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招帮助孩子告别不自信
发布时间:2021-10-09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在给孩子上课的时候,经常遇见这样的一种现象:当孩子需要走平衡木的时候,他们会紧紧抓着老师的衣服说:“老师,我不敢走”;当让孩子跳跃障碍物的时候,他们会用可怜的眼神看着老师说:“老师,我害怕”。而当课程结束以后,和家长们进行沟通,家长也经常反应他们家的孩子在遇到一些小困难小挫折就会立即说自己害怕,不敢去做,为此,家长们很是苦恼,其实,在面对孩子不自信的时候,家长是有很多方法可以进行应对的。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我们的孩子不自信?家庭和学校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原因。
首先,家庭因素。一方面,父母的焦虑情绪打压了孩子自信心的发展,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认识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通过运动开始的,不论是用手触摸新事物还是用嘴咬东西,都是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基础,但是对于焦虑的父母来说,他们很希望孩子被很好地保护起来,担心孩子摸东西会沾染细菌,担心孩子咬东西会引发疾病,进而对孩子有太多的限制,我们的孩子在这样一种焦虑的环境中长大,逐渐的就会减少对外界新事物的好奇,好奇心一低,就不愿意去尝试了,所以在很多看似简单的事情面前,孩子就会不敢尝试,这种行为就被我们成人解读为“孩子是不自信的”。
另一方面,父母缺少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发展,在现在的家庭中,很多孩子一出生就受到全家人极好的保护,这种保护,让孩子一路成长中几乎没有遇见什么挫折,即使遇见了,也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给解决了,所以当孩子需要独自去面对一个自己曾经不曾做过的事情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不敢”。
其次,学校因素,孩子进入幼儿园,缺少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例如有些孩子总是很被动),就很难赢得其他小朋友和老师的喜欢,逐渐的养成一个人的习惯,而幼儿园始终是个集体环境,孩子在集体中如果落了单,那么自卑的心理就会慢慢呈现出来。当孩子进入小学,除了人际交往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之外,学习成绩开始占据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了,而在很多学校里,依然存在着排名现象,这对于大部分孩子的自信心建立都是有障碍的。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
第一招,降低家长的焦虑情绪。
我们在寻找孩子不自信的原因时,都知道,家长的焦虑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当您发现家里的孩子会经常呈现出不自信,那你可以先看看自己的情绪状态是不是多以焦虑为主,面对自己的焦虑,家长第一步可以去表达,和爱人、朋友、同事说说你焦虑的具体事情,当情绪被形象的表达出来之后,会得到缓解,第二步就是尝试去看看脑海里的想法,面对同样的事情,想法不同,我们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去看自己对事情的想法,调整想法,就会有助于我们调整情绪。当我们自身的焦虑得到缓解,我们就会允许孩子去尝试新事物,去触摸新事物,对于孩子的自信心建立是有极大帮助的。
第二招,多给孩子挫折教育。
什么叫挫折教育?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自己去独立完成一件事,当他在完成过程中遇见挫折,及时去引导孩子想出解决方法,而并非在孩子遇见挫折,立马去帮着孩子解决。举个例子,当孩子放学回家告诉你他今天在课堂上有一件手工作品没有完成,被老师批评了,有些家长会告诉孩子“没事,爸爸妈妈帮你做一个”,而聪明的家长,会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首先认同孩子的情绪,其次,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原因,为什么上课没有完成,是因为中间出现了什么状况,最后,帮助孩子一起去想,如果下次,这些状况再次出现,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当孩子面对挫折,自身有了解决方法,他的自信心自然也就是满满当当的了。
第三招,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对于现在很多家庭来说,独生子女,平时就很少接触同龄的孩子了,在学校里,家长老师也不能详细了解孩子的人际状况,而带着孩子利用休息日多参加集体活动则是很好的一种补偿,既丰富了孩子人际交往技巧,家长也可以用心观察自己的孩子在人际中是怎么样的一种相处模式,在面对孩子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好有针对性的去帮助孩子解决。在这里,需要提醒家长朋友的就是,切勿拿别家孩子来与自己家的孩子作比较。
第四招,鼓励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的不自信,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不敢做,害怕,而更多地时候是缺少鼓励,对于现在的很多父母来说,对孩子的鼓励真的是很缺失的,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家长:“这么简单,你怎么就不会呢?”“你看看其他小朋友,他们都敢跳,你怎么就不敢了呢?”面对孩子的不自信,很多家长多是这种责备,那孩子的内心是有多敏感,他听见家长的责备,则更不敢去尝试了。所以在家带孩子的时候,就多鼓励孩子去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曾经有过很多研究都能够证实,一个在鼓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信心要远远高于长期受责备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拥有自信心的,家长在育儿过程中,一定要多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多肯定孩子的能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性别
把宝宝从幼儿园接回来,我忙着去做饭,让宝宝自己去厕所小尿盆尿尿。
去客厅取东西时,看到宝宝站在小尿盆前面,将裤子褪到脚脖子处,两只小手捏着小肚子下面的肉,肚子往前挺着,就那么哗哗地尿了。那尿一滴也没怎么浪费,全流到裤子上了。
过去把孩子抱开,问她:“宝宝怎么站着尿呀?不是应该坐着吗?”
