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父母赞美孩子的四大禁忌

发布时间:2021-09-21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母赞美孩子的四大禁忌”,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赞美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自我认知和肯定。但是,有的家长因为盲目的赞美宝宝,或是赞美方式不当,反而给宝宝带来更大的伤害!

禁忌一:无的放矢,盲目比较

父母口头禅:“你做得真棒,比××强多了。”

伤害指数:★★★★

情景回放:

孩子兴高采烈地拿着他在幼儿园画的画给您看,是《小白兔拔萝卜》的填色图,他的眼神期待着您,您煞有介事地说道:“画得真棒,你一定是你们班上画得最好的!”

孩子“伤”情:

班上的孩子自身条件不一样,起点也不同,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显然有失公平,况且今天你表扬了孩子是班里最棒的,而明天他没能达到今天的水平,内心会很沮丧,这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这样大而空的夸奖并不能给孩子面目清晰的感觉,反而可能造成他空中楼阁般的自信——也就是自负。他盲目地认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里,进而难以形成对事物恰当的判断和分辨能力。

纠错处方:

表扬孩子做事的过程比表扬他获得的结果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鸣,便于他明白您更重视他是否努力,关注他的点滴进步,慢慢地帮助他建立起自信。通过细化过程,强化他所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功,找出对付弱点的办法,可以使孩子克服每一个挫折,平和地面对困难,避免被小小的不顺击得一败涂地。

所以,这时您不如说:“你这幅画画得很仔细,颜色一点也没涂到线的外面;颜色也好看,能跟妈妈讲讲为什么选这几种颜色吗?为什么把云彩涂成了橙色?”从而引发孩子讲一讲他是怎么想的,再看看他是如何用画笔表现的,最后不妨再提一点建议。

您对作品的评论和指点能引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因为您给予他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好”与“不好”的判断,而是对过程的关注,使他明确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满足感油然而生。

禁忌二:好话坏说,明褒暗贬

父母口头禅:“你今天终于没有做错,了不起!”“全部做好了,很好。从明天开始不要再做错了!”

伤害指数:★★★★★

情景回放:

您把照顾金鱼和给盆栽小西红柿浇水的任务交给了孩子,可他不是一天喂两次金鱼就是3天忘了喂食,更想不起要给小西红柿“喝水”了。但是最近3天,他却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您心里虽然满意,嘴里却说:“你这几天终于记住了自己该做的事,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明天可别再忘了!”

孩子“伤”情:

这样的表扬很勉强,而且隐含着批评,无形中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让他觉得好事做了也白做,爸爸妈妈的眼睛总是盯在自己的薄弱环节上,不得翻身。

纠错处方:

孩子有了进步,本来是好事。如果给表扬加上阴影,就是家长的不是了。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不如将他的点滴成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突出他的长处,让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所以,对孩子责任心的提升,妈妈要一项一项地肯定:“嗯,给鱼喂食不多不少正合适,水也换好了,还刷了鱼缸;给西红柿早晚浇了两次水,看它的叶子都笑了,它们肯定会越长越壮!”孩子虽小,但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夸奖,希望家长看到自己所有的付出,一点一滴都不忽略。

禁忌三:以偏概全,“浮夸”无度

父母口头禅:“这件事你也能做好,真是个好孩子。”“你居然考了第一,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伤害指数:★★★

情景回放:

在劳动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帮家长做一件家务。于是强强回家悄悄地整理起爸爸杂乱的书桌。妈妈看到了高兴地说:“强强能做家务了,真是个好孩子。”

星星考试得了第一,挥着试卷给妈妈看,妈妈说:“星星真是个聪明孩子,将来准能考上清华。”

孩子“伤”情:

这样的表扬,是做父母最常说的,表面上看,对孩子有一定的鼓励作用,可是这样随意的话说多了,会使孩子顺着家长的思路进行推理:我做了一件好事,因此我是好孩子;我考了一个高分,因此我是聪明孩子。

但是,孩子按照家长的思路,还可能进一步做出“相反”的推理:我如果做错了一件事情,那我就是一个坏孩子;我在一次考试中得了低分,就是一个笨孩子。这种“以偏概全”式的奖励,会使孩子错误地把一件事情成败的评价,当成了对自己整体的评价。而且过度的表扬,会造成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十分完美”,在日常生活中经不起外界的批评,在竞争中经不起挫折与失败,对孩子造成所谓的“捧杀”。

纠错处方:

一些被评价为“好孩子、聪明孩子”的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孩子不要“过度表扬”:家长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只是对孩子所做的某一件事情进行评价,不要以某一件事情的结果作为对“整个人”的评价。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讲讲“量变到质变的关系”。

比如,孩子考试得了高分,家长应该说:“一次得高分固然可喜,但不能骄傲,只有一次次地不断获得好成绩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为家里作一次好事固然值得表扬,只有一次次地不断地为家里贡献自己的力量才是做到了‘对家庭负责’”。

禁忌四:沉溺历史,苛刻要求

父母口头禅:“你居然得奖了,真是妈妈的骄傲!你以后一定还能得到更多的奖!”

