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看待孩子胆小的毛病

发布时间:2021-12-14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如何看待孩子胆小的毛病”,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胆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生性胆小,一种是后天胆小。

后天的胆小不一定是坏事,孩子知道害怕,说明他的思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某个角度讲,他的想象力增强了。

当然,让孩子时常有恐惧感总不是件好事,避免这类现象的产生,首先从看护者入手,看护者害怕的通常也是孩子害怕的,因此,看护人不要把自己认为害怕的情事灌输给孩子。

比如,我以前也过一个帖子:地上有只菜青虫,我兴奋的跑过去,并招呼元宝“快来看呀!这里有只菜青虫!”元宝也跟着跑了过来,随着我的视线,他看到了这个肉肉的大虫子,我把虫捏起来放到手背上,“凉凉的!”,元宝也伸出小手跃跃欲试;同样是这只菜青虫,如果是保姆见到,就是另外一种情形了,“啊!虫子!快走快走!”,从此元宝一见到虫子就躲的远远的。

其次,要从客观的角度教孩子认识事物,孩子在1岁多的时候害怕生人,那么就不要用“你如果不乖,外面的老爷爷就来找你!”这类话吓唬孩子,这样只会使孩子更加怕生。你可以说“大灰狼专吃小兔子、小羊,是个大坏蛋”,却不能说:“大灰狼来吃你啦!”YJS21.CoM

再次,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保护者,一旦孩子遇到了可怕的事物,他会想到有比坏蛋更厉害的人来保护他,而不会因为无助而陷入恐慌。爸爸是最适合担当这一角色的人。平常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告诉孩子,爸爸是猎人,猎人专门打大灰狼、狐狸、老虎……之后家长甚至可以给孩子设计一个场景,遇到了害怕的事物 ——妈妈处理不了,也很害怕——喊来爸爸——爸爸把怪物驱除,这样,爸爸的超人形象在孩子心中就根深蒂固了,也会时刻伴随这孩子给他壮胆。

另外一种是生性就胆小,元宝就是这种类型,办事非常谨慎,顾虑太多。对这种胆小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就说元宝,他的天性使他免去很多皮肉之伤,也让我们对他比较放心,但我还是认为这种天性弊大于利。天性是很难改变的,我所做的只能是帮他削减种种顾虑。比如今天他在幼儿园的滑梯上遇到了一点小危险之后就再也不碰这个滑梯了,我不能强拉他继续玩,我能做的是明天去幼儿园接他出来,自己首先跑去玩滑梯,消除他之前的顾虑,继续挑战这个在他眼中的“危险物”。生性胆小,如果控制不当,会使人变得懦弱,但如果家长能鼓励孩子消除顾虑,勇于挑战自己的“极限”,那么在克服胆小的同时,另一种更优秀的性格也就随之形成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如何看待孩子


如何看待孩子

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这件事上,首要明确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孩子(这里指的是婴儿期的孩子,下同)。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也许就不是问题,或者就会有比较明确的答案了。

传统意义上,我们是如何看待孩子的?

说实话,我感觉,作为一个普通人,把这个问题当做问题,并且真正思考过的人应该不多。就我的观察,大部分父母、爷爷奶奶,从他们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对孩子的认知就是:什么也不懂的、什么也做不了的、离开大人无法存活的宝贝疙瘩。在他们眼里,孩子是虚弱的易受伤害的没有独立人格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附属物——是的,是一个“物”,而不是“人”。在这样的潜意识认知下,对孩子施加的爱,必然是有失偏颇的。这块不是我想阐述的重点,就不展开了。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孩子呢?

从我所接触的儿童教育家的观点来看,虽然就其细节有诸多差异之处,但在对待孩子的原则态度上,基本还是一致的,也是我所认可的。

首先,孩子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物品。所以我们在对待孩子的时候,应当和我们对待任何一个普通成年人一样的态度,对他有礼貌、尊重他的独立人格、充分考虑他可能有的感受。

其次,孩子是一个自由的人,而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既然是人,就有独立意志。的确,孩子很小,离开我们无法过活,但这绝不表明我们可以随意地支配孩子或者代他做出决策。我们安排孩子的饮食起居、决定孩子的成长环境,但是我们应当避免过渡干扰孩子的成长,将我们的意志强加于他,剥夺孩子的选择权。

