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从行为细节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

发布时间:2022-01-07

幼儿园世界的教案。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从行为细节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长朋友,您注意到您孩子的行为细节了吗?

多年从事幼儿教育行业,看到也听到过许许多多关于孩子成长的事例。当你真正的走近孩子的生活你会发现,从孩子的行为细节可以看到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有成长,有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个实例,大家有什么育儿问题可以跟帖讨论,同时我也会及时给您回复。

案例:站在活动室的门口,一位漂亮的小姑娘迎面跑来,看到我后高兴的说:“老师好,老师真漂亮”!当时我很惊讶,问道:“你见过我吗?”“没有”。

大家都一直认为这个孩子很懂事。观察中发现,妈妈一皱眉头,孩子的神情就紧张起来,看到妈妈表情放松,孩子的表情才缓和;

在手聪脑绘(通过教师引导绘画表现孩子的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环节,我观察到这个孩子在最内部的圈子里画上了自己,第二层圈子里画上了妈妈……一切都很正常,但是在孩子用色时,用了大量的黑色……

点评:孩子很懂事,很阳光,但是在她的内心很不安定,缺少安全感;

跟家长沟通时了解到,家长的工作很忙,把她寄养在亲戚家,当她哭闹时就告诉她“如果你再哭,下次我就不来看你了”。

现在家长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很忙,很多孩子都寄养在亲戚家,孩子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为了能够及时的适应,必须对周围的陌生人迎合,这样才会得到他人更多的爱,有些孩子还有可能抑郁不与人交流;我们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寄养在亲戚家(除爷爷奶奶家)的孩子有部分心理都早熟,这是好的表现吗?

当你无奈必须这样做时,您一定要跟孩子说到以下几点:妈妈是爱你的;妈妈因为每天早早就上班,很晚才下班才让你住在阿姨家;如果你想妈妈可以随时给妈妈打电话……真诚的和孩子交流,不要吓唬或用一句“很忙”去敷衍孩子。

您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如果有时间要多抱抱孩子,多和孩子玩一些亲子游戏,如拍手说儿歌、玩皮球、跑步、亲子讲故事等等,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感受,如果这些让孩子把它埋在心理,它会发芽的!

在活动室里,有的孩子容易急躁,有的孩子有暴力倾向,有的孩子过于胆小内向……这些行为表现不只是性格的原因,下次会逐一和大家分享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如何与新生婴儿进行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如何与新生婴儿进行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有小区的妈妈和我抱怨,她家的孩子两个月了,拉屎拉尿还没有规律,并且也不知道孩子为什么那么容易哭。问我家小xx小时候的情形。小xx挺好带的,才一周大便就有规律了,他会发信号给我呀,一看他不动,瞪着圆圆的眼睛在用力,就知道他要拉便便了,所以几乎没有拉身上过。孩子爱哭是很自然的,但是只要知道他是饿了还是尿了不舒服了,对疹下药之后,就会觉得带小孩很轻松。

我觉得吧,新手爸妈抓不准孩子的规律,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可能是和孩子的沟通不够。xx一出世,我带到了四个月大,每天的重心都是他。只要他醒着,我就爱把他放在小床上,和他聊天。有时候拿一个响铃,有时候拿一本色彩鲜艳的书,逗他,他会很认真的盯着我的眼睛或嘴巴,也知道是在和他聊天,他会很放松,很开心,也十分愿意给予回应。久而久之,从他的眼神,他的一些小动作,我就知道他是想干嘛了。自然而然,就觉得这带孩子非常容易,一点不累。

上了班之后,xx的外公外婆在这带了一段时间,我也要求他们天天和他讲话,天天读书给他听。xx听得很认真呢,那时候还开玩笑,xx一开口不会就带一口老家话吧(因为外公外婆的普通话不标准哈)。

和孩子沟通很重要,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很简单。无非是要吃,要尿,要拉便便,要玩,要了解新事物,要大人多和他说话,爱他……