伤害指数:★★★★

情景回放:

辉辉在一次全校的作文竞赛得了“第一”,辉辉妈满心欢喜,不论时间,不论场合,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扬辉辉,把辉辉的“光辉历史”挂在了嘴上,并常对辉辉说:“我们家辉辉在全校的比赛上能得第一,以后一定可以在全市的比赛上得奖。”

孩子“伤”情:

辉辉妈这样做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二是用一次好成绩为孩子确立一个“高标准”,要求孩子每次都必须达到,否则就是“骄傲、退步”。此时的表扬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孩子身上的“包袱”,成为了孩子的“紧箍咒”,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纠错处方:

家长应该注意,我们表扬孩子“已经取得”的成就,是为了激励他获得更多的“还没有得到的”成就。表扬,是为孩子树立一个“前进的”奋斗目标,而不是为孩子确立一个“不能退下来”的标准:家长在孩子取得好成绩之后,不要用“你必须保持现有状态”来要求孩子。

面对孩子已有的成绩,家长应该向孩子说:“你干得真不错,能不能再来一个。”“你已经得到了班里的第三十名,能不能继续努力,进一步克服不足,进一步超越自己,得到第二十五名。”夸奖之后,紧接着帮助孩子制定一个“高半步”的新目标,使他不会停顿下来,也不会失去信心。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父母夸奖孩子的四种禁忌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认可,然而,对孩子的赞美或表扬,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极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本文中就列举四种表扬孩子时反而会伤害孩子的元素,家长可要格外当心哦!

禁忌一:好话坏说,明褒暗贬

父母口头禅:“你今天终于没有做错,了不起!”“全部做好了,很好。从明天开始不要再做错了!”

伤害指数:★★★★★

情景回放:

您把照顾金鱼和给盆栽小西红柿浇水的任务交给了孩子,可他不是一天喂两次金鱼就是3天忘了喂食,更想不起要给小西红柿“喝水”了。但是最近3天,他却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您心里虽然满意,嘴里却说:“你这几天终于记住了自己该做的事,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明天可别再忘了!”

孩子“伤”情:

这样的表扬很勉强,而且隐含着批评,无形中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让他觉得好事做了也白做,爸爸妈妈的眼睛总是盯在自己的薄弱环节上,不得翻身。

纠错处方:

孩子有了进步,本来是好事。如果给表扬加上阴影,就是家长的不是了。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不如将他的点滴成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突出他的长处,让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所以,对孩子责任心的提升,妈妈要一项一项地肯定:“嗯,给鱼喂食不多不少正合适,水也换好了,还刷了鱼缸;给西红柿早晚浇了两次水,看它的叶子都笑了,它们肯定会越长越壮!”孩子虽小,但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夸奖,希望家长看到自己所有的付出,一点一滴都不忽略。

禁忌二:无的放矢,盲目比较

父母口头禅:“你做得真棒,比××强多了。”

伤害指数:★★★★

情景回放:

孩子兴高采烈地拿着他在幼儿园画的画给您看,是《小白兔拔萝卜》的填色图,他的眼神期待着您,您煞有介事地说道:“画得真棒,你一定是你们班上画得最好的!”

孩子“伤”情:

班上的孩子自身条件不一样,起点也不同,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显然有失公平,况且今天你表扬了孩子是班里最棒的,而明天他没能达到今天的水平,内心会很沮丧,这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这样大而空的夸奖并不能给孩子面目清晰的感觉,反而可能造成他空中楼阁般的自信——也就是自负。他盲目地认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里,进而难以形成对事物恰当的判断和分辨能力。

纠错处方:

表扬孩子做事的过程比表扬他获得的结果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鸣,便于他明白您更重视他是否努力,关注他的点滴进步,慢慢地帮助他建立起自信。通过细化过程,强化他所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功,找出对付弱点的办法,可以使孩子克服每一个挫折,平和地面对困难,避免被小小的不顺击得一败涂地。

所以,这时您不如说:“你这幅画画得很仔细,颜色一点也没涂到线的外面;颜色也好看,能跟妈妈讲讲为什么选这几种颜色吗?为什么把云彩涂成了橙色?”从而引发孩子讲一讲他是怎么想的,再看看他是如何用画笔表现的,最后不妨再提一点建议。

您对作品的评论和指点能引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因为您给予他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好”与“不好”的判断,而是对过程的关注,使他明确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满足感油然而生。

禁忌三:沉溺历史,苛刻要求

父母口头禅:“你居然得奖了,真是妈妈的骄傲!你以后一定还能得到更多的奖!”

