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自信心

发布时间:2019-12-19

幼儿小班游戏活动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游戏在幼儿教学的比例越来越重。适当的游戏是提高幼儿注意力的最佳手段。教师在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指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你是不是不太清楚幼儿园游戏是什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自信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导读:具有自信心的幼儿能感到自身的价值,能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敢于大胆探索,乐于与周围人交往,能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自信心对于幼儿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一)小班(3—4岁)幼儿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往往缺乏主动性,胆小、懦弱,做事情常常依赖于成人的帮助。这是由于3—4岁幼儿生理、心理发展水平较低;同时,这一时期又是幼儿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生活环境改变了,在各方面要学着自理、自我服务,感到诸多不适应。除此之外,幼儿缺乏自信心,缺乏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而取得成功的情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实践证明:具有自信心的幼儿能感到自身的价值,能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敢于大胆探索,乐于与周围人交往,能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自信心对于幼儿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忽视对幼儿包括自信心在内的心理品质培养的现象较为普遍。有些教师虽然知道自信心培养的意义所在,但又往往缺乏具体方法,无从下手。

(二)随着幼教改革的日益深入,教师已逐步树立了目标意识,注意结合幼儿自身的需求和发展规律实施教育。但是,如何将目标指向幼儿的一日活动和游戏活动及目标与游戏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何、目标与游戏活动的结合点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研究,旨在寻找一个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方法。

二、理论依据

第一,小班(3—4岁)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而游戏恰恰能满足幼儿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还可以多次重复所感兴趣的动作。

第二,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幼儿完成了包含在游戏活动中的一定课题与任务时,幼儿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3—4岁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决定了要对幼儿实施以自我服务能力、良好卫生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等为内容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尤其是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更是密不可分。

三、实施过程wWW.YJs21.COM

(一)观察评估幼儿最初的自信心水平。

开学初,在对班上幼儿情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评估依据。评估依据来自两方面:一是实际观察,从实际中来;二是参照借鉴有关幼儿自信心评价的指标。观察评估力求全面、准确,并具一定代表性。

试点班老师对幼儿生活活动、教育活动、游戏活动中包含自信心因素的方面进行了观察评估,对幼儿在自信心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以便有的放矢,使教育更具针对性。

(二)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出发,调整幼儿一日活动结构。

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出发,一日活动以游戏为主。具体表现在减少集体组织的活动,减少幼儿集体等待的时间,把幼儿从束缚的空间、时间中解放出来,给幼儿更多的游戏时间,增加幼儿自选玩具、自由结伴、自由交谈的活动。

(三)挖掘各类游戏活动中潜在的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因素。

如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是否敢于表达或表现自我;娃娃家、小医院、美发厅等角色游戏中,幼儿是否敢于与同伴交往、大胆想象;在“玩玩做做”的活动中,幼儿是否能运用材料大胆表现、创作等等。

(四)创设与培养幼儿自信心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1。在环境创设上,遵循把环境创设作为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的原则,注重活动室环境布置与有关自信心的主题结合,突出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内容。

如“好孩子自己走”、“我会吃饭、我爱睡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教师以直观、形象的形式,给幼儿粘贴小红花或幼儿熟悉的小标志及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形象等,增加趣味性。

2。在精神环境创设上,鼓励幼儿自选活动,以自主、自愿为原则,选择自己喜爱、感兴趣的活动。

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因此,成人应以肯定与信任的态度对待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这是形成幼儿自信心的关键。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注意运用旨在满足幼儿的需要、使幼儿感到自我价值的积极语言,并注意运用眼神、笑容、身体接触等无声语言肯定幼儿的积极行为。例如,一名幼儿偶然来到语言角,她学着别的小朋友,从布口袋里拿出几个手指偶,套在手上,不连贯地讲起来。老师观察到这一情况,就走上前去,充分鼓励她说:“你讲得真好,老师真爱听!”小女孩受到了鼓励,忽然扬起头,高兴地说:“我最喜欢讲故事啦!”幼儿的一个随意行为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便得到了强化,幼儿从这种鼓励的态度中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

3。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意愿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游戏区,投放游戏材料。

(1)从幼儿的兴趣出发

如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将拼插玩具当做“话筒”,举在嘴边,非常投入地“演唱”,从而了解到幼儿有表演的兴趣和愿望。于是,用皱纹纸为幼儿做成美丽、鲜艳的百褶裙、头花儿等装饰品,用废旧纸筒、布头儿制作成“话筒”,把幼儿熟悉、喜爱的歌曲和儿歌串录下来,并找来响板、撞钟、铃鼓等小乐器。这样,“小小舞台”诞生了。新增设的表演游戏角,充分给幼儿提供了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与条件。

(2)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

同样是玩建筑游戏,大班幼儿能分享、合作、共同协商来建构,而小班幼儿由于具有好模仿的特点,则以独立游戏、平行游戏为主。因此,在小班(尤其是第一学期),教师把积木分成几筐,用纸制的小建筑帽或小脚印等标志控制幼儿人数,使到建筑区的每一名幼儿都有一份数量充足的建筑材料,并给幼儿投放小汽车、小树、花、人物、动物等辅助材料,丰富游戏内容。

(3)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

开学初,一名幼儿来到穿珠组,由于他拿的线绳头部散开了,他穿了半天没穿上,扭过头对身后的老师说:“我……想回家……”这表明游戏材料与幼儿的小肌肉发展水平相比有较大的难度,幼儿经过努力未能完成,活动本身没有给幼儿带来快乐与满足,因而幼儿变得担忧和焦虑。

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是让幼儿能经常获得成功的经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成人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感。同时,教师提供的材料要有难易之分,如“小巧手”组,教师根据幼儿小肌肉的发展水平,投放沿直线剪“”(窗帘、拉花)、沿斜线剪“△”、“△△△”(小草),还为幼儿提供了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造型简单的轮廓线,如小鸡、小鱼、小房子等,包含直线、斜线甚至弧线。教师在尊重幼儿兴趣、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幼儿的能力和水平适当进行引导。

四、认识体会

第一,合理调整幼儿一日活动结构,是使游戏成为幼儿基本活动的基本保证;

第二,注重挖掘、分析各类游戏活动中潜在的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因素,是使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信心得以落实的主要途径;

第三,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让幼儿置身于丰富多采、充满生机、富有情趣的环境中,处在活动的主体地位,以积极的情绪面对各种问题,便于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并得到满足与愉悦,从而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第四,游戏区的设置、材料的投入,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意愿,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并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游戏阅读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导读: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开展的区角和角色游戏正满足了幼儿的发展需求,在区角游戏中如何做好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是我们老师需要思考的。

在举国上下关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使更多的幼儿成为将来的创造型人才,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思考的中心问题。我们把幼儿创新教育研究的课题视为一项主要研究“玩”的课题——孩子们应该如何“玩”?“玩”什么?怎样“玩”出新意?怎样在“玩”中创新,将既能够寓创新精神个时间能力的培养,又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不同层次需要的创新性游戏带给幼儿,让幼儿玩得有文化,掌握玩的技术,发展玩的艺术。现在幼儿园开展的区角游戏、角色游戏,正是充分体现幼儿自主游戏,充分挖掘创新潜能的最好路径。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开展的区角和角色游戏正满足了幼儿的发展需求,在区角游戏中如何做好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是我们老师需要思考的。

