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知识:别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

发布时间:2020-07-16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育儿知识:别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小朋友们吃完点心陆陆续续地搬着小椅子坐下来看书。今天我请小朋友们阅读“安全教育”小课本。他们很喜欢,都挺安静地在看书,过了一会儿,我请看好的小朋友将书送回来。一个两个……我看到坤坤把书放好了,开心的走回自己的座位,突然一个踉跄,身体向前一冲摔倒了。“呜哇……”我急忙走过去,“那里摔疼了?”我看到他的嘴里出血了,原来是牙齿磕到舌头了,我立即托着他的下巴,去找校医。经过处理,血止住了,他也非常的配合,已经不哭了,舌头咬破的挺厉害,但是他很勇敢,一会就没事。

事后我给他爸爸打电话,告知坤坤舌头磕伤了,爸爸说没关系的,孩子太调皮了。受伤以后,我们一直特别关注他。中午怕他吃东西疼,我们准备了香蕉,想不到,他不但把香蕉吃了,汤泡饭也吃完了。下午妈妈来接时,和妈妈沟通的事情的经过及伤后的处理情况。妈妈很客气,还说谢谢老师的照顾!

第二天,坤坤没有来,打电话给妈妈,说在医院,说坤坤早上不愿起床,精神特别不好,还一直嚷着说不舒服,要妈妈抱。妈妈不放心就带他去了医院,当我了解到妈妈一个人带孩子去医院时,我就说:“在哪家医院?我过去,一个人抱着孩子怎么看病啊!”当我赶到医院,爸爸也到了,我陪着他们一起看医生,陪坤坤聊天,坤坤一直粘着要抱,不肯自己走。爸爸妈妈不放心就让医生给做了很多检查,检查下来都没有什么问题。那我和爸爸妈妈交流、分析,爸爸妈妈说平时一停都不停的,感冒也是到处跑的,所以看到他这么粘人,这么安静,说不舒服要抱,就挺担心。我说:“也许舌头上咬破了,是有些疼痛,所以心情不好。另外,我觉得他今天这种表现是因为想要我们多关注他,平日里,他很活跃的,很强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我们就会对他的关注、安抚比较少,认为他能行的,可以自己走、自己玩。但是今天受伤了,他强大的外表脱掉了,他感觉到受伤以后成人对他的特殊,以前不抱的现在爸爸妈妈轮流这抱,还陪着游戏,大家都安慰他关注他。有时一个人越强大心理就越脆弱,所以我觉得他今天的表现有可能就是需要我们关注他,陪他!爸爸妈妈听了以后,也表示赞同,所以决定回去在家休息1、2天。www.YJs21.coM

我们往往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外在伤害,但是却忽视孩子内心的需求!随着课改的进行和深入,我们认识到对啊孩子来说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同时也要让我们的家长了解,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他最需要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幼儿教育育儿知识:孩子的精神需求


幼儿教育育儿知识:孩子的精神需求

爸爸妈妈的爱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比较含蓄的民族,相较于国外家庭爱的教育来说,我们确实是做的不够。没有一个家长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我们却很少表达。家长们总是以为孩子能自己“悟”到我们的爱,无论是百依百顺的溺爱,还是众星捧月的宠爱,我们要么不说,要么说出来像道德绑架:“你看我们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应该……”。这不是我们要表达的,这也不是孩子所需要的。突然转变习惯,参照外国家庭表达爱会让人感动很别扭,爸爸妈妈们可以从一些小的细节开始慢慢改变,比如临睡前的一个吻,受了委屈时一个温暖的怀抱,回家时的一个问候,还有一句“爸爸妈妈爱你”的日常表白。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能让孩子保持乐观积极的爱意表达。爸爸妈妈的教育和引导年轻的时候我们不喜欢熊孩子,有了孩子之后我们都希望TA不要变成别人眼中的熊孩子。我问过很多调皮捣蛋的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的回答令人吃惊:我一直这样,爸爸妈妈也没说什么。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家长提供一些为人处世的规则,以使其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以及自我约束的重要性。这些教育却不能是生硬的。孩子对是非其实是很敏感的,只要家长加以引导,孩子是非常乐意接受的。同时还能增加亲子间的交流沟通,家长们一定要多加注意哦。