新生的宝宝,不要以为他口不能言,就啊啊啊地能发点声音,其实孩子聪明着呢。他们非常希望能和爸爸妈妈多交流,希望爸爸妈妈能尽早地懂他们。那爸爸妈妈们该如何做呢?以下是我的一点小建议:

1、经常“盯”着自己的宝宝吧。当然这里的盯,一定要用温柔地充满爱的眼神看着孩子,孩子也会很神奇地看着这一双眼睛,从这双眼睛里感受到那份浓浓地爱。

2、多和宝宝聊天。胎教的时候,估计准妈妈准爸爸都爱时时刻刻和孩子交流,现在没有隔着那一层肚皮了,交流就更有意义与作用了。我们用轻快柔和的语调和宝宝聊天,他会很认真的倾听,时不时给你一个笑脸。交流久了,宝宝对父母的依念越大,和父母的感情越深。

比如,在给新生儿喂奶、洗澡、换尿布时,母亲要“告诉”新生儿你现在在做什麽,如“宝宝,我给你喂奶了,你要好好地吃。”、“宝宝,我们现在要洗澡了”、“洗的干干净净的,多舒服呀!”、“换换尿布,你就舒服了!”等,当然新生儿不可能听懂这些话,但这许多声音产生的刺激可使新生儿很快熟悉妈妈的声音,对新生儿的听觉也是一个刺激,促进听力发展。

3、多给孩子温柔的抚摸。温柔的抚摸会使关爱的暖流通过爸爸妈妈的手默默地传递到孩子的身体、大脑和心里,对婴儿智力及健康的心理发育起催化作用。

4、周到的日常护理,如按需哺乳等,可以使婴儿获得生理上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而保持愉快的情绪。

5、舒适的环境、丰富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尤其是母乳喂养,对婴儿的大脑发育更是极其重要。

其实宝宝的世界真的很简单,只要爸爸妈妈用心地去发现去和孩子沟通,就很容易取得宝宝的依赖和反馈,会成一个很好带的乖宝宝。

从妈妈身上,能看到孩子的未来


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女人,依旧从容生活,这多半是因为她内心积蓄着巨大的能量,而这能量源头,和她有什么样的父母分不开。今天,我们来探寻朴槿惠是在什么样的家庭中长大的?

小时候,因为父亲身份特殊,非常忙碌,所以养育孩子的重任,都落在母亲陆英修女士身上。

她说:从小母亲就对我们耳提面命,不可以向别人炫耀你所拥有的东西。

下着大雨的坏天气,秘书建议开车送她去学校。母亲却坚定地看着她,意思是“你可以自己去”。于是她像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踩着雨去了学校,虽然被淋湿了,但到了学校发现同学们都在挤衣服上的水,自己也得以和他们打成一片,那种感觉也很好。

母亲一直希望她懂得,她没有特别之处,也需要靠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有亲戚从美国给孩子们带回一个玩具,她们姐弟几个高兴地玩了一天。但母亲却有些忧心:拥有别人没有的贵重东西,对孩子的教育并无益处,即使没有那种玩具,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大片可以尽情玩耍的院子。

要是别人知道我们家没有玩具,那因为孩子父亲的身份,就会有很多人送玩具来。

贵重的文具也是一样,当孩子们很想带到学校去,她却说“你现在用的已经很好了,需要带一个其他人都没有的东西去吗?

