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长协助孩子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发布时间:2021-10-12

如何进入上学状态。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家长协助孩子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开学后,孩子们如何才能在最短时间里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呢?专家提醒,家长要从旁敦促、协助,以使孩子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家长是孩子最佳的心理治疗师。

缓解“开学不适应症”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情影响孩子,不要在开学之初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不要反复唠叨孩子的不足。要注意多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耐心倾听孩子诉说,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对孩子进行疏导和鼓励,给孩子信心。

家长还要针对放假期间孩子作息规律被打乱的事实,尽早地加以纠正和改变,要全面调整作息时间,坚持按时就寝,早睡早起,使孩子的生物钟恢复正常,及早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顺利地进入新学期。如果孩子一时无法适应,家长要循循善诱和适当监督。

老师应引领学生顺利渡过开学不适应期。www.yJs21.com

学校应尽快形成良好的学习秩序和学习氛围,老师应在开学之初注重减轻学生的压力,多和同学们进行暑假心得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安排紧张的功课,要注意循序渐进,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班集体、对学校的归属感。

同时,老师不要过于看重开学时学生的表现,要适当启发、排解学生的不适感,因为该症状和考前焦虑症不一样,只要及时纠正不会对学习成绩产生很大影响。另外,对已经产生这种症状的学生,老师要做好疏导。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如何协助孩子出类拔萃?


在和谐的家庭气氛中,父母的关爱、鼓励,以积极的态度教养子女,可以让孩子感到安全,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并有较大的抱负及成就动机,而有助于适应生活、人格发展及学业表现。积极的态度要加上适宜的教养方式,例如,民主式的、关怀式的方法,给子女以独立自主的空间,子女的能力才得以更充分的发展。

影响学生成就的家庭因素比较复杂,社会和经济地位、价值观念、父母期望值以及教养方式等均与子女的成就密切相关,而且彼此相连。

一个有助于孩子获得成就的价值观应该是:父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也重视孩子的学业;父母勤奋,也鼓励孩子用功;父母尊师重道、谦虚不自满,也要求孩子做个好学生;父母重视家庭生活并一孩子的教育及成长为生活的重心。

高成就学生常为高潜能之学生,而高潜能之学生需要因材施教,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教育中,个别化的教学老师很难做到,家长很关心自己的孩子,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多,面对的孩子少,可发挥家庭影响的积极作用,帮助孩子发展其潜能,成就孩子一生。

一个资质优异的人,应有想当高的智慧和能力,他们的智商至少不应低于中等。资质优异的人应具备高创造力以及强的毅力,当这三种特质相互作用时,个体即倾向于表现资质优异的行为。

成功的教养方式:

1.重视家庭生活,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

2.以信心、耐心和一颗不断学习的心教养孩子

3.帮助孩子,先从了解孩子开始

4.重视幼儿教育及基础教育

5.花时间陪孩子做有益成长的事

6.提供一个自然学习的环境

7.重视思考能力的培养

8.尊重孩子并给予较大发展空间

9.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10.帮助孩子确定奋斗目标

11.训练孩子做家务

12.指导孩子看电视

13.运用社区资源,丰富学习内容

14.注重人格教育

15.鼓励孩子,增进其自信心

16.教给孩子正确价值观,并鼓励其勤奋

17.尊师重道

18.父母教养态度一致,并以身作则

孩子入学培养学习习惯很重要


孩子入学培养学习习惯很重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一年级儿童经过学龄前的教育,认识、情感以及意志方面都有明显发展,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也逐步形成。在学校和班集体的严格要求下,集体观念、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也明显增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一年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儿童学龄前期形成的良好习惯得以巩固、发展,并通过教育改正其不良习惯。

一、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经过学龄前教育,儿童已有一定的约束和控制能力,但对学习目的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没有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他们虽然能够比较长时间的坚持学习,但有时会出现坐不住或感到疲乏的现象。如上课做小动作、说话、打呵欠等。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儿童提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集中注意力,认真做功课,自己负责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保持正确的学习姿势;注意用眼、用脑卫生等。教师还应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调节课堂气氛,适当穿插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趣味性活动,以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让儿童由被动的遵守变为自觉的习惯。

二、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进入小学后,儿童生活方式和日常活动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幼儿园的以“玩”为主变为学校的以“学”为主,这一变化对孩子来说,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教师就要教导孩子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良好的习惯不是短时期可以形成和巩固的,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效果会适得其反。教师一定要耐心细致地从点滴抓起,不断地提醒、督促孩子,有意识地使儿童明确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肩负着努力学习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自觉学习。