爸爸妈妈的陪伴

据调查,60%以上的孩子,和家长在一起游戏的时间平均每天不到半个小时,20%的孩子不到15分钟,另有近20%的孩子在一天之内见不着家长。对于孩子们来说,再多的玩具,再好的保姆,再高档的幼儿园也代替不了爸爸妈妈。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时间来和孩子在一起尽情地玩儿,要让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终是第一位的,在玩儿的时候,你一定要愉快地享受而不是应付,让他知道你非常乐意与TA在一起。

爸爸妈妈的尊重

这里我们讨论的尊重有两种,一种是生理上的尊重,另一种是心理上的尊重。有的家长,会把孩子的小秘密当做笑话对别人讲,有时候家长觉得“没什么”的一些小事,在孩子眼里却很重要或难以启齿。家长们对孩子的一些良好行为通常不能给予适当而及时的称赞,而对孩子的错误,总是不分场合地过分指责和嘲笑。这种行为会深深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不要轻易违背与孩子之间的承诺,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可能给孩子留下阴影。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大到学什么乐器报什么兴趣班,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经历,既然给了孩子选择权,那么就要尊重他们的意向和选择。尊重意味着你必须将孩子看成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允许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尊重他的个性,不要什么都替他做主,多对孩子伸出拇指而不是食指。

爸爸妈妈的笑

可能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你常常在家里板着脸。中国的传统使很多父母觉得,在孩子面前就应该严肃,这样才有威严,其实,爱笑的父母会让孩子看到生活轻松和愉快的一面,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孩子很敏感,一直板着脸不利于亲子间的交流,即使是无意识的。不要总是对孩子一本正经,笑声能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发掘孩子天性和内心的需求


求知欲和上进心强的孩子,往往都是听话、主动,积极的好孩子。所以,父母纠正孩子的不听话,可以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入手。

求知欲和上进心,就是对知识的学习具有一种内在的渴望,按照我们的话说,就是“爱学”,孩子只有“爱学”,对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好的成绩具有一种内在的持续的追求愿望,才可能“学好”,并持续地保持好成绩,作为父母亲,需要特别重视如何诱发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的天性和需求为诱发求知欲和上进心提供了可能,即提供了“有”,所以诱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主要内容是,从天性出发,着重指出“无”的存在,从而让他们感到“该有”并看清“没有”。并且把知识的学习放在知识体系中去理解,让孩子不但知道知识点,而且知道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知识,做到“知其然,亦知所以然”,这样就会使新知识很容易被原有知识兼容,在兼容过程中,培养更高的解决问题能力,形成更多求知意识。

“妈妈,我得了全省特等奖!”电话里,儿子小光迫不及待地向温碧茹报喜。去年11月,小光参加了江苏省第19届金钥匙科技竞赛,当时是抱着体验比赛、锻炼能力的心态去的,没想到竟然得了大奖。温碧茹虽略感意外,却也十分高兴。记得比赛结束时,小光答题顺利,曾不无骄傲地说:“这种比赛不需要复习,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因为题目的范围太广了。”“积累”,确实,小光的积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记得他两三岁的时候,跟许多孩子一样,他对自己的影子着了迷,走路的时候也不放过,甚至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来转上两个圈,边转边盯着影子看。发现了他的兴趣,温碧茹开始有意识地在早晨、中午和傍晚等不同时间陪他一起看影子。

