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看新西兰的幼儿音乐教育

发布时间:2021-04-19

幼儿音乐教育。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看新西兰的幼儿音乐教育》,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与孩子的探索精神

·它们会发声吗

家长经常鼓励孩子探索身边的物品,看它们能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任何物品在孩子眼里,在孩子手中,都会成为神奇的“乐器”。如手拍桌椅的闷闷声,小棒敲打玻璃的清脆声,敲打铁器的悠扬余音等。通过对各种物品的摆弄敲打,孩子便会对不同音质的强弱、高低、长短有了切身的体验。这个过程也正是孩子对周围世界的探索过程。

·自己做“乐器”

鼓励孩子亲手制作“乐器”。如将橡皮筋套在小碗上、杯子上,轻轻拨弄便会发出动听的声音。并且,孩子还可由此探索奇妙的振动现象。通过自制“乐器”,孩子肯定会更加积极地走进音乐,去探索这个神奇的未知世界。

·听听大自然的歌

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在更广阔的世界中探索音乐。带他们到树林里,让他们感受树叶“沙沙”的轻巧,小鸟“啾啾”的婉转;带他们到小河边,让他们感受溪流“哗哗”的欢快,青蛙“呱呱”的嘹亮;还可以带他们到海边,让他们感受海风“呼呼”的惬意,海浪“唰唰”的激越……这些都是极其生动的音乐教育素材,孩子既乐在其中,又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陶冶。

音乐与孩子的表达能力

·用语言来表达

在孩子探索各种声音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和对音乐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如孩子在玻璃杯上敲出了清脆悦耳的音乐,开心地笑了,可他不知道,或者不习惯于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家长就要通过提问的方式——“你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它使你高兴吗?”或者直接告诉孩子:“你刚才敲出了清脆的音乐,你真开心!”从而使孩子逐渐养成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体验的好习惯。

·用身体来交流

家长要经常用非语言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培养孩子的非语言交流能力。在教孩子儿歌时,家长不要仅满足于孩子记住歌词,学会旋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感染力的形体语言,如眼神、口型、表情、手势、体态等,让孩子体验到歌曲的美妙和可爱,从而愿意学,更愿意用他们喜欢的表情、动作,把自己对歌曲的体验表达出来,和家长进行非语言的交流。

当然,在音乐活动中,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能力远不只探索和表达两种;这些能力的培养也不仅在音乐活动中。只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引导,时时,处处、事事都是教育的好时机。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美国儿童的奥尔夫音乐教育


美国儿童的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从六十年代引入美国已有几十年了。在六十年代美国的强调创造性教学和培养创造能力的教育教育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进入21世纪人们更发现奥尔夫的教育理念的强大生命力。

今天,奥尔夫教育在美国蓬勃发展。首先,奥尔夫教育已形成相当规模。目前美国奥尔夫协会拥有5000多名全国会员,各地方的奥尔夫组织成员是它的三倍之多,这些音乐教师在全国把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引入各类音乐教育中。美国的吸引世界优秀人材的体制也把全球的优秀奥尔夫教师吸引到美国来。每四年一次的全国会议成了展示奥尔夫音乐教育新成果的盛大聚会。1991年李凌、李妲娜在圣地戈参会的那次一千人己令人惊叹不己。2000年王甘、郑莉在罗切斯特参会时己发展至两千人的盛会!

美国奥尔夫教师的职业培训也较为完善。美国奥尔夫协会已经为奥尔夫教师培训班制定了奥尔夫教师培训指导方针:分为三级。专业发展委员会仅仅同意那些达到指导方针中规定标准的课程和老师参加。除专门的奥尔夫课程外,大约50个奥尔夫教师培训班在全美国的大学和学院开办,每次培训班为期两星期。显然,这个培训活动对美国课堂音乐老师的音乐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目前美国奥尔夫协会将精力集中在大学的音乐教育改革上,委托一个专业音乐教育委员会去影响各大音乐学院的院长和系主任,力争使奥尔夫教育融入到大学音乐教育课程中。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尽管过去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看法是只适合幼儿园到小学的儿童,目前美国的奥尔夫教师已经把奥尔夫教育扩展到中学音乐课堂、音乐治疗、老年健康等各个领域,使包括婴儿、成年人、老年人、残障人在内的各种人都能够受益。

美国奥尔夫音乐教育已进入音乐教育主流。美国奥尔夫协会的两名成员是美国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MENC)领导成员。作为该会团体会员,奥尔夫协会成为美国国家标准的积极支持者。目前美国各级政府制订艺术教育标准,强调综合的艺术教育、培养创造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正是连接视觉艺术、戏剧、音乐和舞蹈的最好桥梁,对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其最突出的特色,己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经验,在各类学校综合艺术课中占据重要地位。

