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我们家有钱吗?你为什么一定要去上班?看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的回答

发布时间:2021-10-28 小学语文教案生词一定要写吗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前言

小朋友的脑袋里总有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有些问题还不太容易回答,比如:你到底最爱谁?我们家有钱吗?你什么时候会死?为什么你们会吵架?小明为什么今天不和我玩了?我为什么早上不能再多睡一会儿...你们怎么答???孩子渐渐长大,我越来越觉得为人父母真是需要点智慧滴,不然就好好学习呗,比如以下这些问题,儿童心理专家们是这么建议的~

“你为什么一定要去上班?”

Betsy Braun

美国儿童发育和行为专家,著有《Just Tell me What to Say:Simple s for Perplexed Parents》等。

1.小朋友问这个问题,并不是想要听一长串你去上班的理由,Ta就是要告诉你:“我想和你在一起,我要你陪我”。

2.与其解释你需要上班挣钱买这买那,不如接受Ta的感受,然后再将话题转向积极的方向。你可以说,“妈妈知道你是希望我别去上班多陪你。你不在妈妈身边的时候我也会想你,所以我办公室有很多你的照片,一抬头就可以看到你,这提醒我,很快就可以见到你了。”

3.别说你也希望自己能不上班,因为这给孩子的信息是:你并不喜欢你的工作。你可以这样说:“我很喜欢我的工作,还有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

3.如果小朋友继续问,“为什么有的家长可以不上班待在家里?”你可以告诉Ta,“每个家庭都会做最适合自己家庭的决定(Every family decides what is best for them)。

4.你还可以这样说:“我做很多事情呢!你看,我既是一个妈妈,也是一个妻子,我还是...,我愿意花时间去做好每一件事。“

个人体验:对于一直全职上班的我,曾被小朋友问过无数次。“妈妈你为什么又要去上班?Emily妈妈为什么不上班?”小朋友还在幼儿园的时候,每次被问我都很心虚,因为照实说应该是这样,“妈妈挺喜欢上班的,如果妈妈不上班每天在家里(......),我会很不开心的(估计要疯掉)。” 不过说出口来是这样的,“宝贝儿妈妈也很想在家陪你们玩啊,可是我不上班就不能给你们买好吃的蛋糕和好玩的玩具了,还有可能要搬家...”呵呵,就这样勉强混过去几次,但后来小朋友会说,“我不要蛋糕和玩具,我只要你陪我。”呃,很显然我的回答不够好。 直到有一天,我去老大的班级义务教了一次科学课,她回家后高兴地对我说,“妈妈我知道你为什么要去上班了,因为你的工作很酷!我很想知道你还做些什么!”哈,小朋友的回应让我深受启发,于是我就尝试让小朋友深入了解我的“个人生活”,我的办公室里有什么?我每天上班干点什么?和谁在一起?我为什么喜欢我的工作?...现在她们再也不问那个问题了,还会提醒我别忘了开会,帮我换墙上的照片,在办公室的黑板上留下温馨的话...

“同学有,我为什么不可以有?”

Wendy Mogel

Ph.D

美国心理学家及育儿专家,著有《The Blessing of a Skinned Knee: Using Jewish Teaching to Raise Self-Reliant Children》等。

1.大多孩子都是激进的谈判者,他们会反复地,热情地,有说服力地提要求哈。

2.不要用生气或教育式的口气回答他们:“你东西已经很多了...”,你既要尊重他们,又要坚定地表达你的决定。

3.你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很想要星球大战的光剑,你可以把它列入你的生日清单,或者,你还可以把买剑的钱存起来。”

4.你也可以这样说:“是的,Ashley有iPhone,但每个家庭在不同的事情上会做出不同的决定(Every family makes different decisions)。"如果这时孩子的回应是更长的呜咽,你可以告诉Ta:“这件事我们就谈到这里。”

我的个人体验:特别认可“尊重和坚定”两个关键词。我理解的尊重就是对孩子提的每个要求要认真听,并尝试了解(Ta为什么要买这个?)。坚定就是在了解孩子的需求后做出选择(买还是不买?何时买?)并坚持(全家一致,不妥协)。如果孩子拿别人来举例,就坚定地告诉Ta,“Every family makes different decisions.” (超爱这句)

“我们家有钱吗?”

Lee Hausner

Ph.D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及育儿专家,著有《Children of Paradise:Successful Parenting for Prosperous Families》等。

1.大多数小孩子还不知道“富/有钱”的真正含义,所以他们关于财务的问题其实来源于比较(比如操场上一个孩子吹嘘自己家有个湖边的别墅),或者是出于安全感(如果爸爸没了工作,我们会不会无家可归?)

2.在回答前先问一下孩子,“富/有钱”对你意味什么?”或者“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Ta可能听你们谈论过缺钱或失业的问题,所以很担心,或许Ta只是想要买一样东西。一旦你明确了孩子问的真正目的,你就可以更准确地回答了。

3.如果你家目前的财务状况不佳,你可以说,“我们需要小心一些,别花太多钱在那些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上,但是你不用担心,我们会永远照顾好你的。” 如果小朋友需要更具体的答案,你可以这样说:“我们比一些人有钱,比一些人少一些,”或者,“我们有足够的钱按我们的方式生活,做我们喜欢的事。”

4.如果你们家很富有,别假装这不存在。如果孩子有一天问你,“Jonny说我们家很有钱,我一辈子都不需要工作,是吗?”你可以这样回答:“如果你问的是,我们家是否有除了自己吃穿住行之外多余的钱,那么是的,所以我们才会捐钱给那些需要的人。不过这些钱是我们挣的,并不属于你,你未来必须要自己努力。”

“为什么没有人喜欢我?”