伤害指数:★★★★

情景回放:

辉辉在一次全校的作文竞赛得了“第一”,辉辉妈满心欢喜,不论时间,不论场合,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扬辉辉,把辉辉的“光辉历史”挂在了嘴上,并常对辉辉说:“我们家辉辉在全校的比赛上能得第一,以后一定可以在全市的比赛上得奖。”

孩子“伤”情:

辉辉妈这样做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二是用一次好成绩为孩子确立一个“高标准”,要求孩子每次都必须达到,否则就是“骄傲、退步”。此时的表扬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孩子身上的“包袱”,成为了孩子的“紧箍咒”,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纠错处方:

家长应该注意,我们表扬孩子“已经取得”的成就,是为了激励他获得更多的“还没有得到的”成就。表扬,是为孩子树立一个“前进的”奋斗目标,而不是为孩子确立一个“不能退下来”的标准:家长在孩子取得好成绩之后,不要用“你必须保持现有状态”来要求孩子。

面对孩子已有的成绩,家长应该向孩子说:“你干得真不错,能不能再来一个。”“你已经得到了班里的第三十名,能不能继续努力,进一步克服不足,进一步超越自己,得到第二十五名。”夸奖之后,紧接着帮助孩子制定一个“高半步”的新目标,使他不会停顿下来,也不会失去信心。

禁忌四:以偏概全,“浮夸”无度

父母口头禅:“这件事你也能做好,真是个好孩子。”“你居然考了第一,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伤害指数:★★★

情景回放:

在劳动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帮家长做一件家务。于是强强回家悄悄地整理起爸爸杂乱的书桌。妈妈看到了高兴地说:“强强能做家务了,真是个好孩子。”

星星考试得了第一,挥着试卷给妈妈看,妈妈说:“星星真是个聪明孩子,将来准能考上清华。”

孩子“伤”情:

这样的表扬,是做父母最常说的,表面上看,对孩子有一定的鼓励作用,可是这样随意的话说多了,会使孩子顺着家长的思路进行推理:我做了一件好事,因此我是好孩子;我考了一个高分,因此我是聪明孩子。

但是,孩子按照家长的思路,还可能进一步做出“相反”的推理:我如果做错了一件事情,那我就是一个坏孩子;我在一次考试中得了低分,就是一个笨孩子。这种“以偏概全”式的奖励,会使孩子错误地把一件事情成败的评价,当成了对自己整体的评价。而且过度的表扬,会造成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十分完美”,在日常生活中经不起外界的批评,在竞争中经不起挫折与失败,对孩子造成所谓的“捧杀”。

纠错处方:

一些被评价为“好孩子、聪明孩子”的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孩子不要“过度表扬”:家长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只是对孩子所做的某一件事情进行评价,不要以某一件事情的结果作为对“整个人”的评价。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讲讲“量变到质变的关系”。

比如,孩子考试得了高分,家长应该说:“一次得高分固然可喜,但不能骄傲,只有一次次地不断获得好成绩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为家里作一次好事固然值得表扬,只有一次次地不断地为家里贡献自己的力量才是做到了‘对家庭负责’”。

扼杀孩子潜质的四大失误


上帝给了每个人独特的指纹,同时也给了每个人独特的潜质。每个人只要能有效运用上帝赋予我们的这种独特潜质的1%,他就会成为优势的生存者。

近二十年过去了,中国3~6岁的幼儿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个性化教育,注重孩子的优势发展能力倾向开始为社会所重视。然而,遗憾的是3岁之前的早期教育对孩子能人所不能的素质培养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这是个极大的失误。要知道3岁前是培养孩子能人所不能素质的最佳时期,因为人的心理素质、认知能力、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学习能力、艺术素质和体能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发展的关键期得到科学系统的教育,人的潜能将得到最佳的开发,上天所赋予每个人的能人所不能的优势生存素质,也将得到最佳开发。

为什么有些孩子没有具备能人所不能的优势素质许多孩子之所以没有具备能人所不能优势素质,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不具备能人所不能的潜质,而是他们的这种潜质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因而被埋没了,逐渐丧失了。

让孩子能人所不能的潜质不能转化为能人所不能的优势素质的原因主要有2个:

孩子的父母不具备“让孩子能人所不能是优势生存第一观念”的教育理念,家长不注重对孩子能人所不能的潜质的开发,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模仿其他孩子的发展途径教育孩子。

