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小窍门 卡通也益智
发布时间:2022-02-26 幼儿卡通故事 益智幼儿故事 幼儿益智故事一卡通片为什么受宝宝欢迎
卡通片之所以对学龄前幼儿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主要在于此年龄段幼儿凡事都处于摸索阶段,对任何东西都很好奇,特别是腔调、画面和声光效果,而这3大要素在卡通片里正好特别充足。
要素1:腔调
幼儿之所以爱看卡通片,多半是被卡通人物的可爱娃娃音腔调所吸引,尤其是2~3岁的孩子,正处于学习语言阶段,所以对腔调特别敏锐,很快就会流露出喜爱的感受。
要素2:图案
对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思考逻辑的发展还不健全,而卡通人物的构图简单,比较容易让孩子感到可亲近、容易理解,自然而然就会喜欢看卡通。
要素3:表情动作
卡通片里夸张的脸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都充满了丰富的变化,容易引起幼儿注意。如果情节内容符合幼儿的生活情境,则更能够吸引他融入情境之中。
二卡通片3大益处
益处1:改变暴躁情绪
由于幼儿对于卡通片拥有高度的专注力,因此看卡通片所收到的教育效果会比其他工具好很多,比如书本、录音带等,可说是相当适合用于调整幼儿性格的教养工具。平时父母可先收看卡通片内容,筛选出适合幼儿观赏的精品节目。再说现在的年轻父母都很忙,下班后也可能要加班或忙于家务,无法长时间陪伴幼儿,因此幼儿可能会闹情绪,此时便可挑选温馨一点的卡通片给孩子看,帮助他稳定情绪。
益处2:帮助学习规矩
由于幼儿很喜爱卡通片里的人物,所以多将自身投射到某一角色身上。比如很受女孩子欢迎的芭比娃娃,每个小姑娘都想变成她,既漂亮又有气质。因此,家长可能发现3岁左右的女孩开始注重打扮。其实这就是很好的教养契机。父母想要幼儿学习良好的习惯,如保持环境清洁,都可利用幼儿喜欢模仿的习惯来达到目的,比如对孩子说:“要随时保护环境清洁,才能像芭比一样讨人喜欢那!”
当然,在利用卡通片里的角色来教养孩子时,必须考虑到该角色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事情确实有一定的关系,不能胡乱联系、乱给卡通人物戴帽子,否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思考能力逐渐变强,就会认为家长一直在糊弄人!
益处3:加速语言学习
说到卡通片有助于幼儿的语言发展,很多家长可能感到难以置信。其实,只要婴幼儿能够多接受语言刺激,就可以达到提升语言学习的效果。平时父母平时比较沉默寡言的话,不妨多让幼儿收看卡通片,可间接增加其语言刺激。
以“天线宝宝”为例,对刚要学习说话的婴幼儿而言就非常合适,因为天线宝宝说话速度慢,孩子很容易就能听懂它在说什么,而且又一再重复,对幼儿学习说话确实有很大帮助。不过,天线宝宝比较适合2岁以下幼儿观看,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而言,已经难以发挥帮助语言发展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对于卡通人物的模仿能力极强,所以必须慎选卡通片,否则当幼儿跟着其中的卡通人物学到看似好玩、实则难堪的话语时,如蜡笔小新常说的口头禅“你笨死了”,父母就会发觉要改变这些用语习惯相当困难。
三如何选择卡通片
可能令许多父母感到头大,因为总是担心卡通片里存在不利于幼儿发展的因子。要避免此类问题发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父母陪同收看。凡是卡通片中正面的、积极的内容,如“巧虎”中包含了教导小孩如何学习生活细节,家长可借机将卡通片中的内容转化至日常生活,教导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卡通片中的负面信息,如“哆啦A梦”中的胖虎,总是仗着自己身强体壮就欺负弱小,家长也可趁机告知幼儿“不可仗势欺人,应当帮助别人”。这样不仅能让幼儿更好地去思考卡通片的情节、逻辑,并且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问题。
