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揭秘喜欢在墙上涂鸦的孩子们(绘画专题论文大全)

发布时间:2019-12-13

幼儿在涂鸦墙的活动方案。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身为一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学到知识,所以,很多老师会准备好教案方便教学,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怎么才能让幼儿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揭秘喜欢在墙上涂鸦的孩子们(绘画专题论文大全)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引言:这是什么东西呢?爸爸叫它笔。试试看,看有什么好玩的。(左摸摸、右弄弄、上下鼓捣鼓捣)咦!有一条尾巴!怎么来的,我刚才怎么弄的?再试试,哎呀!我知道了!它有一端可以画出小尾巴!我可以用手握着它玩儿!我要画个妈妈,找个地方试试。嘿,画在墙上就挺好的。哎呀!我的手怎么不听使唤呀!没画好,再来一次!真好玩儿!

傍晚时分,小区的草地上孩子们在追逐、嬉戏;一群年轻的妈妈则聚在一起分享育儿经验。

齐齐妈妈说:“我家齐齐现在开始喜欢画画,但是她不在纸上画,喜欢在墙上画。家里的客厅、房间全被她画得乌七八糟的。”

文文妈妈说:“我家儿子也是,不给他画吧,他就闹;给他画吧,他又瞎画。算了,随他去吧,反正我家已经是惨不忍睹了。”

一旁乐乐奶奶插话道:“哪能让他瞎画,你要盯着他,他准备在墙上画的时候就把他抱走。我家墙上还好。”文文妈妈说:“那多烦神啊!”乐乐奶奶回道:“是的,唉!现在的小孩真难带!”

也许你也有同样的困惑:宝宝喜欢在墙上涂涂抹抹,留下一大片没有美感、横七竖八的线条的堆砌和重复。讲道理,他根本就听不进去;夺走他的笔,他又跟你大哭大闹;真不让他画,又怕会扼杀孩子的艺术细胞。

宝宝为什么喜欢在墙上涂鸦

专家分析:

1、一般说来,喜欢在墙上涂鸦的孩子正处于艺术和审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绘画形式就表现为涂鸦。人类在认识水平和审美能力发展初期,也是在山洞的墙壁上进行绘画和雕刻,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是今天我们艺术高水平发展的源泉。同样,孩子要想达到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审美能力也必须经过在墙上涂鸦的阶段。正是在这种亦游戏亦艺术的快乐活动中,他的审美意识开始蓬勃发展,认识水平得到很大的分化和提高。

2、从意识到笔的魔力开始,宝宝的艺术能力开始萌发。对于宝宝来说,笔就是一个奇妙的玩具——能在画过的地方留下痕迹。他刚刚有了对象意识,只要随意动动笔,就会出现各种奇怪的线条,这对他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就像他和大人玩捉迷藏一样,突然看见对方总是让宝宝惊喜得哇哇大叫。宝宝就是在涂鸦里和线条捉着迷藏,体验着线条突然出现的神奇和乐趣!

虽然最初宝宝的涂鸦是无意的,但他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小手和笔有很大的联系。小手舞动的姿势不同,笔端流出的线条会不一样:有的笔粗,有的笔细;有的是黑色,有的是别的颜色。虽然宝宝还不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但他已经意识到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这层因果关系,注意到各种笔的性质之间细微的差别;他甚至还学会了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进行预期。这是宝宝认识能力的一个很大的进步!

3、墙壁对宝宝来说是最容易、最方便的操作台,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触手可及。相对纸来说,墙壁比较稳固,不会随便移动,比较容易控制,只要拿笔的小手用力就可以了。而且,随便站着、坐着都行,一点都不妨碍活动的自由。而在纸上涂抹,要求就高多了,要扶稳纸张,不能让它跑了,也不能画到纸外面去;而且,还得趴在桌上,一会儿就累了!这对一两岁的宝宝来说,要求实在太高了!