在教室根据幼儿的人数等活动空间来设置区域,各区域间布置符合现代教育的五大领域,这些区域也必须适合幼儿游戏,如果区域过分封闭,则会影响幼儿相互交往,容易使幼儿产生单调,沉闷的感觉,如果没有适当的分割,则容易使幼儿感到杂乱无序,影响游戏质量。我们围绕主题目标创设各区域,围绕一种内容设置多个区域,如围绕科学领域设置:变色区,恐龙馆,实验区,电脑区还可以按不同内容设置不同区,如:棋类区,猜谜区,编织区等。在游戏的准备材料上,围绕活动内容与幼儿一起共同创设开放的活动环境,收集不同类型的活动材料,这一过程由幼儿和老师,幼儿和家长以及幼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因此,极具生活化,幼儿在这一过程中积极筹措,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材料和信息,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知识上,能力上都不断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游戏中,让幼儿自己选择区域,选择材料进行活动,幼儿自身对玩的“过程”比玩的“结果”更感兴趣。玩的“过程”给他们带来地满足和剩余精力的释放远远胜过玩的“结果”,他们的许多创造型行为就表现在尝试和熟悉事物的活动过程中。以主题活动“热闹的马路”为例,我们设置了若干个区域:手工区、汽车制造厂、角色区、交通岗、绘画区、我看到……、建筑区等,幼儿按意愿选择活动,可以用废旧纸盒制造汽车,画汽车,可以扮交警指挥交通,建造主要街道和风景区,公益海报创意设计等,让每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动起来,开放式的区域设置能解放幼儿的空间、时间,给幼儿更多的活动自主权,减少幼儿模仿“结果”的企图,因为,模仿不是首创,只有首创才是创造性的标志,在“科学发现区”有幼儿提出“金鱼的嘴巴一张一翕是在干什么?”的问题,吸引着全班幼儿一次又一次的探索,“金鱼是在喝水”、“不,在呼吸,金鱼一直喝水不要给撑死啊!”细致的观察和激烈的讨论,丰富了幼儿的知识,提高了孩子寻疑质疑解疑的积极性。

在区角游戏和角色游戏中,由于材料不同使得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或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不同,活动的变化对激发犹如台的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同的活动可以吸引不同的幼儿,同时还因为变化最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甚至同一活动改变一下活动的地点,就可以重新吸引幼儿,因此对区角游戏的安排可以阶段性和丰富性,对诱发和促进幼儿创新的发展尤为重要,同时兴趣对幼儿的创造性游戏也非常的重要。

把创新性的游戏设计与幼儿创新教育结合起来,使其能够借助想象和虚构,将自然常识、生活常识、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等系统地归纳、整理、总结、整合,加以创新性表达,又要使幼儿容易理解和愿意参与,还要考虑使其具有游戏性、表演性和愉悦性,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当然,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游戏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使他们能在游戏中显示自己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区角游戏开发新潜能,通过表演游戏获取快乐,这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好的创新性游戏不仅在于游戏主题(教学内容),而且在更大程度是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教学模式)。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不论对幼儿教育还是对其他教育形式都有时代性和开拓意义,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两者融会贯通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游戏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蜕变——来自安吉游戏的思考


一、把游戏还给幼儿,让幼儿玩真游戏并使之成为游戏的主人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尴尬的局面:游戏就是让幼儿玩,至于玩什么,怎么玩,那都是幼儿自己的事情;教学就是教给幼儿知识。这种尴尬的情况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依旧存在。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政策层面的支持和改革,各地也开始不断进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改革,特别是《纲要》和《指南》颁布实施以来,各地学前教育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比如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都越来越符合现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但是面对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这一基本改革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犯难。

首先,一部分教师会把游戏和教学隔离开来,教学时间内所组织的活动还是跟传授知识有关,而游戏时间就是让幼儿自己玩,教师只作为看守者,防止幼儿出现安全事故。那么对这类教师来说,要实现游戏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实现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蜕变,教师必须认真领会《纲要》和《指南》的精神,提高认识。

其次,一部分教师已经知晓要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游戏的成分,但是至于怎样更好地组织开展活动,他们也有自己的疑惑:教学活动中需不需要创设游戏环境?游戏需不需要预设?游戏需不需要教?教师怎么进行指导?这一类教师其实已经认识到了游戏和教学的不同以及彼此的重要性,只是在把握游戏和教学相结合这个度的问题上犯难。那么对这一类教师而言,他们要做的就是放低自己的姿态,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即教师不再是幼儿游戏的看守者、指导者,而应转变为参与者、合作者。

总之,在教育活动中,要让游戏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蜕变,我们就必须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把游戏还给幼儿,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美国幼教专家che]seabal]y(切尔西·白丽)这样说:“虽然美国人认为早期教育重要,但在实

际操作中,他们都是从游戏理论的角度出发。幼儿们看起来是在玩游戏,实际上90%都是假游戏。”而“安吉游戏”不同,它是从教师自己的童年真实经历的角度出发,幼儿们能够从这种真游戏中学到更多。把游戏还给幼儿,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就是要给幼儿提供一种纯天然的教学游戏模式,而“安吉游戏”无疑是最好的佐证,其源于自然、再现童年的游戏理念,丰富的游戏材料、开放自主的环境以及充足自由的活动,都给我们展现了一种新的幼儿教育的途径。

二、渗透式的游戏化教学,避免小学化、学科化

安吉游戏的基本理念就是把游戏还给幼儿,实现教学游戏化。要实现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蜕变,我们就必须督促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纲要》《指南》的基本价值取向,注重让幼儿充分、全面、健康的发展,督促教师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倡议各领域学习游戏化,各领域相互渗透,避免小学化、学科化,并通过一日生活和游戏来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教育活动系统,其主要由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所组成,而教学活动又被划分为五大领域及更细化的学科(比如艺术领域被划分为音乐、美术、舞蹈等)来开展教学活动,且每一个领域的教学目标、实施要求都各不相同,同时游戏活动被要求渗透到各领域的教学活动中。那么,如此一来游戏如何才能在各领域及学科的教学中实现蜕变,实现游戏和教学的有机结合,是目前众多教师教学工作的难点所在。

安吉游戏在回归自然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创设了丰富自然的“野趣”游戏课程,认为大自然就是一本活教材,教师和幼儿都可以通过这本教材进行教学活动,他们将游戏活动渗透教学的每个环节和幼儿的一日生活,这不仅培养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挑战了教师开发自然资源组织游戏和教学活动的能力。所以,解决游戏和教学之间的矛盾,首先教师应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开发游戏资源,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真正理解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内涵及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不管其涉及的是何领域,都应该适时地融入游戏活动,避免某些领域(如科学、语言)出现小学化、学科化的教学活动。最后,教师在把握前两点的基础上,转变纯教学活动的观念,适时、适度在教学活动中加入游戏的成分,将游戏活动渗透式地融入到教学活动的各领域及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并根据本园、本班幼儿的实际不断调整游戏和教学的结合度,使游戏活动真正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

三、兼顾游戏和教学的价值,实现游戏的蜕变

对很多教师来说,让幼儿玩游戏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要求教师在游戏中加入教师的教学时(教师的指导或干预),这时候事情就变得复杂了。为什么加入教学、什么时候加入教学、加入什么样的教学、如何评估所加入的教学等这样一些无法用简单的语言加以归纳和总结的问题会接踵而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层面的教师可能在教学时所获得的反思是不尽相同的。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兼顾两方面的价值,即在保证教学对幼儿学习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的同时,满足游戏对幼儿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安吉游戏注重幼儿的多元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将很多教学置于游戏中来进行,通过创设自然、适宜、安全、多元及富有挑战性的游戏环境促进教学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既考虑到了教学对幼儿的发展,也兼顾了游戏对幼儿发展所具有的价值。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时刻保持一种平衡的意识,既要组织好教学活动,也要适时地加入游戏的成分,注重游戏对幼儿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浅谈如何在幼儿园积极开展游戏活动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教育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生性爱玩好动,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一、游戏以其内在趣味性,诱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游戏中孩子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超过平时,幼儿的自身潜能也极大地激活了,他们的思考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都会超出平常。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化,利用游戏本身的趣味性作为内在动机,来启动、维持和调节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游戏教学,孩子们能将教师的要求转化成自觉的学习,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让孩子在愉快中学习知识,是真正意义上的"玩中学,学中玩",孩子们在游戏里,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游戏是一个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它以独有的魅力,让幼儿心灵得到畅游,心智得到成长,品格得到培养、性格特征优良……

