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师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幼儿情感的琴弦(舞蹈音乐专题论文大全)

发布时间:2019-12-13

幼儿园情感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身为一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学到知识,因此,老师们都会选择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幼儿情感的琴弦(舞蹈音乐专题论文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引言:音乐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而幼儿在感受、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 通过想象、联想来认识生活。音乐尤其有着表现情感的功能,音乐的情感是建立在“意、境、情”三者基础上的。激发情感的目的在于感人、育人。赞可夫说过:“感情会在人们的行动中成为一种积极作用的力量”。激发情感的动力是艺术学科的重要议题,正如新《纲要》所说:“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的体现”。我想,这也是在音乐教学、教育中培养幼儿情感的一项探索吧!

摘要: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自己的情感拨动幼儿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培养师生间良好情感,创设有利于情感发展的情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幼儿的情感,教师自己要有激情。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 环境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怡情养性”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动人”,通过“美——成——理”的过程,使人产生情绪体验,焕发高尚情感的激荡,思维的起伏,逐步地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如果把节奏喻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喻为音乐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乐的“灵魂”了。也许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熏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自己的情感拨动幼儿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才能愉快地完成“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的任务。而音乐教育最终的目的放在“情趣”上,所以只有抓住这一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应该怎样通过音乐教学去培养幼儿的情感呢?

一、创设相应的环境

《规程》明确提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现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尤其是环境中的育情因素,因为它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1、培养师生间良好情感

新《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而音乐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小小班幼儿刚入园,师生间还不十分熟悉,大多数幼儿不愿意唱歌、表演。在音乐活动中,只听音乐起,不见嘴巴动。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愉快、轻松地投入到 活动中去呢?我觉得关键在于一个“爱”字。作为教师应有丰富的感情,老师的感情对于幼儿有强大的感染力,因此老师绝对不能是一个冷漠的人,应要以“爱生乐教”为己任,让每个孩子能从教师身上和活动中感受一种力量和温情。我带新生参观幼儿园的时候,一遍遍地轻轻哼唱《我爱我的幼儿园》;在拍孩子午睡的时候,哼《摇篮曲》。当有孩子轻轻地不自觉地跟着哼的时候,不管他(她)唱得好不好、对不对,我都大声地鼓励、表扬他,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生活中,我总以老师、妈妈、大姐姐的多重身份去感染幼儿,带着他们无拘无束地唱他们熟悉的各种童谣和动画片中的插曲等,以培养幼儿与我之间的亲情,让他们大胆表现自己,提高音乐活动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对老师有了信赖感、亲切感,就能创造出和谐、融洽、活跃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思维更积极,情感更丰富。

2、创设有利于情感发展的情境

教师应重视环境创设,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在教学活动中使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个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发掘者,不再是单向的传播知识,而是为幼儿创设环境、提供材料,从“问题情景”“问题材料”出发,进行探索创造性学习。

而音乐教学中图片的展示、情景的布置、游戏的开展,都是一种情境的创设,这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使幼儿的音乐天赋得以很好的发挥,并能积极参与活动。如在区域活动,可以设置“音乐区”,其中放置一些头饰、节奏乐器等。通过播放音乐,让 幼儿自由表现、自由创作,培养幼儿音乐的活动能力和对音乐的兴趣。来园时,教室里可以播放一些柔和的轻音乐,让幼儿进入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午睡时,放些“摇篮曲”;就餐前,弹奏一些合适的音乐,以陶冶幼儿情操,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尽量让幼儿多看、多听、多实践,让他们在浓厚的音乐环境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

二、感受作品的情感因素

音乐语言既是传达感情的手段,也是表现感情的结果。幼儿能够在感受作品内容的过程中,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感情,产生情感共鸣。而不同的乐曲、歌曲的节奏、旋律、速度的变化都表现出它们各自的风格和不同的情感。只有抓住特点,才能启发幼儿去感受、体会音乐的美。

例如歌表演《小海军》,幼儿在学习表演动作,感受威武、雄壮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的同时,体会到解放军坚定不屈的英雄气概,激发出勇敢、坚强和热爱解放军的情感。

歌曲《摇篮曲》是一首抒情歌曲,我在本班幼儿欣赏的时候,提示他们闭目聆听,使其在温馨、柔和的音响中去体会音乐的意境,感受躺在摇篮里享受母亲轻歌慢摇徐徐入睡的甜蜜梦幻。然后我引导幼儿自己表演,抱起布娃娃,扮演妈妈温柔地哄孩子入睡,幼儿的情感完全和作品本身的情感融合了。感受作品本身的艺术情感是激发幼儿积极的首要条件,使幼儿们能够在愉快、活泼的音乐中,接受品德和情感的教育。