最后,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我们的私有品。这就要求我们划清与孩子的界限,孩子是孩子、我们是我们,自从孩子切断了脐带以后,就跟母亲永远地分开,再也不可能重新结合。所以,无论爱有多深,都要将自己和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对待。那种“融为一体”的爱,我觉得,对自己是危险的,对孩子也是一种压力和负担。

以上三个认识,说起来简单,但是真正执行起来,比较难。需要我们做父母的,从自身做起,教育好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让自己重新成长,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如何看待孩子被打


如何看待孩子被打这几天下班回家后,总是听到婆婆说,**今天在小区里玩,又被小朋友打了,当时我不以为然,因为小孩子她们都还很小很单纯,又不是故意去打对方,也就不当回事,说说就过了,而且老公也跟我说过这事,应该也是婆婆跟她说的!这点可以理解。

可今天,晚饭过后,婆婆竟然很正经的跟我说:都是你要我不要教她摔倒了,不能打地板,碰到桌子了,也不能打桌子,等等这些!这的确是我要求的,看吧,现在你小孩出去被人打了都不会还手的,就站在那里被人打,要不就是哭一下,说这话时我当时急了,我回了一句,那你觉得应该怎么教小孩呢?是不是让她当时就对小朋友还手,还是也去打别人一下呢?可这样最终你又得到了什么呀!小孩幼小的心灵,给她一片纯净的空间不好吗?为什么要把大人的想法和做法强加给孩子呢?等那一天,她明白了懂事了,就是分清事非的。不是吗?

过了一会后,我又**爸爸在讨论这个问题,可爸爸也是认为,小孩应该学会反击,不能总是忍让,出去会被人打的,就这个事,我们谈了好一阵子,但是最终观点还是不一致,我不赞同爸爸的观点,我觉得小孩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她是在一天天的成长,看到的听到的一般都会储存在她的大脑中,让她自己去分辨,当然我们要把生活好的一面传送给她,让她知道生活中还是很美好,很善良的,至于生活的反面让她自己去领悟,去体会,去了解。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想复杂了,孩子哪会想到这么多呀,也许她根本就不认为是小朋友打她,还觉得是是在和她玩的呢?对吧,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不能让小孩从小就存有报复心理,与人和为善呀,只有这样,孩子以后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宽!

如何看待乖孩子


如何看待乖孩子

赵忠心

家长们在一起,常常是这样评价孩子:这个孩子很“乖”,讨人喜欢;那个孩子很不“乖”,经常惹家长生气,令人讨厌。培养一个讨人喜欢的“乖孩子”,是许多家长追求的培养目标。

难道“乖孩子”就是绝对的好孩子吗?

何为“乖”?一般是指小孩子不闹,不烦人,比较懂事。说白了,“乖”就是听话,顺从,驯良,不违逆大人的意愿和意志。

我们并不笼统地否定孩子要“乖”,否定孩子听话、顺从,而一味地鼓动孩子不把家长放在眼里,专门跟家长对着干。不能说“越是不听话,就越是好孩子”。更不能像有的人所说的那样:“听话的儿童是问题儿童。”

因为大人们的话,并不都是错误的,大人们的意愿和意志也不都是没有道理的。小孩子,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大人的话,该听从的,还是要听从;大人的意愿和意志,该服从的,还是应当服从。因为大人们具有较为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家长都是关心、爱护孩子的,说的和做的一般都是为了孩子好。

问题是,有的家长,把这个“乖”字理解得太绝对化了。家长的话,不管是否正确,合理与否,必须绝对听从;家长的意愿和意志,事无巨细,必须绝对服从。孩子在大人面前,完全失去了“自我”,成为被人支配的“木偶”。孩子自己不能有任何的独立意识,对家长要唯唯诺诺、言听计从、唯命是从,不能有任何的违逆。如果“胆敢”违逆,特别是当众让家长丢了面子,便要遭受严厉的惩戒,甚至吃“皮肉之苦”。

这样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势必会成为毫无个性,唯唯诺诺,俯首帖耳,言听计从,毫无独立意识和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能力,缺乏自主、自立、自强、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品质。这样的孩子,将来能有什么作为?

