事例中杨卜丞和沈一宁的游戏行为就是一种很典型的表现,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洗手,故意用肥皂搓出许多泡泡,还用嘴巴去吹泡泡,或者用手捏住水龙头让水花四溅;喝牛奶,顺便把牛奶袋吹得鼓鼓的,然后再放在地上用力一下子踩爆;走路,悄悄地拉几片路旁的小树叶或捡几颗小石子放在口袋里……只要你用心观察,随时随地都可以看见孩子这种“偷着乐”的游戏精神。

这不禁让我想起很多年前和女儿一起玩过的一些游戏。那个时候,我们这个小城市的公共交通刚刚起步,我每天都要和女儿从公交车站走很远的一段路回家。为了让女儿乖乖地自己走,我变着法子和她边走边玩。踢石子,随便在路边找一颗小石子,边走边踢,比赛谁踢得远;跳格子,顺着彩色道板砖的方格,一格一格跳或两格两格跳;走小桥,认准路上的某一条线,脚踩在线上走;捡落叶,看谁能捡到更多的不同形状的叶子……这些游戏,往往从女儿的无意举动开始,比赛的结果则基本是我输,愿赌服输的我就看着路边的景物随口给她编故事。后来,当我女儿开始学写小说的时候,大段大段的场景,都是关于儿时这种游戏的回忆。她说,我就记得我玩得很开心,妈妈给我讲的每一句话都记得清清楚楚,好像很多知识都是在这个时候知道的。

今天,当我翻看女儿小说中描写的这些细节,心中的震撼是难以言说的:我这个做幼儿教师的母亲,曾经为了孩子的成长费尽心机地让她去参加各种兴趣学习,也曾经自己尝试着在家里教她学习这样或那样的东西。但最后深深印在女儿记忆中的,却是当年我毫不在意的这些小小游戏!

身为幼儿园教师,相信没有谁不知道游戏对于孩子的重要;但每个幼儿园教师,又似乎都身不由己地剥夺着孩子们自由游戏的权利,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努力让幼儿“游戏”。从晨间桌面游戏到日常的教学游戏或者区域游戏甚至角色游戏,随处都可以看到教师对幼儿游戏的高度控制。是呀,幼儿园的每一个时段都是教师安排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环境中所呈现的一切,都是教师有目的的一种预设,都隐含着一定的教学目标,游戏也因此而不可避免地成为实现教师预设目标的一种手段。但过多的人为控制,使得游戏几乎失去了它自有的功能和价值。我们可不可以像孩子一样,把游戏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让游戏精神成为贯穿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灵魂?

事实上,只要我们摒弃功利主义思想,不去考虑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而真正关注怎样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由快乐地成长,我们就能实现教育观念的自我超越,真正地确立幼儿的“游戏人”地位,让孩子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游戏。就像上例中杨卜丞和沈一宁的游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音乐的节奏和动作的情趣,而我们引导孩子玩音乐游戏的初衷,不就是为了让孩子在游戏中享受音乐和节奏的快乐吗?为了展示教学成果而高度控制幼儿的游戏行为,实质上却剥夺了孩子自由游戏的权利,这确实有些得不偿失。

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是幼儿主动、独立、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是幼儿园最有价值的课程,孩子们的童年需要我们从实现教育观念的自我超越开始重构幼儿教师的游戏精神。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需要拥有一颗童心,保持一份童趣,与幼儿同欢笑共成长;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需要观察幼儿内在的愿望与需要,给孩子一份自由与空间,而不能用外在规范去一味地束缚或压抑孩子;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游戏的材料,让孩子在活动中自主尝试与发现,而不是把我们所了解的一切用说教的方式告诉孩子……

以后再有类似的游戏活动展示,我们一定会多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相信所有人都愿意看到孩子在音乐中的那种自得其乐的自主表现,看到孩子那种独立创造的自由愉悦的游戏精神,看到孩子在游戏中自我天性的表达与动态开放的游戏灵魂。

幼儿园中班优秀游戏教案《趣玩四角片》


【活动目标】

1、尝试四角片的多种玩法,发展身体动作的协调性、敏捷性。

2、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四角片《郊游》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价值分析:调动身心,准备进行活动。)

1、天气真不错呀!我们一起去“田野”里走走吧!