三、正确对待习惯、兴趣与成绩,进一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是儿童由依附向独立生活转化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独立活动的机会大为增多,如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课内外作业;要自己整理书包、文具和书本等。在这一时期教师尤其要善于诱发儿童独立学习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创造、开拓、进取精神,为培养良好习惯奠定基矗此外,教师还应正确认识和对待儿童的学习成绩。一年级儿童在学习成绩上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比较容易获得优异成绩,另一种是总要出点差错。这时教师不能把着眼点仅仅放在儿童的学习成绩上,而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细致了解,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对成绩优异的儿童,教师应给予适当表扬;对成绩不理想的儿童,教师应保持冷静态度,主动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激发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儿童身心发展的优势,有步骤的进行养成教育,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求得实效。使学生较快地适应学校环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陪读时间越长,学习状态越差?


全职妈妈真的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吗?近日,上海市公布了对172所小学30369名一年级学生家长的跟踪调研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充足,学习状态就越好;家长陪读时间越长,学习状态就越差。

学习状态与家长陪读不成正比

孩子的学习状态与其睡眠时间有何关系?与家长的陪读时间有何关系?上海市教委公布了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的一项对家长的跟踪调研结果,此次调查随机抽查了172所小学,对30369名一年级学生家长进行了跟踪调研,问卷回收率为89.98%。

调查数据表明,教师给予的鼓励和表扬,对孩子具有明显的激励功能。教师给予肯定与表扬的频率越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越好,尤其是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方面。而在“教师对孩子鼓励和表扬的频率”方面,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经常或总是”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在“教师对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方面,有92.09%的家长认为教师“非常或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这也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到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

调查还显示,本次调研的172所小学的学生学习状态与第一学期相比,在“独立完成作业”“作业完成效率”“睡眠时间”“学校适应”“学习愉悦”“学业压力”等各方面,均有较大改善。数据表明,学生的睡眠时间充足,学习状态就越好;家长陪读时间越长,学习状态就越差。

家长越“愉快”孩子适应性越强

伴随该调查报告同时发布的,还有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夏雪梅博士进行的一项儿童学习基础素养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过来人”怎么看:一年级家长视野中的儿童入学适应与关注点》。报告显示,关于学习的决定,60%左右的家庭是母亲做主。她建议要“理解”80后的家长,尤其是理解“母亲”,她们的心态对孩子的适应性存在重要的影响。

报告显示,学生在知识技能的适应性上,适应性最低的是写字;学生在学习品质的适应性上,适应性最低的是情绪控制。报告提示家长,在情绪控制方面,应该敏锐地察觉孩子的情绪,在幼儿园阶段就要注意引导孩子的情绪体验和识别,分享自己的情绪感受。同时应该要关爱小男生,因为女生的入学适应性显著优于男生。

在报告中,还将80后父母分为三种类型:愉快型、中间型、苦学型。三种类型母亲的孩子在知识技能、学习品质、生活自理上的适应性都存在显著差异,愉快型母亲的孩子在这三方面的适应性优于其他类型的母亲的孩子,而苦学型母亲的孩子的适应性最差。其中,陪读最多的还是苦学型家长。

同样,三种类型父亲的孩子在知识技能、学习品质、生活自理上的适应性总体存在显著差异。但是,苦学型父亲的孩子与中间型父亲的孩子在生活自理与学习品质上的适应性无显著性差异。愉快型父亲的孩子在这三方面的适应性,优于其他类型的父亲的孩子。

让孩子愉快进餐“四避免”


我们成人在约同事吃饭,闲谈的时候,总想找个身心舒畅,精神放松的环境氛围,而孩子们在吃饭时更是如此。愉悦的气氛不仅能使孩子食欲大振,更能让家庭幸福感倍增!