●选教育性、启蒙性的卡通片
音乐、节奏和色彩:婴幼儿不妨看看《泡泡宝宝》。这是一部没有任何情节的连续剧。被卡通化了的主角是一群五颜六色的可爱的泡泡般的“宝宝”。他们跟着仿佛来自外空的音乐飞翔舞蹈,他们的形状很简单,只有圆锥形的身体和头上的两只大眼睛,刚好足以抓住低幼孩子的注意力。
颜色、形状、数目、字幕、生词:资格最老的当然要数《芝麻街》。拍摄这部连续剧时,一群严肃的教育工作者每拍完一集,都先放给小批儿童观看,随时修改不能吸引儿童的地方,最后终于找到了现在成为经典的结构和拍摄模式。《小小爱因斯坦》系列,也是适合低幼启蒙的作品。另外还有国外正走红的Blue’sClues,很生动地对孩子进行启发,无形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社会交往: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需要自幼开始培养。一些表现人际之间美好情感和交往的卡通可以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方面,《天线宝宝》是很好的选择。很多成人不明白为什么如此简单的情节和人物设置会对孩子产生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但《天线宝宝》不是随意之作,也是由一群儿童教育专家反复调查研究,专门为低幼孩子量身制作的,充满友好、团结的气氛,世界一片明媚,正是小朋友们想要的。
给低幼孩子选择卡通片,一定要注意影片的节奏。1997年,当《神奇宝贝》的某一集开始播放时,世界各地都出现儿童在观看该集影片后惊厥的现象。后来的调查发现这些孩子本身都有癫痫等易于出现惊厥的疾病,证明卡通片中飞速变化的声光色可能引起孩子大脑信息处理的短路。卡通片中的信息以各种形式极快地传输给孩子,孩子的大脑必须快色处理这些信息,在有缺陷的孩子那里引起惊厥,在正常孩子中往往导致误解。而在习惯了快速接受信息之后,孩子会对接受更加细节的、有条理的信息,比如书本学习失去兴趣。幸运的是不少人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而开始制作适应孩子接受的节奏舒缓、信息量有限、解释清晰详细的影片,比如《巴巴爸爸》、《蓝色小欧斯》都是其中的典型制作。如果你家中有一个十分活跃好动的孩子,可以试试看这两部连续剧能否让他安定下来。
●选富于情节性的、以故事为主的卡通片
想象、冒险:很多日本动画片富于想象力。《哆啦A梦》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大雄体育不行、学习不好,总是被人欺负,影射无聊乏味的“会社人”(公司职员),但天外来客哆啦A梦却让他平凡无奇的生活变得格外有趣起来。《神奇宝贝》也属于此类异想连篇的卡通,附带宣扬忠实友谊和勇于冒险的精神。动画片大师宫崎骏的《千千寻》、《森林王子》等影片,富于东方哲理和美学风格,想象奇特,可以让孩子和大人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英雄类:男孩子到一定年龄就会开始看《蜘蛛侠》、《变形金刚》,即使你很不情愿。看这一类拳脚和力气取胜的影片,你能把关的是片子是否有正面积极的意识取向,语言是否有不妥的地方,制作上是否粗制滥造。
浪漫片:很多小女孩喜欢温馨阳光的卡通,迪斯尼的很多片子都适合女孩子观看。不一定给她们全看芭比或者仙女故事,因为这些包装美丽的故事里往外也宣扬很多英雄救美之类的陈词滥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职场妈妈育儿小窍门
