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哪些话是妈妈们的“语言禁区”?

发布时间:2021-12-07 小学演讲我的妈妈 班级演讲我的妈妈 学校演讲我的妈妈

宝宝是可爱的花朵,他们的成长需要妈妈们阳光雨露般的呵护与照顾,可有时妈妈们的一些无心之言却无意中伤害到了宝宝幼嫩的心灵,那么哪些话是妈妈们的“语言禁区”呢?

语言禁忌一:恐吓的话

当宝宝顽皮不乖时、当宝宝任性哭闹时……很多妈妈都会使出“恐吓”的招数——“你再哭,大怪物就把你叼走了!”“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的确,这招儿用起来可能收效不错,但长此以往,却会使宝宝对生活失去安全感,甚至形成胆小怯弱的性格。

建议:当宝宝因为某种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某种行为遭遇制止而哭闹时,妈妈们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先使宝宝的抵触情绪趋于缓和,再耐心地解释其中原因,帮他们分析要求的不妥或行为的不当。当然,妈妈们不要对宝宝的任何要求都习惯性拒绝,那些相对合理的要求不妨满足他们。另外,妈妈们也可以使用冷处理的方法对待宝宝的哭闹,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宝宝学习自己调节情绪。对于宝宝的那些不听话行为,妈妈们就应该多从自身找找原因了,不妨摒弃说教和唠叨,换种表达方式也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桐妈发现相对大呼小叫,桐宝更乐于接受建议和商量——“如果桐桐能把玩具收拾起来,妈妈会特别高兴!”“桐桐,你来决定还要看多久电视。”

语言禁忌二:嘲笑的话

相信没有哪个妈妈会真心嘲笑自己的宝宝,但有时妈妈的一些话语却让宝宝听出了“嘲弄”的味道:比如,妈妈故意模仿宝宝的发音不清或语病;再比如,妈妈笑话宝宝的想象不切实际,等等。这些不当行为会导致宝宝胆小紧张、不敢尝试、羞于表现、缺乏自信。

建议:妈妈与宝宝之间的交流及相处应是平等的,妈妈要对宝宝积极的表现表示认可,对宝宝勇敢的尝试表示赞赏,切忌不断重复或嘲笑宝宝的不足。当宝宝因为害怕失败而产生胆小、自卑等情绪时,妈妈要不断鼓励宝宝,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并用尽可能积极的态度帮助宝宝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语言禁忌三:发泄的话

“你能不能自己待会儿?”“你怎么这么烦人啊?”“我真多余生你!”这些妈妈随口而出发泄自己不良情绪的话,对宝宝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它会严重伤害亲子感情,还会引发宝宝焦虑、不安、紧张、敏感等情绪,甚至会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发育。

建议:妈妈在和宝宝相处时要尽量保持平静且愉快的心情,不要将自己的压力、烦躁等不良情绪发泄在宝宝身上。桐妈的办法是当情绪不佳时,会将桐宝暂托外婆或桐爸照管,自己做一些诸如看书、画画等能够平复情绪、舒缓心情的事情,切忌让宝宝成为妈妈不良情绪的出气筒或替罪羊。

语言禁忌四:打击宝宝自信的话

“你能行吗?”“你确定你能做好吗?”妈妈说这类话也许是为了避免宝宝骄傲,也许是为了激励宝宝进步,但无论出于何种动机这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这样质疑的态度只会严重打击宝宝的自信。

建议:妈妈们请用欣赏和鼓励的眼光看待宝宝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努力吧,要知道宝宝的成功源于妈妈积极的暗示,宝宝的优点源于妈妈不断的发现,宝宝的成长需要鼓励、需要赞扬、需要欣赏、需要张扬、甚至需要骄傲,所以妈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告诉宝宝“你真棒”。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妈妈们,不是你脾气差,是你太累了


很多时候,对着孩子发飙你是不是很在行呢?

你把满腔怒气都发泄在这个小可怜身上,你总是有道理的,错的都是别人,你毫无节制,直到把孩子说的无地自容,自尊、信心皆失,你才痛快地打住。

但看到孩子的泪水,你又心疼的不行。但自责并不能阻止你再次的发飙。怎么办?!你真的是脾气差吗?

