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长帮助孩子告别社交恐惧

发布时间:2021-11-01

怎样教育孩子。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中,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需要的资料。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参考资料有利于我们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目标。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家长帮助孩子告别社交恐惧,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导读:社交恐惧症患者诸多因子(如过分干涉、偏爱被试、过渡保护等)方面的不良教养方式,父母尤其是父亲尤其明显缺少情感的温暖和理解;父亲的严厉与惩罚表现明显。

社交恐惧症的形成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

社交恐惧症患者诸多因子(如过分干涉、偏爱被试、过渡保护等)方面的不良教养方式,父母尤其是父亲尤其明显缺少情感的温暖和理解;父亲的严厉与惩罚表现明显。

社交恐怖症的形成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环境影响很大,国内外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本文从父母教养方面来探讨本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特点。

对象

研究组病例来源于本院95-99年心理门诊52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CCMD-2)关于社交恐怖的诊断标准;对照组为社区防治工作中随机抽取的健康者52例。排除精神疾患,两组平均年龄均为22.5±5.68岁,最大者36岁,最小者16岁;研究组文化程度:大专13例、高中及中专14例、初中17例、小学及文盲8例。农村家庭者34例,城市家庭者1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之别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方法

使用C.Perris编制的岳冬梅等人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该量表包括父亲养育方式的6个分量表,母亲养育方式的5个分量表,共11个分量表。

结果

社交恐怖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

社交恐怖症患者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中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0.52±6.63/44.48±6.88,t=4.56,P<0.01;母:52.84±7.72/49.46±7.69,t=2.24,P<0.05)。父亲的“严厉、惩罚”因子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父:15.71±4.20/20.68±4.57,t=5.77,P<0.001),母亲项则无明显差异(P>0.05)。父母的“拒绝,否认”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组(父:8.82±2.67/12.21±3.01,t=6.07,P<0.01;母:11.88±2.96/13.49±3.82,t=2.40,PP<0.05)。“过分干涉”、“偏爱被试”及“过度保护”因子分则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YJs21.COm

讨论

本研究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社交恐怖症患者存在着诸多因子方面的不良教养方式,父母尤其父亲对其明显缺少情感的温暖、理解;父亲的严厉与惩罚又明显多于正常组;父母尤其父亲对之更有过多的拒绝和否认。

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感情的温暖、支持、鼓励及理解,会使之产生孤独、被遗弃感,于是在社交中也同样带孤立无援、被冷落感从而阻碍社交并由此产生社交恐怖;父亲的严厉、惩罚,会使孩子变得胆怯、小心翼翼,在社交中过分担心自己的言行,惟恐遭人指责;父母对子女过多的拒绝否认,使其个性变得自卑、自我否认、内倾而逃避社交以免“露丑”,或过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心理状态来刻意不现自己以望得到外界的认可,但由于动机过强,反而在社交中显得更紧张、局促、笨拙,而使病人始终处于焦虑恐惧中。上述影响社交恐怖症的几种不良教养方式中,又以父亲做的更差点。

“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两因子虽父母均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但父亲差异更为显著。“惩罚、严厉”因子仅父亲与正常组差异显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父亲在家庭及社会中承担主要责任,扮演着强者的角色,所以父亲在子女心目中更“严厉”,这方面的负性影响更突出。

因此,为预防社交恐怖症的发生,使子女心理健康的发展,应重视父母对子女早期的家庭教养方式,要尤其重视父亲的作用。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家长帮孩子战胜恐惧心理


孩子的恐惧心理与成年人的恐惧并无两样,只是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每个孩子都会经过这个情感发展的阶段。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有效地战胜恐惧心理呢?试试下面这些方法吧:

1.不要惩罚或嘲笑孩子的胆小。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正确的应是承认孩子害怕的东西确实存在,这样,孩子知道你了解他的恐惧,也就会相信你的劝慰、解释,才能解除恐惧的心理。