宝宝说:“幼儿园里浩浩(男孩子)就站着尿。”
我边给宝宝换裤子边跟她解释:“浩浩是男孩儿,宝宝是女孩儿。”
宝宝说“不对,我也是男孩儿。”
我说:“不是,男孩儿有小鸡鸡,宝宝没有,宝宝是女孩儿。妈妈也是女孩儿(老女孩儿),你看妈妈也坐着。咱们女孩儿要坐着或者蹲着尿尿;爸爸和浩浩是男孩儿(谁见过三十六岁的男孩儿),他们才站着尿呢。”
宝宝又问:“那月姐姐呢?”
我说:“月姐姐是女孩儿,姐姐妹妹都是女孩儿,咱们女孩儿尿尿要坐着或蹲着,哥哥弟弟是男孩儿,他们站着尿,记住了吗?”
宝宝点点头,说:“宝宝是女孩儿,不能站着尿,爸爸是男孩儿,才能站着尿呢。”
看多聪明,一说就明白。
现在家里都是一个孩子,我们的几个朋友家又恰好都是女孩子,孩子她爸爸平时又极注意在孩子面前保护自己的隐私,所以宝宝一直没注意到男孩儿与自己不同的问题。宝宝幼儿园的厕所是男女小朋友共用的,这不,上幼儿园没两天她就发现男孩和女孩的不同了。看来男女小朋友合用一个厕所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孩子的模仿是种学习,家长要及时向她解释,让她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性别,并简单了解男女小朋友的区别。
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用一些能帮宝宝确认自己性别的字眼,如:用“你真是妈妈的好女儿(儿子)”来代替“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好宝宝”之类的中性词。向朋友们介绍她时,可以用“这是我的女儿(儿子)××”来代替“这是我的孩子××”;路上看到男孩子时,可以跟宝宝说:“你看那个小男孩儿多帅!”看到女孩子,可以跟宝宝说:“你看那个姐姐长得多漂亮!”平常孩子的穿着打扮、日常用品上也根据性别的不同有所区分。这样就能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性别。
不自信对孩子的4大危害
不自信对孩子的4大危害
一个人特别是少年儿童,如果长时间处于一种不自信的心理状态,其危害是非常巨大的。
1、对孩子个性心理品质的影响。
不自信是一个人的性格缺陷,它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更对一个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正常成长起消极作用。如果一个人长期沉浸于不自信的心理状态,必将定格为个性心理特征的一部分,最终形成自卑和孤僻的性格,进而对智力发展、情绪、语言交流等方面产生障碍,成为问题儿童。
2、严重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抑制能力的发展。
不自信的孩子由于“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的作祟,对结交朋友或兴趣索然,或不敢结交,甚至视为“洪水猛兽”;而且由于过度怕羞,从来不愿也不敢抛头露面。因此不自信孩子的交际能力十分缺乏,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交往的面十分狭小,对别人的内心世界、人际关系也知之甚少。并由于囿于个人的小圈子,脱离所生活的环境,因此,孩子的各种能力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抑制。
3、不自信的孩子缺少融入集体的意识和勇气。
由于不太主动参加集体的各种活动,对集体生活缺少亲身的体验和感性的理解,缺少集体组织性和集体荣誉感;对挫折或困难的承受能力差,回避参与任何竞争,甘当逃兵,必将被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所淘汰。
4、导致孩子的心理品质反常性。
不自信的孩子常常注意力难以集中,经常疑神疑鬼,对他人的评论十分敏感,对批评耿耿于怀,难以接受。贬低、妒忌他人。他们还常常自暴自弃,经常处于郁闷、乖僻、过度敏感的心境。
在幼儿园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在幼儿园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1.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与同伴交往
多创造让孩子在家里表演的机会,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将孩子表演的过程用摄像机记录下来,给孩子自己欣赏。过些日子后,鼓励他在家庭聚会中当着亲朋好友的面表演;如果他怯场,可以让大家观看孩子表演的录像。也可以让孩子邀请要好的同伴一起到家里举办“礼物分享”派对,请每个小伙伴准备一份小礼物,在欢快的气氛中互相交换礼物。孩子在送给别人礼物的同时,也得到了其他孩子的礼物,这种惊喜可以帮助他走出正常社交的第一步。让孩子轮流表演唱歌、舞蹈或朗诵,最好是他有兴趣或擅长的,鼓励他和同伴分享家里的食物和图书等等。孩子会从同伴的微笑、家人的赞许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2.让孩子在幼儿园充分表现,增强自信心