也许,是你太累了!

1做勤劳的妈妈,累!

中国妈妈常挂嘴边的是“把你拉扯这么大我容易吗”。“拉扯”二字极形象地表达了养孩子的操劳辛苦。为孩子起早摸黑,天一亮就买菜做饭,送孩子上学,下班后给孩子辅导作业,深更半夜洗衣服。勤劳朴实,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贤妻良母的优秀品质,怎能不累?

2做最无私的妈妈,累!

养房有房奴,养车有车奴,养孩子你是不是成了“孩奴”?有了孩子,你还知道自己是谁吗?

很多女人都有这样的感慨:当妈后没了自我,变成了一颗只围绕孩子转的卫星。与丈夫相处的时间少了,与朋友的联系少了,与社会的接触少了,业余的兴趣少了。为了家庭和孩子,推掉了单位组织的大多数聚餐和旅游活动,甚至放弃原本辉煌的事业,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被迫无奈,似乎只有这样“全心全意”的付出,才称得上称职的好妈妈。

3无时无刻不在保护孩子,累!

为什么在国际上总认为中国孩子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西方养孩子以生存技能为本,而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点伤害,所以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放不开手脚。妈妈们越来越感叹: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值得信赖的呢?奶粉、护肤品、疫苗、校园……啥都不安全。不信任社会,所以,也不信任孩子。

4中国妈妈最担心孩子,累!

中国妈妈随时精神紧张。比如带宝宝外出,中国妈妈常常不停地唠叨:小心过马路看车、多穿点别冻着,不要乱摸东西……在家里宝宝睡觉妈妈不放心,着凉怎么办?出汗怎么办?……

咱们小时候背着书包自己上下学的场景,如今已经很少见到了。环顾四周,我们看到的都是校门前拥堵的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和车流。对孩子的担心,是妈妈脑子里永远无法摆脱的绷得最紧的一根弦,身心俱疲。

5被责任心绑架,累!

中国妈妈为孩子付出的最多,把养育孩子当做人生最艰巨的“任务”来完成,并不注重享受孩子的天真童稚带来的欣喜和乐趣。中国人看孩子是“环绕伺候”,大人们被小孩左右着,一会向东,一会往西,吃饭追着喂,穿衣哄着穿,吃个饭等于长征两万里,能不累吗?

6控制欲强,累!

有专家认为,中国父母的最大错误在于,觉得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他们要在这张白纸上画出自认为美丽的图案。所以,很多人会给孩子规划人生,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全部倾注于孩子身上,甚至将后半生的目标全部投入望子成龙的努力中。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如果孩子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做自己的决定,就是“叛逆”。

7喜欢攀比,累!

中国妈妈对孩子的爱,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中国妈妈”有段时间却成了贬义词,令不少华裔学生烦恼,因为中国妈妈爱攀比。从大事到鸡毛蒜皮的小事,中国妈妈总是要和朋友同事比一比。人家的孩子去学钢琴,我的孩子也要去;孩子考了班级第二名,要问第一名是谁,并要孩子下次超过他。总是以别人为标杆,要子女去跟人攀比。

中国妈妈是世界上对自己最苛刻、对孩子最愧疚的妈妈!

西方父母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你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中国的父母总是自责。如果孩子外出忘了带某个东西,孩子常常会埋怨父母:“都怪你忘了给我带。”受到谴责的家长通常也会连声道歉:“对不起,妈妈一急就忘了,下次一定记得。”因为母乳时间不够长,妈妈愧疚;因为工作忙不能陪孩子,妈妈愧疚;偶尔对孩子发脾气,妈妈愧疚……

妈妈们,你能不累吗?

调查:你是哪种爸妈?