每到吃饭时间,6岁的女儿就会愁眉苦脸,平时妈妈总和爸爸聊工作,看到女儿劝她两句,女儿才勉强吃几口。女儿出生时是个大胖娃娃,可现在,和同龄孩子一比显得又矮又瘦。为此妈妈十分焦虑。所以小编在这里也建议家长们在家庭餐桌上“四避免”。

1.避免将自己的情绪带入餐桌

紧张的生活节奏,高度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大多数家长很难做到心平气和,尤其是在家庭餐桌上。如果一旦影响到小孩的情绪状态,孩子会厌食,他们宁愿撒谎说肚子不饿或者不想吃之类的话,也不愿意在吃饭的时候父母指来说去。孩子其实心里厌倦父母不恰当的教训,久而久之,父母就制造了孩子不愿吃饭、不想吃饭,也不喜欢和爸爸妈妈接近的局面。

2.避免孩子带着情绪吃饭

一般小孩子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父母在吃饭前,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过于兴奋、忧伤或烦闷等心理情绪。若让小孩马上吃饭,或多或少会影响她的食欲,很难进入正常状态。所以父母必须在进餐前15-20分钟内让孩子停止运动,确保在平和的状态下就餐。此外,孩子有时也会因与小朋友发生矛盾而心情不愉快,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也应及时了解孩子不快乐的原因,积极引导,在饭前让他顺利地走出不愉快的状态,情绪要恢复平衡。这样即使给他吃一个馒头,喝一小杯白开水,也会使他感到这是一顿难得的美味。这就是心情快乐的魅力。

3.避免餐桌变成夫妻的“聊天室”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赫·斯宾塞言道:“家庭共聚的时间是最神圣的。”父母却往往把就餐当作彼此倾诉、互说单位事情的时间。可能跟孩子说的最多的无非“多吃点菜”,“吃你的,别管我们”,“吃完了?那就去做作业”。事实上,小孩子更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和他一起谈谈心、说说话,他们更需要通过与父母的交流,来获得很多自己无法揭开的“谜”。因此,家庭就餐时间不应只是两个人的“聊天室”,而应该是“三人聊天室”。

4.避免餐桌成为电视剧场

首先,边吃饭边看电视保证不了孩子在吃饭时的身心健康。电视节目容易使人精神紧张或情绪兴奋等。在起伏不平的状态下就餐,很容易影响整个餐桌气氛。

其次,难以保证就餐时间的情感交流。吃饭时不仅仅是全家一起共进美味的时间,也是全家彼此闲聊,进行情感交流的黄金时光。另外在餐桌上对孩子进行所谓的“教育”,让饭桌变成“孩子过错总结会”,“夫妻约会”等都会对小孩心理的成长和发育有影响。

所以父母要重视与孩子一起就餐时刻,保证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吃饭。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作用。

孩子将要入学 家长应该怎么做


据《文汇报》报道: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上了学我就长大了”的观念。孩子上幼儿园时不想去就可以不去,但进小学后,不去上学就会耽误功课。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把上学当成一个转折点,从此不能任性而为了。家长应利用孩子对上学充满渴望的心情,经常给孩子提一些要求,对孩子的一些缺点进行纠正。

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说,就是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懂、表达得清”。比如看电视时,要求孩子坐下认真地看20分钟,再给孩子提提问题,看看孩子听懂了吗,听听孩子的回答,听他是否表达得清楚,口齿是否伶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定时看书、定时喝水、定时如 厕的习惯,这样将有利于让他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家长要引导孩子适应集体生活。校园中儿童的地位不像在家庭中那样,孩子不仅要收敛以自我为中心的作风,还要养成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的品德,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父母不能给孩子灌输“不能吃亏”的观念,而应教育孩子礼貌待人,让孩子尽快地适应新的集体,这对他们学习兴趣、良好性格的培养都十分有益。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初入学的孩子往往稳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孩子看书写字时,家长应尽量避免在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创造了学习气氛。小学一年级不留家庭作业,因此,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并给予辅导。

孩子进入小学后家长要避免的几个误区


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家长该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些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后不是非常的注意一些问题,导致跟孩子的关系出现问题。常见的就是家长在送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因为各种原因不是那么的尽责了,还有父母对学校老师的期望过高导致孩子欠缺教育。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踏入了学校的校门,家长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其实这是许多家长的一个误区。有的家长认为有好学校、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有的家长望子成龙便给孩子很大压力,其实这种做法都是不对的。孩子虽然已经进入了学校,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仍然是在家里养成的。因此,即使孩子进入了小学,家长也应重视孩子在家良好习惯的养成。

误区一:家长不够尽责

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事业型的父母,两人工作都很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认为由老师全权代劳就行了,平时也不与老师沟通。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急了,再打骂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提示:孩子进入小学,势必出现多种不适应的情况,作为家长一定要在第一年细致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变化,帮助孩子顺利渡过这段适应期。

误区二:父母对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许多家长给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这样做其实是拔苗助长,孩子会感到压力很大,学习起来反而有负担。因为每个孩子家庭教育氛围不同,接受的学前教育的程度不同,孩子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适度。

