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每一分钟
发布时间:2021-12-14 幼儿园说课稿一分钟 幼儿3分钟故事 三分钟儿童故事 一分钟,可以用来微笑,对他人,对自己,对生活微笑。一分钟,可以用来看路,观赏美丽的花朵,感觉湿润的草地,或者欣赏清澈透明的流水。一分钟,可以用来静静地倾听,或者歌唱。一分钟,可以紧紧握住他人的手,赢得一个新朋友。一分钟,可以感觉肩负的责任,等待的焦虑,犹豫的悲哀,失望的无奈,孤独的凄凉,失败的痛苦,胜利的欢乐。一分钟的关注足以使儿子、父亲、朋友、学生、老师等感到幸福,仅仅一分钟便足以构筑永恒。一分钟有时似乎无足轻重,但当我们向一位永远离去的朋友致敬时就会重视这一分钟。当上班是否迟到取决于一分钟时,我们就会珍惜这一分钟。我们也希望生活能多给将与我们生离死别的人一分钟。在短短的一分钟里,甚至可以拯救一条生命。在一分钟里,一个人立个“是”,或另一个人说个“不”,都可能改变你的整个生活。一分钟似乎非常短暂,但可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在一分钟里,人们可以去爱、寻求、分享、宽恕、等待、相信、获胜。有人说过:“要把每一分钟都当成最后一分钟。”如果大家平时都能记住这句话,我们就会学会珍惜生活。珍惜每一分钟,让生命之钟记录你度过的每一分钟。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珍惜和孩子在一起幸福时光
《圣经》里说“儿女是耶和华的产业”,父母只是代为抚养。孩子总要长大,总要离开,并建立自己的家庭。只是父母不曾想过,原来,我们拥有孩子的日子,其实是那么少。
3岁,他上幼儿园。看着他小小的坚强的背影,你的心中又喜悦又有点心酸。离别了一天,孩子看到你高兴地扑在你的怀里,跟你说:“妈妈,我想你了。”那一刻,你抱着孩子就像抱着整个世界。
6岁,他上小学。他已经对与你分开一天习以为常,而且他喜欢每天去学校。甚至,他有时还会说:“妈妈,在家好无聊,没有小朋友和我玩。”
12岁,他上初中。他不再依赖你,甚至喜欢和你对着干。你想帮他做点事情,他说:“妈妈,我自己来吧。”这句话让你好失落,孩子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了?
18岁,他离开家去上大学。一年回来两次。回来之前,家里的冰箱塞满了他喜欢吃的东西。可是一回来打个照面,他就忙着和同学、朋友聚会去了。你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是:“妈妈,我不回家吃饭了,你们自己吃吧。”
大学毕业,孩子留在了远方工作,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待几天就走了。你最盼望的就是孩子的电话,希望孩子对你说一声:“妈妈,我很好,你保重身体。”
孩子结婚了,回来得更少了。你已经习惯老两口相依为命的日子,但是,你还是希望听到孩子对你说:“妈妈,今年我回家过年啊!”