Wendy Mogel

M.D.

美国UCLA精神系医学博士,副教授及育儿专家,著有《Permission to Parent: How to Raise Your Child With Love and Limits》等。

1.大多家长碰到这种情况,一般都忍不住会说:“怎么会呢(傻啊),他们当然喜欢你!”可是你要知道,否定孩子的感受永远不会让这些感受消失。

2.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再讲讲事情的发生经过。先搞清楚只是今天休息时没人和Ta玩呢,还是从来就没有小朋友和他玩。要得到这些基本信息,你可以问,“你可以说说是怎么回事吗?”或者,“发生了什么让你这样觉得?”

3.与此同时你一定要肯定小朋友的感受,“这一定让你有些伤心,还有一点生气。”然后问他,“你觉得你能做些什么呢(来改善这种情况?” 这样问会鼓励孩子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学会处理情绪和社交难题,是重要的生活技能之一,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经历让孩子来学习。

4.分享一些你的童年经历能帮助孩子了解:每个人都有被拒绝的经历,而最终都会解决的。另外,和老师沟通确认一下真实情况,是否孩子做的某些事或某些行为导致了同学们疏远Ta。

个人体验:害羞的孩子在初入学校/幼儿园时尤其容易碰到这样的问题,我家老大就是一个例子,我们尝试了不少方法帮助她建立社交,比如邀请小朋友来家Playdate,学各种团队游戏,阅读关于友谊的绘本,做Classroom Parent等等,现在的她自信大方,交到了不少好朋友(将单独写文分享)。我的最大体会是要肯定孩子的感受,接受Ta的不同。嫌弃(你看看小明多大方,你怎么胆子这么小),责怪(扭扭捏捏的,真没出息),强迫(你上去啊,不然我们就不玩回家了),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没自信。

“奶奶是不是快要死了?”

Betsy Braun

美国儿童发育和行为专家,著有《Just Tell me What to Say:Simple s for Perplexed Parents》等。

1.认为孩子太小而听不得坏消息,所以把家人严重疾病或死亡的消息当作秘密,这不是个好主意。孩子知道你在为什么事担心,如果你不解释发生了什么,他可能会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是他的错。

2.当你不得不要宣布一个悲伤的消息时,等到你能控制你的情绪时再说。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奶奶的身体出了些问题,我们希望她能活很久,但我们永远都不能保证。医生们正在尽全力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很好地照顾她。”

3.你还可以这么说,“奶奶患有癌症。有些癌症可以治愈,但她的这种癌症目前还无法治愈。是的,她可能无法生存下去,她可能会死。”

4.孩子最怕的是,“你也会死吗?”你可以明确地告诉Ta,“我会活很久很久,我的身体很健康,而且我会好好照顾自己。你二年级的时候,你去夏令营的时候,你上中学的时候,大学的时候,我一直都会在,都是你的妈妈。”

个人体验:关于如何和孩子讨论死亡的话题,有很多很棒的绘本故事可以帮我们回答,我将单独写文分享。

“我为什么会生病?”

Dr. Sanghavi

美国儿科医生,著有《A Map of the Child: A Pediatrician's Tour of the Body》等。

1.告诉小朋友,生病通常是因为细菌。这些微小的“动物”可以通过我们呼吸的空气,我们吃的食物,或者当我们没有洗手时摸嘴巴或者眼睛时,溜进我们的身体。

2.让小朋友知道,在多数情况下,这些细菌不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但有时候,我们的身体无法打败它们-于是我们就生病了。还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身体不能正常运转而生病。孩子生病时很想知道他们会不会好起来,告诉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休息和服用药物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痊愈。(DjZ525.COM 励志的句子)

3.我们还应该让小朋友了解普通疾病(如:流感)和严重疾病(如:癌症)的区别。告诉孩子大多数严重的疾病通常要到老年才会发生,小朋友的疾病通常很容易治愈。

4.这个时候,你正好可以告诉小朋友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的好处,比如勤洗手就可以防止细菌等。

*本文原创编译晓杨,家有两娃,全职科研,常驻洛杉矶,授权自公号“理想家庭”(ID: familyfuntime)。感恩分享!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为什么他们家比我们家有钱?


这是个尴尬和敏感的问题。而不幸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可能会被孩子问到这类问题。中国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事实已经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

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过以下的情景:

曾经的同窗好友邀请去他家大House做客,宽敞明亮的大厅,数不清的卫生间,开放式的大厨房,漂亮的儿童房,这些不仅会让我们眼界大开,也会让孩子产生别样的情绪。而对比自己家两室一厅的“鸽子窝”,孩子难免会要求说,妈妈,我也想要一间公主房。

和闺蜜带着孩子一起逛街,朋友大包小包给她的孩子买了一堆名牌衣服豪华玩具,而我们的预算只能让孩子选择一个玩具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哭着问,为什么我不能买那个玩具?

同班同学穿着漂亮的名牌衣服名牌鞋,孩子回来说想要一双一模一样的运动鞋。同学家长开着豪车接送,而我们只能骑着电动或者开着八手捷达,孩子羡慕的说,同学家的汽车真漂亮。

面对这种问题,相信下面几种答案我们一定都听到或者曾经对孩子说过。

1、打肿脸充胖子型:

他们家有的咱也有,你想要什么妈妈也给你买。于是,今天孩子看上同班同学的名牌运动鞋,爷爷奶奶拿着半个月的工资也要给宝贝孙子买个同款。暂且不说这样宠溺的方式会不会害了孩子,你能确定你的钱能让孩子想要什么要什么吗?不会因此破产?