美国奥尔夫协会的工作也日趋专业化。他们逐渐雇用专业人员帮助他们做各种音乐教育工作者可能不擅长的工作,例如:开拓市场、发表刊物、搞好公共关系、筹集资金等。举办会议时,他们与会议安排代理机构合作,该机构的费用由主办宾馆或会议中心支付,使协会成员腾出时间精力进行各种业务交流。近来,他们己将资金转移到 Cleveland 基金会,这是一个专门为非盈利组织管理资金和使资金增值的基金会。他们发现,将各种事物移交专业人士安排时,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为了更多了解美国奥尔夫同行的创造性工作,今年8月20日一26日由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和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特邀美国奥尔夫协会前主席朱迪.邦德博士来京办班介绍他们的新发展。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能亲身体捡和获得许多新信息。相信这次活动对推进我国的艺术教育改革会产生积极作用。

看远、看透和看淡的教育方式


看远、看透和看淡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对我们各位父母提出超高的标准,我们做聪明的人、有能力的人远远不够,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智慧的家长才能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智慧的家长在解决孩子问题的时候不留后患,这就是智慧的家长。

智慧父母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我想,今天从三个维度上分享。一个是看远,一个是看透,一个是看淡。从三个维度分享,到底怎么做一个智慧的家长?

1

看远: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我们是依据当下来决定未来的行为?还是依据未来决定当下要做什么?观点的不同,导致了孩子的命运不同。这观点是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家长的眼光。阳光、健康、正直、有担当……这些我们所希望孩子拥有的东西,正是成功的品质。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功,他的骨子里、身上一定带着这种特质,这种特质是我们打小培养出来的。未来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决定了你当下应该做什么,所以父母的眼光是最重要的。

我们都渴望孩子未来成为这样的人,成为具有这种特质的人,那当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大家知道,中国选人的标准是什么?目标就是德才兼备。所以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离开这个社会去考虑。所以我们培养孩子,必须考虑他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展示他的魅力、付出他的劳动、体现他的价值。这就是孩子未来成长的目标,就是德才兼备。而且,德和才相比,一定是德胜才。因为德厚了,才能在这个厚的土壤中“种”各种东西。育德有三个方面:

01

培养孩子行孝

如果孩子一旦行孝的品质养成了,将来最受益的就是孩子,因为对父母孝是他最基础的品质。孩子对父母孝,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到社会上和人相处,那是开始真正要走向社会去施展他的魅力,所以他立身行道的本事是在社会当中体现的。怎么行孝?不是一句话说的,要加以训练。什么形式?他天天要做这件事。什么时候做这件事?要有一个特殊的场域。说来说去,一定要给孩子在家里建一个劳动岗位,这个劳动岗位,需要精心的设计。第一,这个劳动会让孩子有一种心理的暗示。第二,要经常发生。第三,一定要体现出孝顺父母的。从小让孩子养成这种劳动习惯,他和家里有一种深深的链接,到了初中的孩子轻易不会有“离家出走”的想法,对他度过青春期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02

一定要给孩子种自信的种子

一定要给孩子种自信的种子,这是孩子迎接未来挑战必备的能力。什么时候培养孩子自信?第一,随时随地,这是肯定的。

第二,最关键的是什么?我们家长是否了解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自信最佳时期是3-6岁的时候,这时候最关键。这时候我们培养孩子的是什么?除了他的心理发展规律,最重要的是自我独立的这个概念,这时候孩子的自信才能形成。

怎么变得无比强大?通过肯定、赞美,让这个“我”变得强大。一个不自信的人,会永远活在别人的评判之中,活得非常痛苦,没有活出我们自己。所以,一个人没有了自信,他的未来就不能主动去迎接挑战。看似形式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从结果来说是天壤之别。主动迎接挑战的人,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在他奋斗的过程中,是痛并快乐着。但是一个被动的人去迎接挑战,在人生道路当中,遇到艰难的时候,他永远达不到最高的境界,所以他只能伴着无奈、无助过他的日子。

03

一定要让孩子长见识

见识,先见才长识,如果没有见过怎么长识?所以孩子最重要的,不仅是当下得分数。分数重要吗?重要,但只要他努力了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让他长见识,一个人的知识多了心就会变得更大。人包容的是什么?宽容的是什么?是对方与我们的差异。看到的是什么?那个人的特点、长处。所以,长见识的人学会了包容。所以,这个孩子一旦长了见识,对他的未来来说,远远比今天我们逼他刷题更有意义。无论是去公园,还是出国留学,不要问孩子收获了什么,最主要的是他们的体验。当下他收获了什么并不重要,因为他有了很多的体验以后,可能当下表达不出来。所以让孩子长见识不要着急、不要功利,只要让孩子真心体验这个社会,体验这个时光最好。

回到之前的问题,我们怎么让孩子德才兼备?依据未来当下要做什么?至少有三点是非常重要的。行孝、自信、见识,这三个是想方设法都要给孩子种下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未来孩子长成什么样,都依据你当下种的种子决定的。要有眼光,看得远一点,不仅要看到孩子的今天,还要看到孩子的未来。有一句话和大家分享,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2

看透:诊病比治病更重要

我们用白话来讲就是,不仅看到表面,还有看到背后。我们不能仅凭我们的眼睛看东西,有的时候看不准,有的时候是扭曲的。真正让你看、让你听的是你的心。心不在,你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大家不仅要看到表面的东西,还要看到背后的东西。

01

考的好分的背后是什么?

