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发掘孩子天性和内心的需求

发布时间:2021-10-12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发掘孩子天性和内心的需求”,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求知欲和上进心强的孩子,往往都是听话、主动,积极的好孩子。所以,父母纠正孩子的不听话,可以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入手。

求知欲和上进心,就是对知识的学习具有一种内在的渴望,按照我们的话说,就是“爱学”,孩子只有“爱学”,对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好的成绩具有一种内在的持续的追求愿望,才可能“学好”,并持续地保持好成绩,作为父母亲,需要特别重视如何诱发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的天性和需求为诱发求知欲和上进心提供了可能,即提供了“有”,所以诱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主要内容是,从天性出发,着重指出“无”的存在,从而让他们感到“该有”并看清“没有”。并且把知识的学习放在知识体系中去理解,让孩子不但知道知识点,而且知道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知识,做到“知其然,亦知所以然”,这样就会使新知识很容易被原有知识兼容,在兼容过程中,培养更高的解决问题能力,形成更多求知意识。

“妈妈,我得了全省特等奖!”电话里,儿子小光迫不及待地向温碧茹报喜。去年11月,小光参加了江苏省第19届金钥匙科技竞赛,当时是抱着体验比赛、锻炼能力的心态去的,没想到竟然得了大奖。温碧茹虽略感意外,却也十分高兴。记得比赛结束时,小光答题顺利,曾不无骄傲地说:“这种比赛不需要复习,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因为题目的范围太广了。”“积累”,确实,小光的积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记得他两三岁的时候,跟许多孩子一样,他对自己的影子着了迷,走路的时候也不放过,甚至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来转上两个圈,边转边盯着影子看。发现了他的兴趣,温碧茹开始有意识地在早晨、中午和傍晚等不同时间陪他一起看影子。

“光光的影子好长呀!”“咦,影子怎么变短了?”“影子怎么跑到前面来了?”……在温碧茹的提示下,他开始提问了:“妈妈,为什么影子会变?光光没有变呀。”温碧茹们找来了电筒,又拿来了他的各种玩具,开始玩起来。电筒忽远,忽近,从这边换到那边……渐渐地,他开始明白,“影子随着电筒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玩具和电筒之间的距离有关”。“太阳月亮和路灯就像电筒,光光和妈妈就像玩具,道理一样的,明白吗?”小光郑重地点点头。望着他那稚气的小脸,温碧茹笑了。

在小光出生的这11年里,他的点滴好奇心和求知欲,都会得到尽可能的满足:重视他的每一个问题,能回答的,立即回答;暂时回答不了的,和他一起查资料;鼓励他自己动手去探索,想做的实验,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来做……

因为喜欢,旅游时,博物馆、科技馆总是在温碧茹们的安排之内,人类悠久的历史和现代发达的科技,常常令他赞叹不已,流连忘返。因为喜欢,他在不满5岁时就买了电子积木。不久,他就能看着电路图,熟练地搭出各种电路,而且满嘴都是“电阻”、“电容”、“电动机”……还不停地缠着大人问这问那。因为喜欢,他在上小学以后,又买来了“化学世界”。他着迷了,每天对着他的宝贝,一个实验要做上好几次,直到材料耗尽。因为喜欢,温碧茹们家连续几年养蚕,每每为了桑叶不够而犯愁,而他却因此与昆虫零距离,知道了蚕是怎么进食的,什么是昆虫的变态……

因为有了这些经历,如今他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最常思考的问题就是:“这是什么科学道理呢?”。而当他捧起《我们爱科学》、《科学探索者》、《原来如此》等科普书籍时,也总是如鱼得水,读得津津有味。也许,他并不能事事都想明白,书也还不能完全读懂,而温碧茹觉得,这份旺盛的求知欲却是更为可贵的东西,有了它,总有一天他会明白,他能读懂。

求知欲是人内在的动机和愿望,所以,一定不能阻塞了孩子内心深处向外延伸的线路,内在线路阻塞,就不可能与外在的影响对接,那样你怎样打骂,怎样苦口婆心,怎样恨铁不成钢,也是无济于事的,孩子就会把你的话当作耳边风。