二、将游戏与集体活动教学有机的整合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孩子们的游戏不仅是娱乐,也是学习、劳动和生活,孩子们在游戏中,或许是从头到尾都在"玩",但也正是在"玩"中,引发、支持、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

1、游戏与健康活动的整合。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需要多途径的培养来完成的,游戏就是孩子最易接受的方式。如怎么教授示范,少部分幼儿就是学不会穿衣服,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儿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会穿衣服了,在说说、讲讲、做做、玩玩中明白了道理。

2、游戏与科学的整合。

科学领域的数学活动相对有些抽象和枯燥,我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既可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又可以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如在学习单双数时,让孩子们玩找朋友的游戏,明白有一些数字里的娃娃找不到朋友,它们就是单数,有的数字里的娃娃都能够找到朋友,这些数字就是双数。又如玩游戏"打地鼠",先打地鼠,让幼儿点数打到地鼠的数量。游戏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简单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更好。

3、游戏与社会活动的整合。

社会是个大课堂,孩子的游戏是孩子社会生活的体验,孩子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会不知不觉地反映到他们的游戏中。如"如何做个好客人",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幼儿到小熊家做客,孩子们学习了怎样做一个好客人和好主人,又如玩三只小兔的音乐游戏,在唱唱跳跳中明白不给陌生人开门。

4、游戏与语言活动的整合。

由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如能采用形象的表演,孩子更容易接受。所以,表演游戏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被广泛采用。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通过动作性较强的角色表演游戏,让孩子模仿小蝌蚪的形象,依据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结合体育活动,进行表演,孩子在游戏中、玩耍中、表演中掌握所学内容。

5、游戏与艺术活动的整合。

艺术教学更需要游戏活动的支持,无论是舞蹈、音乐、还是绘画,要掌握这些技能需要反反复复的练习,孩子易出现厌烦情绪,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孩子会很乐意接受。如:美术教学活动"画小鸟",教师在示范时伴随着游戏语言的指导,画个"太阳圆又圆"表示小鸟的头,画个"月亮弯又弯"表示小鸟的身体,"太阳长嘴又长眼"表示小鸟的嘴巴和眼睛,"月牙儿拿把小蒲扇"表示小鸟的尾巴。用这种有趣的游戏语言指导孩子的绘画,孩子们知道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怎么画,枯燥的绘画变得简单了。再如:舞蹈教学活动,教师将动作配上有趣的游戏语言,孩子边念儿歌边记动作,很快掌握所学内容。

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非常大,向教学活动渗透的方式也很多,运用得当能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运用方式。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呈现方式主要有:游戏整体引入法、游戏部分引入法、游戏导入法、游戏延伸法、游戏竞赛法、游戏童谣法及手指游戏法等,将注意力回到教师的教学内容上。

三、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开展传统的游戏活动。

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有的是徒手进行的,有的只需十分简单的材料。如一粒石子、一根绳子, 这些随处可得的东西便可使游戏开展起来,却能给我们带来多少童年的欢乐。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环节过渡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中,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同时减少了幼儿排队和等待的时间,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

1、在操节中的创新应用

配有音乐的律动,利用小型器械开展的花式操是幼儿身体锻炼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活动中,幼儿随音乐的变化,变换着身体动作、对形,以此来开展动作的节奏、协调性、准确性和控制能力,在养成良好的身体姿态。如礼仪操,在游戏时,方法十分简便,不需准备器材,只要两人合作进行。同时,游戏伴幼儿边吟边玩,活动充满了生动的节奏感,形象具体且情趣盎然。又如课间操中"小螃蟹""熊的一家",配上有趣简单的儿歌:"一座小房子,住着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宝宝,熊爸爸很健壮,熊妈妈爱跳舞,熊宝宝爱哭脸"。在游戏中幼儿锻炼了身体的各个关节,改变了往韵律操动作单纯的状况,同时这些音乐游戏是幼儿所喜爱的,因此在做韵律操时,孩子们特别认真,动作到位,起到了良好的锻炼效果。

2、户外体育活动中创新应用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如能合理利用还能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使户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更具特色。如传统的民间游戏:"切西瓜""丢手绢"等, 还利用废物改编、创新成游戏器材,如用易拉罐做成高跷,用报纸卷成纸球、纸棍,用楼梯和废旧轮胎完成跳、攀爬、平衡钻等动作能力练习。满足了幼儿个体的兴趣和需要,发挥了他们活动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进行各种有效的身体练习,并直接接受阳光和新鲜空气等自然因素的刺激,这对幼儿骨骼的发展,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健康,体质的增强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自主性区域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幼儿十分喜爱自主性游戏,他们能无拘无束地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内容,合作伙伴。根据幼儿喜欢玩小汽车,在走廊一角创设了"小小汽车城"区域,幼儿在这里学习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学会互相谦让和收拾玩具,在教室里设置了娃娃家,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成人的基本活动。另外,我们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开设了民间儿童游戏区,选用了接沙包、喂豆豆、挑棒棒等一些适合在室内开展的民间游戏,使得幼儿各得其所,愉快地游戏,并以此相互交流和影响,为幼儿提供社会交往的场所和机会,并培养他们合作游戏的习惯。

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游戏中,幼儿能够学习知识,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在幼儿园中善于运用游戏活动,对幼儿是一种"快乐教育",能给幼儿提供更多寓教育乐的发展机会。

试论如何在科学区中促进幼儿好奇心的发展


【摘要】

幼儿园科学区是为了满足幼儿旺盛的求知欲,为他们提供富有游戏性质的科学活动材料,是幼儿探索的天地。而好奇心是人类创造性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的学习情绪之一, 而幼儿时期的好奇心表现最为丰富,如果能把握住这一关键时期,充分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必将对孩子未来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科学区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幼儿好奇心发展的充分、科学区中材料的投放和教师的有效指导三方面进行了认真思索和研究,充分激发和培养了幼儿的好奇心,在幼儿好奇心的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

【关键词】 科学区 幼儿 好奇心发展

【正文】

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幼儿时期的好奇心表现最为丰富,如果能把握住这一关键时期,充分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必将对孩子未来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幼儿教师应把握好培养幼儿好奇心的关键期。幼儿园的科学区活动作为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及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需求,设置各种富有游戏性质的科学探索材料和科学发现材料,属幼儿自主活动的领域。它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的同时,又是培养幼儿好奇心的有效途径。然而,如何利用这一有效途径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通过研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一、充分的认识研究促进幼儿好奇心发展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是人类创造性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的学习情绪之一,幼儿好奇心是在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产生的,求知欲是以好奇心为前提的,而求知欲和好奇心,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奠基石。好奇心使幼儿求知欲萌发,也是幼儿探索世界的开始。爱因斯坦曾说过: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居里夫人也曾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幼儿有了好奇心,就相当于有了探索的兴趣,就会自主自发地学习,呈现出良好的求知欲望,产生积极的探索态度。但是,好奇心并非与生俱来,它有其产生、发展和形成的完整过程。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幼儿的好奇心往往遭到教师的忽视与否定,严重阻碍了幼儿好奇心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也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效率。因此,教师有必要从实质上认识到幼儿好奇心的重要性。因此,我及时把握好幼儿好奇心最丰富的时期,利用幼儿在幼儿园期间,通过科学区的自主活动积极并及时的激发幼儿好奇心。使幼儿的好奇心得到全面发展。如当幼儿在科学区活动过程中,碰到一些有趣、新颖的问题和事物时,他们就会产生好奇心,此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表情来寻根究底,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使幼儿获得了知识,并激发了幼儿强烈的求知欲。

