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宝宝大叫
发布时间:2021-08-06 宝宝入园 宝宝班教育笔记 宝宝睡前故事导读:嘟囔的咕咕声,大笑的咯咯声,咿咿呀呀的学语声,多么可爱的调调!这是宝宝最迷人的年纪,好像一朵朵灿烂的小太阳花,每个人都会爱上他们的微笑和纯真。
对父母来说,首先要明白的是,宝宝大声尖叫是为了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
嘟囔的咕咕声,大笑的咯咯声,咿咿呀呀的学语声,多么可爱的调调!这是宝宝最迷人的年纪,好像一朵朵灿烂的小太阳花,每个人都会爱上他们的微笑和纯真。但是突然间,一阵凄厉的叫喊——天哪!那是宝宝发出来的声音吗?
妈妈困惑了。为什么宝宝会发出那样撕心裂肺的喊声?没人会喜欢这种形式的尖叫,它简直是在谋杀人的耳朵。宝宝还那么小,他是怎么了?病了吗?
其实,这是宝宝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语言发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在为将来的语言表达做准备了,学习发音,学习对语言的理解,最后才是开口说话。
6个月的宝宝,他们会发觉虽然自己的个头小,却能用最大的声音去吸引每个人的注意。尖声叫喊就是一种测试嗓子的最普遍的途径。对他们来说,自己能发出这种奇特的声音是一件相当刺激、相当有趣的事情。于是,在他们想表达什么的时候,就会用尽全身力气去喊叫。如果他们的叫声成功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下一次,他们的分贝会更高,持续的时间会更长。
尖叫的原因及应对
1、也许尿湿了、饿了、累了、想睡觉了或者受伤了。
当宝宝尖叫的时候,你该看看宝宝身上有没有什么令他不舒服的状况发生:尿布湿透了吗?小手擦伤了吗?或是超过几个小时没有吃东西了?
2、也许是感觉到寂寞了。
宝宝常用尖叫来要求父母的靠近和爱抚。这时你应该问问自己:是不是忙碌于工作或家务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注?
3、也许是因为情绪的不稳定而显得烦躁不安。
这时你需要做的是,积极地回应宝宝的感受。你可以拥抱他、抚摸他或对他说话,令他安静下来。
4、也许是不想被长期的关在围栏或婴儿床里。
你可以轻轻地把他和他最喜欢的玩具一起转移到别的地方。对于小宝宝来说,知道你在他身旁,或是一个新鲜有趣的环境都可以让他立刻转移注意力。
小宝宝的尖叫或许不像其他行为那样惹人爱怜,那该怎样减低它的发生率呢?你可以从这一刻起,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对任何人,尤其是对宝宝说话的时候,不要大声叫喊。我们相信,当宝宝的词汇量有所增加的时候,他就不会再用尖叫来刺激人们的耳膜了。
尖叫的益处
其一,宝宝在利用它锻炼自己的发音系统。就像小鸟初试啼声一般,宝宝会觉得自己竟能发出这样的声音,真是太有意思了!兴趣是学习发声的基础。
其二,这是宝宝对周围环境的积极反馈,它能让父母了解宝宝的意愿,并予以相应地满足。尖叫能使照顾者和被照顾者产生良性地互动,是加强亲情链钮的重要环节。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浅论宝宝的探究行为
导读:这种行为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探究行为,比如说看到爸爸的眼镜,觉得很好玩,就试探性去拿,又不能拿稳,这时候就把它“摔”下去;有时候会看到妈妈脸上的一颗痣,会用手去抠,抠的过程也是探究行为;同样抓人的脸也是探究行为。
我们经常会看到三岁以前的孩子会出现一些家人不理解的行为,比如伸手抓大人的脸、抓的眼镜、扯妈妈的头发等,而且看上去很用劲的样子。这种行为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探究行为,比如说看到爸爸的眼镜,觉得很好玩,就试探性去拿,又不能拿稳,这时候就把它“摔”下去;有时候会看到妈妈脸上的一颗痣,会用手去抠,抠的过程也是探究行为;同样抓人的脸也是探究行为。
对于这样的探究性行为,作为家长应该鼓励他做,比如当孩子拿到爸爸眼镜的时候,年龄在一岁左右这时候给他讲这是眼镜,让他通过眼镜来学习语言,来认识眼镜。稍大一点的孩子,就要给他讲眼镜是帮助爸爸看东西的。当然对一些打、抠等伤害性动作,家长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游戏来改变它。比如当他抠妈妈脸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一个其他的面具,让他去抠。也可以拿着他的手让他做一些小的动作,而不是直接去抠。不要去训斥,因为这时候训斥会使孩子产生焦虑,下一次他还会出现类似的行为,所以训斥、吓唬不是好办法。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孩子可能需要引起家人的注意,而家人并没有去注意他,这时候就会产生抓、拉等行为。针对这类行为,作为家人要对孩子进行关注,对他的动作、行为、话进行理解,给予适当地帮助和满足。