2、音乐《郊游》

过渡语:刚才我们把四角片摆成的田野了,走走跳跳真开心呀!你还可和四角片怎么玩呢?请你选一个四角片去试试吧。

二、玩四角片(价值:探索四角片的不同玩法,发展身体动作的协调性、敏捷性。)

(一)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尝试四角片的多种玩法。

2、教师指导,集体分享。

过渡语:原来四角片有这么多有趣的玩法,你们太棒了!给自己鼓鼓掌吧!

(二)船儿划划

1、自由尝试划双人船

观察指导要点:幼儿积极尝试划双人船的各种方法。

2、双人船比赛

观察指导要点:快速划船,两船不能分开。

三、放松活动: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价值分析:让运动中的身体逐渐地放松下来。)

从活动区看幼儿的交往能力


在幼儿期,能否通过更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解决独生子女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为幼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摆在幼教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我园经过多年的尝试,以富有特色的主题式活动区为突破口,给幼儿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活动,创造了频繁、有效、互动性、支持性的交往机会,从而让这一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

一、丰富多彩的主题式活动区,有效地激发了幼儿们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提供了互动性、游戏性的交往机会,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提升

过去的活动区,每个班大同小异、干篇一律,全园走下来没有新奇感,幼儿们也没有多大的兴趣。我园结合幼儿园的传统文化特色,精心打造了主题式活动区,让每个班的活动区建设有了鲜明的主题,从而凸显出个性,富有生机与活力。每个班的幼儿都主动、积极地投入其中,从而使幼儿们的主动游戏精神得到了发挥,让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增强。

案例一:新小班的幼儿们不哭了

小班三个班的活动区主题——海底世界、森林世界、童话城堡,是我们精心打造的活动区,把幼儿们喜欢的大海、森林、城堡、美人鱼、白雪公主、蓝精灵等以鲜活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他们面前,让新生班的幼儿们被吸引、被感染。他们开心地进入游戏中.或扮演角色或操作材料或静静阅读或演绎童话。这些才走出家门进入集体生活的幼儿们,被置身其中的环境所感染.他们没有像过去那样伤心地哭泣、撒赖等,入园焦虑在互动性的活动区得到释放。同时,结合幼儿经验和年龄特点打造的活动区.让幼儿们找到了话题的切入点。他们熟悉的童话人物与情感世界呈现在面前,于是,彼此分享、主动交流、师生活动由此产生了非常频繁而有效的交往行为。几天下来,幼儿们学会听、学会说、学会做,当他们用稚嫩的语言说出“妈妈早、老师再见、同学好”,当他们回家生动再现在幼儿园的生活、与同伴的交流等情景时,幼儿们的交往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升。

二、变化着的主题式活动区,宽松民主的氛围与自主选择的机制,为每个幼儿们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

主题式活动区的特点是切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把他们熟悉的生活迁移到幼儿园,从而让环境富有生机与活力。同时,活动区会根据幼儿们的状态持续性地跟进相应的主题和内容,提升、丰富拓展该主题,给幼儿们提供了丰富的师生活动、生生活动的机会,让幼儿们的交往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案例二:“来自星星的幼儿”走出了自己的世界

“来自星星的幼儿”是非常不幸的,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幼儿园也有这

类倾向的幼儿,他们不会交往、独来独往、十分可怜。在主题式活动区中,这些幼儿也会被渐渐吸引,他们一开始真的只是纯粹的局外人,游离在团队之外的旁观者,不管老师怎么鼓励也不会参与其中。但是,当其他幼儿随着主题的推进,他们会生发出主动打广告、搞多种促销等活动,于是这些幼儿往往成为其他同伴生拉硬拽的对象。幼儿们用他们的热情、主动、真诚,老师用专业的鼓励、支持,慢慢地去帮助这些弱势的幼儿进入到活动中。终于,频繁的交往、真诚的互动让这些幼儿融入了团队,悄然发生着珍贵的改变,影响他们一生的最美丽的蜕变!

