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随笔:童心需要呵护
发布时间:2021-08-09 教育随笔 幼儿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爱是一辆装载机,充满了力量,爱是一瓶神药,治好了孩子的病,也治好了老师的病。
一、童心需要呵护
乘载着春节带来的喜悦心情,我们又盼来了一年一度的春季。春天是美好的,春天象娃娃得脸微笑着走来了,我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了久别的幼儿园,开始迎接新入园孩子的到来。新入园的孩子心情可不像我们,他们刚接触新环境,看到的都是些陌生的面孔,难免孩子会不适应,头几天哭声脸片,这下可把我们班里的老师极坏了,这可怎么办呢?开始真是把我搞得措手不及,吓唬他们,严厉地训斥,却一点也不管用。一连几天我都是在手忙脚乱中度过的,没办法,孩子还是哭声四起,哎!
星期一又到了,我面临的幼是孩子们的哭声,怎么办呢?正在我发愁的时候,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哭声听了下来,也许是作为一个幼儿教师的本能吧,我赶紧走过去蹲下身子笑着对他们说:“你们真棒,老师真喜欢你们。”说完,我在他们的小脸蛋上亲了一下,他们笑了,笑地那么开心,那么可爱,我也笑了,我们班终于有了笑声……
就这样,几天后,我们班里的哭声变成了笑声。如果我们换一种心情去理解孩子,这不也是爱的一种体现吗?童心是需要我们用爱来呵护的!
二、爱的力量
初冬的天气特别冷,班里正流行感冒,好几个小朋友因此几个星期没有上幼儿园了,心里老想着他们,不巧,晚间头疼发烧,我也感冒了,只好请假。
正在我身体不舒服、打吊瓶的时候,手机铃声响起来,我打开手机有气无力地问:“请问你是谁呀?”对方:“我是柳童妈妈,孩子感冒直吵着见老师,天这么冷,我只好给你打电话啦。”我让柳童妈把电话给孩子,电话里传来铜铃般的声音:“老师,我想你。”此时此刻,激动得我热泪盈眶,说不出一句话……挂掉电话后,我觉得浑身舒服多了,头也不疼了,全身来劲了。
第二天回幼儿园上班,我迫不及待地给柳童妈妈打电话,没等我开口,对方说话了:“哎呀,樊老师,昨天孩子打完电话后,连蹦带跳地那高兴劲就别提了”……听了这些话,我心里象被什么东西包围着,暖暖的,这也许是一种无形的爱于爱之间的碰撞吧!
爱是一辆装载机,充满了力量,爱是一瓶神药,治好了孩子的病,也治好了老师的病。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孩子的童心需要呵护
今天,我组织幼儿在种植区内种大豆,我让孩子们用水浇自己种的大豆,孩子们都非常认真的浇着自己种的大豆。
忽然,刘新宇跑来告诉我说:“老师,范诗杰用热水浇大豆。”我走到范诗杰跟前,果然看到她在用热水浇自己种的大豆。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我们每天都喝热水,为什么不能让大豆喝点热水呢?喝凉水大豆会生病。”
这时,我把所有的孩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老师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范诗杰用热水来浇自己种的大豆”。我们在以前都没有用热水浇过,你们想一想,热水浇得大豆好还是用凉水浇的好呢?用热水浇的大豆会怎么样呢?小朋友都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让范诗杰以后用热水浇自己的大豆,其他小朋友用凉水浇自己的大豆,过几天看一看到低会发生什么现象。
小朋友的兴致非常高,经常跑去看,结果可想而知,用热水浇的大豆没有发出小芽芽,而用凉水浇的则发出了小芽芽。孩子们都非常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并没有着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想。孩子们纷纷说:“热水把大豆烫死了,所以就不发芽了。”我肯定了小朋友的想法,我又出主意让小朋友回家考考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是为什么。孩子们的答案更准确了。
孩子们经常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也许在我们看来非常幼稚可笑,但我们应该尊重孩子,让他们亲自去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自然结果的反馈会调整孩子的认识,这比我们直接告诉孩子结果要好的多。孩子的童心需要我们精心去呵护。
桌子上的画