探究宝贝睡眠不稳
引发宝贝睡眠不安的其他心理原因
1.母婴分离焦虑
有时父母会发现,刚送入幼儿园不久的宝贝,晚上回家后睡眠变得很不安稳,甚至会发生梦魇的现象,这就是因为白天和父母分离引起的焦虑情绪所导致的,当宝贝的焦虑情绪得到舒缓时,睡眠也就安稳了。
2.父母有焦虑抑郁等情绪
如果父母中的一方有抑郁或焦虑的情绪,也会不自然地在育儿过程中传达给宝贝这样的信息,这也会引起宝贝的抑郁或焦虑。因为科学研究表明宝贝是感受外界信息的天才,越小越是如此。
3.迁居或旅行
有时,宝贝变换了生活环境,一时间对周围的情况还不熟悉,会感到无所适从,也会产生焦虑情绪,而这些情绪都会直接影响到宝贝的睡眠状况。
帮助父母解决宝贝心理问题的专家建议
1.给宝贝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尽量让宝贝在熟悉的环境中入睡,甚至睡觉前的“前奏曲”都是相同的,如洗澡、听故事、吃奶、熄灯。让他感觉一切都很熟悉很安详。要尽量减小音量,弄暗灯光,可以尝试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宝贝心情舒畅。
2.多让宝贝参与户外活动
白天尽量让宝贝动静结合起来,多参与户外运动量较大的活动,这样可以消耗他的体能,让他在夜晚的时候感到疲倦,睡起觉来也会更沉稳一些。
3.采用冷处理的方法
如果宝贝的睡眠不安稳,父母也无需当做大事过分关注,尽量持忽视态度,更不要连悠带抱,这样只能让事情更糟糕,还是要坚持让宝贝学习逐渐自己入睡。
4.睡前给宝贝进行身体抚触
如果宝贝是由于心理上的焦虑而影响睡眠的,不妨试试给他来个身体抚触。用手温柔地抚摸宝贝的小肉肉,要慢一些,轻一些,让宝贝感受到父母的抚爱和关注,这样他的心中就会多一份安全感。抚摸的形式可据宝贝的喜好灵活处理,如有的宝贝只要父母一抚摸他的脑门便能安然入睡。
5.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有了宝贝后,夫妻间更要相互理解和关心,共同营造一个令人愉快的家庭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每个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宝贝才能睡得安稳。
解读宝宝的各种尖叫
导读:引起宝宝尖叫的原因有很多,父母应做个有心人,和宝宝一起分享快乐、烦恼,安抚宝宝的情绪,分析宝宝尖叫的原因,那么“可怕”的尖叫声就会越来越少。
宝宝尖叫
“啊——!”宝宝的尖叫让周围的人捂起了耳朵,难以想象这个小人儿竟可以如此声嘶力竭地尖叫不断。12个月的小人儿有了各种情绪,贫乏的语言表达不能完全及时地引起父母或周围人的注意,尖叫成了宝宝可以运用的特殊表达方式。
高兴的尖叫
宝宝看到喜欢的东西,或是做游戏兴致高涨,会兴奋地挥舞小手,身体上下摆动,眼睛笑成了一条线。但这还远不能让宝宝充分表达他兴奋的情绪,于是欢快的尖叫声成了宝贝高兴的信号。爸爸妈妈可不要让宝宝吓住了,宝宝只是想用尖叫来表达他的快乐,把他快乐和激动的情绪传递给你们,让你们一同分享!
寂寞的尖叫
爸爸在看报纸,妈妈在电脑前忙活,宝宝一个人在客厅的地板上玩积木。多么安静和谐的家庭氛围啊。大错特错!一个人玩太没劲了,宝宝需要有人在旁边为他鼓掌加油。于是,尖叫声再次响起。此时的尖叫是在抗议你们对他的忽视,宝宝需要你们的关爱,他在向你们传递这样的需求。爸爸妈妈能从宝宝的尖叫声中听到宝宝的心声吗?宝宝怕孤独!所以无论多忙,请都不要忘记亲子时间。
愤怒的尖叫
宝宝和小伙伴正玩得开心,突然一个大孩子走来抢宝宝的玩具。不行,那是我的!宝宝双手紧紧抱住自己的玩具,但是对方力气怎么那么大,快抢不过了,宝宝发怒了。于是,“啊——!”尖叫引来了双方的家长,一场干戈才化为玉帛。12个月的宝宝还不会用语言进行交流,也不懂得如何和小朋友和平相处,尖叫是他抗议的声音,是自我保护的信号。
反抗的尖叫
该喝牛奶了,不想喝!该睡觉了,不想睡!怎么妈妈总要我做不想做的事情呢?!我要抗议。于是,甭管天色有多晚,甭管家人是否已经休息,宝宝的尖叫声就像划破长空的鸣笛,尖锐刺耳。12个月的宝宝不再是襁褓中的婴儿,爸爸妈妈要认识到宝宝是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理解和尊重。当宝宝产生反抗情绪的时候,不如停下来问问宝宝的意思,和他温存一下,缓和一下情绪。
模仿的尖叫
邻坐的宝宝喜欢尖叫,宝宝也跟着尖叫,一起叫多有意思啊,看谁叫得更响,看谁叫的时间更长!宝宝的模仿力很强,不管是好的还是坏,只要是这个小人儿感兴趣的,他都会亲历亲为地去尝试。当别的宝宝用尖叫引来大人的注意,宝宝也会去尝试这样的方法,看看是否奏效。粗心的家长如果不够细心,就很容易中了宝宝的“圈套”。因此当宝宝模仿尖叫的时候,家长不必反应过大,那更会激起宝宝尖叫的劲头。
小提醒:引起宝宝尖叫的原因有很多,父母应做个有心人,和宝宝一起分享快乐、烦恼,安抚宝宝的情绪,分析宝宝尖叫的原因,那么“可怕”的尖叫声就会越来越少。当宝宝学会了语言,聪明的宝宝会发现,原来说话比尖叫更能充分表达自己!