三、主题式活动区也让家长也参与其中,从而是家园互动变得更有价值。家长们与幼儿们的互动创造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共同助推幼儿交往能力的提升

如今的社会,家长们忙于工作对幼儿的教养处于鞭长莫及的状况,幼儿们更多的是由爷爷奶奶辈的老人在护理。由于隔代教育的弊端,导致幼儿们的交往水平不高的客观现实。主题式活动的推进,必须要年轻家长参与其中,与幼儿们共同完成一些小主题的推进、游戏用品的收集制作等事情。于是老年家长退位、年轻家长进入带来了非常可喜的变化,幼儿们在与父母的亲子制作、亲子互动中得到了更有效的交往,交往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案例三:“麻将”妈妈和“忙忙”爸爸回家了

轩轩的爸爸是个企业家,每天忙于生意不落家,可谓是“忙忙”爸爸:妈妈因为条件好,每天没事就出去打麻将,成为一个“麻将”妈妈。幼儿交由保姆和老人日常管理,幼儿少言少语十分内向,基本处于不说话,凡事用点头摇头来表达。随着班上主题式活动区的推进,需要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一些事情。老人和保姆都不能代替,只能由幼儿的父母与幼儿共同完成。

于是,温馨的一幕出现了,年轻家长真正回到了幼儿身边,幼儿的问题真实呈现在父母面前,家长感受到幼儿需要父母的关爱。他们的回归让幼儿得到了家的温暖,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慢慢地走进了团队的世界,其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主题式活动区让幼儿与身边的世界发生着越来越多的故事,幼儿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在与身边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其交往能力得到润物细无声的培养

主题式活动区的开展,我们力求让教育生活化成为了现实,让我们的幼儿把生活与教育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幼儿们在于环境、生活、周围人群等发生更多的故事,让交往能力的提高得到更多的途径。

案例四:美丽万盛在我班

大班的美丽万盛主题,我们直接把幼儿身边的世界迁移到班上,将万盛的元素呈现得淋漓尽致。看!孝子河益智中心、金夫人影楼、万盛图书馆、万盛旅行社、苗王寨、黑山谷野营区、子如广场舞、万盛人民医院、渝生园饼屋等直接把万盛的元素组合呈现,幼儿们在陌生而又熟悉的“万盛班”生活、游戏、玩乐,从生活中习得的经验、发生的故事等都在这里呈现、发展、变化、滋生着,家长志愿者也参与该班的活动区活动,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也在此萌芽生长。

随着我园主题式活动区的拓展,幼儿们的交往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整个幼儿园彰显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也真正践行着“以幼儿发展为本,为幸福人生奠基”的理念!

幼儿园教具:从制作到发现


[摘要]幼儿园的教具应该从强调制作转变为强调发现。对教具的理解,要从“工具”转变为“手段”;对教具的选用,要从单一“学具”‘玩具”涉及到全部“教育资源”:对教具的寻找,要从只是注重“显在教具”到同时注重“潜在教具”。

一、教具运用中的一种偏颇:过分强调自制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直观的,从幼儿的这个心理特征出发,幼儿园教师在准备教育活动时,通常都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具:在这个环节中,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强调由教师亲自制作教具。我们对多所幼儿园实地调查后发现。过分强调由教师自制教具导致了以下问题:

一是自制教具成了教师的一种沉重负担。一些幼儿园把制作教具视为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估,还要求创意独特、构思巧妙、制作精美,能够起到启迪智慧、陶冶性格、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作用。整天按照这种标准制作教具,教师该有多累。

二是自制教具没有充分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在一些幼儿园里,教师利用废旧物制作的一些观赏性较大的教具成了摆在桌面上或挂在墙上的装饰品,却没有真正成为促进儿童操作和探究的工具。

三是过分强调自制教具,使得幼儿教师的“教具观”非常狭隘。对某些教师而言,一提到开展教育活动,就想到怎么制作教具,却忽视了对幼儿园已经购买的成品教具、能够作为教具使用的现成物品以及以前制作好的教具等的使用。相应的,许多具有教具意义能够发挥教具作用的现有资源,在一些幼儿教师眼中它们根本就不是教具。

要改变目前的这种现状,我们认为一个有效的举措是从观念的转变人手,即在强调制作教具的同时要提倡发现教具。

二、教具运用的导向:提倡发现

提倡发现教具的目的,是为了解放教师而不使他们整日忙于烦琐的教具制作,是为了发挥教具所应有的教育作用,更是为了充分挖掘周围环境中的教育资源的价值,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也就是说,我们提倡不仅要让教师锻炼出一双巧手,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思考、观察形成一双慧眼,充分利用现成的“教具”,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一)理解教具应从“工具”扩大到“手段”

