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是个小“两面派”

发布时间:2021-11-12

小学写两个课时的英语教案。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孩子是个小“两面派””,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一位家长说“我儿子在幼儿园特别乖,听老师话,和小朋友关系亲密,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可回到家对着爷爷奶奶就大呼小叫,叫他干什么他都不干,还经常乱发脾气,前后反差太大。我的孩子是精神分裂还是有什么其他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您孩子没精神分裂,而是你太焦虑了。那孩子这样到底是为什么呢,先来听听孩子的心声。

我特别喜欢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对我可好了,老师老表扬我,我在幼儿园可不敢不听话,因为老师对不听话的小朋友可严厉了,还会让不听话的小朋友罚站,或者不让玩小狗熊,我可不想那样,会被别人笑话的,要是老师不高兴以后不喜欢我了怎么办?班里有那么多听话的小朋友,老师喜欢别人就可能不喜欢我了,所以我不敢不听老师的话。可在家里我就不这样,因为我知道爷爷奶奶绝对不会不喜欢我,就算我骑在他们脑袋上,他们也会高兴的大呼小叫的,他们假装生气我看的出来,就是吓唬我,我才不害怕呢。反正只要我坚持,最后爷爷奶奶一定会妥协,我没欺负他们,我只是……其实……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孩子的心声让我们看到孩子非常非常的聪明,当然,你也可以说是有心眼,但是没心眼的孩子可能更会让人头疼。孩子知道哪个环境是最安全的、不会受到真正的惩罚。

举个例子:什么是真正的惩罚呢?比如你每天跟你老公吵架,然后你说“我不跟你过了,我要跟你离婚”如果你三天两头这么说,离婚只不过是个吓唬,那不叫惩罚,叫矫情,但如果你憋着不说,就阴着他,让老公摸不着底,哪天你突然间把东西收拾走了,他会吓的胆都破了。

所以,真正的惩罚和吓唬是两码事。孩子知道什么样的环境安全,这里指的环境是情感方面的,孩子太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底线在哪里,无论怎样父母老人都不舍得去让孩子受一丁丁点儿委曲,更不会让他处于有风险的状态下。所以孩子就会肆无忌惮。

在学校,孩子如果表现得好,就会受到老师当众表扬,我们要关注这个“当众”的涵义,孩子都有被关注、被爱和被重视的心理,重视荣誉感,这时候老师的表扬会成为孩子自我约束行为的积极驱动力。

在家,就算孩子做对了,那是应该的,孩子做的不对,就会批评,所以这时候孩子会去选择在哪个环境里为了能获得表扬而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由此可见,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在爷爷奶奶或者家里面跟个小霸王周冲似的、外面跟个小绅士似的两面派的话,家长首先要给家里制订规则。yjS21.cOm

所谓规则,就是如果他真去挑战家长的权威和家的原则性底线的话,就得说到做到,别经常说“我告诉你,妈妈把你扔了”你扔个试试,在你眼睛里五分钟看不见他了的话你都得着急报警去,所以,做不到的事别说,那孩子吓唬不住,他也不是吓唬大的,这就是你要做能做到的。

定好规矩,也要有适当的惩罚。当然,在惩罚之前一定有许多鼓励和奖励、赞美。比如孩子回来主动洗手了,哪怕他坚持了一个月,坚持了一年,也要跟他说“宝宝这样讲卫生真棒!”即便不天天表扬,也要时不时提提他这个行为,这种鼓励让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是好的,确定在妈妈心中我是足够好的,那妈妈即便批评我,可能也真的是因为我这个行为不太恰当她才会批评我,孩子就不会对自我荣誉感有夸张的保护。

所以要表扬——批评,奖励——惩罚相对,还要设立原则和底线,做不到的事不要去说,否则那种“离婚了、我不要你了、我不爱你了”之类的矫情就会成为狼来了,孩子根本就不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心得:孩子是一面镜子


育儿心得:孩子是一面镜子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都会惊讶于宝宝在不知不觉当中学会了很多东西。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会被孩子的言行举止“吓到”,然后感叹一句“孩子成长地真快”,亦或是“孩子真聪明啊”。