2、自欺欺人型:

不要看XXX家有钱,他们家一点都不好。这种“诋毁”的方式其实只会让孩子更加困惑,因为他们家明明就很好,我就是很羡慕,为什么妈妈说不好?你能看到的事实孩子也能看到,你无法蒙住孩子的眼睛。

3、认命型:

咱们家就是穷,没有他们家有钱,所以你要节俭,不要乱花钱,不要跟同学攀比。这样的回答会给孩子造成强烈的自卑感,跟同学的相处也会让孩子特别不自信。

4、教育型:

更多的家长可能会说,你要多读书,多学习,努力考上好大学,这样就能和他们一样有钱了。我个人觉得这种回答完全是误导!因为我们都知道,读书和有钱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直接,我们曾经以为的学渣可能现在就是企业老板。如果利用这个教育孩子,等孩子真的遇到现实时,会不会很挫败甚至绝望?那些高材生跳楼自杀的还少吗?

我在一个妈妈论坛上正好看到大家讨论这个问题,而其中这个妈妈的回复让我印象深刻。

“我跟孩子讨论过这个问题。我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幸的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而富强的国家,爸妈也有稳定的收入,所以相比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我们是非常幸运的。

一个人是否有钱是要自身努力加上运气。有的人贫穷是因为不够努力,也有人很努力但是就是不幸运。如果自己努力了又运气很好,变成了有钱人,要帮助不幸运的人。如果自己努力了,但是运气不好,也不要伤心,因为我们没有遗憾。无论有钱没钱,要心怀善意做个好人,善有善报,也会改变运气。

父母不是万能的,即便我们没有很多钱,对你的爱也不会少,我们会努力给你带来好的生活。”

对于很多小小孩,这样的回答其实根本听不懂。而这个妈妈的回答,戳中我的是她对于孩子的这种问题,并没有指责也没有掩饰,而是正面直接的用自己的方式引导了孩子。

很多人会说,这种问题孩子根本不该问,有这种想法的孩子从小就是拜金、金钱至上,甚至会说是家长教育的有问题。可是请问我们这些大人,就没有过这种困扰吗?看到自己昔日同窗或者同事,现在住着大别墅开着豪车穿着名牌,我们大人有时还难以消化,更不用说阅历尚浅的孩子们。这都是很正常的心里,所以千万不要否定孩子的这种攀比。

而对于像小V这样年纪的孩子,当他们问出这类问题时,其实并没有等价的金钱概念,他们只是单纯的想要某种让自己开心的东西而已。所以,即便我们暂时不能给孩子一个超级豪华的公主房,其实搭个小帐篷孩子可能也同样开心。

小V在电视上看到过一次黄色的出租车,每次出门都吵着要出租车。于是有一次我特意出门和他坐了一次出租车,孩子特别开心。他当然不知道出租车的价钱和宝马车的区别,但我肯定他比坐在宝马上更开心。

没有拜金的孩子,只有拜金的家长。在孩子价值观尚未建立起来的时候,如果我们每天谈论的都是车子房子票子,孩子就会耳濡目染受到这些影响。当孩子问到此类问题时,如果我们传达的只是有钱、穷富这样的字眼,那才真的是教育孩子拜金!我们只要读懂孩子的需求,正确的引导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孩子自然就会自信阳光。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以前上学时,班里最自信快乐的同学,是不是最有钱的?我仔细想了想,还真不是。一般最自信的孩子都是学习好,能力强,人缘好,家庭幸福的。而大多数负责任的家长都不会无条件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那些无条件满足孩子的家长,很多都是忙的根本不管孩子,只能靠物质来补偿孩子,而孩子也觉得是父母欠自己,亲子关系特别不好,孩子也并不快乐。靠物质攀比才能自信的孩子,其实内心都是自卑,缺少父母的关爱。用钱代替教育,代替关心,代替陪伴就万事大吉?根本就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儿!

所以,作为家长,无论穷富,其实我们都能让孩子成为最富有的人,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的引导。宁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也不愿意坐在宝马车里哭,其实,有趣的人生远比有钱的人生更值得羡慕,不是吗?

教你回答孩子:“妈妈,为什么要上班?”


多数小孩都不太明白:大人们每天上班究竟都在做些什么?他们总会在某一天问妈妈你为什么上班?”、“你为什么总回来的那么晚?”、“我为什么不能一起去?”……面对这些或奇怪或平常的问题,怎样回答才算是最聪明的、最适合的?

为什么你总要去办公室?

“因为这样我可以得到工资。爸爸和我挣的钱要供我们付房租、食物、每天所买的东西,还有咱们的度假。另外,我还喜欢和其他人在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就像你要在学校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交很多的朋友一样,在工作中,我也能帮助很多人,使他们满意。”

孩子知道了绝没坏处:当你的孩子问到,为什么他最好的朋友的妈妈却不用去上班的时候,你可以解释给他听,一些妈妈、爸爸更喜欢呆在家里。但是他们在家里也是要工作的,比如买东西、洗衣服、打扫房间。这样的解释非常有用,使孩子认识到工作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你每天都能得到钱吗?

