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频频换保姆 当心孩子会焦虑

发布时间:2021-12-07

幼儿生日会活动方案。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频频换保姆 当心孩子会焦虑”,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现在,在很多家庭里,保姆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比父母还要多很多,时间长了,孩子在心理上会对保姆形成依赖,产生一种隐形的母子关系,心理上称这类保姆是孩子的“心理妈妈”。

保姆的素质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保姆的心理素养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具备了心理护理意识的保姆,可以有效缓解孩子成长中的多动症、封闭自卑等心理隐患,把他们扶上正常的轨道。

虽然保姆是家庭里资历最浅的“成员”,但家长千万不能忽视他们。对待保姆要宽容,多沟通,少责难。条件允许的家庭,可以给保姆做些基础的少儿心理培训。虽然有金钱上的投入,但带给孩子的心灵回报将惠及孩子一生。

都是保姆惹的祸?

阿雯的女儿七岁了,女儿长得挺可爱,可就是脾气不好。有时候因为一些小事,女儿会号啕大哭、乱摔东西,那股歇斯底里的劲儿让阿雯摸不着头脑。自己和老公性格都很好,待人温和,对女儿更是从来都轻言轻语,她这么小小年纪哪儿来的暴躁脾气呢?

“是不是你们小孩以前的保姆不会带孩子啊?”邻居的一句话点醒了阿雯夫妇。在女儿两岁多的时候,阿雯给女儿找了个小保姆,大概十八九岁。阿雯觉得自己和老公没时间照顾孩子,只有对保姆好了,保姆才能对女儿好。于是他们对小保姆很好,经常给她买东西、送礼物。“我们那时候简直就把那个保姆供奉起来了,很多家务活都是我自己做,让她好好照顾我女儿。”阿雯回忆说。

小保姆照顾女儿的时候也很用心,渐渐赢得了阿雯的信任。可几个月之后,一些小事传到了阿雯的耳朵里。有次小保姆带女儿出去散步,一辆小车开过来,差点撞到女儿,吓得女儿哇哇大哭,小保姆吓得一身冷汗。可这些事情小保姆从来没有向阿雯提起过。小保姆也不会哄孩子,女儿哭了,小保姆只会说“不哭”,如果女儿接着哭,小保姆就束手无策了。

阿雯不得已,只好辞掉了小保姆,之后又找了一个保姆,可女儿和这个保姆的关系更差。阿雯觉得从这时开始,女儿的性格有了变化。以前活泼可爱的女儿变得胆小,夜里经常不敢睡觉,还有幻觉。更糟糕的是女儿的脾气开始变坏了,动不动就发怒。

频换保姆孩子易焦虑

喜玛是广州某心理咨询中心的治疗师,多年从事儿童心理辅导工作。在她接待的问题孩子中,有很多都是保姆带大的。“不少孩子的家境不错,吃得好、穿得好,琴棋书画样样都学,可就是心理隐患依然存在。”,“很多父亲母亲也是高学历,有修养的人,可由于工作忙,大部分时间都把小孩交给保姆照顾,而对保姆的开导和培训又不够,这就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隐患。”

曾经遇到一个叫芊芊的小姑娘。有一天班主任打电话告诉芊芊的妈妈,说芊芊在班里总是欺负一个女同学,对方的家长找到学校,强烈要求给女儿换班。一家人为芊芊的攻击性感到不可思议。

通过了解,喜玛得知芊芊曾经换过四个保姆。第一个保姆带她的时间最长,将近两年,其他三个保姆只有几个月不等。“很可能是过于频繁的换保姆造成了芊芊的坏脾气。”

在喜玛看来,当家长把孩子交给保姆的时候,生理父母和心理父母就发生了分离。由于和保姆呆在一起的时间比家长多,孩子在心理上会对保姆形成依赖,产生一种隐形的母子关系,保姆成了孩子的“心理妈妈”。“如果频繁更换保姆,相当于让孩子一次次失去"心理妈妈",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危害,形成心理隐患。”芊芊的攻击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总是失去,所以心里总是有一种不安全感,表现出来就是攻击别人,因为攻击别人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保姆也需心理培训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去听亲子讲座,但很少见家长会带着保姆去听的。”喜玛说。“其实保姆更需要这些知识。”