但这些“天才”之举,真的是无师自通吗?当然不是。有一次奶奶生病了,孩子跑过去跟奶奶说:“你一定要好好吃药,这样身体才会好起来。”我们都欣喜地发现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啊。可是仔细一想,这个话不是他生病的时候,我们一直告诉他的吗?他现在逮到了机会,总算可以说给大人们听了。想至此,大家不禁莞尔。

其实,只要我们足够留心孩子平日里接触到的各种环境,我们就会清楚地联想到,孩子是在哪里学来的这些知识。可是孩子们是懵懂的,他们的模仿仅仅是天性使然,并没有是非之分。有的时候,我会因为孩子乱发脾气而苦恼。而孩子发脾气时候的一些“口头禅”也总是让我惊骇莫名,甚至会勃然大怒。但是当我静下心来,问问孩子,你的这个话是跟谁学的啊。孩子总会诚实地告诉我,是爷爷、奶奶、爸爸或妈妈。这样的回答又让我哑口无言,不得不反思,日常生活中,自己在孩子面前表现如何。

这样一反思,我才觉得,原来问题是出在我们家长身上。孩子就是一面镜子,总是反射出家长的言行举止,甚至惟妙惟肖。我们的“口头禅”,或许我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问题,又或者是,我们是在一个相对轻松诙谐的语境中在使用,但是孩子却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于是潜移默化当中,他就会形成一些语言习惯。比如,妻子总是喜欢笑骂“你给我走开”。孩子学会了,在发脾气的时候,也来一句,“你给我走开”又或者更简短有力的“走开”两字,我就会觉得对长辈使用这样的措辞实在是太没礼貌。于是我就会批评孩子,但是孩子能理解其中的是非对错吗?这个不是妈妈经常说的吗?

孩子在快速成长。在这一时期,我们应该足够重视孩子成长中的点滴,尽量清晰地去了解他或她学习模仿的轨迹,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古语云:以铜为镜,以人为镜。作为家长,我们也要知道“以孩子为镜”。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引导他们树立早期的行为习惯,培养基础价值观。同时,也促使我们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再次塑造自己。总之一切为了孩子的明天。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发现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不仅接受你教给他们的东西,而且还会有意或无意地模仿你的语言和行为,有时甚至是思维方法,他们会去观察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并迅速地将它化为己有。一滴水,一粒沙,一朵鲜花,在我们眼里再平凡不过的东西,在他们那里却变成了一个个具有无穷奥秘的魔法球。所以每当宝宝满脸稚气地向我提问时,我经常会想,到底是谁启发了谁的智慧呢?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之所以没有我们想像中那样聪明,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们自身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当孩子乘着想像的翅膀越飞越远时,我们又是否能站在更高的高度上为他们打开一扇扇兴趣的大门,带他们去领略宇宙自然及生命的美妙与奥秘呢?在生命成长的最初几年,孩子的成长一天相当于一年,他们就像海绵,给予多少就会吸收多少。当我们自身的蕴藏很贫瘠,我们又怎能去苛求孩子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高度呢?其实孩子的领悟能力是远超于我们的想像,他知道怎样才能去达到自己的目的,知道怎样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现,知道怎样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出来。

作为父母,要想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神童,首先我们就要先拥有很高的智慧。这种智慧不仅仅是知识体系上的完备,还有传达方式方法上的技巧,而且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自己要知道想引导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有观念上的自觉。拿骐骐来说,他现在不到四岁,大字不识几个,算术也不是太好,英语懂得也不多,但是他们班的许多孩子已是非常“厉害”,三字经,九九表,艺术表演,说话处事,连我这个大人有时也觉得自愧不如,但我们并不在意,因为比起背诗、认字、算算术,我更关注的是他是否能够适应集体生活,是否能对各科知识培养起一个最初的兴趣,是否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对各种事物求知的好奇心。