“不是,我的老板并不会每天给我一些纸币和硬币。而是到了每个月的月底,我们公司的计算机就会自动告诉银行的计算机,妈妈的账户上应该有多少钱。之后,妈妈就可以拿着银行卡从自动提款机上取纸币了。”

孩子知道了绝没坏处:如果孩子没有接着再提问,这些信息暂时就足够了。但是,如果你觉得和孩子解释起来很费劲,不妨反过来问问孩子,这样就可以知道孩子究竟想知道什么。有关钱物的交换是孩子很感兴趣,也有必要让他们明白的话题。

你为什么总回来的那么晚?

“妈妈每天都有需要完成的事情,为了将这些事情做到完美,妈妈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做。就像你在学校里面每天都有需要完成的作业一样,妈妈也有每天的任务。所以为了将这些事情完成,妈妈才会回来这么晚。”

孩子知道了绝没坏处: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总会有些如梗在喉的感觉。因为你发现,所有的解释在孩子看来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爸爸、妈妈总要离开。你不必完全打消孩子的这种想法,因为无法做到这一点,而且也没有必要。大量的研究都表明,上班妈妈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发育是同步的,他们,他们没有因此而会遭受更多的心理上的干扰。

你上班时都做什么?

“我的办公桌上有一台电脑,我用它查资料、写邮件、整理文件。此外,我还要打或者接很多电话。有的时候,我还会和来拜访的客户见面。”

孩子知道了绝没坏处:关于工作在孩子的头脑里形成一个印象对孩子很有益处,虽然他们可能对具体的细节并不太感兴趣。也许你应该找个半天带孩子来上班。不过,如果你是护士或者超市的收银员就不太现实了。但是,你可以在不当班的时候,带孩子来简单地参观一下,或者带他到你们的食堂去吃顿午饭也好。

和你一起工作的都是你的朋友吗?

“有些人我非常喜欢,所以,在不上班的时候,我们也会经常聚会,一起去吃饭。当然,也有些人让我觉得不是那么可爱,有的时候我们还会有争吵。就像你们玩过家家或其他游戏时一样,总会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不是吗?”

孩子知道了绝没坏处:这是一个为孩子提供思考有关人际交往的问题,孩子会明白人和人之间有差异,我们不必喜欢所有人,但是,尽管如此,我们应该尝试着公平对待每一个人。

我为什么不能一起去?

“你可以去参观妈妈工作的地方。但是,不能和妈妈一起工作,我们办公室没有你的工作位置,你工作的地方在学校。你想想,要是妈妈天天陪你呆在学校里会多挤。”

孩子知道了绝没坏处:耐心地向孩子解释,在他工作前,先要经过学习阶段,首先是幼儿园,然后是学校,之后是职业学校或者大学。如果,在这个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分离的痛苦,那么你一定要让孩子相信,只要他有问题,可以随时找到妈妈的――当然,一定是真有麻烦的时候。

你们也要午睡吗?

“如果能午睡当然好了。但是,我最好还是把工作尽快地做完,这样就不用加班了,也不用晚回家了。而且,我们的办公室也没有像你们的幼儿园那么舒服的床。”

孩子知道了绝没坏处:告诉孩子职场和家里完全是两套规矩是不太容易的。问卷调查表明,即便是上了学的孩子,也不太明白大人上班究竟在干什么。

“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你要如何回答?


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1

早晨田小乖小朋友一睁眼就问我:“妈妈,我能看两集汪汪队吗?”

“不可以,今天要上去幼儿园。”

“我还没睡醒呢,我要再睡一会儿。”一听要上学,立刻又爬进了被窝。

前几日他因消化不良腹泻,只能吃好消化的稀饭。每顿饭必哭,一直嚷着要吃肉,甚至试图直接从我手里抢走我正啃着的鸡翅,当然,没有成功。

为了让他能吃些他口中“没有味道”的稀饭,我妥协让他边看汪汪队边吃稀饭。

导致现在大早上一睁眼就想看动画片。熊孩子果真是没有边界的父母惯出来的。我深为自己轻易妥协而自责,罚自己少吃个鸡翅。

正面管教的精髓就是和善与坚定并行。到了时间,就要去学校,这一次我要坚定到底。

将他从被窝里抱出来,给他穿衣服。

他依然不情愿,“为什么要上学呢?”

这个问题他问过一百次,我也回答过一百次。当然最终要的是先要共情。

我柔声问:“宝贝,你不想上学吗?”

“上学没有好朋友。不好玩。”

“你觉得上学不好玩?”

“嗯,家里才好玩,我想跟你一起玩。”

“哦,这样啊。”

“我们一路玩,一路走去好不好。”

“好啊!”我欣然同意。耶,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2

在读《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之前,碰到老大或老二这样说,我都会吧啦吧啦开始讲道理:“上学可以学知识,每个孩子都要上学……”之类。

甚至还可以再煽情一点,说下山里的孩子为了上学要走要多山路,爬过危险的吊桥,顶着一头霜花,但是再多困难都阻止不了他们上学的脚步。……

问题是,往往我已经感动的要眼泪哗啦哗啦了,听的人不为所动。

思想家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事实证明,他果然是大思想家。这三招我一一在孩子们身上用过了,确如他所说,没什么卵用。

姐姐田小歪有次抱怨英语的固定搭配短语总是记不住,作为一个英语是自己短板的陪读妈妈,在那一刻还是忍不住冲上前去,跟她讲当年我耳闻里的班里英语学霸们所用的学习方法。“读,反复读,直到背过。”

然后开始滔滔不绝讲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学好了英语,你可以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多的机会……”比英语培训班的老师宣传的还卖力。

最终的结果是,她趴在桌子上哭起来。

3

接纳,就像土壤,它能够使孩子发展并实现自己的潜能。

因为对孩子来说,接纳就等于被爱。

很多父母都有一种困惑,为什么孩子越来越少跟我们谈心了。很多时候,关上沟通之门的那个人,其实是我们自己。

当孩子跟你说,“妈妈,我不想写作业了。”你会怎么回答呢?