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两种心理倾向。一种是多动症,表现欲强,精神不集中;另一种是过于封闭内向,人际关系不好,经常受到欺负。要校正这些问题需要了解一些心理知识,需要比较长时间的陪伴和沟通。家长可能有知识,但要忙工作,不能陪孩子。此时能够帮助孩子的只有“心理妈妈”了。

“有条件的家庭,不妨请文化素质高一些的保姆,给他们做些心理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学会怎样做"心理妈妈"。”喜玛建议说。“当然,这样的保姆薪水要高些。”如果没有这个条件,父母就要亲自教给保姆一些心理应对技巧。

保姆和家庭虽然没有法律和血缘关系,但在实际上是家庭的成员,家长要给保姆比较大的宽容度。遇到问题,家长不能说“我把孩子交给你,你是怎么带的。”这样的话,保姆更不敢指出孩子的问题了。其实作为“心理妈妈”,保姆对孩子的影响可能大过父母。

一旦选定了保姆,就不要轻易更换。“心理妈妈”突然离开会让孩子有种被抛弃的感觉,并由此产生分离性焦虑,总是害怕身边的人离开自己。即使不得不换,也要安排好过渡。“两个保姆之间要有交接,让小孩子慢慢离开旧保姆,认可新保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当心打孩子打出心理问题


关键词:

导读:中国政法大学田岚、何俊萍两位教授针对“家庭体罚子女现象”的调查显示,近2/3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在接受调查的498名大学生中,54%的人承认自己在中小学阶段经历过家长的体罚,高达被体罚总数的71.38%。体罚的形式以父母手打脚踹为最多,占到88%,借助工具,如棍棒

中国政法大学田岚、何俊萍两位教授针对“家庭体罚子女现象”的调查显示,近2/3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在接受调查的498名大学生中,54%的人承认自己在中小学阶段经历过家长的体罚,高达被体罚总数的71.38%。体罚的形式以父母手打脚踹为最多,占到88%,借助工具,如棍棒、皮带、衣架等实施暴力的占1.6%。从体罚的种类看,辱骂占25.28%,罚跪占16.36%,罚站占13.38%,被父母逐出家门的占4.09%。心理学家指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滥用体罚会给孩子造成诸多心理问题。 ■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孩子郁闷 “滥用体罚会造成诸多心理问题。”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峰指出,“儿童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但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孩子过得并不开心。”最近上海电视台新闻频道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联手举办的调查结果发现,参加调查的孩子中竟然有78%感到不开心,因为父母责怪、训斥甚至动手打孩子而感到不开心的占到15%。 肖峰主任分析指出,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成为孩子郁闷的“罪魁祸首”。每个孩子都有下列四种需要:首先就是父母的爱护和关怀,而不是父母的责怪和打骂;第二点,被他人接受,被他人尊重;第三点,得到别人的赞赏;第四点,在家里有地位。而滥用体罚会破坏孩子的这些心理需求。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父亲经常打女儿,会造成女儿缺乏自尊、自爱和自信,在青春期容易出现早恋,还会使女儿数学成绩差;父亲经常打儿子,会造成儿子逆反心理,不愿服从社会规范,或者退缩、幼稚,缺少男子气;母亲经常打儿子,会造成儿子缺乏自信心、挫折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等。也就是说,打孩子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造成新的心理问题。 ■滥用体罚会丧失惩戒效果 “滥用体罚会破坏父母和孩子的亲密感情。”肖峰说,“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一种尊重平等和谐支持的关系。一旦滥用体罚,既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肖峰特别指出,体罚不但使孩子不再愿意与父母亲近,而且打多了,只会使父母子女之间在感情上产生隔阂,严重的甚至会对抗、对骂、对打。 肖峰认为,滥用体罚会丧失惩戒的效果。体罚作为一种最严厉的惩罚手段,如果滥用,父母动辄就是几板子或几巴掌。打孩子打惯了,习以为常了,孩子对打也就没有了惧怕。孩子一旦对打失去了惧怕。“打”作为一种最严厉的惩罚手段也就丧失了它的威慑力。这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有些孩子所咕哝的:“动不动就打,只会打”。美国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有40%的父母觉得打骂之后,孩子的表现还是一样。 ■滥用体罚不能真正让孩子明辨是非 国外有专家分析了自1938年以来体罚孩子的众多后果,跟踪分析了打屁股对孩子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她认为:通过打孩子屁股,你可以让孩子暂时听话,但问题是,孩子心里并不特别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应该让孩子从内心里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是“如果我怎么怎么了,妈妈就会打屁屁……”否则,一旦家长不在身边,不存在打屁股的威胁了,孩子们就不会有分辨是非的主动性了。 滥用体罚还会使孩子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会是对孩子的一种个性压抑,尤其是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弱者要服从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这是很糟糕的。孩子往往会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学会了“打人经验”,染上了暴力行为。日前,美国一个专家小组分析调查了过去60年有关“打屁股”的案例,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童年经常挨“屁板”的人们更容易滋生侵略性、反社会的行为,更容易虐待配偶和孩子。 无论是打还是使用别的方式处理或惩罚孩子的过失的意义,不是针对事件的结果,关键的是针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态度。批评、惩罚的根本目的与重点是让孩子思考事件的本身,而不是如何避免、减轻惩罚。当孩子对可能被惩罚的方式、轻重等考虑的越多,就越不关心事件本身的问题,从事件本身吸取的教训和经验越少!因为打骂只会使孩子不再在你的面前表现你不喜欢的行为,并非真的改正了,而躲到你背后,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继续淘气,继续使坏;打骂只是让他学会了逃避被打,而没有学会什么是该,什么是不该的是非善恶。 肖峰主任肯定地说,家长期望完全通过打来教育孩子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一味打,只会造成孩子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决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效果。