教育孩子是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骐骐是一个很爱提问的孩子,谁也不知道他那精灵古怪的小脑瓜里随时会蹦出来些什么奇思怪想,而我的原则就是认真对待他的每一个问题,尽量客观地回答并随时准备同他一起去查书、查资料。我有时非常感谢孩子,因为是他给了我再一次学习的机会,让我知道自己拥有的知识是多么地浅显,如果不是因为他的提问,恐怕很多问题我这一辈子也不会再去深究。因为需要教他,又逼迫自己去看一些书籍,去学一些东西,去想一些问题,才有了诸多感想和文字。在与孩子不断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使我在知识上努力提升自己,而且从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许多我们平时忽略了的缺点和不足。

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方法是死的,思想是活的。带孩子绝不仅仅只是安排他的衣食起居, 还需要我们有百倍的耐心和洞察事物的能力,针对不同的孩子予以不同的教育和引导。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尽相同的,记得我曾经为骐骐的睡觉问题大伤脑筋,妄图找出一个通用法宝,可后来发现在睡觉上他缺少普遍性。包括在以后的成长中,他也有很多他自己的特质,只能根据他的喜好、性格特点等因势利导。

所以说只要我们肯用心,通过父母间的交流、通过与孩子的玩耍,通过报刊杂志等,父母的智慧便会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滋生出来,很多东西懂得了叫知识,而真正做到了才叫智慧。

宝宝两岁是一个“叛逆期”


问题:自己的宝宝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非常的乖,不吵不闹。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可是从19个月之后,孩子突然变得非常不听话。一开始可能表现为我要求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变得习惯拒绝。然后,越来越变本加厉,让他做一些很简单的事情都会乱发脾气,大哭大闹,甚至还会用小拳头来打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宝宝会一直这样不听话吗?我应该怎么做?

专家建议:其实不仅是国内的父母,就是在国外,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曾或者都会面临这样的状况,这对孩子来说是个必经的阶段,我们称这个阶段为“叛逆的两岁(TerribleTwo)”,持续阶段通常是在1岁半到3岁之前。

通常当宝宝进入19个月之后,他的“自我意识”会逐渐增强,他渐渐会懂得说“不”,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宝宝的成长特质。比如说之前宝宝“抓奶瓶”简单地“想去抓奶瓶”的话;那现在他抓奶瓶是因为他“想喝牛奶”,他的目的性更为明确,他慢慢意识到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举个例子,妈妈想要宝宝去睡觉,宝宝不愿意去睡觉,他想喝牛奶,但他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让妈妈了解自己的想法,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其语言发育还不成熟,无法调动很多词汇(通常宝宝能够运用得词汇在20字左右)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他的外在表现就只能是哭闹。结果妈妈就觉得很奇怪,因为她不知道为什么宝宝这样不听话。其实根本原因是孩子内在的需求没有被满足的缘故。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来应对这样的问题呢?首先,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让宝宝知道:你的哭闹我能够理解,我不否定你的感觉,但我希望你能找到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家长要鼓励宝宝通过其他途径,比如说肢体语言,比方学习宝宝手语(BabySigns),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出来。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样的话,宝宝觉得自己的需要是能够被满足的,就不会再无理的宣泄自己的情绪。当然,这个阶段的宝宝在情感发育方面还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父母也要给与充分的理解。

我们通常用“一半大人,一半孩子来形容”这个年龄阶段的宝宝。所以国外有的专家把“叛逆的两岁”叫做“第一个青春期(TheFirstAdolescence)”。一方面要像对待大人一样,学会去理解和尊重宝宝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来给与宝宝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引导宝宝学会通过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

两个宝宝如有纷争,你是如何 “摆平”的


主: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不少独生子女家庭选择再添一个二宝,但是很多家长反应,大宝和二宝很难相处,大宝和父母相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这个话题:家有二宝,你感到大宝的“醋意”了吗?两个宝宝如有纷争,你是如何“摆平”的?