亲子教育最重要的十年,即奶宝宝阶段、幼儿园阶段、小学生阶段中,作为父母都会遇到哪些问题与困惑,需要从精神到物质方面做好哪些准备呢?十年,弹指一挥间,可亲子教育,真的任重道远,并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你是哪种爸妈?10年亲子教育规划书

调查时间:1月4日~1月12日

调查地点:海淀早教中心、金源儿童成长天地、中关村图书大厦、北外儿童英语园地

调查关键词:亲子教育规划、教育投入、期望值、投入度

调查样本数:60人(其中家有0~3岁、3~6岁、6~10的家长各20名)

在本次的调查中,除有10%的爸妈打算一切顺其自然、不为孩子规划未来外,90%的爸妈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均感到压力很大。但在这90%中,完全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为孩子筹划和设计未来、能投入多少就投入多少的爸妈占到了80%,而被专家推崇的理智型父母,即能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能智慧地为孩子的成长投入的家长,却仅占20%。

★0~3岁的20名家长

由于新手爸妈角色的初尝,而对孩子的教育规划期望颇多,且热衷于讨论早教问题,其中报亲子类早教班的达70%,他们秉持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认识,更有50%的人选择了做全职妈妈,以便对孩子进行更精心的呵护。

而在孩子的教育投入方面,更有70%的爸妈表示愿意拿出家庭月收入的60%投入孩子的教育。

★3~6岁的20名家长

普遍关注的是孩子的素质培养、幼儿园的硬件及教学质量、幼小衔接、特色兴趣班的选择等方面。在对孩子的教育规划中,80%的家长也提到了将会花重金让自己的孩子进市、区重点小学。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家长中95%都说已经为孩子报过这样那样的特长兴趣培训班,并对亲子教育规划做了十分长远的规划,有的家长已经为孩子规划好从重点小学到重点初高中,甚至连目标大学和工作都设想了一番。

★6~10岁的20名家长

奥数、课外辅导班、比赛获奖、重点中学排名等等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几乎100%的家长都为自己的孩子报了两门以上的课外辅导班,虽然对奥数、特长生选拔比赛等多有质疑和诟病,但家长没让孩子上过奥数班和坚持过某种特长的为零。

虽然在小学阶段,学杂费相对不高,但各种档次的补习费用已成为该阶段学龄家庭的主要开支。

专家说法

做理智型父母最可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梁志燊

首先要明确一点:每个人都经历了一个教育的过程,父母怎么培养孩子成长,孩子就会成为什么类型的人。

如散漫型家长只要孩子高兴怎么都可以,不给孩子任何约束,殊不知,这样培养出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对自己的行为缺乏约束、自制,和社会与人接触时就常常会发生矛盾;而家长意志型父母(即文中以“较劲型父母”相称)更不可取,因为孩子不是家长意愿的复制品,家长不应该在望子成龙、盲目攀比下造成对孩子自我发展权利的剥夺。

因此,做理智型的父母才是最恰当的选择。因为,理智型的家长懂得从小给孩子创造自由成长的空间环境的同时,给孩子制定必要的行为规范,学习通用的社会规则,让孩子从小就在被充分尊重、有规则、良性的精神环境中成长。

“中国妈妈”是坏妈妈?


“中国妈妈”成为贬义词,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东西方教育孩子方式的差异。中国人是老母鸡式的教育,总是希望能一辈子呵护着孩子的成长。

日前,一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在美国学生、家长眼中,“中国妈妈”爱攀比,永远以别人为标杆,成了美国高中生口中的讽刺语,这让不少华裔学生感到烦恼。

总以别人为标杆

记者看到,在这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说,华裔家庭的高中生认为“中国妈妈”爱攀比,总爱比这比那。人家孩子学钢琴,“中国妈妈”的孩子也要学;人家孩子考上哈佛、耶鲁,“中国妈妈”也会这样要求自己孩子。在孩子的教育上,“中国妈妈”永远以别人为标杆。

而在美国高中生眼中,华裔家庭的孩子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什么事都是妈妈说了算。妈妈像只老母鸡,孩子如同小鸡,总要靠母鸡的翅膀来保护。“中国妈妈”在美国学生口中成了一句讽刺语,这令不少华裔学生烦恼。不少妈妈对此感到委屈,认为“中国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也有家长反省,认为潜意识里的溺爱对孩子造成了伤害。

