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随笔:属于孩子的七彩童话
发布时间:2021-08-15 爱的童话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孩子们手里勾勒出来的每一个线条,每一个圈圈,都不仅仅是那么简单,而是一幅美丽的涂鸦。而这些美丽的涂鸦,将变成我们幼儿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孩子的世界里,他们眼里所有东西都是活的,没有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条条框框。还记得一节美术课,这一节课的主题是画太阳、花朵和青草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展华的小朋友,他把太阳画成紫色,把花画成黑色,把草地画成蓝色。如果按照我们大人惯用的思维,就是太阳是红色的,花是彩色的,草地是绿色的。当我那句“这些都是什么呀”快蹦出口的时候,我还是把这几个字吞下去了。
原来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有样板的,我们眼里的同一样事物,可能被公认为同一模式,不会去变化它。如果变化了,就让人感觉是不正常了。而孩子们的眼里,什么东西都是可以动起来,什么东西的形状、色彩都可以变换的。随他们的思想去做,想怎样就怎样。就如孩子画里面说的“幼儿园里的君子兰可以通上天的”、“太阳可以想象成鸡蛋”等。他们的画里面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都有一个属于他们的七彩童话世界。
孩子们手里勾勒出来的每一个线条,每一个圈圈,都不仅仅是那么简单,而是一幅美丽的涂鸦。而这些美丽的涂鸦,将变成我们幼儿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www.977139.Com 高分范文网)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听话不等于乖孩子
教育随笔:听话不等于乖孩子
在大多数成人眼里,那些说话温文尔雅,性格文静老实,做事循规蹈矩的孩子是“很听话”、“很懂事”、“很顺眼”、“很讨人喜欢”的乖孩子。殊不知这一“乖”字,压抑住了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的自由发展。
我们班上有几位“乖”孩子,遇事低眉顺眼,唯唯诺诺,一味驯服,从不表达与老师不一样得意见、想法。说句心里话,老师们、家长们都喜欢“乖”孩子,但从教育的角度想,我更希望充分发展孩子的个性,让他自由发展、不受压抑。
现在许多孩子怯懦而谦卑,习惯接受指令,缺乏冒险、坚强、泼辣、勇敢的素质,应该说和传统的教育思想“不能干这,不能干那”有很大关系。我们不能总以大人的标准去苛求孩子。对孩子应当宽容些,允许他们淘气些、顽皮些,鼓励他们对事物提出自己的看法。因为在某些淘气顽皮的背后,往往闪烁着智慧的星光。
有一次,班里平时比较淘气的几位小朋友在厕所好长时间没有出来。我走进去一看,原来几个小朋友围在地上看蚂蚁,嘴里还不听得说着:“你看小蚂蚁排着队爬”“让我看看它们有几条腿”,我听着他们的议论,觉的很有意思,他们正处于一个不稳定的阶段,他们善于探索,喜欢冒险,老师要保护孩子的这天真好奇的个性,保护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这是随机教育的最佳时期。于是,我蹲下来告诉孩子们天可能要下雨,小蚂蚁正忙着搬家,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我借此机会让孩子们认真观察蚂蚁并把它们画出来。
孩子的淘气不是件坏事,关键是怎样对淘气的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当初老师是一句呵斥的话,也许就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几年前,冰心老人曾经送给老师和家长一句话:“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让我们的孩子的个性自由一些吧。
教育随笔:带领孩子走入春天的童话
春天终于在温暖的阳光及柳树的嫩芽中露出了羞涩的脸庞。我们徜徉在春的美好温馨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这不,午餐结束后我带着我们班的孩子一起出来感受春天多美好。还没有等我开口,一些性急的孩子们就喊起来了“老师,快看那里有紫色的小花。”看着孩子们因为自己的发现欢呼雀跃的时候,我连忙问他们:“你们看看我们的种植园还有些什么变化吗?”。孩子们四散开来,纷纷去寻找起来。不一会儿孩子们就找到了许多的不同,青菜叶开花啦!包菜也开花啦!还长出了许多嫩嫩的小草。
我请孩子们聚拢到我身边,问他们为什么种植园里和以前不一样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着他们的观点。有的说因为他们长大了就开花了,还有的孩子们说因为阿姨发现种植园都没有好看的花新种上去的等等。听着孩子们童稚的猜测,我告诉他们:“因为有一个叫春天的魔法师来过了,他在他走过的每个地方都洒下了绿色的神奇的魔法,所以小花开了,小草也长出来了。”也许我的叙述有些天马行空,但看着孩子们一脸的不可思议,享受着春天午后温暖的阳光,我突然觉得这有什么不可以呢?