上班前的育儿小窍门·肌肤之亲很重要上班前和孩子亲密接触,对他和您一天的心情都很有好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用手指轻刮一下孩子脸颊,可以对着孩子学猫叫,也可把能发声的玩具对着孩子耳朵将其叫醒。给孩子穿衣服时,可在其腋下或背部挠几下,使孩子体会到乐趣。肌肤之亲是让小宝宝感觉到妈妈关爱的最好途径。·妈妈宝宝互相喂饭孩子能吃饭或能吃断奶食品的话,妈妈可将饭舀到勺子里喂给孩子吃,同时鼓励孩子喂给妈妈吃,这种喂饭游戏是十分温馨的,还锻炼了宝宝的各种能力,初步培养了孝心。·说“再见”时抱起孩子孩子知道妈妈要上班去了,会多么伤心啊!妈妈要抱抱孩子,对孩子说“再见”。即便是孩子听不懂
,也要给他讲明白妈妈离开的理由:“妈妈要去上班了,如果宝宝好好玩,好好吃饭,妈妈很快就回来啦!”很多妈妈为了避免孩子的纠缠而偷偷离开,这种做法是绝对禁止的。因为孩子会一整天找妈妈,会因见不到妈妈而心神不宁、注意力不能集中。这种做法持续下去会使孩子形成整日找妈妈的习惯,再见到妈妈更是一刻也离不开了。妈妈应让孩子接受妈妈要离开的事实。上班时突然牵挂宝宝·亲子午餐英的老公工作单位离家很近,每天中午老公都回家与宝宝一起吃午饭,看着宝宝入睡后才离开。如果你或爱人工作地点离家较近,尽量中午回趟家。·每天规定一小时“想宝宝时间”生活在大城市的新妈妈、新爸爸们
未必有时间中午与宝宝相聚,那么抽一小时专门想宝宝也不错。晶每天中午为宝宝挤奶,然后把奶瓶放在公司的冰箱里,这时,她一心想着宝宝,感觉她正在为宝宝尽职责,时间一到,把宝宝抛开,一心一意地干工作。效果很好。·打电话联系孩子喝水了吗?ji蛋喂了吗?闹没闹脾气?睡觉踏实吗?很多担心让你心烦意乱,把你担心的所有问题打电话回去落实一下。不过你要记住,隔会儿就打一个电话,这不仅会影响你的工作,使你在上司的眼中成为问题,在其他同事心中变成婆婆妈妈;而且使宝宝的看护者怀疑你对她不够信任。诀窍是每天选择午休时间打一次,语言控制在最经济的程度。·把工作扔在家门外,把家事扔在办公室外有位做广告经理的妈妈,她的办公室,绝对没有孩子的照片啊,玩偶啊,工作时间她从不想孩子,绝对不暴露任何妈妈的标志。但是一回家,她会关掉手机,所有公务一概拒绝,不理朝政,不管是多诱人的生意。下班后的育儿小窍门·大声喊着宝宝的名字进门妈妈下班回来后,一边喊着孩子名字一边进门。即使孩子在睡觉也没有关系。孩子跑出来(或由看护人抱出来)迎接妈妈的话,妈妈要捏捏孩子的脸蛋,抱抱他,通过肌肤之亲来让他体会到妈妈的存在。·和孩子一起洗澡、游戏如果孩子超过2岁了,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洗澡了,在水里尽情玩耍。如果孩子太小,可以在帮他洗完后给他按摩。通常孩子会乐得咯咯笑的!·和孩子一起听音乐、跳舞虽然你可能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但只要和孩子一起随着音乐一起哼哼,一起扭动腰肢体就可以了。同时
拉起孩子的小手,并与孩子目光相对,传递你的爱。·睡前故事的威力在孩子睡前给他讲故事,这绝对是对不能白天陪伴孩子的最好补偿!还可以给孩子唱催眠曲,让孩子在这种安静舒适氛中进入梦乡。周末好时光·带孩子去游乐场如果天天去游乐场,任何人都会觉得索然无味。若偶尔为之或有规律地去游玩,比如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末去,孩子就会觉得十分向往。全家人一起去游乐场游玩,对孩子来说是十分有趣的事。最开心的就是左手牵妈妈
3岁宝宝益智小游戏
亲子游戏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小手小手变变变
功能:锻炼小肌肉的协调与灵活,训练思维反应能力。
玩法:
1.爸爸妈妈和宝宝都把手藏在各自身体的后面。
2.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说“小手小手藏起来,小手小手变变变!”
3.每次都鼓励宝宝变出不一样的动作。如变成一把抢、一只小狗、数字八、小兔的耳朵、一个三角形等等。妈妈和宝宝还可以相互学习各自的动作哦!
规则:说最后一个“变”字的时候,小手一定要变出动作来。
二、小青蛙跳荷叶
功能:学习单脚、双脚跳和有一定距离的跳的各种方法。
材料:用马甲袋做的荷叶,用小的毛绒玩具做害虫,一个篮子。
玩法:
1.妈妈把荷叶一张一张铺开放在地上,对宝宝说“春天来了,池塘里也长出一些害虫,我们变成小青蛙去吃掉害虫,好不好?”