链接: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知识:别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


小朋友们吃完点心陆陆续续地搬着小椅子坐下来看书。今天我请小朋友们阅读“安全教育”小课本。他们很喜欢,都挺安静地在看书,过了一会儿,我请看好的小朋友将书送回来。一个两个……我看到坤坤把书放好了,开心的走回自己的座位,突然一个踉跄,身体向前一冲摔倒了。“呜哇……”我急忙走过去,“那里摔疼了?”我看到他的嘴里出血了,原来是牙齿磕到舌头了,我立即托着他的下巴,去找校医。经过处理,血止住了,他也非常的配合,已经不哭了,舌头咬破的挺厉害,但是他很勇敢,一会就没事。

事后我给他爸爸打电话,告知坤坤舌头磕伤了,爸爸说没关系的,孩子太调皮了。受伤以后,我们一直特别关注他。中午怕他吃东西疼,我们准备了香蕉,想不到,他不但把香蕉吃了,汤泡饭也吃完了。下午妈妈来接时,和妈妈沟通的事情的经过及伤后的处理情况。妈妈很客气,还说谢谢老师的照顾!

第二天,坤坤没有来,打电话给妈妈,说在医院,说坤坤早上不愿起床,精神特别不好,还一直嚷着说不舒服,要妈妈抱。妈妈不放心就带他去了医院,当我了解到妈妈一个人带孩子去医院时,我就说:“在哪家医院?我过去,一个人抱着孩子怎么看病啊!”当我赶到医院,爸爸也到了,我陪着他们一起看医生,陪坤坤聊天,坤坤一直粘着要抱,不肯自己走。爸爸妈妈不放心就让医生给做了很多检查,检查下来都没有什么问题。那我和爸爸妈妈交流、分析,爸爸妈妈说平时一停都不停的,感冒也是到处跑的,所以看到他这么粘人,这么安静,说不舒服要抱,就挺担心。我说:“也许舌头上咬破了,是有些疼痛,所以心情不好。另外,我觉得他今天这种表现是因为想要我们多关注他,平日里,他很活跃的,很强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我们就会对他的关注、安抚比较少,认为他能行的,可以自己走、自己玩。但是今天受伤了,他强大的外表脱掉了,他感觉到受伤以后成人对他的特殊,以前不抱的现在爸爸妈妈轮流这抱,还陪着游戏,大家都安慰他关注他。有时一个人越强大心理就越脆弱,所以我觉得他今天的表现有可能就是需要我们关注他,陪他!爸爸妈妈听了以后,也表示赞同,所以决定回去在家休息1、2天。

我们往往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外在伤害,但是却忽视孩子内心的需求!随着课改的进行和深入,我们认识到对啊孩子来说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同时也要让我们的家长了解,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他最需要的。

注重孩子心理需求 年轻父母和孩子共成长


现在的年轻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与老一辈教育孩子的方式大有不同。但几乎每一个人都要面临成为父母的角色转换问题。对年轻父母来说,更重要的是要重新认识自己,认清自我的角色。

发现孩子说脏字 年轻父母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我

“有一天我画工程图时,漫不经心地把笔含到嘴里,扭头一看,发现儿子也像我一样,叼着铅笔头。我还怎么告诉他含铅笔头不好?告诉他那上面有很多细菌?”说起快四岁的儿子,家住汤颖感叹,“如今对言传身教这四个字有了深刻体会”。

有一次,儿子动她的化妆品,她过去制止,儿子非但不听,反而继续。汤颖立刻提高了嗓门,结果儿子突然拍了一下桌子,“你以为自己了不起啊”。

“后来想想,我和他爸平时说话都很大声。”汤颖回忆道。

“我们开始注意,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以好的形象出现。当我们说话不再大喊大叫,儿子也开始待人有礼貌了。”

27岁的侯捷捷说起女儿的教育问题同样深有体会。有一次,侯捷捷的母亲把外孙女从幼儿园接回家,在小区里遇到一些邻居,大家夸奖了孩子几句。母亲就让其中一个阿婆考考外孙女英语单词,小姑娘马上就问那位阿婆会不会英语。当那位阿婆回答不会时,小姑娘居然冲着那位阿婆说,“靠,你好笨啊。”当时在场邻居都愣了,侯捷捷的母亲很尴尬。

“我在孩子面前注意言行举止,但她爸爸就不拘小节。结果,女儿跟爸爸学了,还跟老人家这样说话。”侯捷捷反思后发现,如果家长中只要有一个在孩子面前说粗口,孩子肯定会跟着学,“孩子哪会理解说粗口是很不对的”?