“光光的影子好长呀!”“咦,影子怎么变短了?”“影子怎么跑到前面来了?”……在温碧茹的提示下,他开始提问了:“妈妈,为什么影子会变?光光没有变呀。”温碧茹们找来了电筒,又拿来了他的各种玩具,开始玩起来。电筒忽远,忽近,从这边换到那边……渐渐地,他开始明白,“影子随着电筒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玩具和电筒之间的距离有关”。“太阳月亮和路灯就像电筒,光光和妈妈就像玩具,道理一样的,明白吗?”小光郑重地点点头。望着他那稚气的小脸,温碧茹笑了。

在小光出生的这11年里,他的点滴好奇心和求知欲,都会得到尽可能的满足:重视他的每一个问题,能回答的,立即回答;暂时回答不了的,和他一起查资料;鼓励他自己动手去探索,想做的实验,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来做……

因为喜欢,旅游时,博物馆、科技馆总是在温碧茹们的安排之内,人类悠久的历史和现代发达的科技,常常令他赞叹不已,流连忘返。因为喜欢,他在不满5岁时就买了电子积木。不久,他就能看着电路图,熟练地搭出各种电路,而且满嘴都是“电阻”、“电容”、“电动机”……还不停地缠着大人问这问那。因为喜欢,他在上小学以后,又买来了“化学世界”。他着迷了,每天对着他的宝贝,一个实验要做上好几次,直到材料耗尽。因为喜欢,温碧茹们家连续几年养蚕,每每为了桑叶不够而犯愁,而他却因此与昆虫零距离,知道了蚕是怎么进食的,什么是昆虫的变态……

因为有了这些经历,如今他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最常思考的问题就是:“这是什么科学道理呢?”。而当他捧起《我们爱科学》、《科学探索者》、《原来如此》等科普书籍时,也总是如鱼得水,读得津津有味。也许,他并不能事事都想明白,书也还不能完全读懂,而温碧茹觉得,这份旺盛的求知欲却是更为可贵的东西,有了它,总有一天他会明白,他能读懂。

求知欲是人内在的动机和愿望,所以,一定不能阻塞了孩子内心深处向外延伸的线路,内在线路阻塞,就不可能与外在的影响对接,那样你怎样打骂,怎样苦口婆心,怎样恨铁不成钢,也是无济于事的,孩子就会把你的话当作耳边风。

链接: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别忽视了身边小事的教育效果


一天,到邻居家串门,主人正在烧菜。他突然发现味精用完了,就喊来六岁的儿子:“快去小店买包味精。”兵兵正玩得起劲,一时没反应过来。当父亲的认为儿子不乐意,马上说:“只要你去买味精,爸爸同意你买一块冰砖。”这句话马上引起了兵兵的注意,但孩子却说:“我买了一副棋子后,妈妈规定这个星期不买冰砖的。怎么又买啦?”当父亲的并不理会这些,不耐烦地催着孩子:“别啰嗦,快点去。”说着,掏出一把钞票,从中抽出一张10元的甩给了儿子。十几分钟后,兵兵一手拿着找回的钱,一手拿着大冰砖边走边吃,,腋下夹着一包味精。父亲露出满意的神情。很快,饭菜端上了桌,可兵兵一点食欲也没有。

这件事看起来是很平常很简单的,但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

,就这么一件小事,带给孩子的副作用却是不少的。一是用物质刺激孩子做事,也许孩子从此就学会了索取报酬;二是随意取消原先的规定,削弱了规定的权威性,不利于孩子养成按规定行事的习惯;三是快吃饭时还让孩子吃冷饮,影响孩子正常进餐;四是孩子边走路边吃东西,既不卫生又不安全。

据我所知,这位父亲平时并不是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他只注意了所谓的“大事”,而忽视了身边小事的教育效果。其实,教育无大事小事之分,人的一生几乎都是平凡的小事中度过的,人的良好品德、习惯应在生活小事中体现出来。同样,不良的品德习惯也是在小事中行成的。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教育子女,一言一行无不注意教育作用,特别强调不放过任何一件小事。一些家长重视“大事”的教育作用,却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当作无关紧要的小事,那就大错特错了。不少家长都知道拿英雄人物、模范人物作榜样,激励孩子。

