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喜欢开心亲子游戏
发布时间:2021-10-29 幼儿园宝宝游戏 游戏宝宝幼儿园 宝宝幼儿园游戏亲子游戏不仅能增进亲子感情,还能培养宝宝多方面的能力。也许你认为这些游戏太麻烦,其实只要有心,做起来很简单,不妨试一试这些亲子游戏效果不错哦!
打哇哇
宝宝9个月的时候,除了再见时摇摇手,其他什么本领都不会,我很着急,只要一有时间,就教她各种各样的游戏,怎奈宝宝对这些游戏并不感兴趣,怎么学也学不会。
有一天,我把手放在她的嘴上说:“乖乖,打哇哇。”她怔了一下,很诧异地看着我,没有任何反应。我又把手放在自己嘴上,很有节奏地拍着,嘴里发出“哇哇哇”的声音。宝宝很好奇,这时先生从身边经过,我忙拉住他,把手放在他的嘴上对宝宝说:“乖乖,爸爸也打哇哇。”先生照着我的样子做起来,宝宝笑了。我又把手放在宝宝嘴边,轻轻拍着,嘴里说:“哇哇哇……”这时,我聪明的宝宝竟然也发出了“哇哇哇”的声音,尽管声音很小,但我还是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于是很兴奋地抱起宝宝,亲了又亲。当我再次把手放在她嘴边轻拍时,她的哇哇声比刚才大了,也更清晰。这样反复几次,宝宝配合得很好,现在只要我抬起手来说:“打哇哇。”她都主动把小嘴送过来,而且声音很大很有节奏。有时她的小手也拍我的嘴,我就发出“哇哇哇”的声音。宝宝非常喜欢这个游戏。即便是她不高兴或是正在哭的时候,只要我一打哇哇,她就会笑起来。
通过这个简单的游戏,我认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家人示范一下,她就能从中掌握技巧。再有,通过这个游戏,宝宝掌握了简单节奏,这是她感到好玩、快乐的事。
有趣的“藏”
我家宝宝一个半月的时候,一次,我正在整理衣服,偶然一块丝巾掉在了她的脸上,我担心宝宝害怕,慌忙把丝巾从她脸上拿开,没想到,我看到的是宝宝一张充满好奇的、兴奋的脸,看起来她好高兴。于是我有意又用纱巾盖在她的脸上,她手脚挥舞着,力图把纱巾掀开,在她的努力之下,纱巾真的被掀开了,露出了两只放着光彩的眼睛。
我知道,宝宝不怕,她甚至非常喜欢这样做。那时候,宝宝只会躺着,于是每天我都和她玩几次丝巾遮脸的游戏。在这个活动中,她的手脚不住地乱动,增加了她的运动量,玩得也高兴。
再大一些的时候,丝巾遮脸的游戏对她来说太简单了。她更喜欢我们藏起来,她来找。比如爸爸抱着她的时候,我藏在爸爸身后,叫着她:“宝宝,妈妈在哪呢?”她会从爸爸的肩膀上探头找,找到了就兴奋地双手拍着爸爸的肩膀,找不到就又移到爸爸肩膀的另一头。看着她高兴的样子,全家人的情绪都被她带动得快乐起来。
宝宝一岁多的时候,我看到有一款玩具,就是一个方块,周围用布包裹,布面上有几个袋子,可以把一些物品装在里面,让宝宝找。当时这件玩具太贵了,我没舍得买,可不可以用其他物品代替呢?于是我想到了家中的挂件,上面有4个小袋子,一样可以拿来玩。晚上回到家中,我把挂件拿出来,找了宝宝一件小玩具,放在了其中一个袋子里,让宝宝找,宝宝一下子就找到了。于是我开始增加难度,不让她看见我放在了哪个袋子里,然后让她来找。宝宝一开始翻这个袋子没有,翻那个没有,再翻就找到了。找到了就兴奋地拿出来让我看。我就夸她:“你真棒!”这个游戏,宝宝非常喜欢,从游戏中,她手部抓握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每次找到物品,她都会有一种满足感、成就感。
现在宝宝2岁多了,捉迷藏又成了她最喜欢的游戏。在家中,她藏到门后,藏在桌子底下,让我们找,我们假装找不到她,她就笑着自己出来。找到她了,她就又让我们藏起来,她来找。在和宝宝游戏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也回到了童年。
扣扣瓶