三、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

教师的感情因素,是通过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分析、表现幼儿的情感交流来完成的。因此教师绝对不能是个冷漠的人,热情饱满的精神,活泼开朗的性格,简练形象的语言,寓有表现力的演唱,优美的舞蹈姿势,都能唤起幼儿的美感,“情感”就会在其心灵上萌芽,在演唱、舞蹈中表现出来,那么音乐教育的任务才算是真正地完成了。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幼儿的情感

幼儿年龄小,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往往不能领会。教师就可以适当借助语言,来帮助孩子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使之产生情绪体验。教师在运用语言时,应力求精练、明确,将具体形象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如中班歌曲《颠倒歌》是一首活泼、有趣的乐曲,我将歌词配上与旋律相应的节奏朗育,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又例如大班的《幼儿园毕业歌》,我在教唱之前,运用了“谈话法”,先和孩子们一起回忆在幼儿园三年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他们说一件幼儿园最难忘的事情,勾起他们对在园生活的美好回忆,激发起热爱、留恋幼儿园的情感,然后在教唱时,启发他们带着对教师、对同伴的感情去唱,有的孩子在演唱过程中还流下了眼泪,这样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要有激情

教师投入的表演,能引发幼儿的情感表现。作为教师,应让孩子发现你、感知你也是喜欢、热爱音乐的,这就需要你在每次的音乐活动中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而又要用这种兴趣去感染每个幼儿,以激发他的情感和表现欲望。

我在给大班幼儿上韵律课时,身披斗篷,手擎帅旗,一幅英气勃发的样子,在音乐伴奏下做几个优美的亮相动作,孩子们再也坐不住了,他们都兴致盎然地跟我学动作,学大帅点将的雄姿。在整个过程中,我都以饱满的精神,高昂的情绪和幼儿投入到每一个环节中,让他们自由发挥、自由创编,去体会中华传统音乐的优美和韵味。孩子们也因此产生了学习韵律动作的兴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新《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分离他们的快乐”,这也是我这次音乐活动努力要达到的目标。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用舞蹈培养孩子的坚韧性(舞蹈音乐专题论文大全)


引言:坚韧性是指一个人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不屈的精神,克服一切去执行决定。在任务困难面前或威胁利诱面前都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地去实现既定目标。

与之坚韧性相反的是意志品质是畏惧和懈怠、顽固和执拗。害怕困难,不肯付出辛勤的努力,知难而退,虎头蛇尾。

而顽固和执拗的人,不灵活,违背客观规律,一意孤行,一味坚持,固执己见。

一、有关背景:

我班幼儿喜欢音乐舞蹈,无论在什么时候,孩子们一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当他们看到别人在跳舞时,他们也会跟着跳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2两年的学习,孩子们能够按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上下肢联合的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能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创编简单的动作,初步了解一些创编韵律动作组合的规律。学会了下叉、躺腰、转叉、开胯、压腿、前翘等舞蹈基本功。而在一节舞蹈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坚持性,首先要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教育的种子,有了兴趣才能坚持,兴趣对培养幼儿的坚持性有着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一颗真诚的心热爱幼儿、尊重幼儿,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提高幼儿参与舞蹈教学活动的持久性。本次活动是因为看到小朋友们在音乐区常拿着长长的皱纹纸在舞动、嬉戏,我就选择了《绸带舞》这个舞蹈;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创编各种舞动绸带的动作。并在此基础上改变队型反复进行舞蹈。

二、实施(课堂教学节录)

1、律动《快乐舞》入室

2、坐地练习(幼儿随着音乐练习基本功)

T:首先,我们一起来让“小脚点头,学做小勾子。”看看谁的小脚在

点头的时候脚背能和小腿成一条线。

(孩子们为了能让自己的小脚在点头时脚背和小腿成一条线脚绷的特别直,同时也能合着音乐一拍一次有节奏地做动作)

28S:老师,你看我的小脚在也会点头学做小勾子了。(这个孩子是刚开始学习舞蹈基本功的)

T:现在我们全班的小朋友一起来当“小青蛙”,稻田里有好多害虫,我们一起来捉害虫。

(幼儿又随着音乐做开胯、下腰的动作)

15S:小青蛙捉到了害虫可高兴了,我要和其他“小青蛙”摇摇头打打招呼,告诉他们:“我又捉到了一只。”(大家开胯后又跟着做左右点头的动作)

(看到孩子们为了向同伴表示自己的成果和本领,都一起在做下腰的动作,然而在这时只见丽晟小朋友一个人呆呆地做在那里并没有做下腰的动作,我就轻轻地走过去扶住她的腰小声地对她说:“没关系,你行的老师来帮助你。”听完我说的话她也跟着大家一起做动作。这是我马上在大家面前表扬她:“你们瞧,丽晟的头快碰到脚尖了太棒了。”)

