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3岁前最好把孩子留在身边

发布时间:2021-10-05

幼儿故事3岁。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3岁前最好把孩子留在身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专家提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3岁以前的孩子最好不要上全托幼儿园,也不要全权交给老人或小保姆抚养。因为3岁以前的孩子,正处于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孩子的各种基本的能力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孩子需要父母的精心培养。如果父母缺席了孩子3岁以前成长的关键期,那么不仅不利于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培养,还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阴影。

即使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父母也要多抽时间去陪陪孩子,有时间就要和孩子在一起。条件具备的话,不论多苦,最好还是把孩子留在身边吧。

首先,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带,不利于孩子的启蒙教育。因为老人往往知识陈旧,保姆通常不会尽心,而且多数保姆知识水平不高。另外,由老人或保姆带大的孩子,往往与父母处不好关系,或者说没有父母和儿女间的那种亲情。

有一对夫妻,他们的孩子从小跟着姥姥长大,虽然成绩一直不错,考上了北大,但由于长时间不在父母身边,跟父母一直比较别扭,说话做事总是有些生分。孩子上大学期间偶尔回一次家,与父母闹点矛盾,就马上打电话到姥姥那儿“告状”。这对夫妻非常后悔地说,这也是他们的教训,他们当时因为工作忙,孩子一生下来,就放在姥姥家。虽然同在北京,但他们每周顶多过去看两次,基本不管她的教育。姥姥一门心思养育这个外孙女,虽然养得不错,但孩子与父母之间没有那种亲情。

养育孩子父母责无旁贷,不要为了贪图省事,把孩子交给他人抚养。但如果实在抽不出时间看管孩子怎么办呢?忙于工作的父母可以白天把孩子交给老人照看,但晚上、周末和节假日一定要抽出时间与孩子相处。每天如果有两小时以上跟孩子在一起,对培养亲子关系、进行启蒙教育,都是有相当的好处的。

其次,一般说来,老人对孩子照顾多,教育少。“隔代亲”使老人对孙辈疼爱有加,百依百顺,溺爱现象非常普遍。生活中,我们见过这样的例子:父母想教儿女学点东西,而老人往往说,小乖乖累了,该休息了,明天再学吧。别把眼睛看坏了。还反过来责怪儿女不心疼孩子。也是因为太疼爱孩子的缘故,老人特别看不得孩子受一点点伤害和委屈,对孩子特别护短。这样下去会让孩子变得十分自我,忽视别人的意见和感受,最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一般老人出于保护孩子而限制孩子的活动,不让孩子多出门。这样的孩子从小缺少和同伴的交往,长大后容易变得胆小、懦弱、羞涩、孤僻,甚至出现人际交往恐惧症。

由于磊磊的父母忙于工作,磊磊被交给奶奶带。磊磊的父亲是独生子,磊磊家也只有磊磊一个男孩儿。因此,奶奶简直把磊磊当成了自己的心头肉。

一次,早饭过后,奶奶带着磊磊外出散步。小磊磊自己太兴奋,挣脱了奶奶的手,一个人跑了起来,奶奶在后面踮着小脚撵孙子。没跑多远,磊磊就摔了个狗吃屎,胳膊也蹭烂了。奶奶步履蹒跚地赶到,扶起地上的小孙子,嘴里不住地说:“宝贝儿,让你别跑你非要跑,这不又摔了!来,奶奶抱,再别乱跑了!痛不痛啊?”

孩子走路时常摔跤或磕着碰着,这都是很正常的,但老人不会对孩子这么说,他们往往将之归因于地不平,或路上的东西挡了孩子的道。这使孩子从小产生一种错误的“外归因论”,缺乏抗挫折能力,长大后如果遇到困难和失败,都会归因于外界环境,对社会缺乏适应能力。

在孩子的眼睛里,爸爸如山一般雄伟,妈妈似海一般温暖,爸爸妈妈是无可替代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无论老人或保姆的知识水平有多高,都无法撼动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尤其是父亲的作用。缺少父爱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懦弱;而母爱的缺失,会对孩子心理造成重大的伤害,成为孩子一生抹不去的伤痛。

所以说,父母之爱具有不可替代性,绝不可以把婴幼儿期的孩子“寄存”在别人家里,父母应该坚持亲自养育自己的孩子,这是人类的本能,更是每个父母应该尽到的义务。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孩子的爸爸不经常在身边怎么办


孩子的爸爸不经常在身边怎么办

《孩子的爸爸经常不在身边怎么办?》

赵教授:您好!