盲目攀比伤害孩子

“期中考试成绩下来了吗,考了多少分?某某同学多少分?”这是家住徐汇区的朱女士在校门口见到女儿后的第一句话,“怎么又比你高,下次要超过他。”女儿佳佳原本笑盈盈的脸上愁云密布。从小到大,佳佳都在与别人的比较中长大,从幼儿园的弹琴、识字、算术到上学后的成绩、教辅书、培训班,每一项都不能落于人后。妈妈甚至为佳佳制作了一张“赶超某某人”的目标卡,贴在书桌上“刺激”佳佳。

“老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不和别人比吗?帮帮我!”12355热线心理咨询师、上海交大副教授刘晔萍说,最近,一位大二学生小金走进咨询室求助,自从进入大学后,周围优秀学生比比皆是,小金的成绩始终不理想,让他近于崩溃。

原来,小金从小在家长“争第一”的要求下长大,“要比别人强”的口号逐渐变成了习惯和行动目标。“只有比别人优秀,他才会快乐。一旦被赶超,就无所适从,自卑、嫉妒和痛苦开始滋长。”刘老师担忧地说,类似的咨询案例正在急剧上升,盲目攀比已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越来越多的学生正遭受伤害。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其实,也不必太妖魔化‘中国妈妈’。”上海社科院家庭研究中心主任徐安琪表示,据社科院社会学所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本市大多数孩子对父母的评价都是很高的,若以5分为满分,在与母亲的关系方面,89%的孩子给妈妈打了4—5分,在评价父母的教育方法上,也有86%的孩子给父母打了4—5分,77%的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但她也表示,对于妈妈们潜意识里“爱攀比”、“爱包办”的倾向应引起关注。

“横向比较也有其必要性,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但家长切忌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或假想敌!”市西中学心理老师李秀芬建议,妈妈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兴趣,绝不能按照一个标准要求他们。主张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帮助他们一起开发潜能。

【相关评论】

一直以来,我认为中国妈妈是世界上最勤劳,最善良的妈妈。所以我不能容忍别人指责我们的妈妈。可如果抛开肤色和种族的偏见,我们客观来看待美国人对“中国妈妈”的指责,其实人家说的又句句在理。

中国妈妈爱攀比,永远以别人为标杆,我相信美国也有这样的妈妈。为什么这样的指责不会发生在国内?因为我们当局者迷,或者说我们国内的妈妈实际上是在一条船上,让有着同样行为与举动的人群来指责对方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有当中国妈妈与美国妈妈放在一起时,我们才会发现彼此有如此之大的差异。

“中国妈妈”成为贬义词,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东西方教育孩子方式的差异。中国人是老母鸡式的教育,总是希望能一辈子呵护着孩子的成长。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个孩子的前程同时也是父母的前程,上最好的小学,读最好的大学,然后找最好的工作。这样的教育方式之下,中国的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就被抹杀了,所以才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啃老族”。而美国人则是放羊式的教育,父母管得少,老师管得少,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习,去工作。这样一来,孩子的创造力反而被激发出来,而这也就是美国引以为豪的开放式教育。

华裔的烦恼其实也是我们国内的烦恼。面对美国人对“中国妈妈”的指责,我们其实无需更多辩白,因为我们对孩子对孩子管得实在太多了。(关东客)

如何选择亲子班?妈妈们如是说


看过各式各样的亲子班,你可能感觉有点眼花缭乱:小时活动、半日活动、特色班……选择什么样的好呢?先听听几位带宝宝上过亲子班的妈妈们是怎么说的吧。

1.家长的态度决定一切。也就是说带孩子去亲子班的目的是什么。

2.老师永远是最重要的,正好说说我们招亲子老师的要求

3.课程设置:现在有很多混龄班,混龄从培养孩子的社交行为上讲是对的,但是孩子越小发展越快,8个月的孩子跟1岁半的孩子是无论如何不能一起进行精细运动训练的。

4.当然,距离家的远近,教室环境,教具是否专业,来亲子班孩子和家长的生活圈子同自己是不是一致,费用的高低也都是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更多妈妈在说:

选亲子园,首先要看看收费是不是能够承受得了。

园址离家不要太远,这样可以免去路上的奔波之苦。

定课程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时间安排,因为有些课程安排在工作日,中途不上课是不退费的,有的还要求家长请假。