2.教育孩子不要掩饰害怕。有些孩子往往会否认自己害怕,这是孩子常用来对付恐惧的一种方式,但实际上,越是这样,孩子自己越是恐惧。爸爸妈妈应该让孩子说出恐惧的具体内容,让孩子解除心理上的羞耻感,并逐渐克服恐惧心理。

3.平时爸爸妈妈要注意不要强刺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用“你不听话,大灰狼就会来把你吃掉”、“你不吃饭,就把你关到黑屋子里去”等等的话来吓唬孩子,爸爸妈妈可以讲授有关知识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如有的孩子害怕雷电,爸爸妈妈可以给他讲解有关雷电的知识,虽然孩子不完全懂得,但他会减少恐惧,感到安全。

4.利用孩子的愉快情感来克服恐惧心理。应经常让孩子参加游戏、去公园玩等活动,产生愉快情感来克服恐惧心理。同时,还可以鼓励孩子用讲故事、绘画等活动,讲出或画出自己最害怕的东西,把内心恐惧表达出来,宣泄出去,从而解除恐惧心理。

家长应大力促进孩子社交


导读: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现在最让幼儿园老师头疼的就是处理小朋友家长之间的纠纷,有时候本来两个打架的小朋友互相之间没怎么样,家长却彼此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的都有。

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现在最让幼儿园老师头疼的就是处理小朋友家长之间的纠纷,有时候本来两个打架的小朋友互相之间没怎么样,家长却彼此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的都有。

小朋友之间偶尔打个架是常事,可这些事对于宠爱他们的家长来说往往难以接受。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现在最让幼儿园老师头疼的就是处理小朋友家长之间的纠纷,有时候本来两个打架的小朋友互相之间没怎么样,家长却彼此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的都有。究竟如何看待小朋友之间的“动手”呢?

采访见闻:孩子打架,家长更疼

“谁要打你,一定重重打还他”

晚上从幼儿园把女儿丫丫接回家,本来一家人都高高兴兴的。可是给丫丫洗澡的时候,小玲一下子被气得够呛:丫丫的胳膊上青一块、紫一块的,问起来丫丫才说“是幼儿园小朋友掐的”。小玲就对丫丫说:“以后谁再打你,一定重重打还他!看谁还敢欺负你。”结果第二天,丫丫却被别的家长投诉了:原来丫丫在和小朋友玩的时候,把一个男孩子用力推倒在地上,害得这个男孩缝了三针。

“儿子总被误解怎么办?”

Anna的儿子4岁多,特别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吃完晚饭,Anna就带儿子到小区花园去找小朋友。

“在游戏时,小朋友之间会有一些碰撞、拉扯,也会跌倒摔跤,儿子的膝盖和手肘伤痕累累,但他毫不在乎,我要看他的伤口也不让我看,还说‘会好的’,爬起来继续嬉戏打闹。但当他把别的孩子撞到或打倒时,其他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就会大哭,然后家长就会跑过来理论是非。他们很气愤地教训我儿子说‘你怎么这样,看把我家孩子打的!’或者对自己的孩子说‘他(指我儿子)不好,以后别跟他玩了。’儿子在一旁有点不知所措。在我看来,其实儿子并不是恶意打人,他喜欢谁才去跟谁套近乎的,不过别人总是误解他,这样下去也不行啊。”

专家解析:孩子打架的“七招八式”

如何看待孩子们之间的打打闹闹呢?广州睿航咨询资深心理分析导师黄京穗认为,孩子之间的打架其实也分“七招八式”,家长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误读了孩子的心理。

挑逗式:“嘿,把你帽子扔臭水沟了!”

在幼儿园操场上,东东抢了小敏的帽子,边跑边喊:“哦,追不着喽!我把你的帽子扔臭水沟去喽!”小敏被气得嘤嘤地哭了起来,眼看着东东把自己的帽子扔到了草堆里,还跳着脚喊着“哦,脏啦!”晚上小敏跟妈妈告了东东的状。

行为翻译:“快来和我一起玩吧!”