当孩子的心理建设初步完成后,可以及时与幼儿园老师进行沟通,请老师给孩子在班级里表现的机会。当然,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过程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家长要有耐心。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孩子出现何种状况,都不要打击他的自尊心,鼓励和支持是这类孩子最需要的。孩子碰到交往中的小难题,你不妨换个积极的角度去看待,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在一起游戏,鼓励他在交往中学会交往。
3.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引导孩子合理宣泄情绪
如果孩子比较内向胆小,不愿意向亲人或伙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妨利用他的兴趣爱好,鼓励他大胆表达。例如:有的孩子很喜欢卡通人物,不妨给他与卡通人物独处的时间,鼓励他将想说的心里话通过录音机或MP3传递给卡通人物。等孩子不在家时,再仔细收听他与卡通人物的对白,并模仿卡通人物的声音录下帮孩子解决问题的录音。几次以后,孩子会从中学到不少好方法,试着与同伴交往。
女孩的4个自信代码:帮孩子重拾信心
女孩的4个自信代码:帮孩子重拾信心
如果我的女儿只能拥有一种品质,那么我会选择自信。
作为HR我纵横职场十几年,阅人无数,深知自信的人总能完成自己的目标,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却显示:年龄在8到14岁的女性自信指数比五年前下降了30%,而且有四分之三的女性承认自己惧怕失败。
我对这种惊人的下降速度感到担忧,我们的女孩儿们正在渐渐丧失信心、变得保守……那么父母应该如何阻止这种令人不安的趋势呢?这里有四个方法:
1、帮助女儿走出舒适区、敢于冒险
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既有的心理模式或行为习惯,人在自己的舒适区内会感到惬意,但是如果一个人沉迷于自己的舒适区不可自拔,那么他就会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久而久之甚至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如果你的女儿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新事物,那么尽快帮助她走出舒适区吧,告诉她勇于挑战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即使最后不如人愿,父母也永远站在孩子这一边,不会多加责备。
2、教会女儿列出风险清单
做任何事情都会有风险,提前预见这些风险并进行规避,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取得成功。
当你的女儿下定决心做一件事的时候,既要帮助她分析可能会出现的困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和女儿一起预想可能需要面对的风险,向她确认是否能够承担,提前帮助女儿做好这些准备,可以使她做事时更加游刃有余。
3、时刻给女儿鼓励
培养一个自信的女儿,帮她走出舒适区是第一步,教会她做好事前准备是第二步,接下来当女儿开始要大干一场的时候,时刻给她鼓励是第三步。
女孩子的内心是纤细敏感的,当她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可能会停下脚步、瞻前顾后,女孩们会问自己:我真的有能力可以完成这项任务吗?我是不是太高估自己了?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站出来告诉女儿:别担心,一定没问题!有了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女孩们就能够拥有继续向前的勇气。
4、教会她们走出失败
失败其实并不可怕,没有人会永远成功。当你的女儿遭遇失败的时候,父母要通过多种建议帮她走出逆境。比如说听听音乐跑跑步转移一下注意力,或者来一次短期的旅行暂时离开原来的糟糕环境……这都将给女儿一个重整旗鼓的机会。
当然,分享一些自己年轻时失败的经历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苦难,父母们,多去讲讲自己是怎么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的吧,或许你的女儿就会从中收获信心、重拾勇气!