二、合理的投放材料促进幼儿好奇心发展

(一)材料投放的科学性幼儿好奇心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科学区中投放的材料应具有科学性,它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需求,能对幼儿提出不同要求,适宜不同层次的幼儿活动,以满足每一个幼儿好奇心发展的需要。例如:我在科学区中投放的"溶解实验",这套材料里提供了许多可溶于水不溶于油和可溶于油不容于水或者两者皆溶两者皆不溶的材料,孩子们对这套材料充满了兴趣与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和老师的帮助下,小朋友们都成功的完成了自己的实验。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兴趣十分浓厚,投入的积极性也很高,也知道了溶解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

(二)材料投放的有序性幼儿本来就是在活动中成长的,只要有机会,他们就要探索世界,特别是对于层层递进的、能够由物质材料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变化这一类的材料。它容易引起孩子情感与认知的倾向性,幼儿的好奇心才会在学习中得到激发。因此我认为,在科学区中,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序的投放材料可以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使他们有新鲜感,在对投放的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摆弄过程中,积极思考,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战,想出新材料的新玩法,这样的过程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所以在幼儿自由探索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及时创设环境、提供具有新奇性、变化性与神秘性的区域材料。例如:我在科学区投放的"平衡的秘密"就利用了不同的投放层次,由易到难,不仅使幼儿获得了知识,并激发了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有效的促进了幼儿好奇心的发展。

(三)材料投放的新颖性科学区材料应该是有趣的、富有变化的。而具有新颖性的材料能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对活动材料的好奇心。例如:我将平时生活中最受幼儿喜欢的 "愤怒的小鸟"这个游戏进行巧妙设计,我在科学区中摆放一个"愤怒的小鸟"的游戏场景,请幼儿来当投石的小鸟,让幼儿探索投石位置和投石力度的大小,可以击中最多的石头,解救出最多的"小鸟"。这样简单而又新鲜的游戏,不仅能给孩子带来乐趣,还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一举多得。

三、有效的教师指导促进幼儿好奇心的发展Edwards(1993)指出:"你总是害怕你将要失去那个焦点时刻。它实际是一个权衡性的举动。我相信干预,但作为我个人,我倾向于等待。因为我已经注意到儿童常常能够自己解决问题,而并不总是要我去告诉他们。儿童经常发现我从未想到过的解决方法。但有时候等待意味着错失良机。因此你必须快速地作出决定。"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科学区是幼儿自主活动的领域。但从创设活动区到全面开放活动区,从幼儿无目的玩到自由选择、自主活动、自由交往想要有效的促进幼儿好奇心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师有目的的介入引导与调控。教师的任务是以促进幼儿好奇心为出发点,以幼儿的好奇心发展水平为依据,按照"最近发展区"的原则确定科学区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材料,教师在观察幼儿活动的基础上的有效指导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对好奇心发展不同的幼儿要给予具体的指导,使不同的幼儿的好奇心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活动中,幼儿得到反馈越多,就越能积极探索,增强好奇心和主动性,获得新的经验。假如教师只提供一些材料,没有和幼儿交往,对幼儿不作出指导,就会影响幼儿的好奇心的发展。

在科学区活动过程中,想要有效促进幼儿好奇心可以借助于各种不同的引导方法来传递。通过实践我认为教师的教育指导策略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游戏前)材料引导法材料引导决定了幼儿对被引导材料的兴趣,有效的引导可以促进幼儿对材料的兴趣,从而激发幼儿对材料的好奇心,是活动区教学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忽视材料的引导性,那么教师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提供各种材料,这些材料对幼儿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只有有效的引导性的材料才能真正保证激发幼儿对材料的好奇心。例如:为了满足孩子们对"电"的好奇以及丰富孩子对电路的认识。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灯泡、电池、电线等材料,在班级区域中投入"会发亮的灯珠",并且,我精心设计了这套材料的引导语:(以变魔术的形式开场)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变一个魔术,(直接将灯珠与电池连好并发亮),这样的引导使得小朋友们个个很惊讶,觉得非常的新奇。这时候我提出问题:这个会发亮的灯珠是老师用电线连在电池上的,你们也想变魔术吗?赶快去试试吧!在老师的引导之后,孩子们对这套材料充满了好奇心,个个跃跃欲试。

(二)(游戏中)角色定位法要想让区域活动真正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就必须定位好自己的角色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且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而不仅仅充当旁观者或维持纪律的角色。但是区域活动要求教师要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聆听幼儿的想法,观察幼儿的行为,通过提出适当的、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例如:我在我们班的玩水吧发现这个区里的材料无人问津,介于这样的现象经常出现,于是我决定以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加入孩子们的活动,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当孩子们没有的兴趣的时候,我提出一个问题: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有关吗?然后我拿出一份与原来一样的材料,但是在重量上有所变化。操作完之后,我请小组里派代表来总结,得出的结果是:有些材料的沉与浮跟重量无关,例如:塑料、纸片、石头、螺丝。也有一部分材料跟重量有关,例如:塑料块、木头积木等。当孩子们露出成功的笑容时。我故作苦恼状对孩子们说:我又想到了一个有难度的问题,你们愿意挑战吗?大班的孩子竞争意识已经很强了,个个充满信心,齐声说:愿意。于是我说:谁有办法让原来沉下去的东西变成浮的?让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呢?孩子们听完我的问题之后,又兴冲冲地动起手来。我乘胜追击:你做的很棒,那沉下去的呢?怎么浮起来?这时我发现有的孩子将沉下去的螺丝放到了纸片的上面,并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互相帮助。没多久,我提出的问题都被孩子们解决了。例如上面描述的当幼儿认为成功的时候,我就问: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有关吗?然后引导孩子积极探索。等待幼儿再次完成后,再继续问孩子:谁有办法让原来沉下去的东西变成浮的?让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呢?

整个活动中没有老师与孩子角色的限制,每个人都是主体。教师都是在孩子解决一个难题的时候,来介入孩子的活动,来提升孩子在整个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这样的探索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的好奇心的发展,而且培养孩子健康活泼的个性。

(三)(游戏后)区域延伸法科学区的活动作为一种可以让幼儿自由自主的进行创造的活动,并使其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发展的活动。在以往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忽略幼儿大脑里产生的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教师的忽略和简单的敷衍将幼儿的思维造成一种定势,不利于其好奇心的培养。要促进幼儿的好奇心,只有认真对待幼儿天方夜谭的想法,让幼儿完全自由地感知、探索周围众多的事物,让幼儿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大大激发他们广泛而又强烈的好奇心。大班的孩子会对周围的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并不停追问,不是老师的几句敷衍的话就可以糊弄过去。基于这一点,我利用区域延伸法来让孩子们把自己最好奇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在游戏延伸环节中收集幼儿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并得以解决。例如:我班的区域延伸活动,是将幼儿在科学区中产生的问题集中在一起,通过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更深层次的激发幼儿好奇心的。在这个活动环节里,幼儿们可以把自己好奇的事物罗列出来,例如:为什么彩虹有七种颜色?为什么恐龙会灭绝?为什么冬天会下雪?等等。经过老师的筛选,发动全班的幼儿极其家长找资料,再资料的汇总下,将孩子们有趣的问题变成一节主题课程,在课程中经过大家的努力来解决孩子们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样的科学区的延伸,不仅培养了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更加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由此可见,重视幼儿的好奇心,为幼儿提供一个开放性的游戏延伸环节,不仅锻炼了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激发了了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已是不争的事实。爱因斯坦认为他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在于他具有狂热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因为好奇所以幼儿证实和思索,在思索中幼儿开始充分的想象,好奇心在想象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在好奇心的推动下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开始崭露头角,他们的想象无拘无束,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前动力。