2.妈妈和宝宝一起说“小青蛙,本领大,跳跳跳,呱呱呱。”(活动四肢、巩固跳的动作)
3.青蛙妈妈带青蛙宝宝跳到荷叶上,一次捉一只害虫,然后再返回去。
4.青蛙妈妈说“现在宝宝长大了,自己去捉害虫吧,妈妈在家等你。”
5.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活动情况,适当改变荷叶与荷叶之间的距离。
规则:一次只能捉一只害虫。只能跳。双脚要落在荷叶上。
三、钻洞洞
功能: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做各种动作,发展身体的韧性。
材料:一个小球
玩法:
1.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说“小手小手拍拍,小脚小脚跳跳、小腰小腰扭扭,膝盖蹲一蹲,脑袋点一点,请我的身体动起来。
”接着做热身运动。
2.做个小洞洞。爸爸妈妈鼓励宝宝用手臂和身体做洞洞,每次做出不一样的洞洞,能让宝宝妈妈手中的小球穿过。
3.做个大洞洞。爸爸妈妈尝试用身体做大洞洞,能够让宝宝能从这个洞洞中穿过。
规则:每次都是利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变出洞洞,不能重复。
变出的洞洞大小要让小球或宝宝可以钻进去。
四、揪尾巴
功能:发展腿部力量,提高跑的速度。
材料:3根长50~60厘米的彩色纸带
玩法:
1.爸爸妈妈宝宝各自把彩色纸带塞在裤腰后做尾巴。
2.爸爸妈妈跑一定距离,宝宝跑去揪爸爸妈妈塞着裤腰后面的尾巴。
3.等宝宝跑开一定距离后,爸爸妈妈跑去再揪宝宝后面的尾巴。
规则:被揪到尾巴后,马上要去揪对方的尾巴。
五、送水车
功能:锻炼手臂力量和灵活避开障碍物的反应能力
材料:一只废旧纸箱或周转箱,2~4瓶矿泉水,一根绳子。
玩法:
1.爸爸妈妈说“天气热了,我们去动物园给小动物送水喝去吧”。
2.带宝宝一起用手拉着纸箱到处走走、跑跑,绕开障碍物。
3.宝宝一个人用手拉着纸箱运水。当回到起点时,爸爸妈妈给纸箱增加矿泉水。
规则:如果纸箱在运的过程中,碰到了场地的障碍物就要重新回到地点出发。
每次往纸箱增加一瓶矿泉水,逐渐增加纸箱内的重量。
运动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生理刺激,尤其对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科学适当的运动游戏可以愉悦宝宝的情绪,发展宝宝良好运用身体的能力和熟练地掌握控制物体的能力。除了参照这些游戏外,爸爸妈妈还可以发挥聪明才智,多想出一些方便又好玩的运动游戏跟宝宝一起来分享吧!
职场妈妈的育儿小窍门
上班前的育儿小窍门
1.肌肤之亲很重要
上班前和孩子亲密接触,对他和妈妈一天的心情都很有好处。方法有很多种,妈妈可以用手指轻刮一下孩子脸颊,给孩子穿衣服时可在其腋下或背部挠几下,使孩子体会到乐趣。肌肤之亲是让小宝宝感觉到妈妈关爱的最好途径。
2.说“再见”时抱起孩子
孩子知道妈妈要上班去了,会多么伤心啊!妈妈要抱抱孩子,再对孩子说“再见”。即便是孩子听不懂,也要给他讲明白妈妈离开的理由:“妈妈要去上班了,如果宝宝好好玩,好好吃饭,妈妈很快就回来啦!”
很多妈妈为了避免孩子的纠缠而偷偷离开,这种做法是不好的。因为孩子会一整天找妈妈,这种做法持续下去会使孩子形成整日找妈妈的习惯,再见到妈妈更是一刻也离不开了。妈妈应让孩子接受妈妈要离开的事实。
3.把工作扔在家门外,把家事扔在办公室外
有位做广告经理的妈妈,她的办公室里绝对没有孩子照片之类的东西,工作时间她很少想孩子。但是一回家,她就会关掉手机,所有公务一概拒绝,不管是多么诱人的生意。
下班后的育儿小窍门
1.大声喊着宝宝的名字进门
妈妈下班回来后,要一边喊着孩子名字一边进门。如果孩子跑出来(或由保姆抱出来)迎接妈妈,妈妈要捏捏孩子的脸蛋,抱抱孩子。
2.和孩子一起洗澡、游戏
如果孩子超过2岁了,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洗澡了,在水里尽情玩耍。如果孩子太小,可以在给孩子洗完澡后给孩子按摩,通常孩子会乐得咯咯笑的!