搬进了青瓦台后,家里也并没有什么值得其他孩子羡慕的特别东西,日子过得非常简朴。

作为母亲,她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孩子们,即便父亲位高权重,你们也不会有任何改变。总有一天我们还是要从青瓦台回到一个寻常人家。

或许,母亲教诲她的,位于高处时的低调与谦逊,成为她身处低处时的尊严与坦然。

母亲非常注重尊敬他人,孩子们跟她说话,她总是认真听取。如果孩子帮家里做了什么事,甚至只是递上一只水果,她也会用目光表达欣慰和赞许。

她的母亲是个让孩子们感到骄傲的女人,在孩子心目中,“母亲什么都会”。

因为父亲经常不在家,母亲包办了几乎所有家事,而且亲力亲为。孩子们很少能看到睡觉中的母亲。秋天晒着辣椒和白菜帮,冬天搬臭臭的大酱块,亲手种着各种蔬菜……

孩子们睡觉时,她在记账,给远方的丈夫写信。孩子们还没起床时,她已经在厨房忙碌。

朴槿惠曾在访谈中被问道:“家里需要男人的时候,怎么办呢?”

她第一反应是,不自觉地反问自己:有什么事是需要男人帮忙的。

她印象当中,母亲无所不能。破旧的东西到母亲手里就能焕然一新。

所以,家里的事朴槿惠也都能做得来,“换灯泡、修坏掉的门把手,只要有工具箱,任何坏的东西都能轻易修好。”

父亲经常不在孩子身边,母亲尽力弥补这种空缺。她让孩子们给父亲写信,有回信的时候,就在睡前念给他们听。她告诉孩子们,父亲是多么爱他们,也讲起年轻时的相爱故事,孩子们常常带着这满满的爱进入梦乡。

每个孩子对母亲有一种本能亲近和依赖,所以母亲的性格和行为才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

从朴槿惠在传记中的描述,能看到这样一位母亲:

她温和谦逊,内心坚强,她勤劳能干,懂得持家。她善解人意,很有主见。她为家庭付出但毫无怨言,她给每个家庭成员都付出了满满的爱,让孩子们觉得有妈妈在,就可以安心。

她对孩子严厉,但在孩子面前情绪稳定,从不乱发脾气。

她对孩子的批评,就事论事,从不打击和挖苦。

她为孩子的长远考虑,从不娇惯宠溺。

她教育孩子低调谦逊,不炫耀不傲气,考虑别人的感受。

她为孩子经过努力而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引导孩子靠自己的能力立足。

她想办法让孩子们感受到,父亲虽然经常不在身边,但依然非常爱他们。

我们都想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得到超乎寻常的关照时,不至于迷失,遭遇前所未有的迫害时,也不至于消沉。能站得了高处,也能守得住低处,宠辱不惊。

而孩子能否成为这样的人,恰恰取决于父母,尤其是母亲。

朴槿惠曾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就是母亲。有人说,她非常像自己的母亲。我们身上的行为与性格,多少都有来自母亲的影响。

所以,从妈妈的身上,就能看到孩子的未来。那些内心充满爱和能量的母亲,才能养育出身心健康,抗压力强的孩子。

从孩子的行为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妈妈骑车带着絮絮,过十字路口时,因为没有车,不愿意等了,就闯红灯了。絮絮见状大喊:“妈妈,妈妈,不是‘红灯停,绿灯行’吗?”妈妈只好跟她承认错误:“哦,对不起,我没看见,闯红灯啦!”絮絮安慰妈妈:“没事,你不是说过,错了,只要改了就好吗?下次注意哦!”

妈妈去接絮絮的时候,絮絮采了路边的一些野花送给我,并对我说:“妈妈,你回去要跟爸爸说你的宝宝送给你的礼物啊!”晚上睡觉前,妈妈和絮絮闹着玩。我轻轻的拧一下她身上的某个地方,然后赶紧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絮絮防不胜防,然后就大声说:“妈妈,你干什么啊?你怎么这么淘气啊?”(这些话估计是在学校学的)

吃饭时,絮絮突然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说:“妈妈,你们暂停一下,我要跟你们说个事?”我们都配合着她放下筷子,但是嘴巴还在嚼着,她还不满意:“要闭上嘴巴!你们不闭上嘴巴,我怎么说啊?”妈妈着急吃饭,想让她快点,于是说:“就你自己没闭嘴吧了!”絮絮立刻反驳:“我在说事呢!怎么闭嘴吧啊!”也是哈,小家伙反应的够快的!