这样的人,在今天的社会里,很难有立足的能力,更不用说在事业上有什么成就。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决不会跳跃。”

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培养造就服服贴贴的、不扰乱他们安宁的“顺民”,极力鼓吹“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宣扬“父为子纲”。

所谓“父为子纲”,就是家长要支配子女,子女要绝对遵从家长。如古代家训中所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若以父母之非,而直行己志,虽所执皆是,犹为不孝之子。”“子孙受长上诃责,不论是非,但当俯首默受,毋得分理。”

那时候,父母似乎就是真理的化身,父母的话就是法律,子女不能违抗。父母批评训斥子女,不管对不对,只能绝对服从,不能分辨是非曲直。

鲁迅先生说:“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

当今做父母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有出息的人。果真如此,就不应当过分强调“听话”,“顺从”,“驯良”,要孩子做“乖孩子”。

而是要放开孩子的手脚和头脑,给孩子以自主的权力和机会,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独立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分析、处理、解决得好,当然皆大欢喜;即或是错了,也无大碍,错误和挫折会使人变得聪明,失败是成功之母嘛。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失败的教训同样也有价值。

孩子早晚要离开家庭、父母,走上社会,独立面对生活,自主进行判断和选择。我们要从孩子小时候,就注意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免得将来孩子到了社会上束手无策、寸步难行。

如何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


为什么孩子会磨蹭拖拉?

1、孩子缺少时间概念

孩子由于生活阅历少、心智不成熟,对时间缺少概念,1分钟、半小时、3小时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数字,他们不知道具体是多长时间,也没有一个比较的概念。所以往往时间到了,他们还没意识到。

2、幼儿注意力分散

越小的孩子,专注力越差。他们可能在临出门穿鞋子时,会被旁边的玩具吸引而转移了注意力;又或者要穿衣服时,被身体接触被单的奇妙感觉所吸引而忘记了穿衣服……并不是孩子故意跟大人作对而故意而为之的行为。

4招让孩子“勤快”起来

让孩子对时间产生紧迫感

大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10开始倒数,也可以从3开始倒数。比如“睡觉倒计时开始了,你现在只有三秒的时间,3,2,1”。

倒数能给孩子留出过渡时间,让他们有所准备,无论从心理上还是行动上,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让孩子得到肯定

一味的批评、催促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当孩子哪件事做得好就应该适当表扬,引导孩子以此为荣,通过一件事慢慢扩散到更多方面。

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在孩子受到表扬高兴的时候泼冷水,提以往的拖沓行为。

让孩子对事情产生兴趣

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取胜的可能,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很快。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孩子最大的榜样就是离自己最亲近的父母。

让孩子承担“后果”

家长不妨规定做事情的时间,甚至可以给孩子列一个时间表,要求孩子按时完成,同时让孩子承担做不完事情的后果。

比如迟到、吃不饱、完不成作业等。只要养成习惯,以后孩子的生活就会有规律了。

相比之下,孩子拖拉磨蹭时,如果大人指责打骂孩子会有什么危害?

如何纠正孩子“自私”的毛病?


有家长问:现代婴幼儿由于环境、社会、条件的因素,在生活中突出表现出“自私”的天性。请问,在教育历程中家长该怎样正确引导?

小孩子“显得”很“自私”的实质

现在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显得很“自私”。自己的玩具不许别的孩子玩,自己的食品不许别人吃,自己的东西不许别人动。

我的外孙子小时候到孙女家,外孙子要玩孙女的玩具,孙女一把就夺了过去,说“这是我的”,不让玩;孙女到外孙子家,同样也是这样,孙女一动外孙子的自行车,外孙子就拽孙女下来,也说“这是我的”,也不让骑。

对于这种情况,不能简单地扣上“自私”的帽子加以训斥。一是因为孩子并不知道错在哪里,讲大道理,等于对牛弹琴;二是孩子总说“我的”,并不都是因为“自私”,是年龄特征决定的。

家长们可能注意到了:孩子从刚学会说话起,就爱说“我的”或“这是我的”等。其实,一两岁的孩子还不大懂得“我”字的含义,自我和外部世界还没有明确分化开来,一切体验都成为主体本身的活动,把每一件事物都与自己关联起来,好象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一样,处在“自我中心”年龄阶段。

你看,是自己的东西,小孩子说“是我的”,他刚从别人手里抢过来的东西,也说“是我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管是属于谁的,孩子都认为“是我的”。

因此,不能把总是说“我的”定性为“自私”的品性;而是这个年龄阶段必然产生的心理特征,应看做是“所有权”这个模糊概念的初步形成。

小孩子“自私”原因和纠正办法

小孩子既不是天生的“自私自利”,也不是天生的“慷慨大方”。孩子太过“自我”,让人感觉很“自私”,也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