“有一次喂她吃饭,她边玩布娃娃边吃,结果嘴里就蹦出一句国骂来。问她,她说是跟爸爸学的。”说到这儿,侯捷捷又好气又好笑。

“我当爸爸有5年了,对于爸爸这个身份来说,我和儿子是一样大的。”贵阳的张钧表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很多时候,父母怎么做比告诉孩子该如何做更好。

张钧以前有时会闯红灯,但有了孩子后,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违反交通规则,于是开始遵守规矩。

29岁的徐先生前年作了父亲,对于儿子,他准备实施温和教育,尽量不采用体罚的方式。“孩子是通过观察大人来学习行为举止的,当你在孩子面前挥舞拳头时,就该想想当他生气的时候,你希望他怎样做,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欢打人。”

徐先生有这番感悟是源于自己的经历。他小时候犯了错,父亲就会一巴掌扇过来或者踢一脚,中学时代,徐先生在学校常打架,直到那时,他的父亲才意识到总打骂孩子带来的问题。

一所小学的杨小娟老师任教的班上有一位学生爱打别的孩子。每次杨老师找他来办公室谈心,这个学生都会“虚心接受”,承认自己打人不对,并向小朋友说对不起。“但过不了几天,老毛病又会犯。”杨老师家访后才知道,这个学生的父亲就是用棍棒、拳脚教育孩子的。

“大人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爱打人的孩子大都有一个爱打人的家长。”徐先生说。

年轻父母更注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要

在孩子出生之后,家长王珍开始每天写“宝宝成长日记”,密切关注宝宝的成长。比如女儿第一次叫妈妈,女儿第一次走路,女儿第一次去舞蹈班,女儿第一次在少年宫跳舞,女儿第一次和学校的小朋友去香港参加舞蹈比赛……“这是宝宝的成长日记,也是我的成长日记。”

“我小时候,父母哪有时间给我们写这些啊。”王珍说,过去的父母大多关心的只是孩子身体好不好、学习好不好,很少顾及孩子的心理需要,这是非常欠缺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关注,也促进了父母的成长,父母和孩子的成长也涉及心理需要的成长。”

王珍说自己这代人当了父母之后,都认识到要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除了做好榜样之外,还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精神需要,“我们单位里的几个同事闲暇时常聊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有共识。”

对于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年轻父母来说,往往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知识水平较高,关注信息较多。这些年轻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发展也会付出更大的心思和精力,“因此有时我们会看到,这些年轻父母的身上会表现出一种对孩子教育的极大焦虑。”

某位妈妈表示,她非常支持年轻父母注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做法,“这是很好的现象,说明新一代年轻家长已意识到自己的家长角色。”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孩子社会化过程的第一步,因此要特别注意家庭教育。”

现在的年轻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与老一辈教育孩子的方式大有不同。“但几乎每一个人都要面临成为父母的角色转换问题。对年轻父母来说,除了要了解孩子的想法、思考的方式,了解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外,更重要的是要重新认识自己,认清自我的角色。”

如何发掘孩子隐藏的天分


有些孩子将自己的天分展示出来了,而大多孩子可能有一些隐藏的天赋,而没有被父母及周围人发现,通常具有某种天赋孩子,都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表现,如爱讲闲话,爱做白日梦,精力旺盛,甚至品行不端正等。在本文中,研究天才儿童的专家们将教你如何看懂那些表明宝宝有隐藏天分的迹象,以及父母如何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天赋。

你家宝宝喜欢将东西分类吗?