饭后,爸爸用电脑。妈妈就把絮絮的刚才“闭嘴吧”的事儿在本上记下来。絮絮挤到桌子前,问:“妈妈,你在干嘛?”我告诉她在给她写日记,并读给她听。她笑了,抢过笔说:“XXX(我的名字),我要给你写日记!”然后就在本上“画”起来。边“画”边问我:“妈妈,刚才吃饭的时候,你说什么啦?”妈妈说:“不知道啊,我忘了!”小家伙低下头不再问我。过了一会儿,她就开始喊:“妈妈,你来看看,我写好了。”我凑过去:“你写的什么啊?”宝贝学着我的样子,指着她的“字”,一顿一顿的说:“吃饭的时候,妈妈笑啦!”“妈妈为什么笑啊?”“因为我说‘闭嘴吧’啊!”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能折射出整个家庭及社会。尤其是父母的言行举止。我们可以很轻易的从孩子那里看到他父母的影子。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孩子的行为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孩子的纯真像白纸一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压力好大哦!“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勉!

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时间观念从生活细节开始


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时间观念从生活细节开始昨晚听了韩老师的《家长如何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时间观念》这一课后,我一直在想思着,对于xx的时间观念培养,我还真没有切实的做到位,通常对xx都是用监督的方式让他把一件件事件来完成,虽然说孩子也能按时完成。但若离开我的监管,他就不会自觉管理好自己的时间,通常一件事会不断的往后推。就如每个周六,早晨他自己都能有序的把学习和作业排列好,但通常等我晚上回来,作业还只写了一少部份。每当我来找他谈话时,他都保证下次改正,但到了下次仍是老样子。听了韩老师的课后,发现是我没有给孩子自己按排时间的机会,也没有明确的与孩子约定超时的相关罚惩。

今天下午带xx和他同学去学围棋,围棋课是两点半开始,四点钟结束。但晚上还有一节练习课,从七点半开始。

四点围棋课结束后,我跟两个小家伙协商,今天不回去了,就在这附近逛会,然后去图书馆看书,晚饭也就在外面吃,等到七点半再来上课。两小家伙听了非常乐意。

开始我们一起去逛服装店,但两家伙说饿,就给他们每人买了一个蛋卷饼,完后每人再买了一个甜筒。逛了一个小时,他们要求要去玩会滑滑梯。玩之前我对两位说,我们玩到六点就要去吃晚饭,然后再去图书馆看书,看到七点二十就返回棋社。让xx自己看手上的腕表,两位小家伙应道:“没问题。”

可到了六点两个小家伙在滑滑梯上都不肯下来,我也没有强制要求。到了六点半他们才很不舍的来到我跟前,说要去图书馆看书。刚到图书馆大门口,碰到他们在一起学围棋的同学,同学说要去吃饭了。这时两个小家伙才想起他们自己还没有吃饭。于是对我说,他们也要去吃饭。我说:“现过了吃饭时间,今晚没有饭吃了。”这时xx很生气的对我说,你怎么可以这样?我说:“我早跟你们说过,六点就去吃饭,可你们自己没时间观念,非要玩到了六点半,这怪不了我。”xx听了自知理亏,没在争辨。

八点五十从棋社出来,xx再次跟我说,饿的不行,让我给他买个吃的。我仍说错过了时间没得吃就是没得吃,不可能去买的。xx听了气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并生气的说,那你也不准吃。我说:“我也一定不会吃,会奉陪到底。”xx可能没想到我会这样做,气得再没出声了。