如果小敏的妈妈告诫小敏说“东东再这样你就打他”,那么一场令人不愉快的“官司”可能又要开始了。但专家认为,东东的“挑逗”其实是儿童间非常常见的社交行为,是善意的,其隐含的内容实际上是想和小敏说:“快来和我一起玩吧!”如果小敏的家长能够这样理解小朋友的心理,鼓励小敏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就是另外一种令人愉快的结果了。

“一个会挑逗他人的孩子,说明他的智力发育有了飞速的成长,能够利用自我设计的游戏来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力,进行友好交往。同时,如果其他小朋友开他的玩笑,他也能够快乐地接受,并且利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对方的挑逗,是请小朋友参与到游戏中的一种行为。”

扭打式:不“打”不成交

有一天,莹莹过生日,邻居几个小朋友到莹莹家去玩。几个小女孩围在一起玩玩具,不一会,却互相抢起玩具来。原来,莹莹他们玩过家家,两个小朋友都想扮“妈妈”,抢着一个漂亮的帽子做道具。不过抢了一会,就自然地好了,你推我一下,我拽你一把,孩子们似乎比以前更亲密了。玩了一会,孩子们的眼睛里都泛着兴奋的光芒。

行为翻译:“我想亲近你”

据专家介绍,儿童交往当中,大约10%的游戏行为是并不那么温柔的,两个或者多个孩子经常纠结在一起,身体冲撞、扭打摔跤。“在这种游玩当中,孩子们体验自己的力量,发现自身的强度和限度,增强自信心,并且发展友谊。

一个什么东西都不摸、什么人都不碰的孩子,会变得没有感情,冷漠畏缩,无法和他人交流。女孩子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表现还不是最突出的,通常男孩对于自己喜欢的人肢体动作要更多些,而且有时候出手也会比较重,这就会引起有些家长的误会,总以为这个孩子在欺负小朋友、要打人,实际上他是一心一意在和小朋友玩耍。”

攻击式:你占了我的地盘,走开!

小军看着站在滑梯顶端的小强,很好奇小强在做什么,然后自己也上了滑梯。小军想先滑下去,小强觉得是自己先占了滑梯,想自己玩,小军应该等着。结果比较强壮的小强突然采取了一个最直接和最粗鲁的方法:不管不顾地推了小军一把,想把他推下去,小军吓得哭起来,引来了大人的注意。

行为翻译:不愿分享

进攻行为是孩子之间常见的一种,孩子将进攻行为当作一种工具或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争夺玩具甚至在争抢的过程中出手打人,或者推倒对方以占领游乐器械等。“这种进攻行为只是儿童思维自我中心性、不能延迟满足,并且尚未掌握语言交流的一种正常表现。孩子‘不愿分享’也是原因之一。”

著名育儿专家小巫认为,家长应该具体分析孩子打架的不同情况,予以引导。

接纳孩子间的冲突:

“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家长们往往备感头痛。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被灌输了这样一个理念:冲突是坏事情。我们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疆界,一旦起冲突,就意味着关系破裂,所以我们一向避免冲突、压制冲突。

因此我们也难以接受孩子之间发生冲突。不过我们或许可以从动物界学到一些东西:小狮子打打闹闹的时候,狮子妈妈和爸爸都懒懒地躺在一边,不理不管不干涉。因为它们知道,如果自己以成年人的力量替孩子们解决矛盾,虽然能够取得一时的和平与宁静,却阻挠了幼狮生存技巧的开发进程。打闹是在为幼狮成年做准备。”

引导孩子走出“自我中心”:

幼儿的“自我中心”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绕开的过程,但家长应该对此予以适当引导,让孩子慢慢学会更多的与人沟通的技巧。专家认为,“强化语言沟通”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家长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就要注意运用这样的方式,而不适动辄发怒或当着孩子的面大声争执。此外,在培养孩子的过程当中,家长也不要过早引入争斗、输赢、吃亏等概念。