不管孩子表现好还是不好的时候,我们会聚焦什么?他的行为。

如果你光看孩子的行为,考好了就是100分,但是你没有看到行为背后的东西。好的行为是什么?我们的孩子做好了,我们就要表扬孩子继续努力,但是各位是否忘记了,他为什么这次能得到这个好的成绩?好的成绩背后是什么?我们应该看到是,之所以这次孩子做得好,比如得了第五名,一定有得第五名的道理,比如这次很认真、很细心。认真、细心,是不是获得好成绩最根本的东西?我们要让孩子看到好成绩背后的东西,那个细心、认真就是成功的品质。

02

孩子打架背后是什么?

(1)10岁以前培养能力

那不好的错误的行为呢?一般我们就是批评孩子,给孩子讲道理,还有惩罚,基本就是这样。但是我们的做法需要反思。第一,我们总是问孩子为什么。我们家长,每当孩子一犯错的时候都会问为什么。你一问为什么就把孩子拉回到了过去。当孩子出现错误问题的时候,我们一旦要聚焦到错误行为的时候,我们常常都会这么做,告诉各位,这是没有一点意义的,只能降低孩子的能量。

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要有逻辑层次,这六个层面分别为,考虑环境、行为、能力、价值观、身份、愿景。要想改变孩子错误的行为,一定要从哪里考虑?能力。任何人的行为背后都说明有一定的能力,做得不好说明欠缺某种能力。做得好,说明他拥有这种能力,任何行为背后,都带着能力。家长要洞察孩子欠缺什么能力,然后帮助孩子补上去,不要聚焦他的“过去”,而且就这个模式也给孩子带来一个影响,他养成习惯不去想过去。只要过去的事情一结束,总结出两点,剩下的就放下了,这样的孩子才能活得特别的轻松。所以,各位要想改变孩子的错误行为,一定去想,他欠缺某种能力。要想着欠缺某种能力,提升能力就OK了。

(2)10岁以后培养价值观

到了10岁以上,不仅要考虑欠缺某种能力,还要怎么做?还要在逻辑上的六个层面去找,那就是价值观。什么是价值观?就是你看中的东西,你对世界的看法,你做决定的标准。为什么我们的沟通没有效果?因为我们只看到了行为,没有看到行为背后的能力,没有看到他的价值观、身份。我们跟孩子交流的时候,不要光看到行为,要看到背后,看背后有两个,能力和信念。

任何行为背后都有其正面的意义。我们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在拼命和孩子说的时候,不要聚焦他的过去,更不要问“怎么骂的”,让他回忆痛苦、激发他的愤怒,而是找到孩子内心的渴望,这才是真正的了解孩子。就是找到这个行为背后的动机,最后一步是什么?满足这个动机,除了原有的办法,还有什么办法可用?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这时候,这个问题才真正地解决了。

03

家庭和谐是孩子健康正常的基础

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的时候,除了看能力、看需求,还可以适当地看看家庭系统。夫妻关系好,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各位家长,夫妻关系是五大关系当中最难相处的关系,因为它是最脆弱的。一个孩子在缺乏爱的不圆满的家庭中长大,可以成才,可以长本事,但即使成才、长了本事,他也是极其敏感的,幸福指数很低,所以好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夫妻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基础。

从看透这块,目的不仅是看孩子的行为,还要看孩子的能力和渴望、需求,要系统地去看,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批评孩子、指责孩子,在管理他的时候,一定要先找准了:诊病比治病更重要。如果前期诊断错了,后期的药方是没有用的。

3

看淡:放下比获得更重要

在孩子的教育上,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看中什么?看中孩子当下获得了什么。

这些能给我们带来的是愉悦、满足、幸福。其实,这个背后满足了我们自己的面子。人要有虚荣,但不能虚荣过度。各位,面子真的很重要,但是不能“过”。我们考虑面子的同时必须考虑里子。