回到家xx立马自己动手弄饭,我在旁跟他说,不管怎样,今晚十点必须睡,若超了时,就罚站半小时。这回看xx动作利索的很,吃了饭,自己收衣服冲凉,十点准时跑上床睡。

说真的若换成以前我一定不会这样做,也因为我自己没有原则,孩子做事都要我监管。但今晚xx会自觉的按排自己的时间,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家长坚持了,孩子也一定能做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我必须现在起严格要求。并从生活细节开始培养孩子,带好头做个有原则的家长。

从行为判断宝宝的天赋潜质


天才往往都是在天赋显现的初期就得到恰当的培养。如何及早发现宝宝身上的天赋潜质,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是合格的父母必做的功课。下面就教您一些从宝宝日常行为中发现他的天赋潜质的判断方法。

1、能出色的记忆诗歌和电视播放的专栏乐曲。

2、善于观察父母的心情,领悟父母的忧与乐。

3、善于辨别方向,极少迷路。

4、落落大方,动作优雅,懂礼貌。

5、爱伴随乐器的弹奏唱歌。

6、爱提些怪问题。

7、给孩子朗读时,要是你更换了经常朗读的故事里的某个词,孩子就会说读错了。

8、喜欢自己动手,什么东西都一学就会。

9、特别喜欢模仿戏剧或电影人物的动作或道白。

10、乘车时,对经过的站名或路标记得清清楚楚,并向你提起什么时候曾经来过这个地方。

11、喜欢倾听各种乐器发出的声响,并能根据音响敏捷地判断出是什么乐器。

12、喜欢东写西画,物体勾勒得形象逼真。

13、爱把玩具分门别类,按大小和颜色放在一起。

14、善于把行为和感情联系起来,如说“我生气了才这样干的”。

15、喜欢给人讲故事,而且讲得有声有色。

16、善于描述所听到的各种声响。

17、看见生人时,会说“他好像是某某人”之类的话。

18、善于判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您的孩子如果第1、8和15条表现突出,可能具有语言才能;如果5、11和16条突出,可能是个音乐苗子;如果6和13条表现突出,说明有逻辑数学方面的天赋;如果3、10和12条表现突出,说明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

育儿知识:该不该让孩子看到这个世界恶的一面?


有的爸爸妈妈认为,应该让孩子保持童真,残酷的一面等他长大了以后再去面对,所以总是尽可能地让孩子感受美好,阻隔残酷。可也有的爸爸妈妈忧虑,如果给孩子营造一个虚幻的完美世界,等他遇到黑暗残酷的事情时,不仅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还很有可能精神世界坍塌。相信很多人对于“该不该让小孩子看到这个世界恶的一面?”这个问题都很纠结。

“假如你去摸火,

火焰灼痛你的手指,

这种体验将使你

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

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

孩子,希望虚伪、懦弱、

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

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

就感到切肤的疼痛,

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世间有黑暗,但要相信暗夜中有光

其实家长完全不用担心,因为看见本身是不可避免的,看到之后要懂得分辨是非,才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成长必然伴随着伤痛,让孩子接触到生活中的谎言、背叛、分别、伤害,并且引导他坦然面对,让这些真实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才是真正的保护。

如果你避免孩子看到欺骗的存在,他就会付出被践踏的真心;如果你避免孩子看到暴力的残酷,他就会受到严重的伤害;如果你避免孩子看到丑恶的现实,他就不会逃避这些苦痛;如果你避免孩子看到死亡的可怕,他就会漠视自己的生命。你不需要主动让孩子看到什么,只是看到的时候不遮掩不美化,真真实实的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就足够了。

当有一天你需要告诉自己的孩子世界的不美好,其实是为了让他珍惜所能遇到的美好。

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有3个标准:

1,孩子是否能理解

2,孩子的情绪是否受影响

3,孩子的安全是否受到威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承受各种真相的能力和大人是有区别的。如果孩子无法理解,我们说再多也不具有意义。如果孩子的年龄是无法理解的,那就是不应该说的话。关于理解和不理解每个孩子都不同,因人而异,因家庭而异,因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性质而异,不可能有统一情况需要爸爸妈妈注意沟通和观察。