我的儿子球球已经16个月了,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宝宝。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我和他爸爸带他做过许多亲子游戏,比如说藏猫猫、开火车、扮鬼脸、盖高楼等等。但球球最喜欢玩的也是最常玩的就是扣扣瓶了。
我平时喜欢干些织织缝缝的活,所以家里的扣子特别多,我特意挑了10粒各种颜色的扣子放在桌上或地板上,又找来装药的空瓶子(最好是小口的),教球球将扣子一粒粒放入小瓶中,然后将瓶盖拧紧,做成一个扣扣瓶,球球摇一摇,扣扣瓶就成了响瓶。每当球球把所有的扣子放入瓶中摇响的时候,他的脸上就会绽放出得意的笑容。
对于球球这么大的宝宝,这是一个有趣的游戏\x{2014}\x{2014}
第一,自制的玩具可以激发宝宝的创造力,使他更感兴趣。在宝宝拾扣子的过程中,可训练宝宝的精细动作,因为大脑的智慧是通过手来表现,手的运动反过来刺激脑的发育,是互动的。
第二,可以锻炼手部肌肉,使小手更加灵活。
第三,妈妈可以一边教宝宝拾扣子,一边教他说儿歌:“小宝宝,拾扣扣,一粒粒放瓶中;伸出手,摇一摇,瓶子变成小铃铛。”
第四,可以结合扣子教宝宝数数、认颜色。
其实花钱买各式各样的玩具,还不如花些心思自制一些简单的玩具和宝宝一起玩,这样既经济,宝宝又喜欢,何乐而不为?
注意:不要让宝宝将扣子放入口中。如果宝宝有见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的习惯,请先纠正他的习惯,以免出危险。
戏水宝宝
我的宝宝现在11个月,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特别爱玩水。每天一到给他洗澡的时候,他都特别兴奋,高兴得小脚一蹬一蹬的,小胳膊也会做出向上脱衣服的动作。把光溜溜的宝宝抱到水盆旁边,宝宝就会主动伸手去够水,巴不得马上就泡在水里。
每当看到宝宝玩水的高兴劲儿,我也想创造一些有情趣的游戏,让他玩得更快乐。于是在玩的过程中,我发明了一些戏水游戏,在这里介绍给新妈妈,供大家参考。
牛奶纸盒喷头
把喝完的牛奶纸盒(一般是1000毫升,长方形的)冲洗干净,并把上口剪开,在上口的四周分别绑一根绳子(可用粗毛线做成双股),并把四根绳子系在一起。在纸盒底部用锥子或牙签扎一些小洞,这样一个牛奶纸盒喷头就做好啦。当宝宝洗澡的时候,妈妈在纸盒里灌满水,提着它在宝宝的头顶部举高,水就会像雨丝一样喷出来,宝宝一定会喜欢。有时我家宝宝也要自己玩,我就在纸盒里灌些水,让他尝试一下。(工作总结之家 Dg15.CoM)
捞鱼
家中的牛奶或者果汁盒一般都被扔掉,但那些其实都是相当便利、好用的玩具材料,因为这种纸盒本来就是装液体用的,所以具有防水性,而且它本身是纸制品,不会让宝宝受伤。
把牛奶纸盒摊开,剪成一条鱼的形状,用彩色油笔画上鱼的眼睛,做成一条一条小鱼。让小鱼浮在水面,宝宝可以用小碗去捞,或者把它们排列在水池边上玩都很好。玩完以后晾起来晒干,可以玩很多次。
手工水枪
在软塑料瓶底部用锥子扎一两个洞,把水装进去盖好盖子就完成了。即使是小宝宝,用手的力量都可以把水挤出来,“啾、啾”的喷水来玩。
以上这几个游戏,都是我家宝宝经常玩的,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并能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小手肌肉的灵活性以及对水的感知能力。夏天到了,家长不妨也带宝宝一起玩一玩,宝宝一定喜欢。
虚拟游戏
只拿一根香蕉,抵在镜子上说:“快看,我打电钻呢!”
只拿一根皮管,戳在一个地方,假装开水、冲手、关水、抹洗手液,洗干净,再擦干。这是他的洗手游戏。
只拿一只塑料药盒,放在大线轴上(当灶用),嘴里说着:“煮饺子、下面条、炸鱼、炒菜,我为你们做饭呢!”