没有里子,哪有面子?里子有很多,最主要有两点和大家分享。

01

尊重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

我们尊重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不能违背规律。像我刚才讲的自信,自信在什么时候?3-6岁的时候。这时候你千万不要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这个阶段不是孩子学什么,而是体验成功、快乐,得到认可、肯定,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在孩子的培养中,不要提前透支孩子的能量,一定要遵循孩子这个阶段所要发展的东西。对孩子自身来说,人生是一个长跑,小学阶段那只是太短的一瞬间了,人生的长跑不是靠速度,是要靠耐力。所以,一定要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

02

发现孩子天生的特性

有一个理论,就是每个人的发展空间不一样,有人在语言上,有人在运动上,有人在空间关系上,人是不一样的。最重要的是要符合孩子的特点,他适合什么你就去做什么。人的理性是永远战胜不了天性的,他天生的动力擅长,那是他最宝贵的财富。我这个不行,我拼命要去学,永远学不过有天赋的人。所以,我们不能为了我们的面子,把孩子的特性给泯灭了,这是最浪费的,是对孩子最大的犯罪。

我们尊重孩子成长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保住这些“里子”的基础上我们再去顾及我们的面子。但是我也知道,要放弃这个面子,放弃这些东西,太难了。因为人有这种经验,有这种体悟,你获得比放下要容易得多。在孩子的教育上,等痛再放下就晚了,不能等到痛再放下。我们知道痛,不再犯那个错误那是聪明人。在之前就做好预防,那是智慧的人。人生难得的是什么?不是获得,是放下。当你真正懂得了放下,其实你就拥有了更多。你都抓着,你能抓多少?所以,放下比获得更重要。这就是我们要看淡。

新西兰孩子在幼儿园里做什么?


对于孩子们来说,在幼儿园主要就是玩。跟家里不同的玩法是,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取代的是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们,幼儿园的玩具比家里多,老师和小朋友没有爸爸妈妈好使唤,如此而已吧。我想,如果有人跟我说有小朋友在家念叨着要上幼儿园是为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那我一定会笑翻一个跟头。

很多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后总会很牵挂,不知道孩子们在幼儿园里都干些什么?虽然也会收到我们老师每天写的Report,但毕竟是很简单的。有家长问我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干什么?我的回答是:“Havefun。”洋人家长往往就一脸欣慰地说:“That’scool。”中国家长一般就有点紧张:“啊?光玩啊??”

我今天并不是要引用些什么蒙特梭利或者华德福教育体系里所说明的这个年纪的小孩子“玩”的重要性,而只是想简单介绍下我们幼儿园的内容和一天的程序。

基本上玩的活动场所分室内inside和室外outside。不同年纪的班配备的玩具不同。早上孩子们来了之后可以自由选择室内和室外玩。9点半左右会有morningtea上午茶,上午茶之前会有10分钟的Mattime。(这个Mattime就是把小孩子聚拢了坐在地上,老师主要做的事情是利用不同教具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来进行简单的字母、数字、歌曲、动作的教学)。上午茶时间之后又是玩,室内室外自己选。室外会有滑梯,秋千,花园,沙坑,水泵,水槽,攀岩,画架,木工车床,厚木板,三轮车,手推车,呼啦圈,球,轮胎,木板等等,室内通常分为familycorner(过家家用的,所有用具从烤箱冰箱到茶杯蔬菜面包,从帽子到衣服,从小洋娃娃到儿童推车都有),有bookcorner(小图书馆),blockcorner(各种不同的积木),有puzzle拼图玩具,七巧板玩具,有不同basket装的各种类型大小的车类玩具,医用玩具,五金玩具等等,当然,都是塑料和木头的。还有自然角,上面放有各种天然制品,包括贝壳,火山石头,鹅卵石,树叶,干花,树皮等等等,还有科学角,各种镜,放大镜,多棱镜,万花筒,望远镜,手机样板,键盘等等。

室内老师和室外老师还都要负责各自范围内的ARTWORK,就是让小朋友们尝试不同方式不同工具的画画和手工制作,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这话真的不假:画画所用的颜料都是可水洗的,虽然我们给小孩子都带上专门画画用的围裙,但经常还是有小朋友会把手上脸上都弄得一塌糊涂。这一点上亚裔孩子的表现都很有趣,好象他们家长的教育方式约好了似的,几乎90%亚裔孩子在绘画时都会很小心的保护自己身上的干净程度,洋人孩子的手和脸倒是每次自由创作之后都是五颜六色的,他们还都乐呵呵的,不象亚裔孩子着急的就把手伸过来表示很yucky:)

然后是午餐时间。午餐时间之前是第二次的十分钟Mattime。

然后是午睡时间。通常两小时。

然后是十分钟Mattime或者Music&Movementtime。

然后在三点半左右是下午茶。(各个中心在下午的时间安排上略有不同)