提示:不要在孩子刚刚起步的时候就让他跟别人比成绩,这段时间,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对孩子来说,学习兴趣是第一重要的,如果压力过大,过度关注成绩的话,势必造成孩子的厌学情绪。

误区三:忽视孩子在家里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孩子的差异在本质上是由于家长对孩子习惯的培养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如有的家长极度关注孩子的数学、语文和英语的成绩,常常把别的孩子的好分数挂在嘴边,以此来“激励”孩子,但却不注重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提示:多数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尤其是数学、语文和英语的学习,但事实上,学习习惯的养成才是真正影响孩子获得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好习惯会终生受用,坏习惯会让孩子与之奋斗终生。知识的学习跟习惯的养成相比,容易很多。因此,在孩子刚刚进入小学、刚刚开始自己的学习生涯的时候,请您务必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

请不要给孩子装上快进键


在媒体待了10年,你知道我最想采访谁吗?不是所谓的名流或公知,而是路上那些闯红灯的人、横穿马路的人……我想一一询问他们,你们这么赶,有什么急事吗?有什么了不起迫在眉睫的事,值得你冒着生命危险去提速?

你发现了吗?

很多人急急火火地闯了红灯之后,到了马路对面,又放慢速度,慢悠悠地踱起方步来。很多人在游乐场翻过排队的栏杆公然插队,十万火急的样子,只是为了早一分钟坐上小缆车。很多人在超市排队等买单,非常焦虑,精确比对哪一队排队最短,然后选了其中一队,立即后悔,总觉得其他队伍更快。

《新周刊》做过一个专题,“急之国”,反思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看剧想快进;上网狂刷新;评论抢“沙发”;寄信选特快专递;拍照要立等可取;坐飞机要直航;坐火车选高铁;做事要速成;创业想一夜暴富;开车痛恨红灯和斑马线……我们都很赶时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每一个大人,都像被装上了快进键,同时潜意识觉得快进键是个好玩意,恨不得给自己孩子也立即装上一个。

《南方都市报》做过“小孩不懂大人的事”的调查,小孩最讨厌大人说的一句话,就是“快点吃饭、快点写作业、快点上床睡觉!”最让他们觉得困惑和难过的就是,大人带着他们去抢出租车、插队、闯红灯……

孩子们真的很讨厌大人这样盲目地赶时间,对他们来说,部分大人就是催促机器、赶路机器、插队机器、抢时间机器。

我跟幼儿园老师聊天,她说,中国小孩为什么到四五岁还要大人帮着喂饭、帮着穿衣服穿鞋子、帮着擦屁股吗?因为他们不够耐心,没办法等待宝宝慢慢学会自己做这件事,尤其是最开始的阶段,宝宝吃一顿饭,可能要2小时,穿一件衣服,可能要半小时,擦一次屁股,可能要一刻钟……他们没法等,大人帮忙做,会更快,为了方便和快捷,他们索性剥夺小孩学习的权利。

我妈妈就是个急性子,每次跟她出门,她总是不停地催宝宝。比如我们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宝宝看到门口卖金鱼的,就想停下来慢慢观察,每种金鱼爱吃什么、怎么睡觉,我妈妈就会在一边焦躁地催促:快点!快点。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快?我们只是去买东西,晚点买菜、晚点回家、晚点吃饭,都不会有什么可怕的后果,所以,我们就让他慢慢看,我们在旁边慢慢等,多好。

有一次带宝宝去万象城的H&M买衣服,本来我赶着给他买几件T恤,才好一起去吃饭,但是宝宝临时发现有一处飘窗很漂亮,他说,妈妈快来,我们可以站在这里看风景。我们两个,就这样神经兮兮地在服装店里,望着窗外,看外面的行人、汽车和树,竟然产生了一种别人都在拼命赶路而我们在理直气壮虚度光阴的幸福感。

我也是从宝宝身上才观察到,慢才是人类的天性,虽然每次饿了困了想上厕所了他会着急,但除了这些生理急迫之外,他可以跟一只蜗牛玩一小时;可以趴在地上花半天时间观察蚂蚁怎么搬东西。有时候我们两个出门,通常10分钟的路程,我们要走半小时以上,经过一堆工地,我们要探讨一下工程车在忙什么;经过一片草坪,我们要听听小草在说什么悄悄话;经过一栋房子,我们会猜里面有没有住着小松鼠。