活动室最好宽敞一些,可以让宝宝充分玩耍。而且,最好阳光充足、通风好。

一般的早教机构都会安排免费试听课,最好带宝宝去看一看,看宝宝在里面玩得是不是开心、愉快。毕竟,每家只有一个宝宝,他们需要玩伴,妈妈们需要有交往的场所。生活在水泥森林中,彼此需要一些人造的“自然”的环境。

亲子班中两三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只是育儿生活的一点餐后点心。在孩子的成长中,别忘了孩子生命的活水源自你的血脉、你的家庭、你的亲情、你的所有作为。

相关推荐

  • 母亲节对妈妈的经典祝福语有哪些 “妈妈可脆弱了妈妈可累了妈妈吃的苦可多了我可爱妈妈了——母亲节说说大全。”在大家的工作环境里,许多人喜欢用文字方式分享自己的感想。这时候句子的作用就发挥出它的价值,哪些代表正直的内心句子让你记忆犹新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母亲节对妈妈的经典祝福语有哪些"这样的内容,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2023-01-31 阅读全文
  • 三八妇女节祝妈妈的祝福语有哪些 “母亲爱孩子的心是不管自己多累多难都要把最好的呈现给孩子。”妇女节一般指国际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在这个特殊的节假日里,我们对女性的祝愿是必不可少的。三八妇女节,祝愿天下的女士们:天天开心乐开颜,青春常在永健康。什么样的妇女节祝福语会更好地帮助大家呢?或许"三八妇女节祝妈妈的祝...
    2023-01-04 阅读全文
  • 母亲节送妈妈的祝福语有哪些通用 “多少次电话那头,你为我挂肚牵肠。母亲节到了,祝您节日快乐!”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很多人经常发一些有深度的句子。句子往往短小而精炼,你转发了多少”金句“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收集并整理了“母亲节送妈妈的祝福语有哪些”,欢迎品鉴!...
    2023-02-15 阅读全文
  • 送给妈妈的祝福词有哪些24条 有趣的祝福总总引人注目,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语传递到万家吧,您在寻找合适的祝福语吗?你可以读一下幼儿教师教育网整理的送给妈妈的祝福词有哪些,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句子!...
    2023-04-08 阅读全文
  • 送给妈妈的祝福词有哪些20句 你也许需要"送给妈妈的祝福词有哪些"这样的内容。在每一个幸福的日子里,许多人都有过写祝福语的经历。祝福语是美好的祝愿表达,希望世界都能充满美好的祝福。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2023-02-19 阅读全文

“妈妈可脆弱了妈妈可累了妈妈吃的苦可多了我可爱妈妈了——母亲节说说大全。”在大家的工作环境里,许多人喜欢用文字方式分享自己的感想。这时候句子的作用就发挥出它的价值,哪些代表正直的内心句子让你记忆犹新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母亲节对妈妈的经典祝福语有哪些"这样的内容,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2023-01-31 阅读全文

“母亲爱孩子的心是不管自己多累多难都要把最好的呈现给孩子。”妇女节一般指国际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在这个特殊的节假日里,我们对女性的祝愿是必不可少的。三八妇女节,祝愿天下的女士们:天天开心乐开颜,青春常在永健康。什么样的妇女节祝福语会更好地帮助大家呢?或许"三八妇女节祝妈妈的祝...

2023-01-04 阅读全文

“多少次电话那头,你为我挂肚牵肠。母亲节到了,祝您节日快乐!”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很多人经常发一些有深度的句子。句子往往短小而精炼,你转发了多少”金句“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收集并整理了“母亲节送妈妈的祝福语有哪些”,欢迎品鉴!...

2023-02-15 阅读全文

有趣的祝福总总引人注目,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语传递到万家吧,您在寻找合适的祝福语吗?你可以读一下幼儿教师教育网整理的送给妈妈的祝福词有哪些,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句子!...

2023-04-08 阅读全文

你也许需要"送给妈妈的祝福词有哪些"这样的内容。在每一个幸福的日子里,许多人都有过写祝福语的经历。祝福语是美好的祝愿表达,希望世界都能充满美好的祝福。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2023-02-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