然后还是玩,直到孩子们陆续的被家长接走。

早期教育的热点冷看


人生最重要的阶段

在中国历史上,恐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教育非但在性质上越来越重要,在年龄上越来越提前,而且,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时尚的“时尚”,正以春风之势燎原于中国,眼下,你倘不谈教育,倘不谈早期教育,跟彼时的“文盲”又有何种区别?所以,教育是一个很时尚的谈资,也是现代人的标志之一。

全民重教当然是好事,问题在于,教育家眼里的教育是树人,企业家眼里的教育是市场,而更多百姓眼里的教育,就像我们的心情,复杂得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了。但,关于教育的话,却是不得不说清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的发展。在教育问题上,现在有许多人认为真正重要的阶段并不是大学,甚至也不是中学和小学

,而是在学前,更有人直截了当地指出,应当是0~3岁,这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

我以为,0~3岁的“早教”,比传统的“幼教”更注重启蒙期的提前,在“养”的过程中更多注入教育的元素,重在人之初的资源性开发。而幼儿园的教育发展,也正以托幼一体化为方向进行。之所以提出人的“0岁战略”,说明人对自身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偏了向的重视

“让孩子在0岁起跑”,我当然赞同这样的观点,但我却不赞同很多人眼下的做法。他们认为只要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就能进行早期教育了。这就像我们都知道吃饭对人的重要意义,但偏巧有许多人不是因为没饭吃而饿死,却是吃得太多太饱而得病。

我们的早期教育刚刚开始,却已经很难分辨什么是正道、什么是歧途。因为我们的大脑在长期的习惯中已经成了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不是被点燃的火把。只要有一种东西流行,我们很快会跟风。就像挤公交车,生怕自己不用力会赶不上趟,却忘了看一下自己挤的是几路车。

──早期教育太重要啦,我们小时候就是因为没条件接受这样的教育,才吃了那么多亏,今天你们做爹妈的其他可以省,但教育千万不能省,小孙子虽然才2岁,但也得多教育教育,钱不够,我出!

这是一位爷爷在听说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后,在儿子和媳妇面前的指示。

──咱楼上那孩子才3岁就上了电视,能认好多字了,咱狗儿咋就比不过人家呢?将来不会是弱智吧?老师,您说该怎样早教呢?收音机里有讲座,我都录下来放给宝宝听行不?

这是一位外婆焦急的心情,为了赶上楼上那孩子,她都快神经衰弱了。

──哎呀,宝宝宝宝,树不是这样画的呀,老师怎么教你们的呀,快照妈妈的样子画,好好练,长大当画家噢!

这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在辅导3岁孩子的“回家作业”,每天如此。

……

我看到太多太多这样充满“中国特色”的早期教育现象,教识字、教数学、教美术、教音乐、教外语,凡是大人具备的能力,都想教给0~3岁的孩子,包括,大人不具备的能力,也请人教给孩子。

这是一个让孩子圆大人梦的时代。

生存,竞争,出色,成功,优秀,发展,出名……这些现代名词给我们家长太多的刺激,以至于他们生怕与平庸、落后、淘汰这些可怕的字眼沾边,谁都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谁都知道独生子女早期教育的极端重要。因为对家长来说,只有一次机会。

于是,我们在家长房里贴满了汉字、数字和ABC,挂满了美丽的图画,宝宝的父母们在辛勤工作之余,急匆匆去“蒙台梭利”、“瑞吉欧”那里搬回一些能让孩子聪明的法宝,或是到处赶来赶去听专家讲座,以求茅塞顿开,或是报名参加各种亲子活动,以图融入群体……

我无意列举这些选择的非合理性,毫无疑义,这些选择都是现实的,也是需要的,但作为孩子的家长,千万不能仅模仿了方法而忽视了正确的观念。对于日趋红火的早教“市场”

对待孩子间冲突我国PK新西兰


冲突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冲突的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很大影响。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有着不同的期待。这种期待影响着人们对竞争、谈判、合作、分享等人际交往的态度,影响着人们对待人际冲突的观点。

我国和新西兰有着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两个国家的成人与幼儿对待幼儿同伴冲突的观点是怎样的?这些观点有什么相似与不同?这些观点与两国文化、教育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为了寻求问题的答案,我们采取质的研究方法,在我国和新西兰实施了相同方案。我们用5个小故事作为讨论素材,旨在确定3—5岁幼儿以及他们的教师和家长的观点。

这些故事都是根据幼儿生活中的真实冲突事件编写的,冲突原因包括幼儿之间的偶然冲撞、两位幼儿都想玩同一个玩具、想坐同一把椅子及他们对“龙卷风”成因的不同看法等。

为了解幼儿观点,我们采用研究者在小组中与之互动的方式:给幼儿讲述配有插图的故事,讲完后请他们发表看法;为了解成人观点,我们采用发放开放式问卷的方式。来自我国4所幼儿园的40名幼儿、11名教师和48名家长,以及来自新西兰5个儿童中心的28名幼儿、9名教师和19名家长,分别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两国成人观点比较