我儿子3岁半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我知道父母对孩子很重要。因为条件限制,孩子的爸爸被外派了,一个月才回来休假几天。而我要上班,只有周末和下班的时候才能和孩子在一起。其他时间除了上幼儿园,基本是和老人在一起了。而且,老人也在变,原来是爷爷奶奶,今年又换了我爸爸。我爸爸五一后要回去了,又要换人了。这种情况,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我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保证他的身心发展呢?

他今年才上幼儿园,在幼儿园的表现,老师评价很好。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还有注意力集中,举手回答问题等都评语好。老师还说他勇敢,大气。

可是,他并不想上幼儿园。每早上我一起来,他就起来,说怕妈妈走了。有段时间说,喜欢做邮差叔叔,送信。“妈妈,你的信”,每次送信给我,他都会(拿张白纸)读:“妈妈,信里写着:爸爸不上班,妈妈不上班,外公不买菜,宝宝不上幼儿园。”这种信,他送了好几次了!

我基本上回家都是以他为主,陪着他的。因为孩子爸爸不常在家,我当怎样尽量弥补做好爸爸的那份工作呢?毕竟他是男孩子呢!

正思妈妈

赵教授回答——

正思妈妈:您好!

看您的提问,我觉得您的孩子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老师的评价很高。您说您的爱人外派,不常接触孩子,这的确是个缺憾。小孩子一般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但爸爸最好也不要缺席孩子的陪伴与教育。

父亲因工作缺席要设法弥补教育功能的缺失

妈妈和爸爸对孩子的爱,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不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需要爸爸参与教育。特别是男孩子,更应该多与爸爸接触。现在,我们的许多男孩子缺乏男子汉的气质,原因很简单:就是原因缺乏男人的影响。

孩子一出生首先投入母亲的怀抱,到了幼儿园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小学也是女老师为绝对的“主力军”,中学还好一点,男教师稍微多了一些,但女老师还是“主体”。但总体看,我们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掉进“女人窝”里了,就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您说,上哪里去找“男子汉”的气概呢!

从培养孩子良好性格角度说,我是主张父亲不要把陪伴、教育孩子的责任一推六二五,都交给母亲。父亲不要以为自己是男人,是做大事业的,对于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不屑一顾。这种观点是很片面的,是“大男子主义”的表现。

当然,您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孩子的父亲不常在家里,让他多陪孩子,也是勉为其难。父亲和母亲角色、性别不同,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也不同,父母共同培养教育孩子,可以做到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使孩子得到完整的教育。孩子的父亲不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教育功能也会是有缺憾、缺失的,应该设法弥补。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孩子的父亲回家,要多陪孩子,跟孩子多接触、交流;二是,父亲不在身边时,要多跟孩子介绍父亲平时为人处世的态度和风格,引导孩子向父亲学习;三是是创造条件,尽量让您的孩子多跟男孩子接触、交往,也可以让孩子的舅舅、叔叔等男性亲戚朋友代替爸爸多与孩子交往、接触。

看护孩子的大人轮换有利于培养孩子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关于家里看护孩子的大人经常轮换的问题,我认为,这倒不是什么坏事。反正都是家里的亲人,谁对他都会很好的,您应该放心。不同的大人教养孩子的习惯、方式方法可能会有不同,但我认为这是个好事,可以培养孩子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孩子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要比家长想象的强得多,应当相信这一点。

我的小孙女,从小就是这样。现在她已经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了。她到两岁半的时候,就已经换了三个托幼园所。其他的时间,不是我儿子、儿媳看着,就是孩子的姥姥、姥爷看着,要不就是我和她奶奶看着。孩子在哪里都很高兴。经常换换环境,是有好处的。现在,我的孙女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就是比较强。

动员孩子上幼儿园可以跟孩子的利益联系起来

至于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您应该弄清楚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您的孩子在幼儿园,老师的评价还是不错的,老师一定很喜欢他的,对他的态度也会是好的。按理说,幼儿园应该对他有吸引力。他不想上幼儿园,您还得跟他讲一些道理,当然不是讲大道理,还是要坚持跟孩子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我的小孙女,开始也不愿意去幼儿园,后来她很高兴去。她说:“妈妈上班去了,挣钱给我买好吃的。”她认可妈妈上班了。让人觉得好象这样教育似乎没有什么思想性,可对小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也只能这样,总不能对孩子说“妈妈上班是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搞四个现代化”吧?要跟她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才能打动孩子,为孩子所接受。告诉孩子,大人孩子都要“上班”,谁也不例外,大人到单位工作是上班,小孩子去幼儿园玩也是“上班”。