抢救墙壁小贴士

1、 在宝宝够得着的墙壁高度上贴上空白的墙纸。

这是一个折中的办法。宝宝可以尽情享受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的涂鸦所带来的乐趣;而父母只要定期更换墙纸就可以了。注意,墙纸不要选择太薄、太软的,容易被宝宝戳破、撕掉。画素描用的铅画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待宝宝稍大一点以后,再引导他用笔和纸来表现他对世界的认识。

在墙上涂鸦的现象大概会持续半年时间,到宝宝两岁左右,他对艺术的感觉发展到另一阶段——样式阶段的时候,就可以渐渐培养他在纸上画画的习惯。这时,宝宝的大、小肌肉的控制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画的形状代表什么,和大人进行愉快的交流了。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孩子们都是绘画的艺术家(绘画专题论文大全)


引言:孩子的画稚拙、纯真而富有情趣,在他们的画里蕴藏着鲜活的艺术生命。我们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行为,创造条件让孩子动手动脑,丰富孩子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提供给孩子创造的空间,让他们创造中得到创造的快乐成果。

“孩子们都是艺术家。”这是一位美术教育家对儿童画之美发出的由衷感叹!是对无规无距的儿童画的质朴原始之美这一真谛的真实表达。孩子的想法是最原始的,他们没有太多格式的限制,也没有技法的约束,他们就是画自己所想,画自己所见,对他们而言,画画没有目的,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语言的延伸。当他们对世界有了认识的那一刻,他们就开始了绘画:一些线条、一些不规则的形状、一些莫名的符号等等。那是他们自己的语言——一种被称作涂鸦的语言。对小小孩们的涂鸦,我们往往可以接受和认可,即使他们根本看不懂那些作品,也会认可那时在画画,并欣慰与孩子们那些天真的表达。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人们的这种认可往往发生改变:人们往往开始用对待成人绘画的眼光去衡量孩子们的“作品”,往往只看画面是不是漂亮,形象是不是准确,而对于画画中表达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往往会忽视。其实,画画只是一种形式,其目的是训练孩子们去想象、去表现、去获得创作的能力,而非锤炼他们纯熟的绘画技法。

记得有一次发生的事永记我心:“看你画的什么呀,又是你瞎画的吧?你怎么不把老师教的画给妈妈看呢?”下午,我正要离开活动室时看见杪杪小朋友的妈妈拿着杪杪画的画板着面孔指责她,我看见杪杪本来兴奋的小脸一下子冷了下来,妈妈的话像一盆冷水泼向了她,她噘起了小嘴。我立刻走过去问清原因。原来,妈妈接她是想问问女儿今天画了什么,看到孩子的画上除了太阳、房子、大树和小草外,还画了许多乱糟糟的图案。妈妈看了就不高兴地指责了她。我看看杪杪紧张的小脸,我连忙拉着杪杪的手说:“杪杪还真聪明,刚才画画时告诉我说画了好多奥特曼和怪兽,老师还请杪杪把自己画的奥特曼是怎样打败怪兽的讲给其他小朋友听了呢!杪杪讲得可好了,是不是?”“对!”杪杪得意地说。

接着,我和杪杪妈妈谈了一会儿,告诉她按老师的意愿画画固然好,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但若孩子能画出自己的所想所见则更有意义,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得以发挥。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要抓住孩子们创造契机,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端就在于忽视孩子创造性的培养。不少教师在教育中重视了孩子依样画葫芦,循规蹈矩,一板一眼地记忆现成的知识而不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去创造,甚至有的教师和家长在孩子尝试创造时,总不停的纠正他们:“噢,这看起来不象汽车,我教你画吧。”或者是“蝴蝶怎么会说话呀,又在胡思乱想了”等等,这些批评只会带来相反效果,令孩子们觉得他不能把一件事做好,自己想的都是错的,慢慢地便会怀疑自己能力不足,便不愿创造什么了。这种缺乏自信的感觉,会造成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只有成人具有积极的创造性的自信,而孩子是没有创造精神的,这样,孩子们的创造精神在童年时代便被一些没有鼓励的批评抹杀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支持儿童富有个性、创造性的表达。在评价儿童的艺术表现和作品时,应接纳和 肯定儿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激发和保护儿童的表现欲与自信心,避免对儿童的艺术作品予以否定,限制或干涉。

你会教孩子绘画吗?(绘画专题论文大全)


引言:人的想象力与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儿童知识虽然不十分丰富,但他们的想象力却能非常发达。如果我们有效地运用这种想象力又能起到使学生迅速吸收知识的效果。比如,我在传授“对称性”这一概念时,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左右不一样的某些东西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比如鸟的翅膀,飞机的双翼,椅子和电视机等等,结果某些滑稽和可笑显而易见。

1、以表扬为主,不加任何附加条件。对独具个人创作特点的尤其多加鼓励。以建议的口吻提出改进意见。

目的:增强自信心,承认和接受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2、在家中开辟一面墙专门悬挂孩子的作品,或开辟一个角落供其创作。