在一节美术课结束时,我让孩子们收拾起自己的东西,孩子们都在很认真的收拾自己的用品。忽然,我听到一个孩子的叫声,老师桌子上面不知被谁画了一些画!袁浩坤跑过来告诉我,我走过去一看,可不是,桌上不知被谁画了一些小鱼状的圏圈。孩子们都用眼睛看着我,好像在等我说什么。我稳稳情绪,笑着说:“小朋友,你们都来看,这些画像什么?”有的小朋友说:“像小鱼!”有的小朋友说:“像毛线!”也有的说:“像云彩!”“这么好的画,也不知道是谁画的?”“是我画的!”甜甜自豪的说。我引导着“这么好看的画如果画在纸上,那该多好呀!”听我这么一说,甜甜不好意思了,赶紧找来纸和笔,拿起抹布,边擦边难为情的说:“老师,我以后再也不往桌子上画画了。”我和孩子们都为他鼓掌。
面对孩子的错误,尤其是反复强的调过的,教师往往会不冷静。这样不仅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教会孩子处理问题的不良方法。因此,教师应利用巧妙的方法来处理,这样效果会更好。
美好的童心需要我们去呵护
美好的童心需要我们去呵护
今天上午,宁宁小朋友跑到我面前,高高举起了一支铅笔兴奋地对我说:“老师,你看我在路上捡到了一支铅笔”,我接过铅笔放在了桌上,并没有特别在意。过了一会儿,我忙完手中的事,发现他一直还待在我的身边,于是我蹲下来问:“宁宁,你有什么事吗?”他很委屈的说:“老师,你不是常说,要把捡到的东西还给别人,还要表扬这样的小朋友吗?那我捡到了铅笔,你为什么没有表扬我呢?”我一怔,连忙摸了摸孩子的头,“你做得对,老师一定会表扬你的,”我有些掩饰我的过失匆忙说。
听了孩子的话,我想了很多---------,是啊!我们老师常常对孩子说要拾金不昧,可是孩子平时捡到的一些小纸片,小扣子-------却没有得到我们的重视。也许这些在大人眼里根本没有什么意义,可对孩子来说,他们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啊!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件在我们看来是小事的事,就会冷落或者说泯灭了孩子们美好的童心。
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应该重视孩子身边的每一件事,对孩子及时表扬和教育,切勿因为我们忙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忽略了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愿孩子们纯洁、善良、美好的童心一直伴随着他们健康成长。
教育随笔:用爱呵护
教育随笔:用爱呵护
我很喜欢小孩儿,小的时候就喜欢带着家属院里的一群小不点儿玩,长大了就选择了这样的一份职业。在幼儿园的走廊上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想:“用爱养育用心教育”这句话就是给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
近期,上海携程事件,令人发指,令人愤怒!教育工作者们在愤怒、痛心之余,更多的是深刻的反思。我今年带的是一届新生小班,这些孩子刚刚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对于幼小的他们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伴,他们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如何能让孩子们适应幼儿园,喜欢老师,喜欢同伴,这是我们在带每一届新生小班前必然会重点思考的。在孩子们开学前,我们首先去每个孩子家里家访,认真记录下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性等等,我还特意制作了一个便利本,记录下每个孩子的情况:有的小朋友睡觉需要轻轻地拍着哄睡、有的不会用宽口杯喝水、有的要小便的时候就得立刻上厕所等等,我把这个便利本放在班级最显眼的地方,便于班级老师随时了解幼儿情况。开学之后,我们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进行耐心帮助。在班级几位老师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不哭了、不闹了,愿意让老师抱抱了,喜欢跟小朋友玩了,爱唱歌了,爱画画了,爱跳舞了。现在,短短的几个月,他们都能很愉悦地在幼儿园渡过丰富多彩的一天!家人来接,还跟我们依依不舍,都还想再玩一会。有时班级老师外出学习,不在园内,孩子们就会念叨:“孟老师怎么没来?”“赵老师去哪了?”等老师回园,都会叽叽喳喳的说:“老师,我都想你了!”这就是最单纯可爱的孩子,因为首先老师爱他们了,他们才会跟你亲哪!