后来的后来,我请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的时候,找找看这个神奇的魔法师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趣的变化。让孩子们在不停的发现中去感受春天,享受春天。
幼教随笔:一个教师和孩子的对话
“老师就像我的妈妈呀”。欣欣,但愿老师和小朋友的爱能像妈妈一样温暖你的心灵,也祝愿欣欣能早日和妈妈团聚!
欣欣是班里比较内向文静的女孩,这学期她妈妈也到沿海城市打工去了,把欣欣留给爷爷奶奶照顾。
我时常把她揽在怀里问:“妈妈回来了吗?你想她了吗?”她总是摇头或者点头。我心里暗自“佩服”这个懂事的孩子。
然而,一个偶然的电话,让我感到震撼。一天上午,我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电话铃声响了,我“嘘”了一下,拿起话筒,是欣欣妈妈打来的。她想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想和欣欣通个电话。我叫欣欣来接电话,又压低了嗓门继续给孩子们讲故事,只听到欣欣“嗯”、“好”的答应声。过了一会儿,听见欣欣说:“妈妈,你早点回来啊!”我扭头看了一下,欣欣离开了电话,泪流满面地向我走来,却没有哭出声。多么坚强的孩子啊!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赶紧接过话筒,对欣欣妈妈说:“孩子想你了,多回来看看她啊!”电话那头哽咽着,没有了声息。
我能做什么呢?一张泪流满面的孩子的脸庞,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刺激着我的心灵。我把欣欣拥入怀中,一边给她擦着泪水,一边对全班小朋友说:“欣欣多了不起呀,爸爸妈妈都到外地去工作了,她跟着爷爷奶奶,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我们大家应该向欣欣学习!”孩子们热烈的掌声让欣欣不再流泪,重新融入了我们这个幸福的大家庭。
“老师就像我的妈妈呀”。欣欣,但愿老师和小朋友的爱能像妈妈一样温暖你的心灵,也祝愿欣欣能早日和妈妈团聚!
教育随笔:“不会说话的孩子”
教育随笔:“不会说话的孩子”
早上,老师:邵**,早上好!邵**:......,邵**是我们班的“问题孩子”,开学的第一天,就哭着喊着要回家,嘴里一直不停的叫:妈妈,妈妈,有时候还会哭的躺到地上去,谁也拉不起来他。经过一个月,再上学就不哭了,每天笑眯眯的来上幼儿园了。但是,我们发现了新问题,每天早上和妈妈说再见时他的手心是朝着自己方向的,手背是朝外的,每次都是这样,而且邵**小朋友不会说完整的语句,每次我问:要不要小便?他就会重复我的话:要不要小便。我问:要不要喝汤?他也回答:要不要喝汤。每当这里,我觉得特别心累,问下去的问题没有反应,让我感觉很有挫败感。
但是有一次搭积木时,我发现邵**小朋友对数字异常敏感,积木上有1-10的数字,他几乎都能认出来,我们班绝大部分小朋友都认不全的数字他全认出来了!这个发现让我感到惊讶,通过后来和他妈妈聊天得知,他在家也是这样的,喜欢数字类的游戏,但是讲话连贯不起来。
邵**小朋友虽然不会像正常小朋友一样讲连贯的话,但是他对数字的敏感却是一般小朋友没有的,所以我们不要小看每一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善于发现每一个小朋友自己的闪光点!
