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的怪动作未必是“坏习惯”

发布时间:2021-12-07

习惯的幼儿故事。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孩子的怪动作未必是“坏习惯””,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日常儿童心理卫生门诊里,经常会接诊一些反复眨眼、吸鼻、歪嘴、点头、摇头、耸肩、喉部发出咳嗽、清嗓子或骂脏话等症状的“小病员”。这些孩子大多病期持续多年,有的是因为已明显影响学习和生活,才不得已走进医院。究其原因,大多是家长对孩子出现的症状缺乏认识,普遍认为是孩子的坏习惯,故而在教育上大多采用反复指正、指责和批评的方式,试图以此改变或消除孩子的坏习惯。

殊不知,在如此教育下,孩子的坏习惯不但没有改掉,反而“怪相”越来越多,令家长十分苦恼。所以,有必要首先要告诉各位家长,你的孩子出现的以上症状并不是什么坏习惯,而是患了儿童期常见的一种神经精神疾病——儿童抽动障碍。

儿童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根据抽动类型的不同组合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临床上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短暂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

这些病征的主要表现,是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其中,运动肌的抽动常见表现为:眨眼、吸鼻、歪嘴、张嘴、伸舌、点头、摇头、伸脖、耸肩、弯腰、踢腿、收腹、触摸性动作、身体旋转等。而发声抽动常见表现为哼哼、吸鼻声、咕噜声、咳嗽声、清嗓子声、动物叫声、骂脏话、模仿言语、重复言语等。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表现,则是多发性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同时出现,并大多合并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多动症”,有的伴发强迫动作、强迫思维、冲动行为、攻击和自伤行为、学习困难和情绪障碍,伴发的行为症状和情绪问题可引起患儿明显的心理困扰,影响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儿童抽动障碍病因复杂,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器质性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多因素有关。如果孩子患了抽动障碍,作为家长不妨试试如下几点:

要正确理解疾病性质,正确对待患儿,不要将其视为“调皮”、“故意捣蛋”“出洋相”等而加以训斥和批评;

对患儿症状不要过分关注,更不要批评指责,虽然对一些患儿批评以后可暂时减轻症状,但过后会出现“反跳”现象而症状更加严重;

减轻心理压力,解除造成心理紧张的各种心理刺激因素,如学习压力过重、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指责、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等等;

合理安排患儿日常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兴奋、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看电视或打电子游戏时间过长、长时间剧烈运动等;

症状严重者,家长应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要求同学们不可嘲笑、模仿患儿,以免造成患儿自卑、缺乏自信、退缩、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和情绪问题;

及时带患儿到医院就诊,症状严重者特别是抽动-秽语综合征,必要的药物治疗对控制抽动症状、缓解强迫、多动、冲动等合并症状以及减轻由此造成的心理问题和情绪障碍是必不可少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宝宝偶尔患感冒未必是坏事


据国外儿科权威机构的统计,一个孩子在他长大成人前,可能会患很多次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单是2岁前,大多数孩子就可能患8~10次感冒。若是上托儿所或者幼儿园的,感冒的机会还更多。

研究发现,孩子出生后第一年多与外界接触,虽然感染机会增多,但却有助于使罹患白血病的几率减少一半。如果不跟其他儿童接触,儿童免疫系统就不会得到充分发育。

这个消息,是否让你的感觉好过一些?对孩子的免疫系统来说,感冒未必是坏事。另外,你可考虑每年秋冬季节给孩子打一次流感疫苗,医学证实,这样做对一些体弱的孩子有保护作用。

典型的感冒症状

·流鼻涕,开始是清水样,后来变成浓浊的鼻涕

·打喷嚏

·轻度发烧,尤其在夜间

·食欲下降

·咽喉肿痛,吃东西下咽困难

·咳嗽

·脾气变坏或者没精打采。

如果没有并发症,上述的症状会在3~4天内逐渐消失。感冒不是严重的疾病,一般来说,孩子感冒并不需要去医院看病。但是,感冒可以降低人的抵抗力,引起支气管炎、哮喘和肺炎。后三种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如果你的孩子还是一个婴儿,或者感冒的症状特别严重,应及早就诊。如果婴儿出现下列情况,应立即去医院:

·呼吸时伴随鼻翼张大、翕动,看上去呼吸困难

·嘴唇和指甲发青,清鼻涕变浓浊

·持续咳嗽1周

·耳部疼痛

·体温超过39℃

·昏睡或者狂躁。

预防感冒有办法

·勤洗手

饭前、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进托儿所和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是洗手,严防病从口入。

·随时添减衣服

秋天慢加衣,春天慢减衣;早晚多件衣,出门进门加减衣。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经常参加户外活动的孩子患感冒的机会明显少于户外活动少的孩子。户外活动给孩子增加锻炼的机会,户外新鲜空气可减少生病的机会。

·开窗睡觉

开窗睡觉有三大好处:①保持卧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②室内的病菌等能通过空气对流及时排出;③晚间寒冷空气徐徐进入房间,可增强孩子对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利于防止感冒。

·勤晒被褥

人体新陈代谢会排出不少汗水和油脂,使被褥受潮,这有利于被褥里的细菌、病毒繁殖生长。经常翻晒被褥,可让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把病菌杀死,去除水分湿气,这对预防感冒很有好处。

·热水泡脚

每晚用较热的水泡脚搓脚各5分钟。注意:泡脚时水要没过脚面,泡后双脚发红才有效。

·冷水洗脸

用手掬冷水清洗鼻孔脸部,上下按摩鼻翼两侧,反复多次,然后用干毛巾擦干。这可以增加孩子对冷刺激的适应能力。

·多喝鸡汤

鸡汤富含蛋白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建议喝放入大蒜的鸡汤。

·多吃西红柿

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能帮助白血细胞增强抵抗病毒(菌)的作用,从而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生吃大葱

将油烧热,浇在切细的葱丝上,再与食物拌着吃。

应试教育未必是真正的根源


我们的应试,较之英美是小巫见大巫

我总是在想我们教育的根本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从前儿子在国内读书时,我会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可是儿子在英国三年,加之美国大学的申请过程,我最深的感受是,其实到了高中这个阶段,无论哪个国家的教育“应试”氛围其实都很浓烈。

就大学录取而言,我们的所谓应试,较之英美的应试那是小巫见大巫。因为英国的好大学,学生们还要过面试这一关,绝不是一考定终身,要几考才能定终身呢。美国的大学就更不必说了,他所考核的方方面面更是令人眼花缭乱。

一味地迁怒于应试教育,未必是找到了真正的根源所在。

帮助他们建构一个强大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我儿子在北京读小学时,正是小升初竞争最惨烈的时期。我身边的家长们挖空心思地要孩子进名校。那真是一段惊心动魄的记忆。在我的感觉,对一部分北京家长而言,孩子未来要是不进北大、清华,就好像没考上大学一般。

曾有一度,我几乎也被裹挟其中,迷失了方向。我不知道坚持自己,会将孩子的未来导向哪里。但最终令我冷静下来的,是我眼前的这个孩子。我知道他的所长和不足,我没有办法牺牲他的才华,让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课本知识的学习,在无止无境的做卷子中浪费生命。放弃北大清华,又何妨?

其实,在我的身边有很多家境条件非常好的家庭,他们完全有能力送孩子去国外接受教育,但他们说,北大清华,是积攒人脉的地方,孩子到了国外,失了人脉,是重大损失。

对此,我不以为然。我始终认为人的一生,活得好抑或不好,其实是依赖自身的内在力量。作为父母,我们必须有能力走进孩子的内心,去帮助他们建构一个强大而丰富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远远比一个貌似纷繁的外部世界更可靠。

我们是中国教育的消费

我很平常心地面对孩子的小升初和中考。我不认为我的孩子在学校教育中能够得到真正有助于他生存的东西,我始终认为他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得到更有效的帮助,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和做事风格。

我在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心理质量。我尽可能少用老师的标准学校的目标来要求孩子,更多地以我对成年人生活的思考,来衡量我孩子此时此刻的生活方式,是否有益于他的一生。

我的孩子有充沛的时间阅读,有固定的时间消耗在网络游戏中,还有和小伙伴交往的相对自由。我以为一个未成年人在成年人的指导下,养成这些生存习惯,远远比离开我们的视线后才开始,会更少走弯路,更接近幸福人生。

从这个角度,我思考教育的致命问题,其实是我们做父母的,是否有足够的判断力,来确定孩子成长中的得失。中国教育,在体制问题无从撼动的前提下,家长们自救的办法,就是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和能力。我们是中国教育的消费者,我们水准的提高,才是整体教育质量改善的重要前提。

太听话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不听话的才会更有出息!