好奇心对幼儿的生活学习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需要未来社会的接班人据有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幼教工作者都要对幼儿的好奇心进行保护和培养。创造过程就是好奇心与思维过程有机结合的表现。历史已经证明,即使浅薄的好奇心也可以发展为富于创造性的思想。因此成人对幼儿的好奇心应进行积极的培养。

试谈如何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智慧


孩子是充满智慧的,教师如果能发现孩子的智慧并利用这种智慧引导孩子进行更深入的活动,就能实现教育活动的“共同构建、动态发展”,从而促成师幼的共同成长。

五子棋知多少

新学期,我们大班开展了“假期新闻”活动,孩子们有好多新鲜事要告诉大家。“我会在电脑上下五子棋了。可好玩了。”“我知道五子棋,就是谁先放五个棋子,谁就赢。”“放五个棋子就赢了?那我一下子就能放满五个,太简单了吧!”“我在家和爸爸玩过,可爸爸又把五子棋叫作围棋,真奇怪。”

从孩子们的交流中可以看出,他们有的接触过五子棋,略懂游戏规则,有的虽从未接触过但有所耳闻。随着讨论的进行,问题也一一显现出来:五子棋的棋盘是怎么样的?棋子又是怎么样的?棋子怎样摆放?为什么有人把五子棋称为围棋?只要在棋盘上放满五个棋子就胜利了吗……众多的问题困扰着孩子,于是大家决定先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查找资料,第二天再来交流。

第二天,孩子们有的带来了五子棋,有的带来了网上查阅到的关于五子棋的图片资料等,有的请来了棋迷爸爸参与活动。大家通过观察、点数等,了解到五子棋棋子有黑白两色,棋盘由一个个小方格组成,与围棋的棋具相同,因此人们常用围棋棋具下五子棋。那位棋迷爸爸则为我们讲解并演示了五子棋的基本规则,孩子们跃跃欲试。但班上现有的五子棋根本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怎么办?经过商量,大家决定自己做。

孩子们分工合作。他们将五子棋棋盘放在大铅画纸上描绘出轮廓,再画上格子。最初,大家画出的线条歪歪扭扭,格子大小不一。“老师,我们画的格子有大有小的,你帮我们画吧。”“没有工具帮忙,我也画不了一样大小的格子。”我提示孩子们,“有哪些东西可以帮助我们呢?”“尺子。我姐姐做作业时常常会用尺子画很长的线,可直了。”“还可以用这些积木画格子。”有的孩子尝试在纸上沿着积木的外轮廓画出了一些方格。

受到同伴的启发,孩子们想出了更多的方法:有的用硬纸板剪出一张硬纸条,以此为工具画格子又快又方便;有的用书本当尺子画直线,再用简单的测量方法将直线分成同样长短的线段……孩子们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

制作棋子的孩子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他们用纸剪成小圆片代替棋子,可在试用中发现纸片易皱、易破,很难拿起来操作……于是我建议孩子们回家找找哪些东西像棋子一样又圆又扁,并且比较容易收集。

在之后的几天里,班上“棋子百宝箱”里的宝贝越来越多。有彩色的“瓶盖棋子”,有刷成黑白两色的“石头棋子”,有“开心果棋子”,还有被戏称为“国际五子棋”的“小药瓶棋子”,有趣极了。

经过将近一个星期的“辛勤劳作”,孩子们终于制作出了五子棋棋盘,而且确定各色瓶盖为棋子,大家在下的时候可任选两种。可是这么大的棋盘放哪里合适呢?

“放在阁楼的楼梯上?”几个孩子尝试了一下,发现几张棋盘叠放在一起会滑落下来。“放在区域的地上?”“不行,拖地时会被弄湿的。”“放在空调上。”“太高了!我们拿不到,每次都要老师帮忙,很麻烦的。”棋盘的摆放确实是个难题。我环顾活动室,发现能放下这么大棋盘的只有活动室的桌子了。“如果我们把棋盘摆放在桌子上,有什么办法可以既保护棋盘,又不影响我们下棋、画画、吃饭呢?”我问。“我和爸爸妈妈去饭店时看见桌子上有一层透明的桌布。吃完饭,拿掉桌布,桌子还是干净的。我们也可以这样做呀。“

于是,我投放了透明桌布,但效果并不理想。透明桌布又轻又薄,一不小心就会折破或被风吹起。园长在得知我们的烦恼后,提供了一些厚实的透明桌垫。我们把棋盘压在桌垫下面。这样一来,孩子们随时都能玩五子棋了。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一有空孩子们就会相邀玩五子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孩子们对五子棋的兴趣一直不减。

“石头、剪刀、布”给予的灵感

由于五子棋的玩法比较单一,渐渐地,玩五子棋的孩子少了。怎么才能重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发挥这些材料的价值呢?是该添加一些辅助材料呢,还是利用现有材料挖掘新的玩法?

一天晨间活动时,有五六个孩子玩起了游戏“石头、剪刀、布”,他们邀请我一起玩。几次游戏下来,我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谁能用五子棋玩‘石头、剪刀、布’?想想看,可以怎么玩?”“一人一种颜色的棋子,谁输了就给赢的人一个棋子,谁的棋子没有了就输了。”“还可以谁赢了就在棋盘上放一个棋子,看最后谁的棋子多谁就胜利。”“把棋子放在第一排的格子里,‘石头、剪刀、布’赢的人将棋子前进一格,看谁先到最后一排的格里。”

我引导幼儿巧妙地将原有材料与新游戏进行了“嫁接”,由幼儿自己创造游戏玩法、制定游戏规则,赋予了棋类活动新的意义。抢红旗、比多少、占地盘……“石头、剪刀、布”的新玩法很是流行。

教师如何在活动区时间支持幼儿主动性学习


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每天的活动区时间里,你在做些什么?是像消防队员一样帮助幼儿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还是忙于自己手头的其他文本工作,抑或是找个合适的位置坐下来看护着幼儿“自由地玩儿”?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困惑,在这样的游戏时间里,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如何能够用“轻松却专业”的方式来支持幼儿在活动区的主动性学习?本期我们将就这个话题向大家介绍来自HighScope的有效教学策略。

对于教师来说,理解幼儿在活动区时间里的学习方式能够影响到教师同幼儿的互动方式。比如,如果一位老师认为幼儿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听老师讲,或按照老师的方式进行操作,那么他可能在活动区时间里更倾向于用“上课”的模式来主导幼儿的游戏。

与之相反,如果一位教师认为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自己游戏,那么他可能更倾向于把探索的空间留给幼儿,自己较少去干涉。

如果教师认同幼儿主动学习的理念和方式,那么他会相信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与同伴和成人互动、操作材料以及接触不同的想法和观点,而教师的职责是在每天的活动中与幼儿互动,支持幼儿的发展。在前几期中,我们重点介绍过如何创造一个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教室环境,本期我们将分享活动区的师幼互动策略。

环视教室的区角,寻找关注点

有些幼儿在活动区时间一开始就会吸引教师的注意力,主动邀请老师或求助。比如,亚当说:“罗斯老师,你快过来,我们一起搭电视塔吧!”或者是“老师,你能帮我找到红色的蜡笔吗?我想用它当消防站的标志。”

而有些幼儿则可能不会做出这样的请求,所以老师需要每隔几分钟就环视一下教室,看看每个孩子在做什么。老师在活动区时间内需要做观察记录,内容包括幼儿的社交情况、游戏类型或者游戏涉及了哪些核心学习经验等。只有这样,当你环视教室的时候才会这样对自己说:“我要以支持的方式与幼儿互动,而不是主导幼儿的游戏。我要选择和哪些幼儿互动以及如何与他们互动。环视幼儿们的游戏情况能够帮助我了解幼儿现在做什么,我可能要支持哪些游戏,以及现在谁可能最欢迎我加入游戏支持他们。”

关注点1:幼儿的活动状态

当环视教室和观察幼儿的时候,我们可以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吉米刚才说要做宇宙飞船,他在做吗?”