理解孩子,帮助孩子
理解孩子,帮助孩子“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随着幸福拍手歌的响起,又是孩子们载歌载舞、展示自己才艺的圣诞节到了.
当小朋友都乐呵呵地手舞足蹈的时候,家长们有没有发现,有些孩子身体很灵活,蹦来蹦去像兔子一般,但是有些孩子相对就表现得笨手笨脚,走路一板一眼,磕磕碰碰的……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异呢?其实,这是孩子后天训练不足,身体协调性不良的一个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怎么样去改善小朋友的这种情况呢?其实音乐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音乐是和语言、动作、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让孩子通过动作的快、慢,动作的高、低,动作的强、弱来感受音乐,将有助于发展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力。
随着音乐的落幕,迎来了我们的主题节目:亲子游戏。这次我们一起感受语言的力量,这个游戏叫:两分钟国王。游戏很简单,在两分钟内,小朋友是国王,家长是百姓,百姓要听国王的话,国王要百姓做什么,百姓就得做什么。就这样,很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有位小朋友叫妈妈扯自己头发,有位小朋友叫爸爸做一百个俯卧撑,有位小朋友太害羞不愿意出来做国王,有位小朋友站了半天说不出指令,有位小朋友权利大反转,指令他爸爸当国王,自己当百姓……
你喜欢被人指挥你的生活吗?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才是国王,每天对我们的小百姓们指手画脚,但是你的小孩又能不能如你所愿,你要他做啥他就做啥呢?每个小朋友都是独立的个体,他有他的思想,也有他控制不住的行为,例如说上课不专心、怕黑、咬指甲、学不会跳绳等等,不一定是他故意要跟你作对,而是他真的是力所不能及,是他生理性的神经发育不完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加上后天没得到适龄的、相应的训练所致,爸爸妈妈,这不是孩子的错啊!
让我们从心出发,理解孩子,帮助孩子,祝愿每个小孩子的每个圣诞都快乐!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好书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好书“人啊,认识你自己!”这是一句古老的神训,字面意思很简单,但内涵可深了去了。不过,对孩子来说不需要想那么深,认识自己,就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吧!
《小眼睛大发现》系列丛书中有一本“人体”,对孩子就大有帮助。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身体都是这样来的。
这本书先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介绍,由内而外、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皮肤和毛发的作用、血液与心脏的关系
肌肉与运动、身体的自我修复,这些看似复杂的知识,都配合着精美的图片和简短的说明,让人很快认知和理解。
书中通过一些小贴士,把关于身体的趣事介绍给我们。
为什么要打哈欠?因为身体需要休息了。
为什么会有鼻涕和喷嚏?因为身体在抵抗异物入侵。
食物在身体里经过漫长旅程,最终被吸引了能量,变成了粪便;身体还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你很多信息。这些有趣的知识通过简单直观的思考,会让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财富。
身体是父母最珍贵的礼物。让孩子从小认知自己的身体,更好地保护和使用自己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启蒙课。从这一课开始,孩子将会逐渐认识自己,认识这个神奇的世界。
帮宝宝建立自信的六招
第一招: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赞赏的事情。
在全家一起吃饭时,每个人都分享其他家庭成员的成功和快乐,使这一时刻成为愉快的聚会而不是约束;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每个人都是家人注意的对象,受到别人的关怀和爱;可以经常将卡片或画片贴到门上或放在桌子上,以表示相互的爱;可以在孩子的床头上挂上两张照片,一张是他正在做父母赞赏的某件事,另一张是全家人愉快地在一起,以此提醒孩子的可爱和能力。
第二招:抽时间单独和孩子在一起。