她将袜子配对,将玩具车摆成一排,或者根据颜色、尺寸和形状将东西归类。她可能还喜欢将东西组织得整齐有序。

这意味着: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通常所说的听觉顺序学习者,意思是说,她是一个善于分析的思考者,组织力强,并且注重细节。她可能正在寻找方式,通常这是在数学和科学方面有天资的早期迹象。

如何培养:探究一些涉及到模式和匹配的项目及游戏,比如串珠游戏,或者钓鱼。找到一些促进数学技能的活动,做一些让这位初露头角的科学家感兴趣的实验。

让孩子负责将镀银餐具分类,并组织摆放橱柜里的罐子。对收集者来说,五金商店可以买到带有多层抽屉的塑料容器,这些抽屉非常适合储藏小东西,像贝壳、石块、水晶以及其它你家孩子想要收纳、整理和分类的任何东西。

你的孩子喜欢不停地说话吗?

你那爱说话的孩子可能有着超前的词汇量,能够编出复杂的故事,并且很少犯语法和读法错误,You Know Your Child Is Gifted When…的作者JudyGalbraith这样说。她可能语速也很快,而且通常要睡着了才会停下来。她总是喜欢抬杠,并且试图要用她的论点来将你驳倒。

这意味着:言语熟练可能是天才孩子的一种早期迹象。这也是在学业上和其它许多方面获得成功的关键。有说服能力的孩子将来有一天可能会选择像法律或者新闻类的职业。

如何培养:要求你那健谈的孩子大声讲故事给你听,以此鼓励她,然后你可以将故事写下来供你们俩阅读。,采访你的孩子,然后将她的想法记录在磁带或者录像带上。除了提升她的说话和写作技能之外,也要教她做个好的听众。

经常去图书馆,找些鞭策孩子的书籍。比起同龄孩子,她可能更喜欢文字多,图片少的书。聆听她的沉思和争论——但是如果你的宝宝是个不知疲倦的讨论者,那就要给她设定时间限制。为了大家的利益,每天规定一些安静时间。

你会发掘孩子的天赋吗?


父母们无不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企盼,当看到别人的孩子表现杰出时,不少父母常会埋怨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一味埋怨的做法不仅是徒劳无益的,相反会伤害孩子稚嫩的自尊心。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潜藏的才能,即便是临床上认为弱智的孩子。

开发孩子的潜能,为日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是每一位父母应当努力去做的。

留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喜好憎恶,在他与别人玩耍、交谈或在自己阅读、游戏时,可以察觉出他虽不爱弹琴却喜欢绘画,虽没有耐心却有创意,虽不善言辞却很热心,把这些蛛丝马迹记录下来,你就能归纳出孩子的性格趋向或者说擅长的一面,从而诱导启发他。

创造机会了解孩子的性格趋向与喜好之后,别忘了给他机会多加练习。比如,家人生日时,鼓励每个人表演一个节目,每周一晚上轮流朗读短文并发表心得,让孩子把当天经历的有趣的事叙述一遍或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随时创造机会让孩子帮你的忙,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如洗碗、拖地、收衣服等。这样越做越熟练,越有信心,孩子才不会退缩在自卑自闭的角落里。

耐心等待既然给孩子机会,就要耐心等待孩子发挥潜力。有些父母一时叫不动孩子做家务事,干脆自己做;嫌孩子不会买东西,索性自己出门;认定孩子念不好书,便帮他一题题复习……久而久之,孩子生出惰性,心想反正父母一定会伸手援助,便乐得坐享其成,让自己的“天资”睡着了。所以,当父母埋怨孩子懒惰时,不妨扪心自问,是否自己对孩子缺少耐心,把孩子的表现机会“洗劫”一空了。

给予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开口说时,应该给他肯定的赞美和鼓励的掌声。因为,即使是个天才,也需要有一个练习的机会来酝酿信心,而后越走越顺。如果只是一味地打击、批评,孩子会窘得抬不起头,再也不肯尝试。

快乐教育、释放天性和学历无用


翻翻你的朋友圈,《最好的教育就是爱》、《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是自由》《只要努力,每个孩子都会成功》这样的鸡汤文章,很大程度上阻碍父母理解真实的教育世界,采取真正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育,真不是那样简单的。今天,就带您解析一下,看看您被这些鸡汤骗过吗?