“他在专注地做活动吗?”

“他中断了这项活动计划吗?如果是,为什么?是看别人如何做或是加入到娃娃家的游戏中了吗?或者是遇到了什么困难?他需要什么材料吗?”

“他完成了自己的活动计划吗?”

通过问这样的问题,教师就可以了解哪些幼儿需要我们的支持。比如,你可能会注意到吉米不继续做宇宙飞船是因为他用光了所有发光的纸板。当你提出疑问和建议时,也许他会去寻找其他的替代材料继续完成自己的活动。

关注点2:幼儿的社交互动情况

在环视教室时,你还可以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哪些幼儿在看其他幼儿游戏?”

“哪些幼儿在独立游戏?”

“哪些幼儿明显在其他幼儿旁边游戏,却没有任何互动?”

“哪些幼儿在同另一个同伴游戏?或在做小组游戏?”

这些问题会让你更加清楚地了解幼儿的互动情况,比如丽莎一直“游荡在”其他在娃娃家玩儿发廊扮演游戏的儿童周围,也许她可以在你的支持下加入这个扮演游戏。

关注点3:特定的游戏类型

要确定特定游戏类型,你可以尝试问自己以下问题:

“谁在探索、操作或者实验某件材料?”

“谁在建造或制作某物?”

“谁在与其他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谁在玩儿某种益智玩具?”

这些问题也许可以让你注意到萨姆,他在沙水区往容器里装沙子。如果一个老师能够在他身边玩儿,这个老师会更多了解萨姆在想什么以及做什么。

关注点4:核心学习经验KDIs

HighScope的58项核心学习经验是学龄前幼儿主动性学习的核心内容。当你环视教室时,你可以关注:

“这个活动是核心学习经验活动吗?”

“幼儿是如何将(语言、数字概念、分类等内容)运用到自己的游戏中的?”

“在布兰达玩儿医生扮演游戏时,哪些核心学习经验会出现?”

“当需要更多蓝色积塑来做机器人手臂而找不到时,强尼会不会感觉很沮丧?”

“当没有人倾听她说什么的时候,凯西会不会特别生气?”

当你关注到这些问题时,你就会把蓝色的积塑找出来给强尼,或者给予凯西眼神的鼓励,表示你听到了她在讲的内容。

选择幼儿进行观察,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制定即时互动计划

通过环视教室,教师可以选择需要观察的幼儿。而细致的观察能够帮助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形成支持幼儿的互动计划。

1.选择幼儿进行观察

在活动区时间,当你每隔几分钟环视教室的时候,一些幼儿和游戏情况可能会吸引你的注意力:

对活动表现出犹豫不决的幼儿;

停止了正在进行的游戏的幼儿;

请求帮助的幼儿;

正在进行一个新奇或者耗时长的活动的幼儿;

很享受自己在做的游戏的幼儿;

自言自语的幼儿;

看其他幼儿游戏的幼儿;

重复同样活动的幼儿;

犹豫着靠近或试图加入其他人活动的幼儿;

探索新材料的幼儿;

尝试做一些复杂事情或事物的幼儿;

能让其他人都加入游戏的幼儿;

正在进行核心学习经验的幼儿;

安静或沉默的幼儿;

生气或沮丧的幼儿。

2.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

一旦选定了要支持的幼儿,你要靠近这个幼儿,同幼儿处在一个水平线上,也就是说,如果彼得此刻趴在地上玩汽车,你也要趴在地上;在沙水桌边上时,你可能要双膝跪在地上。当你和幼儿在一个视觉水平线上时,你就能看到幼儿看到了什么,而你也可以变成幼儿的游戏伙伴。适当保持沉默能够让你更好地倾听幼儿,更加关注幼儿的动作或语言。这样也让幼儿意识到你对他做的事情感兴趣,支持他所做的事情,而不是打断幼儿,特别是在未被问及的情况下问幼儿问题、给评价或提建议。

3.形成即时互动计划

当观察幼儿时,你可以关注到幼儿的游戏类型、互动情况或者特定的核心学习经验。你的互动计划可以以此为基础:

(1)你观察的幼儿

(2)活动区时间发生了什么特殊事情

(3)在有限的活动空间、材料和师资情况下,你能提供什么?

一个互动计划要包含一个期望的结果,比如支持幼儿的游戏或者想法;弄清楚幼儿在做什么、想什么以及达成期望的步骤。下面是几位老师的支持计划,供大家参考。

布兰特要玩儿乐高积木,但他看起来有一些犹豫,因为乐高积木不在他认为应该在的地方。我想起来昨天萨沙把乐高积木放到冰箱里做冰块儿了。我要建议布兰特去冰箱那里找找,如果他找到了,他就能够开始自己的游戏活动了。

克里斯汀一直在娃娃家附近转悠,其他小朋友正在玩儿美容沙龙的游戏,她很想加入这个游戏。她一边拿着一个钱包和一些塑料发卷,一边看着另一个“美女”坐在椅子上做头发。也许我也可以拿一个钱包和一些塑料发卷,然后和她说:“嗨,我也想把我的头发弄弄。”根据她的回应,也许我们可以一起进入美容沙龙,这样她就可以加入游戏了。

吉米一直都很专注地在做宇宙飞船,但是现在他正在用积木砸一个果汁罐儿,看起来他好像想将罐子的金属底部从纸板上弄下来。如果我对他说:“吉米,你在用力地砸这个罐子。”也许他就会告诉我他在尝试做什么,我就会知道他这个行为是否同做宇宙飞船有关以及如何相关联的。

萨姆一直很开心地在沙水区玩儿。他开始用手当铲子把沙子装进奶瓶里,然后又用杯子当沙铲往里面装,接着他又把奶瓶里的沙子倒出来,用奶瓶当沙铲。他开始尝试用一根管子做铲子,他发现管子两端都能倒出沙子填满奶瓶。如果我也拿一个容器和一根管子,也用同样的方式操作,他可能会告诉我他在玩什么。

布兰达看起来一直在锯木头。当她锯下来第一块儿后,她把这块木头放到整块儿木头的前端,似乎是想要用这块儿小木头量一下从哪里开始锯下一块儿。当她锯完木头的时候,我要过去看一看然后要对她说:“布兰达,你很认真地在锯木头啊。”通过这样的方式,看看她是否会用自己的语言向我解释她刚刚在做什么。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我们环视教室区角后,观察一个幼儿,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就可以形成一个互动计划,加入幼儿的游戏了。

在同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适合的互动策略——给幼儿安抚和回应、同幼儿游戏互动、与幼儿交流,或者支持幼儿的问题解决。在下一期中,我们将重点分享这些策略,敬请期待!