3.和孩子一起听音乐、跳舞
如果妈妈不会唱歌不会跳舞,那也没关系,只要和孩子随着音乐一起哼哼、一起扭动腰肢就可以了。同时拉起孩子的小手,并与孩子目光相对,传递妈妈的爱。
4.发挥睡前故事的威力
在孩子睡前给孩子讲故事,这是对不能在白天陪伴孩子的最好补偿。还可以给孩子唱催眠曲,让孩子在安静舒适的氛围中进入梦乡。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小窍门
容易分心,是很多小孩子都有的问题。年龄越小的孩子,越不容易集中注意力,而注意力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有了它,孩子便能学到好多东西,可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涣散,很多有用的信息便无法进入孩子头脑中。虽然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但仍有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你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拼图、下棋
让孩子尽早学会拼图,并逐渐增加拼图的块数;学习简单棋类的玩法。
猜物
把几种不同形状、轮廓鲜明的东西放在袋子中,让孩子去摸,然后提问孩子:“一共有几样东西?都是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什么东西不见了
摆出几样东西,让孩子看上1—2分钟,再让孩子闭上眼睛,拿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东西,再请孩子说说什么东西不见了。(提示:可先从少数几个东西开始,等孩子记忆力增强后,再逐渐增加东西的数量和拿掉的数量。)
听故事
在讲故事前,先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听完后回答问题;还可以要求他在听完故事后复述给你听。
传话
经常让孩子做传口信的人。“你去告诉爷爷,今天晚上9点,中央电视台有他喜欢的节目。”从简短的到长一些的句子。
学话
教孩子跟随你说话,在完整地说一句话后,你说前半句,让孩子说后半句。
找数字
让孩子在纸上把大小不同、次序混乱的1—100的数字,依次找出并圈上。(提示:这个训练可常做,每次记录下时间,或跟家长比赛,增加训练的趣味性。)
连图形
让孩子把1—100甚至更多的数字按顺序连接起来,组成各种有趣的画面。
小帮手
经常让孩子帮助家长拿各类小东西,从一件到几件不等,要求他在一次完成。“请帮我拿一个苹果、一把小刀、一些纸巾和几个牙签。”
听CD、看图书
准备配有磁带或CD的图书,让孩子先听,再看图书,理解其中内容。这种图书以听为主,用图书来加深理解,此方法对孩子将来进入学校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孩子在听、看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更主要地培养了孩子安静、注意听讲的好习惯。
开心豆的亲子识字小窍门
今天碰到一个因为为识字困扰的朋友,她因为孩子七岁了识字量还特别少而心急如焚。因为看不懂题目,所以其它功课也跟不上。学前班的孩子还不会认字,让人非常意外,但是出现在从这位没接送过一次孩子的妈妈家倒是非常正常。
开心豆的亲子识字小窍门
一、坚持亲子阅读睡前故事。
有研究发现宝宝睡前左右脑是同步的。左脑负责语言,分析,右脑负责记忆,想象,而且睡觉故事有利于睡眠,有助于身体发育。
二、在宝宝不会说话前,当孩子的”点读笔“。
孩子指故事书,就读故事书,指超市里的分果,就读水果商品标签。指路边的广告牌,站牌就读广告牌,站牌。等他的识字兴趣来了,见到认识的汉字宝宝就像见到了熟悉的好朋友一样兴奋,你想不帮他读都不行哦。
三、宝宝会说话后,当孩子的”说写笔“
宝宝会说一个字,就在准备好的卡片上帮他写一个字。后来写词语,短语,句子等。
注意:放慢速度,让宝宝看到你写字的过程,而不是看已经写好的字。
用红色的粗笔写大字更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因为小宝宝的眼睛更容易看清楚红色。渐渐的只要是会说的就能认识,基本做到说话与识字同步。
四、和”汉字宝宝“玩游戏,当孩子的”游戏笔“
等积攒了一些卡片就和他一起玩游戏。
游戏一,帮实物找名字:
帮家里的物品都找到自己的名字。
游戏二,角色扮演:
一人拿出“猫”另一人就当做“游戏笔”,发出“喵喵”叫的声音
游戏三,分类:
可以分玩具,日常用品。分植物,动物。也可以分动词,名词,形容词。
游戏四:找相同和找不同
比如”太“和”大“,”人“和”入“
游戏五:捉迷藏
有个”口“字藏起来了请聪明的小朋友快找找它吧。
哦,原来藏在豆豆的”豆“里面了!