其实用邻家小孩把好吃的留一份给奶奶、隔壁小朋友帮妈妈做事这类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来教育孩子,效果同样不错。因为孩子面前的榜样是活生生的,可信的,孩子通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同时,对孩子的教育靠口头说教是远远不够的,说与做应一致。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要求落实在行动上,从小事做起。如要求孩子爱劳动,就要提供劳动条件,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要求孩子为他人着想,就要鼓励支持孩子去做关心他人的事;要求孩子讲文明、讲礼貌,就要督促孩子使用礼貌用语、举止文明。这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实际的行为训练中,孩子是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

育儿知识:别指望他人给你带孩子


育儿知识:别指望他人给你带孩子

住我家楼上的小夫妻爱吵架,在整栋楼都出了名。

有时半夜两三点,夫妻俩也会突然“开战”,骂骂咧咧摔盆砸碗,甚至大打出手,两岁多的儿子被吓得嚎啕大哭。

吵来吵去,原因居然只有一个:男方的父母不来带孩子。

没孩子的时候,二人世界过得有滋有味,房贷车贷不在话下。但自从有了孩子,公婆却守着乡下的几亩薄田不肯到城里来长住,说“把孩子放回老家,我就给你带”。

妻子不想把孩子放回老家做“留守儿童”,只得无奈做了全职妈妈。双薪家庭变单薪,经济压力由此而生,夫妻间的感情也随着“钱”而变俗变糟。

她吐苦水:“我父母要带我哥家的双胞胎,顾不了我。公婆年纪并不大,身体也很好。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不帮我们带孩子,更不明白为什么我老公不去说服他们。想起这事儿我心里就拧成一个‘疙瘩’,觉得是他们亏欠了我!”看的出,她为此很痛苦,甚至掉入了“你们都不给我带孩子,我跟你们没完”的泥淖。

其实,“强扭的瓜不甜”。试图改变不能改变的人和事,只会消耗女人有限的精力。与其整天抱怨、争吵,不如多想想如何有质量地陪伴孩子。

更何况,为此跟老公终日吵得天翻地覆,既伤害夫妻感情,又给孩子营造了充满火药味的家庭氛围。何苦呢?得不偿失啊!

人活着不如有些骨气——你们不帮我带孩子,那我就自己带,而且我还要把他养得很好。若她以这种方式“赌气”,想必能发现另一番人生。

大学舍友F结婚多年,因习惯性流产,怀孕多次未果。好不容易终于努力保胎生下了儿子。全家人都乐坏了,早早请来一个据说经验非常丰富的高价月嫂伺候月子和带婴儿。

宝宝满月,我便兴冲冲地带着礼物去看他们娘俩,却发现新妈咪一脸憔悴和苦闷。原来,孩子出生后就跟月嫂睡,全家人也挺满意挺省心的。但在宝宝出生26天的时候,月嫂不知为何辞职走了。

这一走可不得了啊,接下来的几天宝宝哭闹不止,不要任何人抱,睡眠很少,质量也不好。新手妈咪F一筹莫展,手忙脚乱自己也没休息好,就觉得好烦好烦,烦得产后抑郁症都要发作了。索性就摆明了态度不愿意带孩子。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当我问F:“好多人没有母乳,千方百计的催奶。你为什么宁可吃回奶药,都不给宝宝吃母乳?太可惜了!”

她说:“因为奶粉谁喂都可以啊!我想尽快上班,不想让宝宝太依恋我,所以不敢母乳,甚至不敢怎么抱他。”我不禁吃了一惊:“你又不缺钱,干嘛急着上班?”

她说:“好几个人盯着我的职位呢,我再不回去就彻底被冷藏了,反正公婆愿意给我带孩子。再说,我们将来要送儿子出国,花钱的地方多着呢,靠老公一个人打拼不行啊!”