跟孩子在一起也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

另外,您也要注意,就是您下了班,也不要每时每刻都跟孩子形影不离,要让孩子能够离得开您。有的家长总觉得每天上班,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就好象欠了孩子的感情债务一样。不要有这种想法,家长跟孩子就该是“有分有聚”,每时每刻都厮守在一起并不是最好的生活模式。

就是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

孩子对家长太过依恋,一般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问题。是家长离不开孩子,不是孩子离不开家长。只要家长离得开孩子,孩子就离得开家长。

做父母的,不能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只有父母才对孩子好,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才放心。这种想法会影响自己的情绪。

3岁前塑造孩子健康人格


孩子的人格健康,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的发育,而且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其人格健康发展呢?父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往往在孩提时代。所以从小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和纪律观念。让婴幼儿按时起床、吃饭,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迟到,而不要迁就孩子。适当的约束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意识。

2、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时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3、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孩子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家长要学会洞察儿童内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小,而随意斥责或辱骂,特别不要去嘲弄、讽刺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4、要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过分依赖,长大了容易形成依赖性人格障碍。

5、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爱心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养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父母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学会与人交往。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有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应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

孩子3岁前必须要改掉的性格


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由于性格原因,在很多方面和性格开朗的孩子竞争时,常常会失败。因此,害羞的性格必须在3岁前改掉。

性格一:害羞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

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改进要点:

1.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好像在搭积木时,他会比活跃的表哥搭得快。

2.虽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却很不希望别人“注视”他,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能让他更不自在。

3.他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他还需要了解公众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谈,需要详细而实用。

性格二:坏脾气

一位妈妈这样描述她的烦恼:“我三岁多的孩子常常大发脾气。当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他就会赖在地上,手舞足蹈。如此我很不愿意带他出去,因为他常常大发脾气。每次他发脾气,哄劝、呵斥、打骂、教训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都尝试过,尽管当时花费力气和时间能把他‘安抚’或者‘镇压’下去,可是这种事情一次次发生,弄得我筋疲力尽。”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通常的情况是,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坏脾气。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个急脾气的人,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引发一场战争,两人相互大叫,没有赢家。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其实很清楚的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发脾气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记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

改进要点:

1.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是会用健康的方式表达出情绪。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总的说来,你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如果不用地上打滚等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还能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压抑?

2.在专门的儿童情商训练机构中,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被大力倡导。“安全发泄岛”、“情绪垃圾箱”、“气球操”等被广泛使用。孩子知道,当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被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把头埋在被子里进行发泄;还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还可以做“呼吸气球操”,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以更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孩子3岁前,请不要这样对他


传说中的3岁分水岭会把孩子定型,可是宝妈身心俱碎的“3岁前”,除了“活下来”,还能有更高的追求吗?那么,孩子智力没有得到最大开发怎么办?孩子性格没有培养到最佳怎么办?其实妈妈们也不用太诚惶诚恐了,那些高大上的理论咱也记不清,三岁前,只要别做这些事就行啦!爱干净小宝贝刚生下来肤如凝脂,真心怕碰脏了。吃手指?啃脚丫?满地爬?!拜托不要再挑战妈妈的卫生防线了。告诉你吧!在妈妈的眼里,除了那张温软的婴儿床,哪都是脏的,除了躺那看天花板,做什么都是危险的。可是一个身体机能还没发育完全的孩子怎么才能“看世界”,当然就是通过这些吮吸、触碰、各种试探来实现。当你不停地打断他,就是阻碍各种感官的发育。所以,把他的小手洗干净,让他随便吃吧,在地上铺满软垫子,让他随便爬吧,清空“危险品”让他随便试探吧,偶尔遇到小细菌不要紧,疫苗的本质就是病毒啊,碰碰更健康!催命style见过一个妈妈喂孩子吃饭,喂一口,说:“快嚼嚼嚼,快咽咽咽……。”再喂一口:“嚼!嚼完了快咽!”这种急性子妈妈真是没救了。孩子不是机器人,需要输入程序,他是自然人,很多本领会自然get啊,我们大人只需要做一件事——等。虽然我们很忙,虽然我们很着急,虽然我们希望孩子一夜之间长大,但是鸡蛋从外面打破只能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才是生命啊!请不要帮孩子把蛋壳打破吧!看着他自己吃饭,即使弄得满脸都是,看着他自己穿衣服,即使穿错裤腿,请你微笑着,看着他,等着他,这很难吗?立规矩这也算?小孩子不立规矩,简直是要无法无天的节奏。玩具不玩了往地上扔,饭不吃了往地上扣!跟同龄小朋友玩也是连推带打,一不留神就往人家脸上抓一把,见了人也不说话,扭头玩他自己的……不管行吗!可是,这都是他的敏感期在作祟啊,扔东西是他在锻炼手臂肌肉,兼辨别声音,推打小朋友也是他独特的打招呼方式。有一次在游乐场,我看到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打滑梯时突然打了旁边小朋友一下,他的妈妈急忙上来道歉,被打的孩子妈妈说:“没事没事,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就是这个特点。”比起那种因此而破口大骂的情景,这是多么有爱、有知识、有涵养的画面啊!尊重他的成长方式,这与礼貌和教养无关。仅此而已。以孩子为中心我常常想,在可以“家有九凤”的年代,孩子们是多么自由啊,哪里像现在的421家庭,六个大人守着一个孩子,都以不甘落后的爱“保护”着他,用自以为是的理论彼此争吵。而孩子,就像一株闷在真空罩子里的温室花朵,被窒息的爱禁锢着,看似金贵,却缺少阳光和雨露的滋养。可惜寸步不离的结果不仅是赔光了时间,还帮了倒忙,当有一天孩子发现自己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一颗不起眼的小星星时,他会无限失落的。所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在不失陪伴的尺度内,让他自己玩吧,不打扰、不指挥、不亦步亦趋,据说这对他专注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过分表扬孩子的任何进步在爸妈眼里都是大事,但是,动辄就说“宝宝好棒!”“你好厉害!”的结果是孩子会慢慢认识到自己其实根本没那么厉害,习惯了鲜花和掌声的孩子根本承受不了散场的落寞,于是他们越来越在乎别人的眼光,承受力越来越差,甚至长大后也不惜一切代价来证明自己。挫折教育也是教育,让孩子学会适当认输和鼓励他们努力上进一样重要。“我的孩子好棒。”这句话不必一直挂在嘴上,放在心里偷着乐就好!最好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最好的管制是无为而治。三岁前,孩子的大脑会迅速发育,我们无需拔苗助长,唯一要做的就是给足孩子自由、给足他们成长的空间,更重要的,是给足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当然了,这一切都基于对自己强大基因的信任!

