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班科学教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的课堂上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您知道幼儿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大班科学蜗牛”,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这是大班科学蜗牛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与习性。WWw.yJS21.COm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放大镜、玻璃瓶、塑料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种食物等。

活动过程:

一、捉蜗牛

雨过天晴,带领幼儿到野外捉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提问:你是在哪儿捉到蜗牛的?捉了几个?

二、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蜗牛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说出其特征。

2、用手触摸蜗牛的身体和壳,轻触蜗牛的“角”,看有何反应。

3、将蜗牛分别放在塑料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观察留下了什么,从玻璃板的背面观察蜗牛的身体。

4、游戏:蜗牛赛跑。每个幼儿选取自己的“最佳选手”参赛,看哪个蜗牛获得冠军,从而观察蜗牛的爬行方式。

5、让蜗牛相互背负着爬行。观察大蜗牛驮着小蜗牛、小蜗牛驮着大蜗牛爬行有什么不同,小蜗牛驮阗大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6、让蜗牛在竖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断调转木棍的方蜗牛(大班科学)向,看看蜗牛会怎样,蜗牛为什么掉不下来?

7、幼儿自由观察,引导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方法。

三、喂蜗牛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食物喂蜗牛,观察一下它们爱吃什么。

四、养蜗牛

和幼儿一起讨论饲养蜗牛的条件。

创设下列不同条件,让幼儿观察,动脑思考:你想将你的蜗牛放在哪个“家”里饲养?为什么?

1、将蜗牛放入空瓶中,瓶中盖上玻璃。

2、将蜗牛放入有水的瓶子中,瓶口盖上纱布。

3、将蜗牛放入有干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

4、将蜗牛放入有湿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

鼓励幼儿想办法为蜗牛创设更好的“家”。

幼儿在欢快的“蜗牛与黄鹂鸟”的乐曲中,模仿蜗牛爬行的动作,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一)、准确把握教材本课是观察蜗牛这样的小动物,在活动中,我从动物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入手,在环境布置和材料选择上有的放矢,考虑较为周详。由于蜗牛具有胆小、怕受惊扰、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等生活习性,在环境布置上,我利用窗帘遮挡光线,要求学生较为安静,不能惊吓我们的动物朋友,营造了一个适宜蜗牛出来爬行的物理环境,课堂上的蜗牛表现得很活跃。在材料选择上,蜗牛爬行的地方是一张明胶片,底下衬一张白纸。白纸是为了防止桌子与蜗牛相近的颜色混淆学生的观察判断,明胶片的利用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减少磨擦,利于蜗牛的爬行;其二是让学生能多角度地对蜗牛进行观察。在材料中还用到了纸杯,一方面是蜗牛会乱爬,会影响到课堂秩序;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把蜗牛套入纸杯中,减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倾听同学的发言。

(二)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理念。课堂中第一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研究蜗牛用时13分,汇报交流6到7分钟。第二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蜗牛壳用时6分,汇报交流9分。从时间上来说,保证了学生探究的时间,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在了课堂上。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对蜗牛的描述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小组观察描述的方法并不雷同,学生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想。学生对蜗牛的观察也不局限于课堂,通过教师送给学生的蜗牛食物,学生对蜗牛食物的探究自然就延伸到了课外,通过课外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对蜗牛依然是兴趣盎然、气氛热烈,令我颇为欣慰。

(三)对本课以及科学教学的一些探讨

1、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过去的教学是一个个知识点的连接,而现在的科学教学强调的是一个个活动的连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体验,从而获得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经验。因此他关注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以及活动的价值。在本课中如果我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学生对蜗牛壳的观察上,对学生的发展会更有利。因为学生对蜗牛柔软部分的观察是他们平时就会注意的内容,没有必要在课堂上重点展开。而对蜗牛壳的观察是学生原来忽略的,如果在课堂上作为重点观察对象的话,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对动物身体细节观察的经历,进而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的观察,产生更多的发现,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去寻找对儿童来说价值更大的活动。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在科学教学中,不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师都会感觉时间不够。要让学生活动,没有时间的保证,活动是不会有效的。但要给学生时间,我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就产生了问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唯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效率可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活动结束了,该停就得及时停下,不然一等一两分钟就过去了,几次活动下来,仅40分钟的课堂已浪费了好几分钟了。在培养习惯方面还应包括记录的有效性,组内分工的快速,活动开始的及时等。二是对观察活动的组织。组织观察活动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把学生当成白纸,什么都去指导,时间自然不够用。当然也不能高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实际,让我们的教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3、如何引导学生生成新问题来源于学生内部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产生学习的内驱力。科学教学中学生如果能不断地发现,在新发现中也许新问题就会不断地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情境,让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并在发现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一个观察活动结束时,有意识地提问:“在观察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尽管只是一句话,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经常这样的教学,学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活动,从而得到更多的问题,从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开展后续活动, 不再是教师要求学生去做,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和发展。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蜗牛》