因为怕宝宝太依赖自己而故意不与孩子亲近?我想F大概是还没有适应妈妈这个身份,随口说的吧。可后来,她都没过完3个月的产假,就真的去上班了。

现在宝宝才不到半岁,就独自常住爷爷奶奶家,他们夫妻俩们每周末去看他。真是心疼这孩子,和留守儿童有什么分别……

你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得到一个小天使,却在宝宝最需要你的时候把他交给别人带,连他睡得好不好、每天喝几次奶都不了解。再高的职位,再多的收入,值得吗?对孩子来说,什么都比不过妈妈温暖的怀抱呀!

在亲朋好友眼里,我算是个很“作”的妈妈。

因为,我拒绝公公婆婆要帮我带孩子的好意,放弃高薪的工作,心安理得花着老公赚的钱,“没出息”的在家带孩子。

而且,我一个人带孩子分分钟累成狗:喂奶、陪玩、陪睡、做辅食、做家务、随时随地收拾娃的“作案现场”,还要时刻绷紧每一个神经细胞以确保娃的安全。

为了给娃“37℃的爱”,松垮没型的哺乳内衣,爱美的我穿了两年多;从怀孕起就收起了心爱的口红和高跟鞋,素面朝天地蹬着运动鞋散步遛娃,平和自信的笑容成了我最好的化妆品。

也曾有朋友问,你脱离社会至少三年,会不会out?会不会永远就追不上自己原本的脚步了?

是呀,作为全职妈妈,我当然害怕自己脱离社会,也曾因暂停事业而迷茫过。好在现在网络空前发达,学习资源很丰富,夜深人静的时候读几页书、听听喜欢的线上讲座,感觉心里踏实了许多。所以,只要我不愿意,就不会被封闭。

当然,经济压力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供房供车养孩子人情往来,全体压力都背在孩子爸一人身上,好在,老公擦了擦头上的汗说:“媳妇,谢谢你做我的‘财政部长’,放心吧,我还挺得住!”

我们认真权衡过,三年全职妈妈的生涯,换来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且让我学会跟随孩子的脚步、听从自己的内心,真心觉得太超值了。

看着孩子健康快乐,对周遭的事物充满爱心和好奇心,我所有的辛劳和委屈都烟消云散。见证一个小生命的成长,我的心里满是感恩,如是而已。

倾听宝宝内心需求


如今,宝宝的身体健康往往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但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宝宝的情绪也需要精心照料,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日前,市教育科研院儿童教育心理学专家梅仲孙告诉记者,经常处于良好情绪中的孩子,身体发育好,智力发展得更好。因此,家长要照料好宝宝的情绪。

愉快、痛苦、兴趣、厌恶、惧怕、悲伤、惊奇,这是成人常常经历的情绪体验。与成人一样,出生不久的新生儿也有自己的情绪反应。奇妙的婴儿情绪表达着婴儿的感受和需要,也直接影响到他的一切活动。良好的情绪使婴儿身心愉快,吃得好、睡得香、玩得也开心,并且乐意学习新东西;相反,烦躁的婴儿情绪使得他拒绝接受外界信息,不听、不学,而且也不做。

吃饱了心情才会好

和身体一样,婴儿的情绪也是逐步发展的。随着身体的发育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婴儿的情绪也经历着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识别这些情绪,弄清这些情绪产生的诱因,尽量使婴儿处于正性情绪(如:愉快、兴趣)之中,避免负性情绪(如:惧怕、愤怒)的产生。

新生儿情绪比较简单,主要是痛苦、厌恶、微笑反应,这些反应取决于他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健康状况是否良好。吃饱了,睡足了,他们就愉快,表现为安安静静睡觉,有时候还会在睡梦中出现微笑反应;相反,饥饿、瞌睡或身体不舒服时,他们就痛苦,表现为哭闹、烦躁,遇到令人不快的不良气味或味道时,他们会以皱眉等反应来表示厌恶。在这个时期,父母所要做的主要是提供婴儿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他的生理需要,也就是吃、喝、拉、撒、睡。