会遗传的“数学焦虑症”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显然并非所有人都能学好数学,很多人甚至对其望而生畏。英国《卫报》称,全世界约1/4的人患有“数学焦虑症”。从现在开始,要想让孩子成为数学“学霸”,家长们自己得先对“数学焦虑感”说不。

一项新研究显示,“数学焦虑症”居然是会遗传的。

遗传的方式?帮孩子做功课。

根据一项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那些自己患有“数学焦虑症”的父母的孩子也会学不好数学,并且也患上“数学焦虑症”,尤其是在父母经常帮他们完成数学作业的情况下。

研究人员调查了来自中西地区的29所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438个孩子,在学年的始末分别测验了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焦虑感。而这些孩子的父母也要完成有关数学焦虑感和帮孩子完成作业的频率的问卷。

调查结果非常引人关注。那些自己患有“数学焦虑症”的父母越想帮他们的孩子,孩子的数学越差,甚至和同龄人的水平相差1/3之多。而正因为孩子成绩差还会进一步恶化尚处于初期阶段的“数学焦虑症”。

“家长们显然不是想害他们的孩子,”芝加哥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同时也是有关焦虑和表现的《窒息》一书的作者SianL.Beilock说“但我们必须保证他们的投入是真正有效的。他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数学焦虑症,而且对孩子说什么话其实很重要。”

举个例子,她说,要安慰一个对做作业感到很痛苦的孩子,如果对他说,“我也不擅长数学,这也没什么,”这就并不是一个良好的信息。

这项研究结果对来自宾州阿斯帕的四个孩子的母亲JenniferHare来说一点都不意外,在大学里,她的父母也患有数学焦虑症,所以她当时也果断为了避免上数学必修课而改换了专业。

一位“足球妈妈”(非常重视小孩休闲活动,亲自开车接送小孩参加运动,活动的母亲)仍在努力地帮助她患有数学焦虑症的孩子。为了掩饰她自己在面对那些拟代数问题的痛苦表情,她用一张纸挡在自己脸上。但这糊弄不了她的孩子——也许是因为她经常会突然愤愤地说:“这些老师在想什么?他们是疯了么?”