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没有与孩子共处、共享、合作、携手、相互谦让的经历,所有大人都让着他,宠着他。存在决定意识。比如买来好吃的,家长就说“这是宝贝的”;买来玩具,就说“这是给你买的”。久而久之,孩子从小养成一切独占、独霸、独享、垄断的习惯。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主要是靠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比如,买了好吃的东西,让孩子主持进行“分配”,大人、孩子每人一份,并鼓励孩子把大个的、好的让给爷爷奶奶吃。如果爸爸还没下班,要启发孩子主动地给爸爸留一份。

还可以采取“请近来,走出去”的方式,多让小孩子共处,有小朋友到家里来做客,事先教孩子主动拿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玩,并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一块玩。带孩子到别人家玩,要事先嘱咐跟小朋友团结友爱,不争抢玩具,或带玩具去跟小朋友交换玩具玩。

孩子这样做了,就及时给予表扬。别的孩子做得好,也表扬别的孩子,引导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榜样。经过不断地强化,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就渐渐地心里有别人,学会与人分享了。

如何看待孩子的古怪行为


如何看待孩子的古怪行为**常有让我瞠目结舌的举动。

有一天,我带着他在姑姑家玩。大家喝可乐。他举着杯子喝了一会,还剩着小半杯。我在和大家说话,他也端着杯子走过来,然后,很突然地,他掀起我的衣服,将小半杯可乐猛地泼进我的衣服里……

对于他这样的举动,我的好奇心甚于怒气。于是平静地将他拉到一边,问:“你刚才把妈妈的衣服泼湿了,妈妈很不舒服,这样的行为不好。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他有些抱歉地说:“因为我喝不掉了。”

可能以他的逻辑,“分配”给他的可乐,他一定要喝掉,喝不掉,要倒了,那也倒给最爱的人——妈妈。

我随后告诉他,喝不掉可以剩着,但不可以这样处理了。他点头说知道了。

今天晚上,他和我们坐在餐桌前吃饭。我们家都有一个习惯,会在餐桌上放一个环保垃圾盒,装骨头等餐桌垃圾。**嘴里哼哼着曲子,忽然将那个装了一点垃圾的盒子猛一拍。盒子翻倒了,里边的垃圾全部洒在了餐桌和地板上。

我觉得他是故意捣乱,板起了脸。还拿手在他头上敲了一记。

但过后又觉得我这样做不对,于是道歉说:“妈妈打你是不对的。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刚才那样弄翻垃圾盒,妈妈很不喜欢你这样的行为,你看垃圾弄得到处都是了。”

**向我解释说:“我的肚子里有一个声音说,那是个方向盘,我就开方向盘,就是那样,拍一下,汽车就呜地开动了……”

他这番话说得有点怪。但我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正在脑海中模拟开汽车。而那个垃圾盒是他模拟的方向盘,他拍那个垃圾盒是表示他正在转动方向盘。

我真的没想到,孩子的头脑中,会有如此的思绪流过。他们的一切行为与举动,都有他们的理由。当然,他们这些理由,未免可笑。可是,真实的是,他们并没有故意使坏的本意。

靠近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要低头倾听,倾听;要耐心,再耐心。我这样想。

如何解决孩子拖拉的毛病


家有孩子做事拖拉、磨磨蹭蹭怎么办呢?我们知道,孩子由于年龄的特性所致,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没有概念,所以他们并不懂得浪费时间的危害。要想改变孩子的磨蹭行为,爸妈可以这样做:

1、父母以身作则

有的孩子早晨起床晚,磨磨蹭蹭地等父母为他们穿衣服、准备早饭、送他们上学,其实这是在助长孩子的磨蹭心理。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并在一旁告诉孩子,再不抓紧时间就要迟到了。

2、树立孩子的责任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定出计划及规定出完成任务的时间。

孩子做事磨蹭的原因有许多,关键在孩子自身。平日里经常见到家长急得不得了,为孩子的事忙得团团转,孩子仿佛与此事无关,像个局外人一样。这样长此以往,孩子无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后果更加不可想象。

家长不妨尝试让孩子自己写下自己的需求,调动孩子的内驱力,针对自己的问题制定出近期目标与努力方向,并大胆表达实现后的愿望。最好是具体到细节,比如什么时间起床,洗漱需要多长时间,吃饭需要多长时间,放学后做作业和看电视多长时间,几点休息等,都要严格制定,这样会对孩子起到约束和监管的作用。对时间管理越严越细,效率越高。

当然,一次不要太多,先制定几条,家长和孩子都要确认,便于随时提醒,然而在慢慢增加,不断强化。当孩子将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才能明确地认识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良好的作息习惯还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守秩序,同时孩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也会提升。当然,对于孩子的进步家长一定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3 、榜样法

父母还可以通过讲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让孩子认识到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只有珍惜才能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还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提醒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家庭教育小结】

对于做事喜欢磨磨蹭蹭的孩子而言,最主要的就是要树立起他们的责任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切不可包办代替,要知道正式由于你们的溺爱才使得孩子变得拖拉、磨蹭的,同时父母也一定要做好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起一个好榜样,让孩子有样学样。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胆小?