以上是杨草原最热衷的玩法:只用最简陋的工具,比比划划装样子,像给皇帝做新装的裁缝,煞有介事地完成全套模拟游戏。
模拟游戏中,他最喜欢的是手绢和矿泉水瓶子。他把手绢一块块摆在床上,翻过来、掉过去,聚起来、散开去,一会儿说:“我晾衣服。”一会儿说:“下雨啦,收衣服啊!”矿泉水瓶子呢,他把它们摆成一排,说是大工厂的烟囱,他在烧锅炉。
他到了2岁半多的时候,他又热情地将我们拉进了他的游戏中,使我们由观众变成陪练。我们不用提建议,他自会想出一套套玩法,信手拈来,自成情趣。
他最喜欢的是对话游戏。假装所有的东西都会说话,比如说,他问那只比他还高的毛毛熊:“大毛毛熊,你怎么不高兴了?”我就得用浑厚嗓音装作熊说:“哼!你还好意思问我呢,你整整两天连我的毛都没碰一下,我能高兴吗?”
他还愿意玩开车的游戏。我们坐在小方桌上,拿一个蒲团当方向盘,他手握着蒲团,车子就起动了。
“到哪儿了?”草原兴奋地喊。
“到大草原了。”
“大草原什么样啊!”
“草原大,大草原,草原宽宽连着天,白云落在草原上,羊儿一跑跑上天。”
不管到哪儿,我都给他说一首相应的诗或儿歌,这样既增加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陶冶性情。
总之,草原不太在意实实在在的玩具,他爱玩虚的。通过这些游戏,锻炼了他的想像力,也让他在自我开发的游戏中自得其乐,我们心里乐开了花,用不着为他买昂贵的玩具,宝宝一样快快乐乐。
指认游戏
我们小区坐落在外秦淮河畔,儿子满月不久,我就每天都抽出一段时间抱着他坐在阳台上看风景。在我们居住的这幢楼前,视野极为开阔,抬眼就能看到高耸入云的电视塔,以及塔下秦淮河上穿梭的机帆船。我经常抱着他说:“你看,那是电视塔、那是船、那是飞机……”凡是我看到的东西,就对他唠唠叨叨说一番,不管他是否能听懂。等他大一点了,我就把看到的东西说得更详细一些,比如,那是高高的电视塔、那是机帆船。在屋内,我也告诉:这是电视机、这是冰箱、这是电脑……
有了以上的基础,宝宝到了七八个月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玩指认游戏。我们问他:“冰箱在哪呢?”他的眼睛会转到冰箱那边。我们问他:“电视塔在哪呢?”他就会抬头向上看。儿子到了10个月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带他出门,他突然指着天上“呜、呜”地叫,原来有一架飞机正从空中飞过。通过这个游戏,我认为孩子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得到了锻炼。
后来,我们将游戏演化,开始了指认五官的游戏,首先我们把着他的手,告诉他这是嘴巴,这是耳朵、这是鼻子等等。熟悉一段时间后,我们开始不把着他的手问他:“你的鼻子在哪呢?”他的小手会抬起来放在脸上,我们帮他放在鼻子上。“你的耳朵在哪呢?”他抬起手就放在后脑勺上,我们再次将他的手放在耳朵上。就这样,游戏玩得次数多了,宝宝手指的准确性也提高了,反应能力也很快。有时我也伸过脸,让他指指妈妈的鼻子、耳朵在哪里。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亲子游戏:教宝宝轻松识字
导读:在教孩子识字的过程中,成年人要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来诱导孩子,使孩子感到识字能获得欢乐,把识字当作每天必不可少的游戏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识字、脱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者有心,学者无意”。
对于儿童早期识字,社会上有不同看法:一种就是早教孩子东西,(包括识字),后来上学他反而觉得老师教的他都懂(实际上并不是都懂得这么深),就不好好学,成绩反而下降了;另一种则是认为愈早识字愈好,早识字,可以早阅读、早开发智力。