数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关注数学焦虑症的影响,一些研究显示,10%到20%的成人备受数学焦虑症的困扰。数学焦虑症不仅影响到考试成绩还会影响自信心和日常的计算能力。(例如:涂客厅的两面墙需要多少加仑的涂料?你能够用制作两层蛋糕的食谱配比来制作三层蛋糕嘛?)

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数学焦虑症专家MarkH.Ashcraft解释这个现象非常好理解,“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需要大脑中很多工作记忆的空间,而患有数学焦虑症的人无法达到这一水平,这部分空间被焦虑和担心占据了,所以他们也就没有多余的空间去解题了。”

很多成年人把初中代数视为数学焦虑症的源头。而研究显示这一现象可能开始得更早。

在一项2010年的研究中,Beilock的团队发现了一个导致数学焦虑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小女孩的影响尤为显著,那就是:她们同样患有数学焦虑症的初中老师,而且90%的人是女性。

不过患有数学焦虑症且老是要帮孩子做作业的父母的因素是一个新发现。杜克大学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教授HarrisCooper在研究了作业的影响后指出,每当学校引入新的数学学习方法后,父母的数学焦虑症就会加剧。

在纽约时报的脸书主页上,来自爱达荷州桑德波因特的TheresaEllson在回应一条标注时描述了她在帮她女儿应对共同核心数学测试的焦虑:“我把数学作业的难度标记为我需要在帮她做完以后喝几杯红酒。例如长除法就是两杯红酒的难度。而这只是四年级孩子的数学作业。”

如果这个研究有什么安慰之处的话,那就是患有数学焦虑症的父母对孩子的阅读能力没有负面的作用。

那么这些父母到底该如何帮他们的孩子学数学呢?

Cooper教授建议年纪小的孩子父母应该为他们的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的学数学氛围,指出一些正确的数学行为的模板。可以是这样的在玩中学,告诉你的孩子“你有数学作业,我也我的数学作业”,然后在你算找零,计算晚餐什么时候好,在杂货店比价的时候都和他们强调这一点。

下面就是一位母亲TaraSweeney的例子:

来自纽约花卉园的Sweeney到现在还记得自己三年级的时候在全班面前背诵乘法口诀表时的焦虑。所以当她自己的儿子上三年级的时候,她会仔细看他的数学作业,并且发邮件抄送给她在欧洲工作的老公。

“他会和我们开电话会议因为我实在是对数学感到太焦虑了,”Sweeney说,“我会大吼着说我受够了,我做不出。”

而最后她还是不得不妥协,“数学是必须要学的。”

所以她开始仔细地研究学校的数学课程。她向老师讨来教学手册和课程大纲,她还观看授课视频。

“班上孩子的妈妈有时会很烦我,”Sweeney说,“但我不介意花费那么多时间,因为我需要变得自信。我不想让我儿子也和我一样对数学感到如此焦虑。”

而且她还说,“在过去的这一年中,我已经开始觉得数学没那么难了。”

雇佣保姆带孩子应注意什么?


父母们都希望请到一名好保姆,那么怎样才能请到一名好保姆呢?好保姆的条件是什么呢?这里提几条供参考的建议:

(1)保姆要有责任心。养育孩子的工作是一件复杂的、细致的、琐碎的工作,是不能疏忽大意的,特别是婴幼儿时期是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孩子生长发育的好坏,对其一生影响很大;况且孩子对疾病的抵抗力又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比较差,因此保护和增强孩子健康极为重要。这就需要保姆从孩子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上,都要注意到认真、细心、负责,特别是小孩子还不懂得什么是危险,常常会出现意外事故,如果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其健康甚至带来严重后果。所以保姆要有责任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2)保姆要有养育孩子的常识。最好雇佣曾经带过孩子的保姆,因为这类保姆已有些经验,当然如果能雇到具有养育孩子常识的保姆则更好。