接下来,她做每个动作都那么认真,回家还叫妈妈在床上帮她压胯。

3、让幼儿拿上绸带表演出各种的甩绸带的方法

T:国庆节到了,电视台的叔叔阿姨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白鹭洲表演《绸带舞》,你们高兴吗?现在我们每个小朋友都选两条绸带,大家动脑筋想一想要怎样才能让你手中的绸带舞动起来,比一比谁的绸带舞的最漂亮,花样最多,电视台的叔叔就要给他拍电视。

1S:我要两手同时向一边甩,这样两条绸带都会向一边飘起来。

4S:我两手拿着绸带在前面一直抖动,绸带就会象一条蛇一样不停地在爬动。

9S:我只要转一圈,绸带就会跟着我一起画一个圈,如果我多转几圈,绸带就会不停地成了一个圈,真漂亮。

(孩子们两手拿起绸带想到了很多舞动绸带的方法,大家还会不断地让同伴欣赏自己的绸带舞的样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和别人舞地不一样特别的漂亮成“V”字形,大家也一起跟着他表演)

4、幼儿学会基本动作后,让他们拿上自己的绸带随音乐的伴奏围成一个圆圈进行表演

T:现在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颜色的绸带,呆会到地二遍音乐向前跳时,和老师拿同一种颜色绸带的小朋友跳到里圈,老师要和你们手拉手交朋友。(我准备了三种颜色的绸带,我先拿红色的绸带跳)

S:我们的绸带和你的一样,老师我们现在要和你手拉手,交朋友

了。(我走到外圈)

T:我现在要和大家一起手拉手交朋友了。我们请一个拿绿色绸带的小

朋友站到圈内。

(拿着绿颜色绸带的小朋友纷纷举手都很想站到圈内来,音乐开始后拿着绿色绸带的小朋友都带上了表情舞蹈大家一起跳到中间手拉手围成一个小圈)

T:好,现在我们就用刚才的方法把一个大圈变成3个小圈,大家想想应该怎么变。

(接下来,课堂进入了一个高潮阶段,大家都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的幼儿想到三种颜色绸带可以围成三个圈,有的则想到围成3个同心圆)

三、讨论

1、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让幼儿真正感受到快乐,从而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2、应该采用什么形式训练舞蹈基本功,让幼儿学习能坚持练习舞蹈基本功?

3、本案例教学反馈行为,对如何指导幼儿跳集体舞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四、简析

1、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方法来诱发和引导幼儿对舞蹈活动产生兴趣,从中感受舞蹈美。

首先,在舞蹈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效果。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课时精神饱满、态度积极,心情愉快,在幼儿舞蹈的教学中,我时常以表扬为主,幼儿好胜好强,正确的评价,表扬和鼓励,对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是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自尊心、自信心,用激励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进步,并给予及时帮助,表扬,表扬会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实践过程,我发现对刚入园的新中班幼儿来说,这方面的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时的幼儿有一定的个别差异性。在上舞蹈课时,有的幼儿胆胆怯怯,就连声音也不敢发出来。针对这样的例子,我在平时,就以鼓励表扬为主,对幼儿表现的动作总是能多看一眼,或满意的一笑,或说一句鼓励话,这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我经常以和蔼可新的态度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总以老师、妈妈、大姐姐的多重身份去感染幼儿,培养幼儿与我之间的亲情,有这这种亲情,孩子们会在我身边无拘无束地跳呀、唱呀,大胆地表现自己,培养了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学习舞蹈的兴趣。

其次,教师在选材时应注意来源于生活,来自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及对事物的想象。它必须是幼儿能理解和接受、富有儿童情调的。由于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已经能够按自己的意识和兴趣去做某件事,所以在这时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用你的教学内容去吸引住这些意识随意的幼儿,把随意变为有意。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综合教学法,把说、唱、跳结合在一起,内容一定要生动形象。如看到小朋友们在音乐区常拿着长长的皱纹纸在舞动、嬉戏,我就选择了《绸带舞》这个舞蹈。

再次,教师要用游戏的形式教幼儿舞蹈以提高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例如:幼儿学会绸带舞的基本动作后,我选择了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绸带,让他们自己选择绸带,幼儿拿到自己喜欢的绸带跳舞是显得更加高兴。然后老师拿一种颜色的绸带,拿着和老师一样颜色绸带的小朋友便围在老师身边舞蹈。这样幼儿不仅在愉快的游戏中分辨清了三种不同颜色的绸带,而且跳舞的兴趣回始终高涨。

最后,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因为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教学中要多用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培养幼儿坚持性的最好方法。如:幼儿在跳《绸带舞》时,通过“大家一起来欢庆节日”让幼儿表演出各种不同的舞动绸带的方法以增加节日的热闹气氛。