人们对教具有两种不同的理解纬度:其一,把教具理解为工具;其二,把教具理解为手段。通常,大多数人是从狭义的角度看待教具,认为教具就是那些用来辅助教学或提高教学效果的物品或工具。从这个纬度给教具下的定义就是:“教具是教学过程中可借以辅助教学活动的用具或“教具是为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的教学工具”。如,对直观教具的解释为:“直观教具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教学用具”。同可见,坚持以上看法的人,只看到一些“物”的东西,他们罗列的教具就是诸如教科书、实物、模型、标本、图表、幻灯、录音机、录像机等东西,而直观教具不过是这些教具中的一种。这是第一个理解教具内涵的纬度。

理解教具内涵的第二个纬度,即对教具比较广义的看法,则把教具看成是教学手段,即把教具理解为实施教育活动的“手段”或“方式”。在有的教育工具书中,“教学手段”就是“教具”的同义语——“教学手段是指教学过程中为了辅助教学活动所使用的物的用具”,旧其罗列的教学手段也就是通常意义的教具。同样把教具看成教学手段,另外一种解释与此稍有不同——“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和学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或设备”。从这种定义的外延来看,教具只是教学手段的其中一种,除此之外还存在其他的教学手段,如教师和学生各自的口语、动作、表情、个性等也可以作为教学手段来使用,但是它们却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工具性教具。综合起来看,二者都是把教具看成教学手段,因此都属于理解教具内涵的第二个纬度。从这种角度理解教具,给我们的启发在于,“教具”的外延扩大为具有“手段”意义的所有东西,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具”相应地增多了。

应该说这种“教具观”对教师的视野有所开阔。如果从第一个纬度看待教具,那么教师可利用的东西是有限的、不充分的,除了图书、模型、标本、图表、幻灯、录音机、录像机、电影、电视、语音实验室、计算机等常规的物品、工具或设备之外,就是由他们亲手制作的一些供儿童操作、探究和学习的材料。看来,从这个角度理解教具,必然导致强调由教师自制教具。如果从第二个纬度看待教具,教师的视野就不会被锁定在狭义的教具上,反而会促使他们从教育手段的角度审视周围的教育资源,只要能够起到手段作用的东西,都可以当作教具来使用。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具就无限丰富了。在实际应用时,起到“手段”作用的,不仅仅是指那些无生命的物品和工具,而且还包括那些有生命的动植物,甚至包括人本身在内。

因此,在理解和看待“教具”这个问题上,我们主张把“教具”的内涵和外延看得更加宽泛一些,应该把教具定义为“手段”而不是“工具”。

(二)选用教具应从“学具”“玩具”扩展到各种“教育资源”

就历史发展来看,教学手段原本就不仅仅指学具和玩具,而且包括了各种教育资源。教学手段的发展历史对此做了证明,它的运用经历了如下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语言和非语言类表达手段的运用。在人类最原始的教学活动中,最先采用非语言的表达手段,如手势、面部表情、喊叫、动作等体态语。随着语言的出现,口头语言成了主要的教学手段,开始了人类口耳相传的教学阶段。直到今天,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手段依然是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最基本的教具。

第二阶段:文字书籍的出现。文字、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使人类的教学活动发生了质的飞跃,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成了传播人类世代积累的思想文化的主要工具,教科书也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今天,儿童从出生以后就开始接触某种形式的书籍,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来促进其迅速发展。

第三阶段:专门教具的广泛采用。随着教育活动的独立,专门为教学活动设计的教具开始出现,并被广泛采用。为了弥补语言和文字的真实性和形象性的不足,增加学习者的感性经验,直观教具首先被采用了。直观教具除了有生命的活体动植物、真实的用品、工具之外,还有专门为了教学而制造的工具,如模型、图片、标本、挂图等。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视听媒体和高新技术工具也开始作为教具被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些新的教学手段包括幻灯、电视、电影、收音机、唱片、录音机、录像机、投影器、语音实验室、多媒体计算机、通讯卫星和因特网,等等。各种形式教具的综合运用,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孩子学习从游戏开始


家长们在一起谈论孩子,都是说孩子不听话、贪玩、不好管、对学习没有兴趣,不知怎样才能启迪幼儿的学习兴趣。

对于一个刚刚来到大千世界的无知的幼儿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学习,而生活中的一切实践又都是学习。我认为,做游戏就是启迪幼儿学习的一种最好的方法。