在如止水一般的生活中,你慢慢习惯了孩子的远离。只是经常翻相册,从中回味一家三口在一起的幸福岁月。
其实,孩子在身边的日子,你应该感到幸福。可是有时你还会抱怨。抱怨因为他你做了太多的牺牲;抱怨他晚上老醒来,让你睡不好;抱怨他无理取闹;抱怨他爱撒娇长不大;抱怨他生病让你操碎了心;抱怨为了培养他,你花费了太多的精力与金钱……
时光无法倒流。孩子能待在父母身边的日子是多么难得与宝贵。因此,作为父母要格外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他在身边的每一天,父母让他感到幸福,也给自己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不给孩子太多压力、束缚,更不能给他牵绊、阻扰,但是父母应该适时地管教,并做量力而行的投资,因为父母有责任与义务教给他生活的本领,好让他日自由快乐地飞翔。同时,父母也应该告诉他,就算所有的路都行不通,还有一条路畅通无阻,那就是回家的路。
“一分钟”约定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这天又到了户外自由活动时间了,当我刚带着孩子刚迈进塑胶场地时,突然辰辰突然大声向我喊道“老师,我们能不能自由的跑一会儿?”,在孩子们的提一下,孩子们象一群欢乐的小鸟在塑胶上飞跑起来。过了一会,只见几个孩子围坐在了一个墙角,嘴里还不停的嘟囔着、争论着什么,好奇的我连忙走近一看,原来地上有一只奄奄一息的小虫子;还有的孩子仍再塑胶上你追我赶,高兴地脸上笑开了花。不知不觉,到了休息的时间了,我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我们该回去了。”我连喊了几声,可是有的孩子像根本没有听到一样,还是各玩各的,当我看见手中的哨子,马上放到嘴边用力的吹了起来,就在这时,突然,不知是谁大声说到:“我还不想回去,再玩一分钟好吗?”我循声望去,原来是可爱又能说的想金垚,是啊,孩子们正玩在兴头上,当然不愿意回教室。但是,我也应该给孩子一个时间观念啊。于是,我说:“那好吧!再玩一分钟好了!”“好!”孩子们高兴地答应着。一会儿,当我再次招呼孩子们:“孩子们,时间到了。我们排队,看谁第一个先来到我身边”这次,孩子们一听到我的话,立刻争抢着跑到我身旁来。看来,我承诺了孩子们,孩子们也记住了刚才的“一分钟”约定。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支持者······,我们既要顾及孩子的兴趣,又要使孩子遵守一定的约定,那样才会伤害孩子们的兴趣。遵守约定,不仅能增强老师与孩子们的感情,还进一步加强了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信任。
珍惜孩子的问好
楚楚是我班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每天像一只欢乐鸟高兴地入园,愉快地离园。可楚楚小朋友这几天焉焉的提不起精神,早上入园时她那清脆、悦耳的“老师早”、“老师好”听不到了。楚楚的一反常态令我疑惑,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她变成这样的呢?
事情的起因出乎我的意料,有一天早上,楚楚在奶奶的带领下入园,遇到在我们班一位见习的新老师,楚楚大声地向老师问好,老师却忽略了孩子的问好,老师的做法让孩子不满。从此,楚楚见了老师就不再主动的问好,并且感到很不自在,眼里失去了往日的神采。
为了弥补我们教育中的失误,我主动地向楚楚道歉,说明那天的原因,她来园时我主动的向她问好,并拉拉她的手、摸摸她的头、亲亲她的脸、和她说说家常。很快,楚楚小朋友的脸上又露出了往日的笑容,甜蜜的“老师好”又轻快的从她口中飘出。
幼儿也是独立的人,也有人格尊严。我们幼儿教师应与孩子树立平等的意识,我们在强调孩子向老师问好时,往往疏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若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珍惜孩子的问好。
每天十分钟 培养幼儿注意力
说到智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计算力、记忆力、思维力、描述力等项指标,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孩子算得快、记得牢、小脑瓜转得快、小嘴能说会道。许多家长都把上述指标的高低当作评判孩子聪明程度的根本指标,因而特别重视从这些方面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髙孩子的智商。但是有一项指标,即“注意力”却是我们家长万万不可忽视的一项指标,因为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也是评定一个孩子智商高低的重要指标,恰恰就是这项指标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如果我们家长在孩子的幼儿期不重视注意力的培养,那么,等孩子上学后,家长是必定要吃些苦头的。凡是过来人都可能会有这方面的深切体会和感受:那些自小在家长眼中一向聪明伶例的孩子,学习成绩却总也上不去,究其原因,十有八九离不开上课不专心听讲,爱做小动作;下课不认真做作业,边做边玩儿。存在这种问题的孩子,无论他的其他智商指标值有多髙,只要他的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总是不能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学习,那么,他的学习成绩肯定是好不了的。显而易见,这些孩子不是不聪明,而是存在着智商缺陷。这时,让孩子静下心来,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最重要。