2、采用多种形式练习舞蹈基本功

训练好基本功,是舞蹈形式新颖动作优美的基础,而幼儿的动作平衡与控制能力差,肌肉容易疲劳。幼儿只适合在地面进行系列的规范的基本功训练。为了使幼儿喜欢舞蹈基本功训练,我把几个基本动作组织起来,编成儿歌、故事、游戏或进行形象化的比喻等各种形式,让幼儿边说边做边玩,这样就易记、易学。如在本案例中:用形象的比喻“我们一起来学小青蛙趴”引导幼儿学习开胯;用“我们现在一起让小脚来学做剪刀和小钩子”引导幼儿学习勾绷脚等。同时还要家园配合一致,与家长配合通过幼儿在家中练习舞蹈基本功,如:平时上床睡觉前可以在床上练习开胯、下叉、下腰。每天都抽出部分时间来练习,这样坚持不懈舞蹈基本功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3、运用道具让幼儿初步学跳集体舞

集体舞是幼儿“人人参与”和“在队形上下空间变化中进行人际交流”的教育活动,集体舞要求幼儿遵守与他们所参加的具体活动有关的社会性规则,并逐步学会理解这些规则对他们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意义。集体舞可以陶冶幼儿性情和品格,消除害羞、胆怯、自卑等心理障碍,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集体舞的规则可强化幼儿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在不断交换舞伴中可增进幼儿间的情感和友谊。以前在教学中教师总是先教动作,然后再讲解规则,在学习中要不断的提醒幼儿如何变换队形,幼儿一直处于他控的状态,教师教起来很吃力,幼儿对规则掌握也很模糊,现在我采用“累加”策略,先说明讨论规则,让幼儿理解舞蹈规则名词,知道“圈上”、“圈里”、“圈外”、“里圈”、“外圈”等具有特定意义下舞蹈规则名词,在来学习舞蹈动作。在本案例中,通过运用不同三种颜色的绸带在老师的带动下让幼儿自己想出各种不同的队形,理解“圈上”、“圈里”、“圈外”、“里圈”、“外圈”的意义。这样增强了其趣味性,形式更加多样,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了提高。

表达自己绘画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绘画专题论文大全)


引言:老师的“出手”并不是简单告知给孩子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法或者直接灌输某种特定的技能,如给孩子示范怎样画低头的长颈鹿,而忽视和抑制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的愿望和发现学习的机会,使活动过程演变为幼儿单纯练习技能的教学情境;而是尽可能的通过教师捕捉活动中的最佳问题情境、投入相关材料,设置系列问题、提醒幼儿回忆相关经验、引导 幼儿改造已有经验、将幼儿已经胜任的具体问题概括化等方式,给儿童的学习“搭架”,让儿童学会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习相应能力。这样的“出手”才能真正有效地支架孩子的“学”,才能有效地促使孩子的个性化的发展。第二次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放手”并不是放弃教师恰当的指导,“出手”也并非是给孩子一个直接的答案。我们要“放手”的是单纯重视技能和追求结果,在必要时,找准介入点,把握好最佳时机,以最适宜的方式,果断地“出手”吧!

一. 背景:

《纲要》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从而使幼儿体验到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方式感受美、表现美和创作美的自由和快乐。为此,幼儿园组织老师对幼儿绘画教学实践进行了系列的反思和探讨。大家在研讨中都认为:我们要冲破传统“依样画葫芦”的写实樊篱,就要大胆“放手”,要让孩子由“学着画”转变为“画着学”,让孩子在自由表达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发展他们的良好个性,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然而,单纯的“放手”是不是真能发挥孩子更多的主动性,激活孩子更大的创造性呢?是不是“放手”了孩子就真能表现出自己富有个性的独特的作品呢?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还是感到了许多困惑。

二.案例描述和分析:

那天,我到中班徐老师处听课,她正好在组织一个绘画教学活动,主题意愿画:长颈鹿。徐老师是个工作才一年多的青年教师,但她好学习善思考,能经常通过阅读有关书籍、写教学反思、和同事交流等方式来提高自己,因此在几次的论坛和教研活动中都有不俗的表现。活动开始,徐老师就引导孩子回忆有关长颈鹿的经验:你们看到过长颈鹿吗?你看到的长颈鹿长得怎么样?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长长的脖子,有四条脚,身上有一点点斑点,有一条小尾巴,还有一些孩子讲了长颈鹿的一些更为细微的特征如小冀角、眼睛等。徐老师就再次引导:故事中长颈鹿做了哪些好事?(早上老师讲过有关长颈鹿的故事)除了这些,长颈鹿还会帮小动物做哪些事呢?引发孩子根据长颈鹿特征进行想象。不负期望,孩子们说的也真不赖:它会帮小兔子摘果子,帮小鸡过河,帮胖小猪拎东西,帮掉地的小麻雀送上窝,给哭泣的小山羊当滑梯,给年老的刺猬奶奶荡秋千等等,看得出孩子思维很活跃活动也很投入。于是老师提出要求:长颈鹿为大伙做了那么多好事,大伙都很感激它,于是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忙给做好事的长颈鹿画张像。接着徐老师就“放手”让孩子自由表现,大胆发挥了。可这时我注意到有很大一部分孩子的兴趣似乎变了,一些孩子拿着笔好象无从下手,一些孩子干脆四处观望,老师走到一位正在左右张望的小朋友身边鼓励他:露露,加油画呀!可那孩子却摇摇头说:老师,我不知道画什么。看得出徐老师没有预料会出现这种情景,所以显得有些着急,她一再的给那些孩子鼓劲:试着画画看,画错了也没关系;你们刚 才是怎么想的就可以怎么画呀;可还是有几个孩子显露出茫然的样子,于是老师就一一走到他们身边引导提示:你觉得长颈鹿会做哪些好事呀?对呀,那你就可以画长颈鹿帮小鸡过河呀,你可以画长颈鹿帮小动物摘果子呀。在孩子作画时,我走了一圈,发现很少有孩子表现刚才所表达的生动情节,也很少有独特富有个性的作品,有近三十个孩子的画上的长颈鹿都是昂着头吃枝叶状。而后,徐老师在让孩子交流了“我的长颈鹿在干什么”后匆匆地结束了活动。