中新两国成人提出了一些对待幼儿冲突的相似观点:倾听幼儿诉说.协助幼儿之间掏通.肯定幼儿行为中的积极因素。让幼儿自己鬈决冲突.和幼儿一起寻找答案,鼓励幼儿协商,引导幼儿合作。让幼儿体验行为的消极后果。让幼儿道歉。必要时立即制止冲突。比如读完小故事,一些成人认为应该。同发生冲突的小朋友该怎么办”,。让全班幼儿都讨论龙卷风是怎么来的,回家以后再问问家长或是找有关的书,教师也要找有关的资料,过几天再与小朋友交流”(我国);“向David解释说,Tim没有恶意”,“赞扬他们收拾物品的行为”(新西兰)。目时。两国成人的回答又有各自特点。

新西兰成人——

更多地关注幼儿身体受伤害的情况.如“我的第一个直接反应是问Michael‘你伤着了吗?伤着哪儿了’,然后检查一下他什么地方疼,并拥抱他”。

承认孩子们情绪方面的不平衡状态,如“我要说‘我看见了两个不高兴的孩子’,然后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他们看到的情景”。

让幼儿做出选择,如“我建议我们做点什么,让他们在能做的事情中加以选择”.

表现出幽默,如“我会采取开玩笑的方式,或者大笑、假扮成一只鹅……这对化解孩子之间的小冲突是很棒的。有时,我会装成一个正在玩玩具的孩子,在他们旁边玩,或者讲个类似的故事。也许我还会全起吉他,把刚才发生的事编成一首幽默的歌来唱”。

与幼儿讨论“安全表达愤怒”的方式。如“我要对Charlie说,你很生气,这可以,但不要打人。一旦他平静下来,我将和他谈谈他的愤怒,然后讨论安全表达愤怒的方式,如用语言发泄,跺脚,或者直接说我生气了”。

提出接纳多种观点的主张,如“应该告诉孩子们,有时候人们持有的各种观点并不都是正确的,但我们的所有观点都是有价值的”。

我国成人——

多数建议给幼儿讲道理,如“一定要批评小林的霸道行为,讲清打入是非礼貌行为,对成人而言是违法行为”。

要求幼儿控制消极情绪的表达,如“给天宇讲明白,不该因自己的情绪影响别人,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并要求两个小朋友重新和好”。

较多地要求幼儿谦让,如“两人发生争抢时应互相谦让。别人拿了,自己不应该哭”。

代替幼儿思考和做事,如“我会自己将玩具收好,带两个小朋友离开现场”。

利用集体的力量教育幼儿,如“我会问旁边的幼儿‘小林打人对吗?“不对!’幼儿会这样回答。‘那你们能帮他俩解决这个问题吗?’这时会有许多孩子提出各种各样帮助他们的办法”。

用我国的历史或民间故事对幼儿进行教育,如“告诉小朋友要谦让,要团结友爱。可讲孔融让梨的故事给他们听”。

提议用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对幼儿进行教育,如“目前,我们要将我国传统的文化和道德观念逐渐教给孩子,并将分析、判断的方法也一并教给孩子”。

评述:

中新两国成人在对待幼儿冲突问题的观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些解决冲突的有效策略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认同。两国成人也表现出对待冲突的一些不同观点,这些观点是有教育、文化渊源的。

在新西兰,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教师首先关注孩子身体受伤害的情况。这种关注被看作是义不容辞的。新西兰对人的生命和健康无比珍视,儿童中心的每位教师都有对幼儿进行急救的资格证书。

新西兰成人承认幼儿情绪的不平衡状态。西方心理分析理论认为,儿童可能受到情绪创伤的侵害,如不治疗,会留下长期隐患。对幼儿身体或情绪伤害的承认本身像一剂良药,可以使幼儿得到安抚。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的第一部分是“归属感”,即“让幼儿体验他们健康成长的环境,培养他们情绪的归属感.幼儿应得到安全,避免受伤害”。

许多教师提到让幼儿做出选择,这与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中“授权”的原则是一致的。这一原则指增加让幼儿自己做出决定和判断的事情。

一位新西兰家长说自己要加入幼儿的游戏,通过幽默、唱歌或讲故事,将幼儿从冲突中转移出来。这种方法被认为是成人的榜样策略,是帮助幼儿正面学习社会交往时无需更多技能的方法。这一建议也反映出西方入幽默、开朗的性格。

从新西兰成人的回答中,还可以看到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同。这是他们对社会转变的体验。这种转变包括本土文化日益被重视以及外来移民的流入。移民流人创造了一个人种上更加丰富的社会。