耿:的确,正如主持人所说,家里有两个宝宝的父母总会感觉非常头痛,大宝对二宝充满敌意,动不动就打二宝。有了二宝以后,大宝总是格外粘人,以前可以自己做的事情,非得让家长帮助才能完成。情绪变得急躁,爱发脾气,爱吼叫。两个孩子相处,最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两个人闹矛盾了,一个哭完另一个接着哭,根本不知道哄哪一个。另外,二宝到来了以后,大宝还会因为嫉妒二宝的争宠行为,心情不愉快,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家长不能理解和容忍的现象,比如经常无故哭闹,容易发怒、不讲道理;比如出现退行行为,突然尿裤子要大人换,要妈妈抱着喂饭等;比如经常呵斥弟弟妹妹,趁父母不在或不留意时,欺负或者掐打弟弟妹妹等。

刘:是的,二胎家庭中,大宝嫉妒小宝的悲剧时有发生,我听说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妈妈抱着二宝跟大宝玩拼图,后来二宝睡着了被妈妈放到床上,大宝竟然把胶水弄到了二宝的眼睛里。还有一个家庭,妈妈发现一向乖巧的二宝莫名哭闹,妈妈感到很奇怪,仔细查看,发现二宝右胳膊的关节处肿了。经医院检查,二宝的小胳膊上有3处骨折,后来经过询问,原来是大宝故意踩的。类似现象还有,一个妈妈怀孕后要给大宝写保证书永远爱大宝,一个家庭的女儿因为妈妈要生宝宝跳楼,有个嫉妒的大宝往二宝的辅食里扔鼻屎、吐口水……这些悲剧告诉我们,家庭要生二胎,必须考虑并照顾到大宝的情绪。

主:听起来确实触目惊心,这提醒爸爸妈妈们不要那么粗心,而要细致对待大宝和二宝。但是,我很想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宝出现了以上的表现呢?

刘:我认为,大宝很难接受二宝,可能是父母无意中忽视了大宝。当一个家庭迎来新生命的时候,对于新生命的热情是很正常的。很多妈妈会开始陷入一种忙碌的状态,从孕期开始的身体不适到生产后的焦头烂额,不知不觉对于大宝没那么关注。当在孕期被孕吐折磨,当大宝来要妈妈抱抱的时候,就拒绝了他。在生产后忙忙碌碌照顾新生的宝宝,当大宝想要和妈妈一起睡的时候,妈妈也拒绝了他,而且要求他懂事一点。这样,大宝就被忽略了,最重要的是他的感情上接受不了,为什么妈妈以前对我好,现在不对我好啦》以前爱我现在不爱我了,结果就把原因都归结到妈妈肚子里的宝宝身上去了,还没有出生,就产生了反感。对此,可能很多妈妈会觉得委屈,自己真的很忙碌,大宝就不能懂事一点吗?但妈妈们都忽略了,大宝对于新生命的到来存在着极其复杂的情绪,年幼的孩子对于妈妈肚子里的弟弟妹妹有好奇和恐惧两种情绪。一边希望能够有一个可以和自己一起玩的小伙伴,一边担心着新生的弟弟妹妹会抢走爸爸妈妈的爱。很多妈妈的做法都让大宝从对新宝宝充满好奇变成了充满敌意,尤其新宝宝出生后,大宝发现爸爸妈妈只会围绕着自己的弟弟妹妹转。新宝宝哭一哭就可以得到妈妈的安抚,自己哭却被妈妈责骂不懂事,这些都让大宝的安全感慢慢流失,觉得妈妈被夺走了。

耿:另外,我认为,许多父母会习惯性的把大宝当成哥哥姐姐,这对大宝来讲是很大的困惑。当妈妈有了一个新宝宝之后,告诉大宝的方式往往是你要当哥哥,姐姐啦!对于大人而言,这样对孩子说,其实潜意识里希望孩子能够成长起来,成为一名哥哥或者姐姐。爸爸妈妈们总是忘了大宝虽然要做哥哥姐姐了,但其实他们的年纪和认知还只是孩子。他们目前还无法理解和成为一名哥哥姐姐,所以他们无法担负起爸爸妈妈的期望,反而屡次让父母失望。还有,许多父母说话太随意,忽视了大宝的感受,比方说经常对孩子讲这些话:“妈妈不要你了;弟弟或者妹妹还小,要让他”“你们谁乖