小编认为孩子早识字到底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在许多因素与早识字有关,比如:孩子有没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已经能模仿说话了吗?有没有兴趣?你让他学识字,他喜欢吗?我看你要“念念字”吗?字“搬家”,他能认出来吗、比如这些学会的字在图画书里面出现,他能不能找出来,并与图画上的形象、东西匹配?也就是学以致用;家里有没有人会教?孩子有没有两岁?如果在家教识字,孩子上的幼儿园有没有机会用这些字?等等。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就可以教孩子识字,否则最好再等一等。
在教孩子识字时,要注意以下7点:
1、年龄虽不是唯一的因素,但在学字方面也有关系,一般说,年龄愈小,每天教学的时间愈短,教的字愈少,而反复的次数愈多。
2、只要求会读出来,知道表示什么,有时可以连起来表示一个简单的意思,即可。比如学会了“我”、“喝”、“水”三个字,能懂得“我喝水”是他拿着杯子喝水,就行了。
3、每天看孩子的兴趣,高兴时教一会儿(10分钟左右),不高兴时可以不教,刚开始不必太正规,慢慢再正规起来。
4、生字可用生字卡教,在书店里买就可以了。如果自己做的话,可用白铜版纸剪成12mX12m大小的方块,每一张上写一个字比如:“妈”、“爸”、“杯”、“勺”等。
5、所教的内容一开始以单词为主,以后再教句子。这个单词可以是一个字的,也可以是两个字的。
6、所教的名词以人物的称呼(如:爸、妈、奶、姥、爷等)、东西的名称(如杯、碗、勺、床、桌子等)、食品的名称(如:米饭、牛奶、鸡蛋、馒头等)、以及交通工具、动物的名称等。所教的动词以常用的为主,如:看、听、来、去、说、走、跑等。
7、也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教。
在教孩子识字的过程中,成年人要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来诱导孩子,使孩子感到识字能获得欢乐,把识字当作每天必不可少的游戏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识字、脱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者有心,学者无意”。该怎样把识字与游戏结合起来,使孩子感到有趣而乐于接受呢?
下面介绍几种识字的游戏法:
1.捉迷藏:即把字卡藏到容易找的地方让孩子找。找到了,读一读,表扬一番。也可让孩子去藏字,妈妈找字,读字。
2.玩玩具:跟孩子玩什么玩具,就在玩具上写上相应的字,让孩子认读。
3.做动作:边教字边做动作;教“跳”字做一个青蛙跳的动作;……等等。凡是动词都可以做相应的动作,加深印象。
4.装表情:教些带感情色彩的动词和形容词要有脸部表情。如教“笑”字,要带动孩子哈哈大笑,教“哭”字要和孩子一起装作哭的样子;动作、表情的适当夸张,可加深孩子识记。
5.钓鱼识字:把字卡当作鱼撤在地上,让孩子去“钓”,钓来一个字卡教一个字,此法可把孩子认过的字当作鱼让孩子钓。成人读一个字,孩子必须钓到那个字,读出那个字才算钓到了“鱼”。也可以几个孩子比赛看谁换钓到“鱼”。这方法用来复习巩固效果好。
6.表演识字:让孩子表演他最喜欢做的游戏,如孩子喜欢当小大夫,就让他坐到写有医生的位置上,对病人问这问那,用一听筒在听,开药方,打针……这时候教育他识读,“医”、“药”、“病”、“针”等,就不会太难。
7.吃东西识字:孩子在吃东西时,往往是最高兴的,这时教他识读字,兴趣也会高些。如削菠萝时教“菠”、“萝”,切西瓜时教“西”、“瓜”,吃棒冰或糖果时教包糖纸上的那些字。
8.讲故事识字:给孩子讲故事,边讲边把故事中主要人物,关键情节在黑板上写下来认一认,讲完故事后读一读,让孩子复述时再认一认。这样既不影响讲故事、故事,认了字又可使孩子把故事情节记得更牢。