A:“不想写作业,你还想干啥,上天啊。”

B:“怎么可以有这种可怕的想法啊,你是一个学生,一定要好好写作业啊,写作业就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检测啊,你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不足,才可以查缺补漏啊。”

C:“哦,亲爱的宝贝,你知道你这样说妈妈有多伤心吗?你知道妈妈有多爱你吗?妈妈希望你有一个好的前程,有好的生活。你不写作业,不学习,妈妈会伤心死的。”

对号入座。请问你是哪一种?

作为一个俩娃的妈,被锻炼成资深戏精的我,三招都用过。一一帮你们检验过了,都是关上沟通之门的好方法。

你可以回想一下,如果你跟老公说;“我不想带娃了。”你老公什么样的回应会惹毛你呢?

A:“不想带娃,你还想干啥,上天啊。”

B:“怎么可以有这种可怕的想法啊,你是一个妈妈,一定要好好带娃啊,带娃就是你最重要的事业啊,衡量一个好妈妈的标准就是看娃带的好坏。”

C:“哦,亲爱的宝贝,你知道你这样说老公有多伤心吗?你知道我有多爱你吗?我希望你是一个好妻子,好妈妈,你这样说我会伤心死的。”

估计,哪个老公这样说,等来的将是一场腥风血雨吧。

“老娘需要的是认可。”当妈的仰天长啸。是,每一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辛劳被认可,自己的情绪被接纳。孩子也一样,其实,每个人都一样。我们都需要被接纳,被认可。

对方积极地倾听,是对我们认可的一种好的方式。

4

正确的倾听方式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示范下。

你不想写作业?(对孩子的话进行编码,了解孩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反馈给孩子,来验证自己理解的是否正确。注意,考验你演技的时候到了。控制表情,沉稳,平静,表现地一定要淡定自然。然后等着孩子怎么说。)

比如她说“写作业太烦了,太多了,写不完。”依然可以重复她的话。“你觉得作业太多了。”

不想重复的时候也可以用,“哦,这样啊。/确实。……等等表示肯定的词语。先肯定孩子的情绪。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在倾诉的过程汇总,孩子会慢慢说出问题的核心。

当人们受到鼓励,敞开胸怀说出困扰他们的情绪时,这种情绪才能得到释放。

千万记得,无论孩子说什么,这期间不要讲道理,不要提建议。他可能会有一些激烈的词语,这可能是他写作业受挫了。

没关系,接纳他。

我们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也会说一些激烈的词语,表达出来,倾诉出去,这种坏情绪就释放出去了。

积极倾听能够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温暖的亲密关系。被另一个人倾听的经验,被倾听者理解的这种经历,都会带给人极大的满足感。

最终,你会发现,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他在倾诉结束后,自己乖乖去写作业了。

当孩子把问题“说出来”时,比在心中思考,会想得更透彻。并找到更好地解决方案。

不需要你跟他讲完不成作业的危害,他心中都清楚。他也知道,自己必须找到解决的方法,只是在心中烦躁的时候,他需要一个窗口,去宣泄。

当我们忍不住去讲道理,提建议的时候,其实同时也传达了一种不信任,不信任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我们闭上嘴巴,只是倾听,反馈你所听到的,肯定他的感受。当孩子听到自己的“信息”被准确地返回,他也就明白,自己是被理解的。

我们为人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少走弯路,想把我们的人生经验、知识分享给孩子。但这真不是一厢情愿的事,要看孩子是否有这个意愿。“情形推销”难免遇到阻抗。

很喜欢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在书中的一段话:“懂得接纳的父母愿意让孩子编写自己的人生‘程序’;不懂得接纳的父母感觉有必要为孩子编写他的人生。”

孩子的人生需要自己去编写,我们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和观众吧。

我为什么要上学?爸爸最接地气的回答,传疯了!


每个家长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为了培养孩子也是费尽心思。从拼学区房、到拼孩子的学习培训,一切的目标都是让孩子上好学,取得好成绩。如果有一天孩子问您“我为什么要上学”,您会如何回复孩子呢?

一位爸爸是这么回复孩子的:“儿子,你知道吧?一颗小树长1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别的。如果上6六年学,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如果上9年学,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如果上12年学,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知道了吗?”

爸爸说: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儿子:丢人。爸爸说:儿子,不丢人。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不读书或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儿子:我明白了,我要好好读书。

所以,当您的宝贝厌弃上学时,请告诉他,那是他去看世界的路。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做家务


让孩子从小练习做家务,其目的不是为父母分忧解劳,而是对孩子未来的期许和培养,是家长对孩子负责的表现。

一次,我去一位朋友那里办事。下午的时候,朋友接到她7岁儿子打来的电话。儿子在电话里跟妈妈说,他已经把米饭焖上了,正在炒菜呢,发现冰箱里没有西红柿了。当朋友把这些内容告诉我时,我吃惊不小。一个7岁的小男孩,怎么懂得在妈妈没有回家的时候主动去做饭?问朋友是怎么做到的,朋友说儿子上小学后,她做饭的时候会把儿子叫到厨房,告诉儿子哪些菜怎么做,有时候她下班回家晚了,就会打电话让儿子去做她教过儿子的那些菜,让儿子做好了等妈妈回来吃。慢慢地习惯了,儿子回家看妈妈不在,就会自己张罗着做饭吃。