中国人一直崇尚“好孩子”。在中国人眼中,好孩子的标准无非是“成绩好”、“乖”、“听话”,孩子不必有太多自己的主意,听家长的话就行了;相反,调皮捣蛋,凡事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的孩子,却不一定能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欢迎。

不可否认,“成绩好”、“乖”、“听话”这样的评价标准有他的合理之处,但具备这些优点的孩子,将来真的就会出人头地、成龙成风吗?

答案却是不一定。因为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一味地“听话”也是有它的弊端的,相反,不听话的孩子,有时反而会更加有“出息”。

一、一味地“听话”是一种盲从的表现。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都喜欢根据自己所谓的“过来人”的经验来教导孩子,让孩子走他们的“老路”,孩子也并不反抗,并照着父母说的做,这就是“盲从”。虽然父母在阅历与经验上,都比孩子要丰富得多,但是时代是在变化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也在变化,如果父母不考虑自己孩子的性格,就强迫他去做一些他或许不喜欢做的事情,而孩子也许迫于父母的威严也不敢反抗,久而久之,他们就“被盲从”了,也就代表他们失去了自主性,失去了选择的自由。

二、一味地“听话”让孩子没了主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比父母更爱自己,父母总是把最好的东西毫不吝惜地留给孩子,所以孩子们往往对父母都是敬重甚至崇拜的。当父母在某件事上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就为孩子做出决定时,孩子也许会不悦,但是他们完全信任父母,相信父母都是为自己好,也就听之任之了,这就使孩子失去了自己的主见,也会让他们养成惰性,更习惯依赖父母。

三、一味地“听话”还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由于我国实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他们就成了父母手心里的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出于安全考虑,或者因为某些条件的限制,父母会阻止孩子干一些事情,把孩子的“奇思妙想”扼杀在摇篮中;也有的父母习惯用暴力来解决此类问题,这不仅会压制孩子的创造力,也给孩子做了不良师范,更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

我们不如逆向思维一下,不要以把孩子培养成“乖”孩子为标准,适当地“放养”孩子,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让他们不仅学会听话,更要懂道理、讲道理。这时候,父母怎么改变就尤为重要了。

一、尊重孩子,不要老想着控制他/她。父母要把孩子和自己放在同一地位去对待,不要总摆出一副长辈架势,用长辈的威严去震慑他/她,而是要像《爸爸去哪儿》中的林志颖和张亮父子,把孩子当成朋友,放低姿态去了解他们,不随意替孩子决定事情,尊重他们的选择,并和孩子一起去完成他们想做的事。

二、允许孩子自主选择。俗话说得好:距离产生美。父母与孩子也是一样,双方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做到“亲密有间”,父母一定要给孩子留适当的空间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父母还是不放心,可以在旁引导,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兴趣爱好。

三、允许孩子有不同于父母的见解。父母虽然经验丰富,但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可以在某些事情上给予孩子一些建议,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并能和他们愉快地沟通,然后交换想法,从而通过这种方法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四、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父母是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一世的,所以在给他们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性格和生活能力。虽然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是养尊处优的,但是父母绝对不能溺爱他们,要让孩子去艰苦的地方体验生活,从而让孩子学会独立,不仅能在生活上独立,也能在精神上独立,能自己控制自己的脾气甚至欲望。

五、鼓励孩子接触新鲜事物。常言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家长不能因为一些未知的事情就去否定孩子的现在,要鼓励他们去接触新鲜的事物,因为新事物的吸引力是父母无法给予的,它们的魅力也是孩子无法阻挡的,当孩子走进大千世界,他们肯定会拥有一生难忘的体验。