育儿:小细节也有大智慧
育儿:小细节也有大智慧天气很好,我负责卫生xx爸负责与xx玩耍。
这天他们爷俩就玩起来“水中捞豆”的小游戏。“水中捞豆”是xx想出来的。
天较冷,不想让xx玩水与我一起搞卫生,xx爸说,xx,我想做游戏,没人陪我做游戏,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
xx说,好呀。
做什么游戏呢,xx爸问。
捞月亮。(前些天刚与xx说过猴子捞月的故事,听故事时xx就说,妈妈,我们也来捞月亮吧!)
捞月亮呀,xx想去捞月亮呀,去哪里捞月亮呢?xx爸用很夸张及疑问的语气说。
去水里呀,猴子都在水里捞月亮哩。
可是,现在是白天,我们没有月亮捞怎么办呢?
是喔,没有月亮捞怎么办呢?xx想捞怎么办?
那我们捞其它的吧!捞什么呢?
嗯,那我们捞豆豆吧。
没有豆豆呀。
厨房里有。说完xx乐颠乐颠的跑到厨房里把做豆浆的黄豆全都提了出来。
爸爸,你看!xx很得意的把手中的袋子举高来可xx爸看。
可是,没东西捞呢。xx爸又提出问题。
。。。。。。
于是在xx爸与xx纠结、回答完一堆问题后,最后,由xx准备好了他的所有工具,几个用过的奶粉勺、两个平常用来装沙的碗、一个之前用来洗xx屁屁的小盆。
爷俩嘻嘻哈哈的就这样玩了近整个下午。不时的听见xx沮丧与兴奋,我没得捞了,哈哈,我赢了,一起做游戏真开心。
看着他们爷俩玩得开心,看着xx说出一些另人意料的话语,自已也更是欣喜。
相比较而言,xx的语言发展算是不错的,我在想,这应该和早期的语方教育和亲子时间是分不开的。
从xx渡过婴儿期后,我们便坚持用“正常语言”来告诉xx一切事物、来与xx对话、来表达一切,因此,xx现在的语方发展算是不错的,能够把疑问、惊讶、欣喜的口气都用到恰到好处。
而很多时候,宝必竟年龄还小,关于他的所有的事情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够按大人的意愿去发展。这需要我们有一个适合他的教育方法与引导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过程中,我们都会间接扮演一个“问题人”的角色,所有的事情都以提问的方式提醒xx,该准备什么,下一步该怎么做比较好。长此下来,现在,如果我们故意跳过一个环节,比如说叠好被子就洗脸,他会说,还没有刷牙呢!这个时候,我们便加以鼓励,“是喔,还没有刷牙呢,都忘了,还是xx记得的,xx记性好好表现好好喔,xx要表扬表扬,妈妈要批评批评。”如此以往,xx很多时候都可以主动自已刷牙、洗脸了。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愿不愿意的家长。很多时候,换个方式与孩子相处,换个方式与孩子讲道理,生活的笑声会更多。愿我们都快乐!
准小学生要玩得益智、健康
从现在到开学前的两个多月里,准小学生们又该做些什么准备呢?
“没必要刻意去做大量识字、学算术、学外语这样的学科知识准备,要让孩子轻轻松松地进小学。”教育专家们表示,在幼升小的当口,家长们要善于管住自己的嘴巴,有些话最好不要说。
忌语一:“进了小学就没有幼儿园里那么开心了,老师会狠狠地收你们骨头的。”
孩子从以养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转为以学为主的小学阶段,会经历一个心理调适期。如果家长用近乎恫吓的语言将小学生活描绘得十分可怕,那就会给他们的启蒙教育蒙上阴影。
普陀区中山北路一小徐梅芳校长说,必须让孩子们带着一种充满憧憬和好奇,而不是害怕上课、惧怕老师的心情上小学,这样,他们的求知欲、创造力和个性潜能才会得以很好地施展。
忌语二:“只要成绩好就行。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用你管。”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心理教师苗蓬说,有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一条——“考试成绩好”,除此,什么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都被看成是多余的。
有些家长为了“分数”,对孩子的一切生活空间实行大包大揽,甚至不惜牺牲掉孩子的兴趣爱好,只要与考试无关的阅读、爱好和玩耍,都会被禁止。这样的培养十有八九是“育了分”却没能“育人”。