第一碗鸡汤:快乐教育

最近几年,中国的初等教育被快乐教育来个大洗脑。请看:小学好轻松,四点半就皆大欢喜的放学了;低年级数学课取消,英语高考不考;孩子要时常表扬,批评也不能使孩子难堪;孩子只管快乐与玩,这教育,听起来真美好呀。

教育,是一项需要付出大量艰苦智识的挑战。可这种“快乐教育”的结果是:光玩了六年,基本礼貌、知识、能力和视野一个都没有,还一个个心比天高,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受不得管、吃不了苦、听不得骂、学不会基本加减乘除。我就想问问那些由着孩子减负的家长,你家存款后面究竟有多少个零,就这么有底气让孩子在基础教育的阶段,没头没脑的玩?

那个最先给孩子端出“快乐教育”鸡汤的究竟是谁?真应该逮住好好打一顿。看看日本教育、看看韩国的高考,再看看欧美精英们提前学大学课程,说国外教育轻松的,是没有认清其通过教育的商品化完成淘汰的本质。平民家小孩四点下课高兴玩儿去了,精英阶层的孩子们要付出额外的金钱精力购买教育,学乐器、学法文,以此作为大学精英教育的敲门砖。中国的教育系统只看到人家快乐,背后的机制却没考虑过。本来中国教育也就基础教育还算扎实,这一下,自废武功了。

当年我还是教育系小研一枚,旁听教育界元老们讨论素质教育改革。犹记一位老教育家,梗着脖子倔着脸说:“我不同意降低教材难度。这点难度都接受不了,孩子们将来还能干点啥?四点半就放学也是胡闹,会教育的家长把孩子接回家辅导,不会辅导的家长呢?让孩子回家看电视?这哪是减负?这是拉大教育不公!”

毕业多年,方知这才是真理,是良心话。

第二碗鸡汤:充分释放天性

某一年,和毛豆爸在餐厅吃饭,隔壁的三岁孩子没有一秒消停的时候,奔突吵闹,破坏了静谧美好的气氛。我看不过去,对那位妈妈悄声说:“让孩子小点声好吗?大家都觉得很吵。”

那位孩妈一脸无辜的说:“孩子天性不就是活泼吗?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呃,好吧,我带着“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的表情默默退下。毛豆爸对这位妈妈没有客气:“这样的孩子已经不是解放天性,而是侵犯他人”。

这年头常见有人把孩子的大声尖叫、粗鲁没礼貌、抢人东西、随地大小便这种没教养的行为,当作孩子天性。更自恋的父母,还会把这当成孩子真性情。但是别忘了,除了释放孩子的天性,做父母的更要教会孩子在公众场合遵守基本底线。既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就必须遵守社会准则。一味的放纵自由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自由永远是和规则伴随的。

再说,别老听鸡汤里说“天性与自由”,教养该教就得教。教养不光是恪守公共底线,往高层次说,还是发自内心的温暖、坦荡,是替人着想,是予人予己最大的善意。孩子有权利活泼,周围人也有权利享受安静、舒适和不被打扰的旅程。一个把天性凌驾在社会规则上的熊孩子,父母首先该醒醒了。

又一年,我独自带毛豆坐飞机回老家,旁边落座的男子一看这个一两岁的孩子,立刻面色一紧,以为旅程又要被熊孩子虐惨了。行程过半,看到我准备充分,毛豆举止有规矩,没影响别人,才释然下来。只图孩子释放天性,那叫任性,不给周围的社会人添麻烦,才叫为人父母的责任。

第三碗鸡汤:成功和学历没关系

中国孩子还常喝这样一碗鸡汤:大学生都在给初中同学打工,小学毕业的都给博士当老板了——所以,学历高没用,将来给人打工妥妥的。考不上大学也没关系,将来总会成为管理界的奇才。

我一直很好奇这碗鸡汤是哪个庙里端出来的,直到我看见一则类似的励志帖:

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棠、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但现在默默无闻。后者落榜,但都流传千古。结论是:成功和学历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来做个基本算术:初中毕业管理大学生的,有多少人?算几万好了。初中毕业的人又有多少?上亿。所以前者是不是凤毛麟角?学历高低和成功呈正相关,毫无学历却功成名就,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初中毕业就能打拼天下,这种人必定是人中龙凤,比普通人有更高的能力和眼界,而绝大多数的孩子资质一般。以这种小概率事件告诉孩子“不上大学也没关系”,不是耽误孩子前途是什么?