可能有的家长会以为,做游戏不就是叫孩子们玩么,玩怎么能培养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因为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在他们的生活中占主要的地位,幼儿可以通过游戏认识周围环境,适应生活,学习知识,发展体魄。同时,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好奇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想象在游戏中得以实现。所以,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教育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一般说来,玩玩具是游戏中较为简单的启迪方法。比如,拿一盒积木给孩子,首先教会孩子积木的名称并让孩子清楚地读出来,这不仅使孩子知道了玩具的名称,还练习了正确的发音。然后让孩子对照积木图拼出各种动物,如小猫、小鸭、小鸡等,并教会孩子这类动物是怎样叫的,它们的习性是什么,如小猫会抓老鼠,小鸡会捉虫子,小鸭会游水。在生活的实践中,孩子就可以根据动物的叫声区别出哪是小猫哪是小狗了,而且孩子此时的玩兴正浓,对什么都感兴趣,家长可以趁此机会教会孩子小猫、鸡、鸭几个字是怎样写的,孩子对此时所学的东西也容易记住。另外还可以根据积木的形状教幼儿认识几何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等。

除了教会孩子辨别动物的声、形和各种几何图形外,还可以教孩子自创玩具。自创玩具不但能启迪幼儿的观察力,还发展了幼儿手的动作,训练了幼儿的操作能力,这样不光使废弃的东西变为有用的东西,还使幼儿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时都要动脑筋、动手,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所以,我认为游戏不仅是玩耍,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学到很多的东西。

总之,生活中有很多启迪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父母们不要怕孩子只会玩,只要引导得当,孩子定能通过各种有益的游戏活动学到东西,会变得更加聪明。

从游戏中带领宝宝成长


导读:宝宝的人格养成、智力发展,有大部分是来自于家庭教育,因此爸妈们千万不要忽略本身角色的重要影响力。花些时间亲自陪小孩玩,比起他自己玩玩具,给宝宝的心理感受真的很不一样。

宝宝的人格养成、智力发展,有大部分是来自于家庭教育,因此爸妈们千万不要忽略本身角色的重要影响力。花些时间亲自陪小孩玩,比起他自己玩玩具,给宝宝的心理感受真的很不一样。所以亲爱的爸妈们,在你每天繁忙的工作中,或多或少的留些时间给最爱的宝宝吧,陪着他们一起发发呆、玩小球、搭积木,你会发现宝宝的世界因为有你而变得更多姿多采!

在宝宝的世界里,“玩”可能是除了睡觉、吃饭之外,最重要的活动了。对爸妈而言,宝宝看似无意义的玩耍或活动,其实都暗藏着宝宝与世界万物连结的拼图。也因此,如果爸妈可以花一点时间,陪着宝宝探索周遭的世界,对宝宝的潜能可是大有帮助呢!

中国台湾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幼儿教育学系魏惠贞老师指出,宝宝的游戏方式其实是有几个阶段的:

1。旁观游戏:站在一边观看;2。单独游戏:自己玩;3平行游戏:待在其它宝宝的附近玩,不过彼此之间并没有任何交集;4。联合游戏:愿意与别人分享游戏的器具,借玩具等等;5。合作游戏:与别人一起玩,有共同的游戏目标。

就宝宝而言,也许每一个阶段的游戏方式不尽相同,但都可以借着游戏来探索周遭的人事物,并且在过程中,发展智能。因此,别小看宝宝的“小玩意”,当宝宝愿意看、愿意听、愿意说、愿意动手做做看,都是给宝宝一个学习与认知发展的机会。

别小看游戏的影响力通常,大人们总是认为小宝宝的游戏没什么大不了,很简单甚至有点无聊,因此不太愿意放低身段陪宝宝一起玩。如果你是这样子的想法,那可就是老古板了。以多元智能的观点来看,在游戏的过程中,宝宝一定会跟人产生互动,或许是应答,或许是对话,而这些都是开启宝宝人际智能的机会之门。

宝宝在上幼儿园之前,待最久的地方是家;最常陪伴他的是爸妈,如果爸妈们愿意每天抽出一些时间陪宝宝一起玩,你将会发现,彼此都会有丰富的收获,最明显的就是加深你和宝宝之间的感情。爸爸妈妈陪着宝宝一起玩,有形无形之间,可以更了解宝宝,而宝宝对爸妈更容易产生信赖感,同时通过游戏了解爸爸妈妈对于是非对错与选择的标准。