(3)保姆的品行要端正。保姆要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有偷窃行为和虐待孩子的保姆不是没有的。当然在雇佣时,这一点是不会表现出来的,这就需要你日后对她的观察了。

(4)保姆身体要健康。保姆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若患有传染病,就会将病传染给孩子。所以,在雇佣保姆之前,要让受雇者去医院进行体格检查,确认健康才可担任保姆工作。在带孩子期间,如果保姆患了传染病,也要立即停止工作,以防将疾病传染给孩子。

妈妈太焦虑会影响亲子关系


在孩子的世界里,最开始只有妈妈一个人。所以,孩子是在跟妈妈的互动中,慢慢地形成健全的人格。

妈妈只有情绪稳定,才可能和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互动,让孩子拥有稳定的情绪与健全的人格。

影响亲子关系的最大因素是妈妈太焦虑

在心理学中,情绪稳定是指妈妈可以自由感受事情发生时的情绪,无论多好多坏,自己都能调节到相对平稳的状态。

保持情绪稳定,并不是说妈妈必须要一直高兴,有负面情绪很正常,但是要控制住强烈的情绪。否则,她的关注点就会在自己身上,自然就无法观察孩子的需要,理解他的感受。

孩子生病这件事,最能反映出妈妈情绪控制的能力。

焦虑的妈妈一看见孩子生病就会马上慌了,无论多晚都带孩子去医院看急诊。她完全被孩子高烧不退会引发惊厥,甚至诱发癫痫发作等灾难性的幻想所控制。生病后,孩子本身就很难受,需要妈妈的安抚。而焦虑妈妈完全陷入自己的情绪之中,于是孩子就更加痛苦。

而情绪稳定的妈妈突然发现孩子生病,也会很着急,但同时她会进行判断:思考是婆婆白天带孩子出去玩着凉了?还是被其他小孩传染感冒病毒了?再根据不同情况来灵活地应对。

情绪稳定的妈妈有更多思考的空间,能理解孩子当下的需要,给予他不多不少的满足。同时,也更容易得到周围人的支持。

在中国,妈妈们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情绪问题是焦虑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辈受过很多心理创伤,包括:战争、饥荒、疾病、亲人的去世、被忽视……

这些创伤给一个家族打上了精神烙印,代际传承一直传到了这一代。

焦虑妈妈可能从小就没有或者极度缺乏积极的母爱体验和家庭温暖,没有安全感,经常处于担忧之中。

另一方面,有了孩子,她又会想:“我小时候没体会过的母爱,我要给我的孩子!”这种补偿心理,让焦虑妈妈不顾孩子的需要,对他过度满足。

刘华清曾经接诊过一个男孩,他的妈妈就是一直很焦虑,总是担心孩子做不好。

一岁多时,孩子特别想自己吃饭。她让老公硬把孩子按在椅子上,说:“宝贝儿,你不能动,我要一口一口地喂给你!”孩子五六岁时,她又担心孩子会受到伤害,说:“小区里的全是坏孩子,你不要和他们玩!”

总之,她不断地夸大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让孩子觉得只有依靠妈妈,才能获得安全。

实际上,孩子都是在磕磕绊绊、打打闹闹、犯错误、受挫折中成长的,他们自己去调整和处理,从中获得解决困难的能力。

孩子有一个焦虑的妈妈,还可能是因为他有一个焦虑的姥姥。家庭教育文化也会一代代地传承。如果妈妈自小被母亲要求苛刻,那么,她就有可能复制这种亲子互动模式,对自己和孩子要求苛刻。

这种焦虑妈妈就是所谓的“完美妈妈”,她们的眼睛里容不下沙子,一看到孩子有缺点,情绪就爆炸了。

刘华清经常建议妈妈们不要做一个“完美妈妈”,而是做一个“刚刚好”妈妈,轻松、自在地与孩子互动。如果妈妈低焦虑,那么,她就能够设身处地地观察孩子的需要,试探地去满足孩子的需要,跟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在一起。