一个国家的教育与其历史文化传统紧密联系。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西方文化一直在倡导对人的尊重,倡导对人的身体和情感需要的高度关注,追求每位社会成员的人格独立与自由,追求个人之间的社会公平。而在我国。伦理道德占据传统文化结构的中心地位。克己、谦让被认为是社会的传统美德,集体主义也是这种文化所一贯倡导的。

从我国成人的回答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传统道德教育的痕迹。多年以来.这种教育习惯于直接告诉儿童应该怎样做.用道德传授代替道德内化,将道德知识等同于道德行为。教育者往往从成人的视角来审视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这大概就是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多数成人都认为应该给他们讲道理.包括对当事人提出批评或严厉批评的原因。

在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许多历史或民间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这是我国教育文库中的宝贵财富。这些故事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已经发挥而且将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两国幼儿观点比较

中新两国幼儿也提出了一些对待冲突的相似观点:从教师那里得到同情和帮助。认为应该自己解决冲突,对发起“攻击”的对方做出语言或身体反应,离开现场,相互道歉,提议伙伴之间轮流、分享、合作,帮助摔倒或受伤的伙伴。比如看图听故事后,一些幼儿认为“得告诉老师,说哪个龙卷风是从哪儿来的。老师说谁对了就让谁先说”,“要自己解决问题,自己被推倒了,然后在那儿哇哇地哭,不解决问题,老师会说他的”,“打就赶紧躲开”,“他们互相说对不起”,“……还有打人”(我国);“向老师告发,说有人撞我”,“我想他俩正好应该谈谈这事”,“住手!我不喜欢这样”,“也许他们可以同时把手放在上面一起把它放回去”,“送他们去医院”(新西兰)。需要指出的是,两个国家幼儿的回答都表现出了性别差异。在我国,对冲突另一方提出对抗性身体反应(如打人)建议的全部是男孩;做出“不知如何对待冲突”回答的,绝大多数是女孩。在新西兰,一位男孩建议把图中那个推人的女孩剪掉,换一个男孩。同时,两国幼儿的回答也有各自的特点。

新西兰幼儿——

表现出对故事里孩子痛苦的移情,如。好疼啊”。

建议对受到伤害的孩子进行医学治疗.如“他可以拿一个冰块……或者一块石膏……或者三块石膏”。

提出有礼貌的请求,如“他们应该说.请你下次不要……你能小心一点吗”。

在解决办法中表现出创造性的想象。如“也许能给我们一台‘制止打架机器’来制止他们打架,把它放在你的眼睛里,它可以使你感觉好一些,这样你就不再打架了;或者你

可以把它放在你的耳朵里,这样也不打架……是的,我就有一台制止打架的机器,然后它就咔嗒咔嗒地走”。

我国幼儿——

认为老师会主动来解决冲突,如“这时候老师就来了”。

向自己的父母或其他家人倾诉,如“告妈妈”,“告爷爷、奶奶”,“告姥姥、姥爷”.“我抓他!我妈是解放军”。

自己克制情绪,如“摔了我也不哭”。

谦让,如“他们不能抢,要互相谦让”。

其他小朋友帮助解决,如“要是一个小朋友看见了,就劝他们”。

对有关幼儿的行为做出评价,如“不能打小朋友,打小朋友不是好孩子”。

五分之一的幼儿表示不知如何对待冲突。如“不知道”,“想不出来”。

评述:

中新两国幼儿在对待冲突问题的观点上同样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显示了处在人类成长的特殊阶段,即使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幼儿也有着共同的年龄特征。两国幼儿也表现出对待冲突的一些不同观点,这些观点同样可以在各国不同的教育、文化环境中找到缘由。

新西兰幼儿表现出对故事中同伴痛苦的移情,这种情感的流露是自然的。在新西兰,幼儿对别人忧伤理解的自主表达会得到鼓励。新西兰早期教育机构将自由游戏中个人的选择和创造放在显著强调的位置上。这种做法已经延续了许多年,这在一个幼儿“制止打架机器”的回答中可以体现出来。这个例子或许预示了治疗某些社会疾病的可能技术。

从我国幼儿的回答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文化的传承。我国文化倡导人们从小学会克制、学会谦让,这一传统已经得到体现。在我国强调集体主义的教育中,小朋友看到自己的伙伴之间发生冲突。便主动充当“调解人”的角色。由于成人经常用讲道理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也很善于给别人讲道理。

一些我国幼儿准备将与同伴发生冲突的事向自己的母亲或其他家人倾诉.甚至希望用母亲的力量惩罚对方。这首先说明,我国有对“亲情”格外珍视的文化传统,儿童与家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也显示,在某些家庭里,父母对子女关爱有加。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甚至希望别人也要迁就他们。