这位朋友还告诉我,她的儿子不仅能自己做饭,在妈妈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还会照顾妈妈。一次她说有点头疼,在沙发上躺着,儿子就给她倒了一杯水,并给她身上盖了床毯子,自己才去写作业了。这位朋友是做家庭教育工作的,她说没有别的诀窍,只要让孩子去做,孩子就愿意去做而且能很快学会做。至于孝顺,她说你只要告诉孩子说你不舒服,孩子自然就会照顾你。也就是说,要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觉得可以为妈妈做一些事情,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责任心。

还有一位朋友的女儿,总是把自己的鞋子弄得很脏,刷洗起来很费劲。朋友就让女儿自己洗了一次鞋子。朋友跟我分享,她女儿一边洗一边嘟囔说,没想到鞋子这么难洗。后来,她女儿穿鞋就十分注意,不再像过去那样把鞋弄得很脏了。让孩子从小练习做家务,其目的不是为父母分忧解劳,父母们也不要往这个方面去想,让孩子做家务,是我们对孩子从身体到心灵的一系列培养,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帮助。

1、帮助孩子练习动作技能。心灵手巧的孩子大多会一些家务或者手工活,不同的家务可以锻炼到不同的部位,叠衣服可练习到小肌肉,擦地板则可以锻炼到大肌肉。2、让孩子练习分类归纳。分类和收纳的意识,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物品需要分类归纳才能理清,学习知识也要分类归纳才能融会贯通。让孩子从小养成分类归纳的好习惯,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能让他一生受益。3、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先从和自己相关的事情做起,再扩展到其他家人,从小学着为家中尽一份心力,便可培养出家庭责任感。孩子会更爱家,珍惜家人的劳动成果,懂得承担。

4、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孩子还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虽然年纪还小,不能做得很完美,但在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并从中获得自信。5、培养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刚开始学习做家务,一定有做不好的时候,但是妈妈不需要着急,在练习过程中,孩子会观察妈妈的做法,妈妈也可一步一步地进行示范讲解,让孩子通过模仿妈妈的动作来完成家务,这样能让孩子思考“怎么做才能做得好”,进而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孩子问为什么要学习时,家长该如何回答?


关于为什么要学习,我们知道太多种回答。但当孩子同样问起时,似乎每种回答都不那么有说服力。

机械的、漫无目的的学习,将这个获得知识的过程变得无比痛苦。如果你想激发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告诉他必须学习的原因,不妨听听奥巴马怎么说...

“不论你的生活志向是什么,我敢肯定你必须上学读书才能实现它。”

你或许能成为一句出色的作家——甚至可能写书或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但你可能要在完成那篇英文课的作文后才会发现自己的才华。你或许能成为一句创新者或发明家——甚至可能设计出新一代iphone或研制出新型药物或疫苗——但你可能要在完成科学课的实验后才会发现自己的才华。你或许能成为一句市长或参议员或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但你可能要在参加学生会的工作或辩论队后才会发现自己的才华。

永远不要搞错接受教育的目的,它也许不能培养你的才华,但却能有效的发现它。

你应该时刻清楚,自己对教育应尽的责任。

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你们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你们对自己应尽的责任是发现自己的能力所在。而教育能够提供这样的机会。

不要把教育看成是免费的资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政府有责任制定高标准,支持学校和老师的工作。老师有责任提高教育的质量,而你有责任坐在课堂里,完成你的责任。

失败不应该成为你不爱学习的理由,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士有一些是遭遇失败最多的人。

作者罗琳所写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第一部在获得出版之前被退稿12次。乔丹曾被他的高中篮球队除名。在乔丹的篮球生涯中,他输过数百场比赛,有成千上万个球没有投中。但他曾说过:“在我的一生中,我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这就是我成功的原因。”

如果你的孩子因为得不到成功的感觉而不爱学习,请把这些例子讲给他听。

如果学习是一条漫长的路,你应该明白,它最终通向何方。

人一生为什么要努力?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送给学子们)


人干嘛非要努力啊?反正又饿不死。

很多人都问过我类似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如果你从未努力奋斗过,那么在你生命即将到达终点之时,你可能会发现,原来生命中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但却没有。

记得大一那会儿,因为上了一个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又面临着比高中多得多的诱惑,于是整个大一我都沉迷于游戏、混迹于形形色色的社团中,而且还“惊 奇”地发现:哦!原来即使我不努力,但只要在期末临近时拼命“刷一刷题”,就不会挂科。这使得我在大学里更加肆无忌惮,胡作非为。

但,在假期和高中很要好的同学聚会时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在短短一年后竟产生了如此之大的差距。我想说的差距,不是指物质上的,而是指一个人的生活态度。

对比我的高中朋友,他们有几个当时高考比我考得要差很多,在常人眼里他们的大学是没我的好。其中一个男生迫不得已选了英语专业,据他说一年下来他几乎要被那些英文字符给逼疯了;还有另一个男生,读的是3A学校。但是,他们对待大学的态度和我却截然相反——

被迫学英语的那个男生,上大学后选修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啃了一大堆相关的专业书籍,大一结束后已经开发了几个很火爆的网页小游戏。去年,几个刷 屏微信朋友圈的小游戏就有一款是他捣鼓出来的。而现在,他已经在着手开发他为之痴迷的游戏APP了,还组建了自己的小团队工作室。

而那位读3A学校的男生,大一第一学期就自学通过了雅思考试;第二学期,经过无数次“不要脸”的申请,终于得到了澳大利亚一所不错的理工科大学的 offer,大二一开学就飞奔到国外重新读他的大一了。当时,我不敢相信高中英语最差的他竟然自学通过了雅思考试。但事实就是如此。