一言以蔽之,太听话未必好,孩子懂道理最合适。现在“听话”的孩子一抓一大把,怎样让孩子懂道理、讲道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父母和孩子同心协力,创造出一种新的相处方式,来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

很长时间以来,“听话”都被当成好孩子的必要条件,守规矩、顺从的孩子总是得到父母和老师的称赞,而顶嘴、执拗的孩子往往被批评和惩罚。

其实,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顺从的孩子虽然成长过程会比较顺利,但容易流于平庸,而那些能跟父母顶顶嘴(特别是在逆反期)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这些可爱往往也是走向卓越和成功需要具备的品质。

1.更有主见,不盲从。不听话的孩子往往能意识到“父母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知道事情有一种以上的选择,这说明他们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洞察力。这种孩子长大了也不会成为墙头草,而往往能成为意见领袖。

2.更独立,不依赖。不听话的孩子往往有“自己是不同于父母的独立个体”的意识。他们不喜欢被包办,喜欢自己动手,行动力、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因而不断增强。

3.更抗压,不做“玻璃娃娃”。对孩子来说,父母老师的权威性不言而喻,能够在师长面前勇于表达自我的孩子往往更有勇气、更抗压、更能经受挑战。

4.更有创造力,不做复制品。多听话便少用脑,相反,不听话的孩子往往更喜欢动脑子,因此更具备创新能力。

5.更会表达,不做闷罐子。有些家长抱怨孩子顶起嘴来“歪理一套一套的”,其实这些“歪理”正是孩子在努力表达自己的思想、阐明自己的理由。用语言与外界世界多次沟通、反馈后,他们往往能语出惊人。

如何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案例:

到朋友家去玩,主人家的小男孩很是可爱,四岁多了,有礼貌,也很泼辣。结果在吃饭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孩子的母亲端着饭,来到客厅,一一把饭放在茶几上,接着打开电视,调好频道,然后才把孩子叫了过来。

家长解释说,孩子必须一边看着电视,才能吃进饭去,而且还要大人喂,天天都要这样。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喂饭已经司空见惯了,可是要看着电视吃饭,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像这个孩子那样如此有规律的。大人无可奈何,没办法,总得让孩子吃进饭去,快让他看吧!

我有点愕然,很显然,家长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在这里,不谈什么溺爱了,因为孩子已经出现了坏习惯。毋庸置疑,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家长没有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

我想,问题的根本在于家长没有进行适当的惩罚,老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甚至难免会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慢慢地,他就会好的。其实不然,正是因为一次一次的谅解,可能会使这些小毛病,逐渐发展成不良习惯,甚至大的错误,其后果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建议家长给孩子适当的惩罚,就是说,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及时给予制止或者警戒,让孩子引起注意和警惕,从而避免错误行为的重复发生。

分析:

现在家长的行为,往往较为极端,就是把对孩子的惩罚当成了体罚,这样做,很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说,运用惩罚教育是要讲究策略的。

惩罚不能走极端

比如有的小朋友痴迷于动画片,这种诱惑是很难控制的,可能演三个小时,孩子也会看完。可家长的态度大体是这样的,可以看,但不能过长,这是无可非议的。有的家长的方式显然过于极端,发现孩子看得时间长了,一怒之下,关掉电视,乱骂一通,甚至罚孩子几天不准看电视,孩子的心情很不好。

其实这种问题很好解决,让孩子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频道,规定看完了就结束,这样可以天天看,只要家长坚守规定,慢慢的孩子是可以接受的。怕就怕家长没有章法,高兴了让孩子看一晚上,不高兴一点也不让看,如此变化无常,孩子是不会掌握要领的。一旦家长实施惩罚,孩子坚决不会领情。

惩罚要迅速及时

现在的小朋友有许多“偷盗”行为,这种现象大都是好奇心理引起的,比如别的小朋友玩的东西,他也想有,于是就可能拿来玩玩;家里有好吃的,自己会控制不住,会偷偷拿来吃,甚至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统统吃掉了。其实,孩子大都经不起诱惑,他们的经历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所以在占有欲的驱使下,他就会开动小脑筋,想起小办法。