魏惠贞表示,当宝宝开始信赖爸妈的时候,爸妈就是宝宝强有力的后盾与遮风避雨的港湾,因此宝宝会在爸妈的视线下放心的探索世界。当亲子关系有如此这般的相互信赖后,就算爸妈不在身边,比方说在隔壁房间,或是将来暂时离开,放宝宝单独一人相处,宝宝都可以因为有安全感,而能跟周遭人事物产生互动,并主动学习,而这就是“学习刺激”,是启发宝宝多元智能的动力。

重视亲子相处时间

现代的爸妈们多半忙碌,每天总是匆匆的带着宝宝到爷爷奶奶家或是幼儿园,下班以后有时也让保姆陪着宝宝吃饭、洗澡,看完电视后又差不多要哄宝宝入睡了,因此爸妈们或许会说,“我没有什么时间陪宝宝游戏。”但是,在拒绝和宝宝一起游戏的时候,爸妈或许不知道,你已经把协助宝宝发展智能与了解宝宝个性与智力成长的机会,推拒在门外了。

魏惠贞表示,其实和宝宝相处、玩游戏,时间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空出时间、放开杂物的静下心让我们完全属于宝宝,跟宝宝在一起,这也就是“高质量互动”。所谓高质量互动就是1。爸妈陪伴的时间比较长;2。爸妈在互动的过程中,充分给予宝宝暗示、引导与鼓励。也就是当爸妈和宝宝一起游戏时,可以尽量从不同的角度、方法引导宝宝,暗示宝宝一直到他成功为止。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宝宝们的游戏,也不要让亲子相处的时间白白度过,不论是静态或是动态的活动,都是宝宝观察、探索这个世界的好机会喔!

玩具材料能影响小班幼儿的游戏行为


【一】

家访时,看到一位爸爸为孩子自制了一个方向盘,非常形象逼真。于是,我请这位爸爸为我们的游戏角“79路”公交车也做了一个方向盘。第二天一早,小丁一进教室就钻进驾驶座内,握住方向盘开车了。随之很多男孩都被吸引,争先恐后地抢着学开车。大家不断吆喝着说:“我要去广中路!”“我要去大宁绿地!”“我要去北京!”上车的幼儿有的投币,有的刷卡,有的还为怀抱娃娃的乘客让座。游戏开展得既热闹叉井然有序。

【二】

娃娃家里,餐具及食品被扔了一地,幼儿们不停地摆弄着各种饭菜,玩着吃饭的游戏。他们对我投放在材料超市里的各类废旧材料,如橡皮泥、空盒子等都不感兴趣。一个幼儿跑过去拿起一个空盒子,左看看右看看,最后还是放下了。

同样都是区角游戏,为什么玩汽车的幼儿自然、投入、积极,还很有成功感,而玩娃娃家的幼儿却玩得索然无味。我认为,这与游戏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当有很大关系。

玩汽车时,每个幼儿与不同的材料互动,所扮演的角色自然也不同,小司机手握方向盘学开车,乘客上车可以投币、可以刷卡,还有老弱病残孕专座可以模仿让座。尤其是投放的方向盘非常逼真。记得我以前也曾经提供过一个圆圈让幼儿替代做方向盘,结果他们大多将其套在身上玩套圈游戏,并没有如我希望的那样与方向盘建立联系,但一个自制的形象逼真的方向盘却很好地激发了幼儿模仿小司机的兴趣。可见,越是形象的材料越适合小年龄幼儿的游戏需求。而在娃娃家内,材料大多是一些食物替代品,似乎在提示娃娃家的角色都与“吃”有关,幼儿的角色意识当然容易模糊。

材料超市提供的材料更适合中大班幼儿开展创造性游戏,而小班幼儿的游戏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级的模仿和摆弄阶段,因此尚不会利用废旧材料来自制玩具。于是,我便及时地进行了调整,在娃娃家内投放了一些有拉链的小衣服、洗衣机等日常生活用品作为游戏的材料。果然,娃娃家又热闹了起来,幼儿们开始尝试为娃娃穿衣服、洗衣服。

可见,玩具和材料影响着幼儿的游戏行为。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实施角色游戏时应该更多提供形象化的玩具,这些与实物相仿的玩具能直接引发幼儿对现实生活的记忆和联想,诱发幼儿在游戏中模仿生活,再现生活,积累生活经验。而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可以逐渐增加半成品与无固定结构的材料,以适合幼儿不断提高的游戏水平的需要。