孩子的父母没有在7岁前——孩子潜能发展的关键期,尤其没有在3岁之前对孩子进行科学系统的潜能开发,而错过关键期的开发将只是事倍功半。

99%的天才都是父母成功早教的结晶,这些父母我们称其为优势父母。只有那些具备优势早教观念、能抓住孩子发展关键期开展科学系统全素质教育的父母,才是真正的优势父母,他们必将培养出未来的杰出人才。当代优势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为未来社会优势生存者,需要树立的第一观念就是:让孩子能人所不能。

优势生存能力来源于:能人所不能的优势素质。在我25年科研与教学的经历中,有一件事情让我终生难忘,至今仍然影响着我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那是二十年前,我陪同国外几位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学家参观中国的多家著名幼儿园和著名小学,参观结束后,他们指出了我国幼儿教育主要的四大失误:

失误1:

教师怎么能要求全体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动作、坐姿、站姿都一模一样呢?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富有他们自己个性特点的行为,那才是他们独特的行为符号。只有具备个人特点的行为才是有魅力,有力量的。

失误2:

教师怎么能要求全体孩子在回答问题时的语言和语气都一样呢?语言是人类思维的符号,每个孩子只要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就应该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限制了孩子的语言也就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更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失误3:

教师怎么能让孩子的思想和兴趣都一样呢?你们每个男孩和女孩都异口同声地说:“长大后要当科学家。”而当问到他们为什么要当科学家时,却没有几个能说出来,而外国幼儿的回答却几乎没有一样的,有的长大后想当总统、有的长大后想当牙医。如果连孩子的理想和兴趣都被成人约束地一模一样、毫无个性,极易使孩子长大后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失误4:

教师怎么能阻止和嘲笑幼儿说出与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不同的答案呢?教师不能武断地强迫孩子接受教师给出的唯一答案,而不允许孩子有独立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我能够理解外国专家这些话是说中国的教育不注重孩子个性的培养。孩子没有了独立的个性,也就没有了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言行,也就没有了创造性和生存的竞争力。其实,不仅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的独特个性和能人所不能的素质是他成为优势生存者的唯一条件,在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的生存法则都同此理。企鹅、北极熊为什么能在冰天雪地的苦寒之地生存?为什么骆驼能在炎热干旱的沙漠中生存?

正是因为它们具备了“能人所不能”的生存素质,使它们成为了独特环境的优势生存者。

每个孩子都具备能人所不能的潜质许多人都认为能人所不能的素质是天才的“专利”,只有天才才能够具有这种优势素质。不少家长常常对我说:“我怎么也看不出我的孩子有什么能人所不能的地方。”“我的孩子才3岁能看出什么能人所不能的地方?”难道“能人所不能”真的只是天才的“专利”?其实每一个孩子都与生俱来的具有独特的“能人所不能”的潜质,即使是轻度弱智的儿童也一样。科学研究表明,人类50%的发展关键期在3岁之前,70%的发展关键期在7岁之前。7岁也许不到人生的10%却几乎决定了人生的100%。

对付孩子粗口的四大对策


1、惩罚法

如果孩子长大一点了,仍有这种行为,可以先尝试“订立规则”,规定宝宝不能再说粗口,如果犯规就要受到小惩罚,要注意惩罚的度,过度会让他反感,只要给点惩罚让他学会反省就好;当宝宝做到时,及时给予表扬。

2、引导法

宝宝一般并不清楚粗口的真实含义,因此无需详细向他解释他刚刚说的话如何粗俗,只要告诉他这样的话会让大家不喜欢他。尝试心平气和地问宝宝:“宝宝,骂人好不好?”,一般宝宝们都清楚骂人不好,所以当他回答“不好”时,你就可以进一步教育他这样是在骂人,这是一种不好的做法,在沟通的过程中尝试了解他说粗口的原因,以及想要表达什么,告诉他要发泄这样的情绪可以用什么字眼来替代粗口,当他接受你的意见时,应及时表扬他。

3、净化环境法

创造文明的环境,不仅父母要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如果父母发现身边的环境会让孩子接触到粗口,应努力制止,提醒别人要注意。例如宝宝的其它小伙伴有说粗口的坏毛病,就应当及时制止,你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手段,以防止他对宝宝产生影响。如果遇到有人有意教孩子说粗口,应郑重警告,尽量让孩子远离这些环境,否则再纯净的孩子也会被污染。

4、忽略法

当宝宝说粗口的时候,不妨把它当成是一些平凡的字眼,不要给予过份的关注,切忌因此责备宝宝甚至打宝宝,这样只会加深他对粗口的印象。

2020改变任性孩子的四大策略


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由于这些独生子女家长溺爱娇宠孩子,一味地满足、顺从、迁就,甚至全家人都围绕孩子转,形成了以孩子为“中心”,开长日久就养成了孩子只顾自已、不顾别人的“任性”心理。难怪有些家长感叹地说:“改变孩子的性格比登天还难”。果真如此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国内外教育专家研究也表明,幼儿阶段的孩子“任性”现象,通过教育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第一,当孩子出现“任性”时,家长要冷静思考。凡属于无理要求,家长一定要分析其原因