再看看我的大一,那会儿我归咎于大学专业不是我喜欢的,归咎于大学有过多的诱惑,因此得过且过,游戏、社团活动忙得自己团团转。但忙过之后却总会发现自己一无所得,发现自己是为了忙而忙、毫无目标,内心也往往是空虚、不堪一击的。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太多太多了。有的人整天在朋友圈、微博、QQ空间里抱怨自己的工作待遇差、工作时间长,要加班还没加班费,所以呆不下去 了;抱怨自己只在半年的时间里就被炒了几次鱿鱼;也有人在网吧打了一夜的游戏后发一条状态:唉,还没睡觉,又要准备去找工作了,为什么只有我的生活过得这 么累啊;更有人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不是抱怨自己出身不好,没能生在一个好的家庭,就是在抱怨竞争太激烈、潜规则太多。

但问题是,有多少人在抱怨时,反思过自身是否有稍微那么一点点努力过呢?有多少人宁愿通宵达旦地沉迷于网游,却不愿意下那么一点点决心做一些改变呢? 你可曾想过,目前的生活状态是你内心真的想要的吗?你有没有想过,你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精彩更有意义一些,你本有能力有条件去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 情……但却因为当初你没能稍微努力那么一点点,最后也只能变成“本可以”罢了。

就像当初我的专业选的不是自己喜欢的,我本可以努力试着去换专业或者像我那位被迫学英语的男同学一样,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自学钻研下去,但我却选择 了自暴自弃;大学里,我本可以找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女孩,然后展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但我却总是三心二意敷衍了事只为打发时间;大学生活学习自由,我本 可以努力去发展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多看几本书,但我却几乎把时间都给了游戏,玩得不分白昼黑夜。

流逝的时间里面,我过得浑浑噩噩,明知道有那么多不该,却不忍心对自己狠一点,不愿意去改变!

我们谁没有或大或小的梦想呢?但如果在生命即将到达终点之时,你才发现自己不仅与梦想擦肩而过了,还因为当初的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让自己变成被生活牵着鼻子走的人,那么那时的你也许才会恍然顿悟:原来生命中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但却没有。

而这,大概也就是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的缘故吧。

2016年了

你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

你又获得了一个崭新的重头再来的机会

你本可以,但却没有的那些事是什么?

你要孩子是为了什么?这是我见过最感动的回答


现代父母是一边养孩子,一边修行。有的父母在养孩子中参悟人生,有的父母在纠结的亲子关系中苦苦求索……所以,上帝给每个匆忙赶路的灵魂分配了可爱的 天使,小天使的到来,安抚了匆忙的脚步,让急匆匆赶路的旅人有了反观自我内在的时刻。牵起那只慢蜗牛去散步吧!它会给你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吃完晚饭,老婆在洗澡,我在厨房洗碗,2岁的儿子端一把小椅子坐到浴室门口。

我问儿子在干什么,他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在等妈妈。。。”

顿时,我的心头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一种温暖中带着酸楚的味道。

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

问下自己,你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看到书里一个很感动的答案说:“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争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她(他)同行一段……”多么美丽的答案呀!

是的,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从一粒种子在我的身体里发芽,慢慢长大,感受到那有力的小胳膊小腿这捣你一下,那踢你一脚,直到有一天,她拼命地钻出来,来到这个世界上。

一个生命在成长,自她有成长的力量。我们还记得每晚换尿布、喂奶,照顾生病的宝宝的辛苦吗?

不,我们能记住的就是她向你绽开的第一个微笑,她喊出的第一声“妈妈”,她长出的第一颗小牙,她迈出的第一步……她上幼儿园了,她上小学了,她成为一名初中生了……我,有幸参与了她的每一个历程,每一个酸甜苦辣。有欢笑,也有泪水。

上辈子我们有怎样的交集才换来今生的母女/子之情呀。孩子是上天派来帮助我们完成父母这个角色、这个任务的。她让我们更深层次地看清自己,看清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爱的又是什么?

如果我们一直向外寻求自己的力量,就会把孩子看成我们的“成绩”,我们的“面子”,我们只允许她健康、聪明、漂亮、成绩好,好象唯有这样,我们脸上才 有光彩,我们才觉得活得有价值。可是,孩子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吗?我们只爱她的优点,而不能容忍她的缺点吗?孩子从来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她的当下应该 就是她最好的状态。

可是,我们也只能陪她走一段,当她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就不再是她们的家庭成员,她们的一家三口已经不包括我们在内。可是,无论孩子身 在何方,却永远是我们家庭中无可取代的一员。是不是很伤感?我们能陪的,只有这二十多年,为什么不尽全力,不拿出全部的爱来陪伴呢?

初二的女儿还有一年就要升入高中,住校,一周才能回来一次。每天下午盼望门铃叮咚响起的声音,也就只有一年;之后,每天的盼望就会变成每周的期待。珍 惜,珍惜吧,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每分每秒,也许她会跟你顶嘴,也许她会淘气,也许她会不听你的话……但,在一起总是好的。

我们要孩子是为了什么?我们要感恩老天,是她,而不是其它任何人成为了我们的儿女,这是我们的缘分,让我有机会把爱的种子撒播在她的心灵,让我有机会见证一个生命的成长,让我有幸成为她最亲最爱的那一个人。还求什么?