幼儿期的早教从亲子游戏开始


幼儿期的早教从亲子游戏开始

用游戏的方式开始宝宝在幼儿期的早教

1.用游戏的方式开始早教

我们在这里是参考《卡尔威特之教育》的观点来阐述的:经过从幼儿期就开始的教育,卡尔显得比同龄的宝宝更聪明,更机灵,反应更快,各方面的能力也更强。老卡尔认为卡尔在智力上已经准备好了,所以,从卡尔2岁时就开始教卡尔认字,但这决不是强迫性的。“不能强迫施教”,这是老卡尔主张的教育法的一大原则。

老卡尔认为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宝宝的兴趣。只有当宝宝有了兴趣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唤起宝宝兴趣的最好办法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这种方法的效果在卡尔的早期训练里已经展露无疑。

游戏是动物的本能,所以动物都喜欢游戏。小猫戏弄老猫的尾巴,小狗和老狗互相咬架,这是为什么呢?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小猫戏弄老猫的尾巴,是为了发展它将来能咬死野兽的能力。显然,动物训练下一代的技能都是在游戏中进行的。

老卡尔对儿子卡尔的教育都是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的。首先,当卡尔满6个月时,老卡尔就在卡尔的房间四壁大约1米高的地方贴上厚厚的白纸,白纸上贴上用红纸剪下的文字和数字。在白纸的另一个地方,有秩序的贴上简单的单词,如:猫、狗、老鼠、肥猪、兔子、帽子、席子、桌子、椅子,等等。请注意,这些单词都是名词。在另一处并列贴上从1—10的十行数字,在某处画上乐谱图。

因为宝宝的听觉比视觉发达,老卡尔决心对卡尔从听觉入手教A、B、C。当老卡尔指出A、B、C字母时,老卡尔的妻子就像唱歌似地唱给卡尔听。当然,因为卡尔毕竟只是6个月大的宝宝,所以,卡尔的感觉就像听耳边风似的。但老卡尔夫妻不泄气,天天给卡尔听,给卡尔看,终于奏效了,卡尔对字母有了深刻的印象,这就使卡尔以后认字时非常轻松就学会了。

由于有了前面的经验,在教卡尔认字时老卡尔也采用了这一套方法。

首先为了唤起卡尔识字的兴趣,老卡尔施用了一些宝宝还无法识破的“小伎俩”。老卡尔给卡尔买来很多宝宝书和画册,非常有趣地讲给卡尔听,用一些鼓励的话语来激发卡尔幼小的心灵,像“如果你能认字,这些书你都能明白”之类的话语。有时,老卡尔则干脆就不讲给卡尔听,故意对卡尔说:“这个画上的故事非常有趣,可是爸爸现在很忙,没有工夫给你讲。”这样一来,反而激发和唤起了卡尔一定要识字的想法和心愿。待到卡尔有了这种强烈的认字欲望以后,老卡尔这才开始教卡尔识字。

接着老卡尔就用前面用的那种方法教卡尔。老卡尔先去打字行,买来10厘米见方的德语字母印刷体铅字、罗马字和阿拉伯数字各十套,再把这些字都贴到10厘米见方的小板上,以游戏的形式教学。先从元音教起,接着以“拼音游戏”的形式在玩耍中教卡尔组字。具体教法是这样:首先用画册让卡尔看“猫”的画,同时教 “猫”这个字的拼法,然后指着墙壁上的词,反复读“猫”字的发音给卡尔听。接着从文字盒中选出组成这个词的所有字母,用这些字母拼写“猫”这个字。当然,这些游戏都是由老卡尔和卡尔一道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在卡尔学习时,老卡尔在边上给卡尔以表扬和鼓励,而且要学会这些单词也让卡尔适度地、循序渐进地反复练习了好几天。

老卡尔还制作了许多小卡片,在上面老卡尔画上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房子、树木等,在画面下标出名称。老卡尔把这些卡片贴在餐厅、厨房、客厅和卡尔卧室的墙壁上,让卡尔可以常常看到,以加深印象。老卡尔还常利用这些卡片和卡尔做游戏、编故事。每次出外散步,不论看到什么,马车、教堂、河流等,老卡尔看到什么就要卡尔说出该怎么念,怎么拼。这些方法很有效,卡尔认识的字越来越多。