我有个同学,就受了这样的蛊惑,高中毕业只读了两年专科便去应聘,处处碰壁。每家HR都告诉他招聘底线是本科。他那时才明白,学历也许不决定未来的高度,但绝对能大幅度提高奋斗的起点。

喜欢用“我的孩子学历不高,但是将来能管大学生”这样罕有事件来自我安慰的父母,还请细细体味这样一段话:“在大道上辛苦前行的人往往羡慕另辟蹊径者的迅速登顶,抱怨自己太累太慢,却从来不去想那条小路上布满了多少荆棘和凶险,以及多少人在那里摔得粉身碎骨。”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孩子(当然也包括我的孩子毛豆)而言,有个学历护身,已经是普通人的幸福坦途。不读大学,不见得能做成老板,但肯定给别人打工都困难。鸡汤喝的微醺的,醒醒好吗?

以上,就是中国父母最常喝的三碗鸡汤。我总是亲见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这样的:素质教育是快乐的,孩子的天性是要顺从的、自由发挥的,前途是必定能够成功的。

而客观事实是:孩子是要从小对他说“不”的,公共底线是必须遵守的,智识挑战的艰苦是必须的,大多数孩子都是中人之姿的,超出常人的成功则是可遇不可求的。这以上的事实,我们必须常常拿出来让自己警醒。鸡汤虽好,可不要贪杯。面对现实,浇盆冷水,洗洗更健康哦。

孩子的天性不可违


我们家小狗乐乐做爸爸了,英雄妈妈黑黑一窝就生了六个小黑泰迪,真漂亮啊!带着我们的乐乐去看它的狗宝宝,我被眼前的情景感动了。刚出生六天的狗宝宝,眼睛还睁不开(据说小狗能睁开眼睛要到出生两周,真正能看到东西要出生半个月以后),它们却能准确的找到妈妈的奶头,并用力的吸允,狗妈妈黑黑为了能让它的狗宝宝都能吃上奶,用力的侧翻着身子。我好感动!这就是天性,天性不可违!

由此也让我想到了不少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很多父母为了孩子可以说是心机用尽,其结果呢:有的孩子厌食、有的孩子四五岁还不会自己拉大便、有的孩子六七岁还要助穿衣服、有的孩子小小年龄就持强凌弱,虐待小动物......造成孩子上述问题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父母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很多时候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孩子的天性,是造成诸多问题的首要原因。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违背孩子的天性呢?我给出以下建议:

首先,保护好孩子善良的天性。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孩子的天性。现在有一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学习好,一切都好,忽略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更有一些家长甚至教育孩子不要做善良的人,认为做善良的人吃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善良与吃亏、愚昧、无能画上了等号。以至于很多好人做了好事得不到及时的宣传,而那些乌七八槽的东西却在网络上飞快的被点击,使社会风气每况愈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保护好孩子善良的天性,引导孩子做善事,做善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一善小而不为。不仅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个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保护好孩子好奇的天性。好奇心是人类探索世界的眼睛。从孩子一出生,就在用一双好奇的眼睛观察和探索这个世界。探索未知的世界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的这种天性,家长不能漠视,更不能扼杀,应该鼓励和发展。两三岁的孩子就会不断地向家长发问,提出一些父母都回答不了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时家长被问烦了,回答不上来了,就会不耐烦地让孩子闭嘴“你怎么有那么多问题!”在父母不断地呵斥下,孩子的好奇心慢慢减少,慢慢的消失。好奇心是创新的萌芽,一个没有好奇心的孩子,长大之后是不会有创新能力的。我们正在创建新型国家,我们的国家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考100分也是模仿别人,而科学需要创新。鼓励和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就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再次,保护好孩子玩耍的天性。对于孩子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是学习。凡是会玩耍的孩子都是天资聪明的孩子。如果你扼杀了孩子玩耍的天性,就等于把孩子扼杀在摇篮里。我们乐园有一个四岁男孩,从小被亲生父母遗弃,收养他的养父母非常爱他,但由于他们工作太忙,就把男孩交给保姆带。孩子在半岁之前基本没出过家门,他的世界就是家里的整个空间,陪伴他的基本是保姆一个人。保姆大部分时间在忙于家务,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小车里,孩子不但没人陪伴玩耍,也没机会看到别的小朋友玩耍,结果两岁零七八个月还不会说话,也不会哭闹。当养母发现孩子的问题后,就想尽办法用心补偿,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各种训练。当妈妈把他带出家门面对小朋友的时候,男孩非常茫然,看着小朋友玩耍他不知道在干什么,更不要说参与了。他到了我们画室只会做一些重复的动作,无论是语言和动作的发展都远远滞后于同龄孩子。