,弄清楚为什么不合理,再向孩子进行针对性教育。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家长应尽量满足,以此情况,要求家庭成员要保持一致,千万不能出现一个“批评”一个“保护”,否则,就不利于孩子“任性”的改变。

第二,当孩子出现“顶牛”时,家长要热心诱导。在家长管教孩子时,经常感到孩子不服从,而且是“横着来”。因此,对“顶牛”的孩子,千万不能“堵气”,以顶还顶,以牙还牙。家长应该正确地分析找出孩子“顶牛”的原因,更不能采取打骂手段了之。通过“软手段”来教育孩子,可能会事半功倍。

第三,当孩子出现“打人”时,家长要打教结合。如果孩子打别人几次,你就要“打”他几次,他私下打别人几次,家长就要私下“打”他几次,原则上家长“打”孩子要冷静地打,象征性地“打”,千万不能伤着孩子,就是把“打”作为辅助教育方式。

第四,当孩子出现“哭闹”时,家长要心静。因为哭闹是孩子任性的一种常见现象。所以,不论在家庭还是外出,当孩子哭闹时,家长一定不要让步,要显示出你不怕他哭闹。开长日久,就会改变孩子无故哭闹现象。本人认为以上“任性”、“顶牛”、“打人”、“哭闹”等任性现象,通过家长或教育部门的教育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做父母的十大禁忌


当孩子呱呱坠地的时候,我们原有的闲适的生活将被打乱,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让我们如履薄冰、惴惴不安,惟恐因自己的不慎导致孩子的缺陷,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情感和人格,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大事。

然而,因为没有做父母的经验,往往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手忙脚乱,认为自己已经尽心尽力了,可收效甚微,所以蔡笑晚先生认为要做合格的父母就应该拥有“父母上岗证”,要先培训再上岗,只有这样你才有资格成为称职的父亲和母亲。当然,这是理想化的教育,但作为父母亲,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知道他(或她)的想法,明白他(或她)的需要,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以我为尊。

一、不要空口威胁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的玩具再不收的话,我要扔到外面去了。”结果呢,孩子依然磨磨蹭蹭,妈妈最终也没有把玩具扔下去。久而久之,孩子也知道这只是妈妈威胁的话,兑现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不按照妈妈的要求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挑食,很多家长都是追着孩子跑,有时候实在气不过,就会发狠说:“你到底吃不吃,你不吃我就倒掉了,不过,呆会你想吃就没有了,什么也不给你吃了。”孩子笑嘻嘻的不当一回事。可是,过了一会儿,孩子就嚷嚷着肚子饿,家长早忘了前面的威胁,或者说看不了孩子的苦苦哀求,各种能填饱肚子的零食马上塞进了孩子的嘴里,让孩子知道了不吃饭也没关系,反正可以吃别的东西填饱肚子。从此以后,吃饭也就成了一个问题。

孩子一些坏习惯的积淀,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一点一滴为孩子所累积起来的。因为我们轻易地威胁了孩子,又不能真正实现这个后果,让聪明的孩子识破了你的意图,轻松地瓦解了你的威胁,同时使孩子对你丧失了该有的权威和可信度,反而让孩子对你的威胁多了一层免疫力,知道你只是说说而已。因此,当我们不能兑现后果时,绝对不要随口去威胁孩子,不然会适得其反。

二、克制骂人的冲动

即使你是在盛怒中,骂人也是属于绝对禁忌的范围。在我和孩子们的交往中,常常会听到一些粗俗的话语,究其原因是家里的爸爸妈妈平时就是这样骂我的。家庭的早期教育决定了一切,有人指出: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家庭的影响对孩子来说是举足轻重的,所以不管孩子犯下怎样的“滔天大罪”,做父母的不能粗言粗语,要知道骂人对孩子的自我价值观会造成永久的破坏。

三、父母口径必须一致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的口径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比如说,妈妈告诉孩子该准备上床睡觉了,可爸爸却说:“还早呢,让他看完这个节目再睡吧。”这看起来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可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他(或她)会认为妈妈说了不算,爸爸让我看完再睡,那我就可以看完这个节目。长此以往,渐渐地,妈妈的权威受到了蔑视,当意见发生分歧时,孩子就会征询另一方的意见,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在教育孩子中,父母的意见应该具有同一性,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轻易地否决另一方的意见,从而降低了一方在孩子眼中的威性。