如果你说的话,会造成孩子巨大的恐惧感和无助感,并且你暂时没有办法消除那请慎重,可能那些事情孩子还接受不了。孩子的恐惧不会因为父母的看不见就不存在,更不会因为父母告诉他们“别怕”就消失。告诉一个狂喊害怕的人别怕,就跟对一个在你面前疼得满地打滚的人说“你不疼”一样,特别残忍。

如果孩子的安全受到威胁,那有的话就必须得说,当然安全教育一样是有技巧的。要注意不能吓唬孩子,应该让孩子知道怎么做会让自己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孩子内心深处的坚强和勇敢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爱和责任感滋养出来的,当他有了想要保护的人和事,自然就会坚强勇敢起来。

行为习惯:怎样让孩子从模仿中走出来


整理了行为习惯:怎样让孩子从模仿中走出来,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模仿是儿童对自己身体行为上的一种确认,就像是孩子可以停在某一种系列的动作中,然后将此动作重复出来,最终形成自己的能力。

宝宝出生后几个月后就已经有了模仿能力,标志着他和周围的人有了一种关联,正是这种关联沟通了宝宝的自我世界和外面世界。

宝宝最初的模仿可以理解为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它是亲子交流的第一步,孩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把你当成了偶像,对你绝对地信任。

一、模仿的形式

1岁以内,孩子特别喜欢模仿别人说话。因此,在对宝宝说话的时候,让他看到你的口型,这样宝宝会慢慢模仿你说话的样子,尽早学会说话,可能还会学会你说话的语气、语速、语调。

到了2岁,孩子更喜欢模仿一些你的行为,像是洗脸、梳头、推车等,不仅仅是模仿,很多时候还会有些创造性的动作。不过,模仿也不一定是好的,爸爸妈妈要明白控制和规避风险。

自己在用刀,剪刀的时候要跟孩子说清楚,这是危险的东西,只有爸爸妈妈才可以用。3岁之内,有些动作千万不可以让宝宝模仿,比如开火做饭、开微波炉、用打火机、插电源等。

二、模仿的意义

对宝宝来说,要是宝宝看到某一行为但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的话,可能会非常困扰。像是有的孩子模仿摔倒,再摔倒、再摔倒,每一次摔倒都带着巨大的喜悦。

爸爸妈妈不明白孩子为什么重复这样毫无意义的举动,就会制止孩子。而这个制止的过程恰恰破坏了孩子敏感期的正常发展,从而妨碍孩子智能和认知的发展。

智能发展的阻碍必然会伴随相应的心理问题的出现,这都是成人后大脑平庸的一个早期的现象。当人们模仿他人表情的同时,理解他人的情感也就更容易了。神经生理学者发现,大脑具有使人拥有模仿能力的神经细胞--镜像神经元,镜像神经元能让人通过模仿,推己及人从而更加体谅他人。

三、如何引导不同年龄的宝宝模仿

孩子从一岁开始,就会主动去模仿别人的行为。爸爸妈妈在这个阶段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习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过也不必尽求完美,因为孩子不只是模仿你而已。孩子会走路以后,非常喜欢去外面走走,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

对于好奇的人事,尤其是喜欢的人,孩子会主动去模仿,因为模仿是人类对于“喜欢”最原始的表达。这时,父母不能用严厉的语言来命令孩子不要去模仿了,而是用商量和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去模仿好的方面。

孩子天生爱模仿,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模仿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比方说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如果孩子一下子学不会,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一些帮助。让孩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得到锻炼,由孩子的好动、爱模仿来培养孩子的动作协调,以及灵敏的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四、宝宝总是喜欢模仿别人怎么办

3-6岁是幼儿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要抓住这段黄金时期。孩子喜欢模仿,观察能力很强,但孩子一直模仿他人的行为,没有自己的主见,其实也是不好的,爸爸妈妈应该多加关注。