我知道,“时间就是生命、效益就是金钱”才是至今依然流行的价值观。我们快速吃饭、快速开车、快速工作、快速睡觉———那什么时候享受人生呢?我想给孩子,也给自己慢条斯理的权利,这个快时代,快人类已经超载,我们就做慢人类吧。

就像我喜欢的作家刘亮程,当所有人急着赚钱、急着成名、急着升官的时候,他在新疆的小荒村里,晃晃悠悠地当一个农民。《一个人的村庄》就是农民卖萌指南,也是人类卖萌指南,其中有一段我非常喜欢的话:

我没有太要紧的事,不需要快马加鞭去办理。

那时要紧的事远未来到我的一生里,我也不着急。要去的地方永远不动地呆在那里,不会因为我晚到几天或几年而消失;要做的事情早几天晚几天去做都一回事,甚至不做也没什么。我还处在人生的闲散时期,许多事情还没迫在眉睫。也许有些活我晚到几步被别人干掉了,正好省得我动手;有些东西我迟来一会儿便不属于我了,我也不在乎。许多年之后你再看,骑快马飞奔的人和坐在牛背上慢悠悠赶路的人,一样老态龙钟回到村庄里,他们衰老的速度是一样的。

时间才不管谁跑得多快多慢呢。

孩子入学,家长准备好了吗?


孩子入学,为什么要问爸爸妈妈准备好了没有?有人也许会质疑该命题的合理性。近年来,“幼小衔接,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已经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并从多种角度进行了有益探索。如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小衔接活动”、小学进行“入学准备期综合活动”、学校向家长传递有关儿童入学的教育信息等。这些探索已取得可喜成果,但是为了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这其中,有一件事尤为重要,就是爸爸妈妈如何为孩子入学做好准备。

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第一要素,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又是终生老师,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最深刻、最持久的。就孩子入学这件事来说,爸爸妈妈对孩子上学的认识、感受和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学习生活的品质。为此,爸爸妈妈要关注自身素质的提高,要为孩子入学做好准备,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这里想就这一话题和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进行一下交流。

家庭的大事喜事

爸爸妈妈们,你们可曾意识到:孩子上小学是他们一生成长中有着特殊意义的大事、喜事。上小学标志着孩子将开始系统地学习生活。他们将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他们将像海绵一样吸收人类的精神财富,他们将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渐渐长大。上学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为此,爸爸妈妈需要营造温馨喜庆的家庭气氛,与孩子一起庆祝这一大事喜事,为孩子的成长高兴,为他们将成为小学生而祝福。全家人的庆贺,亲人们的期盼与祝愿,这一切将在孩子心里留下美好甜蜜的记忆。它们会激发孩子上学的冲动与向往。

跨越心理上的陡坡

爸爸妈妈可曾学会换位思考,能否站在孩子的立场,设想一下: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多少困难和苦恼。成年人一般是很难想象从幼儿园跨入小学这两者之间的坡度有多大。我可以告诉大家,这可是一个陡坡啊!

幼儿期与童年期是儿童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它们有着不同的年龄特点与发展任务。其最大的不同表现在生活的主要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幼儿期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而小学童年期则以学习为主要活动。通俗地说,幼儿以玩为主,小学生以学习为主,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昨天,他们还在幼儿园无忧无虑地玩耍,今天他们就要变成一个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努力学习的好学生,回家后还有一堆作业在等着他们。

但是,刚入学的孩子,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主,心理活动的有意性水平较低,还是以无意性占主导地位。他们的自控能力还较差。这些心理特点相对完成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而言差距是巨大的,这也正是初入学儿童所面临的困难与苦恼。爸爸妈妈,你们能感受到孩子们的苦恼与无奈吗?你们能体会到孩子上学的不容易吗?所以说,这些幼小的学童可真了不起啊!爸爸妈妈只有有了这种感受才能充满爱心,很有耐心地去理解、懂得孩子,努力走进他们的心灵,去鼓励支持,帮助他们迈好入学第一步。

怎样让孩子大脑处最佳状态


当人的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时,就可以积极地思维,创造性地进行各种活动。怎样使孩子的大脑处于最佳状态呢?