我国幼儿回答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有五分之一的幼儿表示不知如何对待冲突。在一些我国家庭或幼教机构,成人时常代替孩子办好一切事情。从我国成人的回答中我们也发现了“替幼儿思考和做事”的特点。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幼儿必然缺乏人际交往的信心和经验,致使他们面对冲突手足无措。

我国成人与幼儿观点的多样性

从我国成人和幼儿的回答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人们的回答似乎呈现一种“矛盾”状态:一些回答认为应该鼓励幼儿,给幼儿自主发展的机会;另一些回答又显现出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及以成人为中心的观点。对幼儿来讲。一部分回答表现出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智慧,另一些回答又坦露出面对冲突情景的无奈。其实,这种对待冲突观点上明显的“个体差异”恰恰显示出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我国,人们教育观念的复杂结构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以对幼儿之间冲突的价值判断为例.我国传统文化“和为贵”的主张使幼儿之间的冲突被认为是不应该发生的。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团结、友爱、谦让曾在很长时期内作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而“与别人发生冲突”则被认为是幼儿的消极行为之一,需要通过教育逐步减少。

随着我国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幼儿之间冲突的看法已经发生转变。近来,有专家提出。“儿童的世界里有两种规则,一种同儿童与成人的关系相对应,另一种则与儿童之间的伙伴关系相对应。这是有了交往实践之后才出现的规则,是有了碰撞、冲突、协商、交换、合作等行为之后才出现的规则……这种规则建立在人们自觉的意志之上,是活动者之间的契约。因此明显是一种自律的规则”。“幼儿与同伴的冲突过程既反映了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水平。同时又为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富于挑战性的人际环境,具有社会性各方面协同发展的作用,因而是一种最有价值的经验”。李季湄老师曾说过,“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文化的变革是非常沉重、非常缓慢的。因此,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也许我们怎么估计都不算过分”。或许正是由于教育改革这一特点的存在,才造就了我国成人和幼儿观点的多样性。

这次跨文化研究的真正意义在于。研究者可以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国家的资料中得到启发,从而使双方的认识更加丰富。两个国家的儿童教养者也将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发现更多支持幼儿解决冲突的策略,从而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早期群体生活经验。{作者:王瑜元珍妮.里奇(北京市西城区教研中心西兰Waikato大学)}

喜欢《看新西兰的幼儿音乐教育》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音乐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大班音乐教育活动 网站小编为你编辑《大班音乐教育活动》一文,希望为你人工作带来帮助!1.请求幼儿园用天然声音唱歌,吐字清晰,唱好附点。 2.经由过程进修歌曲,教诲幼儿要卖力进修,不自满。 运动预备:螃蟹、小鸭、小兔、大...
    2021-09-17 阅读全文
  • 国外的学前音乐教育 国外的学前音乐教育 匈牙利是历史上唯一把音乐家与作曲家的号召付诸教育实践的国家。佐丹。孔达利的上述理念对二战后的匈牙利大众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音乐属于所有的人” “让孩子在每个伟大的艺术中活...
    2021-04-19 阅读全文
  • 幼儿园音乐教育随笔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
    2021-07-07 阅读全文
  • 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策略探究 1.以“自主式的体验快乐”为指导,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 自主式的体验活动能使音乐欣赏成为一种娱乐活动。在自我感知音乐的同时促使自身的良好情绪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并表现出热爱音乐,具有表演欲望和很强的自信,...
    2019-12-19 阅读全文
  • 美国儿童的奥尔夫音乐教育 美国儿童的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从六十年代引入美国已有几十年了。在六十年代美国的强调创造性教学和培养创造能力的教育教育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进入21世纪人们更发现奥尔夫的教育理念的强大生命力...
    2021-04-24 阅读全文

网站小编为你编辑《大班音乐教育活动》一文,希望为你人工作带来帮助!1.请求幼儿园用天然声音唱歌,吐字清晰,唱好附点。 2.经由过程进修歌曲,教诲幼儿要卖力进修,不自满。 运动预备:螃蟹、小鸭、小兔、大...

2021-09-17 阅读全文

国外的学前音乐教育 匈牙利是历史上唯一把音乐家与作曲家的号召付诸教育实践的国家。佐丹。孔达利的上述理念对二战后的匈牙利大众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音乐属于所有的人” “让孩子在每个伟大的艺术中活...

2021-04-19 阅读全文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

2021-07-07 阅读全文

1.以“自主式的体验快乐”为指导,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 自主式的体验活动能使音乐欣赏成为一种娱乐活动。在自我感知音乐的同时促使自身的良好情绪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并表现出热爱音乐,具有表演欲望和很强的自信,...

2019-12-19 阅读全文

美国儿童的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从六十年代引入美国已有几十年了。在六十年代美国的强调创造性教学和培养创造能力的教育教育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进入21世纪人们更发现奥尔夫的教育理念的强大生命力...

2021-04-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