当我们不满孩子的现状时,记住:所有发生的,都是必定要发生的,它帮助我们看清自己,内观自己。解决所有的问题,唯一的可行道路是修行和改变自己。当我们有了内在的智慧与力量,空间增大了,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受到我们的影响,走向更适合他们的人生道路。

无论孩子带给我多少困难、烦恼、甚至挫败,无论让我失去多少睡眠、时间、金钱、精力,我仍然豁达,因为,这都是上天的恩赐,当孩子在身边的每一天,我都会努力让我们拥有一个美好的心情,体会在一起的幸福。

每个人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其实咱们真的做得不够?如果真心的把孩子当做孩子去要求,去尊重,你和宝宝都会更加快乐!

看着你熟睡的面容,眼角还带着泪痕,我的心底泛起深深的内疚,对不起宝贝,我想我不够爱你,至少不如你爱我!

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对你发脾气,甚至会避开你。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却阻止你对我发脾气,还会批评你,而你不但不讨厌我,还要想方设法讨好我。当我累了的时候,我就想自己一个人待着,不许你来打扰我。

而当你累的时候,我却还希望你不吵不闹,自己入睡,而你即便不情愿,也照做了,只是阖动的睫毛在诉说,你多么需要我的怀抱。

我想我不够爱你,至少不如你爱我!

我总喜欢对你指手画脚,做不到就大声喊叫,还美其名曰“批评教育”,而你不但不敢对我指手画脚,还努力地憋回眼眶里的泪,克制自己的恐惧来讨好我。

我想我不够爱你,至少不如你爱我!

我总喜欢用哄骗、恐吓的手段来让你做一些事情,而你依然对我信任有加。

我想我不够爱你,至少不如你爱我!

多少次对你说:“我不理你了”

而你的心从没离开过我,连视线也没脱离过;

多少次我把你推开,而你依然抱着我的大腿。

我想我不够爱你,至少不如你爱我!

有的时候,我不想吃饭就不吃,或者想办法换口味;

你也有不想吃饭的时候,可是我让你必须吃;虽然你不情愿,还是一口接一口咽下去了。

我想我不够爱你,至少不如你爱我!

我总是很忙,不是忙家务,就是忙工作,空下来的时候,忍不住拿起手机,却忽略了其实应该抱一抱你,给你讲个故事;

但是你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来找我,甚至愿意跟我一起看自己看不懂的手机,只要在我的怀里,你就满足了!

宝贝,抱抱。。。

谢谢你那么爱我;

我会向你学习,像你爱我那样的爱你。

看到这里,这篇文章也就结束了,但是文章结束不代表爸爸或妈妈的爱就结束了,亲情是世界上最微妙的关系,在孩子以后的成长岁月里,更多的是要记得一个字:爱!

相关推荐

  • 为什么他们家比我们家有钱? 这是个尴尬和敏感的问题。而不幸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可能会被孩子问到这类问题。中国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事实已经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 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过以下的情景: 曾经的同...
    2021-08-12 阅读全文
  • 教你回答孩子:“妈妈,为什么要上班?” 多数小孩都不太明白:大人们每天上班究竟都在做些什么?他们总会在某一天问妈妈你为什么上班?”、“你为什么总回来的那么晚?”、“我为什么不能一起去?”……面对这些或奇怪或平常的问题,怎样回答才算是最聪明的...
    2021-03-05 阅读全文
  • 为什么不叫我回答 像往常一样,伴随着一声声甜甜的“老师早”、“老师好”孩子们快活地走进活动室。我在活动室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这时,聪聪和妈妈也来到我的面前,“老师早”声音很低,聪聪不像往常那么高兴,我问聪聪妈妈:“孩...
    2020-07-29 阅读全文
  • “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你要如何回答? 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1 早晨田小乖小朋友一睁眼就问我:“妈妈,我能看两集汪汪队吗?” “不可以,今天要上去幼儿园。” “我还没睡醒呢,我要再睡一会儿。”一听要上学...
    2020-12-08 阅读全文
  • 我为什么要上学?爸爸最接地气的回答,传疯了! 每个家长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为了培养孩子也是费尽心思。从拼学区房、到拼孩子的学习培训,一切的目标都是让孩子上好学,取得好成绩。如果有一天孩子问您“我为什么要上学”,您会如何回复孩子呢? 一位爸爸是这...
    2021-01-11 阅读全文

这是个尴尬和敏感的问题。而不幸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可能会被孩子问到这类问题。中国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事实已经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 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过以下的情景: 曾经的同...

2021-08-12 阅读全文

多数小孩都不太明白:大人们每天上班究竟都在做些什么?他们总会在某一天问妈妈你为什么上班?”、“你为什么总回来的那么晚?”、“我为什么不能一起去?”……面对这些或奇怪或平常的问题,怎样回答才算是最聪明的...

2021-03-05 阅读全文

像往常一样,伴随着一声声甜甜的“老师早”、“老师好”孩子们快活地走进活动室。我在活动室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这时,聪聪和妈妈也来到我的面前,“老师早”声音很低,聪聪不像往常那么高兴,我问聪聪妈妈:“孩...

2020-07-29 阅读全文

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1 早晨田小乖小朋友一睁眼就问我:“妈妈,我能看两集汪汪队吗?” “不可以,今天要上去幼儿园。” “我还没睡醒呢,我要再睡一会儿。”一听要上学...

2020-12-08 阅读全文

每个家长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为了培养孩子也是费尽心思。从拼学区房、到拼孩子的学习培训,一切的目标都是让孩子上好学,取得好成绩。如果有一天孩子问您“我为什么要上学”,您会如何回复孩子呢? 一位爸爸是这...

2021-01-1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