“为什么孩子有那么丰富的经验而不能充分表达?为什么我‘放手’给孩子创造的自由而孩子的作品是那样的缺少个性?”徐老师觉得非常的沮丧。于是我们一起坐下来寻找问题的症结。通过剖析活动过程、分析作品,我们意识到:在活动中孩子之所以失去表达兴趣,之所以作品形象如此雷同,最关键的原因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孩子对表现长颈鹿的不同姿态缺乏相应的绘画技能,也就是在“想表现”与“实际的表现技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而此时迫切需要老师的及时帮助,但因为老师一味的“放手”,漠视了这个问题情境,在孩子突现“最近发展区”的寻常时刻,没有做出及时有效的应答,即该“出手”时却不“出手”的缘故,因而致使孩子无从下手、止步不前,从而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在本活动中,如果徐老师在孩子自主表达出现困境时,即认知发生冲突的关键时刻,能及时进行适宜的“出手”:对表现不同姿态的长颈鹿所需的相关经验进行启发和诱导:如引发幼儿思索:长颈鹿会怎样帮助小鸡过河呢?让孩子做一做通过自身的动作进行体验和感知,让孩子讲一讲通过形象的语言进行回忆和再现,让孩子看一看通过提供图片引导观察和概括,那么孩子对动态的长颈鹿表象一定会更加清晰,经验一定会更加丰富;如果老师能对孩子的表现技能进行引导探索:如提供孩子一只会活动的长颈鹿玩偶,启发孩子边操作边观察长颈鹿帮助小兔子摘果子、帮小鸡过河、给小山羊当滑梯时的动态变化规律,发现表现不同形态的方法,那么孩子在表达时一定会更加流畅,作品一定会更赋个性和创意;如果在活动中,让孩子互相欣赏彼此作品的同时,老师展示具有不同姿态长颈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那么孩子一定会自我发现问题,他们的经验也一定会有很大提升。 为验证这些分析是否正确,第二天我们在平行班又开展了这一活动。这一次,徐老师在明确幼儿的最佳问题后,给孩子提供了长颈鹿的活动拼图,让孩子边自由拼图边大胆想象:你的长颈鹿在干什么?并通过玩玩说说扮扮等方式,让孩子感知体验探索,然后再让孩子创作,此时孩子参与的热情及作品形象的丰富与前一活动截然不同。

三. 反思:

《纲要》在艺术领域的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中就明确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 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些基础上,能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反思这个案例,我们获得以下启示:首先,在绘画教学中,我们提倡“放手”,也推崇“出手”。“放手”是指给幼儿应有的自主权,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和心理氛围,尊重幼儿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天赋和表现方式,放手让孩子想象和创造。但放手并不是放弃老师的指导,否则幼儿在自主表现中常常会出现茫然或处于困境,正如本案例中的孩子无法游刃有余地表达各种不同姿态的长颈鹿一样,如果长此以往,幼儿的作品就会依赖于原型符号的自然呈现,那么对孩子的发展就起着延误的作用。 其次,教师的“出手”要把握好时机。也就是在幼儿认知发生冲突的关键时刻,教师就要对孩子的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与适宜的指导。正如第二次活动时,当徐老师捕捉到孩子的发展需要时,及时“出手”,采用自由活动拼图的方法,给孩子学习表现动态长颈鹿提供“支架”,适时适当地使教学处于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

音乐是早操的灵魂(舞蹈音乐专题论文大全)


引言:早操(或称早锻炼、课前操)是在清晨或课前进行。凡在学校住宿的学生,每天清晨起床后做15~20分钟早操。走读学生可在每天课前做10~15分钟的课前操。早操的内容一般以广播操(见“广播操”)为主,也可安排慢跑或发展身体素质的简单练习。通过早操,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使学生由抑制状态逐渐进入积极活动状态,精神振奋地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

音乐是早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早操的灵魂,音乐的好坏直接影响早操的质量,影响孩子做操的积极性。以前有很多时候,我都有这样的感受,开学还不到两个月,孩子就对做操失去了兴趣,我百思不得其解,我观察到孩子们在做操时小脸上少了当初的愉快和投入,取而代之的是公式化,机械化的动作,更甚至于注意力早就被操场周围的事物所吸引,我们精心设计的早操难道已比不上熟悉的楼房和大树吗?