活动目标

1、认识身边感兴趣的小动物,了解小蜗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喜欢观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好奇爱问。

3、能通过收集、观察、绘画等多种活动进行探究。

4、学习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的猜想,能大胆与同伴交流。

5、使幼儿掌握一些蜗牛的生活基本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有观察蜗牛的兴趣,能大胆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蜗牛对农作物的危害。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捉蜗牛,每人准备一个盛有蜗牛的昆虫盒。

2、《学前班科学活动上册》第1至2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蜗牛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昆虫盒里的蜗牛,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蜗牛的外形特征。

提问:(1)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它的眼睛长在哪里?它的触角有什么用?捕捉蜗牛时,为什么常常看不见它的头?

(3)蜗牛的壳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

(4)蜗牛的怎样走路的?蜗牛爬过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条线呢?

二、讨论活动: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喜欢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过冬天的?

小结:蜗牛生活在墙边、草丛、树根、叶子背面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它喜欢吃绿色植物,特别是蔬菜。蜗牛冬天躲进壳里,用粘液封闭壳口,十分耐饥。由于蜗牛的腹足会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会留在一条白线。为了保护自己,它常常在头缩进硬壳里。

三、谈话活动:蜗牛的危害。

引导幼儿看《学前班科学活动课上册》第1页,了解蜗牛的危害。

四、游戏活动:幼儿学蜗牛爬。

五、画一画:我见过的蜗牛。

教学反思

活动前对幼儿已有的经验估计过高,有的幼儿虽经常捉来蜗牛玩,但没仔细观察过。当谈到蜗牛喜欢吃什么时,对于老师而言也比较困惑,因为平时的司空见惯使我不再留心去观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蜗牛爱吃实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百科: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中班科学活动蜗牛的秘密


中班科学活动蜗牛的秘密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饲养蜗牛,了解蜗牛喜欢吃的食物,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蜗牛的秘密教案吧。活动目标:

1、 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

2、 饲养蜗牛,了解蜗牛喜欢吃的食物。

3、 养成善于观察小动物的习惯。

4、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 玻璃板、木板、木棍、放大镜。

2、 米粒、树叶、菜叶、西红柿。

3、 蜗牛、螃蟹、乌龟。

活动过程:

1、 以谜语形式引出课题:没有脚、没有手、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 观察蜗牛

(1) 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说出其特征。

(2) 认识蜗牛的触角、头、壳和腹足,知道蜗牛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动物,也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3) 用手触摸蜗牛的身体和壳,看看有何反应。

(4) 将蜗牛分别放在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让幼儿观察会留下什么。

(5) 让幼儿从玻璃般的背面观察蜗牛的身体。

(6) 让蜗牛在树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断地调转木棍的方向,看蜗牛会怎样?为什么掉不下来?

(7) 让幼儿自由的观察,引导幼儿创造出更多的观察方法。

3、 游戏《赛跑比赛》

将小蜗牛、小乌龟、小螃蟹放到木板上,观察他们的爬行速度及身后是否有爬行的痕迹,让幼儿知道蜗牛在他经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白色的痕迹,那是为了前进时减少摩擦而分泌的黏液。

4、 喂蜗牛 鼓励幼儿用米粒、树叶、菜叶、西红柿等喂蜗牛观察一下他们爱吃什么?

5、 活动延伸

和幼儿一起讨论饲养蜗牛的条件。

活动反思:

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蜗牛》含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蜗牛》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蜗牛》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观察兴趣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与习性,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蜗牛》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与习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放大镜、玻璃瓶、塑料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种食物等。

活动过程:

一、捉蜗牛

雨过天晴,带领幼儿到野外捉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提问:你是在哪儿捉到蜗牛的?捉了几个?