四、不要对孩子记仇

孩子总有犯错的时候,不管孩子有多优秀、多乖巧,他(或她)毕竟是孩子,难免会做出一些令人不能容忍的事来,负责任的父母会用纪律去约束孩子,然后让事情永远成为过去。但我们也会遇到这样一些父母,当他们在训斥孩子的时候,往往会牵扯出以前的事,甚至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

孩子学外语的四大先天优势


在孩子3岁前给他各种丰富的刺激,可以激发脑细胞成长,为日后的学习、发展储备能力。因此,学龄前的宝宝学语言会比其他年龄的人来得容易。只要孩子对外语有兴趣,越早接触越能够自然正确地发音与使用。

专家还表示:孩子学外语还有着无以伦比的先天优势。

1、生理上的优势

因为,人的发音器官,在青春期前皆处于发展状态,具有相当大的弹性。一旦过了青春期,发展便渐趋稳定,弹性也逐渐减小。因此,就语言发音而言,若是一个孩子从小学习第二语言,有充分机会使用这些语言,他的发音器官自然会配合这些语言发音系统调整形状,发出这些语言需要的各种声音。而过了青春期再学习另外的语言,由于发音上会有一些限制,于是产生所谓的腔调问题。

2、环境和心理方面的优势

从外在环境和心理上来说,大人学英语时,会介意自己的文法与意思是否正确,说错了会觉得没有面子;而小孩子的“语言自尊”尚未形成,不会分辨哪一个是、哪一个不是自己的母语,自然就不会抗拒学习或者是说外语。外界对孩子的要求,不会太高,对孩子的每一分进步的表现,都会给以积极的鼓励和赞赏,这对孩子学习第二语言也是种促动。

3、模仿者的优势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他们从出生开始,就能够从各种情境中不断吸收、记忆所有听到的声音、看到的影像,以及触摸到的东西,并依次进行模仿。开始时,只是无意识地模仿,从中体味着语音、声音及影像的意义,了解自己所不了解的东西,因笑而笑,因哭而哭,随着经验的增多,渐渐地组成有意义的概念,并以自己的意识进行判断。孩子长到了一二岁时,就能模仿大人的发音、姿态、手势、自然的动作语言了。这时候,学习第二语言,等于水到渠成,无任何学习的困难和压力。孩子就像一块纯净、干爽的海绵,在快乐的心态中,享受着学习的乐趣,吸收着知识,并将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完整的表达。

4、积累上的优势

学习第二语言的重中之重,就是词汇量掌握的多少。因为语法的掌握,必须在时间和经验中修正改进。孩子早早地就进行词汇量的积累,词汇量越丰富,孩子就越能将意思表达清楚,而掌握语法的能力越好,孩子越能流畅地说第二语言。也就是说,孩子的第二语言的学习时间,得到了最大量的延伸,无论是掌握词汇量还是语法修正,都能够得到最宽松的时间保证。

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同时已经扩充了孩子的大脑吸收容量。俗话说:3岁定一生。人的大脑中有几亿个细胞,连结成庞杂的网络,而这些脑神经细胞在3岁时发展达最高峰,如果在3岁前没有给予大量刺激,部分脑神经细胞会因为无用而萎缩。

家长介入孩子作业的四大误区


父母适当介入孩子的家庭作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而且还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家庭作业完成的好坏,与家长的教育、督促和帮助有重要关系。可现实生活中,家长的做法难免存在一些误区,以至于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家长该如何介入孩子的家庭作业呢?

误区一:精心辅导,孩子易患“作业依赖症”

李先生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还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时,李先生工作比较清闲,有大量的时间照料孩子。有一次孩子忘了写作业,时间又太晚,李先生担心儿子被老师批评,干脆“越俎代庖”,一笔一画替儿子完成了作业。几次下来,小家伙“忘”写作业的次数越来越多,临时抱佛脚赶作业的情况也不断增加。弄得李先生不得不和孩子的老师及同学家长保持热线联系,以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后,李先生的工作开始繁忙起来,自然顾不上孩子了。如此下来,李先生的儿子变成了班上的作业“老大难”,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小学阶段孩子年龄小,有些孩子尚未建立起学习责任感,对待作业常敷衍了事。对此,家长适当辅导孩子做作业是应该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但辅导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忌监视,二忌指点,三忌代劳。家长应逐渐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发现错误,找出原因,及时更正。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应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解决,当然可以给予一定的指示。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一定要多称赞,多鼓励。

误区二:额外补充,易导致孩子厌学

现在一些习题型的教辅书很受家长欢迎,每个孩子手头平均最少有一套教辅。这些教辅除了部分是对课本内容的讲解,很多都是习题集。孩子放学回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还要做完家长规定数量的习题。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莹莹说她妈妈给她买了3套数学辅导书,一本口算,一本综合题,还有一套试卷。妈妈规定她每天晚上都要做一页口算,一页综合,休息日再做一套试卷。每晚写完作业就快8点了,再做两页题,至少要到10点左右才能休息。莹莹委屈地说:“我不想做,可妈妈不依。我真的不想读书了!”