后来有段时间,每天早上的晨间活动,我都习惯为孩子放一些节奏舒缓,有朗朗上口歌词,富有童趣的音乐,没想到没过多久,孩子就学会了跟唱,并很有兴趣的跟着音乐手舞足蹈。突然,让我意识到,我们在选择早操音乐时,教师只按照本人的喜好,大部分都选择了些节奏感强、时尚的成人音乐,虽然极富动感、好听,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太复杂了,引不起他们的兴趣,这样,严重影响了早操的参与性,幼儿一旦成为被动参与,根本谈不上“锻炼”、“快乐”了。

《纲要》中经常提到“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那么选择什么样的音乐才能让孩子听到后忘情得手舞足蹈,什么样的节奏孩子会不自觉的跟着打节奏,这样,他们就会在学动作时更带劲儿,做操时更高兴。在我经过多次的尝试后发现,我们觉得动感的音乐不一定孩子就喜欢,因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诠释和我们不一样。所以,为了寻找到更多孩子们喜欢的音乐,我借鉴了我园何锡珠老师的经验,养成收集好听音乐的习惯,听到好听的就想办法把它收索回家,并做好记录。比如,我在休息时,上网时听到一首曲子,突然让我联想到它可以在某个时候使用,或者在头脑里出现一些动作,我就会把它标示好,当我需要的时候就不再那么着急了。我想机会会送给每个人,但是成功只会选择有所准备的人的。所以,每学期得早操编排前期,我不再是慌忙的购买碟子,而是将这个时间用在和孩子一起听我收集的音乐,如果这个时候你仔细观察,孩子们听到不同的音乐肯定有不同的反映,孩子们就是,他们越是喜欢的音乐,所表现得感觉就越激动。比如:《桃花朵朵开》、《世界杯之歌》、《洗刷刷》、《七月火把节》等这种充满激情,甚至“疯狂”的音乐,孩子听到时都会不自觉地跟唱,甚至还忍不住随节奏使劲的拍打小桌子,像这样的音乐,就非常适合用在开始部分,让人感觉到一听到音乐就想动起来,有时候不光孩子有这样的表现,作为旁观者的老师、家长也蠢蠢欲动,这说明,你的音乐选对了。

音乐在早操中起着口令、节拍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操节部分音乐时,应重视音乐本身的节奏和旋律,所选择的音乐要与早操风格、特色一致,并充分考虑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达到动作与音乐协调统一的目的。如:在编排“拳操”时,我们选用了“中国人”的音乐,这个音乐能充分体现拳操的特点,听起来振奋人心,孩子做起操来也特带劲儿。

其次,早操的音乐还应该注重音乐的整合,风格的统一,至始至终都应选择同一类型或同一风格的音乐。最好不要将古典风格与现代风格的音乐编排在一起,这样会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比如:根据你的器械,如绸带、绣花包、鼓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器械,我们就选用了民族音乐,那么,你在考虑到开始部分、走、跑、基本部分时,都应从民族类音乐进行选择,如:快乐的哆嗦、拔根芦柴花等。

另外,在音乐编排上,我们还融入了部分动画片如“狮子王”、“美女与野兽”等具有故事情节的音乐,尝试着利用音乐形象与故事片段相结合,将孩子带入童话世界之中,比如:我班孩子平时就很喜欢“小兔乖乖”,“三只小猪”等故事,当讲到大灰狼来了的时候,他们情绪就非常激动,于是我就将大灰狼来了、天黑了、打败大野狼等能调动幼儿情绪的故事情节音乐贯穿于早操之中,使我们的操节变成了游戏,变成了角色扮演,孩子们爱上了做早操。从此,孩子也不再因为做操而做操了。

总之,兴趣是幼儿参与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只有孩子觉得“有趣”了,才会积极投入的参与,才能谈及幼儿的发展。在早操音乐的选择上,作为老师的我们,还需要更加地站在孩子的立场,聆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兴趣,设计出孩子乐意参加的早操活动。

随心的宝宝翩翩起舞(舞蹈音乐专题论文大全)


引言:童心世界是一个多彩的舞台,是一首壮丽的人生梦幻曲。在这个广阔的情感世界中,让我们当好导游,用动人的音乐艺术陶冶孩子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启迪他们美好的情愫,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让童心随音乐翩翩起舞。