户外活动帮助宝宝社交


每当风和日丽之时,家长就抱着小宝宝到户外活动了。多晒太阳,预防佝偻病;学认周围的常见物;让宝宝学爬、站、走、跑、跳等运动技能,固然都是户外活动的目标,然而,为宝宝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则应是户外活动的首要目标。

因为在外晒太阳时,会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孩子,这正是锻炼宝宝社交能力的大好机会。几个月的宝宝最简单的社交行为就是对视、相互注意。彼此逐渐熟悉后,您可以教他主动和小伙伴握握手、摸摸脚,互相亲亲脸蛋等。当宝宝学会称呼后,每次见面都互相称呼对方的名字,1岁半左右就可玩一些合作游戏,如互相扔球等。

3岁前婴幼儿与人打交道的许多知识和本领,并不都是由父母传递的,而是在与小伙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的。

宝宝与小伙伴之间的交往,与他同成人的交往相比,有着人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例如,婴儿通过互相模仿,可学会一个玩具的多种玩法,开阔了眼界,发展了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家里孩子习惯于独占玩具,与家长做游戏遇到问题时,家长往往迁就他,不能学会体谅别人。

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一不能独占玩具,二要体谅别人,否则会遭到拒绝。而当他向小伙伴们表现出微笑、愉快地发声或说话、友好的抚摸、高兴地拍手、关切地注意等积极地社交行为时,就能及时得到同伴的肯定与接受,进而得到分享与合作的欢乐;反之,如果他去抓人、打人、抢夺别人的玩具,就会引起同伴的反感,或引起同样的行为。这样,就使他在各种各样的社交情境与场合中,在各种矛盾与冲突中,有机会学习调整自己的社交行为,去掉不友好的行为,以获得小伙伴的欢迎。这种学习机会是家庭与父母不可代替的。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英语?


一、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1、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在家庭中创设一个欢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是促进孩子学习进步的最好条件。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与孩子平等相处,言论自由,让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孩子快乐地学习。作为现代父母,应多使用“I love you”、“Thank you”、“Good morning”、“Sorry”等英语常用语加以交流,让孩子在学与用之间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也增强家人之间的亲密情感。

2、鼓励孩子多接触英语。

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或无意地让孩子多接触英语,比如当您带孩子到麦当劳或肯德基用餐时,让孩子留意其食品的英文拼写法,不懂时鼓励孩子问服务员或回家查字典;当孩子看动画片、图书、电脑时,还有在厕所、交通站点、广告牌等的英语名称,也可以鼓励孩子设法弄懂。另外,您还可以在家里贴上一些日常用品的英语卡片和小单词,让孩子了解到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如果在街上遇见外国朋友,则鼓励孩子大胆与他们交流,也可以利用假日上网了解国外的一些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

3、注意倾听和赞赏。

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学习英语的情况,如多与英语老师取得联系,了解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孩子的表现。如果您的孩子刚开始学习英语,会感到新奇,回到家里往往把新学的英语说上几句,或谈谈班上同学在课堂上的有趣事情,作为父母应理解孩子这份兴奋,多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和成功,不要吝啬您的鼓励和赞赏。父母的关注能使孩子得到信心和满足,对日后的学习更有劲儿。

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孩子听说习惯。

每天固定15—20分钟反复听说已学的英语内容,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除此之外,还可以要求孩子会唱简单的英文歌曲,会讲英文小故事。如果持之以恒地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说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

家长应告诉孩子在上课时要认真观察老师的口型、动作和表情;书写时要注意字母之间、单词之间、句子之间的异同。在学习上注意归纳语音和语法的特点,善于发现规律,灵活运用。

3、培养孩子的预习习惯。

培养孩子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预习—听课—复习是孩子学习过程的三部曲。预习是发现问题,听课是解决问题,复习是消化问题。如果这三个环节都认真完成,将对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应每天督促孩子认真完成预习,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提高。