二、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蜗牛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说出其特征。

2、用手触摸蜗牛的身体和壳,轻触蜗牛的“角”,看有何反应。

3、将蜗牛分别放在塑料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观察留下了什么,从玻璃板的背面观察蜗牛的身体。

4、游戏:蜗牛赛跑。每个幼儿选取自己的“最佳选手”参赛,看哪个蜗牛获得冠军,从而观察蜗牛的爬行方式。

5、让蜗牛相互背负着爬行。观察大蜗牛驮着小蜗牛、小蜗牛驮着大蜗牛爬行有什么不同,小蜗牛驮阗大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6、让蜗牛在竖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断调转木棍的方蜗牛(大班科学)向,看看蜗牛会怎样,蜗牛为什么掉不下来?

7、幼儿自由观察,引导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方法。

三、喂蜗牛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食物喂蜗牛,观察一下它们爱吃什么。

四、养蜗牛

和幼儿一起讨论饲养蜗牛的条件。

创设下列不同条件,让幼儿观察,动脑思考:你想将你的蜗牛放在哪个“家”里饲养?为什么?

1、将蜗牛放入空瓶中,瓶中盖上玻璃。

2、将蜗牛放入有水的瓶子中,瓶口盖上纱布。

3、将蜗牛放入有干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

4、将蜗牛放入有湿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

鼓励幼儿想办法为蜗牛创设更好的“家”。

幼儿在欢快的“蜗牛与黄鹂鸟”的乐曲中,模仿蜗牛爬行的动作,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一)、准确把握教材本课是观察蜗牛这样的小动物,在活动中,我从动物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入手,在环境布置和材料选择上有的放矢,考虑较为周详。由于蜗牛具有胆小、怕受惊扰、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等生活习性,在环境布置上,我利用窗帘遮挡光线,要求学生较为安静,不能惊吓我们的动物朋友,营造了一个适宜蜗牛出来爬行的物理环境,课堂上的蜗牛表现得很活跃。在材料选择上,蜗牛爬行的地方是一张明胶片,底下衬一张白纸。白纸是为了防止桌子与蜗牛相近的颜色混淆学生的观察判断,明胶片的利用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减少磨擦,利于蜗牛的爬行;其二是让学生能多角度地对蜗牛进行观察。在材料中还用到了纸杯,一方面是蜗牛会乱爬,会影响到课堂秩序;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把蜗牛套入纸杯中,减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倾听同学的发言。

(二)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理念。课堂中第一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研究蜗牛用时13分,汇报交流6到7分钟。第二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蜗牛壳用时6分,汇报交流9分。从时间上来说,保证了学生探究的时间,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在了课堂上。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对蜗牛的描述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小组观察描述的方法并不雷同,学生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想。学生对蜗牛的观察也不局限于课堂,通过教师送给学生的蜗牛食物,学生对蜗牛食物的探究自然就延伸到了课外,通过课外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对蜗牛依然是兴趣盎然、气氛热烈,令我颇为欣慰。

(三)对本课以及科学教学的一些探讨

1、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过去的教学是一个个知识点的连接,而现在的科学教学强调的是一个个活动的连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体验,从而获得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经验。因此他关注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以及活动的价值。在本课中如果我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学生对蜗牛壳的观察上,对学生的发展会更有利。因为学生对蜗牛柔软部分的观察是他们平时就会注意的内容,没有必要在课堂上重点展开。而对蜗牛壳的观察是学生原来忽略的,如果在课堂上作为重点观察对象的话,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对动物身体细节观察的经历,进而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的观察,产生更多的发现,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去寻找对儿童来说价值更大的活动。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在科学教学中,不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师都会感觉时间不够。要让学生活动,没有时间的保证,活动是不会有效的。但要给学生时间,我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就产生了问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唯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效率可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活动结束了,该停就得及时停下,不然一等一两分钟就过去了,几次活动下来,仅40分钟的课堂已浪费了好几分钟了。在培养习惯方面还应包括记录的有效性,组内分工的快速,活动开始的及时等。二是对观察活动的组织。组织观察活动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把学生当成白纸,什么都去指导,时间自然不够用。当然也不能高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实际,让我们的教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3、如何引导学生生成新问题来源于学生内部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产生学习的内驱力。科学教学中学生如果能不断地发现,在新发现中也许新问题就会不断地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情境,让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并在发现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一个观察活动结束时,有意识地提问:“在观察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尽管只是一句话,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经常这样的教学,学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活动,从而得到更多的问题,从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开展后续活动,不再是教师要求学生去做,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和发展。