9.游动物园识字:把许多字卡围成一圈当作动物园的围墙,“围墙”里面放许多写有各种动物名字的字卡。说有许多小朋友要上动物园去玩,开哪个门进去呢?看门人说走“??”门进去安全,如果开错门,老虎会逃出来咬人的,这时候要孩子去“??”门,开对了才能进动物园,开错了重开。进了“动物园”让孩子捡一个个的字卡来问:“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说:“唷,好大的大老虎的‘虎’字…”如果场地大,还可在动物园内再分隔成几个“猴”、“虎山”、“鸡禽馆”、“熊猫馆”之类的小圈圈,可以把各种飞禽走兽的名词都教孩子认读。此法复习旧字,认新字,效果都很好。
10.踩字过河识字:地上画两条平行直线当作是一条河,河中间放若干个字卡当作“桥”,孩子要从“桥”上“过”河去,先要读出一个字才能上前踩中跨到前面的这个字上,读错了重教重读。过了“河”还要从“桥”上返回来,再一个字一个字读过来复习一遍,能做到一字不错返回来的要大大表扬。
11.教布娃娃识字:让孩子当小老师,让布娃娃、绒毛狗、小熊、猩猩、企鹅、大熊猫等绒布玩具当学生,成人当班长喊“起立、坐下”识字……此法用来复习已经学过的旧字有很好的效果。
12.出门之前识字:让孩子上儿童公园前,先要认一认“儿童公园”四个字。凡是孩子迫切要求出去玩的时候,都可以先识几个字再行动,到外婆家去也可以学“外婆”两字,认认外婆家居住和街道、村庄、门牌号码等。
13.引诱孩子识字:成人与成人说话,故意相互问字,教字,写字,猜字谜考字,谈得津津有味,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引诱孩子主动来看来问,积极参与识字活动。
锻炼宝宝跑步的亲子游戏
如何锻炼宝宝跑步?给宝宝跑步的动力的一个好方法就是给他一个有趣的追逐的目标。很多爸爸妈妈会发现宝宝都喜欢泡泡,这是因为泡泡不仅仅是色彩漂亮、多变;而且是可以移动的,也可以让他触碰的有趣玩意。寒冷的冬季已经过去,可以在暖和的季节里,教宝宝如何吹泡泡,并根据此来做些奔跑游戏。
游戏名称:宝宝,快追泡泡
准备工作:户外开阔空间、泡泡液,吹泡泡的工具、气球。
游戏方法:
带宝宝到户外去,爸爸吹泡泡并给宝宝演示如何追泡泡,并给宝宝演示如何追泡泡并戳破泡泡,然后鼓励宝宝和爸爸一起做。
为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可在吹泡泡前先念一遍儿歌给宝宝听,儿歌:“大泡泡,小泡泡,宝宝快来追泡泡。泡泡圆,泡泡亮,圆圆泡泡真好玩。”
再慢慢地让宝宝跟着念,并追泡泡。爸爸数宝宝用手接到的泡泡数,宝宝接得越多,爸爸越要表扬宝宝。
如果宝宝对吹泡泡感兴趣,可以教宝宝吹泡泡的游戏方法,鼓励他自己吹。让爸爸来追泡泡、戳破泡泡。
爸爸还可用气球代替泡泡,拿着气球在空中放开,气球随风飘动,让宝宝追气球,并伸手拍击。
宝宝成长必备的亲子游戏
妈妈+宝宝+爸爸——游戏一家人是一种快乐、活泼、自然丰富和极富创造性的活动,也是孩子学习的一条直接途径。游戏是有趣的,虽然有时也显得有些漫无目的,甚至显得有点简单,但是它是你培养孩子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关键方法之一。
1+1:妈妈+宝宝
宝宝出生后,妈妈要给孩子喂奶、换洗尿布、洗澡,要与宝宝一起游戏,给宝宝讲故事,逗宝宝开心,教宝宝认识周围事物和社会常识等。因此,可以说与宝宝交往最多的是妈妈。然而,宝宝在与妈妈交往过程中,学会最多的还是与人分享、谦让、合作、团结、友爱、关心别人、有礼貌等行为习惯以及最初的情感社交技能。
专家评述:
妈妈的性格比较温柔细腻,耐得住性子,根据这一特点,妈妈们可以用简单的小游戏来促进宝宝的各项智能的发展,比如过家家、滚球、玩各种套叠玩具等。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游戏相对来说比较静,以培养直接的情感体验和基本智能为主。
妈妈宝宝游戏设计
游戏1:企鹅迈步(适合新生儿)
延长迈步反射,锻炼下肢肌肉。扶着宝宝站在桌上或硬板床上,宝宝会主动迈步前进,每天练习2—3次,每次迈8—10步,可以锻炼宝宝下肢肌肉,能较早支撑体重量。
目的:新生儿迈步是先天获得的反活动,如果不锻炼,出生后56天前后这种本能会消失,坚持练习可增进肌使宝宝提早站立学步。
游戏2:拍拍手(适合2个月的宝宝)
妈妈可以在宝宝的一侧拍一下手,然后慢慢移动到另一侧,再拍一下手,这样做有目的的轮换。让小宝宝跟着声响和妈妈的手左右动。
目的:刺激宝宝的视觉和听觉的发展。