卡尔很快就学会了读,也就是说,卡尔在没有学习所谓读法之前就掌握了读。而一掌握了读法,卡尔就能掌握更多的词汇,再加上卡尔学的是标准德语,所以卡尔很容易就能读书了。

2.宝宝在幼儿期的大脑发展最快

在人体的各部分发育中,大脑发展最快。虽然在出生时,大脑的生长发育还没有成熟,但是,在外界刺激的不断作用下,两年以后基本上完成了它的生长历程。7岁左右宝宝的大脑生理上的成熟已接近成人的水平。从人脑重量的发展来看,出生第一年增长最快,新生儿脑重大约390克,是成人脑重(约为1400克)的1/3。9个月大约为660克,是成人脑重的1/2,几乎增加了1倍,3岁左右大约为1100克是成人脑重的2/3,大约增加了两倍多。7岁时脑重达1280克左右,是成人脑重的9/10,大约增加了3倍,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由此可知,宝宝时期是大脑生长发展最快的时期。

再看人脑的结构,新生儿的大脑结构在出生时已经接近成人,其大脑皮层与成人一样分为六层,脑神经细胞的数目也与成人一样多,大约达140亿个。与成人所不同的是在量上,他们的大脑皮层上的沟、回,比成年人的浅,神经细胞体积小,呈分离状态,这时能发挥作用的脑细胞很少。在出生以后脑神经细胞联系起来,这些神经细胞的联结70%~80%是在3岁以前形成的。这时神经通路逐步畅通,于是大脑就具备了反应和传递外界信息的功能。

幼儿园游戏《从趣、能、德、情着手幼儿音乐教育》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游戏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看新西兰的幼儿音乐教育 音乐与孩子的探索精神 ·它们会发声吗 家长经常鼓励孩子探索身边的物品,看它们能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任何物品在孩子眼里,在孩子手中,都会成为神奇的“乐器”。如手拍桌椅的闷闷声,小棒敲打玻璃的清脆声,敲打...
    2021-04-19 阅读全文
  • 大班音乐教育活动 网站小编为你编辑《大班音乐教育活动》一文,希望为你人工作带来帮助!1.请求幼儿园用天然声音唱歌,吐字清晰,唱好附点。 2.经由过程进修歌曲,教诲幼儿要卖力进修,不自满。 运动预备:螃蟹、小鸭、小兔、大...
    2021-09-17 阅读全文
  • 幼儿园音乐教育随笔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
    2021-07-07 阅读全文
  • 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策略探究 1.以“自主式的体验快乐”为指导,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 自主式的体验活动能使音乐欣赏成为一种娱乐活动。在自我感知音乐的同时促使自身的良好情绪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并表现出热爱音乐,具有表演欲望和很强的自信,...
    2019-12-19 阅读全文
  • 国外的学前音乐教育 国外的学前音乐教育 匈牙利是历史上唯一把音乐家与作曲家的号召付诸教育实践的国家。佐丹。孔达利的上述理念对二战后的匈牙利大众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音乐属于所有的人” “让孩子在每个伟大的艺术中活...
    2021-04-19 阅读全文

音乐与孩子的探索精神 ·它们会发声吗 家长经常鼓励孩子探索身边的物品,看它们能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任何物品在孩子眼里,在孩子手中,都会成为神奇的“乐器”。如手拍桌椅的闷闷声,小棒敲打玻璃的清脆声,敲打...

2021-04-19 阅读全文

网站小编为你编辑《大班音乐教育活动》一文,希望为你人工作带来帮助!1.请求幼儿园用天然声音唱歌,吐字清晰,唱好附点。 2.经由过程进修歌曲,教诲幼儿要卖力进修,不自满。 运动预备:螃蟹、小鸭、小兔、大...

2021-09-17 阅读全文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

2021-07-07 阅读全文

1.以“自主式的体验快乐”为指导,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 自主式的体验活动能使音乐欣赏成为一种娱乐活动。在自我感知音乐的同时促使自身的良好情绪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并表现出热爱音乐,具有表演欲望和很强的自信,...

2019-12-19 阅读全文

国外的学前音乐教育 匈牙利是历史上唯一把音乐家与作曲家的号召付诸教育实践的国家。佐丹。孔达利的上述理念对二战后的匈牙利大众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音乐属于所有的人” “让孩子在每个伟大的艺术中活...

2021-04-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