如何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


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是教师有效地指导和丰富幼儿游戏的前提。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到何时应为幼儿的游戏提供额外的时间、空间、游戏材料或经验准备,以扩展和丰富进行中的游戏情节。教师何时参与游戏或同伴何时给予帮助是适时的,教师怎样参与以及同伴怎样帮助是适合幼儿游戏需要的,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一、幼儿游戏观察的一般原则

为了获得幼儿游戏行为的准确信息,观察者不论采用何种观察方法,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明确观察的目的,并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

2.观察应在确保幼儿有机会展示他们所有游戏能力的情境中进行,既保证幼儿有丰富的、能引发他们各种游戏行为的材料,又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

3.如果可能,应保证对幼儿室内和室外游戏进行观察。研究表明,有些幼儿在室外游戏比在室内游戏更能表现出较高的社会性和认知水平。

4.应在幼儿彼此熟悉并熟悉环境后才开始对幼儿进行观察。在与熟悉的同伴游戏时,幼儿会展现较高水准的社会性和认知水平。若开学初就进行观察,可能会低估幼儿真实的游戏能力。

5.应持续观察,以确保记录的是幼儿典型的游戏行为。

二、幼儿游戏的观察记录

游戏观察记录的方法一般有三种:行为核对表、等级量表和轶事记录。观察者在决定使用何种记录方法时,应在“易于使用”和“丰富描述”两者之间作出选择。

1.行为核对表

行为核对表主要用来核对幼儿在游戏中重要行为的出现与否,观察者预告将准备观察的项目列出,当出现此项目行为时,就在该项上画“√”。运用行为核对表进行的游戏观察比较系统,记录信息更快捷。

2.等级量表

等级量表与行为核对表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关注特定的游戏行为,便于记录信息。然而,等级量表不仅仅简单地显示幼儿出现或未出现的行为,观察者还可以自己决定幼儿呈现的游戏行为的等级,并评价这些游戏行为的质量。等级量表可用于评价那些难以量化的游戏行为及其品质。

与行为核对表相比,等级量表的不足在于需要通过制订等级来进行评价,这可能会降低资料的可靠性,也易出错。

3.轶事记录

轶事记录是指简短地记录幼儿的游戏或游戏中的偶发事件。这些记录可反映幼儿的游戏技能以及社会性、认知、情感和身体等方面发展的状况。

轶事记录可以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游戏结束之后进行——通过回忆描述游戏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有可能遗漏游戏中的重要信息。

轶事记录的内容可能很简短,但应包含以下信息:幼儿的姓名、性别,记录的日期,游戏的背景,以及对事件的客观描述和观察的结果等。焦点应放在对游戏中所见所闻的描述上。观察者在记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记录要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和内容。

(2)客观记录幼儿所说的话,保留原始对话的情趣。

(3)记录时保留游戏情节发展的顺f序。

(4)记录应客观而准确。

三、幼儿游戏的观察方法

1.扫描观察

扫描观察即分时段定人观察。对班里的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同的时间里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扫描观察。这一方法适用于全体幼儿游戏的情况,一般在游戏开始或者结束时选用较多。

2.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即定点不定人观察。教师可以固定在游戏中的某一地点进行观察,见什么观察什么,只要在此点的幼儿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适合于了解一个主题或者一个区域幼儿游戏的情况,可以获得一些动态的信息,了解到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情况、幼儿交往情况、游戏情节发展等。

3.追踪观察

追踪观察即定人不定点观察。教师事先确定1~2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活动情况。被观察的幼儿走到哪里,观察者就追随到哪里,固定人而不固定地点。

4.摄像记录观察

摄像机、数码相机在家庭和幼儿园日益普及。这些设备也可用作幼儿游戏观察的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灵活地选用不同观察方法进行观察,从幼儿的能力发展来看,各年龄班幼儿在游戏方面的表现是不同的。因此,在观察时也要各有重点。

小班:小班幼儿主要处于平行游戏阶段,满足于操纵、摆弄物品。对物品的需求是“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对相同物品要求多。矛盾的焦点主要在幼儿与物品的冲突上。因此,小班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物品上。

中班: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生活经验的丰富以及游戏情节较小班复杂,中班幼儿处于角色的归属阶段。虽然选择了一个角色,但想做多个角色的事情,想与人交往但尚无交往技能,是人与人交往出现冲突的多发期。因此,观察的重点应该是幼儿与幼儿的冲突——不管是规则上的、交往技能上的,还是使用物品上的。

大班:随着生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大班幼儿不断产生新的主题。因新主题与原有经验之间的不和谐而产生冲突,运用已有经验并在现有的基础上创新,成为游戏观察的重点,同时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也成为游戏观察的另一个重点。

教师要真正了解不同年龄幼儿在游戏中所面临的挑战,明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游戏中的主要矛盾,通过自己的观察,适时地给予幼儿支持、帮助与引导,从而使幼儿的游戏水平获得更大的提高。

如何用游戏培养宝宝好行为


导读: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教养,孩子的好行为也不是靠说教培养的。聪明的妈妈会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让孩子愉快接受。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教养,孩子的好行为也不是靠说教培养的。聪明的妈妈会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让孩子愉快接受。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的简单小游戏中,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行为呢?

击打气球:感受合作

游戏方式:让孩子再约上两个小伙伴,在小区的绿地上,发给孩子两个气球,当你喊“开始”以后,他们就要把手中的气球抛向空中,然后在事前规定的时间内(如3分钟),通过各种方式击打气球,不让它落地。

提示:孩子会在共同实现一个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同伴的力量和协作的乐趣。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增加难度,用鼻子顶等。

带头大哥:树立自信

游戏方式:在做游戏前,不要收拾孩子的房间。妈妈和孩子一起站在房门外,由妈妈先说:“我是最棒的带头大哥!我做什么你就学什么。如果你学得像,就轮到你做带头大哥。”然后可以设计一个很酷的击掌动作,再开始行动。你叠被子,让孩子一起叠被子,你把玩具装入箱子,孩子也跟着装。如果孩子能很好地拷贝妈妈的动作,就让孩子他来领队,并且郑重其事地恭贺他。

提示:在游戏中,让孩子发现自己也能把事情做好,并且还能带领父母一起做,自信不禁油然而生。

续讲故事:懂得乐观

游戏方式:先由父母给孩子讲一个令心情不爽的开头,然后由孩子给故事续上一个令人心情愉快的转折。譬如妈妈说:“早上一睁眼,丹丹就觉得不高兴,因为天下雨了。”然后孩子说:“幸好,丹丹已经和妈妈说好了,今天去看电影!”孩子一开始可能不太领会编故事的要点,妈妈要多举几个例子,然后你们可以继续讲下去,更换不同的坏开头,让孩子续上一个个好结局。

提示:帮助孩子从生活每个看上去不太美好的事情中找到值得欣慰的一面,养成积极乐观看待问题的心态。

异想天开:培养能力

游戏方式:父母和孩子一起坐在家里的地板上,面前放些日常用品,如小鞋子、铅笔、奶粉罐等,随意拿起其中的一种,和孩子一起商量,这件东西还能做些什么,譬如奶粉罐还能做小板凳、装玩具的容器,翻过来就是小铁鼓,在沙坑里还能运沙子。和孩子轮流说,然后再换一件物品。

提示:通过游戏,让孩子发现每件东西都有N种妙用,养成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从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鱼与熊掌:知道礼仪

游戏方式:和孩子一起想想哪些事情是可以同时做的,如一边拍手一边唱歌,一边跳跃一边点头等,又有哪些事情是不能同时做的,如坐的时候同时站,捏鼻子的同时用鼻子呼吸等,然后再一起亲身实践。

提示:通过游戏,可以让孩子知道,因为妈妈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关注他。当妈妈正在做一件事,如打电话、做饭的时候,他也要多一份耐心。为自己的事而经常影响别人是无礼的行为。