那两个躲在“角落”的孩子


作为幼儿老师,我们整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这些一个个天使般的精灵,每天带给我的是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感动,甚至是跟别人不一样的世界。

每个孩子都是多姿多彩的,他们有着各自的故事,比如喜剧的、悲剧的;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思维,比如天真的、叛逆的;他们更有着各自的经历。每天看着他们,那种阳光的味道不时的沁入心脾,滋润着我那颗慈父般的心。

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这56朵小花在我眼里是那么有朝气,那么有活力。仔细一看,却有那么两朵小花像霜打了一样沉浸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的情绪像是躲了这个花园的角落。当我还没有走进他们心里的时候,我翻开家园联系册——XXX跟妈妈姓,父亲一栏空白;XXX上面的信息是姥姥、姥爷。凭着经验我断定这是几个父母离异的孩子。

有个孩子是孤独的

,他们不愿意与小朋友交往,不愿意和老师交流,甚至都不愿意做这个年龄段的游戏,他们始终生活在自己的街角,在那里抑郁着,或是低声垂泣着;他们不会信任任何人,连自己最亲近的父母都离婚了,他们还能相信谁?在他们思维里,他们被抛弃了,父母都不爱他们了,他们还能信任谁?这些孩子心事重重,总感觉危险就在自己的身边。在他的记忆里,爸爸就是个符号,或者更像个玩具。而他更感觉到在外打工的妈妈也把他抛弃了,他已经把自己定位成了孤儿。

有个孩子的妈妈已经组成了新的家庭,他有一个继父。他告诉我“老师,我原来的爸爸和妈妈分手了,现在我们住在新爸爸家里”,他的生活经历迫使他这么小就从两个男人间进行选择,到底哪个爸爸对自己最好?我该相信哪个爸爸?这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不安的种子。他还常常对其他小朋友带有攻击性,总怀疑别的小朋友说自己坏话。

看到这样两个孩子,你在想着什么?他们是脆弱的,现实让他们不得不去承受大人们的恩怨,现实不得不让他们的心理出现偏差。他们的心灵是脆弱的,父母离异带给他们的自卑、孤僻、怯懦、逆反可能影响他一生。在个性塑造上,父母亲是他们的首任教师,而父母离异带给他们的却是残缺不全的个性影响与教育,这样必将给他们后天性格形成带来缺陷。父母们,当你们有什么想法的时候,请多考虑一下孩子吧,不要让他跑到“角落”去。

家长不要混,孩子是你的一面镜子


家长不要混,孩子是你的一面镜子

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最后一张牌,赢了可以光宗耀祖,输了则会前功尽弃。所以,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拼出个锦绣前程。

可是,如果你都在混,孩子凭什么拼?

孩子是复印件,你就是原件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请教沉寂法师:“我的小孩不听话也不爱学习,怎么办?”法师反问:“你复印过文件吗?如果复印件上面有错字,是改复印件还是原件?”道理并不深奥,却是父母常常疏于自醒的问题。

都说三流的父母当保姆,二流的父母当教练,一流的父母当榜样。你若趿拉着拖鞋逛大街,你若旁若无人地高声喧哗,你若从不读书从不看报,你若总是抱怨生活嗟叹人生,如何苛求孩子完美无瑕?

别奢望坐等花开

养育是个种因得果的事儿,别妄想“小投入,大产出”,没有父母可以坐享其成。你在打麻将码长城,却让一墙之隔的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想得倒美!就像养花,不施肥浇水就想坐等花开,那是撞大运。别总说谁谁谁没人管,照样长成参天大树,不是每个父母都有这样的运气。

也莫要说你不懂浇灌滋养,我们知道“孟母三迁”,你可曾为了孩子思变图新?我们读过《傅雷家书》,你可曾有一封信是写给孩子的?