4、培养孩子的书写习惯。

首先要求孩子做到卷面整洁、干净,再要求书写工整、美观。家长在孩子开始书写时就要抓,抓姿势、抓手势、抓耐性,否则坏习惯养成后再纠正,就困难了。

渴望孩子成材的家长朋友们,别忘了帮助、支持、鼓励您的孩子学好英语。只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孩子们一定能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孩子恐惧事出有因


导读:孩子对一些事物产生恐惧,是其成长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体验,它的内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

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快乐说晚安

曾读过台湾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快乐说晚安》的故事。

记得开头这样写道:又到了妈妈要小建穿厚夹克、戴手套去幼儿园的日子。小建从来都不喜欢冬天,因为寒冷的山风把他房间的窗户吹得“咔吧咔吧”地响,而且好像才放学,都还没玩到什么,天就黑了,一下子就得去睡觉了。小建最讨厌太阳下山之后,家里什么都变得好大、好暗,还有许多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的怪影子会粘到窗户上来,到处都是听起来很可怕的怪声音。一想到吃完饭后,就得自己一个人去洗澡、睡觉,小建的心脏便会一直乱跳,那种随时随地害怕的感觉,让小建整个晚上都浑身不舒服。即使尿很急,能和爸爸在客厅,他就不想自己一个人到浴室上厕所;明明知道睡觉时间到了,若可以和妈妈一起看书,他就拖着不回自己的房间。他要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大人在一起,他就不太害怕了……爸爸妈妈叫他去睡觉时,小建就会想,人为什么不能一闭上眼睛就睡着呢?每天还没睡着前,他都会听到电影里吸血鬼刮玻璃的“吱吱”声;也担心床底下躲着一个人,等爸妈睡着后,把他偷偷绑走,然后来跟爸爸妈妈要钱,再把他杀掉,像电视新闻上常常说的那样……

孩子的世界中,总有着许多让他们感到害怕的东西。孩子对一些事物产生恐惧,是其成长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体验,它的内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如:出生5-9个月的孩子会对陌生人感到害怕;2岁以内的孩子很容易被巨大的声响吓住,2岁的孩子最害怕亲密相处的人离开他;3、4岁的孩子会特别害怕响声、黑暗和未知的东西,怕动物、怕孤独;5岁的孩子仍然怕黑,害怕在黑暗处受伤;6、7岁是一个充满想像的恐惧年龄。对想像中的“鬼怪”、死亡、强盗也会产生恐惧,害怕妖魔鬼怪、害怕找不到家、怕一个人睡觉时做恶梦;大多数的孩子在这个年龄都会害怕雷电、狂风和大火等自然界的现象。随着孩子知识的增长、对世界了解得越来越多,孩子们害怕的自然界的事物就会减少;到了8、9岁,孩子们可能会开始害怕自己考试的成绩不好而受到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总的说来,儿童恐惧的对象随其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而改变。

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与孩子知识欠缺、生活经验贫乏有关

夜幕降临,孩子们知识经验有限,既不知道黑暗中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也不知道身边亲人的去世意味着什么,于是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释黑暗和死亡,由此产生了害怕与恐惧。

·孩子自身的某些经历会导致他们恐惧

如果孩子幼时受到过强烈的刺激,以后碰到类似的事物,甚至碰到的刺激比较轻微,也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反应。如一个孩子曾被一只黑狗咬过,他下次看到黑狗时就会非常害怕,而且他还可能会由怕黑狗到怕所有的狗,继而怕所有的四足动物,这是心理泛化造成的。

·受他人恐惧情绪的感染

孩子在看到或听到别人处于恐惧状态的情况时,即使自身处境并无任何引起恐惧的因素也会坐立不安。如看到其他人见到蛇后的恐惧反应,孩子以后见到蛇也会大叫大喊。孩子在听了鬼怪故事,看了带有恐怖色彩的影视片和图书时,由于无知及大人的消极暗示,其内心也会产生恐惧感。