一旦发生这种现象,家长的惩罚一定要及时果断,马上对孩子进行教育,同时采取一些惩罚措施,比如责令孩子归还,一周不准吃零食等等,目的就是让孩子产生震撼作用。如果说,过了一段时间,再跟孩子谈论此事,再去讲道理,孩子忘得也差不多了,很可能,孩子嬉皮笑脸,跟没事一样。说实话,这时候,家长再怎么动粗动怒,只能说一点效果也没有。

惩罚要顺其自然

有的小朋友坏毛病很多,比如睡懒觉、不会穿衣服,甚至偏食等,大人要掌握基本要领,不能一味地打骂,因为这些生活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这里面有家长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打和骂,孩子也不一定会马上变个样,所以家长完全可以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出错,自己教育自己,就是说,顺其自然。比如说孩子睡懒觉,可以有意识地让他迟到几次,这样孩子自己就着急了,比你一遍一遍叫他起床,效果要好得多。另外,孩子愿意吃肉,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不炒肉,孩子不愿意吃别的饭不要紧,家长的心要狠一点,孩子饿不死,过几天,我想连豆腐他也会吃得很香。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家长在减少溺爱的同时,一定要给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教育,刚柔结合,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吸取教训,从而改正错误,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健康成长。

喜欢《孩子的怪动作未必是“坏习惯”》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习惯的幼儿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孩子开始会说谎未必是品质不好 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不再是个小宝宝了,所以孩子们应该很明白自己说的话是事实还是谎言。 其实不然!事实上,说谎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
    2021-12-10 阅读全文
  • 宝宝偶尔患感冒未必是坏事 据国外儿科权威机构的统计,一个孩子在他长大成人前,可能会患很多次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单是2岁前,大多数孩子就可能患8~10次感冒。若是上托儿所或者幼儿园的,感冒的机会还更多。 研究发现,孩子出生后第一...
    2022-03-25 阅读全文
  • 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导读:父母与其指责孩子的小毛病,不如去了解一下他们到底有什么压力,对什么样的事物感到紧张。 吮拇指、拉头发、挖鼻孔……几乎所有孩子在焦躁、无聊或疲惫时都会做一些不雅的举动。家长对此深恶痛绝,总希望能把...
    2021-08-25 阅读全文
  • 关于孩子的坏习惯 导读:孩子的不良习惯,与父母照看的方法有关。已经养成习惯的孩子在条件改变时,往往会哭闹。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一、吮手指 吮手指是一种常见的不良习惯,在孩子3个月...
    2021-09-30 阅读全文
  • 应试教育未必是真正的根源 我们的应试,较之英美是小巫见大巫 我总是在想我们教育的根本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从前儿子在国内读书时,我会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可是儿子在英国三年,加之美国大学的申请过程,我最深的感受...
    2021-02-03 阅读全文

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不再是个小宝宝了,所以孩子们应该很明白自己说的话是事实还是谎言。 其实不然!事实上,说谎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

2021-12-10 阅读全文

据国外儿科权威机构的统计,一个孩子在他长大成人前,可能会患很多次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单是2岁前,大多数孩子就可能患8~10次感冒。若是上托儿所或者幼儿园的,感冒的机会还更多。 研究发现,孩子出生后第一...

2022-03-25 阅读全文

导读:父母与其指责孩子的小毛病,不如去了解一下他们到底有什么压力,对什么样的事物感到紧张。 吮拇指、拉头发、挖鼻孔……几乎所有孩子在焦躁、无聊或疲惫时都会做一些不雅的举动。家长对此深恶痛绝,总希望能把...

2021-08-25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的不良习惯,与父母照看的方法有关。已经养成习惯的孩子在条件改变时,往往会哭闹。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一、吮手指 吮手指是一种常见的不良习惯,在孩子3个月...

2021-09-30 阅读全文

我们的应试,较之英美是小巫见大巫 我总是在想我们教育的根本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从前儿子在国内读书时,我会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可是儿子在英国三年,加之美国大学的申请过程,我最深的感受...

2021-02-0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