不幸的是,许多家长在早期开发孩子智力的过程中,不重视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应该对孩子的注意力进行培养,结果造成智商缺陷,严重影响到孩子入学后的正常学习,却反过来又责怪孩子学习不争气。不抓不受益,早抓早受益。这方面的教训,应引起各位学龄前家长的特别注意。造成哪方面的智商缺陷都不好,而造成注意力方面的缺陷则尤其不好。
此时,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延时辅导法
即“天天10分钟”增强注意力。当时,我天天坚持辅导孩子峰峰10分钟。不仅每天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教他认字识数,还根据孩子成长发育各年龄段集中精力的时间长短和内容需要来施教,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从孩子不足16个月大开始,一直持续到孩子初中毕业。
我之所以要强调这种“天天10分钟”的辅导方式,倒不在乎通过“天天10分钟”教给孩子的那点知识。最关键、最重要的是:通过“天天10分钟”增强了峰峰的注意力,使峰峰一方面养成了精力集中、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养成了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也就是说,不管孩子想学不想学,爱学不爱学,只要坐下来学习,孩子就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学进去。这才是“天天10分钟”的精髓之所在。就是这“天天10分钟”,对峰峄以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0分钟时间不算长,然而要天天坚持就不那么容易了。我们做到了,我们成功了。
采用“天天10分钟”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必须顺其自然,要随着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各个年龄段集中精力的时间长短来进行。1岁左右的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毎次最多只有2~3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孩子的注意力就要发生转移。在这个年龄段辅导孩子学习知识的时间,只能是每次2~3分钟。辅导时,我们一旦发现孩子注意力转移的征兆,就立即将学习停下来。如果这时硬要强迫孩子学习,孩子不仅学不进去,反而容易造成厌学情绪。所以,当孩子注意力发生转移时,必须坚决地停下来,和孩子一起做其他的游戏。这时,家长应当特别注意,千万不要逼迫孩子学习。
2岁左右的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一般为毎次3~5分钟,在这个年龄段辅导孩子时,只需坚持“天天5分钟”即可。同样是只要发现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就和孩子一起玩别的游戏。3岁左右的孩子毎次集中精力的时间一般可达8-10分钟,经过训练的孩子则可达到15~20分钟。由于有前两年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峰峰3岁左右时就能集中精力20-25分钟,有时可达30分钟以上。这是只有小学低年级学生才能达到的水平,峰峰却在3岁时就已经做到了。这种注意力上的超常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孩子智商的提髙。自那以后,我又开始逐渐减少毎次的辅导时间,在4〜6岁期间,我辅导孩子学习知识的时间,一般都稳定在“天天10分钟”。
孩子上学后,虽然仍是“天天10分钟”,但在内容上却做了一些调整。有知识可教就教10分钟,有东西可玩就玩10分钟。没什么事就关注孩子10分钟,有时检査一下孩子的作业和笔记;有时询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情况,听听孩子的倾诉;有时只在旁边观察一下孩子的行为举止和情绪。我基本做到了“天天10分钟”的形式不变而内容常变,这一做法一直坚持到初中阶段。
孩子上初中后,多数情况下我只在旁边观察孩子5~10分钟,发现有什么问题时,就和孩子聊几句,这看似闲聊的几句话,却是我几天思考的结果。到孩子上初二时,我正式对孩子提出了“兴趣、方法、专注、自信”这八个字的要求,其中的“专注”指的就是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由此形成了我们教育辅导孩子的“八字方针”。峰峰之所以能够取得那么多令人称羡的优异成绩,与早期对其注意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上,家长一定要把注意力的培养和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根据孩子的特点认真进行培养,尽量赋予孩子一个健全的智商。
趣味引导法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孩子一旦对某件事情发生了兴趣,他的注意力便会髙度集中。学认字对孩子来说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为了提高孩子的认字兴趣,我们时常和孩子一起玩增笔变字游戏。先写一横笔,添一竖就变成了“十”,再添一撇又变成了“千",再添两笔又变成了“禾”,再添个“口”就变成了“和”,最后加一竖即变成了“种”。有时则由“一”变“十”,变“才”,变“木”’变“材”,变“林”,变“森”。总之,变着方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引导孩子开动脑筋,提高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
当然,为了让孩子了解汉字的字型结构,在教孩子识别偏旁部首时,我们采用了知识问答的方法。
我们问孩子:“哪些飞禽的名字带‘鸟’字旁呀?”