小百科:蜗牛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蜗牛》


活动设计背景

学校地处山区,幼儿经常在上学途中或学校的花坛里找小动物来玩,特别喜欢小蜗牛,经常找来蜗牛放在小书包里,于是我想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科学,亲近大自然的意识,利用家乡现有的教具,和幼儿一起进行科学探究。

活动目标

1、认识身边感兴趣的小动物,了解小蜗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喜欢观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好奇爱问。

3、能通过收集、观察、绘画等多种活动进行探究,并学习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的猜想,能大胆与同伴交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观察蜗牛的兴趣,能大胆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蜗牛对农作物的危害。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捉蜗牛,每人准备一个盛有蜗牛的昆虫盒。

2、《学前班科学活动上册》第1至2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蜗牛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昆虫盒里的蜗牛,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蜗牛的外形特征。

提问:(1)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它的眼睛长在哪里?它的触角有什么用?捕捉蜗牛时,为什么常常看不见它的头?

(3)蜗牛的壳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

(4)蜗牛的怎样走路的?蜗牛爬过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条线呢?

二、讨论活动: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喜欢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过冬天的?

小结:蜗牛生活在墙边、草丛、树根、叶子背面等阴暗潮湿的地方。(教案来自:.)它喜欢吃绿色植物,特别是蔬菜。蜗牛冬天躲进壳里,用粘液封闭壳口,十分耐饥。由于蜗牛的腹足会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会留在一条白线。为了保护自己,它常常在头缩进硬壳里。

三、谈话活动:蜗牛的危害。

引导幼儿看《学前班科学活动课上册》第1页,了解蜗牛的危害。

四、游戏活动:幼儿学蜗牛爬。

五、画一画:我见过的蜗牛。

教学反思

活动前对幼儿已有的经验估计过高,有的幼儿虽经常捉来蜗牛玩,但没仔细观察过。当谈到蜗牛喜欢吃什么时, 对于老师而言也比较困惑,因为平时的司空见惯使我不再留心去观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蜗牛爱吃实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大班科学蜗牛》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科学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蜗牛》 活动目标 1、认识身边感兴趣的小动物,了解小蜗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喜欢观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好奇爱问。 3、能通过收集、观察、绘画等多种活动进行探究。 4、学习运用已有经...
    2020-09-29 阅读全文
  • 中班科学活动蜗牛的秘密 中班科学活动蜗牛的秘密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饲养蜗牛,了解蜗牛喜欢吃的食物,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
    2021-05-01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蜗牛》含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蜗牛》含反思》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蜗牛》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观察兴趣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2022-02-13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蜗牛》 活动设计背景 学校地处山区,幼儿经常在上学途中或学校的花坛里找小动物来玩,特别喜欢小蜗牛,经常找来蜗牛放在小书包里,于是我想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科学,亲近大自然的意识,利用家乡现有的教具,和幼儿一起进行科...
    2021-12-02 阅读全文
  • 【必备】大班科学教案蜗牛精选(210字)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能用螺旋线画出贝壳,并大胆用线条、图案装饰。2、初步学习以拟人的方法画蜗牛,以及色彩的搭配技巧。3、懂得要安静做画,鼓励、启发幼儿要不怕困难,做坚强的人。教学重点:学习画蜗牛并涂色教学难点:抓住蜗牛的特征,使线条流畅,作品生动形象活动准备:课件、画纸,彩笔...
    2022-03-21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认识身边感兴趣的小动物,了解小蜗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喜欢观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好奇爱问。 3、能通过收集、观察、绘画等多种活动进行探究。 4、学习运用已有经...

2020-09-29 阅读全文

中班科学活动蜗牛的秘密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饲养蜗牛,了解蜗牛喜欢吃的食物,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

2021-05-01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蜗牛》含反思》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蜗牛》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观察兴趣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2022-02-13 阅读全文

活动设计背景 学校地处山区,幼儿经常在上学途中或学校的花坛里找小动物来玩,特别喜欢小蜗牛,经常找来蜗牛放在小书包里,于是我想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科学,亲近大自然的意识,利用家乡现有的教具,和幼儿一起进行科...

2021-12-0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能用螺旋线画出贝壳,并大胆用线条、图案装饰。2、初步学习以拟人的方法画蜗牛,以及色彩的搭配技巧。3、懂得要安静做画,鼓励、启发幼儿要不怕困难,做坚强的人。教学重点:学习画蜗牛并涂色教学难点:抓住蜗牛的特征,使线条流畅,作品生动形象活动准备:课件、画纸,彩笔...

2022-03-2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