内心渴求抚摩交流

2—3个月的婴儿情绪不再完全取决于生理的需要了,他们开始有社会性的要求,如:需要父母的抚摩,需要与人交流,而且也有了玩的要求。他们的情绪更丰富,当看到妈妈熟悉的面孔,或者有人面对面地逗他时,他会出现愉快的微笑。这个阶段,父母需要多与婴儿肌肤接触,和他说话,逗他玩,满足他的情感需要。

4—5个月的婴儿手的动作开始发育,喜欢抓握、摆弄东西。这时候,摆弄一件他感兴趣的东西往往能让他产生愉快情绪,而且如果他的活动要求受到限制,小宝宝也开始会生气。例如:把他正在摆弄的东西拿走,他会表现出愤怒。这个阶段,父母应该满足宝宝对手部活动的兴趣,让他一次摆弄个够。

小小年纪分享爱心

6个月以后的婴儿开始能够区分陌生人和亲人,表现出对亲人的依恋。这时候,离开母亲或其他抚养者时,婴儿会表现出焦虑、悲伤;与陌生人相处时,还会产生惧怕情绪。这个阶段,父母对婴儿应该给予更多关怀。当婴儿表现出对父母的强烈依恋时,父母要满足他这种依恋感,这样孩子才会有安全感,遇到陌生环境,也不至于过分惧怕和焦虑,愿意和别人交往并适应新环境。

1岁以后的孩子会表现出简单的同情心,他会看到别人笑而笑,看到别人哭而哭。这种简单的共鸣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基础。同时,看到新异的东西,他会感到惊奇,看到陌生人还会感到害羞。从此时开始,父母要开始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培养他对新事物的兴趣了。

育儿心得:别剥夺了孩子成功的喜悦


育儿心得:别剥夺了孩子成功的喜悦

现在处处可见放养型教师,保姆型教师,有的孩子甚至上了大学,生活还不能自理,而今天我要说的是把成功的机会换给孩子。其实孩子都是很喜欢动手的。生活方面有的时候家长们喜欢包办替代孩子穿衣服,给孩子喂饭,导致孩子喜欢做什么事情都喜欢依赖父母,吃饭没有家长喂饭就不吃,衣服哭闹等着家长来穿。学习方面,可谓是家长占据了孩子的主动权,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都给孩子抱各种课外班,幼儿自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逐渐下降,所以我认为改善这一现象有以下几种办法

一、提供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教师与家长主动放手,大胆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如果你一味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孩子会遇到什么问题都会请求你来帮助他。逐渐的让幼儿主动解决问题能力下降,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候,可以重复幼儿遇到的问题,帮助幼儿延长思考的时间,带着幼儿在家或者在班级里转一转如果这时候幼儿看见一件东西,他认为能够解决问题,你确认为不能,但是你要憋住,让他自主探索,只有经过不断尝试,孩子与材料充分的接触了,孩子才能发挥这个材料的更宽更广的用途。当看到他们自己解决字的问题时候,他们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自信的笑容。既给幼儿增加了自信,又使幼儿自己解决了问题,增加了幼儿的成功经验,家长和老师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每天给与幼儿一种成功感一种习惯需要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完成,幼儿的成功感也是一样的,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给予幼儿成功感,使他们产生自信,可以在班中为动手能力不强的幼儿或者自信心不强的幼儿,最大限度发掘它们的优点,设置专门的小专题的主题墙,给与幼儿自信,内容有观察幼儿制作的过程图片与文字,还有观察到幼儿进步点。给与幼儿展示作品的空间,让幼儿感受到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支持幼儿自主发展,成功总在细节中体现,或许孩子不知道可以尝试哪一种材料帮助自己时,你可以给幼儿两种选择,请幼儿选择一种进行尝试,当孩子用这种材料帮助自己把作品完成,这就是一种成功的感受。