幼教随笔:善于发现孩子的快乐
在幼儿的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吧。
幼儿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幼儿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当我和幼儿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幼儿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记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幼儿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脸上、眼里、心中看到了两个字:快乐。
在幼儿的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吧。
幼教随笔:变化的孩子
“老师,我问你个问题,两只耳朵,会蹦蹦跳跳是谁?”“我再问你个问题,长两只翅膀,会飞,小小的是谁?”这是一个女孩在对我发问,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只凭耳朵听的话,你绝对不会想到这是一个中班的孩子所说的话。看到此时活泼可爱的孩子,又有谁能想到刚入园时她是一个爱哭鼻子的小姑娘呢?今年九月,她的爷爷刚来送时,她趴在爷爷的怀里愣是不下来,手紧紧地拽住爷爷的衣襟,等到好不容易把大哭的她放下来,在爷爷走后的半个小时里,她是绝对不会住声的,任你怎么哄劝。半个月后,和老师、小朋友、幼儿园都熟悉了,家人送她时不哭了,还能和家人大声的说再见。但是又一个现象出现了,如果哪一天哪个好事的孩子去动了她的东西,或撕了她的纸,那么她又会放声大哭,在老师批评了那个惹事的孩子后再哄劝她,就逐渐变成了抽泣,半个小时内,也不会住声,也是任你怎么哄劝。时间总是在一天一天的流动,孩子也会在一点一滴的变化,现在的她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大人,绝对改变了爱哭鼻子的习惯,还特别懂事,别的孩子读不出的诗歌,她读;别的孩子不会折的纸,她折;别的孩子不会说的谜面,她说;别的孩子提不出的问题,她提。说到这儿,不想知道她是谁吗?无须隐瞒,告诉你吧,她就是我们班的荆晶,相信她的变化吗?不知明天孩子会有什么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幼教随笔:童心童趣
带着一颗童心,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比简单的说服教育更能打动孩子。
桌面游戏结束以后,有几块积木掉到了地上,孩子们熟视无睹。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好几次,每次都要我叮嘱,可效果就是不明显。我有些恼火,可转念一想,毕竟是一些不懂事的孩子。我决定再换种方法试试。于是我装作很着急的样子,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地上有很多玩具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谁愿意帮助玩具把他们送回家。”“唰”的一下,孩子们的小手都举了起来,嘴里喊着:“我愿意,我愿意。”“那我们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好吗?”一会儿,地上就变得干干净净了。以后每次遇到地上有玩具的情况,孩子们都会自觉地把它们送回家。
带着一颗童心,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比简单的说服教育更能打动孩子。
自由活动时,赵凯头顶着装玩具的小筐,在教室里兴奋得四处乱跑。其他孩子一看,觉得很好玩,也纷纷地效仿起来。顿时活动室里乱成一团。我想:“如果此时强行制止肯定会影响孩子们的兴趣,破坏师生关系的和谐。我灵机一动,喊了起来:“小朋友们,雨下大了我们找个地方避避的吧!”这句话果然奏效,孩子们马上在活动室里找个地方蹲了下来。过了一会儿,我又说:“孩子们,天晴了,我们把雨伞送回家,一起玩好吗?”孩子们很高兴地把玩具小筐送回玩具柜里。这场打闹就这样在轻松的游戏中结束。
我们每天看到的事情很多,重要的是,我们想的应当更多。捕捉每一个教育契机,充分把他们利用起来,把那些让我们“头疼”的问题用童心这剂良药治好。其实,这样很简单!
教育随笔《上课爱说话的孩子》
修佚是班上比较闹腾的一个小男孩,听课习惯不是很好,自己不听讲还喜欢和旁边小朋友说笑,老师不让说话就找借口要喝水、要小便,不让去还会找借口说:“老师,我真的憋不住了。”让他去了,他就在教室里慢悠悠地“散步”,或是在洗手间里玩,半天也不回来。的确让老师很头疼。
针对修佚的这种情况,我分析有这样的几种可能性:一是对老师的教育活动不感兴趣,老师的教学手段不能够吸引他;二是故意引起老师的注意。
后来每次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先问问他去小便了没有,然后和他约法三章,这节课如果一次也没有去小便或是喝水,就能得到一个棒点。吃完早点搬小椅子准备上课,他明明还没坐好,我也及时表扬他:“看,修佚已经快坐好了!”听我这样一说,他马上就坐得规规矩矩。上课时,我也及时去关注他,有意识地挑他起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重点表扬,让他建立自信。现在修佚上课的习惯和以前比已经有很大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