目的:使孩子感受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

3、每逢家中亲戚朋友过生日鼓励孩子作画相送,以此让孩子表达感激之心。

目的:以孩子自己用心创作的作品代替用钱购买的礼物。

4、为孩子提供不同规格的纸张和多种绘画材料。在使用大块油彩时可用成人旧衣物作为工作服使用。活动完毕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打扫。

目的:让孩子尽情工作,避免不愉快争吵。

5、当孩子解释自己的画时注意倾听,遇有不解的地方及时提问。

目的:表示对孩子的尊重。

6、当孩子因叙述能力有限无法讲清自我感受或现实情景时请他画下来,以利于孩子再次归纳思考,并组织想要表达的语言。

目的:同时是一次口语复述的联系。

7、如孩子情绪过于紧张激动,伤心郁闷,成人可以用画画的方式与孩子对话,起到发泄疏通的作用。

目的:让孩子在平和的气氛中恢复平衡。

8、在孩子作画时可以放些轻音乐,有益于孩子发挥想像力。

目的:让孩子享受艺术的创作过程。

9、带孩子参加成人聚会或与孩子无关的活动时携带绘画用具。

目的:以防孩子感到枯燥乏味。

10、挑选孩子的作品进行收藏,标上日期,题目以及孩子特有的解释。

目的:记录孩子精神成长的财富。

培养孩子绘画的创造力(绘画专题论文大全)


引言: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应将美术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美术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一、在活动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

绘画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游戏。绘画需要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可是,许多老师和家长在让孩子学画的时候,只注重绘画技巧的运用,孩子的画中如果只有技巧而没有童趣,这样的画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我们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

例如:中班《太阳》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教师的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

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

例如:大班画《美丽的树林》时,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录像------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树林的作品。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树木,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树木”那又怎样!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幼儿在自己画的这片树林里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树可以是我们不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当然动物园里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幼儿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幼儿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三、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要培养他们的具体感,所谓具体感就是将模糊的稍纵即逝的表象、幻想,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像,就是要把头脑的想象具体的表现出来。怎么表现?也就是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因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

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有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上不同质地的、不同规则的物体,让孩子摸一摸,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

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

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四、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

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幼儿绘画的常用形式,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应该常出现在幼儿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当然现在是二十一世纪,飞速发展的上海充满了机遇,这座现代化的城市有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最常见的就为美术展览,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机会组织幼儿前往参观,或者请家长带领幼儿前往参观,让幼儿到艺术的海洋里寻找、发现,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想象。

五、让孩子画出有个性的画,还应该注意的几点:

1、尽量不要指点孩子作画。

不同个性的孩子会在绘画中使用不同的绘画语言。一个偏爱动物的孩子,通常能画出动物身上的每一个细节;一个喜欢交通工具的孩子,则能把车辆的部件凭记忆画出来。什么个性的孩子就让他画什么样的画,这样,孩子的原始创作热情才会被激励。您可以问他画的是什么,但不要去干涉他画什么、怎样画。

2、一个题材,画不同的画。

同一幅绘画题材在不同的孩子手中可以画出不同的画,如果您想让孩子的画有个性,充满创造力,不妨在平时让他练习就一个题材,画出不同的画面。在绘画的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丰富,他会学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绘画的内容,从而也培养了发散性思维。

3、听孩子介绍他的画。

如果您拿到孩子的画,觉得只是一堆颜色的涂鸦,那么就请孩子来介绍他的画吧。他画了什么,这个颜色代表着什么,那边一团又是什么。听了孩子的介绍,您也许会惊讶,原来孩子的眼中,世界是这个样子的,它并不像您看到的画面那么糟糕。多让孩子介绍他的画,可以理清孩子的思路,让他表达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绘画内容。

4、让孩子自己挑选颜色。

孩子喜欢缤纷的色彩,有些在大人眼里看来非常难看的搭配,孩子却非常喜欢。所以,如果您的孩子用色“大胆”,您千万不要对他的画指手画脚,抹杀他刚刚建立起来的对颜色的热情。

绘画对于孕育美感、启迪智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都是十分有益的。首先老师应当培养小孩对生活的兴趣,对环境的兴趣,对人与物的兴趣,对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大小事件的兴趣,对文学故事的兴趣,这样,当小孩拿起画笔的时候,才会有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可以去表现。第二,让小孩自由地去表现,他想画什么就让他画什么,他想怎么画就让他怎么画,甚至他想在哪儿画就让他在哪儿画。孩子通过绘画表现的是他眼中的人物、环境与事件,孩子眼中的世界与成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完全相同的。要学会尊重孩子。第三,尽可能为宝宝创造条件,让他多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从中得到陶冶和启发,并在潜移默化之中为幼儿的自由绘画提供可资借鉴的素材和手法,丰富幼儿的绘画表现能力。但是千万不要强求孩子去模仿成人的作品。