当幼儿像你展示作品时候,即使你能够看出画面的所有内容或者你认为这幅画面没有内容,你可以踏实下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向幼儿请教一般,可以问你可以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吗?我很好奇你这个用绿色的笔画的是什么?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这又是一种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方法。孩子像你清楚地讲述了他的作品内容,也许你认为他画的是什么。但是他给你讲述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它融入了自己的创意,以自己的想法,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和成人的关系进了一步。

喜欢《育儿知识:别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孩子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别忽视了孩子 2020教育笔记 荣荣这孩子就是有个小毛病,爱流鼻涕,就是平时不感冒孩子也是流鼻涕。于是每天提醒孩子擦,成了我的必修课。这天下午离园时间到了,我领孩子到园门口,荣荣的爸爸来园接她,孩子的爸爸很细心,一见孩子,荣荣正好鼻...
    2021-01-27 阅读全文
  • 幼儿教育育儿知识:孩子的精神需求 幼儿教育育儿知识:孩子的精神需求 爸爸妈妈的爱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比较含蓄的民族,相较于国外家庭爱的教育来说,我们确实是做的不够。没有一个家长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我们却很少表达。家长们总是以为孩子能...
    2020-06-20 阅读全文
  • 发掘孩子天性和内心的需求 求知欲和上进心强的孩子,往往都是听话、主动,积极的好孩子。所以,父母纠正孩子的不听话,可以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入手。 求知欲和上进心,就是对知识的学习具有一种内在的渴望,按照我们的话说,就是“爱...
    2021-10-12 阅读全文
  • 别忽视了身边小事的教育效果 一天,到邻居家串门,主人正在烧菜。他突然发现味精用完了,就喊来六岁的儿子:“快去小店买包味精。”兵兵正玩得起劲,一时没反应过来。当父亲的认为儿子不乐意,马上说:“只要你去买味精,爸爸同意你买一块冰砖。...
    2020-08-08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别指望他人给你带孩子 育儿知识:别指望他人给你带孩子 一 住我家楼上的小夫妻爱吵架,在整栋楼都出了名。 有时半夜两三点,夫妻俩也会突然“开战”,骂骂咧咧摔盆砸碗,甚至大打出手,两岁多的儿子被吓得嚎啕大哭。 吵来吵去,原因居...
    2020-07-21 阅读全文

荣荣这孩子就是有个小毛病,爱流鼻涕,就是平时不感冒孩子也是流鼻涕。于是每天提醒孩子擦,成了我的必修课。这天下午离园时间到了,我领孩子到园门口,荣荣的爸爸来园接她,孩子的爸爸很细心,一见孩子,荣荣正好鼻...

2021-01-27 阅读全文

幼儿教育育儿知识:孩子的精神需求 爸爸妈妈的爱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比较含蓄的民族,相较于国外家庭爱的教育来说,我们确实是做的不够。没有一个家长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我们却很少表达。家长们总是以为孩子能...

2020-06-20 阅读全文

求知欲和上进心强的孩子,往往都是听话、主动,积极的好孩子。所以,父母纠正孩子的不听话,可以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入手。 求知欲和上进心,就是对知识的学习具有一种内在的渴望,按照我们的话说,就是“爱...

2021-10-12 阅读全文

一天,到邻居家串门,主人正在烧菜。他突然发现味精用完了,就喊来六岁的儿子:“快去小店买包味精。”兵兵正玩得起劲,一时没反应过来。当父亲的认为儿子不乐意,马上说:“只要你去买味精,爸爸同意你买一块冰砖。...

2020-08-08 阅读全文

育儿知识:别指望他人给你带孩子 一 住我家楼上的小夫妻爱吵架,在整栋楼都出了名。 有时半夜两三点,夫妻俩也会突然“开战”,骂骂咧咧摔盆砸碗,甚至大打出手,两岁多的儿子被吓得嚎啕大哭。 吵来吵去,原因居...

2020-07-2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