家长给孩子购买教辅“开小灶”确实能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若缺乏科学的训练和正确的辅导,不按教育规律办事,“小灶”就很容易变成学生的额外负担。当孩子觉得这个负担太沉重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得不偿失。

误区三:放任自流,制造“问题孩子”

生活就有少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不管也不教,有的是没能力辅导,有的是没时间管教。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就更是不闻不问了,看到孩子学习差,教训一顿了事,过后依然放任不管。

作为父母,关注一下孩子的家庭作业,不仅是做父母的责任,更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一种方式。此外,家庭给孩子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孩子心里培植“根”的慨念,如果“根”的概念没有形成,孩子的归属感就很淡漠,他们就很容易误认为被父母抛弃,很容易成为“问题孩子”。有位老师说得很准确: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不重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他会应付作业,举一反三,时间长了,他甚至会应付生活。

误区四:全程看、陪、包办,贻害长远

与放任自流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关注过度,全程看、陪、包办。晚上,孩子做家庭作业,一家人坐在孩子身旁盯着。孩子做完数学,爸爸去验算;写作文,要由妈妈列出提纲;抄完生字,爷爷承包改错;做完作业后,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对照课程表收拾书包,由奶奶代劳……这样的学习效果权且不论,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孩子第二天放学一回来,还可能一肚子怨气;数学出错了,怨爸爸;做文章没得高分,怪妈妈;抄写生字有错,爷爷眼神不好;学具没带齐全,责任由奶奶来负!

据老师反映,做家庭作业时家长全程看、陪、包办的同学,一般都自制力差,有45%的孩子不能主动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一般都需要老师或学生干部强制性看管,80%的孩子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全程看、陪、包办可能会暂时出现令人鼓舞的现象:作业全是对钩,考试成绩大幅上扬。但这仅是表象,而且这种表象也不会持久。孩子内心滋长的想法是:上课甭听,反正我爸替我做;复习甭操心,反正爷爷早就安排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效率降低了,学习方法的摸索过程也被剥夺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督机制”丧失了。父母的过分热心具有这样的暗示作用:学习是父母的事,我是替他们学习的。这些孩子到了中学,常常表现出共同的特点:学习不主动,怕困难,缺乏自学能力,没有后劲。总之,全程看、陪、包办是一种短视行为,贻害长远。

育儿心得:迟到对孩子的四大影响


育儿心得:迟到对孩子的四大影响

1.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迟到,常常会在教学进行中途来园,容易导致他们在中途进入教学活动时难以集中注意力。长此以往,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将成为难题。同时,如果家长在送迟到的孩子上幼儿园时正好撞上老师组织教育活动,一声问好很可能把其他孩子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自家孩子身上。这样一来,不但老师正常的教育秩序会被打断,其他孩子的时间也会被侵占。

2.影响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如果家长允许孩子经常迟到,则容易助长孩子养成行为拖拉、没有时间观念以及没有规则意识的坏习惯。在进入小学后,孩子也容易变成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一般来说,幼儿的时间观念普遍较差,起居习惯需要大人帮助培养。如果父母经常睡懒觉,想什么时候送孩子就什么时候送孩子,必然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行为拖拉、缺乏时间观念等不良习惯,给孩子带来深远的影响。

3.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经常赖床迟到,会导致孩子既不能按时吃早餐,又错过幼儿园的晨间锻炼,这样着实不利于孩子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的家长可能从街上买包子或其它小食品给孩子吃。由于晚起的原因此时已临近孩子的午饭时间,孩子吃完家长在外买的食物势必会影响孩子中午的进餐。久而久之,孩子的消化系统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对于孩子们来说,幼儿园的晨间锻炼其实很重要,一旦孩子错过了在幼儿园晨间锻炼的机会,他们就无法保证充足的运动时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4.影响孩子建立自信心

许多低年龄段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在迟到以后会不好意思进入教室。这样的心态会导致他们难以快速适应活动氛围,久而久之就变得无法融入集体了,长此以往,越来越严重的疏离感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这也是老师和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解决迟到现象的四大妙招

1.早睡早起

晚睡是导致孩子起床难的重要原因,家长可以为孩子制定规律的起居时间,睡前为孩子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这样既保证充足的睡眠,也不会迟到。

2.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教孩子认识钟表,做关于时间的游戏,给孩子讲关于时间的故事,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教孩子养成守时惜时的好习惯。