游戏3:爬行练习(适合6个月以上宝宝)
让小儿从匍行转到爬行,腹部逐渐离开床面,并用手臂转圈或后退。可将玩具或食物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让小儿爬着去够取。此间,从头自由转动逐渐到头能保持平衡。用毛巾提起腹部,练习手膝的支撑力,为过渡到手足爬行作准备。
游戏4:踢气球(适合1周岁以上的宝宝)
妈妈扶住宝宝的身体,帮助宝宝踢彩色的气球。可以对着墙踢。
目的:帮助宝宝增加身体的平衡能力以及下肢的力量。
游戏5:挑珠子(适合2岁以上宝宝)
准备一盒彩色珠子,两个盘子,让宝宝先将红色珠子挑出放入一个盘子内,再找出黑色的放入另一个盘子内。看看宝宝能否把红色和黑色的挑干净。
目的:宝宝挑红色珠子的能力会比挑黑色的好,因为认识黑色是最近的事。一来使宝宝更准确认识颜色,二来可以锻炼宝宝有目的地挑选和分类的能力。
1+1:宝宝+爸爸
曾见到过这样一幅图片:一个粗旷又具品味的年轻父亲怀抱光着小身子的幼儿,风度款款,神态自然。谁都会喜欢这样的父亲,他在给人一种对比的同时传达出一个信息:成熟男性对幼儿的关爱是衡量他公众形象的标准之一。就像鸟儿起飞的两个翅膀一样,母爱和父爱都是宝宝的心理需要,缺一不可的。
专家评说:
爸爸和宝宝游戏时,经常鼓励宝宝尝试新鲜的游戏,鼓励宝宝勇敢探索、独立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爸爸的个性特征和游戏精神,会让宝宝有形无形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宝宝在和爸爸的游戏过程能从一种绝对的力量中感觉一种安全的依托。
爸爸宝宝游戏设计
游戏1:发声游戏(适合6个月以上宝宝)
让宝宝坐在爸爸的对面,用纸把你自己的脸遮住,喊宝宝的名字,如果宝宝作出声音的反应,立刻亲吻他,反复玩2分钟。这可是爸爸与宝宝亲密接触最好的游戏哦。
游戏2:找玩具(适合8个月以上宝宝)
爸爸用大毯子把宝宝最喜欢的玩具盖起来,然后让宝宝自己找把它找出来。然后重复这个过程,也可以逐渐增加被藏起来的玩具的数量,来增加游戏的难度。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玩的过程中,也让宝宝初步认识到物质永恒性的概念。
亲子游戏让宝宝快乐成长
寻宝藏培养观察能力过家家锻炼社交技能
日常生活中,父母安排一定的时间陪宝宝玩上一两个小游戏,可多一些亲近孩子的机会,还可让孩子缓解在现实生活中的紧张和拘束,也是孩子发泄情感的有效途径。
扮鬼脸
游戏方式:慢慢对着宝宝吐舌头、发出啊啊咿咿的声音,或鼓起腮帮子吹气、吹口哨,或挤眼、皱眉……
解读:游戏动作主要锻炼孩子的口腔、舌头,为2个月以上宝宝的语言发展做好生理器官方面的准备。
提示:在游戏中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适当调整速度和刺激程度,让宝宝有兴趣观察到整个过程,并学习模仿。此外,游戏中,父母要对宝宝先做如笑、咳嗽等动作,之后再说话,有利于促使宝宝产生积极的沟通愿望。
爬高山
游戏方式:妈妈面对面抱着宝宝靠坐在沙发上,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让宝宝的双腿站在妈妈的腿上,宝宝在妈妈托举的力量下,沿着妈妈的身体向上踩,一直到肩;稍作停顿,再把宝宝的背转向妈妈,贴着妈妈的身体滑下来,一直滑到脚背。边做边念歌谣:“宝宝爬高山,爬呀爬,爬到顶啦!”暂停后又说:“宝宝滑下山,滑呀滑,滑下来啦……”
解读:这个游戏对锻炼3个月以上宝宝的腿部力量和前庭器官,以及培养宝宝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益。
提示:游戏中妈妈的身体要注意保持平衡,尽量使用腰腹及胳膊的力量。同时,如果宝宝动作缓慢,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注意保护好宝宝,以免宝宝磕碰。
找妈妈