有些父母工作忙,时间十分宝贵,但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单独在一起,这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的最好办法,是把与孩子在一起的安排列入计划,小到一起散步,大到外出郊游,这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络是十分重要的。与孩子一起玩耍时,要遵守他的规则,不要超出他的水平。对于重组家庭,父母应该考虑孩子的特殊情感需求,对于感到孤独的继子女,家长应抽出专门时间和他在一起。
第三招:允许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许多父母认为,替孩子做他感到困难的事是帮助孩子。事实上,这等于告诉孩子他不行,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孩子需要鼓励和挑战,要给他解决问题和发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当他需要帮助时,指导并协助他去想办法,寻求答案,而不是代替他做。
第四招:珍视孩子的物品。
不少父母经常控制送给孩子的玩具和书,有时认为某件物品不适合孩子了,但事实上他可能仍然需要它,甚至这种喜欢会持续几年。因此,在处理某件孩子的物品时,父母不要擅自作主,要由孩子自己决定何时放弃某件物品。
第五招:帮助孩子正确处理身体方面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粉刺、肥胖和雀斑时,父母要帮助他解决精神上的负担,并让他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外表,意识到这些问题可能是暂时的,也是可以解决的。
第六招:孩子贬低自己时父母要干预。
孩子贬低自己是在传达一种有碍自尊的信息。这时父母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他的爱,认真地倾听,然后再告诉他应有的态度。
简单招数让孩子告别尖叫
美国有一部很卖座的恐怖片《尖叫》,如果儿童版尖叫随时都发生在你家里,相信再有涵养的妈妈也会抓狂!下面几个小招术让宝贝的尖叫“偃旗息鼓”。
尖叫故事1
家里来了客人,妈妈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萌萌受到了空前的冷遇,一声尖利的喊叫在客厅里回荡。
招数:当妈妈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暂时将注意的重心转移到别的事情时,可以先给宝贝打个招呼,讲讲道理,让宝贝明白妈妈并没有忽略他,只是暂时有别的事情需要处理。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可以郑重其事地将宝贝介绍给客人,并鼓励宝贝一起招呼客人。如果宝贝能参与这些活动,他就不会有被忽略的感觉。
尖叫故事2
刚学会走路的豆豆扑向花丛,伸手就抓,妈妈一再阻止,小家伙愤怒地瞪着妈妈,生气地尖叫起来。
招数:宝贝1岁后,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什么都想自己做,但是又无法顺畅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于是情急之中,他只好借助于尖叫来表达自己的抗议情绪。
面对宝贝这种类型的尖叫,妈妈不能一味地制止,平时可以多花点时间与宝贝交谈,帮助宝贝发展语言能力,让宝贝明白,他可以采取别的方式比如语言或手势等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尖叫故事3
都晚上11点了,苗苗依旧在客厅蹦着跳着,丝毫没有睡意,而且不听妈妈说服,又像往常一样大声尖叫起来。
招数:3岁左右的宝贝正处在人生的第一反抗期,他们开始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要让这个时期宝贝的尖叫偃旗息鼓,妈妈要尽量避免和宝贝发生明显的冲突,给他足够的机会决定他自己的事情。同时,妈妈也要在平时多平心静气给宝贝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良好的行为。一旦宝贝通过尖叫来要挟妈妈,妈妈一定不能为他的尖叫所动,而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当宝贝发现尖叫解决不了问题时,他就会放弃这种不良的处理问题方式。
尖叫故事4
壮壮双手接过妈妈递过来的一辆玩具小汽车,却还想要另外一只玩具机器人。“你已经有了玩具汽车,今天不能再买机器人了。”妈妈语气坚定地回答壮壮。如此来回几次,壮壮突然尖叫起来。
招数:对待宝贝的这种尖叫,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对他的要求不理不睬,让他去尖叫。等他叫累了,宝贝自然也就明白了自己用这种方法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另外,平时爸爸妈妈在向宝贝提要求时,态度一定要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