孩子说:“嗯一,有《乌鸦喝水里》的乌鸦,有小鸡、小鸭,还有天鹅、喜鸦、仙鹤和海鸥。”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它们身上都长着漂亮的羽毛,会下蛋,会在天上飞。不过一,小鸭好像飞不起来,野鸭可以飞。”
“说得对。这些就是鸟类的特征。鸟类中有的名字不带‘鸟’字旁,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嗯一,有麻雀。嚼一,有孔雀。好像没有了。好像带‘雀’字的也都是鸟类。”“说对了。可是还有一些鸟的名字既不带‘鸟’字,也不带‘雀’字。比如说小燕子、大雁就是如此。”
这样一来,就把枯燥乏味的认字学习变成了有趣的知识问答,孩子就会开动自己的小脑筋,集中精力思考许多问题。孩子渐渐熟悉了汉字的偏旁部首。通过解说,使孩子了解了汉字的构成,能按一定的规律辨别字形的差异,在提高孩子记忆力、辨别力的同时还有效地促进了注意力的发展。
智商的测定是由多项指标构成的,哪—项或者哪几项指标较高,都不能说明一个人的综合智商就一定高。在这里广木桶理论”同样在起着作用。观察力、描述力、记忆力、计算力、想像力、思维力和注意力,就好比组成“智商木桶”的七块“木板”,无论哪一块“木板”短了一截,这个“智商木桶”盛水的容积都会下降,而且其容量大体上要依最短的“木板"为基准。显而易见,如果某个孩子的注意力指标只及正常值的一半,即使其他智商指标者15远远超过了正常值,那么,他的综合智商也只能达到正常值的一半。其他智商指标亦然。这就是为什么―些肴上去非常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却总是处于中下游水平的原因之一。因此,父母在教育培养孩子时,不仅要教孩子认字识数、讲故事、唱歌、背诗等等,而且一定要特别强调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尽量别给孩子留下智商缺陷。
经验总结
我们培养幼儿注意力的这些方法,不是从书上学来的,而是根据我小时候的感受和峰峰的情况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这些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然而,其中也能找到一些共同的东西:第一,在教幼儿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虽然毎天只有短短的5〜10分钟,但必须要求孩子集中精力。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没完没了地教孩子,一定要给孩子留出充足的、自由玩耍的时间。第二,一定要让孩子体会到学习就是一种特别好玩的游戏,即学习一定不可死死板板,要像做游戏那样有吸引孩子的趣味性,尽量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既要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又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自由想像的空间。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即引导孩子从小就注意总结认识事物的规律。只要做到了这些,所谓的方法倒在其次了,具体培养方法,可以由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来创造。总之,重视对孩子进行注意力的培养,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是家庭教育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则和措施
因为懂得,所以珍惜
四年前,我怀着对幼教的热爱,踏上了这一方热土――东营职业学院教育系,选择了这份崇高而又伟大的职业。东师三年,刚走出师范校门的我,蓦然的面对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是那一张张殷红的小脸理清了我复杂的思绪,无需太多的言语,我便执着地踏上了这条实幼人之路。刚从幼师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对现实世界里的东西有着太多的不解,“功名利禄,物欲横流”但我依然选择淡泊,因为只有做真正的自己,做真正自己想做的事情才会快乐。每天,我穿梭于孩子嬉戏的人群中,忙碌于教改的钻研中,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很幸福。太阳每天都在我们沙哑的声音中升起,月亮在我们黑色的眸子里悬垂。每天,我播种下一颗爱的种子,用自己的青春编织着这只绿色的摇篮,摇起孩子们无穷的梦幻,用心探索那一双双善良眼睛里的奥秘,用接纳和尊重解读孩子们的百种语言,拨动他们的七弦琴,感受着每个孩子那纯真的笑容,让爱与尊重的种子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我园的园志中写着这样一句话:“让教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初次看到这句话,我并不能理解。觉得只要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一切都好。但是随着幼教教育改革的推进,我逐渐体会到了“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的真正涵义,同样让我明白了,我不可能在完全弄清人生的意义之后再去生活,只有一边工作,一边去追寻人生的真谛。风雨中,我要成长我要翱翔。学习是一个从不间断的过程,我要努力,我要以自己对幼教这一职业的热情豪爽,诠释着幼儿教师的职责,我要朝着人类的理想迅跑,做一名无悔的幼儿教师。人,只有懂得感激,才会知道珍惜。潮起潮落,天涨云消,岁月在淡泊苦涩中编织出多少美丽的故事。我年轻但不张狂,我平凡但不庸俗,我用年轻的心,绚丽的梦,撒播着所有的爱,所有的情。或许,人――只有懂得感激,才会知道珍惜。
再多玩一分钟
下午户外活动时,我带孩子们去玩沙,孩子们可高兴了,一路欢呼着进了沙坑,他们一个个低着头,使出浑身的尽数尽情的玩着,我也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我和孩子们尽情的玩着,挖着、说着、我们垒了一个大城堡,城堡四周还有高高的围墙。我和孩子们围着城堡不停地转着、唱着、笑着、孩子们还不时的用小手去摸一摸、拍一拍、可高兴了,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在不知不觉中,时间从我们的身边悄悄地溜走,吃晚餐的时间快到了,我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把玩具赶快收起来,我们该回教室吃饭了。”我连喊了三声,可是孩子们一点反应都没有,没有一个人理会我,都在尽情的玩着,,我又喊了他们一声,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声:“不,我不会教室,我还没有玩够呢!”我循声望去,原来是张雨涵,只见他一脸严肃的表情,非常认真。“老师,让我们再玩一玩吧”“老师,我们玩完了再吃饭吧”-------孩子们一声声的要求让我无奈的笑了笑,转念一想,是啊孩子们正玩的很兴奋,让他们收拾玩具,他们怎么能接受呢?