(1)生活范围小。有的孩子从出生只在很小的范围内活动,不常与外界接触,使孩子认生。 (2)教育方法不得当。如当孩子不听话时,成年人就恐吓孩子,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失去安全感,从而胆小。

(3)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限制过多,如孩子摸摸茶杯,大人就嚷:“别动,看,摔了!”;孩子摸摸扫帚,大人就说:“扎着你,多脏,快放下”等等,造成孩子不敢从尝试与实践中获得知识,取得经验,从而胆小。

胆小的孩子,一般勇敢精神不足,创造性也差。因此,应培养教育小儿不该做的事不做,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尝试,不要伤害孩子的探索精神。解决孩子胆小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扩大孩子的眼界,使之多接触生人,多认识世界。

(2)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交往,还可以和稍大一些的小朋友玩,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3)鼓励小儿的探索与尝试精神。不要一个劲儿地发布禁令,这也不行,那也不许。

(4)在生活中不要恐吓孩子。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如何看待孩子胆小的毛病》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孩子的气质如何看待? 导读: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见到四类气质的典型代表,也有不少人则属于中间混合型,气质类型不太明显。 除了身体发育不同及智能高低的差异之外,孩子出生时还有一些特性。例如,有...
    2021-10-14 阅读全文
  • 如何看待孩子 如何看待孩子 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这件事上,首要明确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孩子(这里指的是婴儿期的孩子,下同)。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也许就不是问题,或者就会有比较明确的答案了。 传统意义上,...
    2020-11-14 阅读全文
  • 如何看待孩子被打 如何看待孩子被打这几天下班回家后,总是听到婆婆说,**今天在小区里玩,又被小朋友打了,当时我不以为然,因为小孩子她们都还很小很单纯,又不是故意去打对方,也就不当回事,说说就过了,而且老公也跟我说过这事...
    2020-10-29 阅读全文
  • 如何看待乖孩子 如何看待乖孩子 赵忠心 家长们在一起,常常是这样评价孩子:这个孩子很“乖”,讨人喜欢;那个孩子很不“乖”,经常惹家长生气,令人讨厌。培养一个讨人喜欢的“乖孩子”,是许多家长追求的培养目标。 难道“乖孩...
    2020-11-17 阅读全文
  • 如何纠正孩子“自私”的毛病? 有家长问:现代婴幼儿由于环境、社会、条件的因素,在生活中突出表现出“自私”的天性。请问,在教育历程中家长该怎样正确引导? 小孩子“显得”很“自私”的实质 现在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显得很“自私...
    2021-08-10 阅读全文

导读: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见到四类气质的典型代表,也有不少人则属于中间混合型,气质类型不太明显。 除了身体发育不同及智能高低的差异之外,孩子出生时还有一些特性。例如,有...

2021-10-14 阅读全文

如何看待孩子 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这件事上,首要明确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孩子(这里指的是婴儿期的孩子,下同)。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也许就不是问题,或者就会有比较明确的答案了。 传统意义上,...

2020-11-14 阅读全文

如何看待孩子被打这几天下班回家后,总是听到婆婆说,**今天在小区里玩,又被小朋友打了,当时我不以为然,因为小孩子她们都还很小很单纯,又不是故意去打对方,也就不当回事,说说就过了,而且老公也跟我说过这事...

2020-10-29 阅读全文

如何看待乖孩子 赵忠心 家长们在一起,常常是这样评价孩子:这个孩子很“乖”,讨人喜欢;那个孩子很不“乖”,经常惹家长生气,令人讨厌。培养一个讨人喜欢的“乖孩子”,是许多家长追求的培养目标。 难道“乖孩...

2020-11-17 阅读全文

有家长问:现代婴幼儿由于环境、社会、条件的因素,在生活中突出表现出“自私”的天性。请问,在教育历程中家长该怎样正确引导? 小孩子“显得”很“自私”的实质 现在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显得很“自私...

2021-08-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