不稳定的情绪,会堵塞爱的通道

在刘华清看来,如果长期处于怨恨、内疚、无助、冷漠等负性情绪之中无法自拔,妈妈可能很难表达爱,孩子更是感受不到爱。

1、怨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80后”和“90后”的年轻妈妈并不是自愿生孩子的。

孩子出生后,她们开始面对一系列的丧失:身材走样、失去工作的晋升机会(或者干脆失业)、没有娱乐时间……

当孩子不听话、哭、闹、尖叫时,她们会非常厌烦、愤怒,甚至是怨恨:“要不是因为你,我怎么会过得这么痛苦?”这种情绪困扰,于是衍生了指责甚至是暴力。

如果,女性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不是真正地渴望孩子、爱孩子,就不要施加外界压力,让她们仓促地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来,否则妈妈受罪,孩子更受罪。

另外,妈妈自身也要反省、成长,接纳自己的情绪。在自己的需要与孩子的需要中尝试寻找平衡点。妈妈要先照顾好自己,再照顾孩子。

2、嫉妒

因为父母工作忙碌,很多孩子在小时候被交给爷爷奶奶带。孩子为了重新获取安全感,让自己更好地生存,会本能地依恋奶奶。可是,当看见孩子跟奶奶更亲近时,很多妈妈会产生嫉妒的情绪,导致对孩子过分挑剔与控制。

刘华清建议妈妈除了要接纳自己的情绪外,也要真诚地感谢婆婆所做出的贡献。

实际上,在被抚养的过程中,“奶奶”已经在心理上成为孩子的 “妈妈”。所以,当奶奶被否定和指责时,孩子才会这么痛苦和混乱。此时,尊重和肯定婆婆的付出,就是妈妈对女儿最好的爱。

3、无助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见有些妈妈玩手机不管孩子,或者把照顾孩子的责任推到老人、保姆身上。其中有些妈妈不是因为没有责任心,而是因为自己在婴儿时期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内心有一种绝望感和无助感。

孩子大哭时,她们的心里其实已经翻江倒海,但是觉得自己做不好,所以就装作没有听到孩子的需要,假装这件事情没有发生。

在心理上,这种妈妈就是一个脆弱的孩子,根本顾不上孩子的需要。孩子遇到问题时,她会表现得很无助,孩子就会觉得妈妈很无能,看不起妈妈,感到愤怒和绝望。

4、冷漠

妈妈的冷漠,也可能是有心理创伤。

冷漠的妈妈不关注别人,没有能力马上响应孩子的需要。比如,明知道孩子饿了,可她就是不过去。那么,孩子想要去控制别人的渴望就会加强。长大后,他会希望所有人都听他的,甚至养成控制型人格。

另外,因为缺乏同理心,冷漠妈妈很难理解孩子的感受。

比如,孩子受了委屈希望妈妈去安慰他,冷漠妈妈的反应往往是:“这有什么啊?为了这点儿小事你就哭?”没有理解,她自然也很难传递给孩子爱与支持。

妈妈要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

有情绪时,可以逛街、找闺蜜聊天、听音乐、做运动等等,用合理的渠道发泄、舒缓情绪。

这样,情绪不会像条件反射似的爆发,而是更有弹性和灵活性,更适合当下的处境,这样就能避免给孩子带来伤害。

另外,如果妈妈的情绪不稳定,到了青春期,孩子可能会集中爆发出很多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强迫、厌食症以及人格障碍倾向。

妈妈可以把孩子的问题作为改变自己的契机,和孩子一起系统接受专业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自我成长。

爸爸提供好环境,妈妈才会情绪稳定

刘华清认为,爸爸对于孩子的作用是保持整个家庭环境的稳定。环境稳定了,妈妈的情绪会更稳定,孩子就能从良好的亲子关系中健康成长。

很多男人在面对婆媳大战时,觉得自己应对不了就跑;或者认为“妈是亲生的,媳妇可以换”,一味地偏帮母亲,指责妻子。

其实,夫妻关系才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也是家庭稳定的基石,两口子要一条心。

婆媳发生矛盾时,妻子有很多情绪。如果得不到丈夫的支持,妻子的负面情绪就会对着孩子去了。所以,这时候,男人要表现出力量,很稳地站在家里,在婆媳之间起到调和与缓冲的作用。