·恐惧心理的形成与父母的教育不当有关

例如:孩子玩兴正浓,不肯睡觉。父母为了让孩子赶快入睡,吓唬孩子:“赶快睡吧!再不睡,妖怪就要来抓不睡觉的孩子了。”

·当熟悉的环境发生变化时

孩子对自己熟悉的情境会有一定的应对方法,但当他去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本已掌握的对付方法就会“失效”,使儿童感到焦虑和不安,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正确对待孩子的恐惧心理

恐惧、害怕是人类为了躲避伤害而表现出的自我防御反应,它不是一种可怕的不良行为习惯,相反有其积极的一面。因此,当孩子表现出胆小畏惧时,父母不用过于担心。许多时候,随着年龄增长,恐惧会逐渐消失,并不影响孩子的生活、行为与社会活动。但如果孩子的恐惧心理过度强烈,以致影响到他正常的发展,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干预了。

建立和谐安全的家庭心理气氛

建立和谐、安全的家庭心理气氛对克服孩子恐惧心理非常重要。孩子恐惧心理来自他们对外界的一种不安全感,让孩子感觉到安全,多给他们一些关爱,让他们明白有爸爸妈妈在什么都不用害怕,就会减轻孩子害怕的情绪。

对孩子的恐惧恰当地做出反应

对孩子的恐惧既不能满不在乎,也不能大惊小怪。当孩子感到害怕的时候,切勿责备、嘲笑或愚弄孩子。如果用指责、批评、生气来对待孩子的胆小,只能让孩子的焦虑情绪恶化。如孩子开始惧怕黑夜,骂孩子是胆小鬼,吓唬他不许哭,绝不是好办法。当孩子听到雷声感到害怕时也不能说:“雷声有啥害怕?别像个小孩子一样长不大。”越是这样,孩子就越惊恐不安。当然也不能孩子一害怕,父母也跟着害怕,这时父母的心态要自然平和,可以和孩子说,爸爸、妈妈小时候也像你一样害怕这些,长大了才不怕的。

多与孩子沟通,讲明事情真相

经常给孩子讲些常识是帮助他克服恐惧感的最有效的方法。孩子惧怕某事物,常常是因为无知。一旦明白真相,其恐惧心理便会自然消除。如孩子恐惧雷电,教师、父母可向孩子说明雷电产生的简单道理,让孩子明白雷声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从而消除他对雷电的恐惧。除了用语言给孩子讲道理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去实际观察。如对一个害怕黑暗的孩子,你可以让孩子听听风吹树叶发出的响声,告诉他白天、晚上树叶发出的响声是一样的,孩子亲自看到、听到,也就不会有奇怪的想法了。

用行为法改变孩子的恐惧心理

要经常、及时地赞赏孩子好的表现。当孩子去接近曾经害怕的小兔子时,大人要及时鼓励孩子的勇敢。孩子敢独自睡觉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在孩子害怕时也可用转移注意法,即当儿童看到、听到惧怕的事物时,用玩具或语言来分散他的注意力,使其注意力从惧怕对象上转移,忘掉恐惧。孩子已经对某一事物比较害怕时,也可以使用系统脱敏法——当孩子惧怕无须恐惧的事物时,成人可诱导他接近所怕事物,久而久之,他便会见怪不怪。

用榜样示范法改变孩子的恐惧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绝不能用魔鬼、妖怪、毒蛇、老虎等恐吓类的话语刺激孩子;另一方面,要以坚毅勇敢的行为影响孩子,还可以多树立一些身边的榜样,如当身边有孩子表现出勇敢、坚强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当然也可以借助影片、故事、图书,对孩子进行各种示范,从而克服孩子的恐惧心理,培养其勇敢、乐观的个性。