孩子的天性不可违,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很重要,一旦错过,补偿很难,甚至不可补偿。不违背孩子的天性,让他们顺其自然地成长,为孩子提供更多发展天性的机会和环境是父母对孩子最伟大的爱!

家园共育《发掘孩子天性和内心的需求》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倾听宝宝内心需求 如今,宝宝的身体健康往往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但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宝宝的情绪也需要精心照料,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日前,市教育科研院儿童教育心理学专家梅仲孙告诉记者,经常处于良好情绪中的...
    2021-10-29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别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 小朋友们吃完点心陆陆续续地搬着小椅子坐下来看书。今天我请小朋友们阅读“安全教育”小课本。他们很喜欢,都挺安静地在看书,过了一会儿,我请看好的小朋友将书送回来。一个两个……我看到坤坤把书放好了,开心的走...
    2020-07-16 阅读全文
  • 玩是孩子的天性和权利 当今社会突飞猛进,各种竞争非常激烈,我们生怕孩子落后于人,又是请家教,又是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培训班、辅导班让人眼花缭乱,孩子们在这样的压力下艰难的成长着。有的孩子每天晚上十一点前别想睡觉,连...
    2020-11-28 阅读全文
  • 了解孩子的需求 孩子们升上中班后,我们发现他们交往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了。无论是上课还是进餐的时候,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在孩子们不断的嘈闹声中,我们试着去制止,但似乎效果不佳,我们也曾经尝试放任一次,看孩子们是否有说到...
    2020-12-14 阅读全文
  • 注重孩子心理需求 年轻父母和孩子共成长 现在的年轻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与老一辈教育孩子的方式大有不同。但几乎每一个人都要面临成为父母的角色转换问题。对年轻父母来说,更重要的是要重新认识自己,认清自我的角色。 发现孩子说脏字年轻父母开始有意识地...
    2022-02-01 阅读全文

如今,宝宝的身体健康往往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但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宝宝的情绪也需要精心照料,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日前,市教育科研院儿童教育心理学专家梅仲孙告诉记者,经常处于良好情绪中的...

2021-10-29 阅读全文

小朋友们吃完点心陆陆续续地搬着小椅子坐下来看书。今天我请小朋友们阅读“安全教育”小课本。他们很喜欢,都挺安静地在看书,过了一会儿,我请看好的小朋友将书送回来。一个两个……我看到坤坤把书放好了,开心的走...

2020-07-16 阅读全文

当今社会突飞猛进,各种竞争非常激烈,我们生怕孩子落后于人,又是请家教,又是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培训班、辅导班让人眼花缭乱,孩子们在这样的压力下艰难的成长着。有的孩子每天晚上十一点前别想睡觉,连...

2020-11-28 阅读全文

孩子们升上中班后,我们发现他们交往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了。无论是上课还是进餐的时候,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在孩子们不断的嘈闹声中,我们试着去制止,但似乎效果不佳,我们也曾经尝试放任一次,看孩子们是否有说到...

2020-12-14 阅读全文

现在的年轻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与老一辈教育孩子的方式大有不同。但几乎每一个人都要面临成为父母的角色转换问题。对年轻父母来说,更重要的是要重新认识自己,认清自我的角色。 发现孩子说脏字年轻父母开始有意识地...

2022-02-0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