丈夫对妻子的支持,还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关心和倾听妻子的需要,感谢妻子对家庭做出的贡献,帮她分担家务等等。

有一位爸爸,工作需要经常出差。但是,他每次从外地回到家,无论是凌晨还是深夜,都会亲手做一个大面包。等孩子们早上醒来,一闻到面包的香气,就知道爸爸回来了,欢呼雀跃着到房间里找爸爸。妻子也从这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汲取着营养与力量。

保持情绪稳定,是每个妈妈都要学习的功课;而帮助妈妈情绪稳定,是每个爸爸都要做的事。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频频换保姆 当心孩子会焦虑》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生日会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当心打孩子打出心理问题 关键词: 导读:中国政法大学田岚、何俊萍两位教授针对“家庭体罚子女现象”的调查显示,近2/3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在接受调查的498名大学生中,54%的人承认自己在中小学阶段经历过家长的体罚,高达被...
    2022-01-01 阅读全文
  • 孩子爱保姆还是爱妈妈? 导读:在家庭生活里,年轻父母因工作忙,将孩子交给祖辈或保姆照顾,渐渐地,孩子也好像不是自己的了,他们为此失落、烦恼,有时甚至产生家庭矛盾。 在家庭生活里,年轻父母因工作忙,将孩子交给祖辈或保姆照顾,渐...
    2021-10-08 阅读全文
  • 会遗传的“数学焦虑症”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显然并非所有人都能学好数学,很多人甚至对其望而生畏。英国《卫报》称,全世界约1/4的人患有“数学焦虑症”。从现在开始,要想让孩子成为数学“学霸”,家长们自己得先对“数学焦虑感”说不。...
    2021-03-05 阅读全文
  • 孩子换书别太快 带孩子们去阅览室看过几次书后,发现了一个问题,小朋友换书太勤快,即使是他们特别喜欢看的书也是草草的翻几下,就去换一本新书。我们就要求孩子在仔细看看,不要急着换书,可小朋友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会很认真...
    2020-11-27 阅读全文
  • 换种方式对孩子 换种方式对孩子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曹王镇中心幼儿园韦海霞 午睡时间静如夜,宝贝淘气闹得欢。园内妈妈想办法,乖宝安然入梦乡。——题记 每天中午午睡时,总有些调皮的宝贝不喜欢睡觉。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一会儿...
    2021-05-12 阅读全文

关键词: 导读:中国政法大学田岚、何俊萍两位教授针对“家庭体罚子女现象”的调查显示,近2/3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在接受调查的498名大学生中,54%的人承认自己在中小学阶段经历过家长的体罚,高达被...

2022-01-01 阅读全文

导读:在家庭生活里,年轻父母因工作忙,将孩子交给祖辈或保姆照顾,渐渐地,孩子也好像不是自己的了,他们为此失落、烦恼,有时甚至产生家庭矛盾。 在家庭生活里,年轻父母因工作忙,将孩子交给祖辈或保姆照顾,渐...

2021-10-08 阅读全文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显然并非所有人都能学好数学,很多人甚至对其望而生畏。英国《卫报》称,全世界约1/4的人患有“数学焦虑症”。从现在开始,要想让孩子成为数学“学霸”,家长们自己得先对“数学焦虑感”说不。...

2021-03-05 阅读全文

带孩子们去阅览室看过几次书后,发现了一个问题,小朋友换书太勤快,即使是他们特别喜欢看的书也是草草的翻几下,就去换一本新书。我们就要求孩子在仔细看看,不要急着换书,可小朋友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会很认真...

2020-11-27 阅读全文

换种方式对孩子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曹王镇中心幼儿园韦海霞 午睡时间静如夜,宝贝淘气闹得欢。园内妈妈想办法,乖宝安然入梦乡。——题记 每天中午午睡时,总有些调皮的宝贝不喜欢睡觉。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一会儿...

2021-05-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