我认为,学龄前的孩子,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不仅要在家庭教育中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在幼儿入园后,班集体中也要让幼儿形成安全感,这就需要教师关爱孩子,用最大的耐心养育、教育孩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义不容辞,我们责任重大,我们任重道远!而最为重要的首先就是要爱孩子,因为唯有爱,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随笔:幼儿的情感需要
实际上,孩子在幼儿时期有很多情感需要,这些情感需要的满足,对于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来说十分重要的。
家长朋友们知道孩子情感需要吗?------孩子成长的六大情感需要被别人爱的需要家长要经常给孩子以鼓励和赞扬,对他提出的正当要求尽可能地接受并帮助解决,从而让他感受到:父母喜欢我,希望我能进步。取得好成绩的需要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老是有失败的感受,他就会变的灰心丧气。
因此,家长一方面应注意向幼儿提出的要求不宜过高,以免超出孩子的能力限度而使他受挫;另一方面,在提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特点,使他能够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成绩,并享受到由此带来的乐趣。归属集体的需要孩子往往很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习,在集体中得到快乐。
如果长时间独处,孩子的情绪就会受到压抑产生抑郁情绪。家长应该设法为孩子创造与幼儿园同伴共同学习和娱乐的机会。即使孩子暂时不得不离开集体(如生病住院、放假回老家等),家长也要设法通过捎口信等多种途径,让孩子了解到伙伴对他的思念,从而让他时刻体会到幼儿园集体的温暖。自尊的需要孩子学什么、怎么学,玩什么、怎样玩等不要由家长硬性规定,家长应明智地激发孩子开动脑筋去想去做,并让他在自我评价中增强责任感。孩子一旦有了进步,则应及时作出肯定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摆脱过失感的需要有些孩子犯了过错或经历了几次失败,就精神不振,家长此时若再盲目指责,就更容易使其形成心理压抑的状态。
因此,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过失,让他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克服胆怯的需要当孩子对陌生的活动产生胆怯的心理而不愿参加时,家长的任务不是催逼他去做或吓唬他,而是有意识地引导他避免不幸和伤害。当孩子不小心跌倒磕破膝盖,这时家长千万不能大惊小怪地制造恐怖气氛,而是安慰他:不要紧张,血流出来还会在身体里长出来的。对孩子害怕的事情,家长要加以解释,以消除他的顾虑。情感的建立会形成一种无声的动力,情感过程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家长心里有了孩子,孩子就愿意和家长在一起,就产生了亲切感,
家长尊重、理解、关心孩子,孩子就更加尊敬家长。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孩子自觉地接受家长的教诲,还可以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幼教随笔:童心童趣
带着一颗童心,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比简单的说服教育更能打动孩子。
桌面游戏结束以后,有几块积木掉到了地上,孩子们熟视无睹。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好几次,每次都要我叮嘱,可效果就是不明显。我有些恼火,可转念一想,毕竟是一些不懂事的孩子。我决定再换种方法试试。于是我装作很着急的样子,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地上有很多玩具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谁愿意帮助玩具把他们送回家。”“唰”的一下,孩子们的小手都举了起来,嘴里喊着:“我愿意,我愿意。”“那我们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好吗?”一会儿,地上就变得干干净净了。以后每次遇到地上有玩具的情况,孩子们都会自觉地把它们送回家。
带着一颗童心,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比简单的说服教育更能打动孩子。
自由活动时,赵凯头顶着装玩具的小筐,在教室里兴奋得四处乱跑。其他孩子一看,觉得很好玩,也纷纷地效仿起来。顿时活动室里乱成一团。我想:“如果此时强行制止肯定会影响孩子们的兴趣,破坏师生关系的和谐。我灵机一动,喊了起来:“小朋友们,雨下大了我们找个地方避避的吧!”这句话果然奏效,孩子们马上在活动室里找个地方蹲了下来。过了一会儿,我又说:“孩子们,天晴了,我们把雨伞送回家,一起玩好吗?”孩子们很高兴地把玩具小筐送回玩具柜里。这场打闹就这样在轻松的游戏中结束。
我们每天看到的事情很多,重要的是,我们想的应当更多。捕捉每一个教育契机,充分把他们利用起来,把那些让我们“头疼”的问题用童心这剂良药治好。其实,这样很简单!