使更多幼儿喜欢上了美术活动(绘画专题论文大全)


引言:《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术区域的创设则让幼儿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进行材料的选择,并可用多种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保护幼儿对艺术活动的信心和兴趣。二年以来,我们通过对本班幼儿美术区域的创设和活动中的实践与研究,在转变以往教师示范或教师命题的基础下幼儿进行活动,使更多幼儿喜欢上了美术活动,更在其操作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为贯彻《纲要》精神,教育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发展,适合其兴趣、认知水平,可供他们自由选择的宽松的环境,而区域活动的开展正是迎合了幼儿发展的需要,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入活动区,大胆而真实地表现自己。以往,幼儿的美术活动通常是在课堂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种集体活动教学往往更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提出统一的教学目标,让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机械的训练,忽视幼儿间的能力差异。使幼儿在被动地模仿和服从中,丧失自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

一、丰富的材料增强幼儿活动兴趣。

幼儿天生是好奇的,对周围的事物和活动有着广泛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是短暂的,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以往单一的美术材料往往使幼儿学得较为乏味,也无法使其对美术活动保持长久而浓厚的兴趣,而美术区域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幼儿体验到了丰富的生活材料所带来的快乐。如:我们为幼儿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有:纸、笔、油画棒、颜料等;纸工、泥工工具有:剪刀、浆糊、橡皮泥、牙签、抹布等;还可投放一些辅助工具如:棉签、石头、各种纸、布;废旧材料如:塑料管、蛋壳、水果网、木条、泡沫板等,用于自创作品。当幼儿在操作时,他们运用各种感官探索材料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使用,促进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活动中,我们不会因为“卫生”而收起了颜料盒;因为幼儿的“乱张贴”而藏起了浆糊。相反,我们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件工作衣、在美术区中铺设桌布、并布置创意空间主题墙。在具体操作中,让幼儿自己制定计划,让幼儿始终处于开放、自由的状态进行创作活动。

由于美术区域中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幼儿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自由选择,尽情发挥。因此,幼儿创作的作品可谓是千姿百态,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在“鱼”的主题表现中,有的幼儿会用“蜡笔”在纸上进行丰富的构画,有的幼儿会先用橡皮泥捏出鱼或用纸剪出鱼,然后再进行描绘。在幼儿与材料的作用中,幼儿们新奇的构思与大胆的表现使画面活泼而富有生气,不仅画得形态各异,表情、动作都非常生动、有趣。从中,增强了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创作兴趣。

二、“主题”形式的开展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既要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又要避免幼儿表现形式多、杂而无主线的情况。因此,以“主题”形式开展,较为适宜。

主题活动的时间,我们通常以幼儿的兴趣为主,不定期更换。主题活动的内容,我们善于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挖掘好的美术表现题材,还根据幼儿最热门的“话题”来确立主题,如:“蓝猫”、“天线宝宝”、“弹珠警察”、“奥特曼”等。另外,我们还尝试结合家乡风情为幼儿创设主题,如:“水乡嘉兴”、“南湖春色”、“古运河畔”、“船”等,使活动形式充分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在自创主题“船”活动中,我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船。为了提升幼儿经验,我设计了综合活动:各种各样的船,让幼儿在了解船的基本特征后,用各种废物制作“船”。就在幼儿们热火朝天地动手操作时,我发现欣欣却坐在那一动也不动。于是我走到她身边问她:“你为什么不做呀?”“我不会!”“那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做啊!” 马冯琪主动地来到了欣欣身边开始操作,可我发现欣欣只是在一边看着,并没有真正动手参与。由于时间关系,教学内容只好告一段落,我把船投放到了美术区中。下午,我意外地发现了美术区中的欣欣,她正独自用二个牙膏盒在创造一艘游艇呢,一会看看,一会又笑笑,正沉浸在喜悦中。课堂中毫无兴趣的她,此时竟然如此陶醉?