虽然说3周岁的宝宝喜欢模仿,但同时他又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不喜欢被支配,总是追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

如果宝宝喜欢盲目从众,胡乱模仿,最好采取以下的措施:

1、给宝宝说胡乱模仿别人的坏处

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宝宝:如果一直模仿别人,别人会看不起你,认为你一点都不聪明,是一个“跟屁虫”。

2、鼓励宝宝动脑筋想办法

爸爸妈妈可以跟宝宝讲:“我们的宝宝很聪明,只要学会动自己的小脑筋,一定会顺利完成的!妈妈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

3、培养宝宝的独立思维能力

爸爸妈妈可以积极帮助孩子,让孩子学会思考,引导宝宝灵活地思考问题,并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赏识孩子的几个细节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表演大师快要登台演出了,这时,他的一位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赶紧低头一看,说:“哦,谢谢你的提醒。”然后,他当着弟子的面蹲下身子,仔细地把鞋带系好。

弟子高兴地笑了。

等弟子走远了,大师又蹲下来,把鞋带松开。这一幕正好被旁边的一个绅士看到了。他不解地问大师:“大师,您为什么又将鞋带松开了?”

大师回答:“因为我在戏里扮演的是一位长途跋涉的旅行者,鞋带松开正好表现他的劳累和憔悴。”

绅士更加不解了:“那你为什么不告诉你的弟子呢?”

大师回答:“他能够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能够热心地告诉我,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一定要保护好他的这种积极心。为什么要将鞋带松开,他看完戏后就会明白,但是,保护他的积极性可不是一直有机会的。”

这位大师的可贵之处就是懂得赏识弟子,保护弟子不断学习的积极性。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身上尽是缺点和不足?你是不是觉得孩子总是不让自己省心,从而哀叹自己是个不成功的父母?实际上,那是因为你不懂得赏识自己的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善于赏识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父母认为,赏识孩子很容易,不就是表扬吗?表扬谁不会呀?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赏识是一种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表达积极人生态度的激励艺术。

也许你非常熟悉这样的场景:

孩子在期末考试中得了80分,而在上一次的考试中,孩子的成绩是78分,这只是班级里中等的水平。你会怎么做?

埋怨型父母

父母责怪道:“唉,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孩子,总是提高不了成绩。我给你买了那么多的参考书,你怎么就原地徘徊呀?以后你只有扫马路去了!”

中国的很多父母都属于埋怨型父母。在济南一次调查中,有42%的孩子“常常受到父母打骂”;有47%的孩子经常受到过父母“严厉批评”;另有19%的孩子经常受到父母的贬低,父母“常说自己不如别人”。

埋怨型父母总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他们总是习惯于着眼孩子的缺点和短处,抱怨和指责孩子的不足,进而否定孩子的所有努力,让孩子产生“我是笨孩子!”“我的坏孩子!”的意念,从而在这种负面的意念中不断沉沦,进而自暴自弃,让父母越来越失望。正如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所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宽容和赏识,而严苛的责备会使天才的成长夭折。”

表扬型父母

父母一听有进步就惊叫起来:“啊,这次多考了两分呀,要好好奖励一下,你真是太棒了!我们出去吃肯德基吧!”

许多父母片面地把赏识理解为表扬、赞赏,因此,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事情,总是一味地夸奖,有些甚至用物质奖励来刺激孩子。这实际上走入了赏识教育的误区。

尽管表扬是一种正面的激励,但是,表扬的关键是要起到激励作用,重在精神赞赏。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物质需要仅仅是人的低级需要,人的高级需要是精神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可见,表扬孩子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盲目表扬,更不要夸大孩子的优点。

赏识型父母

父母故意惊讶地说:“是吗?”,然后,接过试卷,认真地查看一下,微笑地说:“看来,你是下了功夫的,瞧,这不是提高2分了吗?可不要小看这2分,如果你坚持不懈,每次都能提高2分,那可不得了呀!”父母让孩子一起看试卷:“不过,你看这道题目是因为你的粗心造成的,尽管只有一分,但是,也是挺可惜的,下次一定要注意哦!”