忌语三:“为了你能进这所名牌学校,父母想尽了办法,也花了许多钱,你可要好好地争气啊,如果学习不认真,小心对你不客气。”
事实上,现在仍有个别家长会对孩子实行“棍棒教育”,原因主要是孩子成绩不好,有违家长心愿。
南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室主任李金林说,家长之所以要拿孩子出气,是觉得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在孩子身上得不到回报,殊不知,这样的粗暴教育,很可能在孩子的心灵上造成强烈的逆反,特别是在孩子刚刚步入小学的时候,更容易挫伤他们的上进心和自尊心。
忌语四:“这个暑假是你最开心的假期,要玩就多玩玩,上了小学和中学,寒暑假就没那么开心了。”
小学生的天性仍离不了玩,关键是如何玩得愉悦、益智、健康。有些孩子进了小学,连走姿、站姿和坐姿都不成形,更不用说简单的集合、跑步和群体游戏了。
浦东新区体育教研员宋向阳说,家长不妨因人而异地给孩子在这个暑假里安排一些健身项目,让他们能较顺利地融入小学的体育活动中去,这对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体魄都有好处。
锻炼宝宝小肌肉的益智游戏
当宝宝对生活中的物品的兴趣超过了对现成玩具的兴趣的时候,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来锻炼宝宝的小肌肉。
7个益智型小肌肉游戏
1.用叉子吃东西
把水果或面包切成适当大小的块装在盘子里。给宝宝一把幼儿专用叉子,让他自己去叉盘子里的食物吃。记住,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有充分的耐心,不要因为宝宝的动作不熟练就去帮忙。
效果:可以提高宝宝的手劲和操作能力,对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也有好处。
2.用勺子舀水
准备两个透明的杯子和一把勺子。在一个杯子里装点水,让宝宝用勺子从这个杯子里把水舀到另一个杯子里。如果宝宝做不好,也可以让他直接拿杯子将水倒来倒去地玩。
效果:玩水是宝宝永恒的游戏,可以锻炼小肌肉的控制力、手眼协调能力和注意力。
3.盖盖子
准备一个带盖子的塑料水杯或小碗。你给宝宝作个示范,教他把盖子打开,再合上。可以让宝宝慢慢练习。
效果:这个活动需要同时使用双手,对培养宝宝两只手的协调能力很有好处,还能增强宝宝手腕的力量。
4.迷你汽车游戏
给宝宝准备一些迷你小汽车玩具,教他玩停车场游戏,比如把汽车整整齐齐地排成一排。也可以让宝宝用小手去拨弄轮子,观察轮子是怎样转动的。
效果:这不仅可以锻炼宝宝的手部肌肉,还能增强空间意识。
5.敲打乐器
准备好小鼓、木琴、三角铁等可供宝宝用双手演奏的乐器玩具。播放宝宝熟悉的童谣或歌曲,让他随着节奏用双手敲击乐器。
效果:可以使宝宝更加熟练地使用双手,还能培养乐感。
6.撕纸
准备几种质地不同的纸,如面巾纸、打印纸、写字本用纸等。让宝宝试着用双手把纸撕开,然后把撕过的纸揉成团儿。
效果:可以让宝宝灵活地使用小手,提高精细动作能力。
7.翻书
给宝宝准备几本书或相册,让他随意地翻看。开始时,由于手指还不太灵活,宝宝可能会一下子翻好几页。没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宝宝控制小手肌肉的能力越来越强,逐渐地就能一页一页地翻书了。
效果:翻书对小手肌肉是很好的锻炼,说不定宝宝还会因此很快爱上阅读呢。
3个徒手游戏
1.小手变图形
教宝宝伸开双手,伸直手指头。然后把食指和拇指的指尖对在一起组成圆圈,放在眼睛的前面,就像戴上眼镜一样。试试看,还能用小手变出什么图形?
效果:可以帮助宝宝认识各种图形的变化,还能提高想象力。
2.“煎鱼”
先让宝宝把左手手掌向下,用右手轻轻地掂两下手背,像煎鱼一样。再把手掌向上,捏两下掌心。然后把右手伸开当成盘子,左手当成刚烤好的鱼,把“鱼”放在“盘子”里,把小嘴凑过去假装吃两下。
效果:上下摆动双手,可以使宝宝的手关节更加柔软灵活。
3.用小手数数
教宝宝按一、二、三等数字的顺序,逐一把手指伸出来。等熟练以后,还可以让宝宝数书中的小鸟、鸭子等小动物。
效果:可以使宝宝的手指运动更加灵活,还能练习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