《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音乐的诸多构成因素中,节奏可喻为音乐的“骨骼”,旋律可喻为音乐的“肌肉”,而情感便是音乐的“灵魂”。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情感”这条无形的线,让童心随音乐翩翩起舞,使之产生情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挖掘作品,是萌发情感的条件。

不同乐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的变化都表现出它们各自的风格和不同的情感。只有抓住音乐本身的特点,才能让幼儿去感受、体会音乐的美。歌曲《喜洋洋》具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点。学唱时,我首先让幼儿回忆过新年及传统节日的喜庆情景;其次,再欣赏《喜洋洋》乐曲,启发幼儿去感受、体会歌曲的欢快、热烈;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随着歌曲的内容创造和表现歌曲的情绪。瞧,孩子们有的敲锣打鼓,有的模拟放鞭炮,有的舞起彩带扭秧歌,活动气氛达到高潮。歌曲《摇篮》是一首抒情曲。教唱时,我让幼儿闭目聆听,使他们在甜美的旋律中去体会音乐温馨、柔和的意境,感受躺在摇蓝里享受母亲轻歌慢摇徐徐入睡的甜蜜梦幻。听着听着,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节奏左右摆动起来。这时,我引导幼儿慢慢地睁开眼睛,手拉着手轻轻摇动、有的抚摸自己的手臂扮演妈妈,有的深情地闭上眼睛学宝宝安然入睡的样子。幼儿的情感和作品表现意境完全融合了,他们真正投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可见,挖掘作品本身的艺术情感是幼儿情感萌发的必要条件。

二、创设情境,是培养情感的基础。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情绪更易受环境的影响,一张图片、一段表演、一个故事、一场游戏,往往能让幼儿身临其境,体验欢喜和悲伤。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情境、展示图片、开展游戏、布置活动区等,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将会起到诱发的作用。在《小司机》音乐活动中,我采用了场景布置、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主动投入活动。活动中一改往日音乐活动整整齐齐的座位,而是让幼儿分坐各个“站台”上。首先把幼儿带入场景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小司机开汽车”好吗?在一片欢呼声中,活动拉开了序幕。“开车时要注意什么?”“要注意红绿灯”、“要走机动车道”、“要遵守交通规则”、“有人挡路,要按喇叭”。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幼儿很快掌握了开车的规则。随着音乐响起,幼儿纷纷开起了自己的小汽车,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活动中,幼儿十分投入,路旁一位老奶奶摔倒在地(事前编排好),“呀!老奶奶摔倒了,这可怎么办呢?”我的话音刚落,好多幼儿都“停下车”走上前来询问:“老奶奶,你哪儿疼?”“老奶奶,我送你上医院吧?”“老奶奶,我扶你到我的车上来休息。”我及时给予了表扬,同时鼓励幼儿把刚才的好人好事编进歌曲中。幼儿学习的愿望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怀着愉悦,带着活动后的余热,幼儿又投入了新的工作。在音乐活动区,他们三五成群,自由创编“盲人叔叔过马路”“被雨淋的大姐姐” “迷路的小弟弟”等歌词,幼儿的兴趣特别浓。

音乐的奇妙在于能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无论是歌唱活动还是韵律活动,都可以从意境着手,以情感为切入口,这样符合艺术审美活动的客观规律。《理发店》是一首贴近幼儿生活的乐曲。我从作品本身的意境出发,在引子引出的一段快节奏旋律时,让幼儿想象理发店叔叔、阿姨工作十分繁忙,理发的工具推子、剪刀不停地交换使用,以及头发剪好后用刷子刷、刷、刷的自豪之情。音乐牵动了他们的心,注入到幼儿的心田,使幼儿情不自禁地跟着快乐起来,兴奋起来。虽然理发店叔叔、阿姨的形象不是很明显,但是音乐已经引起了他们的心理共鸣,迸发了幼儿的快乐情绪。再如,歌曲《小白船》,在演唱之前,我让幼儿闭上眼睛,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的语速描绘一幅画面:在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树,白兔在游玩,船上没浆也没帆,它随风飘动,不知要漂向哪里。“美丽的天空,神奇的银河。”伴随着优美的旋律,震撼着孩子们。孩子们从心底喜欢上了这首优美、动听的歌。音乐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三、启发引导,是激发情感的桥梁。

“音乐”是一片浩瀚的大海,需要教师用简练、生动、准确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的演唱,优美的舞姿,饱满的热情去引导幼儿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唤起幼儿的美感,激起他们欲望,拨动他们的心弦。 1、 优化语言,激发情感表现。