1、保证孩子按时进餐。大脑依靠血中的葡萄糖供给能量,以维持脑旺盛的活力。但是,人脑中储存的葡萄糖很少,只能够维持数分钟,因此,必须依靠人体的血液循环,源源不断地运输葡萄糖,而葡萄糖主要从食物中摄取,所以必须保证孩子按时进餐,才能确保血糖水平处于稳定状态之中。

2、保证孩子脑供氧丰富。人脑的耗氧量很大,约占20%,孩子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耗氧量则更大,可达50%。一旦脑缺氧,人就会觉得头昏,工作效率降低,那么,怎样保证孩子脑供氧丰富呢?这就要让孩子多呼吸新鲜空气,如室内经常开窗通气,庭院中种植一些花草,多带孩子到海滨、旷野、林中活动。此外,还要保证孩子血液中含氧量充足,避免贫血、肺炎、惊厥、煤气中毒的发生。

3、为孩子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如定时进餐、定时睡眠,有规律的生活可以使人体内的“生物钟”正常运转,并将大脑皮层建立起来的各种条件反射形成“动力定型”,这样就会使大脑活动处于最佳状态,而不致于因无节律运动而使大脑感到费劲。

4、避免脑产生疲劳。人们常说,脑越用越灵活,但必须注意劳逸结合。这是因为人脑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中,脑神经细胞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但兴奋状态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脑中消耗的营养物质和堆积的代谢废物增多,兴奋状态就会减弱,产生疲劳,这时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大脑必须进入抑制状态,以补充所消耗的能量。为避免脑产生疲劳,就必须注意充分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及时调整孩子的学习内容,如做了口算题后,要让孩子唱唱歌,跳跳舞等等。

5、让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当孩子进行一段时间的脑力活动后,应参加体育锻炼,这也是一种活动的转换方式,可以避免脑产生疲劳。另外,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氧气需要量增加,大部分肺泡必须积极工作,吸进很多的氧气,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样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改善了大脑的机能。

相信《家长协助孩子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进入上学状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如何协助孩子出类拔萃? 在和谐的家庭气氛中,父母的关爱、鼓励,以积极的态度教养子女,可以让孩子感到安全,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并有较大的抱负及成就动机,而有助于适应生活、人格发展及学业表现。积极的态度要加上适宜的教养方式,例如...
    2022-02-10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开学啦,如何帮宝宝快速进入上学状态 想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幼儿园信息少不了,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幼儿园开学啦,如何帮宝宝快速进入上学状态”,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幼儿园资讯!
    2020-09-17 阅读全文
  • 孩子入学培养学习习惯很重要 孩子入学培养学习习惯很重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一年级儿童经过学龄前的教育,认识、情感以及意志方面都有明显发展,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也逐步形成。在学校和班集体的严格...
    2021-03-03 阅读全文
  • 陪读时间越长,学习状态越差? 全职妈妈真的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吗?近日,上海市公布了对172所小学30369名一年级学生家长的跟踪调研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充足,学习状态就越好;家长陪读时间越长,学习状态就越差。 学习状...
    2021-02-08 阅读全文
  • 让孩子愉快进餐“四避免” 我们成人在约同事吃饭,闲谈的时候,总想找个身心舒畅,精神放松的环境氛围,而孩子们在吃饭时更是如此。愉悦的气氛不仅能使孩子食欲大振,更能让家庭幸福感倍增! 每到吃饭时间,6岁的女儿就会愁眉苦脸,平时妈妈...
    2021-02-05 阅读全文

在和谐的家庭气氛中,父母的关爱、鼓励,以积极的态度教养子女,可以让孩子感到安全,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并有较大的抱负及成就动机,而有助于适应生活、人格发展及学业表现。积极的态度要加上适宜的教养方式,例如...

2022-02-10 阅读全文

想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幼儿园信息少不了,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幼儿园开学啦,如何帮宝宝快速进入上学状态”,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幼儿园资讯!

2020-09-17 阅读全文

孩子入学培养学习习惯很重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一年级儿童经过学龄前的教育,认识、情感以及意志方面都有明显发展,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也逐步形成。在学校和班集体的严格...

2021-03-03 阅读全文

全职妈妈真的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吗?近日,上海市公布了对172所小学30369名一年级学生家长的跟踪调研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充足,学习状态就越好;家长陪读时间越长,学习状态就越差。 学习状...

2021-02-08 阅读全文

我们成人在约同事吃饭,闲谈的时候,总想找个身心舒畅,精神放松的环境氛围,而孩子们在吃饭时更是如此。愉悦的气氛不仅能使孩子食欲大振,更能让家庭幸福感倍增! 每到吃饭时间,6岁的女儿就会愁眉苦脸,平时妈妈...

2021-02-0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