善于赏识孩子的父母总是着眼于孩子的优点和每一个进步,他们能够客观评价孩子的微小的努力和点滴的进步,并能够不断地鼓励孩子充满信心,继续努力,同时,对于孩子出现的失误,赏识型父母能够以宽容、理解的心情对待,并提醒孩子减少失误,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最近看到的《做最成功的父母——赏识孩子的55个细节》一书中,作者在赏识教育的理念指导下,认为赏识孩子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更应该体现在亲子教育的每一个场景和细节中。只有将赏识孩子的正确理念与赏识孩子的场景和赏识孩子的正确方法相结合,你才能收到赏识孩子的最佳效果,达到赏识孩子的最终目的。作者精心设计了55个教育场景,指导父母捕捉赏识孩子的每一个时机,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表现你对孩子的赏识,这无疑成为每一位“望子成龙”的家长的必修课。

喜欢《从行为细节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世界的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丢丢丢手绢,轻轻的放到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今天户外活动我带着小女孩玩“丢手绢”的游戏,在愉快的歌声中,孩子们玩得开心极了! 这时,我发现一伊小朋友...
    2021-05-08 阅读全文
  • 教育笔记:《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育笔记:《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xx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男生,课间休息时,孩子们有的忙着去厕所小便,有的喝水,有的在玩耍,活动室一片热闹的景象。忽然听到有人叫:“老师,xx把小便解到墙壁上,还把我的鞋...
    2021-05-20 阅读全文
  • 接触幼儿的内心世界 下面是“接触幼儿的内心世界”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随着与幼儿的长期相处,越来越觉得让幼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多么的有价值。 当教师只是进行单向的教育活动时,好多幼儿都像是在疲惫的...
    2020-05-19 阅读全文
  • 儿童绘画与内心世界 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他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表达方式越来越多,说歌谣、唱歌、跳舞都可以表达他们的心理活动。而对孩子来说,绘画是把自己的内涵的东西表现出来的极好形式。...
    2021-12-14 阅读全文
  • 儿童内心世界的心情辞典 在你孩子的小脑袋里,总有太多的事情在发生和进行;太多的情感在出现或消失;太多复杂的情绪让他无法清楚地表达。现在,有个机会让我们来听听看,如果孩子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心情,他会对你说些什么。 也许你已经发...
    2022-02-08 阅读全文

“丢丢丢手绢,轻轻的放到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今天户外活动我带着小女孩玩“丢手绢”的游戏,在愉快的歌声中,孩子们玩得开心极了! 这时,我发现一伊小朋友...

2021-05-08 阅读全文

教育笔记:《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xx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男生,课间休息时,孩子们有的忙着去厕所小便,有的喝水,有的在玩耍,活动室一片热闹的景象。忽然听到有人叫:“老师,xx把小便解到墙壁上,还把我的鞋...

2021-05-20 阅读全文

下面是“接触幼儿的内心世界”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随着与幼儿的长期相处,越来越觉得让幼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多么的有价值。 当教师只是进行单向的教育活动时,好多幼儿都像是在疲惫的...

2020-05-19 阅读全文

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他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表达方式越来越多,说歌谣、唱歌、跳舞都可以表达他们的心理活动。而对孩子来说,绘画是把自己的内涵的东西表现出来的极好形式。...

2021-12-14 阅读全文

在你孩子的小脑袋里,总有太多的事情在发生和进行;太多的情感在出现或消失;太多复杂的情绪让他无法清楚地表达。现在,有个机会让我们来听听看,如果孩子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心情,他会对你说些什么。 也许你已经发...

2022-02-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