相信《3岁前最好把孩子留在身边》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故事3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不能陪孩子在身边亏欠的话 【必备】 当今社会,很多父母都忙于工作确实对孩子的陪伴。每次看到孩子的哭闹不懂事,感觉都是对孩子的亏欠。父母一般都会责备自己没有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那么,您这是在找关于亏欠孩子的心情说说吗?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不能陪孩子在身边亏欠的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2-03-19 阅读全文
  • 孩子的爸爸不经常在身边怎么办 孩子的爸爸不经常在身边怎么办 《孩子的爸爸经常不在身边怎么办?》 赵教授:您好! 我儿子3岁半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我知道父母对孩子很重要。因为条件限制,孩子的爸爸被外派了,一个月才回来休假几天。...
    2020-11-17 阅读全文
  • 3岁前塑造孩子健康人格 孩子的人格健康,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的发育,而且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其人格健康发展呢?父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
    2022-02-08 阅读全文
  • 孩子3岁前必须要改掉的性格 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由于性格原因,在很多方面和性格开朗的孩子竞争时,常常会失败。因此,害羞的性格必须在3岁前改掉。 性格一:害羞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
    2021-12-08 阅读全文
  • 3岁前,应该任由孩子的天性发展 0~3岁是孩子基本素质的发育时期,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报告称,这一时期的孩子只要能做到“4个学会”就可以了。 1.学会对周围事物的基本认知; 2.学会做一些自我服务、力所能及的事; 3.学会与人共同生活...
    2022-02-09 阅读全文

当今社会,很多父母都忙于工作确实对孩子的陪伴。每次看到孩子的哭闹不懂事,感觉都是对孩子的亏欠。父母一般都会责备自己没有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那么,您这是在找关于亏欠孩子的心情说说吗?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不能陪孩子在身边亏欠的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2-03-19 阅读全文

孩子的爸爸不经常在身边怎么办 《孩子的爸爸经常不在身边怎么办?》 赵教授:您好! 我儿子3岁半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我知道父母对孩子很重要。因为条件限制,孩子的爸爸被外派了,一个月才回来休假几天。...

2020-11-17 阅读全文

孩子的人格健康,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的发育,而且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其人格健康发展呢?父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

2022-02-08 阅读全文

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由于性格原因,在很多方面和性格开朗的孩子竞争时,常常会失败。因此,害羞的性格必须在3岁前改掉。 性格一:害羞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

2021-12-08 阅读全文

0~3岁是孩子基本素质的发育时期,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报告称,这一时期的孩子只要能做到“4个学会”就可以了。 1.学会对周围事物的基本认知; 2.学会做一些自我服务、力所能及的事; 3.学会与人共同生活...

2022-02-0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