你不安身立命,他能出人头地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一本书,他每天都在翻阅和效仿。你尚不能安身立命,吃完就睡,却要求孩子出人头地,是一件极其不公平的事儿。父母不必显赫不必腾达,却必须具备自食其力的生活态度,用你的诚实、勤奋、坚韧,影响孩子的人生。

郑渊洁说,从孩子出生起,只上过小学四年级的我开始玩命写作,当着孩子的面,一个人把《童话大王》月刊写了28年。他说,这样做,就是要让他目睹,父亲是如何让一贫如洗的家变得富有。

孩子凭什么帮你弥补人生

有的父母爱把人生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总是苦口婆心:“孩子啊,爸妈这辈子只能这样了,就指望你有点出息。”你从小没拉上提琴,就让女儿帮你实现梦想;你一生没当上球星,就让儿子帮你完成夙愿。这都是孩子不可承受之重啊,儿女又不是来还债的,凭什么帮你弥补人生?

今生今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谁也无法拜托谁。

你才是照亮孩子的光

其实,父母才是照亮孩子一生的光,你若黯淡,孩子又怎会熠熠生辉?老布什的领袖范儿,就是小布什的光;六龄童的猴戏情结,就是六小龄童的光。

萍老师曾有个学生,父亲每日酗酒,母亲打牌为业,从不过问孩子课业,等到孩子成绩下滑,他们就暴跳如雷,从不自省吾身。他们不懂,要让孩子的世界明亮,父母先要有光!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孩子是个小“两面派”》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学写两个课时的英语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孩子两面派,如何来对待? 导读:利用幼儿园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注重家园共育。比如,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的心理特点,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把孩子在家里不听话的表现反映给老师,请老师帮助教育。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
    2021-08-31 阅读全文
  • 孩子的“两面派”怎么办? 导读:严父慈母或严母慈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方法容易导致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不一样,要改变和预防孩子对父母态度不同。 要改变孩子不良的“两面派”态度,大人必须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以及一致性...
    2021-11-18 阅读全文
  • 孩子的两面性教育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孩子的两面性教育”!最近,通过飞信与家长聊天,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宝宝在家和在园的表现完全是不一样的。 袁新慧的家长,李梦姣的家长…….对我说...
    2020-07-06 阅读全文
  • 电子游戏的两面性 一、电子游戏在教育中应用的利弊观 由最初的掌上机到街机,从电视游戏到电脑游戏,从单机游戏到网络游戏,电子游戏迅猛发展。电子游戏以其互动性、参与性及趣味性吸引着众多青少年。但目前社会上的专家学者以及孩子...
    2019-12-19 阅读全文
  • 案例:“公”与“不公”两面看 第一,枯燥乏味的练习不仅会让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受到了“不公”待遇,更糟糕的是会挫伤孩子的活动积极性。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达到冬锻指标让孩子反复练习,当然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另外,正如李老师所说:“每个孩子能...
    2021-05-21 阅读全文

导读:利用幼儿园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注重家园共育。比如,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的心理特点,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把孩子在家里不听话的表现反映给老师,请老师帮助教育。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

2021-08-31 阅读全文

导读:严父慈母或严母慈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方法容易导致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不一样,要改变和预防孩子对父母态度不同。 要改变孩子不良的“两面派”态度,大人必须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以及一致性...

2021-11-18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孩子的两面性教育”!最近,通过飞信与家长聊天,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宝宝在家和在园的表现完全是不一样的。 袁新慧的家长,李梦姣的家长…….对我说...

2020-07-06 阅读全文

一、电子游戏在教育中应用的利弊观 由最初的掌上机到街机,从电视游戏到电脑游戏,从单机游戏到网络游戏,电子游戏迅猛发展。电子游戏以其互动性、参与性及趣味性吸引着众多青少年。但目前社会上的专家学者以及孩子...

2019-12-19 阅读全文

第一,枯燥乏味的练习不仅会让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受到了“不公”待遇,更糟糕的是会挫伤孩子的活动积极性。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达到冬锻指标让孩子反复练习,当然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另外,正如李老师所说:“每个孩子能...

2021-05-2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