绘声绘色:告别赖皮

游戏方式:挑选一本孩子喜欢的故事书中的一句话,然后分别用开心、温柔,或是烦躁、哼哼唧唧的口气来读它。读之前告诉孩子,当他听到令人愉快的声音时,就把右手举得高高的,当他听到不好的声调时,就把嘴角撇一撇;当孩子完成任务后,可以改由他来用各种声调再读一遍。

提示:让孩子体会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声调下会给人不同的感受。让孩子明白,为什么那些耍赖皮、不讲理的口气,会让父母不喜欢。

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常常需要幼师的介入,适当引导幼儿探索,激发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游戏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提高幼儿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相反,若幼师在不适合的时间、不适合的场合介入幼儿游戏活动,很可能会影响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甚至阻碍幼儿探索新的发现。那么,幼儿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幼儿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幼儿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幼儿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幼儿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一)平行式介入法。指幼儿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幼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幼儿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幼儿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拖鞋及其它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幼儿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又如,幼儿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幼儿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式介入法。 指当幼儿有幼儿教师参与的需要或幼儿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幼儿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幼儿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幼儿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幼儿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幼儿教师来帮忙,幼儿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又如,有一幼儿钻在用纸箱做的火车头里面,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幼儿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天安门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幼儿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幼儿教师就隐退了。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时,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向游戏的高级水平发展,例如,娃娃餐厅里有人正在切菜,幼儿教师走过去问:“你做什么菜?”幼儿想了想说:“炒菠菜。”幼儿教师又问:“你们有人在做饭吗?幼儿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幼儿说:“你快做饭吧,等一下,饭和菜要一起吃。”两幼儿由同时切菜变为一人切菜一人做饭,他们心中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开饭”并且知道饭和菜是要一起上的。从而使该项游戏由平行游戏转化成联合游戏。

(三)垂直介入法。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为时,幼儿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幼儿教师的指导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时,教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但这种方式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三、幼儿教师介入指导游戏的方法

幼儿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为作具体的指导。

(一)语言指导。

1.发问。发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你想做什么呀?”“你要做什么呀?”等,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思考,逐渐学会辨别是非,做出明确的行为判断。例如,中班的小朋友往鱼缸里乱投放一些食物,幼儿教师看到后,没有马上制止,而是通过询问了解到幼儿是想看一下鱼最爱吃什么?他是想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小金鱼的特点,幼儿教师引导他找出了答案,而不是将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为了挽救小金鱼的生命,还及时换掉了己经污染的水。

2.提示。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幼儿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例如,玩“菜市场”游戏时,菜卖完了,孩子们的游戏便卡壳了,没法往下进行,幼儿教师用提示性的语言“我们一起加工一些吧。

3.鼓励与赞扬。主要是就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向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扬,以强化幼儿正向行为的出现。例如,幼儿教师为大班的孩子讲完了孟良崮战役中活捉张灵甫的故事后,一部分孩子就提议要玩打仗的游戏,用一块泡沫板做成孟良崮的山顶,然后一部分幼儿扮成勇敢的解放军战士,一名幼儿扮成张灵甫,游戏便有声有色地开始了,幼儿教师抓住时机,及时表扬这些孩子肯动脑筋,并提出希望,希望孩子们想出更多更好的玩法,又如,在一次体育游戏中,两队比赛规则要求每人先跑30米后,再投3个球,然后返回看哪队先胜,有的孩子就能严格遵守规则,投篮不满3个就不返回,坚持投满3个,不中再投,幼儿教师对孩子这种认真的态度、良好的意志品质及坚持性给予高度赞扬,强化了幼儿正向行为的出现,也对其他幼儿起到了暗示作用。

(二)行为指导。

1.身体语言。指幼儿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做出反馈。例如,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行为,幼儿教师应该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等表示肯定,对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为,幼儿教师可用手势、摇头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

2.提供材料。根据中央教科所IEA课题组的调查表明,幼儿在活动中可否选择活动材料以及自选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活动的针对性、积极性。在材料不可选的情况下,幼儿的无所事事率最高,随着材料可选程度的提高,无所事事率降低,交往频率提高。在材料任选的情况下,无所事事率最低,交往频率最高,由此可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游戏,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幼儿教师一方面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情况及时添置新的材料。如好几天无人光顾的科学角内,幼儿教师放上了放大镜,孩子又活跃起来。“小小舞台”里,幼儿教师及时投放了魔术箱、帽子等,孩子由原来单纯的歌舞表演,又增添了新的玩法,花样也更丰富了。

3.场地布置:幼儿教师期望幼儿产生什么行为,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可以通过场地布置的影响来达到目的。例如,如果幼儿教师希望减少跑及粗野的游戏,可用分隔物或家具把开放的空间阻隔起来,吵闹的和安静的要分开。再如,如果有的区角内没人光顾,可通过变换场地等方式吸引幼儿,也可同孩子们一起规划、设计、安排场地。

4.动作示范。规则游戏由于有玩法及规则的限制,必须在学会后才能玩。因此,幼儿教师要给幼儿作适当的示范、讲解,帮助他们掌握玩法,理解并掌握规则。在创造性游戏里,如表演游戏,幼儿教师可以在小舞台上向孩子们进行示范性演出,不仅能激发起幼儿的表演欲望,而且能将各种表演技巧展现给幼儿,供幼儿模仿,幼儿教师还可与幼儿一同表演,表演里面就隐含着示范。

在游戏时间里,幼儿教师除了提供创造性游戏条件外,也应提供开展规则游戏的条件,并鼓励幼儿自己开展规则游戏。创造性游戏里,也要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总之,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关键在于一个“巧”字,即巧妙点拨,使其延续、提高、升华。

相信《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自信心》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游戏,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小班游戏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如何培养宝宝的自信心 “听话”的宝宝令人省心,而且满足了大人的权威性与自尊心。然而“听话”背后,却常常导致宝宝自信心的缺乏。 要想培养宝宝的自信心,父母首先要有正确的心态。在你的眼里,宝宝是弱小无能的,还是充满生命力的?当...
    2020-09-10 阅读全文
  • 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什么是自信?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怕困难,敢于挑战,敢于尝试新事物,并能积极主动的完成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信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孩子,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日后的生活、学习...
    2022-01-3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教育随笔: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评价。 有位哲人曾说过:自信心是每个人事...
    2021-07-06 阅读全文
  • 培养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信心就象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正是这种自信心的催化...
    2020-08-18 阅读全文
  • 培养孩子自信心 导读:运用爱和要求相结合、肯定、鼓励等等原则,培养自信宝宝。 根据我们的研究,在幼儿自信心培养中应循以下原则。 1、爱和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温情、喜欢、关怀、尊重、认可、爱抚称为...
    2021-09-28 阅读全文

“听话”的宝宝令人省心,而且满足了大人的权威性与自尊心。然而“听话”背后,却常常导致宝宝自信心的缺乏。 要想培养宝宝的自信心,父母首先要有正确的心态。在你的眼里,宝宝是弱小无能的,还是充满生命力的?当...

2020-09-10 阅读全文

什么是自信?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怕困难,敢于挑战,敢于尝试新事物,并能积极主动的完成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信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孩子,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日后的生活、学习...

2022-01-31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评价。 有位哲人曾说过:自信心是每个人事...

2021-07-06 阅读全文

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信心就象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正是这种自信心的催化...

2020-08-18 阅读全文

导读:运用爱和要求相结合、肯定、鼓励等等原则,培养自信宝宝。 根据我们的研究,在幼儿自信心培养中应循以下原则。 1、爱和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温情、喜欢、关怀、尊重、认可、爱抚称为...

2021-09-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