人类表达情感最直接的工具是语言,幼儿年龄小,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往往不能意会。这时,教师就要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作品,从而产生情感体验,更好地表现作品。如《迷路的小花鸭》是一首由两段歌词组成的歌曲,每段歌词又表现了不同的感情色彩。第一段表达了小花鸭迷路后离开妈妈伤心、害怕的情感色彩,演唱中充满伤感。而第二段歌词则表现了小朋友帮助小花鸭找到了家,感情的处理是欢快、向上的,演唱中要表现出愉快和兴奋。对于这样的强烈对比,幼儿如自己演唱是不能把握的,要靠老师用语言来激起幼儿的感情。我先引发幼儿讨论:“如果有一天你迷路离开了妈妈,心里会怎么想?”幼儿各抒己见,谈话中流露出伤感的神情。我适时地引导幼儿进入歌曲的意境:“小花鸭离开妈妈,是不是跟你们一样的感觉呢?”幼儿以物拟己,在演唱中把歌曲所表达的真情演绎了出来。而后我继续以语言引导:“正当小花鸭伤心的时候,这时一个小朋友把它抱起来,送回了家,小花鸭回到了妈妈的怀抱。这时它的心情怎么样呢?”在老师的诱导启发下,幼儿流露出了愉快、兴奋的神情,他们在为小花鸭庆幸。,在恰当的语言启发下,幼儿轻松自然地把握了演唱时不同的感情色彩,情感表现恰到好处。

2、 优化动作,促进情感表现。

要使幼儿能正确地理解乐曲的情绪和所表达的内涵,除了语言诱导外,更需要形象化的动作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和表现。《秋天多么美》是一首欢快、优美的乐曲。幼儿欣赏后往往只能从生活体验中感受到:“棉桃妹妹裂开嘴”、“高粱姐姐羞红脸”……,而如何激发幼儿在享受大自然美的同时产生欢快、愉悦的情绪呢?于是我让幼儿欣赏自编的舞蹈《秋天多么美》,当老师扮演小朋友头戴帽子,身背书包在金色的田野中欢蹦歌唱、看看稻穗、摸摸高粱、摘摘水果。学着鸟鸣雀跃,追着蜻蜓时,幼儿再也坐不住了,情绪立刻高涨起来,他们跟着我一起去“郊游”,一起舞蹈。“秋天多么美”,“秋天的果实真多!”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在整个过程中,这种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我表现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四、舞蹈展示,是感受情感的升华。

《纲要》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幼儿会有情感地唱歌曲《我的好妈妈》后,我便启发幼儿创编动作:“妈妈下班回到家,你看见妈妈想做什么呢?”有的说:“我会扑到妈妈怀里。”有的说:“我会拉住妈妈手,不让她走。”还有的幼儿说:“我会把妈妈围起来。”于是,老师扮演妈妈要求幼儿用动作来表现。有的幼儿“抱住妈妈”;有的幼儿“和妈妈亲亲脸”;有的“给妈妈倒茶、敲背” 还有的幼儿和妈妈手拉手跳舞。最后,我根据幼儿创编的动作,将之串排成舞蹈。这个舞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天真烂漫的儿童味,感情真挚、朴实无华,而且,由于幼儿参与了舞蹈的创编,表现起来感情特别投入。幼儿纯真的情感在舞蹈的展示中得到了升华。再如《龟兔赛跑》这首歌曲,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音准、节奏不容易掌握。如果直接教唱,幼儿不易学会。于是我让幼儿分别扮成小兔和乌龟,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幼儿充分表现了兔子骄傲、自大的性格,扮演乌龟的幼儿也表现出那种坚强不屈、不折不饶的精神。游戏表演特别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幼儿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当幼儿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角色有了充分的理解和体验时,再学唱歌曲,就轻松自如了。

相信《教师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幼儿情感的琴弦(舞蹈音乐专题论文大全)》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情感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引言:坚韧性是指一个人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不屈的精神,克服一切去执行决定。在任务困难面前或威胁利诱面前都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地去实现既定目标。 与之坚韧性相反的是意志品质是畏惧和懈怠、顽固和执拗。害怕...

2019-12-13 阅读全文

引言:老师的“出手”并不是简单告知给孩子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法或者直接灌输某种特定的技能,如给孩子示范怎样画低头的长颈鹿,而忽视和抑制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的愿望和发现学习的机会,使活动过程演...

2019-12-13 阅读全文

引言:早操(或称早锻炼、课前操)是在清晨或课前进行。凡在学校住宿的学生,每天清晨起床后做15~20分钟早操。走读学生可在每天课前做10~15分钟的课前操。早操的内容一般以广播操(见“广播操”)为主,也...

2019-12-13 阅读全文

引言:童心世界是一个多彩的舞台,是一首壮丽的人生梦幻曲。在这个广阔的情感世界中,让我们当好导游,用动人的音乐艺术陶冶孩子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启迪他们美好的情愫,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让童心...

2019-12-13 阅读全文

引言: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表演。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幼儿没有压力,他们是在唱唱跳跳、玩玩闹闹的游戏中学习歌曲的,既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和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其实唱歌教学不应...

2019-12-1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