游戏方式:妈妈可以先让宝宝注意到自己“妈妈在这里!”然后用丝巾遮住脸问宝宝:“妈妈在哪里?”停留两秒,慢慢再从丝巾后露出笑脸:“妈妈在这里。”大一点的宝宝会自己扯掉丝巾,妈妈可以夸张地做惊奇状:“哦,宝宝找着妈妈啦!”对于9个月以上的宝宝,妈妈可以躲到别的房间,要让宝宝能看到妈妈从房间里出来。
解读:这款游戏适合4个月至5岁的孩子,对缓解宝宝分离焦虑、消除不良情绪非常有效。
提示:当宝宝有意躲在同一地方让人找到时,妈妈不要干涉;妈妈躲的地方也要容易被宝宝找到,如露出身体的一部分,或躲在同一地方,以让宝宝提高兴趣。
寻宝藏
游戏方式:在抽屉或盒子里放入一些小玩具,让宝宝看到妈妈是如何打开抽屉或盒子发现宝藏的。重复几次后,让宝宝自己打开抽屉和盒子寻找玩具;对已经能够听懂一些提示的2岁以上宝宝,可以把玩具放在房间里某个开放的地方,如茶几或椅子下,让宝宝去寻找;对于5岁以上的则可以绘制一张寻宝图,标上藏宝地点,让孩子去寻找。
解读:游戏对锻炼1岁以上宝宝手眼的协调能力、培养宝宝观察记忆能力都很有帮助。
提示:如果宝宝一时找不到宝藏,一定要智慧地帮助他完成任务,譬如妈妈走到玩具旁做寻找状,以吸引宝宝注意藏宝地点;当宝宝找到玩具,应及时用鼓掌加以激励。
过家家
游戏方式:当宝宝扮演某个角色时,父母就扮演与之对应的角色。如果妈妈扮演宝宝时,可以表现宝宝平时的弱点,如不肯吃饭等,观察宝宝的反应。
解读:游戏能帮助2岁以上的宝宝了解社会关系,锻炼社交技能。
提示:角色扮演游戏能让宝宝掌握适当的社交技巧。更重要的是,让游戏取代训斥,使宝宝在快乐中克服自己存在的弱点。
最受宝宝欢迎的“捣乱”游戏
一些在成人看来是捣乱、破坏性的活动,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玩过“捣乱”游戏。看看,下面这些游戏,你家宝宝是不是也很喜欢玩?
1、倒东西
东西扔到地上,或是哗哗地倒掉,这是孩子们特别喜欢做的事情之一。
把倒掉的东西重新放回桶里,接着再倒。这样反复玩,孩子们会感觉非常开心。
游戏建议:可以让孩子在指定的地方,比如墙角处玩这个游戏。如果不固定地方,孩子可能会将玩具满屋子乱倒,而且他们会因嫌麻烦而不想捡玩具。最后要记住,当孩子觉得玩够了,要教他收拾玩具,开始时你可以和他一起收拾。
2、卷线轴或磁带
孩子通常喜欢把卷好的线轴或磁带解开,再重新卷好。其实这对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很有好处。很多妈妈说,孩子特别爱玩卫生纸卷,道理也是一样的。
游戏建议: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旧磁带,防止他把你还有用的磁带弄坏。为了防止浪费手纸,可以将旧布撕成条缠在手纸筒上,让孩子玩,效果也一样。
3、玩食物
孩子使用勺子、筷子的时候,不小心把食物洒在桌子上或地板上是常有的事。而这时,孩子往往会用手去摸、去捏、去抓这些食物。其实,这是孩子想了解食物质感的一种方式,你不要生气地加以制止。
给“捣乱”游戏4个理由:
1、培养创造力。“捣乱”游戏可以让孩子尽情地玩,想怎样表现就怎样表现,这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非常有利。
2、满足好奇心。孩子的特点是,不知道的东西和想知道的东西一样多。因此,他们喜欢探索新事物,可大人们总是害怕有危险,或怕孩子弄脏或弄坏东西而阻止他们去探索,所以孩子的好奇心很难得到满足。而“捣乱”游戏却能带给孩子们一个自由自在的环境。
3、有利于身体的均衡发育。在玩“捣乱”游戏时,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得到活动,小肌肉、大肌肉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不仅可以促进孩子身体的均衡发育,而且对促进孩子的健康、增长智慧也都是很有益处的。
4、有利于减轻压力。孩子实际承受的压力要比我们想象的多,但他们并不能像成人一样主动寻求缓解压力的办法。玩“捣乱”游戏,孩子可以自由自在地表达情感,释放压力,因此发脾气或无理取闹的现象也会随之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