我想了一想说:“那好吧,让我们再玩一分钟好吗?”
“好,谢谢老师!”孩子们又高兴的玩了起来,张雨涵也满意的点了点头。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难免会遇到孩子们爱玩不肯收玩具的情况,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们多动脑筋想一想,不要强行压制。
“再多玩一分钟”,当然未必就真的一分钟,可使孩子们在心理上有一个缓冲的作用,让活动结束不至于太突然,这样,更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
珍惜孩子散步时快乐瞬间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珍惜孩子散步时快乐瞬间”,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饭后散步,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我们会经常带孩子们去散步。但在散步时我经常会听到老师们对孩子们作禁告:不许捡地上的东西。那孩子们反而更喜欢去捡,捡来小东西偷偷摸摸藏在口袋里不让老师知道。其时这样的行为更可怕,因老师没有观察到容易发生危险事件。带孩子们去散步时,我从不说路上的东西不能捡。只告诉孩子们手不能放到嘴巴里,这样很不干净。然后我面对孩子倒走。看着孩子们嘻嘻哈哈地笑声、听着叽叽喳喳地聊天声、注视着你打来我打去的嘻戏声、盯着地上捡“垃圾”的孩子们。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了与同伴交流、与同伴结下深厚的友谊。共同探索路边的宝贝“垃圾”不管孩子们从外面地上捡回什么,只要没有对孩子的健康构成危害,我还是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孩子们捡了某个垃圾,自然有他的道理。也许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与发挥。回到教室我再请小朋友把口袋中的垃圾做一下展示。说一说你捡的东西能用吗?能说岀理由的我们就收藏起来,说不岀来请他扔到垃圾筒里。最后让孩子们去洗手。睡前有效地散步让孩子们心神宁静、很快入眠。珍惜孩子散步时快乐瞬间吧!
关于“珍惜孩子散步时快乐瞬间”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教育笔记:《再玩一分钟》
教育笔记:《再玩一分钟》
玩沙活动每个孩子都喜欢,今天终于又到玩沙的时间了,孩子们像欢乐的小鸟一样“飞”到了沙地上,一个个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玩的地方,饶有兴趣地玩起沙子来。不知不觉,玩沙的时间结束了。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宝贝们,把玩具收起来,我们该回活动室洗手了。”我连喊了三声,大部分孩子都整理好了玩沙工具,只有凡凡没有整理,还在那边玩。我喊了一声:“凡凡!”凡凡说:“我还不想回去呢,再玩一分钟好吗?”是啊,孩子们正玩在兴头上,当然不愿意回教室了。但是,我也应该给孩子一个时间观念啊。于是,我说:“那好吧!再玩一分钟好了!”孩子们听了都特别开心地玩了一分钟。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生活中,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难免会碰到孩子们爱玩,不肯收玩具的情况。我们对待这一问题,既要顾及孩子的兴趣,又要使孩子遵守一定的约定。“再玩一分钟”类似这样的提示与约定,会引导孩子们在欢快的心情中自然接受,不至于伤害孩子的兴趣和波及孩子的愉快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