教育随笔:教育需要方式
不管哪个年龄班,都会有几个让老师头大的孩子,这类孩子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在他们身上总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入厕时两个孩子能聊得不亦乐乎;几个孩子会兴奋的推着椅子,有时孩子的行为可能是出于对事物的好奇或是一种探索;对于老师而言,孩子的这些行为、举动无疑是种考验,因此,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在发现孩子做危险的举动时给与他们制止或是批评。
班里的耀耀小朋友是个聪慧、可爱的小男孩,但有时也会有一些不好的行为和习惯,例如:每天的午睡时间他都不能做到安静的独立入睡,有时还会影响到旁边的小朋友,我们尝试了很多种办法,结果都收效甚微。一天,当孩子们又排好队准备去午睡室午休时,耀耀一个人在教室里到处游荡,根本没有想午休的意向,正好这时班级里图书区的图书很乱,我让他把书整理好,他开心地答应了,我看着他在很认真的摆书,每一层都又仔细又认真,按标记摆好,图书摆的整整齐齐的,我便一遍遍的夸他,看得出来他感觉很自豪,接下来,让他回午睡室午休时他虽没有自己独立睡着,但是相比较来说,明显安静、规矩了许多。后来,有时我会故意让他帮着我拿这个做那个,然后适当的夸奖他,慢慢的我发现,耀耀小朋友变得越来越有礼貌了,也不再故意跟老师唱反调了,有时他还会主动帮小朋友打抱不平,谁被谁推倒了;哪个小朋友遇到困难了……还会深情的对我说:“王老师,我喜欢你,我最爱你最爱你了”
孩子淘气了,惹事了,家长或老师或多或少都会觉得心里有一股无名火,有时冲着孩子发通脾气或许能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些,但是有时换一种方法或许效果会更好些,在发火前盯着孩子的眼睛看三秒,或许你会想到更好的教育方式。
幼教随笔:保护幼儿的美好童心
教师是孩子的领路人,肩负着育人的重任,一定要以敏锐的洞察力,透过事物看本质、见精神,切勿冷落孩子的美好童年。
桌子上有一块手帕很长时间都没人认领。一次大扫除时,我顺手的把这块手帕扔进了垃圾桶。这时昊昊小朋友突然对我说:“这条手帕是我拾到的”。听到这话,我猛然一愣,看到昊昊脸上失望的神情,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很不妥当。
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我们常教育幼儿“拾金不昧”,而实际上,幼儿拾到的一支水彩笔、一本画书……却经常受到我们的冷落。仅从经济价值来衡量这些东西,的确没有多大意义,然而生活中许多事物,它们存在的实际意义是不能单用经济价值来估量的。像这样对幼儿捡到的东西不以为然、弃置不顾,实际上是在冷落孩子的美好童心!一个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在成人看来,可能很不起眼,但在孩子看来,它却是件了不起的事,如果得不到肯定和鼓励,孩子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损害。
教师是孩子的领路人,肩负着育人的重任,一定要以敏锐的洞察力,透过事物看本质、见精神,切勿冷落孩子的美好童年。
教育随笔:呵护孩子的想象力
画画活动刚刚结束时,忽然,一位小朋友大声的叫起来:“老师快来看,路超在乱画…”,经他这么一叫,很多的小朋友都围了过来,“哈哈,鱼怎么会长脚?鱼又不会走路,真是个小笨蛋……。”孩子们在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路超画了一条会走路的鱼。路超经小朋友这么一喊,顿时羞红了脸。这时我急忙支开了围观的小朋友。等小朋友安静下来,我告诉他们说“路超小朋友的画是用了拟人的手法,画画用拟人的手法会使那些看起来不够生动的东西更加可爱,就像我们看的动画片,有很多的地方都用到了拟人的手法。经我这么一讲,小朋友们都不再笑路超了。
事后,我问路超为什么会给鱼画上脚,他得意地说:“我担心河水迟早会用完,到那时候不长脚的鱼就会给干死。”说完,就笑了起来。
经过这件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必须细心呵护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只有这样的呵护才会使孩子的想象力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