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要让孩子了解并做好准备

在受到重大压力和面临巨大变化时,如父母离婚,孩子的恐惧心理往往会达到顶点,此时,一定要给孩子以恰当的帮助。父母应该提前让孩子了解变化,并让孩子认识到,环境的变化不能改变他们对孩子的爱,他依然是安全的,不用害怕。

在前面提到的故事中,小建最终成功扫“黑”。故事里的爸爸妈妈通过不断语言说服、让小建实际观察等多种方法,使小建明白了:

1、我在自己的房间里最安全,爸妈就睡在隔壁,只要我一喊,他们就会听见;

2、每个人都需要睡觉,这样隔天才能有力气玩;

3、晚上是因为照不到太阳,屋里的东西和白天都一样;

4、“嘎嘎”是竹子被风吹的声音,“唧唧”是虫在叫;

5、窗帘上动来动去的是鸡蛋花的影子;

6、地上黑黑的是我忘了收的机器战警;

7、祖父最疼我,他虽然过世了,但他还是一样爱我。

小建在父母的帮助下终于能“快乐说晚安”了,祝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说晚安”。

喜欢《家长帮助孩子告别社交恐惧》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样教育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帮助孩子学习社交技能 导读:孩子的社交技能是在实际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孩子可以在与同伴交往中通过同伴的反映(即同伴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受同伴欢迎的友好行为会得到加强,而不受欢迎的不友好行为会逐步减少。 孩子的社交技能是...
    2021-11-09 阅读全文
  • 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 孩子的恐惧心理与成年人的恐惧并无两样,只是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每个孩子都会经过这个情感发展的阶段。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有效地战胜恐惧心理呢?试试下面这些方法吧: 1、不要惩罚或...
    2022-02-05 阅读全文
  • 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恐惧感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之中,总是要经历过很多的恐惧,这是人生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做为长辈最关键的是要学习给儿童情感上的支持,帮助孩子们有力的克服心理的恐惧,以下就来看个小实例吧! 周五下午,正当我忙着送孩...
    2021-12-20 阅读全文
  • 如何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 孩子的恐惧心理与成年人的恐惧并无两样,只是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每个孩子都会经过这个情感发展的阶段。 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有效地战胜恐惧心理呢?试试下面这些方法吧: 1、不要惩罚...
    2022-03-18 阅读全文
  • 帮助孩子们战胜恐惧心理 我的儿子快四岁了,但是他特别怕黑,每天晚上睡觉一定要开着灯,还要我陪在身边才能睡着。男孩子应该是挺勇敢的,而儿子从小就对黑夜表现出恐惧,我本来以为等到儿子大一点,这种情况就能够得到改善,可是现在他4岁...
    2022-03-03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的社交技能是在实际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孩子可以在与同伴交往中通过同伴的反映(即同伴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受同伴欢迎的友好行为会得到加强,而不受欢迎的不友好行为会逐步减少。 孩子的社交技能是...

2021-11-09 阅读全文

孩子的恐惧心理与成年人的恐惧并无两样,只是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每个孩子都会经过这个情感发展的阶段。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有效地战胜恐惧心理呢?试试下面这些方法吧: 1、不要惩罚或...

2022-02-05 阅读全文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之中,总是要经历过很多的恐惧,这是人生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做为长辈最关键的是要学习给儿童情感上的支持,帮助孩子们有力的克服心理的恐惧,以下就来看个小实例吧! 周五下午,正当我忙着送孩...

2021-12-20 阅读全文

孩子的恐惧心理与成年人的恐惧并无两样,只是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每个孩子都会经过这个情感发展的阶段。 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有效地战胜恐惧心理呢?试试下面这些方法吧: 1、不要惩罚...

2022-03-18 阅读全文

我的儿子快四岁了,但是他特别怕黑,每天晚上睡觉一定要开着灯,还要我陪在身边才能睡着。男孩子应该是挺勇敢的,而儿子从小就对黑夜表现出恐惧,我本来以为等到儿子大一点,这种情况就能够得到改善,可是现在他4岁...

2022-03-0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