3.预留赖床时间

很多孩子有赖床的习惯,如果一时半会无法改变现状,家长可以提前告诉孩子起床时间,给孩子留出赖床时间,让孩子做好起床的心理准备

4.提前准备物品

晚上和孩子一起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的物品,包括孩子的衣物和鞋子,以及幼儿园活动需要的用具,这样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能帮助孩子养成自己整理东西的好习惯。

以上建议请大家认真阅读,天气渐冷,但是对于咱们的孩子每天能够坚持入园还是要提出表扬哦,近期连续的阴雨天,不管是咱们的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在接送幼儿的路上都要注意安全哦,切记安全第一。

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四大好处


从小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劳动习惯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经常动手可以促进大脑运动中枢的发展。手的操作、语言的发展在人类意识形成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思维,而思维的发展与劳动、语言的促进是分不开的。在人的大脑顶部有一个很突出的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在这皮层部位,定位的大小是同躯体各部分的动作发展和灵巧程度成比例的。而这一部位定位面积最大的是人的手,其中拇指和手腕占有更大的比例。手的动作可以促进大脑相应部位的发展,而大脑运动区的发展又促进手的灵活程度,二者互相促进。因此,如果儿童从小就经常动手操作,就会锻炼得聪明、灵巧。

第二,从小动作灵活,可为长大掌握各种知识技能提供有利条件。掌握知识是要动脑又动手的。写字、画图、体育动作、演奏技巧、生物、理化实验、各种实习等等,无不需要手的操作。而从小勤于动手,就会变得灵巧,这样掌握各种知识技能都会得心应手。

第三,手的动作,可促进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人的记忆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等分类。在这几种记忆中最不易遗忘的是动作记忆。所以民间有“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的说法。同样,抽象逻辑思维也是以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为依托和支柱的。所以动手能力可促进记忆和思维的发展。

第四,经常动手可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是确立目标、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克服困难不能光靠动口支使别人,而要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平时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可以培养人的坚韧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决不会成长为意志坚强、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勇士。

相信《父母赞美孩子的四大禁忌》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父母夸奖孩子的四种禁忌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认可,然而,对孩子的赞美或表扬,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极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本文中就列举四种表扬孩子时反而会伤害孩子的元素,家长可要格外当心哦! 禁忌一:好话坏说,明褒暗贬 父母口...
    2021-03-22 阅读全文
  • 扼杀孩子潜质的四大失误 上帝给了每个人独特的指纹,同时也给了每个人独特的潜质。每个人只要能有效运用上帝赋予我们的这种独特潜质的1%,他就会成为优势的生存者。 近二十年过去了,中国3~6岁的幼儿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个性化教育,...
    2021-10-02 阅读全文
  • 对付孩子粗口的四大对策 1、惩罚法 如果孩子长大一点了,仍有这种行为,可以先尝试“订立规则”,规定宝宝不能再说粗口,如果犯规就要受到小惩罚,要注意惩罚的度,过度会让他反感,只要给点惩罚让他学会反省就好;当宝宝做到时,及时给予...
    2021-03-31 阅读全文
  • 2020改变任性孩子的四大策略 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由于这些独生子女家长溺爱娇宠孩子,一味地满足、顺从、迁就,甚至全家人都围绕孩子转,形成了以孩子为“中心”,开长日久就养成了孩子只顾自已、不顾别人的“任性”心理。难...
    2020-05-08 阅读全文
  • 好孩子具有的四大习惯 导读: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 幼...
    2021-09-02 阅读全文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认可,然而,对孩子的赞美或表扬,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极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本文中就列举四种表扬孩子时反而会伤害孩子的元素,家长可要格外当心哦! 禁忌一:好话坏说,明褒暗贬 父母口...

2021-03-22 阅读全文

上帝给了每个人独特的指纹,同时也给了每个人独特的潜质。每个人只要能有效运用上帝赋予我们的这种独特潜质的1%,他就会成为优势的生存者。 近二十年过去了,中国3~6岁的幼儿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个性化教育,...

2021-10-02 阅读全文

1、惩罚法 如果孩子长大一点了,仍有这种行为,可以先尝试“订立规则”,规定宝宝不能再说粗口,如果犯规就要受到小惩罚,要注意惩罚的度,过度会让他反感,只要给点惩罚让他学会反省就好;当宝宝做到时,及时给予...

2021-03-31 阅读全文

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由于这些独生子女家长溺爱娇宠孩子,一味地满足、顺从、迁就,甚至全家人都围绕孩子转,形成了以孩子为“中心”,开长日久就养成了孩子只顾自已、不顾别人的“任性”心理。难...

2020-05-08 阅读全文

导读: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 幼...

2021-09-0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