主题活动的内容与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相联系,充分调动了幼儿内在的活动动机;主题活动的形式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使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三、适当的介入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在活动中,幼儿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材料,也需要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美术区域中,我们投放了各种不同题材的工艺美术品,如:贝雕、名画、工艺盘等,这些作品有着较强的艺术性,对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最有帮助。可是幼儿对于作品的欣赏往往仅凭自己的喜好判断,无法理解作品深刻的意境。此时,我们就必须适当介入,以开放性的言语引导幼儿发现规律、研究画法;启发幼儿对比思考、展开联想;诱发幼儿的艺术直觉和创造潜能。让幼儿在充满艺术的环境中,扩展思维的广度;感受不同表现方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得到参与艺术、体验艺术并获得审美愉悦的机会;也提高了欣赏技能、提升了审美概念。

四、作品的价值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对于幼儿的活动,教师应给予充分关注,并做出合理评价。记得有一次,我看到源源完成了一幅蛋壳贴画后,大声表扬了他:“源源贴的小鸟真漂亮!”没想到幼儿们都笑了起来,一头雾水的我只好“请教”作品的主人。“老师,我贴的是飞机,这是机翼……”他指着我“心中的翅膀”告诉我。我明白了,不是“眼光”出的问题,而是“理解”出的问题。鼓励幼儿参与自评、互评等形式,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对自己作品的解释与说明,明确幼儿的创作意图。就这样,幼儿的自评成了我们对其评价的基础。

对幼儿所创造的作品更要珍惜,可以作为游戏材料投放到其它区角中;也可通过展览或装订成册的形式展示,吸引幼儿与家长的关注,增强幼儿的创作积极性;还可以将其布置到活动室内,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感和教师对其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五、自由的组合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由于幼儿间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比较接近,孩子最容易从同伴之间获得学习,产生灵感。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们自由组合、搭配,一幅出色作品的完成往往是几个好伙伴合作的产物。一次,在观察中我发现平时老爱打闹的嘉嘉和奇奇居然成了好朋友,他们正一个人负责剪纸,一个人负责粘贴,在完成一幅漂亮的“海底世界”呢!看他们配合地这么默契,使我深刻体验到了美术区域活动是培养交往、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教授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教师。通过对幼儿美术区域活动二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明确了其重要性和复杂性,更新了理念。对幼儿所表现出的一些“有创意的行为”易于接受,激励幼儿产生奇思妙想,也为我园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我们将努力探索更行之有效的方法,让艺术活动真正成为放飞幼儿思维的空间。

幼儿园教案《揭秘喜欢在墙上涂鸦的孩子们(绘画专题论文大全)》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在涂鸦墙的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孩子们都是绘画的艺术家(绘画专题论文大全) 引言:孩子的画稚拙、纯真而富有情趣,在他们的画里蕴藏着鲜活的艺术生命。我们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行为,创造条件让孩子动手动脑,丰富孩子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提供给孩子创造的空间,让他们创造中得...
    2019-12-13 阅读全文
  • 你会教孩子绘画吗?(绘画专题论文大全) 引言:人的想象力与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儿童知识虽然不十分丰富,但他们的想象力却能非常发达。如果我们有效地运用这种想象力又能起到使学生迅速吸收知识的效果。比如,我在传授“对称性”这一概念时,先让学生...
    2019-12-13 阅读全文
  • 培养孩子绘画的创造力(绘画专题论文大全) 引言: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应将美术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
    2019-12-13 阅读全文
  • 使更多幼儿喜欢上了美术活动(绘画专题论文大全) 引言:《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术区域的创设则让幼儿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进行材料的...
    2019-12-13 阅读全文
  • 绘画在生活中的影响研究(绘画专题论文大全) 引言:“美术活动生活化的研究-”之“美术活动材料生活化”教育,我们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抱着终身学习的意识,本着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我们的研究将会变得“万紫千红总是春”。 传统...
    2019-12-13 阅读全文

引言:孩子的画稚拙、纯真而富有情趣,在他们的画里蕴藏着鲜活的艺术生命。我们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行为,创造条件让孩子动手动脑,丰富孩子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提供给孩子创造的空间,让他们创造中得...

2019-12-13 阅读全文

引言:人的想象力与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儿童知识虽然不十分丰富,但他们的想象力却能非常发达。如果我们有效地运用这种想象力又能起到使学生迅速吸收知识的效果。比如,我在传授“对称性”这一概念时,先让学生...

2019-12-13 阅读全文

引言: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应将美术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

2019-12-13 阅读全文

引言:《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术区域的创设则让幼儿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进行材料的...

2019-12-13 阅读全文

引言:“美术活动生活化的研究-”之“美术活动材料生活化”教育,我们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抱着终身学习的意识,本着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我们的研究将会变得“万紫千红总是春”。 传统...

2019-12-1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